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教育工作者的教育案例分析热选【实用5篇】
【参照】优秀的范文能大大的缩减您写作的时间,以下优秀范例“初中教育工作者的教育案例分析热选【实用5篇】”由阿拉漂亮的网友为您精心收集分享,供您参考写作之用,希望下面内容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吧!
初中教育工作者的教育案例分析【第一篇】
一、突出人文性,但不能淡化工具性。
“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主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新课程标准把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人文性因素放在教学目标的突出地位,突出了语文教育应有的丰富内涵,充分展示语文自身的无穷魅力,还语文以本来的面目。
但要注意的是教学中我们在突出体现语文人文性的同时,不能忽视其工具性,应当使语文的工具性与人文性水乳交融。语文学科的人文性和工具性是相辅相成的,是高度统一的。叶圣陶先生说过:语文教学的根本在听说读写,是听说读写之内的挖掘与创新,而不是游离于听说读写之外的花样翻新。
时下语文课堂中的有些做法值得反思。有不少老师认为,新一轮语文课程改革是在削弱基础,淡化知识。课堂上特别重视对语文人文精神的挖掘,但对字词句等基础知识教学,几乎没有提及,有的教师甚至认为搞这些教学就显得落后、过时,平时教学不重视了,上公开课更是不教这些不能“出彩”的“添头”。课堂教学热热闹闹,教学形式变化多样,可就是听不到朗朗读书声,看不到对语言文字的揣摩品味,欣赏不到对优美精彩文段的必要的独到分析见解,没有了必要的训练,缺少了必要的积累,短短的课文学生读起来结结巴巴。试想,如果一个学生连一些极常用的字词也不会读,不会写,一写作文就是错别字、病句连篇,那么即使他文学感悟力很强,也是难以表达出来的。如果我们的语文课堂长期如此,少了听说读写基础知识的掌握和基本技能的训练,那么可想而知其他的一切活动也都将成会空中楼阁。
因此,教学中要扎扎实实抓好语文基础知识的传授和语文基本能力的培养,把提升人文素养渗透于扎实的语言文字的训练之中,真正做到了语文的人文性和工具性的统一,语文教学的理想境界才有可能实现。
二、强调自主性,但不能放任自流。
新课程下的教学设计注重生成与建构,淡化预设与讲授。课程改革要求课堂教学要体现以学定教,因需施教,增加灵活度。教师的主要任务是组织课堂教学,把主要的时间让给学生进行自主学习。
“把语文课堂交给学生”,许多教师经过短暂的困惑后马上接受下来并付诸实践:既然要把课堂上的时间交给学生,岂不正好解放了自己吗?于是出现了一种我们不愿意看到的现象:老师讲授少了,课堂上乱烘烘的讨论看似热烈却没有主题,学生海阔天空胡言乱语还受表扬说有创新。课堂上教师淡化出场,一切让学生自己说了算。如在文本的诵读与理解中,在没有充分引导虚设情境的情况下让学生“想读哪一段就读哪一段”,“想和谁交流就和谁交流”,“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交流读书感受”,而教师又不能及时发挥主导作用,一堂课给学生大量的时间自读,终结是:甲也正确,乙也不错,丙很好,丁真棒。整堂课学生跑野马,想说啥就说啥。一节课上完了还弄不明白老师想在这节课上完成什么任务,达到什么目标。
教师引导孩子积极发表自己的想法是好的,然而语文教学长期的“多样性”“模糊性”“独特性”会给学生什么样的影响?”长期“不假思索地说”,“无根据地说”,“任意地说”,“编造着说”,“不负责任地说”,致使学生对语文学习产生新的误解,不少学生无所适从、无从下手,表面上获得了自由,实际上却是“放羊式”的放任自流。
因此,要使课堂高效,学生的“自主”一定要与教师的“主导”有机结合。教师要具备在课堂上进行“二度备课”的能力。
