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威教育名》读书笔记【10篇】
《杜威教育名》探讨了教育与经验的关系,强调实践在学习中的重要性,倡导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主张教育应促进个体的全面发展与社会参与。下面由阿拉网友分享的“《杜威教育名》读书笔记”范文,供您写作参考,希望您喜欢。
《杜威教育名篇》读书笔记 篇1
约翰·杜威先生是一位出色的思想家、教育学家。在思想上,他可以说是实用主义的集大成者,使实用主义最终达到完善。
杜威的教育观是一种崭新的教育观。这种教育观建立在对前人学说的系统地批判与吸收的基础上,建立在杜威的哲学、心理学和社会政治观的理论基础上,建立在美国社会工业化、民主化的现实基础上。这种教育观的直接目的是试图通过活动性、经验性的课程和教学方法使学生掌握科学的思维方法。可以说,这种教育观体现了现实主义与理想主义的结合,它源于现实又高于现实,希望通过教育这种手段使不完善的美国社会走向更为完善的理想之境。
胡适先生作为他的学生,曾经热情地把实用主义介绍到中国来,在当时产生了巨大的影响。这种思想认为经验就是生活,生活就是人类队的周围环境,在这种应付环境的行为中,思想乃是应付环境的工具。真正的哲学必须抛弃从前种种所谓“哲学家的问题”,必须变为解决“人的问题”。不过更为重要的是杜威先生对于教育的阐述。通过实用主义的透镜原本看起来很复杂的问题,会变得很简单。
在这种平民化的哲学思想的指导下,杜威先生对教育做出定义。什么是真正的教育?“教育即是继续不断的重新组织经验”。换句话说,即每次所得的经验,和已有的经验相融合,重新加以组织。这种重新组织的经验又成为以后的参考和工具。这样一个过程就是教育。这种教育的最终目的在于“从感情方面使儿童有社会的兴趣及感觉,知道自身以外,还有社会、还有别人;从知识方面,给他社会上必须的知识;养成实行的习惯,使他成为社会的有用人才”。
与此同时,杜威先生明确指出旧式教育的重大弊端,他说:
“旧式的教育单是教学生在一条路上走,不许逸出轨道,天天如此。这种刻板的、无用的教法,虽然所教的东西只是一提头,就能往下背诵,但一试用到别处就没用了。故旧式的教育无论它怎样承认读书、写字、算学都是养成习惯的东西,而它所养成的习惯总是孤立的、死的、呆板的,而不是可以用的。”原因是什么,很简单,便是这学来的知识、经验没有和学生本身的经验相融合,甚至是不相干的。
因此杜威先生继续说:
“(旧式)学校的最大坏处,就是先为学生悬一个很远的目的,以为现在所学,都为预备将来入社会之用,现在虽与生活没有关系,将来总有一天得用。于是所学与所用,完全不能贯练。不知学校的生活必须处处与社会的生活有关,使学生对于学校的生活生出浓厚的趣味。”这样的学校教育,“耽误学生的光阴;减少学生对于现在生活的趣味,不注意于现在而希望将来;使我们评判儿童的成绩没有自然的标准。”
说到评判,杜威先生对记分考试的方法持否定态度,他说:
“这不是评判儿童成绩的真方法。若真要评判儿童的成绩,那么应该看他们今天比昨天长进了多少,从前的缺点现在补正了没有,从前没有发展的能力和兴趣现在发展了没有。总而言之,现在比过去是否进步。这才是评判儿童成绩的真方法。”
最后,他给我们留下了一个不是问题的问题:
“这是当今教育一个最大问题:教育还是注重养成心理的习惯,如虚心、知识的.诚实、责任心呢?还是只要读书多,在成绩展览会中可以出风头就够了呢?倘注重前一说,那么教了这些科学,并不是当做最后的目的,而是一种方法,用以养成虚心、诚实和有责任心的人格。这是一个最大的问题。”
杜威先生的这些精辟论述只是他教育哲学的很小的一部分。他的学说并不像很多的庸俗的学说那样经不起实践,杜威先生亲自开办学校,实践和改进他的学说,在美国被称作“教师的教师”。这些掷地有声的话语,即使是现在听起来仍然有一种难以言表的畅快。为什么?学生们的心早已被传统的教育挤压变形了。
引领东方,杜威先生所描绘的新式教育仍然让人无限神往。
当科学和艺术这样携手以后,支配人类行动的最高动机已经达到了,人类行为的真正动力将被激发起来,人类本性中可能达到的最好的事业便有保障了。每个教师应当认识到他的职业的尊严;他是社会的公仆,专门从事于维持正常的社会秩序并谋求正确的社会生长的事业。
《杜威教育名篇》读书笔记 篇2
杜威,这位美国唯心主义哲学家与教育家,在现代西方教育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他对实用主义哲学的深化及其在学校教育实践中的应用,构建起了一套极具影响力的实用主义教育思想体系。《杜威教育名篇》犹如一座宝藏,收录了他从 1897 年到 1952 年的 24 部(篇)主要论著,全面呈现了其教育思想的发展脉络与核心要义。
一、教育即生活
杜威强调教育与生活紧密相连,教育并非是为未来生活做准备的某种孤立活动,而是生活本身。他认为传统教育将儿童与现实生活相隔离,只注重知识的灌输,忽视了儿童在实际生活情境中的学习与成长。例如在《学校与社会》中,杜威阐述了学校应成为小型的社会,让儿童在学校里就能体验到真实的社会生活,学习各种生活技能与社会规范,从而使他们能够更好地适应未来的社会环境。这种观点促使教育者反思教育的本质与目的,提醒我们教育不应局限于书本知识的传授,而应更多地关注儿童在生活中的经验积累与实践能力的培养。
