班主任研修日志(通用5篇)

网友 分享 时间:

【导言】此例“班主任研修日志(通用5篇)”的教学资料由阿拉题库网友为您分享整理,以供您学习参考之用,希望这篇资料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支持吧!

班主任研修日志【第一篇】

关键词农村班主任 工作坊 运行 途径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7)02A-0014-03

在全国440万名班主任中,农村班主任所占的比例约为80%,农村班主任的专业水平、工作情况与生存现状将直接影响农村基础教育乃至整个国家基础教育的质量,建设一支高素质的农村班主任教师队伍,具有重大的战略意义。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广西师范学院与柳州市柳江县教育局共同实施了区域农村班主任专业发展研修共同体构建项目,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德行天下”农村班主任工作坊应运而生。该工作坊由柳江县拉堡镇中心校等校的14名农村班主任组成,在“目标导航,导师引领,优势互补,共合共进”的理念引领下,开展了系列建设工作,成为农村班主任专业发展研修学习共同体,有效助推了农村班主任的专业成长。下面笔者以“德行天下”工作坊为例,谈谈农村班主任研修学习共同体建设的方法与策略。

一、设计方案,科学导航,明确目标任务和行动机制

目标导向理论指出,目标导向行为是一个选择、寻找和实现目标的过程,它能提高人的动机水平。科学的工作坊方案、计划是开展工作和达成目标的导航灯塔,也是工作有效开展的基础,起到统领、指导的作用。为此,“德行天下”工作坊成立当天,工作坊的导师与成员一同讨论如何在完成项目目标任务的基础上,根据本工作坊人员构成的特点及需求达成共识,形成了工作坊工作方案,方案的核心内容及功能如下。

(一)目标引领,明确发展目标

1.工作坊目标:以“孝亲、尊师、友学、立志”四德为内容,把工作坊建设成“优势互补,共合共进,德行并进,特色发展”的工作坊。

2.个人目标:以“孝亲、尊师、友学、立志”四德为内容,结合《班级管理提升行动计划》任务,让自己成为一个“德行兼美”的班主任。

3.成员所带班级目标:以“孝亲、尊师、友学、立志”四德为内容,培养“德行兼美”的学生,打造特色班级文化。

(二)文化熏陶,构建团队文化

经过全体成员的研讨,方案不仅明确了工作坊成员改进班级管理的立足点,而且在工作坊管理理念、口号、标识、愿景等方面达成了共识,形成符合“德行天下”班主任工作坊管理目标的文化。

1.理念:用“四德”托起明天的太阳。

2.口号:共合共进,立德树人。

3.愿景:以“四德”教育作为工作坊成员改进班级管理的立足点,发挥各人所长,进行优势互补,发挥“1+1大于2”的功效,“异中求同,同中寻异”,创新班级管理办法,提高班级管理效能,形成符合“德行天下”班级管理理念与“德行天下”文化的文化场。

4.团队标识:工作坊的标识由篆体的“德”字印章构成,“德”指品德、道德,是人内心的情感,是做人的根本。这个德字主要包含“孝亲、尊师、友学、立志”四方面的内容。

(三)任务驱动,人人有事干

工作坊的工作任务主要围绕“八个一”“七提交”展开:

1.“八个一”即制定一划、建立一档案、凸显一亮点、利用一平台、一期一交流、一期一小结、一人一展示、两年一成果。

2.“七提交”即提交计划、提交设计、提交报告、提交总结、提交系列日志、提交《班级管理行动计划》大事记、提交一论文或案例。

(四)明确方略,建设运行机制

1.运行方略:专家引领――明确方向――任务驱动――自主建构――精细实践――交流共享――反思提升,打造优秀工作坊团队。

2.运行机制:按轮流坐庄及主题活动负责制运行。

一支交响乐团因为有了灵魂指挥才能演奏出优美的乐章。“德行天下”工作坊有了实在、可行、针对性强的方案引导,各项工作有条不紊地开展,取得了卓越的成效。

二、搭建平台,提供办法,提升成员班级管理水平

每位教师都有渴望发展、成长的内在动力,都希望获得专业提升,而这些都与教师所置身的教育情境分不开。只有创设适合的条件和氛围,才能让教师因个体与情境的对话而产生新的社会关系。为了让工作坊成员尽快形成研修学习共同体,工作坊一方面为成员搭建交流平台,让成员彼此分享经验,共同促进提高;另一方面为学员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甚至是具体的班级管理办法、经验、案例,使其学习有样板、研讨有同伴。

