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教学案例分析【热选4篇】
【导言】此例“教育教学案例分析【热选4篇】”的教案资料由阿拉题库网友为您分享整理,以供您学习参考之用,希望这篇资料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支持吧!
教育教学案例分析【第一篇】
1.查资料,评选鸟类能手。
2.全班同学一齐办展板,放到学校里让其他同学一齐了解鸟类,保护鸟类。
[评析]
以上教学设计,主要体现以下三个方面的特色:
第一,重视读的训练,让学生在读中感悟语言。在本教学设计中,主要是借助朗读,反复吟诵,感受形象美,品味语言美。留足时间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理解,读中揣摩,读中品味,读中有所感,读中有所悟,读中进行积累。初读阶段,侧重于认读感知。学生边读边感知语言,在读中了解课文大意,整体感知课文,从而进入课文所蕴涵着的情感中。精读阶段合情感的积累易于被内化。在学文的各个环节中,把积累与读中领悟、读中品味结合起来,有效地促进了语言的内化。
第二,注重培养学生独立阅读的本事。培养学生独立阅读的本事是阅读教学的主要任务。在本教学设计中,经过扩展阅读,让学生运用课文中学到的“如何抓住特点观察描述动物”的方法,自主阅读,既扩大了阅读量,丰富了学生的语言积累,又培养了学生独立阅读的本事。
第三,注重培养学生语文实践的本事。学生语文本事的构成和发展离不开语文实践活动。在本教学设计中,经过课外延伸,引导学生搜集资料,评选鸟类能手,办展板,既培养了学生的实践本事,又提高了学生保护动物、与动物和谐相处的环保意识。,侧重于揣摩感悟。让学生反复读重点句子,运用多种感官,潜心体会语言的含义,与课文的情感产生共鸣,探究和发现语言的规律。熟读成诵阶段,侧重于积累内化。熟则能悟,悟则能化。
管理学实践性较强的特点决定了案例教学必然成为培养学生创造性解决问题能力的首选。近些年来,管理学在各个大学管理专业的培养方案中已成为基础必修课,授课人员对案例教学法的重视程度也日益提高,使我国的管理学案例教学有了很大的进步,但是,因为发展时间还较短,管理学案例教学法还存在很多不足,需要在实践中不断加以改进。
1案例教学法概述
1.1案例教学法的定义
案例教学法是指师生围绕某个特定的案例事实展开相互作用,共同对案例情境中的疑难问题进行研讨与分析,以求解决疑难问题,做出相应决策的过程。这种教学方法最早是由哈佛商学院倡导并在20世纪80年代开始在全世界推广,至20世纪90年代开始逐渐受到我国的重视。
1.2案例教学法的特色
案例教学法的第一个特色是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因为该方法没有人告诉你具体怎么样做是对的,解决方法来源于自己的思考和摸索,所以对学生思维能力的锻炼非常有效;案例教学法的第二个特色是把课堂授课的重心从知识的传递变为能力的培养,这也是和实际应用结合比较好的一种授课方法;第三个特色是变传统的单向交流为双向交流,迫使教师从主导角色转变为引导角色,学生从从属角色变为主导角色,也对两者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2当前案例教学法在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2.1合适的案例比较匮乏
合适的案例对学生理解相关知识点并掌握相应能力有重要的影响。因为我国的案例教学发展时间比较短,提炼出的适合中国教育情况的案例还比较少,所以我国大部分关于管理学案例的教材采用的都是国外的案例。然而,国外的很多案例在中国的现实环境中是有局限性的,学生熟悉程度较低,这也降低了学生对案例的兴趣;仅有的本土的案例也因为主要来源于新闻、报纸或者一些杂志的简单加工,没有经过系统的汇编和思想的提炼,缺乏课堂的针对性,不能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2缺乏推动案例教学法发展的激励机制