三、鼓励合作学习,但不能忽视独立思考。
提倡学生的合作学习不能忽视学生的独立思考。合作学习作为一种新型的学习方式,被老师们广泛采用。那种人人参与、组组互动、竞争合作、时有思维碰撞火花闪现的课堂确实能给人以享受与启迪。
实施合作学习是有一定条件的,要以学生个体的自主学习和独立思考为前提。
而时下不少教师片面地理解合作学习,追求所谓小组学习的形式,做无用功的甚多。在学生没有充分阅读、思考的情况下进行合作学习,由于学生对课文的理解还不深入,认识也不很深刻,小组合作加工分享的“初中教育工作者的教育案例分析热选【实用5篇】”,这样的合作只是为个别优生提供展示的机会。有的把合作讨论当作学生活动的唯一形式,一堂课下来,表面上热热闹闹,实际上收效甚微。有的教师不管在公开课还是平时教学动辄就安排四人小组讨论,不管内容有无讨论的必要,有些甚至一节课讨论到底。也有的教师让学生合作学习,但没有给学生足够的时间,看到一两个小组有结果就匆匆收场,完成一次合作。在合作学习中,还经常看到如下场面:1、小组中有一个成员在权威地发言,其他成员洗耳恭听,汇报时当然也是小权威的“高见”。2、小组成员默不作声,自己想自己的。3、小组成员热热闹闹地在发言,但没围绕主题,讨论时气氛热烈,却没解决实际问题。以上种种的合作学习,未能充分发挥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表面上看热热闹闹,实质上是流于形式,收效甚微。究其原因,是教师没能真正理解合作学习的含义,未处理好合作学习与独立思考的关系。
语文课堂少不了品读,感悟,玩味,思考。语文课“心动”比“形动”更为重要,有时“沉静”比“活跃”更有效。见问题就讨论,动不动就合作的语文课堂只能是华而不实的泡沫语文课。
我们要倡导在自学、自悟基础上的各种形式的合作学习,通过互相启发,共同探究,培养合作精神和协作能力。只有在学生充分的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再加强学生之间的交流,才能使他们互相取长补短,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合作。因此,教师要精心组织学生的学习活动:一要组织好学生自学,使每个学生都能独立思考;二要组织好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合作技能,教给合作的方法,重视对合作学习的评价,做到互动学习与个别辅导相结合;三要组织好全班交流,在交流中加强引导,全面实现教学目标。
初中教育工作者的教育案例分析【第二篇】
(一)、个人因素。
通过一段时间的观察,我发现他性格内向,在人面前不拘言笑,学习习惯不是很好,上课听讲不太认真,容易走神,老师课后布置的预习和复习工作不能有序进行,课外作业也不能及时、认真地完成.长此以往,学习成绩便越来越不理想,每一次考试都很紧张,很担忧,考试对他来说,一次比一次害怕,一次比一次考得差,经历的挫折多了,失败也就多了,便产生了严重的自卑感,过重的心理负担使他不能正确评价自己的能力,一直怀疑自己的能力,看不到自己的优点.即使在成功面前也很难体验到成功的喜悦,从而陷入失败的恶性循环之中.这样严重影响他的身心健康发展.
(二)、家庭因素。
丁家兴同学父母都在外打工,他平时由爷爷奶奶监护,作为留守儿童,与父母的交流很少.加上父母文化水平较低,对他的学习不能有力地指导,孩子过重的压力在未能达到父母期望时,便使孩子形成自卑心理,怀疑自己,否定自己,不安、孤独、离群等情感障碍也会随之而来.
(三)、教师因素。
在学校里,如果教师对一些同学尤其是学习困难得学生不够了解,关注不多,就容易造成对这些同学的评价偏低.一旦如此,几个月或者几个学期以后,这些同学便逐渐产生失落感,在老师那儿他们得不到适时的表扬和赞美,又会受到同学们的奚落和家长的不满.长此以往便否定了自己的一些行为和想法,慢慢不相信自己的能力与水平,也越来越不自信,此时自卑感就慢慢占了上风.
三、辅导策略。
(一)、激励教育,唤起信心.
