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的教育研究(汇总8篇)
【参照】优秀的范文能大大的缩减您写作的时间,以下优秀范例“学生的教育研究(汇总8篇)”由阿拉漂亮的网友为您精心收集分享,供您参考写作之用,希望下面内容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吧!
学生的教育研究【第一篇】
对高职院校创业教育进行梳理和反思,就会发现创业教育面临着诸多问题,集中反映在忽视以学生为本,忽视学生的主体性和主体的需要,忽视学生的利益诉求,缺乏对学生成长规律的深入认识和把握。
清晰地认识并进而准确定位高职创业教育,是科学有效开展创业教育工作的基础。当前高职院校存在两种错误的定位,一种是过分拔高创业教育的地位,特别是近年来,高校毕业生人数持续增长,就业压力不断增大,院校过分夸大创业带动就业的乘数效应功能,创业教育被提高到解决大学生就业难的根本途径的高度。一种是过分降低创业教育的地位,认为高职教育就是就业教育,将创业教育作为可有可无的工作,只在一些商贸类专业的部分学生中进行,所谓的创业教育实在是就业困难情况下的权宜之计、无奈之举。
目前对于高职创业教育的认识普遍存在两种偏差:第一种认识偏差是认为创业教育就是创富教育,以追求经济财富为主要目的,教会学生创办企业或开办公司,学生过于追求财富,而忽略了创业背后最深厚的东西,是对自身兴趣的热爱与探索;第二种认识偏差是第二课堂论,即认为创业教育就是开展一些活动,将创业教育简单地等同于就业指导课、创业计划大赛等活动。
高职教育相对于本科以上教育,缺乏创业的环境氛围和进取精神,主要基于高职学生大多来自于农村,据麦可思调查,2011届全国高职毕业生中有xx%属于家庭的第一代大学生,深受传统文化的影响,“小富即安”的心态较为普遍,淡化了创业进取的精神,无论是学生还是家长,对于创业,都认为是“冒险的行为”,是不守本份。甚至有的青年人,宁肯背上“啃老族”的骂名,都不肯迈出创业之路。
目前,绝大多数高职院校建立了校政企合作平台,为提高学生就业率提供了有效途径,但是校政企合作主要停留在就业层面。在创业教育实践方面,往往存在“学校热情很高,企业热情不高”的现象,很少有用人单位愿意为高职学生提供创业实践机会,很少有社会风险投资商主动与高职学生进行合作,让学生学习实际的企业治理和经营。
目前,高职院校创业教育实践活动同质化严重,简单的、共性的活动多,大多数院校创业教育没有和开设专业紧密结合,没有反映出本行业、本专业的特色,具体表现在,虽然各高职院校适应社会需求开设的专业千差万别,但是大多把开展的创业教育简单的等同于开办书吧、网吧、休闲吧等地摊式的活动,创业项目也主要集中在低端服务行业。
目前,高职院校创业教育师资主要来自于院(系)政治辅导员和部分专业教师,一般性的开展创业教育理论教学尚可,然而对于创业实践的指导,无论是辅导员还是专业教师,由于自身没有创业实践经验,指导学生进行创业实践往往有心无力。极少数的校外特聘教师,如具有企业高层管理经历的人士,开展创业教育的主要指导方式是开展讲座,缺点是指导时间严重不足,不能与学生长久相处,较短暂的指导行为居多,不能理解学生的特殊需要,以致实践教学效果不理想。
新形势下,高职院校创业教育应坚持以生为本,把以生为本的理念贯穿到创业教育的全过程。要做到以生为本,就要充分尊重高职学生个体发展实际,科学确定创业教育的定位,明确工作的重点。
1、持创业教育与素质教育相结合。
高职院校在创业教育中注重提升学生的'终身学习和可持续发展的素质,要从培养创新、创业型人才培养的高度出发,深化创业素质教育改革,构建弹性、宽容、活跃、人性化的高校创业素质教育管理体系,为大学生创业营造良好的制度环境,鼓励和支持在校学生和毕业生创业。在课程设置、专业设置、学分认定、实践教学、弹性休学、奖学金评定等方面,为大学生创业提供便利。
同时,高职院校应成立针对大学生创业素质教育管理的专门管理机构、研究机构及创业咨询服务中心,组织协调解决在创业素质教育中产生的问题,合理配置高校资源以达到均衡发展的目的,对大学生创业的全过程进行指导和协助。建立创业教育评估体系,推动高校创业素质教育制度走向制度化、科学化。
2、坚持创业教育与就业教育相结合。
目前,就业仍然是绝大多数高职毕业生走向社会的主要形式,创业属于就业的范畴。就业与创业相比较,从就业人数来看,就业仍然是主流和主体,而创业是个例和努力方向;从就业方式来看,创业是更高层次的就业,可以带动就业,对社会的贡献度要高于就业。
高职院校要正确认识创业教育与就业教育的关系,就业教育是毕业生就业前的准备教育,是缓解就业压力,促进毕业生顺利就业的重要措施。而创业教育是开发学生的创业素质,培养具有开创型个性和能力的现代人才的教育。就本质而言,是一种新兴的高级生存教育,发展教育和创新教育[6]。高职院校要将创业教育与就业教育结合起来,培养学生正确的创业观、人才观和就业观。对就业形势有正确认知,对自身综合素质有正确评价,树立远大理想,以创业的心态去就业,毕业后顺利就业或自主创业。
3、坚持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相结合。
20xx年,彭刚出版的《创业教育学》一书中总结创业教育主要包括以下内容:创业意识、创业知识、创业能力、创业心理品质,其中创业知识包括专业知识、经营管理知识和综合性知识。高职院校学生自主创业,掌握必要的专业知识是创业成功的基础,高职院校加强专业建设,也是提高学生的创业素质。因此高职院校要倡导院(系)根据专业特点,探索适合本专业特点的创业教育实施形式,鼓励、引导学生运用所学专业知识进行科技创业,专业知识的学以致用将更大地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和创业的动力。
4、坚持创业教育与心理教育相结合。
掌握必要的知识和能力是高职学生创业的基础,但是如果没有积极的心态,没有创业成功的自信心,没有执着的精神,有效的创业教育也无从谈起。高职院校要尊重学生的心理特点,通过持续心理健康教育和咨询,让学生逐步学会解决心理问题的方法。通过有创业经历的身边榜样、杰出校友、典型人物的现身说法,分享创业的成功经验和失败的教训,增强学生对自主创业的认知和自信心;通过体验式活动,培养高职学生执着顽强的意志。
5、坚持创业教育与实践演练相结合。
创业教育最重要的环节就是创业实践环节。高职院校应当认真贯彻落实《关于进一步加强高校实践育人工作的若干意见》《关于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若干意见》等政策,积极加强与企业的合作,建立一些小微企业,或者依托社会上的小微企业,帮助学生通过企业实践“在干中学”,实现创业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的有机结合。高职院校积极鼓励学校和企业的相关人员参与到高职院校创业教育中来,建立起一支“双师型”的专业教师、学生思政工作者和聘请的企业家组成的专兼职创业导师队伍。创业导师既为学生上课,又带领学生参与创业实践,逐步形成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相结合的创业指导引领工作机制。学生在导师的指导下,制定适合自身发展的学习计划、创业计划、职业生涯等发展规划,充分利用校内外资源进行创业锻炼。
6、坚持创业教育与学生个性发展相结合。
高职院校毕业生普遍存在着创业意识不强,创业能力不高等问题,对于就业,大多是被动选择,对将来所从事的职业没有充分的认识。创业教育是以提高学生自我就业能力为目的,开发和提高学生创业素质为目标的素质教育,是鼓励学生自主创业,变被动就业为主动就业。创业教育的核心是创新和创造,岗位就业、岗位立业、开拓事业、创办新企业、开拓新岗位等是其基本内涵。高职院校开展创业教育不仅局限于教育学生如何创办企业或公司,而是更加强调受教育者学会学习、学会生存、学会发展。
