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与教学论文(最新4篇)
【导言】此例“信息技术与教学论文(最新4篇)”的教学资料由阿拉题库网友为您分享整理,以供您学习参考之用,希望这篇资料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支持吧!
信息技术教学论文【第一篇】
一、教育教学理念转变是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基础
小学信息技术教学工作的突破首先是从教师教育理念的转变开始,思想上不重视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在具体教学设计与组织环节就无法渗透这一方面的能力培养。所以教师首先在思想上要转变过来,要深入研究教材与教学对象以及教学方法,将创新能力培养渗透到教学设计与组织的每一个环节之中,从而为学生的信息技术综合素养提升奠定基础。教师要深入研究各种成功的教学经验,将有利于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模式融入到自己的教学工作之中,实现自己教学模式的优化。特别要多运用研究式、启发式等新兴教学模式,将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体现出来。教师还要在教学内容以及教学空间等方面深入研究,寻找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契机,让学生能够积极地开展思考,在动手操作过程中增强能力素养,这也是提升学生信息技术综合素质的重要抓手。作为小学信息技术教师,在当前改革不断深入推进的背景下,要注重思想理念的创新,善于整合资源和博采众长,想方设法为学生创新能力的发展营造条件。
二、教学内容与时俱进是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载体
小学信息技术教学要立足教材,但是切不可拘泥教材。现行信息技术教材虽然编写较为科学,但是教学对象有着千差万别,教师在把握好教材要素的基础上,一定要结合学生创新能力培养,适当调整教学内容,以便于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创新的动力。教师在教学内容的安排上,既要立足教材也要拓展延伸,特别是选取与社会经济发展联系较为紧密的内容,与学生生活有交集或有助于提高学生综合能力的内容,有机融入进去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例如在文字输入以及排版编辑内容的教学中,教师可以要求学生自己选择1篇最为满意的作文,输入进入进行排版编辑。这样的教学内容实现了和学生学习的密切联系,他们更加感兴趣。在学习了页面编排的操作要点之后,自己动手设计页面与字体,包括行间距、字间距、字体与艺术处理等等,学生对于自己作品的编排设计中会投入更多精力,对工具栏的研究更为深入,对其运用更加灵活,融入了自己的观点,体现了创新,使其更加美观,操作之中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在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绘画也是一项重要内容,教师既要指导学生怎样利用软件工具进行绘图,同时还要赋予学生创新的思维空间,鼓励学生以合作小组为单位确定绘画的主题内涵,运用软件工具进行操作,体现了信息技术工具性与思想性的统一,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与创新能力。
三、教学方式方法优化是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抓手
小学生对新生事物具有浓厚的兴趣,特别是信息技术课程对学生的吸引力更大,教师要结合小学生的身心特点,对教学方式方法进行优化改进,融入创新能力培养的要求,这也是推动教学开展的有力举措。教师在信息技术教学中要走出自己单向说教的状况,尽可能让学生也有机会参与其中,说一说自己学习理解的内容,动手操作相关软件等等。基于这样的考虑,教师在信息技术教学中进行了示范演示之后,可以安排学生走上讲台进行操作演示,和多媒体大屏幕演示结合起来,给予学生表现自我的机会,同时也在演示中帮助全班同学正确把握相关软件操作的步骤与要点。无论是演示正确的方法还是出现了错误的情况,教师都可以灵活应对,引导学生从正确的操作步骤中巩固加深理解,从错误的操作方式中汲取教训等等。特别是学生操作步骤出现错误的时候,教师不要简单评判,要注重以此为契机组织学生进行分析讨论,鼓励他们开启思维、积极创新,研究如何解决问题和突破难点,这也是保护学生思维积极性和提高创新意识与能力的重要方法。信息技术教学中,教师还要对学习载体进行创新,指导学生建立合作小组,将学习目标任务交给小组,由牵头学生组织小组成员进行思考研究,大家一起想办法出主意,集中集体的智慧来突破信息技术操作方面的难点,以及拓展思维设计出更为美观的作品等等,让学生在合作研究的环节绽放创新的火花。
四、教学空间资源整合是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保障