教育学理论告诉我们,每个学生都是有进步要求的,都希望别人认为自己是一个好学生.我也认为只要孩子智力正常,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为了消除丁家兴同学的畏惧心理,我在课余时间经常有意无意的找他闲谈,让他帮我抱作业本、发作业本,上课时从不公开点名批评他,发现他有所进步及时表扬,在上课时经常用眼神来鼓励他,还经常对同学说:“看,丁家兴同学今天坐得真端正,听课非常认真!”“丁家兴同学回答问题声音大了,能让我们听得清楚.”“丁家兴同学上课开始举手发言了.”“丁家兴同学很会讲故事”“丁家兴同学……”渐渐的,丁家兴开始喜欢和我接近了.一次,我进行课堂巡视时,他主动冲我笑了.
(二)、家校沟通,促进自信.
丁家兴自信心缺失,很大一部分原因在于家庭的教育环境与方式.因此,我经常与家长联系,详细地分析了丁家兴在校的表现及其各种原因,共同商量解决孩子不良心理状况的办法,建议家长选择适当的教育方式,要为孩子提供表现自己的机会.让孩子在家做力所能及的事,不管干什么,都要从中发现进步的地方,并马上夸奖他的闪光点,把家中得到的夸奖讲给老师和同学,把在学校得到的表扬告诉父母.在评价中,丁家兴从他人的肯定中得到了满足,增强了自信.
(三)、教师爱护,同学友爱.
其实,学生的心灵是最敏感的,他们能够通过老师对自己的态度来判断老师是否真心爱自己.同时,他们也渴望老师能够时时刻刻关心爱护自己.有些老师走进了“爱”的误区,对“爱学生”的认识表面化,以为不讽刺不挖苦不歧视不体罚就是关心爱护,以为嘘寒问暖为学生提供物质帮助就是关心爱护,以为关注学生的学习状况、考试分数就是关心爱护,殊不知,真正的关心爱护,不仅是生活上“扶贫”,学习上“扶智”,更应该是精神上“扶志”,品行上“扶德”,心理上“扶健”.尊重就是一种爱,真正的爱不能没有尊重.很难想象,一个无视学生人格、漠视学生尊严的教师,会是一个热爱学生的教师.一个善于爱的教师,他一定懂得尊重学生的自尊心,像保护自己的眼睛一样保护学生的尊严,因为“只有教师关心学生的人的尊严感,才能使学生通过学习而受到教育”.反之,伤害了学生的自尊心,就会阻碍学生的进步和发展,甚至毁掉他们的前途.一个善于爱的教师,他一定懂得尊重学生的个性.
(四)、情感关怀,互相沟通.
教育是一项伟大的育人工程.人是具有情感的`,所以情感关怀在教育中处于相当重要的位置.学生的过分冷漠实际上是一种精神情感的失调,教师给以较多的情感关怀,可以收到明显的调节疗治效果.
1.多一些理解沟通的谈话.抽一点儿时间,以平等的姿态,多跟学生谈谈心,能知道学生的心里工正在想些什么,能知道他们最担心的是什么.不要盛气凌人地训斥学生,多表示一些理解,适当地给一些点拨,学生心头的那点儿郁结往往就化解了.
2.多一些一视同仁的关心.这些有心理困境的学生,大多非常敏感,自尊心极强,性格内向.如果教师在对学生的态度上厚此薄彼,对他们有些冷淡,他们就会感到强烈的不满.所以教师必须真正了解每一个学生,对每一个学生都要做到一视同仁,尤其对心理素质欠佳、单亲家庭的学生,不妨格外表示自己的好感和热情,这并不是虚伪,这是调控学生心态的需要.
3.多一些宽厚真诚的爱心.心灵过分脆弱、缺少爱的学生大多有点偏执,脾气或许有点“怪”,教师千万不能因此而嫌弃他们,也不能硬要他们立即把怪脾气改掉.青少年有点儿孩子气是正常的,每个人的个性千差万别也是正常的.教师如果能以一颗宽厚真诚的爱心去教育他们,必能便他们走出暂时的心灵阴影,而步入人生灿烂的阳光地带.