三、结语。
综上所述,创业教育是时代的要求和呼唤,是促进人的全面自由发展的重要途径。高职院校开展创业教育,需要坚持以生为本的理念,遵循高职教育和人才培养的规律,结合学校自身的实际和专业特色,科学定位,积极探索,构建符合学生发展需要的创业教育模式,培养符合时代要求的创新创业人才,为促进我国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做出贡献。
学生的教育研究【第二篇】
在小学教育阶段,新课改明确指出课堂教学的责任和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自信心,要引导学生会赏识。在人群中,存在着一些特殊的人物,他们的世界里没有声音,他们不能够像正常人一样说话、永远处于无声的世界,这些人被称为弱势群体,他们虽然在生活上有着一定的困难,但是他们有权利享受教育。我国也逐渐地开始注重对弱势群体的教育教学。美术作为艺术学科范畴,一方面能够熏陶学生的文化素养,另一方面也有助于强化弱势群体的心理素质,引导他们学会赏识,并通过赏识不断的全面发展自我。新课改指出:教育的使命和教师的人物是让学生从小有良好的心态,学会自信,学会欣赏自己。尤其社会上的一些弱势群体,他们不同常人,在生理上存在一定的缺陷,但是他们享有受教育的权利。我国也越来越注重对这些人群的教育。美术作为艺术学科范畴,适当的开展美术教学,能够让这些人感受到美的事物,学会欣赏美,进而懂得赏识,以赏识激励自我发展。在此,笔者结合多年的教学经验,谈一下如何在小学美术教学中渗透聋哑学生的赏识教育。
一、开启交流平台,鼓励学生表达自我。
聋哑学生不同于正常的.小学生,他们由于自身的缺陷性,往往缺乏自信,不善于交流。美术作为美的事物,很容易震撼人的内心,同时,事物的多元角度展示,使得美术成为开启人与人交流的一个途径或者说是一把钥匙。在小学美术中,每个单元都有欣赏课,即:让学生欣赏一些名家作品,开启学生欣赏美的心灵。对此,笔者在教学中,运用美术欣赏课,开启交流平台,鼓励学生对于美术作品敢于表达自我,引导学生去欣赏美,理解美的内涵,从而为赏识教育奠定基础。如:在学习人物美术教学内容时,笔者让学生欣赏世界名画家达芬奇的《蒙娜丽莎的微笑》作品。让学生根据自己所看到的,畅所欲言的表达,力争“我口说我想”。每个人的角度不同,看到的事物特点不同,从而自我表达的也不相同,诸如:有的学生感觉这个人物作品的核心内容在于图画人物微笑的永恒;有的学生则感觉这幅画在于人物的神秘性;还有的学生认为蒙娜丽莎是作者对某种理想世界的一种期望等等,在审美理解上各有各的看法,这样表达出来,相互之间能够进行交流,进而拓宽自我的思维。从另一个角度来说,这属于是一种心理活动的外在表现,能够刺激学生增强学习美术的信心,强化学生的欣赏能力等等。
二、给予个性化平台,增强学生的自信心。
《特殊需要教育行动纲领》指出:个体差异是正常的,因此应使学习过程适合每个儿童的需要,而不是将儿童套入预先规定的有关学习速度和学习特点的假说之中。学生之间的差异性是客观存在的,聋哑学生之间的差异性相对来说较大,这样一来就决定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因材施教。结合学生个体的特点来打造教学计划,针对学生的差异性来构思教学计划,选择教学方法等等,尽可能地保证全体学生的个体逐步发展。我们知道,赏识教育的核心在于引导学生懂得欣赏、学会欣赏,而欣赏自我、强化学生的自信心无疑是支持这一些实现的核心内容。对此,笔者在教学中,基于学生的个体差异性,给予个性化的平台,采取放养式的教学手段来鼓励学生主动学习,让每位学生都感受到学习美术的成就感,从而提升自我的自信心。如:在学习《蜻蜓飞飞飞》教学内容时,笔者放飞学生的思想,鼓励学生抛开思想和行为的束缚,大胆的想象如何制作蜻蜓,不拘于形式,给予每位学生发展的平台,就学生个体开启他们的思维,进学生个体的一切技能去实践美术作品。如:有的学生用折纸、树叶、剪纸、线、布条、橡皮泥等等制作各个样式的蜻蜓。为了更好地激励学生深入学习美术,增强自信,笔者还举办了相对应的画展,展示学生的每幅美术作品,创设展示学生技能的平台,让学生相互欣赏、相互促进,在赏识中增强自信,在自信中推进赏识。
三、打造多元化的平台,深化学生的赏识能力。
小学美术内容多种多样,诸如:简笔画、国画、素描、山水画等等。学生在学习美术上的取向也有所不同。对于聋哑学生来说,他们对于色彩有着特殊的敏感性,笔者在教学中依托装饰色彩内容鼓励学生多方面的尝试美术实践,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以生为主,打造多元化的平台,从多角度,权威方位的引导学生深入赏识,强化学生的赏识能力,深化美术赏识教育的质量。如:在涂鸦教学内容时,笔者改变传统的让学生单一的模仿图画颜色去涂、去绘画,而是鼓励学生自己去装饰颜色。引导学生多看、多比、多想、多实践。即:在涂鸦的过程中,多看看自己的作品,诸如:正面看看,远处看看,再和其他的小学生的作品对比看看,寻找自我的美术涂鸦灵感,更好的装饰美术作品内容;多想想怎样才能够创新,怎样才能够更彰显美术作品的艺术美,多尝试集中色彩、线条的搭配等等。以多元化的教学内容出现,强化学生多元化的尝试美术学习,并从中感悟艺术美、发现艺术美、创造艺术美,从根源强化自我的赏识并实践赏识。总的来说,聋哑学生是特殊的,是有缺陷的,他们大都缺乏自信,缺乏交流。而美术中蕴含着丰富的内容,有助于强化学生的文化素养和技能,更有利于塑造学生正确的人生态度。我们作为教师应灵活的运用美术学科的优势,在美术教学中渗透赏识教育,让学生学会赏识,并以此激励自我持续发展。
学生的教育研究【第三篇】
二十世纪六十年代以来,跨国公司在全球范围进行的生产组织和市场扩展活动、巨额资本在全球金融市场的快速流动、国际经济组织在全球经济活动中扮演日益重要的角色、区域经济波动对全球经济体系的传导和冲击以及纷纷建立的一体化经济区域等一类具有全球性特征的重要经济现象逐渐引起人们密切的关注,并被概括为“经济全球化”现象,包括生产全球化、市场全球化、投资全球化等各个方面1,2。对“经济全球化”的研究,目前已经成为各国政府在政策制定时必须考虑的重要背景,同时也为人们在大的历史尺度上透视经济发展的动力机制和把握全球经济的未来走向提供了新的分析工具。
用“全球化”的分析框架观照其它领域的人类活动是“经济全球化”研究在方法论上的一个重要贡献。事实上,目前关于“全球化”的研究已经不限于经济活动,除“经济全球化”以外,在“全球政治”、“全球文化”、“全球战略”、“全球主义”、“全球问题”等方面都有许多重要的研究成果3,4,5,6,成为二十世纪最引人注目的一种学术研究规范。
比较而言,教育界对“全球化”现象却表现出异乎寻常的无动于衷:我们既没有看到1篇关于“教育全球化”或“全球教育”方面的专题研究报告,目前一些关于wto与中国教育的研讨也仅仅限于就事论事而缺乏学理探究,本文作者在“全国第二届教育政策高级研讨会”所做的专题发言“教育全球化与开放基础教育市场的政策框架研究”7至今也未得到学界的积极回应。难道是教育活动中不存在“全球化”的问题吗?或者是“全球化”的分析框架不适合于研究此类教育现象?还是此类教育现象不具有研究价值?看来都不是。本文将依据充分的事实对上述问题进行更深入的分析,希望因此吸引更多的研究者进入这一研究领域。
本文对“教育全球化”的研究包括现象、历史和机制三个方面,在此基础上进一步讨论“教育全球化”给国家中长期战略安全带来的机遇和挑战以及在“教育全球化”背景下的教育政策创新问题。
二、“教育全球化”的主要形态。
下面分别予以讨论。