学生创新能力培养必须与学生的学习生活紧密结合起来,教师除了抓好课堂讲解与点拨之外,还要结合学生的学习生活进行延伸与拓展,在更为广泛的空间之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教师要结合教学内容鼓励学生创新运用,小学信息技术教学内容中的许多方面和学生生活联系较为紧密,如上网浏览搜集信息、正确运用电子邮箱等等,教师可以结合这些方面内容鼓励学生在生活中运用,在运用的实践中创新思维与方式,提高运用效果。在上网浏览搜集信息内容的教学中,教师在学生掌握基本操作要点的基础上,可以引导学生分析研究怎样将这一方法手段运用于学习生活之中,如每日在班级天气预报小贴士、开设健康生活知识专栏德国。在电子邮箱内容教学中指导学生如何更好地体现电子邮箱联系便捷的功能,全班同学建立通讯录,相互发送有价值的学习资料实现资源共享等等,让学生将所学运用于实践运用和创新创优的活动中。
五、结语
综上所述,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一定要注重学生的创新能力培养,帮助学生学习中拓展视野,提升学习与运用的综合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作者:龚胜男 单位:扬州市平山实验学校
第2篇:小学信息技术教学评价思考
一、小学信息技术教学评价存在的问题分析
随着信息社会的发展,小学教育标准的要求也挺高了,从教学方式到教学目的再到最终的教学评价,其标准都发生了改变,学生的能力培养将逐渐成为教育重点。新的课程标准指出小学信息技术教学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并将信息技术运用于学习中,为日后的工作生活打下基础。因此,这就要求教学者更新他们的教育观念,紧跟教育发展潮流,从根本上改革教育发展模式。然而,在实际的教育过程中,教育者的观念并没有跟上新的教育标准。绝大部分教师在信息技术教学课堂上只注重向学生灌输有关信息技术的知识,而对学生对于知识的原理的理解、知识的适用范围理解和综合利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忽略了。因此,造成的结果就是,学生在课堂上不能理解知识或者对知识的掌握不够全面,而在课堂外不能将知识运用于实际的生活中,这与信息技术教学原本的教学目标是背道而驰的。在小学信息技术教学评价中,教师依然维持着传统的教学评价方法,这种评价方法在很大程度上对教师的评价方向造成了误导,使教师将信息技术教学的评价标准围绕书面成绩展开,从而对真正的信息技术教学目标得不到有效验证。因此,这种不正确的评价方式导致教师不能及时了解在信息技术教学课堂中学生对于信息技术知识的理解、掌握以及运用情况,不能通过评价来调整教学方式最终达到提高教学水平的目的。因此,调整完善小学信息技术教学评价体系是至关重要的,有利于帮助学生更好的将信息技术运用于实际生活中,同时教师也可通过评价调整教学手段,提高教学水平,增强教学效果,促进我国科教事业的发展。
二、小学信息技术教学评价的对策
1.发展评价目标
新的课程标准对信息技术教学评价的目标也提出了一定的要求,评价需要起到促进学生不断进步的作用,而不单单只是检查学生的学习情况。因此,我国的信息技术教学评价需要发展评价目标,使评价目标符合新的课程标准,适应教育改革发展方向。教师在对学生评价的过程中应当改变以往只看成绩的方式,用一种全新的眼光看待学生的学习情况。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取得的小成就加以鼓励,提升学生的学习信心。对于学生在学习掌握上的不足也不要加以批评,而是通过观察发现学生所善于的知识点加强引导,并弥补不足之处。最重要的是,通过评价,让学生全面的认识自己,帮助他们在学习的道路上树立正确的目标。
2.拓宽评价方法
小学信息技术教学评价还需拓宽评价方法。新的课程标准也提倡学校拓宽评价方法的种类,让学生在多样化的评价方法中获得更好的成长方式。教师应当在单一的依靠成绩评价方式之外发展更多的评价方法,通过开展各项活动达到评价的目的。如以小组形式让学生相互评价、以班会形式进行师生互评、以班级为群体开展班级竞赛,对各个班级进行评价等等。这样的评价方式能够让学生充分在学习的过程中感受乐趣,有利于学生良好性格的形成,以更好的态度投身于日后的学习过程中。教师在评价的过程中需要注意评价方法应当是积极的,应当尽量鼓励学生,在发现学生的不足之外同时对学生的优点予以肯定,通过评价使学生学习的信心得到增强,学习的兴趣得到提高,并接受评价进行反思改正。
3.发展多元化的评价主体
相对于传统的评价方式而言,小学信息技术教学评价还需发展多元化的评价主体。学校应当将学生、教师、家长共同纳入评价主体中来。学生进行自我评价有利学生清楚认知自身的优缺点,并根据自身的学习情况制定学习方案;学生之间相互评价能够更好的发现学生对自我认知的不足,能有效弥补自己在学习上不易发觉的遗漏点;师生之间的相互评价有利于教师对自己的教学方式、教学方法有个客观的了解,同时根据学生学习进度来调整教学进度;家长对学生进行评价有利于帮助教师在校园之外发现学生在学习上的问题,辅导学校与教师共同促进学生在信息技术学习上不断进步。因此,发展多元化的评价主体有利于全方位、全面的了解师生共同在信息技术教学、学习过程中的问题,促进小学信息技术教学评价体系的完善。
作者:任伟 单位:亳州市谯城区大杨镇中心小学
第3篇:任务驱动小学信息技术教学
一、科学定位任务驱动教学法
信息技术课堂中的任务,主要指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完成相应的事项,在计算机上编辑文章和图画,做电子表格,制作多媒体课件,建设与维护网站等。任务应该具有真实性、整体性、开放性、操作性等特征。驱动强调的是学生在任务的引领和刺激下,通过同伴的协助,调动多种教学和学习资源,采用自主与合作探究等学习方式,达到建构信息技术知识体系与提高应用能力的效果。任务必须围绕教学的重难点进行,这样才能促进达成小学信息技术课堂实际效果。