四、辅导效果。
通过师生、家长的共同努力,丁家兴现在有了很大的变化,他的学习成绩在逐渐提高,上课能专心听讲,敢于举手发言且声音响亮,下课能主动与同学交往、做游戏,愿意参加各种活动,与班级、同学融为一体.家长也反映在家学习主动,喜欢把班级的事讲给父母听,主动帮家长做些家务.
五、德育结论。
学生,尤其是小学生缺乏自信,会产生自卑,不管自己有再多的不好之处,都不应该对自己失去信心,相信自己:我能行.只要对自己一直充满信心,就不会怕自卑.对于那些自信心不足的学生,我们要及时的给予更多的关爱,让他们感到:“我能行.”“我是最棒的.”
面对丁家兴的改变,让我更加认识到激励的作用、集体的力量.因而,针对类似丁家兴这样的学生教师要循循善诱,不可操之过急,老师不要把注意力集中在孩子的不良表现上,要更多地关注孩子的优点和特长,放大孩子的优点,使之一步步放开自己的心绪,正确的评价自己,将自己融入到集体中去,感受大家给他的善意,通过多元化的评价、各项活动的参与,使其自信自强.
初中教育工作者的教育案例分析【第三篇】
年龄:12岁。
班级:五年级。
二、问题记行为表现。
1、性格倔强,固执,好动,责任感薄弱。
2、比较聪明但不爱学习,上课不注意听讲,学习缺乏主动性。
3、爱和同学打仗,爱骂人,做事偏激,不爱接受批评。
三、有关资料的调查。
该生为何在学校不听老师的话?在家里也是这样吗?带着这些疑问,我进行了多次家访,经调查了解到这位同学属于留守儿童,父母忙于挣钱,无暇照顾孩子。他就在奶奶家长大,由于奶奶对他的溺爱,使他养成了固执,偏激,倔强的性格,就算做错了事也不肯接受批评,还表现出反抗的心理。
问题。
这个孩子从小母亲在外地工作,三岁到奶奶家被奶奶一人带大,由于隔代教育,存在代沟,祖辈们只能一味地弱爱、袒护、放纵,在培养、教育方面他们却无能为力。渐渐地养成了唯我独尊的性格,自律性较差。另外,上小学时候,该生的父亲就一直在外打工,平时很少回家,更谈不上父爱。生活、学习全靠奶奶一人照顾。小时奶奶视他为小皇帝,无论要什么都会满足他,长期以往,变得谁的话也不听,任性而又懒散。可现在大了想管又管不了了。
五、采取的方法和实施的过程。
1、用真正的师爱抚慰留守儿童失落的心灵。
找到了问题的所在,本人经过反思,他的不良习惯主要原因除了他本身外,与教育方法生活环境也是分不开的。对待这样的孩子必须要改变教育策略,“对症下药。”我想:主要原因可能以往没有经常地与他交流,常以教师的威严对待他,把教师的地位凌驾于学生之上,使他产生逆反心理,现在看来是行不通了,必须要改变教师的角色。“当代西方哲学认为:师生交流与对话是一个含义深刻的哲学范畴;在哲学家眼里,交流与对话就是师生双方相互沟通与理解的过程,也是师生和平共处的基本方式。”于是,我转变了以往对他的教育方式,努力扑捉他的闪光点,让他感到成功的喜悦。课下视他为朋友、子女。经常找机会接近该生,与他聊天、辅导作业、帮助他解决课堂中遇到的难题,倾听他在想什么、做什么、爱什么。
2、转变观念,用真正的师爱打开理想的心扉。
作为副班主任不仅要做好学生知识的传授者,更要扮演好学生心灵的抚慰者的角色。平时能多学习儿童心理学,适时开展心理辅导,用心去爱他们,用情去感化他们俯下身子,走进他的思想深处,了解这个孩子的所想所需,有针对性地与他交流,让一句句真诚的话语打开他的心扉,让学生觉得你值得信任才会跟你说实话,才会接受你的道理。进而以这样的方式达到“亲其师而信其道”的目的。这样一方面弥补了塔的感情缺失,另一方面也能更好地加强思想教育。但是能注意保护好他们的隐私,不对他造成伤害。
通过与该生交流、平等对话;感化、悉心帮助,使该生感觉到学校处处有温情,老师时时有爱心,原本的放纵逐渐少了,好动、不听话等一些不良现象渐渐改了,课堂能注意听讲并乐意回答问题了,不但能按时完成作业,学习的主动性也增强了,使学习成绩逐渐有了提高,犯了错误也肯接受批评并肯改正了,还经常帮助其他同学。