1.教育资源(要素)的跨国流动留学(留学生)是此类“教育全球化”现象的典型代表。
二十世纪九十年代末,美国、英国、德国、法国、荷兰、瑞典、挪威等欧美发达国家以及日本、新加坡、新西兰、澳大利亚等国纷纷来华频频举办各种“教育展”,受到媒体广泛关注,并因此成为“大专辩论赛”的主题。8,9,10另据官方统计,改革开放二十年,中国赴美留学生超过三十万11,去其他国家留学人员也相当可观。
无论中外,留学的历史都可以追溯到相当久远12。只是以往大都将其作为一种文化交流现象来看待,现在则还注意到它所具有的经济功能:
1994年,世界大学生6100万,其中留学生占2%,达130万人。二战以后,在美国就读的留学生历来为世界之最,1994年,在美国就读的留学生达50万人,为美国经济提供了近100亿美圆的市场容量;1992年,澳大利亚教育创汇7。5亿美圆,成为该国第一大出口商品,而在1986年仅3400万美圆,五年增长20多倍。目前,澳大利亚在北京、香港、新加坡、汉城、台北、曼谷、雅加达、吉隆坡等地开设了连锁教育中心,今年教育出口收入可望超过20亿美圆。
39所高校走出国门招生《经济日报》00/09/26就在国外高校纷纷来中国招生之际,中国高校也将走出国门,瞄准国际留学市场。10月28日、29日,北大、清华、人大、北师大等39所国内高校将聚集韩国,举办“中国留学说明会”。据介绍,接受外国留学生一直是我国对外交流的一项重要内容,它同时也是高校加强国际合作和提高国际知名度的有效手段,还可补充高校教育经费的不足。去年我国共接受了来自142个国家的近4万名自费留学生。(柯棘)。
学生的教育研究【第四篇】
摘要:创业资金是大学生创业中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同时也是大学生创业能否顺利开展的重要因素。以常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为例,通过分析当前大学生创业资金筹集存在的问题,从政策法规宣传、创业贷款制度、创业专项基金设立、创业者的环境及管理平台等方面阐述如何构建大学生创业管理体系,为大学生创业活动提供有力的资金保障。
创业初期需要资金,融资问题一直是创业学生关心的问题,创业能否实现取决于能否筹集到创业资金,资金的筹集是创业能否顺利开展的重要因素。大学生创业资金大部分来源于家庭和朋友,或者创业的合作伙伴,而这样的方式仅能提供创业初期资金,如果要将产品推向市场,需要更多的资金投入,这样状态下的企业,该如何生存?如何筹资?国家和政府、银行可以加大优惠政策的力度,创业者自身可分析各种融资方式的利弊,选择适合自己的方式、作好税收筹划,达到减少投入、减少支出目的。
1现状分析。
学生有创业的想法和激情,但对资金的来源不明确,光靠自己的能力和家庭社会的帮助不能解决问题,而银行贷款的条件相对较高,对于刚刚走出校门的大学生来说十分困难,而对于大学生新创立的公司,没有资产,没有抵押物品,一般银行不愿意给予贷款,贷款很难实现。同时,大部分对国家及政府发布的创业优惠政策不了解,一方面是由于学生自身资源有限,不知道通过何种渠道去了解相关政策,另一方面是由于宣传力度不够。
2解决对策。
2.1加大宣传力度。
政府可以通过多种渠道,如:广播、电视、报纸、网站、微信、微博等媒体广泛宣传,使创业者获得相关信息。对于那些帮助性不大的政策,政府可以加大支持力度或者扩大享有政策的范围,从大学生的实际困难出发,才能对大学生带来帮助。对高校而言,宣传力度也有待加强,常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设立大学生创业网站,通过网站技术发布政策,更新状态,使同学们能了解创业、看到创业、接触创业,但创业政策方面涉及的不多。因此,及时进行网站的更新,扩充相关创业政策、优惠政策,同时通过开设创业课程等途径,加大网站的宣传力度。开通各种渠道,使学生广泛接触到优惠信息,对创业资金有信心。
2.2降低税率、完善大学生创业贷款政策。
创业者可从创业产品的特点出发,用创业产品作抵押,寻找更为灵活的担保方式,使得贷款容易实现;同时根据创业学生的资金需求,提供不同的融资方式,进一步的降低税率[1]。大学生创业的发展不同阶段有不同的需求,政府及银行要关注大学生创业发展过程中遇到的问题,给予持续的.帮助和优惠措施,如提供无息贷款、延期还款等优惠政策,以提高大学生创业的成功率[2]。
1)政府拨款: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时代,政府应积极扶持大学生创业,设立专项创业基金,种子基金,关注大学生中的特殊群体,如:贫困大学生和少数民族群体,针对创业项目的不同,设立不同基金。常州市政府出台了相关优惠政策,学院可以借助政府创业平台有利政策和专项财政资金,设立大学生创业基金。2)校企合作:通过校企合作的方式,广泛利用校友资源,通过创业成功的校友,一方面为企业作宣传,可以对创业学生起激励、引导作用,另一方面,吸引资金注入,可以作为大学生创业资金的原始部分,鼓励科研及发明等创新型产业,通过专家评审来确定可以资助的大学生创业项目。常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于将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纳入人才培养方案,并按照循序渐进、分层递进的原则,形成了“普及教育+项目体验+创业培育+创业实战”的“四纵式”梯次培养、实战融合的培养机制。为鼓励大学生开展创业实践,打造了“逻辑集中、物理分散”的四横创业平台,占地500平方米的大学生商贸创业街,500平方米的大学生科技项目园,20余个特长生工作室和3200平方米的大学生创业园。创业者结合自己的专业、专长和技能,开展创业活动。创新、创意及设计成为创业项目关注的焦点。目前已初步形成文化创意区、技术研发区、电子商务区产业集群。
2.4鼓励风险投资。
风险投资基金公司通常不太愿意投资早期的项目,因为项目投资规模小、科技含量少,他们更愿意投资有经验的创业者,因此,创业者应更注重项目的特点,特别是创业计划书,风险投资在选择投资项目的时候,比较看重创业者的创业计划书,创业者如果想要获得风投的支持,必须出具一份有特点,有吸引力的创业计划书,能够给投资者留下很深的印象,一份有吸引力的企业计划书应包括项目特点,以及该项目在目前和将来市场上的发展预测。而创业者与投资者在进行投资项目谈判的时候,应该做好充分的准备,带上相关的材料。同时高校要帮助学生分析形势、做好创业计划书,协助学生获得风投支持。
2.5多渠道筹措资金。
对创业成功者进行奖励:在学院内根据创业项目经营情况,带动就业人数等条件评选创业之星,根据学生特长来设置各类奖项,如“企业实践奖”“科研奖”等,大学生们在创新创业活动中取得的成绩,需要在学院、学生中广为宣传,例如在宣传栏公示、在学院网站上报导,通过物质及精神激励使创业大学生获得认同感,同时激励其他创业者或有创业意识的学生,带动更多学生创业[3]。在校内开展创业计划大赛,通过比赛来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同时通过大赛发现、选拔出具有现实意义和应用价值的项目,推动大学生创业的热情。创业者本身:加强自身能力,主动争取各种资源,发挥自身特点,通过校内外勤工俭学、兼职等方式获取经验,收获资源,积累创业启动资金,还可以充分利用社会资源,以亲情、友情、交情为纽带,这种方式是比较容易获取的主要资金支持方式,同时也可为创业成功提供有效的资金支持。创业者之间的帮扶:创业者之间存在着竞争及双赢,通过良性的竞争,创业者之间互相帮扶整合,共同提高企业实力;家庭条件一般的学生,除了通过自己资源获得资金支持外,还可以通过成员之间筹资分担创业经济压力,以获得足够的创业资金支持创业项目发展下去,但在此过程中,需明确职责,签订协议,注意处理好合伙人的关系,防止因资金问题造成内部矛盾。