(一)密切联系现实生活与学生实际
信息技术不是单纯为学会理论而设置,应该在课堂中用信息技术处理学生喜欢和熟悉的社会生活中的现象,培养小学生对计算机的爱好。教学难度要适当,避免过于简单或者过难,这才有利于教学目标尽快实现。
(二)任务设计要具有可操作性
信息技术课是一门实践性非常强的课程,学生亲自上机动手实践远比听老师讲、看老师示范要有效得多。通常,教师对知识进行讲解、演示后,关键的一步就是让学生动手实践,让学生在实践中把握真知、掌握方法。教师在进行“任务”设计时,一定要注重“任务”的可操作性,要设计出只有通过上机操作才能完成的“任务”,以此来提高学生完成任务的实践能力。
二、把握任务驱动法的特征
(一)提升教师的主导效果
任务驱动法必须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精心设计课堂教学过程,认真对小学生学习辅导和协助,进行合理评价和激励。教师能够设置适合的学生活动,进行正确的学法指导,提高小学生的探究意识和创新精神,促进他们在合作互动中养成良好学习习惯,培养热爱科学的品质与团队精神。例如,教师在使用信息技术制作图画时,教师可以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与学生的实际情况,寻找到两者的最佳契合点,针对小学生的学习兴趣安排操作方案,让小学生设计制作电子书信,将自己的心里话或者祝福语送给父母、同学、老师。教师可以启发小学生充分运用画图工具中的图形、文字、线条等功能,提高小学生的计算机操作能力,培养小学生的想象力和人文主义情怀。
(二)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创造性
小学信息技术教学必须改变片面关注技能的方式,要让小学生在观察和分析中提高感悟力和应用能力。任务驱动法能够结合信息技术课程特有的实践性和操作性,调动小学生在课堂中的积极性,能够主动参与到教师创设的情境中,自觉运用教师教授的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充分发挥学生的创造力,学会在各自情境中灵活迁移知识,实现举一反三的教学效果。
(三)发挥内容的建构性
在小学信息技术课堂上,任务驱动法以具体明确的任务为教学主线,促进学生有计划、有目的地开展信息技术活动。例如在制作电子演示稿时,教师可以布置一个有关“我可爱的家乡”为主题的任务,学生在搜集资源的过程中,逐步学习电子演示稿制作知识和技术,同时增加对于自己所在城镇的了解,利用各种途径搜集关于家乡的信息、照片。学生可以结合自己整理的资料与信息技术相结合,设计出各具特色的电子演示稿。开放性的课堂内容,有利于丰富小学生的想象力,促进信息技术课堂中的个性化教学,积极、向上、健康、人文的教学主题,能使小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得到升华。
三、控制任务驱动法在课堂中的的各个环节
(一)营造情境,布置任务
首先教师要布置具体的教学任务,推动学生对教材展开学习,任务设置必须合理,结合小学生的认知水平和教学目标,将教学内容划分成若干板块,将知识蕴含在趣味性探究任务中,让小学生产生对问题的兴趣,主动投入到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在课堂生成过程中逐步实现教学目标。信息技术教师要注重教学情境的营造,抓住小学生心理和认知规律,从一个社会生活中的常见问题或者现象作为切入点,提出问题,对学生的认知方向进行正确引导,促进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内在驱动力。例如,闽教版六年级《中山休闲两日游》中,教师可以布置任务:同学们共同游览伟大的革命家孙中山的故乡。教师引导小学生将教学主题分为小任务:首先,明确旅游的路线、中山市风俗习惯、重要景点。了解完成任务的途径,如上网搜集资料、运用电子演示稿制作幻灯片等。学习会为完成旅游任务而产生对信息技术操作的好奇和探究欲望,在新旧认知冲突中产生进一步自主学习的主动性。
(二)设立方案,确定任务
小学生要在特定情境下,利用适合的工具和手段,合理整合教学和学习资源,制定出完成任务的可行性方案,使任务更加细化和深化。教师可以为学生提供完成任务的方法和上网查找地址,指导学生如何通过网站和资料寻找中山旅游相关信息。方案制定和完成的过程,能有效地提高学生对问题的自主解决能力,有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能力和动手能力。
(三)探究、合作,完成任务
小学生的思维方式和认知能力都较低,缺乏科学系统的学习方法,因此教师必须给予学生正确的学法指导,让学生的思维品质得到循序渐进的提升,促进任务得到更好的完成。教师要在信息技术课堂上为学生搭建良好的自我展现的平台,让学生进行充分的自主探究,钻研信息技术和布置任务之间的联系,同时还要让学生进行高效的合作学习,在互动与讨论中寻找切实可行的办法。教师可以将学生分成若干学习小组,每组大约6-8人,小组内进行合理分工协作。教师全程指导,正确掌控任务执行的整体进度和方向,让学生充分探索和反思,在合作中相互提高与促进,培养学生对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的热爱,进行合理的思维训练,形成良好的认知习惯和体系。
(四)小组分析,评价任务
信息技术教学论文【第二篇】