案例教学法激励机制缺乏的根本原因在于我国教育体制的不健全。这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国家的职称评审体制不健全。我国的职称评审的标准可以量化的只有教师的科研成果,而教学成果因为难以量化常常在评审时被忽略,这就造成很多老师宁愿在论文写作和课题申报上花大量的时间,却不愿意在教学效果的改进上投入相应的精力。二是教学奖项评比体制不健全。高校里也有很多的精品课程或者是优秀教师的评选活动,但是因为大部分的评选还是以旧的课堂知识传输为标准,虽然也强调课堂互动,但是仅仅是简单的课堂问答,所以,高校教师们为了获取相应的荣誉,会投评审所好,不会在案例分析这样的双向沟通实践中花费时间来探索研究。
2.3缺乏针对案例分析有效进行的课时安排
大学的管理学课程常常是在大一上学期进行的,按照培养方案的要求,一般一周有四个课时,而大一因为军训等原因,课程开始时已经是在开学一个月左右的时候了,所以一学期下来,真正上课的时间大概只有64个课时,这64个课时也就是刚刚够把基础知识、基础理论给讲完,如果加上案例分析时间,一般情况下课时是不够用的。如果只是把案例简单地穿插到课堂知识的讲述过程中,因为缺乏相应的案例准备时间、分组讨论时间、情景模拟时间、双向互动时间等,案例分析的效果就大打折扣,这种情况下的案例分析甚至都不能被称之为科学意义上的案例分析,而只能叫做举例子。学生也完全体会不到案例分析的魅力,还是一味地被动接受信息。
2.4案例分析过程中教师和学生的角色意识没有建立
相比传统教学来说,案例分析法是一种偏重启发式教学的教育方式。因为教育方式的不同,教师和学生的角色也就与传统教学有了很大区别。传统教学方法中,教师一定是处于主导地位的,是一个主动的指挥角色,而学生是一个被动的从属角色;但是在案例分析教学方法中,教师要从指挥角色转变为引导角色,而学生也要从从属角色转变为主导角色。而只有角色意识真正建立起来了,案例分析就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然而,在实际的操作过程中,因为双方都不能安全摆脱传统角色意识的束缚,教师常常不自觉地就想通过案例让学生掌握自己设置的知识点,于是在自己的引导过程中,渐渐又控制了案例分析的过程,重新扮演了指挥的角色;而因为学生一直习惯于被动接受知识和信息,一旦让其突然处于主动地位,常常会找不到自己的位置,时时都要咨询教师,寻求帮助,也在这个过程中重新回到了从属的角色。因为角色意识的缺失,最后的案例分析常常又回归成一场教师讲、学生听的传统教学课堂。
3改进管理学案例教学的对策建议
3.1严格挑选、科学制作案例
在案例的选择和制作方面,首先要求案例分析相关书目的编者和所有管理学的授课教师都要抱着认真负责的态度来选择案例,并且要始终贯彻案例的选择是为了更好地教学和培养学生能力的宗旨,从各种可能合适的案例中挑选出既涉及到相关管理的理论知识,又让学生愿意进行深入思考的案例。其次是要保证案例对学生的吸引力,很多国外组织的案例之所以不能引起学生的兴趣,是因为学生对企业的产品或者名称比较陌生,不能产生强烈的情境感,而如果我们选择时能够从学生的毕业的师兄师姐的工作单位管理事件中组织成合适的案例,或者捕捉社会热点,将相关组织的管理案例拿来进行使用的话,学生的兴趣程度会提高很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案例选择后要进行科学制作,科学制作是保证案例分析顺利进行的有效保证。刚入学时很多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非常匮乏,这时的案例应该是简单的、理论深度浅的,随着学生知识储备的增加和能力的增长,案例也应该是较以前有挑战性的、理论深度高的。这就要求每个授课教师在选择出合适的案例后更要进行科学制作,做到小、中、大型案例循序渐进,分析难度逐渐增加,使学生感受到成长的喜悦,并保持对案例分析教学方法和管理学课程的兴趣。