(一)建立工作坊QQ群和网页

我们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建立了“德行天下”班主任研修工作坊QQ群和网页。工作坊成员无论在学习工作中遇到什么问题,有什么烦心事,都可以在群里留言,大家展开讨论、交流,工作坊的导师会在百忙之中抽出时间适时进行引导和指导。成员们在班级管理中有好的做法、取得好的成果也可以在网页中晒一晒,供大家学习参考,导师对此加以点评。除此之外,每一位学员都可以将自己的班级提升计划、每一次作业、每1篇心得、每1篇总结发到工作坊邮箱,相互学习,并适当进行点评。工作坊还开展了个人班级管理提升方案评比活动,由大家学习每个成员的方案后无记名投票评选最佳方案。这样的平台促进了大家的学习和提高。

(二)提供班级管理具体指导办法

除了搭建网络作为交流平台、提供视频和课件作为学习参考之外,工作坊导师还提供了落实“四德教育”班级管理实施建议,如实施五步教学法,即对学生进行“明德”教育、对学生进行“反思”教育、落实五个关键性力行教育、建立八星级道德学生考评体系、规划落实十八个综合速成教法模式等。有了这样的平台辅助和方法引领,工作坊的工作运转很正常,学员们也都能利用平台相互交流、共同提高,结合自己的班级实际把方法运用到班级管理实践中。

三、三方协同推进,帮助学员学习实践出成效

俗话说:“三个空想家,不如一个实干家。”如何落实方案是工作坊活动取得成效的关键,“德行天下”工作坊围绕三点推动了工作的开展。

(一)利用资源,扩大学员交流学习面

新课标指出,课程资源既可以从教师出发,又可以从学生出发;既可以由校内到校外,又可以由社会到课堂。“德行天下”工作坊人员构成比较复杂,除了大部分来自最底层的农村学校的小学班主任外,还有4名是幼儿园的班主任。因此,工作坊把县城小学及机关幼儿园等学校的领导也纳入本工作坊,邀请他们担任工作坊的指导专家。在他们的引领之下,学员对于幼儿、小学的班级管理都有了新的认识和提高,增强了教育的有效沟通。另外,根据工作坊的工作目标与任务要求,我们分别派遣学员先后两次到“八德教育”实施得非常有成效的南宁市三塘中心小学学习取经,开阔视野。

(二)实践磨砺,帮助学员锤炼能力

“知行结合”的学习者才可能学到真知识,培养真本领。为了提高工作坊成员的教育理论修养和教育实践积累,“德行天下”工作坊导师引导学员从自己班级管理中的优势、劣势、挑战、机遇四个方面开展了班主任工作剖析,最后结合工作坊目标和建设特色及个人的班级背景研制了《班级管理提升计划》,有效促进了学员“知行结合”,让学员把学到的先进班级管理理念有效地运用到个人的班级管理实践中。在个人改进计划实施过程中,工作坊也积极为成员搭建实践平台,提供具体的指导与帮助,如通过项目办组织的“魅力主题班会课设计与实施”等活动,进行了多次“知行结合”训练,让学员在具体的情境中学习,这是教师培训倡导的一种新理念,也是促进教师自主、有效学习的重要教学方式。

(三)督促指导,帮助学员打造班级管理特色

工作坊的导师不仅可以为学员的学习和进步点拨指路,还可以启迪学员的智慧,升华学员的情感,培养学员的工作习惯和工作方法,训练学员的自学能力。“柳江县班主任专业研修共同体”是以班主任研修工作坊为载体实施的,为了给各工作坊提供有效的技术支撑,项目实施过程中实行的是工作坊导师制。“德行天下”工作坊的导师是来自高校、教研机构与班级管理和班主任培训经验丰富的一线教师。导师组采用实践中研究、研究中实践的方法,探索“四德教育”班级管理模式,不仅为学员量身定制各种学习培训活动,还定期组织召开工作计划执行情况分析会、经验分享会。在工作坊导师的专业引领与指导下,“德行天下”工作坊坚持把实践操作与理论学习相结合,在实践中相互学习。在不断经历“否定――肯定――再否定――再肯定”的研修过程后,学员们不管是理论水平还是操作能力都得到了相应的提升,并围绕“四德教育”逐步形成了自己的班级管理特色。