二、儿童中心论
杜威坚决反对传统教育以教师为中心的模式,提出了 “儿童中心论”。他认为儿童是教育的起点与中心,教育应围绕儿童的兴趣、需求与能力展开。在《儿童与课程》中,杜威深入探讨了儿童与课程之间的关系,指出课程的设置与实施应充分考虑儿童的身心发展特点与个体差异。传统课程往往是成人按照自己的经验与期望编制的,与儿童的实际生活脱节,导致儿童在学习过程中缺乏主动性与积极性。杜威主张将儿童的生活经验融入课程内容,让儿童在积极主动的参与中构建自己的知识体系。这一理念为现代教育强调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因材施教等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促使教育者更加关注学生的个性发展与学习体验。
三、从做中学
“从做中学” 是杜威实用主义教育思想的重要方法。他认为知识源于行动,儿童通过亲身参与各种实践活动,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与技能。在《明日之学校》中,杜威描述了许多学校的实验案例,这些学校注重为儿童提供丰富的实践机会,如手工制作、实验探究、社会调查等。通过这些活动,儿童不仅能够获得具体的知识与技能,还能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创新思维以及合作精神。例如在科学教育中,让儿童亲自参与实验操作,观察实验现象,分析实验结果,他们对科学原理的理解将更加深刻,同时也能提高动手能力与科学素养。这种强调实践与体验的教育方法,对当今的教育教学改革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鼓励教育者创设更多的实践情境,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学习与成长。
四、教育的民主性
杜威的教育思想还体现了对教育民主性的追求。他认为教育应面向全体社会成员,不分阶级、种族与性别,为每个人提供平等的教育机会。在《民主主义与教育》中,杜威阐述了民主社会与教育的相互关系,指出民主社会需要通过教育培养具有民主素养的公民,而教育的民主性则是实现社会民主的'重要保障。他主张学校教育应鼓励学生自由表达、平等交流与合作探究,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与社会责任感。这一思想提醒我们在教育过程中要尊重每个学生的权利与个性,营造民主平等的教育氛围,使教育成为促进社会公平与进步的力量。
阅读《杜威教育名篇》让我深刻认识到杜威教育思想的深邃与前瞻性。尽管这些思想产生于特定的历史时期,但在当今教育改革的背景下,依然具有重要的借鉴价值。他对教育本质、儿童地位、教学方法以及教育民主性的思考,促使我们不断反思现行教育体系中存在的问题,努力探索更加符合学生发展需求与社会发展趋势的教育模式。在今后的教育实践中,我们可以尝试将杜威的教育理念与我国的教育实际相结合,以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实践能力与社会责任感的新时代人才。
《杜威教育名篇》读书笔记 篇3
杜威作为现代西方教育史上极具影响力的人物,其教育思想体系在《杜威教育名篇》中得以全面展现。通过阅读这本书,犹如踏入了杜威所构建的教育思想殿堂,深刻领略到他对教育本质、目的、方法等多方面的独特见解,以下是我在阅读过程中的一些思考与感悟。
一、教育即生活
杜威提出 “教育即生活” 的观点,强调教育与生活之间紧密不可分割的联系。传统教育往往将知识与生活脱节,学生在学校里学习的是抽象的、脱离实际情境的知识,导致他们在面对真实生活问题时不知所措。而杜威认为,教育应当源于生活并回归生活。学校应该是一个小型的社会,学生在其中通过参与各种真实的活动来获取知识和经验。例如,在学校设置模拟商店、银行等场景,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数学运算、商业交易规则等知识,这样他们才能真正理解知识的用途和价值,培养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这一理念让我反思当前的教育模式,是否过于注重理论灌输而忽视了学生在生活中学习的机会,我们应当努力为学生创造更多与生活紧密结合的学习情境,使他们能够在生活中发现问题、探索问题并解决问题,从而更好地适应社会生活。
二、儿童中心论
杜威的 “儿童中心论” 打破了传统教育以教师为中心的模式。他认为儿童是教育的起点和中心,教育应当尊重儿童的天性、兴趣和需求。儿童不是被动地接受知识的容器,而是具有主观能动性的个体。在教育过程中,教师应成为儿童学习的引导者和协助者,根据儿童的身心发展特点和兴趣爱好来设计教学活动。比如,在幼儿园或小学低年级阶段,教师可以通过游戏的方式引导儿童学习语言、数学等基础知识,因为游戏是儿童最自然的学习方式。这使我认识到在教学中要充分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了解每个学生的兴趣所在,激发他们的内在学习动力,而不是强行将知识灌输给学生。只有以儿童为中心,才能真正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促进他们的全面发展。