社会的发展要求高中阶段的教育不能再以单纯的语、数、外等学科知识教育为主,而要在这些基础课程上加强生物、化学、信息技术等课程的教学。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高中阶段的教育有了明显的转变。就信息技术课堂教学而言,逐渐走出了以知识传授为主的模式,开始走以知识为基础,以技能培养为重点,以提高信息素养为宗旨的路线。应该说,信息技术教学模式的改革顺应了时代的发展,对学生的终身发展具有积极意义。在高中信息技术教学过程中不难发现,一些教师依然被狭隘的传统思想所束缚,在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改革中泥足不前。新课标中明确指出,高中信息技术课要“提升信息素养,培养信息时代的合格公民”,为此,教师不能以完成教学任务为目的,而要着眼于学生未来的发展,通过引导学生合作解决实际问题,让学生在构建信息技术知识的基础上培养应用能力,从而提升信息素养。
二、立足学生,突出发展
高中信息技术教学的宗旨是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那么,学生自然是信息技术教学的主体。在信息技术教学中,无论是学习环境的创设还是学习方式的引导,一切都要围绕学生发展这一中心展开。在新课改下高中信息技术课更加关注学生的发展,而发展并不局限于分数的提高,相反是要摒弃以分数为唯一衡量标准的狭隘观念,从而实现终身发展、全面发展。新课改指出,高中信息技术课要“营造良好的信息环境,打造终身学习的平台”。为此,教师要摒弃以书本和课堂为主的传统教学,而要以课堂为中轴,整合家庭、社会等多种环境,让学生在更加广阔的环境中学习信息技术,应用信息技术。以网络技术应用中的“网站设计与评价”教学为例,教师可组织学生深入家庭或社区对各类网站进行调查,通过小组合作设计网站而让学生掌握网站、网页、主页的概念,了解静态网页、动态网页的含义及其区别,在实践中初步学习网站设计。同时,新课改中还提出要加强对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这就要求教师在信息技术教学中不能再以知识传授为主,而要引导学生通过解决实际问题而获得知识与技能的提升。如在“网络的连接策略”教学中,教师以电教室为基本环境,组织学生对电教室的传输介质进行分析,然后再进行点拨,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从而让学生经历知识的构建过程,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强调全面,关注差异
在传统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全面发展是一个内涵较为狭窄的概念。从全体学生角度而言,更多的是以参考率、及格率等来评定全面发展,由此造成了教师在教学中为保住升学率而对学生实施“魔鬼训练”。从学生个体角度而言,发展更多指向的是考试成绩,分数高就意味着发展。在信息技术教学中不难发现,一些学生虽然在理论学习方面稍逊一筹,但他们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又显现出了卓越的才能。因此,在信息技术教学中要正确理解全面发展的内涵,这样才能更好地通过教学来促进全体学生全面发展。新课标中指出:“关照全体学生,建设有特色的信息技术课程。”在这里需要从两个方面来理解全面发展。一方面,全体学生的发展是建立在个体学生发展基础之上的。在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通过实施小组教学、分层教学等让学生个体在原有基础上得到充分的发展。另一方面,全体学生的全面发展。全体学生指的是教育教学所面对的每一个学生,而全面发展则是全体学生的共同的全面性的发展。以“信息交换方式———数据交换技术”的教学为例,首先要让每一个学生都了解三种数据交换技术及用途、理解IP电话的工作原理,而这可采用分层教学方式进行。其次,在全体学生掌握了数据交换的基本方式后,教师以电话为例组织学生分析数据交换方式的优缺点,让学生在合作中得到全面发展。
四、结语
信息技术教学论文【第三篇】
一、赏识评价模型
通过有关研究发现,赏识是人类的一种内在需求,在被赏识的过程中,不断激发了人类的内在动力,进而促进了其自身的不断发展,为成功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在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教师一定要善于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借助赏识评价,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与信心,并且得到身心舒展,促使其主动学习,使其越来越优秀。如在学习网络基本应用这一内容时,借助设问发散法引导学生展开学习,明确网络操作要点,并且予以理解和掌握。在学生回答各式各样的问题之后,教师给予一定的赏识评价,让学生可以更加积极地学习。所以,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一定要多关注学生的情况,为学生提供一些实践操作的机会,适当给予表扬与鼓励,指导学生进行操作,挖掘学生的学习潜能,帮助学生树立学习的自信心,进而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二、学生评价模型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学生不仅是学习的主体,也是评价的主体。