四、打造两个亮点,凸显实践经验价值

如何真正把“德行天下”转变为工作坊成员的理念,而不是停留在口上?通过实践总结,我们认为,只有工作方式不断创新,才能让工作坊成员有向心力。

(一)幼小分段,逐层推进

“德行天下”工作坊农村班主任多、小学与幼儿园班主任混杂,成员个人及其管理的班级实际不尽相同,以同一标准在同一时间推进班级管理建设是不科学和不现实的。因此,工作坊深入学校调研,提出了幼小分段、逐层推进的工作思路。即把工作坊分成幼儿组和小学组,确立不同内容的班级管理提升计划,确定不同的培训基地校,利用工作坊全体成员的力量,“异中求同,同中求异”,进行优势互补。这样既便于集中智慧和力量打造工作坊成员班级特色,又保证了小学、幼儿组班主任在做好班级常规管理的基础上进行特色管理的信心。

(二)主线突出,高效运转

“德行天下”工作坊以“四德”为主线,在主线的统领下分四个研讨小主题,每个小主题分四个研修学习小组开展班级管理活动研讨。成员可以根据自己所处的学校和所带的班级学生实际情况,有重点地选择其中的某个主题,结合个人的班级管理计划开展实践活动。这样的研讨方式既聚焦于工作坊的工作目标,又照顾到成员的需求与个性,同时很好地促进了小组中同伴间的探讨、交流、分享,提高了学员班级管理的执行力、管理效能和主题开展的有效性,并逐步形成班级管理特色。这种灵活有效的工作坊管理办法,促进了工作的高效运转,学员们对“德育”的认识由模糊到清晰,由茫然到明确,不知不觉中,每个成员都自觉地朝着“善人”的方向努力,在这过程中已经“如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专业素养及行为习惯慢慢养成。

农村学校班主任专业发展是个复杂系统的工程,是一项充满挑战性的工作,亟待研究和解决的问题纷繁复杂,需要高瞻远瞩的方案作为行动的指南、科学的管理办法作为运行方略、扎实有效的工作措施作为保障。“德行天下”工作坊基于农村班主任面临的工作实际,提出科学解决方案,通过成员的积极实践和共同研修,有效提高了农村班主任的班级管理能力。工作坊将继续在导师的引领下,不断实践和总结,提高农村班主任的班级管理和建设水平,助推农村班主任专业成长。

班主任研修日志【第二篇】

一、做一名学习型的班主任

近三年来,武建君积极参加各级部门组织的班主任培训。在参加教育部“2011年知行中国初中班主任培训”期间,每天都学习到深夜,并认真观看了每一段视频,完成每一次作业,撰写的作业、案例、日志等先后十七次被中国教师研修网、三人行网站首页展示。

由于研修成绩突出,他被中国教师研修网推选在第七次学情分析会上做视频发言,并成为全国唯一同时获得“网络班级单项奖”和“优秀学员――综合奖”的参训班主任。在2011年教育部“知行中国”初中班主任教师远程培训项目总结上,中国教师研修网“知行中国”项目组将他的学习收获做了重点的推广。

为了提高班主任的专业水平,他还自费购买并阅读了一百本多本教育专著,在家中不足10平方米的小屋里,每天晚上都会学习、工作到凌晨以后。

二、做一名反思型的班主任

为更好地反思学习,武建君创建了自己的教育博客,并坚持天天写教学反思、班主任随笔。仅2012年1到5月份,他就已上传原创日志260多篇。到目前为止,他在博客中收藏和发表的精彩文章总量已有3400多篇,拥有博友1300多人,平均每天的访问量在1000人次左右,总访问量已经突破87万人次。

为了更好地学习和反思,他的背包里每天都会装着一本教育专著、一本笔记本和一支笔。白天有了好的想法和灵感,便在笔记本上记下几个关键字。晚上回家以后,结合笔记本上的记录,反思一天的工作,并把收获与不足及时写到博客中。

他通过QQ、论坛、博客等多种形式与大师专家直接对话。2012年1月,李镇西老师在《教育时报》发表了1篇名为《用沉静书写教育者的本色》的文章中,他积极向上的学习态度给予了充分的肯定。万玮、郑立平、陈宇、陈晓华等全国优秀班主任也给予他一致好评。在各位专家的推荐之下,他担任了李镇西思想研究所山东工作室室长,为全国班主任成长研究会和班主任尖峰论坛的骨干成员。

现在,他的博客,被很多校长在全校推荐,文章中的很多观点也得到了专家的肯定。仅2012年上半年,就有5篇博文被编辑选中,很多编辑部主动向该同志约稿。

三、做一名实践型的班主任

在“知行统一”思想的引领下,武建君和家长、学生们积极创建“三人行”网络班级。在网络班级平台上,他不断地展示班级中开展的各项活动,展示班级中的各类优秀学生,征求家长、学生对班级发展的建议。他通过新的“家校联系本”,把班级的新鲜事、班主任的心语等发送到48位学生家长的手机上。通过网络班级,他不断地写“班主任工作日志”,学生写“成长感悟”,家长写“家教随笔”,在教师、家长、学生之间搭起了沟通的桥梁。