三、经验与教育
杜威强调经验在教育中的重要性。他认为教育是一个连续不断的经验改造过程,通过新经验与原有经验的相互作用,使学生的经验得到丰富和发展。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利用学生已有的经验来引入新知识,让学生在已有经验的基础上进行思考和探索。例如,在教授科学课程时,可以从学生日常生活中常见的自然现象入手,引导他们思考背后的科学原理,然后再通过实验等方式进一步验证和深化他们的理解。同时,杜威也指出并非所有的经验都具有教育价值,只有那些能够促进学生成长和发展的经验才是有意义的。这提醒我们在教学实践中要注重对教学活动和学生经验的筛选与引导,避免学生陷入无意义的经验积累中,确保每一个教育活动都能对学生的经验体系产生积极的影响,使他们在经验的积累和改造中不断提升自己的认知水平和思维能力。
四、思维与教学方法
在《我们怎样思维》中,杜威阐述了思维在教育中的核心地位以及如何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他提出了 “思维五步”,即疑难的情境、确定疑难所在、提出解决疑难的各种假设、对这些假设进行推断、验证或修改假设。与之相对应的教学方法是 “教学五步”,即创设情境、确定问题、提出假设、推断假设、验证假设。这种教学方法鼓励学生主动思考、积极探索,培养他们的批判性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设置具有启发性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经历思维的全过程。例如,在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可以提出一个具有争议性的'问题,让学生在阅读文本的基础上提出自己的观点和假设,然后通过小组讨论、文本分析等方式对假设进行推断和验证。这不仅有助于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更能培养他们的独立思考和创新思维能力,使他们在面对复杂的社会问题时能够运用科学的思维方法进行分析和解决。
五、教育的社会功能
杜威认为教育具有重要的社会功能,它是民主社会得以延续和发展的重要保障。通过教育,可以培养具有民主意识、社会责任感和合作精神的公民。学校应当为学生提供一个民主的学习环境,让他们在平等、自由的氛围中学习和交流,学会尊重他人的意见和观点,培养团队合作能力。例如,在课堂教学中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让学生共同完成一个项目或解决一个问题,在这个过程中,他们需要学会分工协作、沟通交流,这有助于他们形成良好的社会交往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同时,教育也应当关注社会的发展需求,培养适应社会变革的人才。这使我认识到教育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更是塑造未来社会公民的重要途径,我们应当在教育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社会意识和公民素养,使他们成为推动社会进步和发展的积极力量。
杜威的教育思想体系对现代教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尽管在实践过程中可能会面临一些挑战和争议,但他所提出的许多理念仍然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在当今教育改革不断推进的背景下,我们应当批判性地吸收杜威的教育思想,结合我国的教育实际情况,探索适合我国国情的教育模式和方法,努力为学生提供更加优质、全面的教育,培养出具有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社会责任感的新时代人才。
《杜威教育名篇》读书笔记 篇4
《杜威教育名篇》中第1篇文章就是《我的教育信条》,这是杜威早期的一个纲领性的著作。阅读这篇文章,让我们对杜威的教育信条有了一些初步的认识。那么,杜威的教育信条是什么呢?为此,本人将他的主要观点摘录如下,与博友们一起分享。
第一条:关于什么是教育,杜威认为:
一切教育都是通过个人参与人类的社会意识而进行的。这个过程几乎是在出生时就在无意识中开始了。它在不断地发展个人的能力,熏陶他的意识,形成他的习惯,锻炼他的思想,并激发他的感情与情绪。
惟一的真正教育是通过对儿童能力的刺激而来的,这种刺激是儿童自己感觉到所在的社会情境及各种要求所引起的。这些要求刺激他,使他以集体的一个成员去行动,使他从自己行动和感情的原有的狭隘范围里显现出来;而且使他从自己所属的集体利益来设想自己。