初中教育工作者的教育案例分析【第四篇】
教育案例实际上是教育的实例,对于研究学生的行为习惯、理想信念、价值取向具有较强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下面是本站网友为大家分享的“初中教育工作者的教育案例分析热选【实用5篇】”,供大家分享。
素质教育其实就是爱的教育,是对祖国、师长、父母、朋友真挚的爱,爱是教育的根本。夏丏尊先生曾经说过这样一段话“教育之没有情感没有爱,如同池塘没有水一样,没有水,就不成其池塘,没有爱就没有教育。”低眉静思,在这一年级班主任工生活中,只有自己紧紧拽住一颗真挚不灭的爱心,才能演绎出我教师生活的精彩,才能有说不完道不尽的幸福的案例。
一、基本情况。
1.个人因素。
通过一段时间的观察我发现他性格孤僻,不喜欢和班上的同学玩,但喜欢打人。如果有人逗他,他就会打人家。学习习惯差,课堂上需要动笔写时,他不是不见铅笔就是笔没有削好。上课不听讲,容易发呆走神,各项作业从来不能按时按量完成,作业书写潦草马虎。长此以往,他的成绩就越来越差。上课就更没有精神了,所以时不时的还会突然发出一些奇怪的叫声,或有时趴到地板上学狗爬。考试的成绩一次比一次差,经历的挫折多,失败也多,便产生了严重的自卑感,从而陷入失败的恶性循环中。这样严重影响他的身心健康发展。
2.家庭因素。
刘林森从小和母亲在农村老家生活,爸爸和两个姐姐在南宁生活。上小学的时候才和母亲到南宁来生活,一年级下册父母闹离婚,爸爸外出不归,妈妈把小孩留给叔叔和舅舅看管,然后出去找刘林森的爸爸。孩子往往因为缺少父爱或母爱而导致心理失衡,他们常常感到孤独,忧虑失望,往往情绪低落,性情浮躁,性格孤僻。这些心态如不及时纠正,久儿久之,就会使孩子性格扭曲。严重影响其情感、意志和品德的发展。加上,舅舅和叔叔不敢管他,也没能及时的辅导他的功课。孩子过重的压力未能达到老师的要求时,便使孩子形成自卑心理,怀疑自己,否定自己,形成不安、孤僻、浮躁、离群等情感障碍随之而来。
3.教师因素。
一些行为和想法,慢慢不相信自己的能力和水平,你越来越不自信,此时,自卑感就慢慢占了上风。
三、辅导措施。
1.增加关注,给予肯定。
每个人都害怕孤独,每个人都渴望被关注。平时我就多有意识的关注他,尽力去发现任何值得关注的地方,尽力去发现一些值得肯定的地方。上课要求学生跟读时,我会经常用眼神示意他跟我读,只要他一张嘴,我就送出我微笑给予肯定和鼓励。经常设问比较简单的问题让他来回答,只要他能站起来回答我都表扬他。如果答得对,全班同学表扬他,答错了,我会说,“不要紧,听听别的同学怎样想”然后请他重复一遍,接着肯定他学会倾听了。就这样经常在全班的同学面前表扬他进步了,课堂上学会听课了,作业能交了等等。每天利用课余时间和他交谈,“今天上午你表现得很棒,今天下午继续好吗?”等等。
2.激励教育。
教育学理论告诉我们,每个孩子都是要有进步要求的,都希望被别人认为自己是一个好学生。我也认为只要学生智力正常,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为了去除刘林森的这些怪异行为,帮助他端正学习态度,我在课余时间有事没事就找他闲谈,和他一起跳绳、玩脑筋急转弯等。让他感觉到老师就是他的好朋友,让他先喜欢上老师,然后喜欢上老师的课,听老师的话。上课从来不公开点名批评他,发现他有所进步及时表扬他,还经常用眼神鼓励他,常在班上说:“大家看,今天刘林森坐的真好呀!今天刘林森的字写的有进步哦”等。渐渐地我发现他开始“关注”我了,课间有时会主动来到我的跟前和我聊天,课堂上趴到地板上或突然乱叫的怪异行为没有了。
3.家校沟通,促进自信。