在三人行班级的建设中,他的130多篇《做幸福班主任》随笔,被推到三人行首页“焦点图”上。师生共同建立的“2008级9班―幸福的家园”被中国教师研修网、三人行网站评为“今日之星”、“优秀网络班级”,班级首页分别在2012年全国《三人行周刊》的第三期、第六期、第十期、第十一期、第十三期展示。由于他在三人行网络班级建设和推广方面做出了突出贡献,被授予“2011中国教师研修网年度人物(班主任类)”荣誉称号,并被聘为全国“三人行”教研组组长。

四、做一名创新型的班主任

为了打造良好的班级文化,让班级的每一个地方都会说话。武建君在教室前方配电盘处,设置了醒目的四个大字――“安全用电”,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之中接受了安全用电的教育。黑板两旁“班级是我家,进步靠大家”十个大字,让学生的感受到集体的力量。光荣榜上的照片留下了学生美好的回忆,窗台上的花卉净化了教室的空气、培养了学生爱护花草的意识。

为了让学生在活动中得到锻炼和体验,他倡导学生自发地成立了一些有意义的俱乐部。课间里,读书俱乐部的成员在班级的读书角翻阅经典书目,或者聚在读书角的周围给大家讲书中主人翁的故事。活动课上,他们在学校阅览室边看边记、边读边思。周末或者寒暑假,他们定期到市图书馆去读书、借阅。音乐美术俱乐部的同学,在活动课上用彩笔绘画出美丽的操场、校园,有的边唱边跳。周末的时间,他们自发组织到公园、到野外写生,组织篝火晚会。公益爱心俱乐部的同学,利用周末或者寒暑假的时间,定期参加或者发起一些公益活动,在活动中奉献和培养自己的爱心。登山健身俱乐部组织同学们在周末的早上,从不同的地点跑步到约会好的公园集合,或者比较近一些的小山上集合,然后再跑步回到自己的家里。班级中还自发组织了篮球足球俱乐部、羽毛球乒乓球俱乐部、武术俱乐部等等。学生通过参加俱乐部的活动,树立了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每学年的40节班会课,武建君都会做一个统一的规划,如去年的11月份,他用一个月的时间对学生做了一个关于生命教育的专题班会。每当传统节日纪念日来临之际,他都会让学生自己筹备和主持一个主题班会,如学雷锋活动日、植树节、安全教育日、清明节主题班会等等。在每次班会课上,都引导学生写一二百字班会随笔、感悟。每一次班会课,都会留出几分钟的时间,让各个俱乐部展示一下活动的照片、视频短片,让一些同学展示在家里做家务或者给爸爸妈妈捶背洗脚的视频短片。

在家长会上,武建君让各个俱乐部展示一下自己的才艺,让家长观看一些学生成长的照片或视频短片,分享孩子成长中的快乐。一次次家长会,变成了一场场音乐晚会、颁奖晚会,更是一场场让学生走向成功的动员大会……

除此之外,武建君在班级中采用了小组捆绑式评价,促进了学生间的相互帮助;成立了“周刊”编辑部,给学生提供了更多展示自己的舞台;定期召开家长学生座谈会,增进了教师、家长、学生之间心与心的交流;还有师生共读一本经典、师生共写班级日志等等。

通过多年的学习、反思,武建君从一名追逐休闲的教师、班主任,逐渐发展为一名平均每天休息时间6个小时左右,节假日坚持天天写教育博客的职业型教师、班主任。他对记者说:“教学生三年,要为学生考虑三十年,为整个民族考虑三百年。”为了无愧于人民教师的光荣称号,他将不断地在学习中反思、在实践中创新。

为此,他还获得过莱州市优秀班主任、莱州市初中物理学科带头人、莱州市德育工作先进个人、莱州市优秀共产党员、莱州市教学工作先进个人、莱州市先进教研组长、2010山东省远程教育优秀指导教师等称号。参与的全国教育科学规划教育部重点课题“教师专业发展研究”子课题《初中班主任职业倦怠现状的调查研究》于2012年4月30日成功结题,参与的烟台市十一五规划重点课题《初中物理学习方法及有效教学策略研究》和《物理作业反思教学研究》两个课题成功结题。他工作以来发表了教育教学论文10余篇,被邀请在全市范围内关于先进教研组的建设和教师专业成长大会上多次交流经验。

由于教育教学和班主任工作成绩突出,武建君工作15年以来12年年度考核优秀,其中2007、2008、2009、2010、2011年连续五年年度考核优秀。

班主任研修日志【第三篇】

“8+1”工作室的老成员小聚,盘点往昔,此时晓琳6年的研究成果《阶梯电影课程》即将出版,大家为之振奋。谈着谈着,大家不禁感慨:“8+1”已经走过了10年的历程!