3.2理顺机制,打造有利于案例分析教学的大环境
一是要打破原有的职称评审体制,重新注入有利于促进教师教学投入的评审要素,而针对管理学授课教师来说,或者可以把教师编写的案例也认可为科研成果,并根据案例被其他院校采用的次数也给予相应的科研奖励;二是要在教学奖项的评比中注重创新精神,鼓励管理学课程的授课教师在教学比赛中仍然大胆地运用案例分析法,对在案例分析中不成熟、不完善的地方给予包容,让授课教师有不怕错、敢在犯错后继续摸索前进的精神后盾;三是建立课堂双向互动机制,改变原有的课堂互动只是课堂问答的现状。教育系统如果能建立起这种长效的课堂互动机制,教师在进行案例分析时的课堂环境就会比较有激励作用,让教师更有信心将案例分析进行下去。
3.3合理安排培养方案中管理学的课时
培养方案的制定要充分考虑到各个学科的性质,比如,管理学是一门实践性性很强的学科,那么在培养方案的制定时就要给予管理学相应的实践课时。虽然在国家新一轮培养方案的制定中已经充分考虑了学科的实践性,要求各个高校安排一定的实践课时,但是因为在操作中什么算实践、什么不算实践的界定不清,加上实践课程的考核标准难以量化等原因,大部分高校的实践课时还是按照教学课时来要求了。建议教育部门在颁布指导意见的同时也给予实施的相应指导方案,只有这样,包括管理学授课教师内的所有实践性比较强的学科教师才真正能够有效安排课时进行案例分析教学。
3.4树立教师和学生案例分析中的角色意识
要从根本上扭转教师和学生在案例分析中的一些错误角色意识是一项长期的工作,但是点点滴滴的努力总会促进改变的发生。首先,授课教师要保证不越位、不缺位。不越位是指授课教师不能重新把自己变成了指挥者和主导者的角色,影响学生分析问题的思路,最后形成没有不同声音的局面;不缺位是指授课教师不能把案例交给学生就算大功告成,应让学生自行分析,自行总结,然后进行小组汇报,这会形成学生觉得怎么分析都可以的错误观念。这就要求授课教师要有较高的素质和较强的责任心。其次,学生也要形成主人翁意识。刚开始案例分析时,学生肯定是迷茫的、没有头绪的,但是,在优秀教师的引导下,逐渐让学生尝到自己作为主人翁去分析解决问题的甜头,学生自然会在以后的案例分析中努力争取自己的主动权,形成良好的互动局面。
摘要刑法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案例分析是学习刑法学不可缺少的内容。文章围绕着案例教学的价值、案例在刑法学教学中的选择和运用进行分析,为刑法学教学中理论联系实践奠定基础。
关键词案例分析法,刑法学,教学
一、案例教学法的价值
案例教学最早可以追溯到古希腊、古罗马时代。1870年美国哈佛大学法学院院长兰德尔将案例教学引入法学教育,并大力推广。迄今,案例教学已成为整个英美法系国家法学院使用的主要教学方法,在课堂教学中具有重要的作用。
(一)建立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模式
在案例讨论过程中,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发表自己的见解,既获得了知识,又锻炼了自己的语言表达和逻辑思维能力。学生是案例教学活动过程的主体。杜威主张“一切学习都来自于经验”,真正的教育从经验中产生,师生之间应相互合作,教师在教学中诱导、激发学生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使学生从自身的活动中得到知识。
(二)有利于学生对刑法学理论的理解和掌握
我国是成文法国家,刑法学教学首先应向学生讲授基本的刑法理论知识。在讲授刑法理论知识的过程中,教师可运用案例教学。通过典型案例的呈现,学生对典型案例的阅读与分析、讨论与辩驳,加深对刑法理论知识的理解与掌握。
(三)有利于培养应用型法学人才
二、课堂中案例教学的实施
(一)案例的选择标准