针对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表现,不仅需要教师进行适当的评价,还要充分调动学生评价的功能,强调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不断完善教师对学生的评价,实现学生的全面、健康发展。在信息技术教学中,学生评价模型具有一定的特长与优势。如借助信息技术的交互性,能摆脱空间与时间的制约,实现师生、生生之间的多方交流。随着QQ、微博、微信等交流形式的不断普及,为小学信息技术教学提供了更多的活力。结合教学内容,创设良好的教学氛围,让学生借助网络平台展开相应的评价,提高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知识的积极性与热情。如在学习Word文字处理这一内容时,文字、段落修饰属于一种创造性的设计活动,学生在初次接触时,在设置字体、颜色、行间距、字号等内容时,可能十分夸张,其能力与水平也存在着很大的差异。怎样借助网络平台展开教学,发挥学生的评价作用,成为教师急需解决的重要问题。为此,教师可以将学生分成几个小组,每个小组都包括各个层次的学生,进而充分发挥每位成员的作用,结合实际情况,设计本组作品。之后展示本组作品,通过教师、学生评价,了解自身的不足,学习他人的优势,取长补短,不断完善自身。通过学生评价,学生可以更加深入地认识自身不足,学会欣赏他人优点,加以借鉴,实现自身的全面发展。
三、自我评价模型
在小学信息技术教学过程中,教师一定要重视培养学生的自我评价习惯,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自主性,进而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同时,借助自我评价的展开,实现自我发展与完善,培养学生的判断力与独立思考能力。在开展教学评价时,教师一定要打破传统评价模式,营造平等、民主的评价环境,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提高学生学习的自信心,使其享受成功的乐趣,进而更加积极的展开学习。在小学信息技术教学过程中,通过自我评价模型的运用,不仅可以使学生免于其他人对他们看法提出批评的担忧,还可以使学生突破传统观念的制约,以全新的角度看待问题,并且在此基础上,展开一定的创新。如在学习PPT多媒体作品制作这一内容时,随着幻灯片知识的深入,学生在制作作品的过程中,就会发现和当初策划有着一定的差距,一些构思想法根本无法实现。此时,教师可以借助自我评价,让学生对自身学习展开评价,了解自身不足,从而促进学生不断进步。同时,教师一定要进行适当的引导,帮助学生展开理性的思考,寻求解决办法,创作出满意的作品,这样不仅可以完成预期的教学内容,还可以提高学生的操作水平,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四结束语
四、总结
总之,在小学信息技术教学过程中,评价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一定要予以高度重视。在展开教学评价时,主要包括赏识评价、学生评价、自我评价等,可以结合教学内容与设计,选用恰当的评价方法,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与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自主性,实现预期的教学效果,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作者:扶诗军 单位:重庆市巫溪县珠海实验小学校
第2篇:小学信息技术教学浅议
一、精心设计课堂导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促进学生主动学习
著名教育学家夸美纽斯说过:“兴趣是创造一个欢乐和光明的教学环境的主要途径之一。”我们也经常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无论学生年龄大小,大多数的学生都喜欢信息技术课,对于学生而言,喜欢的真正原因并不是学好信息技术,为我所用,从而提升自己学习的能力,提升自身发展的能力。真正的原因是电脑中的游戏好玩,电影好看,能够通过QQ聊天,能够看自己喜欢的动画片。一旦让学生学习电脑的基本操作,让学生了解计算机的基本知识,学生的兴趣一下子就没有了。因此,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要防止学生在头脑中出现这样的思想极端,要在新课程开始前,精心设计课堂导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积极参与其中,主动学习,从而提高信息技术教学效率。
1.运用游戏导入新课,激发学生自学意识
爱玩是孩子的天性,游戏是孩子们的伙伴。在开展小学信息技术教学时,可以顺应学生的这种要求,在课堂导入中,将计算机新知识的学习寓于游戏之中,让学生通过玩游戏来学习新知识,掌握新知识,掌握新技能。练习文字输入时的指法学习,对于小学生来说是无比枯燥的,教师不能上课直入主题,要先给学生讲解指法练习的重要性,然后再给学生讲述如何在键盘上摆放手指,具体输入时要注意哪些要点,最后让学生根据教师要求进行练习。这样的教学会让学生觉得特别累,也会让学生觉得学习起来很难,从而产生不愿学的抵触情绪,如果教师再强制性地让学生学习多长时间,学生就会产生更加严重的厌学情绪。如果能够采取游戏导入,先让学生玩打字类的游戏,比如金山打字通之类的软件,再让学生通过这类打字游戏进行比赛,看谁打得快,打得好,打得多,谁的成绩更好。让学生在多次的游戏中逐渐意识到,要想在打字比赛中有好的成绩,取得胜利,以前那种“乱弹琴”式的打字方法是行不通的,必须要练习好指法,只有练习好指法,才能打得又对又快,才能提升打字的速度和准确度。在学生普遍认为必须要学好指法的时候,再回过头来教给学生正确的指法,学生学习就会更加认真,更加卖力。