这个教育过程有两个方面:一个是心理学的,一个是社会学的。它们是平列并重的,哪一个也不能偏废。这两者,心理学方面是基础的。心理的和社会的两个方面是有机联系的,而不能看作是二者之间的折衷或其中之一凌驾于另一个之上而成的。
教育必须从心理学上探索儿童的能量、兴趣和习惯开始。它的每个方面,都必须参照这些考虑加以掌握。这些能力、兴趣和习惯必须不断地加以阐明——我们必须明白它们的意义是什么,必须用和它们相当的社会事物的用语来加以解释——用他们在社会事务中能做些什么的用语来加以解释。
第二条:关于什么是学校,杜威认为:
学校主要是一种社会组织。教育既然是一种社会过程,学校便是社会生活的一种形式。在这种社会生活的形式里,凡是最有效地培养儿童分享人类所继承下来的财富以及为了社会的目的而运用自己的能力的一切手段,都被集中起来。因此,教育是生活的`过程,而不是将来生活的预备。
学校必须呈现现在的生活——即对于儿童说来是真实而生气勃勃的生活。不通过各种生活形式或者不通过那些本身就值得生活的生活形式来实现的教育,对于真正的现实总是贫乏的代替物,结果形成呆板而死气沉沉。
学校作为一种制度,应当把现实的社会生活简化起来,缩小到一种雏形的状态。既然学校生活是如此简化的社会生活,那么它应当从家庭生活里逐渐发展出来;它应当采取和儿童继续在家里已经熟悉的活动。学校应当把这些活动呈现给儿童,并且以各种方式把它们再现出来,使儿童逐渐地了解它们的意义,并能在其中起着自己的作用。这是一种心理学的需要,也是一种社会的需要。
第三条:关于教材,杜威认为:
儿童的社会生活是他的一切训练或生长的集中或相互联系的基础。社会生活给予他一切努力和一切成就的不自觉的统一性和背景。学校课程的内容应当注意到从社会生活的最初不自觉的统一体中逐渐分化出来。学校科目相互联系的真正中心,不是科学,不是文学,不是历史,不是地理,而是儿童本身的社会活动。
在理想的学校课程中,各门科目并不是先后连贯的。如果教育即是生活,那么一切生活一开始就具有科学的一面、艺术和文化的一面以及相互交往的一面。
教育应该被认为是经验的继续改造,教育的过程和目的是完全相同的东西。
第四条:关于方法的性质,杜威认为:
方法的问题最后可以归结为儿童的能力和兴趣发展的顺序问题。提供教材和处理教材的法则就是包含在儿童自己本性之中的法则。
在儿童本性的发展上,自动的方面先于被动的方面;表达先于有意识的印象;肌肉的发育先于感官的发育,动作先于有意识的感觉;意识在本质上是运动或冲动的,有意识的状态往往在行动中表现自己。对于这个原理的忽略便是学校工作中大部分的时间和精力浪费的原因。儿童被置于被动的、接受的或吸收的状态中。
表象是教学的重要工具。儿童从他所见的东西中所得到的不过是他依照这个东西在自己心中形成的表象而已。假如将现在用以使儿童学习某些事物的9/10的精力用来注意儿童是否在形成适当的表象,那么教学工作将会容易得多。
兴趣是生长中的能力的信号和象征。经常而细心地观察儿童的兴趣,对于教育者是最最重要的。
情绪是行动的反应。只要我们能够参照着真、善、美而获得行动和思想上的正确习惯,情绪大都是能够约束自己的。
第五条:关于学校与社会进步,杜威认为:
教育是社会进步及社会改革的基本方法。
教育是达到分享社会意识的过程中的一种调节作用,而以这种社会意识为基础的个人活动的适应是社会改造的惟一可靠的方法。
社会对于教育的责任便是它的至高无上的道德责任。
为了提醒社会认识到学校奋斗的目标,并唤起社会认识到给予教育者充分的设备来进行其事业的必要性,坚持学校是社会进步和改革的最基本的和最有效的工具,是每个对教育事业感兴趣的人的任务。
教师不是简单地从事于训练一个人,而是从事于适当的社会生活的形成。每个教师应当认识到他的职业的尊严;他是社会的公仆,专门从事于维持正常的社会秩序并谋求正确的社会生长。这样,教师总是真正上帝的代言人,真正天国的引路人。
《杜威教育名篇》读书笔记 篇5
约翰·杜威(John Dewey)是20世纪最具影响力的教育家之一,他的教育思想强调经验、实践和民主精神,深刻影响了现代教育理论和实践。《杜威教育名篇》汇集了他从1897年到1952年的主要论著,展现了他对教育的深刻理解和实践探索。
1、教育与经验
杜威认为教育是一个持续的经验过程,强调“经验”在学习中的重要性。他主张教育应当与学生的生活经验相结合,促进他们的主动参与和探索。
2、民主主义与教育
在《民主主义与教育》中,杜威提出教育的根本目的'是培养民主公民。他认为,教育不仅是知识的传授,更是社会参与和责任感的培养。教育应当为学生提供一个自由、平等的环境,让他们在实践中学习如何成为负责任的公民。
3、儿童中心主义
杜威强调以儿童为中心的教育理念,认为教育应当从儿童的兴趣和需求出发,尊重他们的个体差异。他提倡通过活动和探究来激发儿童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的创造力和批判性思维。
4、课程与社会
在《学校与社会》中,杜威探讨了学校与社会的关系,认为学校应当反映社会的真实情况,成为社会生活的缩影。他主张课程应当与社会需求相结合,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实践能力。