2.6搭建创业者资金管理平台。
大学生创业资金的管理,贯穿于创业的各个阶段,并且表现出不同的特点,创业者在创业过程的各阶段都要注意融资监督项目实施,特别是在企业初创及成熟期时,同时进行项目管理,对企业的资金、人力资源、物流管理、风险控制、质量控制等进行全面把控,以保证资金的正常流通。常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高度重视大学生创业管理工作,成立专门的小组,聘请创业投资和风险投资机构的资深人士担任创业导师,一方面可以对创业大学生如何有效融资、规避风险等问题加以指导,另一方面可以为一些优秀大学生的创业项目争取资金和投资,解决大学生的后顾之忧。
3结束语。
创业者的资金问题一直是一个难题,需要政府、高校、社会共同支持、需要创业者主动争取,完善大学生资金支持系统需要各部分各部门相互支持、相互配合,构建高效运作的大学生创业资金支持体系,为大学生创业营造良好的成长环境,促使大学生创业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3]黄慧子.大学生创新创业激励机制研究[d].合肥:安徽大学,:6。
学生的教育研究【第五篇】
我们国家始终都非常重视未成年的思想道德建设。2004年9月教育部修订颁布新《中小学生守则》、《中(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2006年10月,党提出构建和谐社会的决定等。这充分表明了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重要性。因此,在学生中开展文明礼仪教育,教会学生“做人”,提高学生文明礼貌修养,养成良好的文明礼仪习惯,是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礼仪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精神面貌和文明水准的标志。中华民族有五千年的历史文化,一向以“礼仪之邦”著称,直到今天,我国人民热情好客、文明礼貌、尊老爱幼等优良传统仍为世界各国所称道。
我校现有学生750人,是一所城乡结合部学校。调查发现,大部分学生是独生子女。又加上由于父母出外务工,主要跟随祖父母生活。所以这些孩子缺乏必要的礼仪常识,不懂得尊敬长辈,凡事以自我为中心。另外还有部分家长,由于受文化水平的限制,只重视孩子的学习成绩,忽视孩子的习惯养成,认为孩子只要学习成绩好,就行了。我校这些年来,虽然一直在重视学生的文明礼仪教育,但效果也不理想。例如,很少有学生见到老师主动问好;下课上厕所拥挤;见到地上垃圾不能主动捡起等,这些都是与学生的文明礼仪部相称的。在现在社会中,礼仪作为一种行为规范和行为模式,在各个方面都发挥着重要作用。因此在我校开展文明礼仪教育势在必行。我校在此提出这个课题,是想以此为契机,切实提高德育的时效性。希望通过我们的研究,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改变我校学生道德教育的现状,提高我校学生文明礼仪素养,摸索出一条文明礼仪教育的有效途径,为构建和谐校园出一份力。
学生文明礼仪行为养成:指小学生在为人、处事、学习和仪表卫生等方面良好习惯养成的研究。将如何为人、处事、学习和仪表卫生具体化一系列习惯,通过他们日常的学习和生活实践来进行培养。
大教育家孔子说:“不学礼,无以立。”“人无力而不生,事无礼而不深,国无礼而不宁。”我国著名的思想家颜元说:“国有礼则国昌,家尚礼则家大,身尚礼则身正,心尚礼则心泰。”著名的教育思想家陶行知先生“生活教育理论”,重视做中学,实践中养成习惯。
研究礼仪养成教育有很高的应用价值:具有良好礼仪习惯的人,首先给人以赏心悦目之感,礼仪能够调节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在学校,能够使师与生、生与生的关系更加和谐、融洽、友善,使校园的文明气氛更浓,树立起学校的良好形象;在家里,使家庭更加充满爱,更加温馨、和睦、幸福;在社会使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更有人情味,少一些矛盾,多一份温情,使人们的行为受到自我约束,使社会更加文明和谐。
全校学生。
4、探索培养小学生良好礼仪习惯的规律,创新有效途径与方法。
1、观察法:观察学生在实施课题研究前礼仪习惯的状态,并做好记录。
2、问卷调查法:通过向学生问卷调查,收集信息,做出定性分析。
3、访谈法:适时召开家长座谈会及班主任座谈会,走访研究对象的家庭及班级,了解学生的表现及其习惯及其习惯养成的进度,及时纠正其不恰当的行为。
4、个案研究法:做好个案记录。
1、准备阶段(20xx年12月——20xx年2月)。
(1)查阅文献,组建研究小组。
(2)制定研究内容、研究目标。
(3)培训课题研究教师,分头查找相关的课题资料。
(4)学生状况分析(研究对象前测)。
2、研究阶段(20xx年3月——20xx年5月)。
(1)撰写开题报告和实施方案。
(2)制定每学期的课题研究计划。
(3)按计划开展实践研究。
(4)定期召开实践研究总结会和研讨会。
(5)研究对象后测。
3、总结阶段(20xx年6月)。
(1)撰写相关的课题总结和论文;
(2)在总结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完成课题研究结题报告。
(3)接受课题研究的鉴定、结题。
3、提高家长、教师对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重要性的认识。
4、教师工作札记、反思、案例、故事等。
5、形成一套培养学生习惯、文明、礼仪为主要内容的校本教材。
1、构建小学生养成教育的内容体系,找到小学生养成教育的方法和途径,形成小学生养成教育的特有评价体系。
2、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养成习惯,提高学生的人文修养。
3、使教师提高研究水平,促进专业化成长。
学生的教育研究【第六篇】
教师和孩子们都是平等的。这种平等的体现,不仅仅是蹲下来与他们平视,而是从内心深处把幼儿当成朋友,要真正站在孩子们的角度来考虑事情,而不能仅凭成年人的是非观和经验,来判断孩子的对与错。对于幼儿园的孩子,这个理念的传递绝对不应该仅仅是游戏、教育、说教等简单的方式,其实,最重要的还是我们老师要以身作则,用自己的行动潜移默化地来诱导孩子,就像那则“妈妈请洗脚”的公益广告,我们的举手投足间传递给孩子的尊重,同样能让孩子学到,而孩子也同样会不知不觉地把尊重传递给老师、家长、生活中的所有人。
二、赞赏式的批评,体现另一种尊重。