2.创设符合学生特点的教学情景,促使学生积极学习
既然是信息技术教学,教学中就可以利用信息技术本身的优势,恰当运用多媒体来创设符合学生特点的教学情景,优化信息技术教学,给学生演示一些好的作品,展示一些美好的事物,调动学生参与积极性,激发学生求知欲,让学生乐于动手,乐于参与其中,让学生在快乐的学习中进一步强化学习的意识和动机,在明确学习目标任务的基础上,享受学习给他们带来的快乐,促进学生更加积极主动地参与到信息技术的学习中。比如,在教学文字处理软件Word中插入图片时,就可以先精心制作好Word插入图片的作品,选择一些以前学生制作出来的作品,然后通过多媒体展示到学生的眼前,让学生欣赏这些图文并茂的作品,当学生欣赏这些精美的贺卡,欣赏诗配画的时候,都会不由自主地发出赞美的声音,都会提出“自己能做出这么好看的贺卡吗?要怎样做才行呢?”这样的疑问,学生的求知欲望一下子就被调动起来了。看到时机已经成熟了,我告诉他们这些精美的作品都是运用文字处理软件Word制作出来的。并鼓励他们:“要做出这样精美的作品并不难,只要发挥想象力,开动你们的大脑,你们也能做出这样的作品,可能还比这些作品更好、更漂亮。”在教师的激励下,在学生内心深处无比旺盛的求知欲望下,学生就会抱着“我也要制作出精美作品”的思想,认真投入到Word的学习中。
二、敢于放手,让学生掌握学习的主动权,自主探究获得知识技能
新课程改革理念要求教师改变传统教学中让学生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象,要解放学生思想、解放学生双手,激励学生主动参与,自主探索,乐于动脑,勤于动手,除了传授学生理论知识以外,还需要培养学生搜集信息、处理信息、获取新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以及交流合作的能力。教师在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也要贯穿这样的理念,要在教给学生理论知识的基础上,培养学生信息技术各方面的能力。在信息技术教学中,教师不能包办代替,害怕学生这点不懂,那点不明白,什么都讲,面面俱到。教学中,要给学生留有想象的空间,要敢于放手,让学生主动思考,自主探究,做到举一反三,通过自身的努力去解决实际问题,从而培养学生主动获得知识技能,变“要我学”为“我要学”,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意识。比如,在教学“画图”软件功能的时候,教师可以通过示范教学生如何通过“画图”软件画出矩形,然后再让学生在学会矩形画法的基础上,举一反三,自主探索椭圆和圆角矩形的画法。这样的教学,学生通过自主探索,就能够很好地掌握其他两种图形的画法。比如,教给学生“复制、剪切、粘贴”等时,只需要一次就够了,因为这些操作在各种软件中都差不多。因此,教学中要敢于放手,将学习主动权交给学生,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三、激发学生创新意识,发展学生个性,推动学生信息技术能力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民族发展的不竭动力。”在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要激发学生创新意识,鼓励学生勇于创新、敢于创新、善于创新,不能千篇1律,相互模仿,要做出自己的特色,做到与众不同,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爱好,发展学生的兴趣,培养学生的个性。信息技术教学中可以留给学生创造的空间有很多,教师要善于给学生留下这些“空白”,让学生的创新意识能够在这些“空白”中得到体现,让学生独立创作,自由创作,创作出与众不同的作品。比如,在“画图”软件中随心所欲的创作,在文字处理软件“Word”和幻灯片制作软件“PowerPoint”中倾注自身心血和意识的电子作品创作……这些都可以给学生大量的创新的机会,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发展学生的创作个性,提升学生信息技术能力。在此过程中,教师对学生的要求不能过于统一,不能过于细致,在指导时要注重学生的思维,在评价时也要做到灵活多样。
作者:崔金礼 单位: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霍城县第一小学
第3篇:小学信息技术教学文化内涵提升探究
一、从理念层面提升小学信息技术教学的文化内涵
从目前情况看,在小学信息技术教学的实施过程中,相关主管部门对于信息技术教学在主观上缺乏应有的重视,这对于小学信息技术教学文化内涵的提升是极其不利的,因此,只有教学的主管部门与学校在教学的理念层面对小学信息技术教学文化内涵的提升重视起来。
二、创设教学情境,凸显信息技术教学的文化内涵