这10年发生的许多事,都可以在2005年找到缘由和伏笔。

一、萌芽期:济源一中“教育在线三人行”(2005年1月至2007年12月)

我1995年参加工作,2004年来到济源第一中学开始新的教育旅程。此前我已在内蒙古、山东、天津等地从教多年;当过公立、民办学校教师,教过小学、初中、高中,带过普通班、后进生班、重点班。折腾了10个年头,只为了那份在心中沉积已久的教育理想。但我绝没有想到,多年东奔西跑追求的梦想之花竟在济源一中找到了绽放的土壤!

我的同事王晓琳1995年大学毕业后到济源一中任教,获得过河南省优质课大赛一等奖。自以为“羽翼渐丰”的她于2001年开始了班主任生涯。拼时间、耗体力,追、堵、管、卡,“跟班紧、紧跟班”,高强度、低智慧含量的工作方法使她的体力和精力严重透支。当时已在网络学习中深深受益的我,热情邀请王老师跟我一起步入班主任专业成长的学习、研究之路。

与我同一年到济源一中工作的青年教师杨兵,“铁腕”治班使他的班级成绩居于年级前列,但他却一点也开心不起来。他说,这一年他除了“严防死守”得到的那点可怜成绩,还有什么作为呢?

2005年1月,我提议三人各自在教育在线网站“班主任论坛”开一个主题帖,撰写自己的教育日志,记录自己每天的教育实践和反思。我们三位志同道合的“网友”走到了一起。我们的主题帖受到许多热心网友的关注,一些“大侠”还给予热情鼓励,对帖子里反映的教育教学现象和问题提出了许多建议,使我们深深体会到网络大家庭的温暖和真诚。两年下来,我们每个人都留下了几十万字的教育日志,我们三个成为济源市和周边地市小有影响的“济源一中教育在线三人行”。2011年,我网上的帖子《行走在高三的路上》由教育科学出版社结集出版,书名《光辉岁月》,该书被《中国教育报》评为“2011年影响教师的100本书”。

相对于学科教师,班主任没有规范的教研活动,我们三人的网上写作,无意中形成了研究氛围,一个班主任专业发展共同体开始萌芽。

2006年,我以学校名义陆续邀请几位名师前来传经送宝,李镇西的“五个一工程”(上好一堂语文课,找一位学生谈心或书面交流,思考一个教育问题或社会问题,读不少于一万字的书,写1篇教育日记)“四个不停”(不停地实践,不停地阅读,不停地思考,不停地写作),坚定了我们立足自己的班级实践,通过读书、反思、写作提升自己专业水平的信心。2007年暑假,参加新教育山西运城年会使我们产生了蜕变,新教育提出的教师发展“三专”路线图(专业阅读+专业写作+专业发展共同体)让“专业”一词进入我们的视野,深深影响了此后团队的走向。

二、组建期:济源“8+1”班主任研修团队(2007年12月至2010年8月)

团队研修是年轻班主任成长的重要路径,于是,我在全校范围内寻找有理想的年轻班主任,着手组建一个新的团队。魏俊起说:“整个2007年暑假我都躲在屋子里不愿见人――由于升高二的关键时期班级没考好,我被年级无情地刷下了。我别无选择地来到了2007级,又重新从高一开始。带着些不甘,带着些郁闷,还带着些新的想法,我加入了团队。”刘强、邬宗炯等也有类似的经历。

就这样,9名理想教育的追求者组成了一个全新的班主任专业化研修团队,我们将这个团队命名为“8+1”。它源自爱因斯坦的名言:“人的差别产生在业余时间。” “8”指每天的8小时工作,也就是教师工作的常态。工作室成员与其他班主任不同的一点就在于那个“1”,那就是团队成员每天要比别人多做一点、多读一点、多思一点、多研一点、多写一点,努力成长为有理想、有才华、有专业追求的专家型班主任。

一开始,团队每星期研讨一次,研讨模式很简单:“上周做法+下周规划”,这种开放的研讨方式激活了每个人的生命热情。大家越来越认识到在现行教育体制下,“成绩”是一个无可回避也无须回避的话题,让每个学生都有进步,让更多的学生取得更好的成绩是班级管理的重要目标,也是评价班主任工作的重要指标。因此,建设一个成绩优秀的班集体,应该成为团队毫不动摇的基础目标。