尊重,并不是放纵。我们在尊重孩子的各种选择的同时,还要尊重孩子的错误。在尊重他们错误的条件下,用恰当的方式引导孩子,而不是武断地指责。要用善于发现的眼睛,寻找孩子的优点,用优点来告诉孩子什么是对的,什么是错的。我把这种方法称作:赞赏式的批评。赞赏式的批评就是指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发现孩子的优点、闪光点,并予以及时鼓励和赞扬,从而激发孩子的主动性、主体性的教育行为,使孩子把教育的要求内化为个体的自觉行为,从而促进孩子健康主动的发展。它是从孩子的需要出发,以尊重孩子价值为前提,唤醒孩子的主体意识及自身发展潜能,让每个孩子真正成为自己的主人。午睡是个别幼儿很头痛的事儿,我们班的齐齐就是其中的一个。小班的时候她是我们那个楼层出了名的不睡觉。升入中班后,刚开始还是一样不睡觉,在床上翻过来翻过去的。我早就注意到齐齐每天的衣服都很漂亮干净,于是,我想用这个话题敲开齐齐戒备的心理。我走过去趴在齐齐床头,微笑着说:“齐齐,你每天穿来的衣服总这么漂亮,都是你自己选的吗?”“嗯,我每天都是自己选衣服,然后自己穿。”“是吗?你真是一个心灵手巧的好孩子。那等你睡醒后我一定要给你梳一个特别漂亮的小辫子来配你的漂亮衣服,行不行?”“可是我睡不着!”“睡不着可以闭上小眼睛,休息一下,它们都累了,好吗?”齐齐很干脆地答应了我,不一会儿就闭上小眼睛睡着了。起床后我第一个叫起了齐齐,给她梳了一个漂亮的小辫子,小伙伴们都夸齐齐的辫子漂亮。从那天以后我们就有了一个约定,只要她睡觉,我就会每天给她梳一个新头型。齐齐每次都会给我梳的头发起个好听的名字,比如:太阳花、过桥辫……等等。慢慢的.,我用这个小约定帮助齐齐养成了很好的午睡习惯。事情虽然过去了很久,但是现在想想,我觉得这是因为我尊重了她,夸奖她每天早晨自己选择衣服不麻烦父母,用这个表扬换来与齐齐的约定,并且,我们都互相遵守了约定。尊重是一种很好的教育方法,赏识是尊重的一种表现。
三、尊重和赏识不能盲目,要“因材施教”
每个孩子都是独立的个体,都有自身的个性特点。就想教育要因材施教一样,尊重教育也要因人而异。不同的特点决定赏识点的不同。所以,老师要认真观察每个孩子的优点和进步的细微变化,给于不同的鼓励和表扬,让孩子感觉自己是与众不同的,从而能正确认识自己的长处和与别人的差距。尊重、赏识不是没有理由的乱表扬,而是根据客观实际情况,依据一定标准而进行的,一定要避免尊重、赏识的盲目性和偏颇。以正确的标准为指导,坚持实事求是的客观原则,才能尊重、赏识得当,才能使被尊重、赏识的孩子正确认识自己的长处,从而向更健康的方向发展。因此,尊重、赏识的选择要从孩子的实际出发,认真分析,做到合情合理。错误的尊重、赏识只会导致孩子的盲目自大,这就背离了尊重、赏识教育的初衷。总之,尊重、赏识你周围的所有幼儿,你才会赢得所有幼儿对你的尊重和赏识,这种在心与心之间传递的尊重,能更好地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营造平等温馨的教育氛围,培养出懂得尊重他人的有素养的好孩子。尊重、赏识幼儿不是嘴上说说就可以了,必须付诸行动。教师和家长是教育的行为主体,同时,社会更是教育的大环境,整个社会的氛围也应该是互相尊重、赏识的氛围。
学生的教育研究【第七篇】
心理安全是一个新概念,广义的心理安全主要是指人们在心理上或精神上具有比较稳固、能抵御外界力量所带来的心理刺激的防线,有效规避各种心理险情的发生;狭义的心理安全指的是人们面对所处内外环境的安全情景时所具有的一种内心平稳、不受威胁、不用戒备、不被指责和批评的心理状态,内心有一种安全感。在本文中,大学生的心理安全指的是狭义的心理安全,是指大学生能以积极的、稳定的心理状态适应生活、学习、工作中各种内外因素、环境、政策的变化,时刻保持内心平稳、不受威胁、不需要戒备、不被攻击、伤害、指责和批评的心理平衡状态,有一种内在的心理安全感。
二、大学生心理安全问题的主要现状。
目前我大学生的心理状况总体上是积极、健康向上的,呈现出乐观开朗、精力旺盛、学习欲望强烈、意志力坚强、人际关系和谐及适应能力强的特点。但我国正处在社会转型期,高教体制改革力度逐渐加大、就业形势日趋严峻和社会竞争日益激烈,对大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产生巨大的影响,使大学生很难适应复杂的社会环境,容易导致心理失衡,尤其是近几年来少数大学生表现出学习成绩下降、人际关系冷漠、考试作弊、抽烟、酗酒、打架斗殴、偷窃等不良现象,大学生犯罪和自杀的比例在不断攀升,这些问题大多都是由心理障碍问题引起的。再加上大学生的自我调控能力不强、心理承受力较弱、社会适应能力较差,难以承受心理和精神上的巨大压力,致使他们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障碍,例如:强迫、暴躁、固执、消沉等负面心理情绪和行为紊乱,他们极易陷入抑郁、焦虑、烦恼、恐惧等心理困境中而不能自拔,严重影响正常的学习和生活。如果不加以积极疏导,极有可能导致大学生心理失调,身心遭受严重创伤,以至于自杀、凶杀的惨案屡屡发生。例如,“复旦大学林森浩投毒案”、“中南大学王啸杀人案”、“‘丑歧视’引发四川大学高考状元曾世杰杀人案”、20“西安音乐学院撞人杀人案”等。以上极端案件发生后,导致许多大学生的心理安全感降低了。近10年来有很多关于大学生心理健康测评的研究报告,国内外相关报道显示大学生的心理障碍率约为10%~30%,他们暴露出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许多调查显示,目前全国30%~40%的学生存在各种各样的心理问题,其中患有严重的心理障碍甚至心理疾患的学生比率约为10%~15%,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不甚理想。事实上,心理安全隐患比外在安全隐患更隐蔽、更难监控,爆发更加突然,造成的后果更严重。从某种意义上讲,每一个有心理障碍的大学生都有可能是一枚定时炸弹,随时会爆炸。而以上数据和发生的极端案件警示我们,当前大学生的心理安全隐患已经十分突出,将严重危害大学生的身心健康,高校应密切关注大学生的心理问题,采取适当的干预措施来预防和减少大学生心理障碍和心理疾病的发生,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恋爱观、人生观、价值观,从而提高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因此,密切关注大学生的心理安全教育问题已迫在眉睫。
近年来频繁发生的大学生杀人案件等现实问题已经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关注和深思,加强高校大学生的心理安全教育不容忽视,高校应该及时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消除他们的心理障碍,提高他们的心理健康水平。
(一)建立“四级联动心理安全保护体系”,做好学生心理危机“五早”预警工作。
高校应高度重视大学生的心理安全问题,成立由“保卫处、学工队伍、各二级学院(系)党委(副)书记为组长,专兼职心理咨询师、辅导员、班主任、班级心理委员”为成员的大学生心理安全教育机构领导小组,积极建立健全心理咨询教师值班制、异常情况汇告制,以及以“学生心理健康社团骨干、班级心理委员、辅导员、班主任到院系、学生管理部门、学校”为主体应对学生突发心理危机的干预机制。为掌握学生心理健康的动态发展,高校应积极培养和建设一支具有较高自助与助人能力的班级心理委员队伍,随时掌握全班同学的心理状况,每周将班上学生的心理健康变化情况向辅导员和班主任老师汇报一次,并填写好学生心理问题周报表,要求观察同学的心理状态,及时发现有心理危机或潜在危机的学生,他们有明显的心理异常情况要及时向辅导员及班主任汇报,如新发现有严重心理问题或存在精神症状的学生,各二级学院(系)应将该生的情况迅速以电话或书面报告的形式向学校心理咨询中心上报,并在24小时内以书面形式向校学生心理危机干预领导小组报告,并注意报告过程中的保密原则。高校建立以“学校保卫处、心理咨询中心的专职心理咨询师”为主、以“各二级学院(系)党委(副)书记、学工办主任、辅导员和班主任”为辅、以“学生心理健康社团骨干和班级心理委员”为前哨的“四级联动心理安全保护体系”,做好大学生心理危机早期预警工作,即做到对学生的心理状况变化“早发现、早报告、早评估、早预防、早控制”,确保信息畅通,及时发现,快速反应,及时进行心理危机干预,有效预防大学生心理危机事件的发生。