教学情境的创设是指在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以教学目标的实现作为根本的出发点,从教学的具体情况出发,依据教学内容以及学生学习的实际需要,创设具有丰富文化内涵的信息技术教学情境。信息技术教学应该说是一门年轻的学科,目前的信息技术教学更重视技术掌握而忽视文化内涵,教学内容刻板、机械,缺乏应有的文化底蕴,这样的教学很难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与主动性,因此,在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创设充满文化内涵的教学情境,对促进信息技术教学的有效实施是非常必要的,要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就要充分运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优化小学信息技术教学实施的文化环境,以充满人文气息的信息技术教学凸显该学科的文化内涵,以教学情境的构建引发小学生对信息技术教学文化内涵的深刻体验,促进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的高效实施。
三、以教师文化素养的培养促进信息技术教学文化内涵的提升
教师是信息技术教学文化内涵提升的主力军,教师文化素养的高低直接关系到信息技术教学文化内涵提升的好坏。因此,信息技术教师要重视自身的文化修养,在日常的学习与实践中,不断挖掘信息技术教学中的文化内涵,以充满文化内涵的教学内容,促进小学生信息技术文化素养的形成,以教师文化素养的培养促进信息技术教学文化内涵的提升。
四、总结
小学信息技术教学文化内涵的提升对促进小学生良好信息技术素养的形成具有重要的意义,因此,本文对小学信息技术教学文化内涵的提升途径展开研究,希望通过本文的研究能够更好地促进小学信息技术教学文化内涵的挖掘,促进教学的有效实施。
作者:王有松 单位:安徽省马鞍山市新建小学
第4篇:小学信息技术教学兴趣小组互助实践
一、兴趣小组在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必要性
信息技术的发展在众多领域中应用,促进了行业的发展和进步,因此为了能够提高小学生对于社会的适应能力,当今社会信息技术在逐步发展和完善,并逐步在各个领域的应用越来越深,影响的范围也越来越广。小学正处于学生学习的关键阶段,也是学习信息技术的基础阶段,传统的教学方式一味对学生进行理论知识的讲解,实践课程相对较少或者没有实践课程,同时受到教师数量的限制,无法实现信息技术教学的预期效果,因此为了能够提高小学生的信息技术教学效果,学校与教师经过研究设立了兴趣小组,这能够有效解决当前计算机教学中存在的弊端,促进小学生计算机文化素质的提高,兴趣小组可以满足我国计算机课程教育改革的需要,满足素质教育的要求,通过这样的方式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知识储备,也为学生以后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平台,同时由于网上资源丰富,小学生利用网络方便地获取资源,提高学习效果,适应社会发展需要。
二、兴趣小组在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实践策略
1.强化兴趣小组的管理,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
兴趣小组互助模式实施前,教师需要根据学生的信息技术掌握情况以及对于信息技术的兴趣进行分组,分组后教师要强化对各组的管控,首先,要根据教学内容设计相应的教学目标,对于小组的学习进行规划;其次,教师需要对小组的学习状况进行定期考查,了解各小组在学习中存在的弊端,并对其进行适当引导,提高学生对信息技术知识点的理解;最后,教师要在上课前将所讲的内容整理好,并且将按照学习小组对学生的作为进行重新分配,在传授信息技术知识的同时还要规范课堂秩序,创造一个和谐、文明的课堂环境。
2.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各个兴趣小组需要设立一个小组长,组长主要的任务是向教师定期汇报学习成果、组织小组的学习活动等,小组长人选的确定可以是通过小组内部选举、教师指定或者定期轮换的方式,教师在课堂上传授知识时,需要充分尊重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留出充足的时间让学生进行小组探讨,引导学生主动学习;教师可以给各个小组设立课后学习的内容,课后学习内容的设计可以实行差异化设定,根据不同兴趣小组的信息技术掌握程度以及学习的能力来设定不同的课后研究课题,同时课后谈论的问题需要与本节课堂内容相一致,这样才能够提高学生对课堂内容的掌握程度,巩固课堂教学内容,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小学生的信息技术掌握程度,为学生未来的发展提供有利条件。
3.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传统教学方式主要受应试教育的影响,过分重视学生的学习成绩,考试内容偏向于理论知识,忽视对学生操作能力的考查,因此导致学生的操作能力较差,不利于学生未来的发展,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也是如此,目前素质教育要求重视对学生操作能力的培养,不断增加学生实际操作的机会,因此教师以及学生需要在教学过程中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这样的方式可以有效提高学生对信息技术的理解和掌握程度。教师在进行分组的过程中需要注重小组内部学生信息技术的掌握程度具有一定梯度,这样能够保障学生之间可以不断学习,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也可以提高学生的兴趣。通过兴趣小组的方式不仅可以提高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兴趣,提高学习效果,也可以有效增强学生之间的感情,促进学生之间的相互学习。