5、思维与学习
在《我们怎样思维》中,杜威分析了思维的过程,强调反思性思维的重要性。他认为,教育应当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使他们能够在复杂的社会环境中进行有效的决策和解决问题。
阅读《杜威教育名篇》让我对教育有了更深刻的理解。杜威的教育思想不仅适用于学校教育,也对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有重要启示。他强调的经验学习和民主参与,提醒我们在教育实践中要关注学生的主体性,创造一个鼓励探索和实践的环境。此外,杜威对思维过程的分析让我意识到,教育的最终目的是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不仅仅是知识的积累。
《杜威教育名篇》是理解现代教育理论的重要读物,通过对杜威教育思想的学习,我们能够更好地把握教育的本质和目标。杜威的理念在今天依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尤其是在培养创新型人才和推进教育公平方面。希望未来能在教育实践中更好地应用杜威的思想,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杜威教育名篇》读书笔记 篇6
在阅读《杜威教育名篇》的过程中,仿佛置身于杜威所构建的教育思想殿堂,得以一窥这位教育巨匠对于教育本质、目的、方法等多方面的深邃见解,这些思想犹如繁星,在教育的浩瀚星空中闪耀着独特的光芒,对现代教育仍有着不可忽视的启示与借鉴意义。
一、教育即生活
杜威提出 “教育即生活” 这一核心观点,深刻地揭示了教育与生活之间的紧密联系。他认为教育不应是为未来生活做准备的一种孤立活动,而应是儿童当下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学校是社会生活的一种形式,儿童在学校中的学习过程应当与他们的日常生活经验相契合。例如,在传统教育中,知识往往被视为独立于生活之外的抽象概念,学生只是机械地记忆和背诵,而杜威强调应将知识融入到真实的生活情境中去传授。这让我联想到在实际教学中,我们可以引导学生通过参与社区活动、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来学习数学知识,如计算家庭收支、规划旅行路线等,使他们切实感受到数学在生活中的实用性,而不是仅仅在课堂上面对枯燥的习题。这种教育理念有助于打破教育与生活之间的壁垒,让学生明白学习的意义不仅仅在于获取高分,更在于能够更好地理解和应对生活中的.各种挑战。
二、儿童中心论
杜威的 “儿童中心论” 颠覆了传统教育中以教师为中心的模式,将儿童置于教育的核心地位。他认为儿童是具有独特个性和兴趣爱好的个体,教育应当尊重儿童的天性和发展需求。在学校教育中,教师不应是知识的灌输者,而应是儿童学习的引导者和促进者。教师需要关注儿童的兴趣点,根据儿童的心理特点和认知水平来设计教学活动。比如,在语文教学中,如果发现孩子们对故事充满兴趣,教师可以组织故事创作比赛、角色扮演等活动,让孩子们在积极参与的过程中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和文学素养。这一理念提醒我们,教育要因材施教,充分发掘每个儿童的潜力,鼓励他们主动探索和学习,而不是将成人的意志强加给儿童。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激发儿童的学习热情和创造力,使他们在快乐中成长和进步。
三、经验与教育
“经验与教育” 是杜威教育思想的又一重要基石。他强调经验在教育中的重要性,认为教育是通过儿童的主动经验来实现的。儿童在与环境的相互作用中获得经验,这些经验不断地丰富和改造他们的认知结构。然而,杜威也指出,并非所有的经验都具有教育价值,只有那些能够促进儿童生长和发展的经验才是有意义的。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精心设计教学情境,引导儿童获得积极的经验。例如,在科学实验课上,教师可以让学生亲自参与实验操作,从提出假设、设计实验方案到观察实验结果、得出结论,学生在这一过程中不仅学到了科学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了观察、思考、动手操作等能力,以及科学探究的精神。同时,教师要对学生的经验进行筛选和引导,避免学生陷入一些错误或片面的经验中。
四、思维与教学