我认为班级管理的研究和班主任的成长绝对离不开自己的班级,离不开对学生每天在校生活的深度参与,我们通过“四课”(日课、周课、月课、年课)来规划自己每天、每周、每月、每年的教育行为和教育研究,这就是“做功课”。我进一步梳理我们的带班模式,写出的《 “四课”成就幸福班主任》一文在网上广为流传。以此为基础,我整合成了一个讲座报告,在多地宣讲。

2007年,张万祥、万玮、陈晓华等专家、名师先后应邀来济源一中讲学,“8+1”团队受到国内众多专家的高度关注。2010年,杨兵出版了个人专著《魅力班会是怎样炼成的》。

2008年10月,《教育时报》“本土班主任专业发展论坛”在济源召开,“8+1”团队三人发言,引起了与会专家、记者的关注。2009年7月《教育时报・管理周刊》头版以《从“三人行”到“8+1”――解读一个班主任研修团队的成长轨迹》为标题对“8+1”团队进行整版报道。赵河编辑帮我们梳理出团队建设的关键词――“修炼”,并总结了团队修炼的四种武器:共同阅读+案例反思+集中研讨+专业写作。这种理论上的提炼,帮我们明晰了发展路径。

2008年,我被评为“河南省十佳班主任”。同年,我们参加在郑州市召开的全国第十七届中小学班集体建设理论研讨会,在会上唐云增老师总结了李镇西班级教育的八个操作要素,使我们懂得了什么是专业学习和研究。

王晓琳老师越来越认识到专业阅读对自己成长的重要性。她在2008年参与了新教育教师专业发展实验项目,2009年以一个“啃读者”的姿态开始了真正的阅读叙事和教育叙事研究。她由专业阅读进而走进了电影课程,并成为新教育电影课程资深讲师。

随着“8+1”的前身“教育在线三人行”成员成为济源市首批名教师培养对象,年轻班主任班级管理进入专业轨道。2010年高考,“8+1”团队多人同时获得“济源市优秀班主任”称号。

2010年10月1日《中国教育报》以《看校本团队这样前行》为题报道了“8+1”团队。

从“三人行”到“8+1”,六年回望,团队发展存在很多问题:一是表层化行走,二是松散化聚集,三是模糊化目标,四是复制化存在。

基于此,团队成员又开始新的探索,力图实现更加深入、各具特色的班主任专业化发展。

三、成熟期:济源一中“8+1”工作室(2010年8月至2013年3月)

班主任团队研修模式得到了济源一中班主任群体的广泛认可,更多的年轻班主任申请加入这个团队,“8+1”团队发展为“8+1”工作室,从本校不同年级、不同学科、不同年龄层次的班主任中吸纳新成员,工作室成员达33人。

经过近6年的探索和实践,这样一个扎根于本校、践行行动研究法的班主任专业化研修团队已经进入到规范化发展时期,有了固定的研修场所,制定了《行动契约》和《行动纲要》。

工作室成员开展教育实践,反思教育行为,研读教育著作,写作教育随笔,在班级管理的实践中探索班级建设的有效途径,在对自身教育行为的反思中改善教育实践,在对教育著作的研读中汲取教育思想,在对教育随笔的写作中沉淀教育智慧。

2010年8月,“全国班级自主化管理论坛”在济源一中召开。2011年,杨兵登上《班主任》杂志封面,并当选《教育时报》首届“最具智慧力班主任”,“8+1”被评为“最具智慧力团队”。《班主任之友》2010年第11期以《扎根本土,互相扶持》为标题报道了团队,团队成员集体荣登杂志封面。借此机会,我对团队的发展历程做了回顾和梳理。

总结我们的专业化成长之路,团队成员有一个共同的体悟:我们之所以能在普通的工作道路上走得如此矫健,源自我们共同的教育理念――热爱教育,相信自己一定能成为优秀的教育工作者;热爱学生,愿意教给他们一生有用的知识。

四、拓展期:“8+1”工作室建设成全国性团队(2013年3月至今)

2013年,“全国第二届班会研修现场会”在我校举行,丁如许、迟希新、黎志新老师前来传经送宝。从此,我们与三位专家结下了不解之缘。借此契机,团队出版了第一辑系列读本共五册,内容涉及班会理论与实践、教育叙事等。我对团队的研修模式进行提炼,提出了团队群体修炼“十大行动”和个体修炼“十项功课”。