(二)营造和谐稳定的校园心理环境,开展形式多样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
大学生健康的心理素质培养需要团结友爱、互帮互助的校园文化氛围。高校要把安全教育与心理咨询辅导紧密结合起来,有针对性地做好大学生心理安全教育。充分发挥心理咨询室的重要作用,及时对学生的.心理疑难问题进行疏导,主要通过开设心理咨询门诊、专业教师做客心理咨询室、“心语”信箱、心理热线电话预约、心理咨询网页学习等个体咨询形式,以学生会和团委社团为载体进行团体心理辅导与咨询活动,创新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内容与形式,广泛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主题班会和专题讲座、心理报刊、心理健康教育活动月等丰富多彩的活动,按需配备心理健康教育固定场地和固定经费,适时开展学生团体辅导和个别心理辅导,减缓他们内心的压力,释放和转移不良情绪情感,巩固和发展积极的心理状态,培养他们积极乐观的心态。同时,通过对有违纪行为或思想上有轻生念头的大学生进行及时的疏导和教育,增强他们的心理抗挫折能力和心理调适能力,解决他们的心理障碍问题。
(三)加强心理健康专兼职教师师资队伍建设和条件保障。
心理健康专兼职教师作为高校心理安全教育工作的骨干力量,需要有较强的专业素质,他们的教育工作水平和能力直接影响到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水平和质量。辅导员和班主任是大学生在校期间与学生联系最多、相处时间最长、接触机会最频繁的老师,是广大学生的人生导师和心理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他们应该具有相应的心理学、教育学等方面的知识,有助于了解他们的身心发展规律,把握心理调节方式,对预防大学生的心理问题有很大帮助。因此,高校应十分重视专、兼职心理健康教师的专业培养,建立从事心理健康教育的教师资格认定体系,落实专项经费,定期组织业务培训、交流讨论和专题论坛等,开展形式多样的全员心理辅导培训活动,有机会经常派送他们参加省市级专业培训、教育教学研讨活动,学习专业理论和教育工作方法。
(四)定期开展心理安全隐患排查,完善学生电子心理健康档案。
高校应对每年入学新生及时开展心理健康状况测评,为他们建立电子心理健康档案,在心理健康普查测评中筛选出有心理障碍问题和自杀倾向的学生,重点关注家境经济困难、学习成绩差、身体缺陷、失恋、违纪、家庭遭遇突变、受到意外刺激、父母离异等特殊学生群体,并对其开展经常性的心理安全隐患排查,排查出存在心理疾病患者或精神疾病患者,对已经发现有心理障碍的学生建立个案,定期开展心理咨询服务。一方面,针对大学生在学习、生活、人际交往、就业等活动中时常出现的心理压力问题,要经常和他们谈心,帮助学生排忧解难,缓解内心压力,增强心理承受能力;另一方面,重点关注患有较严重心理障碍和有精神病史的大学生,建立预警对象数据库,及时进行跟踪了解,主动约请他们到学校心理咨询中心,安排资深的心理专家进一步通过面谈分析诊断,并根据其危机状况及时加以疏导和干预,定期测量辅导。高校应及时疏导存在心理困惑的学生,防患于未然,做到心理障碍问题早发现、早干预。
四、结语。
目前我国正处在社会转型期,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不甚理想,自身因素、社会因素、家庭因素、学校因素威胁大学生的心理安全。大学阶段是大学生心理从不成熟向成熟过渡的重要时期,是心理能力提高的黄金时期;因此,加强大学生心理安全教育既是大学生成长成才的关键,也是家庭、高校和社会共同提高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素质,塑造积极健康的人格的责任和义务。大学生心理安全问题不仅关系到大学生个人的心理健康,也关系到高校培养目标能否顺利实现,还关系到高校的和谐稳定。“复旦大学投毒案”等一系列极端事件警示我们:面对新形势,高校应密切关注大学生的心理安全隐患问题,努力营造良好的校园心理健康教育环境,充分调动学校、家庭、社会、自身四大主体之间的力量,全方位、全过程地展开相关的思想政治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这对于构建和谐社会、安全校园、幸福家庭和健康自我,都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战略意义。
学生的教育研究【第八篇】
心理学家皮亚杰说:“教育的主要目标,在于造就能够创新、能够创造、能够发明和发现的人,而不是简单重复前人已做过的事情。”今日的教育,一定要在小学生身上播下创造的种子,从根儿培养起。学校实施劳动教育,就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造就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一代新人的基本途经。当前的劳动教育在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中都有所忽视。当今的家庭也大多是独生子女,家长百般宠爱,一家人以小太阳为中心的周全服侍,使得孩子劳动观念淡薄,劳动习惯较差,再加上应试教育遗留的影响,家长们普遍重智育、轻德育,忽视劳动教育,许多孩子依赖性强,不会劳动。这对我们学校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带来了客观上的困难。所以我们提出了“培养孩子的劳动观点和劳动习惯”这个实验课题。
我校是一所农民工定点学校,生源中有自外地务工人员的子女。然而父母比较重视知识的教育,但顾及孩子的其它方面培养的较少,再加在大多数为独生子女,对孩子的养成教育缺乏足够的重视和系统的教育。尤其是劳动这方面,很少有家长让孩子做家务的。现在的小学生劳动观念渐渐淡薄,在劳动过程中斤斤计较的现象日益突出。面对这种现象作为老师应怎么办呢?热爱劳动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面对新世纪的这样一代儿童,如何继续发扬这种美德呢?因此,如何依托我们的学校本身资源优势和办学特色,利用学校教育,创建一个课题研究过程的平台,培养孩子的劳动观点和劳动习惯成了我们特别想研究和尝试的课题。同时对于小学生身心健康的发展都有重要的意义。
劳动创造世界、创造人类、创造社会的一切财富,这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强化劳动教育是实践素质教育的要求,同时也是培养学生创新素质最重要的途径和方法之一。强化劳动教育,以劳动教育为突破口,可以进一步优化教育过程,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创造性,培养动手动脑的能力,塑造健全人格,从而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通过这个课题目的研究,要使小学生学会劳动,学会做家务,能够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大扫除等活动。让小学生掌握最基本的生活技能,明白在将来的学习或者生活中劳动是必不可少的,是成长中的一个必要环节。通过这个课题的研究,帮助小学生认识到劳动是光荣的,要培养他们热爱劳动的习惯。在学校,在家里能够帮家长做家务,让家长体会到孩子的成长!