杜威高度重视思维在教育中的作用,他认为思维是学习的核心。在《我们怎样思维》一文中,他详细阐述了思维的过程,包括疑难情境的出现、确定问题、提出假设、推理和验证等环节。基于这一理论,杜威提出了 “问题教学法”,即教师通过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和探究。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提出一些具有启发性和挑战性的问题,如在历史课上,教师可以问学生:“如果秦始皇没有统一六国,中国的历史将会如何发展?” 这样的问题能够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促使他们运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思维能力得到了锻炼和提升,他们学会了如何独立思考、如何从不同的角度看待问题,这对于他们的终身学习和发展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
五、对现代教育的反思与启示
杜威的教育思想虽然产生于特定的历史时期,但对当今的教育改革仍具有深刻的反思价值和启示意义。在现代教育中,我们往往过于注重知识的传授和考试成绩,而忽视了学生的个性发展和实践能力的培养。许多学校的课程设置脱离了学生的生活实际,教学方法仍然以教师讲授为主,学生缺乏主动参与和实践的机会。杜威的教育理念提醒我们,要重新审视教育的目的和方法,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我们应该努力构建一种以学生为中心、与生活紧密联系的教育模式,让学生在真实的情境中学习和成长。同时,教师要不断提升自身的教育素养,学会引导学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潜能,成为学生成长道路上的良师益友。
总之,《杜威教育名篇》为我们展现了一个丰富而深刻的教育思想体系,它犹如一盏明灯,为我们在教育的道路上前行提供了指引。尽管在实践中可能会面临各种挑战和困难,但我们应当积极借鉴杜威的教育智慧,不断探索和创新,努力为学生创造更加优质、更加符合人性发展的教育环境。
《杜威教育名篇》读书笔记 篇7
杜威,作为美国唯心主义哲学家、教育家,其影响力在现代西方教育史上无可争议。他不仅在哲学领域有所建树,更将实用主义哲学深化并应用到教育领域,形成了独特的实用主义教育思想体系。通过《杜威教育名篇》这一汇编,我得以窥见这位伟大教育家的深邃思想和对教育的独到见解。
一、杜威教育思想的核心
实用主义哲学基础
杜威的教育思想建立在实用主义哲学之上。他强调“实用即真理”,认为知识的价值在于其实际应用。在教育领域,这意味着教育应关注学生的现实生活需求,培养其实用技能。
教育即生活,学校即社会
杜威认为,教育不应是孤立于生活之外的,而是应与现实生活紧密相连。他主张“教育即生活”,强调教育应反映并服务于学生的日常生活。同时,他提出“学校即社会”,认为学校应是一个小型的社会缩影,让学生在其中体验社会生活,学会与人相处。
儿童中心论
杜威强调儿童在教育中的中心地位。他认为,教育应尊重儿童的个性、兴趣和需求,以儿童为中心设计课程和教学方法。这一观点颠覆了传统教育中教师中心、教材中心的地位,为现代教育理念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从做中学
杜威提出“从做中学”的教学方法,认为学生应通过实际操作和实践活动来学习知识。这种方法强调学生的主体性和能动性,鼓励他们在实践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从而培养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
二、杜威教育思想的影响
杜威的教育思想对现代教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他的实用主义教育思想体系为现代教育理念的发展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支撑。同时,他的“教育即生活”、“学校即社会”、“儿童中心论”以及“从做中学”等观点,也为现代教育实践提供了有益的指导。
在现代教育中,我们依然可以看到杜威教育思想的影子。例如,许多学校开始注重实践教学,强调学生的主体性和能动性;课程设置和教学方法也更加关注学生的兴趣和需求;学校与社会之间的联系也日益紧密,为学生提供了更多的实践机会和成长空间。
三、个人感悟
通过阅读《杜威教育名篇》,我深刻感受到了杜威对教育事业的热爱和执着追求。他的教育思想不仅具有理论深度,更具有实践指导意义。在现代教育背景下,我们更应继承和发扬杜威的教育思想,关注学生的现实生活需求,培养他们的实用技能和创新思维,为他们的未来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同时,我也认识到,教育是一个不断发展和完善的`过程。我们需要不断学习和借鉴前人的经验,同时结合现代社会的实际需求,不断创新和改进教育方法,为培养更多优秀的人才贡献自己的力量。
《杜威教育名篇》是一部充满智慧和洞见的著作。通过阅读这本书,我深刻领悟到了杜威教育思想的精髓和魅力。在未来的教育实践中,我将以杜威的教育思想为指导,关注学生的现实生活需求,培养他们的实用技能和创新思维,为他们的未来发展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杜威教育名篇》读书笔记 篇8