“十大行动”――扎实开展阶梯阅读活动,坚持多种模式日常研修,建设德育课程资源库,编写工作室系列读本,实施师生三年共读计划,探索工作室亲子教育,实现师生共写班级历史,开发课程培养团队专家,扩大对外学术交流,搭建工作室网站平台。

“十项功课”――每星期做一次心理辅导,写1篇教育随笔;每月读一本班主任类杂志,上一节精品班会课;每学期读一本思想随笔,看一个教育影视片,听一次专家讲座,做一次主题演讲;每学年写1篇德育论文,做一次文化旅行。

2013年夏天,杨兵调离济源一中,去陕西师大附中任教。为减轻团队伙伴的负担,研修改为一个月举行一次,导致工作室成员状态一度低迷。2013年11月3日,王磊代表团队参加南京“全国名班主任工作室联盟成立大会”,“8+1”工作室获得“全国名班主任工作室”称号。2013年11月9日,“中原名校联盟首届德育论坛”在我校成功举办,“8+1”工作室得到越来越广泛的认可。2013年12月19日,佛山南海区和顺一中陈少梅一行前来考查工作室建设。2014年4月24日,湖北省第二届楚天中小学卓越班主任高级研修班聘请我和杨兵、王晓琳为课程导师。我们三人各带一个研修小组,这是我们教育人生经历中重要的一笔。

在这个过程中,我和杨兵在全国各地行走,很多班主任想加入“8+1”工作室。为了满足朋友们的要求,2015年1月15日工作室成立10周年之际,我们决定把校本班主任团队建设成全国性团队。

我们讨论了工作室的定位,提炼了核心理念,规划了工作室的未来前景。

我们的定位是构建一个以班级常规管理研究为基础,以班会研究为核心,以个性化发展为导向的全国性团队。团队开展两周一次的群研讨,以带领更多的班主任一起成长。

我们的核心理念:

核心使命是为改善教育而努力,核心价值观是做足功课、心怀梦想、阳光心态、合作分享、学术争鸣、成就学生。

未来前景:

我们的目标是成为卓越班主任的培训基地、班主任工作专家的摇篮、校本班主任团队主持人的训练场。我们要依托工作室平台,共同践行“十大行动” “十项功课”,使每一个成员能够熟练运用班级管理基本方法,使我们带的每一个班级都成为优秀班集体,成为师生幸福生活的家园。团队集体项目“班会研究”拟一年内出微班会专著一本;培养三位班会专家,成为国内最具影响力的班会研究团队之一;让我们的“班会网”成为国内最具影响力的班会类网站,我们的电子刊物《班会月刊》成为编辑的稿源基地;在主要班主任类报刊上每月能见到我们的作品,每周都有团队成员赴全国各地讲学;每位成员有自己的个性化研究项目,经过六年努力有专著出版,成为班主任工作某一领域的专家;团队中涌现出十位专家型的青年班主任。

回忆过去的10年,既有一些宏大的、激动人心的数据鼓舞着我,也有一些细碎的小片段让我感到持久的温暖。

班主任研修日志范文【第四篇】

一、关于《教育学院事业发展规划》(讨论稿)

会议对《教育学院事业发展规划》(讨论稿)进行了研究。会议决定,会后由杨德军同志根据讨论意见修改后报学院教代会讨论。

二、关于《教育学院教师、职工工作量考核办法》(讨论稿)

会议对《教育学院教职工工作量考核办法》(讨论稿)进行了研究。会议决定,会后由杨德军同志根据讨论意见修改后报学院教代会讨论。

三、关于《教育学院教职工校内工资分配办法》(讨论稿)

会议对《教育学院教职工校内工资分配办法》(讨论稿)进行了研究。会议决定,会后由杨德军同志根据讨论意见修改后报学院教代会讨论。

四、关于《教育学院学习实践活动整改方案》

会议讨论了《教育学院学习实践活动整改方案》,会议要求会后进一步修改整改方案。会议强调:班子成员要督查督办、确保落实,切实解决学院事业发展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同时要求大家进一步解放思想,开拓创新,提高破解难题能力,推进学院各项事业科学发展。

五、办公用房搬迁工作

__*同志根据学校对二级学院办公用房的调整方案,提出了我院搬迁具体方案,会议对此方案进行了研究。

会议要求:1、搬迁工作由__*同志牵头,杨明同志协助完成。2、办公区域相对集中。3、保证教授、博士办公用房。4、统筹落实好学院南区、北区教师休息室的设备配置。5、搬迁中尽量避免大型改造,已经发生的改造费用由杨明同志负责与学校协商解决。6、确保搬迁过程中财产安全,谨防丢失。7、在规定时间内圆满完成搬迁工作。