教师在授课过程中,主要是让学生熟悉和掌握一些刑法基本知识,掌握关于犯罪和刑罚的基本问题。。目的是使学生掌握、巩固一些基本概念、基本知识。由于刑法内容较多,从整个体系看分为总则和分则两大部分,所以在授课过程中还应考虑各部分的不同特点,把握重点,选好案例。案例应当具有以下特征:(1)针对性,应当根据具体教学内容选择有针对性的的案例。所选案例与所说明的理论问题之间有密切关系,案例要能够强化理论教学。(2)案例应具有争议性。案例要有一定探讨价值,给学生有思考的空间,并能启发学生的思维,让学生把所学的法学理论知识和案例结合起来。这有助于锻炼学生的法学思维能力。(3)案例应当具有真实性、典型性。贴近学生生活的真实性案例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兴趣。
(二)案例的讨论与分析
分析讨论是案例教学的关键阶段,建议分组讨论,课堂讨论可分小组进行,选一名小组长负责本小组的讨论。在整个分析讨论阶段,教师只是引导者,学生是讨论的主体。教师可在讨论地点巡视,及时发现和解决各组在讨论时出现的问题,以便正确引导学生。讨论完毕之后,各小组应选出1~2名代表进行总结发言,充分表述本小组的讨论结果。在操作过程中,教师要做到循循善诱,张弛有度,既要鼓励学生积极发言,拓宽发散性思维,又要把握住主题。
(三)案例点评总结
案例讨论结束后,教师应针对学生在讨论中提出的分析问题的方法和思路、解决问题的途径等方面及时进行总结评价。指出本次案例讨论所运用的理论知识,讨论的重、难点及需要深入思考的问题。同时肯定本次讨论的成功之处,指出存在的缺陷及不足。教师在讲解、分析案例时,要语言精炼、要点明晰、重点突出,并将案例分析与所涉及的法学原理、法律条文融合起来,使学生能够通过案例分析来掌握基本原理、基本知识和基本概念,能够熟练地运用理论解决实际问题。
(四)案例分析报告的撰写
案例分析报告的撰写是案例教学中的最后一个环节,是学生对案例分析与讨论的总结,是对所学知识的回顾。通过撰写案例分析报告,加深学生对法学理论的理解,使所学的法学知识更加融会贯通,从而起到锻炼和培养学生书面表达能力的作用。案例分析报告也是1篇小论文,对学生将来写毕业论文也很有帮助。
三、案例教学注意的问题
(一)案例选择避免刻意地标新立异
实践教学中,我们不难发现新奇、曲折的案例成了教师互动案例教学的宠儿。刑事教学案例的新奇固然易于调动学生的兴趣与主动性,但刑事案例教学是为了培养学生发现、分析、解决法律问题的能力,一些着重于侦破纪实的案例是不宜拿来用的。
(二)刑法案例教学避免老师唱“独角戏”
另外,在教学实践中,有些教师往往认为刑事案例教学就是教学过程的临时、随机地举例子。刑事互动案例教学完全不同于一般教学中的举例子。
传统刑法教学中的案例不是以学生为主体,案件介绍、问题提出、分析展开、结论得出还是以老师为主动。而刑事互动案例教学则不同,它是以案例为平台,以学生为主体,由学生来自主发言、讨论、辩论、提问、质疑,最后逐步形成并成熟自己的看法,教师在其中只起穿针引线的作用。所以,在刑事案例教学中,教师应注意避免把刑事案例教学流于一般教学中的简单举例子。
同时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使学生真正参与进来。如果课堂讨论过程中学生参与性不高,只有几个或部分学生参与,都会大大降低案例教学的效果。“没有规矩不成方圆”,没有严格的要求,学生不知道努力的方向。为此,作为一名刑法教师必须在上课时给学生提出具体明确的要求,规范考核评价机制,充分激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使学生发挥学习的积极性,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
参考文献:
[1]张宗高。案例教学法在刑法课程课堂教学中的运用[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2014(6)
[2]徐丽媛。刑法互动案例教学模式探讨 [J].法制与社会,2013(3)
[3]王娅妮。刑法学教学方法探析[J].考试周刊,2008(6)