一直很喜欢杜威的一些思想。所以,便买了一本《杜威教育名篇》放在床头。常常在夜深人静轻轻捧起,细细地品着他的话语。虽常有晦涩难懂之时,但也不乏共鸣之处。每每读到快意之处,我便在笔记上记下自己的感想,权当是和大师超越时空的心灵对话。下面是我的读书札记,因字数有限,只摘了几段如下:
一切教育都是通过个人参与人类的社会意识而进行的。这个过程几乎是在出生时就在无意识中开始了。他不断地发展个人的能力,熏染他的意识,形成他的习惯,锻炼她的思想,并激发他的感情和情绪。由于这种不知不觉的教育,个人便渐渐分享人类曾经积累下来的智慧和道德财富。他就成为一个固有文化资本的继承者。世界上最具形式的、最专门的教育确实是离不开这个普遍的过程。教育只能按照某个特定的方向,把这个过程组织起来或者区分出来。
孩子从出生就开始了接受这种熏染,然而,熏染他的人和环境是怎样的呢?这是值得我们成人好好思考的问题!成人作为人类智慧和道德财富传承链条上一个承上启下的环节,我们具有怎样的智慧和道德?我们有没有资格传承给孩子?我们传承给孩子什么?是高尚?还是猥琐?是博大?还是狭隘?是爱?还是冷漠?是胸怀天下?还是鼠目寸光?是利己利人?还是损人利己…….一切一切,都需要我们去思考!父母要思考,祖辈要思考!作为孩子没有血缘的“亲人”-----幼儿老师更要好好的思考!
唯一的真正教育是通过对儿童能力的刺激而来的,这种刺激是儿童自己感觉到所在的社会情境及各种要求所引起的。这些要求刺激她,使他以集体的一个成员去行动,使他从自己行动和感情的'原有的狭隘范围里显现出来;而且使他从自己所属的集体利益来设想自己。通过别人对他自己的各种活动所作的反应,他便知道这些活动用社会语言来说是什么意义。这些活动所具有的价值又反映到社会语言中去。例如,儿童由于别人对他的呀呀的声音的反应,便渐渐明白那呀呀的声音是什么意思,这种呀呀的声音又渐渐变化为音节清晰的语言,由于儿童就被引导到现在用语言总结起来的统一的丰富的观念和情绪中去。
这个教育过程有两个方面:一个是心理学的,一个是社会学的。他们是平列并重的,按一个也不能偏废;否则,不良的后果将随之而来。这两者,心理学方面是基础的。
儿童自己的本能和能力为一切教育提供了素材,并指出了起点。
所有的教育的出发点,都要以孩子的本能和能力作为出发点。谁偏离了这个轨道,或是压制孩子的成长,或是揠苗助长,这种教育就是谋杀!
《杜威教育名篇》读书笔记 篇9
杜威,这位在现代西方教育史上占据着极为重要地位的人物,其教育思想犹如一座丰富的宝藏,在深入研读《杜威教育名篇》后,我对他的教育理念有了更为深刻和全面的认识。
一、教育即生活
杜威强调教育与生活的紧密联系,认为教育并非是为未来生活做准备的某种孤立活动,而是生活本身的一种形式。学校应当成为社会生活的一种简化和纯化的形态,让学生在学校中就能体验到真实的社会情境和人际关系。例如,在学校里设置各种实践活动、小组合作项目等,就如同在社会中人们相互协作完成任务一样。这使我意识到,教育不应局限于书本知识的传授,更应注重学生在实际生活场景中的体验与感悟,培养他们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这样才能使学生更好地适应未来复杂多变的社会生活。
二、儿童中心论
杜威坚决反对传统教育中以教师为中心、以教材为中心的模式,提出了 “儿童中心论”。他认为儿童是教育的起点和中心,教育的措施应当围绕儿童而组织。儿童具有自己独特的兴趣、本能和需要,教育应当尊重并顺应这些特性,激发儿童的主动性和创造性。这让我反思我们当前的教育实践,很多时候教师往往过于注重知识的灌输,而忽视了儿童自身的发展节奏和个性差异。我们应当更多地关注儿童的内心世界,以他们的兴趣为导向设计教学活动,让儿童在积极主动的参与中实现自我成长。
三、经验与课程
杜威重视经验在教育中的作用,认为课程应当源于儿童的经验并回归于经验。他指出传统课程的弊端在于脱离了儿童的生活实际和直接经验,只是一些抽象的、孤立的知识条文。真正的课程应该是儿童在生活中所获得的各种直接经验与学科知识相互融合的结果。例如,在科学课程中,可以引导儿童从日常生活中的自然现象入手,如观察天气变化、动植物生长等,然后逐步引入相关的科学原理和概念,这样儿童就能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同时也能将所学知识运用到新的生活经验中去。
四、思维与教学
在思维与教学方面,杜威提出了著名的 “思维五步”,即疑难的情境、确定疑难所在、提出解决疑难的各种假设、推断哪个假设能解决问题、验证假设。他认为教学过程应该以此为基础,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教师不应直接将知识传授给学生,而是要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让学生在自主探索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获得知识和思维的提升。这启示我们在教学中要注重问题的设计,让学生在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锻炼思维,提高创新能力。
五、教育的社会功能