刘林森能有这些怪异的行为举动大部分是由于家庭的变化造成的。也许他想通过这样的方式让周边的人关注他。因此,我常与家长联系,每天他叔叔或舅舅来接我都会把他当天的在校的表现及出现那些问题详细地告知家长,共同商量解决孩子不良行为的方法。建议家长要给孩子营造一个温馨的家庭气氛,平时多和孩子沟通,尽量发现他的闪光点,及时的肯定他。在家里得到的表扬告诉老师,在学校的到的表扬告诉家长。在评价中,刘林森从他人那里得到了肯定和满足,也增强了自信。
四、辅导效果。
还主动拿作业给家长检查。妈妈知道孩子的变化后,没过多久就回家了。
五、小结。
学生尤其是小学生,一但缺乏爱、缺乏被关注就容易产生自卑的心理,有的孩子为了引起别人的注意故意做出偏激的行为等。不管自己有再多的不好之处,都不应该对自己失去信心,相信自己,我能行。只要对自己充满信心,就不会怕自卑。对于那些信心不足的学生,我们应该给予更多的关爱,和关注,让他感觉到温暖,让他觉得身边处处都有爱。让他们觉得“我能行!我是最棒的!”。看到刘林森的改变,让我更加认识到爱是多么的伟大,激励对学生来说也是多么的重要啊!因而,对象刘林森这样的学生,我们老师要做到不嫌弃,不放弃,循循善诱,不可操之过急,老师不要把注意力集中在孩子不良的表现上,要多关注孩子的优点和特长,放大孩子的优点。使之一步步地打开自己的心结,正确地评价自己,使自己融入到集体当中去,感受大家给他的善意,通过多元化的评价,各项活动的参与,使其自信自强。因此,老师因做学生学习、生活、心灵的导师,做学生全面和谐发展的引路人,做学生健康成长的守护者,关注每一位学生的全面发展。要用爱心,恒心,和耐心对待“问题”生,使他们感到老师对他们不但始终没有放弃,而在坚持不懈地努力,对他们有信心,给他们从新开始的机会。
[案例描述]一次公开课过后,我把课堂上用过的精美卡片作为奖励发给同学们,然后对他们课堂上踊跃的表现给予表扬。从这以后,我渐渐发现我班注意力不集中的宋振铭同学在课堂上的听课状态有了明显的好转。一个偶然的机会,他母亲说:“自从你给了他那个‘特殊的奖励’后,他对自己的要求严格了。”询问,我才知道,我奖励给同学们的卡片中仅有一张是最大的,在我按顺序发的时候,恰好这张被宋振铭得到了,他回家后对母亲说:“老师可能觉得我这节课表现最好,所以把最大的一张送给我”。现在这张卡片还贴在他的床头,谁都不准碰。他说那是“特殊的礼物”。这位老师一次无意中的举动,却造成了一个“美丽的误会”。问题:请你就此案例谈谈你的看法。
[案例分析]一个肯定的目光,一句激励的话语,一次赞美的微笑,都会为孩子的生命注入无穷的动力,甚至为他的一生奠基。一次美丽的“误会”,改变了孩子的学习态度,这份“特殊的礼物”在孩子的美好心灵里是一份至高的荣誉,这份荣誉也将一直激励着他,成为他前进的动力。
新课标中强调对学生的评价方式,这种新的评价倾注了更多的情感与人文色彩。这样一种发自内心的评价更容易被学生接受。
[案例分析]:有三个原因:
第一是王老师“身教”不利,没有“身教”,“言教”就显得苍白无力。“身教”即可以增加“言教”的可信性和感染力,而且还能像春雨润物一样起着细微的、不易觉察的耳濡目染、潜移默化的作用。班主任只有严格要求自己,随时把自己置身于“榜样”和“镜子”的位置,事事从自我做起,才能顺利地“内化”为学生的需要。
第二是言教不服。“言教”必须以理服人,否则无教育可言。学生中出现问题,一味的“管、卡、压”,固然不行,只有言之以理,以理服人,才能达到教育效果。否则一切教育都是徒劳的。
第三是心教不诚。教育不过是为了不让学生弄清楚什么是对的,什么是错的,错在什么地方,怎样去改正,而不应该把学生的错误化成给学生的理由。如果这样学生会产生对立情绪,对教师产生戒备和反感,甚至会“背道而驰”。由此可见,班主任在教育学生时,必须抱着关心、帮助、谅解、鼓励的态度,用“心”去爱学生,让学生明白‘老师是爱你,才教育你”。让学生感到你的“爱心”和“诚意”,乐于接受你的教育,才会有效果。
初中教育工作者的教育案例分析【第五篇】
案例:某天早晨,早自习前,初一年级某教室。
老师:你的数学作业?