基金项目:河北科技师范学院教研课题“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下法学本科教学模式改革与实践”(JYZD201409)阶段性成果
教育案例分析【第二篇】
一、学生情况简单介绍
姓名:胡习文
性别:男
年龄:11岁五年级学生
二、问题及行为表现
1、学习主动性不够,经常拖欠作业。
2、性格倔强、固执。与人相处办事,不计后果,缺乏自制力,责任感淡薄。
3、处事情绪化,易冲动。遇事不冷静,特别受不了别人说它,哪怕是一点点小小的冤枉。
4、心灵脆弱,心理方面承受能力差。
三、有关资料的调查
这位同学今年11岁了,妈妈在他小时候因病去世,对他造成了一定的心理阴影。从小就失去喟了母爱。家里人教育一向都是用打骂的方式,使他养成了固执、偏激、倔强的性格,办事不爱动脑,我行我素,做了错事,不接受批评,不让人家说,表现出较强的虚荣心和反抗心理。
四、个案分析
针对他的性心理特点,经调查了解,我认为他的个性问题来源于家庭环境的影响和学校教育的影响两个方面:
1、鉴于他在如此家庭背景里长大,种种情况都情有可原,还是得用爱心去融化,用理智去浇灌。
2、在班级里,学习成绩一般,但是缺乏认真、刻苦的学习精神,有时还比较懒惰与叛逆,长期发展下去,知识掌握不牢,学习不扎实就产生了自卑心理。认为反正也就这样了,甘拜下风,自暴自弃,致使成绩下降,凡事总觉得自己对,对自己认识不清,出现情绪不稳定现象。
五、采取的方法和实施过程
1、我认为他的本质是好的,如果与家长配合共同对他进行耐心细致的教育和帮助,他是会有改变的。
2、他犯错误,他不能冷静,教师应该绝对地冷静。每次对于出问题的方面,我则耐心指导,认真帮助他分析错误原因,让他自己找出错误所在。同时,没有放松对他的教育,用爱心去关怀爱护,用爱心去严格要求,让它感受到教师对他的关爱。
3、以强项来淡化弱项,早就发现,他对于劳动还是能实实在在地干好,值日生工作他认真做,就给予鼓励;
4、他对于受一些小冤枉最不能忍受,不能小事化无,这一点也需要老师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可以给他讲一些宽容的小故事,读读关于宽容的名言,如,忍一时风平浪静,退一步海阔天空,结合他本人的事例来感受风平浪静,海阔天空的美好感觉。讲讲生气对于身体,心理的伤害。
5、让它感受到同学们对他的爱,感受到集体成员就像家人一样,有些小摩擦很正常,但是不能让小摩擦影响了感情。
六、教育效果
精诚所至,金石为开。经过一学期的了解及教育,这位同学有了一定的进步,正如人的性格不是一朝一夕就能改变的一样,它具有稳定的特点,要彻底改变是要经过长时间的努力。现在他对老师信任了,与同学之间也能友好的相处,他对生活也满怀信心,情绪较稳定,冲动事件逐渐减少,对劳动有了初步认识,值日主动、热心肯干,犯了错误能认识到错误在哪儿。
教育教学案例分析【第三篇】
本次会议给明德全体领导教师们开启了航标,指明了方向,广大师生将以斩新的姿态迎接明德小学课堂改革的春天。
教师随笔功在课前
当我有幸拜读了华东师大副教授周彬老师所著的《叩问课堂》一书。
周老师以其独特视角,全面地阐述了当下课堂教学现状,并分析了课堂教学存在的弊病及其原因。他深层次地透过课堂教学现象,把目光聚焦到导致课堂教学效率低下的课堂教学本质。其精避的见解,让我叹服不已。我们总是把目光聚焦在课堂,真是“不知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啊!当我们在构建高效课堂之时,深知课堂教学是教师生命底线,是学生的第一学习场地,也是教育管理者们第一关注的地方。因而我们思考得更多的是怎样去改变我们的课堂教学,着力探索一怎样的模式去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然而,总会有顶不尽人意。