杜威认为教育具有重要的社会功能,它不仅能够促进个人的发展,还能推动社会的进步与变革。通过教育,可以培养出具有民主意识、社会责任感和合作精神的公民,从而构建一个更加民主、公平、和谐的社会。这提醒我们教育工作者要有宏观的教育视野,意识到自己肩负的社会责任,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更要注重学生价值观和社会责任感的培养,使他们成为对社会有益的公民。
杜威的教育思想体系虽然产生于特定的历史时期和社会背景下,但其中许多理念对于当今的教育改革和实践仍然具有极其重要的借鉴意义。它促使我们重新审视教育的本质、目标和方法,努力探索更加符合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和社会需求的教育模式,为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社会责任感的新一代人才而不断努力。
《杜威教育名篇》读书笔记 篇10
杜威,作为美国唯心主义哲学家与教育家,在现代西方教育史上占据着极为重要的地位。他对实用主义哲学的深化与在学校教育实践中的应用,构建起了一套影响深远的实用主义教育思想体系。在阅读《杜威教育名篇》后,我对其教育理念有了更为深入的理解与感悟。
一、教育即生活
杜威强调教育与生活紧密相连,认为教育不是为未来生活做准备,而是生活本身。学校应成为一种特殊的社会生活形式,学生在其中学习如何与他人相处、解决实际问题,从而获得生活经验与技能。例如,在传统教育中,知识往往被孤立地传授,学生难以理解其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而杜威主张让学生在真实的生活情境中学习,如通过参与社区活动、解决校园中的实际问题等方式,使学习变得生动且有意义。这让我意识到,教育不应局限于书本知识的灌输,而应注重培养学生适应生活、改造生活的能力。
二、儿童中心论
杜威反对传统教育中以教师和教材为中心的模式,提出 “儿童中心论”。他认为儿童是教育的起点和中心,教育应尊重儿童的天性、兴趣和需要。教师不再是知识的灌输者,而是儿童学习的引导者和组织者。在课堂上,应给予儿童足够的自主探索空间,让他们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学习内容和方式。这一理念打破了传统教育的束缚,强调了儿童在教育过程中的主体地位。然而,在实践中也需要注意平衡儿童的自由与教师的引导,避免过度放任导致教育效果的缺失。
三、经验与教育
杜威重视经验在教育中的作用,认为经验是知识的来源和学习的基础。他提出 “从做中学”,鼓励学生通过亲身实践获得经验,进而理解和掌握知识。例如,在科学教育中,让学生亲自参与实验操作,观察实验现象,分析实验结果,这样获得的知识远比单纯的理论讲解更深刻、更持久。但同时,杜威也指出经验需要经过反思和提炼才能转化为有价值的知识,否则可能只是零散的、片面的感受。这启示我们在教育过程中,要引导学生对自己的经验进行总结和思考,促进其知识体系的`构建和思维能力的提升。
四、思维与教学方法
杜威提出了 “思维五步”,即疑难的情境、确定疑难所在、提出解决问题的种种假设、推断哪个假设能解决这个困难、验证这个假设。与之相对应的教学方法是 “问题教学法”,教师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思考、探索并解决问题。这种教学方法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设计具有启发性的问题,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让他们在主动探索中学会思考和学习。
五、教育的社会功能
杜威认为教育具有重要的社会功能,它不仅能够促进个人的发展,还能够推动社会的进步。通过教育,可以培养出具有民主意识、社会责任感和创新能力的公民,从而构建一个更加民主、平等、和谐的社会。例如,在学校教育中,可以通过开展小组合作学习、社区服务活动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社会服务意识。这提醒我们教育不应仅仅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更应注重其社会素养的培养,使学生成为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全面人才。
杜威的教育思想虽然产生于特定的历史时期,但对当今的教育仍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在教育改革不断推进的今天,我们应批判性地借鉴杜威的教育理念,结合时代需求和本土文化,探索适合我国国情的教育模式,为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社会责任感的新一代而努力。
上一篇:最美教师事迹材料题目精编13篇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