1、研究内容:
以家庭教育为主渠道,培养学生的劳动观念,树立起热爱劳动,积极劳动的良好品质,培养家政劳动、手工劳动的技能技巧;形成通过劳动教育培养学生创新素质评价标准;在研究的过程中,对学生进行观察,全面了解学生的劳动态度、劳动技能掌握发展水平;认真学习劳素质教育要求及有关理论文章,收集整理在研究过程中,培养学生劳动技能的方法,学生进行创新实践的有关资料,进行经验总结。
2、研究目标:
(2)探讨现代家庭中进行劳动教育的有效途径、方式方法和具体措施;
(3)调查、研究现代家庭中对待孩子劳动的某些不良(错误)倾向,并分析其原因,研究解决的措施。
1、参与研究的对象是全校学生(部分实验班为主)。
2、研究方法:
(1)行动研究法是本研究主要采用的研究方法。课题组结合我校教育教学工作与学生实际制定本课题研究方案纳入学校德育工作计划将培养学生劳动意识及其良好行为习惯的教育渗透到学校教育教学工作之中。
(2)个案研究法主要用于学生不良习惯矫正的研究、家庭教育对劳动意识及其行为习惯养成的影响的研究。
(3)调查法用于了解教师、家长对学生劳动培养的看法以及学生劳动水平的前测。教师运用观察法了解学生有关劳动的行为习惯的表现。
(4).经验总结法我们要认真总结这方面的经验和规律在此基础上提高、创新进一步开展本课题的研究。
准备阶段—抽样调查,了解学生的发展实际,通过动员会,号召学生热爱劳动。
实施阶段—以各种研究方法为途径,结合学生的实践,与学校德育特色形成体系。
总结阶段—总结实验研究的成果,以简练的文字、图片、报道呈现。
1、积极准备。
从20xx年9月起在全校学生当中要求每个学生人手一本《小学生行为规范》、《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和《劳动手册》并订阅《家教周报》进行指导使学生和父母共同努力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2、组织课题组学习培训。
重视对老师的培训,课题组老师通过查阅文献,利用互联网广泛收集信息,通过国内知名网站了解把握时代特点,寻求更具时代特色的青少年优良的行为习惯。丁汝玉校长《劳动教育与幼小衔接》、许永梅老师《浅谈加强培养小学生家务劳动意识和习惯》、陈阳老师《培养小学生劳动习惯是德育的重要工作》、樊玲老师《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劳动习惯》刘敏老师《现代家庭环境教育》等主题报告,使全校教师增长了劳动教育的知识,树立了课题研究的信心。今年暑假,刘敏老师、陈阳老师、孙燕老师参加了蜀山区教体局与合肥学院继续教育学院联合举办的家庭教育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收获颇丰。
3、营造氛围。
(1)创设校园热爱劳动的环境氛围。
营造良好的校园环境可以让学生在社会化、人性化和科学化的校园环境中潜移默化地受到劳动教育。我校校门的宣传栏、教学大楼走廊墙壁上悬挂着有关劳动的名人名言。校内广播、黑板报、校园网充分地宣传,使全体师生了解劳动教育的基本内容、要求和重要意义,形成“人人知劳动”的良好氛围,为“人人爱劳动”打下舆论基础。校园文化艺术节和运动会等集中性校园文化系列活动时也做到了与劳动教育活动有机结合。为师生创造了一个良好的环境教育氛围,促进了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具有潜移默化的环境教育熏陶作用。通过亲子水果拼盘比赛,穿衣服竞赛,种植能手比赛,培养了学生团结协作精神,锻炼了学生的动手能力,丰富了学生的课余文化生活。
(2)创设班级热爱劳动的环境氛围。
除学校创设热爱劳动的环境氛围外,班级内也充满了浓浓的爱劳动的环境氛围。班级黑板报、班训、专栏、条幅等都可见到热爱劳动的内容。班上还开展一系列以“劳动”为主题的中队会,开展“劳动之星”的评选,举办“劳动主题手抄报”等多种形式对学生进行热爱劳动教育使“热爱劳动、劳动光荣”思想意识扎根学生心里。
4、学科渗透。
劳动教育同其它学科息息相关、密不可分。创造性地将劳动教育与其他学科进行互相渗透、融合和跨越,可以达到有机地为劳动教育服务的效果。
(1)语文教学中渗透劳动教育。
语文教学中渗透劳动教育,有其自身的特点。祖国的语言文字是博大精深、丰富多彩的,前人留下了许多优美的文学作品。通过语文教学能促进学生养成正确的劳动态度和习惯,激发热爱劳动的情感,形成正确的劳动价值观。如口语交际《我们的小制作》完全可以结合学生做的小制作从外形、材料、用途、制作过程等方面进行介绍。这样的课型不仅融合了语文的相关知识,又使劳动教育与语文教学相得益彰。如《三个小伙伴》这篇课文,学生不仅从中了解到团结力量大的道理,也明白了怎样植树,激发了热爱劳动的情感。
苏霍姆林斯基说,“儿童的智慧在他手指尖上”。实践是学生发展的源动力。小学数学教材也蕴涵着丰富的劳动教育内容,动手操作是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最直接、最常用的实践活动,是激发学生数学学习兴趣切实可行的好方法。如,教师可通过让学生动手操作学会用圆规及借助圆形物体(如墨水瓶、茶杯盖、硬币等)画圆的方法,还可用标杆和绳子画出较大的圆。动手操作能使学生增加感性认识,在头脑中形成鲜明的表象,有助于他们对抽象数学知识的理解。而在数学学科教学中,又渗透着劳动教育。如,应用题中有关植树问题的,有关工人们加工一批零件的,有关收割机收割小麦的,学生通过数量计算,会明白“劳动创造了财富,劳动创造了一切”的道理。这是我校举行的家庭七巧板比拼比赛。
(3)美术教学中渗透劳动教育。
美术教学的目的、内容、任务也处处渗透劳动教育。如在教学陶泥一课时,就可采用美术中橡皮泥的捏、揉、搓、压等技法。美术教学和劳动教育两者有机的渗透和融合,能达到两全其美的效果。
(4)信息技术教学中渗透劳动教育。