读了周老师的《叩问课堂》后,我如拨云见日,醍醐灌。正像周老师说的一样,“每天只想改变自己的课堂,从没有想过改变自己”。改过来改过去,还不就是套用一些名师,专家的样板模式,方法、技巧、手段而已。那只不过是为自己的课堂教学插点花絮,美一下容罢了。是否真正地做到什么有效呢?而真正的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就得改变课堂教学中的“我”,改变自己,就是自我提升,只有自我提升,才能提升课堂教学效率。这就需我们把功夫下在课堂教学之外。
人们往往非常惊艳于一朵美丽绽放的花朵的芬芳,但有谁能真正体会其芬芳的背后的经霜傲雪的苦楚呢?同样如此,我们往往在欣赏名师名家在课堂上的精彩生成,行云流水,高潮迭起,掌声阵阵时,可曾想象过他们课堂之外“苦心参禅”,“乐于求道”。正因为如此,我们模仿的是表象,当然,也就难达到其应有的效果。更无从谈论致其境界。
由此可见,要想课堂教学的有效,教师必须做到课堂之外的有效提升。要想有效提升自己,必须不断努力改变自己。改变自己是需要很大的勇气的,也需要持之以恒,更需要相当的智慧。
首先,要彻底改变我们的教学观念,树立全新的教育理念。这包括教育价值观,教育教学质量观,学生观等。这就需要我们不断地学习先进的教育理论,并且有效地吸收理论,把理论化为理念,把理念化为教育教学行为。
其次是改变我们的教育教学方式。一是深度解读课程标准与教材体系,弄清我们为什么教?教什么?怎样教?为什么要这样教?二是深度解读学生,切实了解什么是他们需要的?如何达到他们的需要?如何追求师生共同发展的双赢?三是创新传统的教学方法。
教育案例分析【第四篇】
平时工作比较忙,没有太多时间监督学生写作业的工整性,那天我彻查了五年所有孩子的练习册,所有不工整的作业全部要求重写,第二天我又认真地检查了他们重写的作业,发现其中还有些人仍然不工整,字写得“龙飞凤舞”,我心想昨天我都已经要求重写了,今天还是这样!于是我很生气地当着全班同学的面说,“杨知博,你就不能把字写工整点吗?”
教室里非常安静,过了片刻,他哽咽着大声反驳:“可是我爸爸说我写得比上一次好啊!”
很快,嘲笑的声音从周围传来,我听得出大家在嘲笑他写得不工整还给自己找理由。
我知道,如果此时我继续批评他,硬让他承认错误的话,这个孩子不仅心里不服气,而且在同学面前一定抬不起头,恐怕以后对学习数学也失去兴趣了。
于是我收起严肃的面孔,微笑着对他说,“你爸爸说得很对,你的确比过去进步了,而且进步还很大呢!可是和其他同学的字比起来,还有一点差距,老师严格要求你是希望你能缩小差距,赶上他们,你明白吗?”
一听到这话,他很快擦干了眼泪,认真地点了几下头,好像下定决心要把字写好一样,想想他那时候的样子真是非常可爱。
可是我并没有满足,虽然我知道有些孩子自尊心很强,而我也尽量不当众批评他们,但是气到心头,真是忍不住,所以我觉得事情到这还不够,于是我又补充了一句:
“请你帮我转告你爸爸,他的教育方法真的很好。你有这样一位鼓励你的好爸爸,字一定会写得越来越好看的!”
他的脸上顿时绽开了笑容,而此时我那颗悬着的心也终于落地了。
分 析
对待学生作业不认真、字迹潦草的情况,我们是如何做的呢?粗暴地将那页作业撕下来,然后责令他重写一遍吗?或者再加上几句批评的话语?可是,让我们想一想,这样做的后果是什么呢?除了在学生心目中留下一个粗暴的形象之外,我们还能收获什么呢?长此以往,当学生们对我们的这种方式习以为常的时候,我们又该如何处理呢?
面对这种情况,我的做法是:将不工整的那张作业纸向上折起,事先和学生约定,谁的本子上有向上折起的纸页,谁就要主动地重写一遍。我觉得这样做,既能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又能让他们有一个自我反思的过程,其效果远远胜于简单粗暴的处理方式。
批评,只是一种方式,我们的目的是想让孩子们有所进步。目标是固定的,不变的,但达到目标的方式却是可以选择的。我们可以选择学生们最容易接受,并且,能取得最好的教育效果的方式来实施。
上一篇:高中数学教学案例【汇集5篇】
下一篇:七年级生物教学计划精编5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