六、非教学人员岗位分工

教育学院主任科员及以下非教学人员岗位聘任工作已经完成,专业技术人员按照竞聘的岗位各司其职;何忠同志、杨明同志负责工勤岗位人员的工作分工;马永刚同志负责协调辅导员工作分工;杨德军同志负责协调办公室人员工作分工;汪家宝同志负责协调教科办工作,建议谌晓莉同志牵头教科办工作,在体育系抽调一名教师、地理系抽调一名实验技术人员协助系领导开展日常工作。

七、暑期安全稳定工作

会议要求:1、由杨明同志牵头,放假前组织一次安全检查,对存在的安全隐患,重点防控。2、暑期值班人员要坚守岗位,认真履行职责,保证通信畅通。对重点区域(如实验室、体育场馆等)每天至少巡查一次。对于突发事件,及时向带班领导报告,必要时应向学校相关部门报告。

八、暑期及新学期开学前主要工作

会议对学院暑期及新学期开学前的教学安排、新专业申报、年度责任目标中期检查工作、科研工作年度责任目标中期检查工作、新生报到、学生寝室安排、学生自联实习点、创收、教代会筹备等各类工作进行了认真梳理,明确了各项工作的牵头领导,提出了各项工作的针对性要求。

九、暑期干部学习务虚会事宜

定于20__年7月中旬召开干部学习务虚会。参会人员为院领导、系副主任、教师教育中心副主任、教研室主任、实验室主任、“三办”主任。会议讨论通过了会议议题。

班主任研修日志【第五篇】

一、崇高的职业理想和过硬的思想政治素质

**同志在思想上始终做到严格要求自己,时刻不忘“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的时代责任,立足本职工作,善于思考和总结,并在实践中综合运用。

作为一名一线员工的班长,他深知在集装箱生产这种劳动密集型行业中,员工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性,从未放松对员工的思想政治和职业道德教育,在工余、作业间定期、有计划地对班组的一线员工进行沟通,努力创造公司与员工共成长的良好工作氛围。其所在班组在我司历年来组织的各项活动中均有突出表现。**同志作为南方**公司一名党外积极分子,表现出了积极,热烈的政治素质。在组织有意识地培养和锤炼下,他在思想和工作上日趋成熟,成为思想、政治、技术全面过硬的青年干部。

二、工作中敢打硬仗,业务水平突出

*年,服务公司**地堆场新增了冷箱维修业务。由于南方**公司主要业务是生产干箱,因此在冷箱维修业务这块几乎是一片空白,人手特别紧缺。需要一个既懂电工业务、又对空调冷机维修熟悉的维修工。由于这方面人才不多,而且服务公司**地堆场成立不久,一切条件都比较艰苦,因此从其他部门调人手也比较困难。后来领导想到了**。当时**已经是南方**公司设备保障部维修电工班的班长,而调去服务公司**地堆场只是作一般的普通技术维修工人,**能服从组织安排,表现出了强烈的事业心和高度的工作责任感。

虽然**最初只有中技学历,但他用业余时间刻苦学习和钻研业务知识。在生产部上班的时候,为了解决生产线自动焊的问题,自己掏钱购置了一些设备,利用业余时间在家里进行电路板的研究。在那段时间里,他经常钻研到深夜。终于,功夫不负有心人,他自行设计出一套自动焊控制电路板,并得到设备保障部的表扬。由于在工作上的出色表现,他也于*年被公司任命为设备保障部电工班班长。在任班长期间,他带领全班人员较为出色的完成了设备检修及维修的日常工作。为了工作上的需要,又利用业余时间自费进夜校学习了单片机和微电子等方面的专业知识。另外,**还利用业余时间努力学习,在2005年初以优异的成绩通过了深圳市高级电工考试,取得了深圳市高级技工证书。他这种好学上进、自学成才、以公司为家、默默奉献的精神在影响着身边的每一个人。

从去年九月份至今,服务公司**地堆场维修了五百多台冷箱,每台箱都经过了他的检验及修理,出去之后没有一台箱因检测及维修质量问题遭到客户投诉;相反,由于其娴熟的技术,得到了多家客户的赞扬。h(客户公司)的箱东对其技术表示非常满意。c(客户公司)把**地堆场作为其亚太地区的冷箱维修基地,这其中和他的努力是分不开的。

自二四年三月在**地堆场任职至今,**同志率领其所属团队,虽然此团队只有八人,但为公司维修了**台冷藏集装箱,为公司创造产值超过**#万元。

三、情真意切,待同志似亲人

23 180151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