信息技术是一种现代教育手段,它具体、直观、生动、形象,非常适合小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年龄特点。让劳动教育和信息技术教学有机结合,可以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如教三年级下册第一课《茶垫》时,先让学生欣赏多媒体课件播放的品种多样、设计精美的茶垫,让学生自己去观察,设计并制作美观又实用的茶垫。学生通过自我探究、手脑并用,制作出形态各异、缤纷多姿的茶垫,有心形的,有花形的,有三角形的……书中做茶垫用的皱纸也被有的学生换成了毛线、塑料绳、橡皮丝。正是因为信息技术和劳动教育的有机结合,激发了学生的创造性,才会产生这么优秀的作品。
科学教学中也渗透劳动教育,如科学课中《种植我们的植物》,可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能力。这是学生在科技动手做活动中。
另外,我们在规范管理的同时,加强艺术教育,丰富学生的课外文体活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每学期利用周四下午开展了全校性的文体活动,开设了二十个兴趣组,人人都能参与到参与“鼓号”“舞蹈”、“儿童画”、“国画”、“书法(钢笔、毛笔)”、“棋类”、“足球”、“抖空竹”、“乒乓球”、“手工”……充分利用学校现有的条件,调动一切积极因素,挖掘学生动手的潜力。
《劳动与技术教育课程标准》中提出:劳动教育不仅要靠学校教育,还要充分利用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的资源和优势,使学生广泛接触社会,贴近生活、生产实际,从中获取劳动知识和劳动技能。
(1)劳动教育与家庭教育的渗透和融合。
家庭在劳动教育过程中不仅是潜在的教育资源,而且也是负有一定教育使命的教育主体。帮助家长树立正确的劳动观念,把劳动能力的培养视为孩子教育重要的必修课程。有些家庭在教育上存在着误区,认为孩子劳动是浪费学习的时间,恰恰相反,劳动使孩子身心健康,精神愉快,聪明能干,尤其利于养成依靠自己,自信自强的性格品质,能锻炼其动手能力。我校通过家长会、家长学校、家庭访问、校讯通等形式改变“学生是专门读书的”陈腐思想,让家长走出家庭教育的误区,用科学理论来指导家庭教育,从小培养孩子的自理能力,实践能力,搞好家校配合,共同把孩子培养成为21世纪的一代新人。这是孩子在家劳动的图片。
(2)劳技教育教学与社区教育的渗透和融合。
孩子是祖国的希望,是祖国的未来,培养他们不只是学校和家长的事,也是社会的责任。社区本身就是一部大教材,它时刻在起着教育作用。社区教育已作为一种新的课程理念渗透到我们的教育教学中,为劳动教育活动提供了广阔的平台。如我校这两年举行的重阳节敬老教育活动,不仅为了弘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对学生进行传统教育、劳动教育的有效时机。它对培养学生热爱劳动、学会劳动,在德、智、体诸发展,具有十分很重要的意义。对学生进行公益劳动习惯的培养,是进行劳动教育的重要内容。积极参加公益劳动是为社会尽力,是热爱劳动的表现。重阳节这一天,我校的学生们扛着扫把,拿着毛巾,提着簸箕,踏进社区老年人活动室,清扫地面、擦洗桌椅书柜、门窗等等,忙得不可开交。虽然累得汗流浃背,但在爷爷奶奶的夸奖声中,他们快乐得像一群小鸟。不久,社区的感谢信就张贴在了学校的门口,学生们的干劲也更大了。
中国历史悠久,有灿烂的文化,如古建筑等。教师不仅把古建筑的文化带进课堂,让他们在欣赏古建筑之雄伟、壮观的同时,引导他们去收集古建筑的资料。结合我校的兴趣小组活动,我们组织了部分学生外出参观西递宏村、三河古镇、省博物馆、市科技馆,源泉博物馆,欣赏中国的古建筑。他们慢慢地体会劳动创造了建筑,创造了美,没有劳动就没有我们美好的生活,从而培养他们热爱劳动的习惯。并积极组织学生到工厂参观访问,告诉孩子们,这些都离不开人们的劳动,这些活动都是劳动教育与社会相适应的重要载体。
经过三年的不断摸索和努力,我们的实验对象无论在主动劳动意识上,还是在劳动技能上都有了较大的提升。研究对象能够在较短的时间内发生较大的变化,一是因为我们一直以学校的教育理念为指导思想,一切从学生的需要出发来进行课题研究。二是我们结合学生的发展规律,并充分考虑到每个学生个体的差异,因材施教,分别采用不用的方法来对学生进行培养和训练,大大增强了训练的有效性。三是实验前期对家长的工作做的比较到位,家长们充分理解了本课题实施的意义,在实验过程中给予很大的支持和配合。他们能在家里坚持对孩子进行训练,并把孩子的训练情况及时的反馈给教师,为教师有针对性的教育训练起到了一定的辅助作用,从而保障了实验的顺利进行。
课题研究,使师生的综合素质、环保意识增强了,学校的可持续发展也得以实现。我校的各项工作突飞猛进,先后荣获“合肥市未成年人保护示范学校”、蜀山区“文明单位”、蜀山区“平安校园”、蜀山区“德育工作先进单位”、“安徽省电教一类达标学校”、“合肥市文明单位”、“合肥市绿色学校”、“合肥市平安校园”、“合肥市花园式学校”、“合肥市依法治校示范校”、“合肥市大课间活动示范校”、“合肥市德育工作先进单位”、“合肥市卫生先进单位”、“合肥市教育先锋号”、“合肥市少先队规范化队室”、“规范汉字书写实验学校”、“合肥市第十一届文明单位”、“安徽省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示范学校”、“蜀山区“科技动手做””优胜团队”、“蜀山区教育系统女教职工工作先进集体”、“蜀山区关心下一代先进集体”、“合肥市家教名校”、“合肥市示范家长学校”。
本课题的研究虽然已经尾声,但仍然有一些需要思索的地方。劳动品质和劳动能力是一个人适应社会生活的基本条件,劳动品质和劳动能力是否具备,将直接关系到他们在社会中是否能够自理、自立,对社会有所贡献,教育者和家长就必须要从根本上转变观念,放手让孩子去尝试、去体验他要自己干的、能自己干的事情。其次就是一定要持之以恒。三年的实验时间不算短,但也不算很长,我们不能因为课题的结束而结束对学生的培养和教育,那样做不仅中断了对学生的教育,也将使前面的实验成果前功尽弃。十年树木,百年树人。要使学生的劳动技能水平得到真正提高,还需要我们继续坚持不懈的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