学生:急忙低头寻找,翻了翻十分凌乱的书包,又找了找课桌。
上胡乱摆放的一堆书,双眼噙满泪水,低声说“我忘带了”。
老师:一下子火冒三丈,严厉的呵斥道“你又忘带了,你怎么。
没把自己丢掉?”过了一会儿,语气慢下来,说道:“给你妈打电话,让她送过来。”(这已是他妈妈第三次送东西了)。
学生:(打电话)妈妈,把我的数学作业送过来。在桌子上。
家长;不在呀?在哪里?
学生:那你在床上找一找,快点儿!
老师:等家长拿过作业来,你再上课。
评析:初一年级某学生,12岁,胆小怕事,不多言语;丢三落。
四,不会整理书包,东西放得杂乱无章;上课注意力不集中,手里的小东西不断;作业不能及时、完整地完成。
首先肯定的是:这是一个品质好的孩子,没有坏心眼,也不会。
干坏事。但他没有好的生活、学习、听课习惯。还处于小学贪玩,不注重学习,没有明确的学习目标的状态。再加上他在家里是独生子,家庭环境也好。父母照顾比较周到,因此,缺乏自理能力,没有自主学习的意识,觉得自己什么也不需去想,家长会安排好一切。自己不用那么辛苦的付出。
方法:
1、培养他的自理能力,让他明白自己的事情要自己做。他经。
一次,我还让他亲自去拿。有了这两次,他明白自己必须每天亲自整理书包,做到心中有数。孩子的自立能力需要大人的“放手”,我们要注重培养孩子的自理能力,让他们力所能及地多劳动,勤动手。
2、培养孩子的进取心、责任感和吃苦耐劳的精神。劝告他要有努力方向,要立志有所作为。鼓励他要向爸爸学习,以爸爸为榜样。经过几次和他交谈,发现他是心理年龄小,家长也没有正确的引导。于是,我和家长联系,让家长多和孩子交流自己的故事,用自己对事业的进取精神去影响孩子,对孩子产生积极的潜移默化的作用。让他明白只有吃苦耐劳,有上进心,才能取得好成绩。
3、帮助他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为了让他不忘作业,不拉作业,我让他准备一个记作业本,每天放学时,我检查他作业是否记得全面,完整。第二天,我检查他的各科作业,经过一星期的努力,他能及时、完整地上交各科作业。我在课堂上采取一分钟背诵、一分钟读书、一分钟写字的活动,每次活动都让数一数,算一算,再让他们自己算出晚上各科作业需要花费的时间,学生们有时会很惊讶,让学生体验“专心干事情,就会有高效率”的道理。培养他们上课集中注意力,做事情要专心的好习惯。
班主任工作中,会遇到这样那样的问题,免不了会对学生生气,会训斥学生。通过这件事,我明白,在批评学生之前,一定要先了解情况,因人因事,再采取具体的、合适的教育方法。那样,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下一篇:幼儿园大班教育随笔【实用8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