三、总结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进步,计算机网络技术的不断完善,电脑以及移动设备的普及程度不断提高,人们可以利用计算机来获取想要的资料,与传统的获取知识的方式相比更加方便,但是信息技术相对复杂,涉及范围广、更新速度较快,因此为了能够提高全面素质,提高我国的竞争力,需从小学生开始进行信息技术教学,利用小学生的心理特点,培养学生的兴趣,计算机教学与小学生活泼好动的性格不相符,需要教师根据实际需要改变教学方式,提高教学效果,为学生未来的发展奠定良好基础。
作者:赵广辉 单位: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元宝山区平庄矿区第一小学
第5篇:小学信息技术教学应重视网络素养培养
一、教师是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实施网络素养教育的首要因素
1.提高教师的网络素养是教学中实施有效教育的前提条件
教师作为教育者首先要转变传统的教育教学观念,自觉养成正确使用网络,遵守网络道德的行为准则。教师在提高自身网络素养的同时还应了解所教班级的真实情况,包括学生家庭情况、学生使用网络情况、学生对信息技术的认识及价值观念等,才能够有针对性地对小学生实施网络素养教育,做到有的放矢。
2.构建新型的师生关系是学生自愿接受教育的基础
《学记》中提到的“亲其师而信其道”,也就是说只有师生关系和谐,学生才愿意亲近老师、信任老师、愿意接受老师的教育。因此,只有用真诚的态度与学生共同探讨所学习的内容,以朋友的身份与学生探讨网络使用中出现的问题,才会使学生从心里愿意接受,从而得到改变。而制度性、强迫性的要求或命令,有时会适得其反。
二、课堂是对学生实施网络素养教育的主阵地
1.通过信息技术教学提升学生的网络素养
以河南小学信息技术课程为例,如,教学“理解信息与信息技术”这块内容时,利用“烽火戏诸侯”和“狼来了”的故事,让学生认识到错误信息的危害,引导学生提高甄别网络信息的能力,规范自己的网络行为;在学习《畅通无限的网上交流》一课时,引导学生登录优秀的儿童网站、论坛,并通这些网站和论坛了解不良言论的危害,消除小学生上网之初的盲目性。
2.通过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整合提升学生的网络素养
对学生而言,学习信息技术的目的是提高利用信息技术学习和解决各类问题的意识和能力。如,学习小学语文《威尼斯的小艇》时,要求学生搜索威尼斯水上城市形成的历史文化信息以及它在欧洲曾经拥有的历史地位和影响,了解威尼斯小艇装饰、颜色等方面历史演变的过程,通过这些材料为学生学习课文打下基础。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使学生的学习更具目的性和针对性。
三、实践活动课是教学中对学生实施网络素养教育的有益补充
1.通过兴趣小组提升学生的网络素养
组建兴趣小组不能以教师自己的喜好确定活动内容,而是在充分了解所教班级的学生情况后,针对学生的兴趣合理选择活动的内容。在组建兴趣小组时,先征求学生的意见,然后确定学习的内容。在本次组建兴趣小组时,有两名经常出入网吧的学生并没有报名,针对这种情况,我在与他们谈心后聘请他们作为我的小助手来辅导其他同学。在第二年参加全省网页制作比赛时,18名学生1人获省一等奖,17人获省二等奖,我聘请的这两名小助手一个学期后不但不再去网吧,在家里每周上网的时间、上网的内容都会主动告诉家长并自愿接受家长的监督。
2.结合节假日、纪念日开展系列活动,提升学生的网络素养
在实践活动课中对学生实施网络素养教育离不开学校的支持,因此,结合学校开展的“我们的节日”系列活动,充分利学校现有资源,对学生进行学模范、学英雄事迹、争当美德少年和爱国主义教育。学雷锋活动月开展“向雷锋学习网上寄语”活动;国庆节期间开展“向国旗敬礼网上签名”活动;利用《全国青少年网络文明公约》宣传日开展了“绿色上网拒绝网吧”辩论赛活动等,把对学生的德育教育延伸到信息技术教学中来。
四、总结
在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对学生的网络素养教育,不能局限于说教,而是利用有效的方式和载体让学生在参与中受到教育,从而不断提高自身的信息处理能力和自我约束能力。
作者:梁建亮 单位:河南省濮阳市华龙区金堤路小学
第6篇:小学数学信息技术教学模式应用浅析
一、信息技术教学模式在小学数学中应用带来的影响
总的来说,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使得信息技术教学模式在小学数学中的应用所产生的影响主要有如下几个方面:
(一)有效增强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
很多人都是兴趣是学生主动学习的重要基础,因此,想要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就必须注重学生学习兴趣的提高,才能让他们积极的参与各种教学活动。在小学数学教学中,信息技术的不断推广,给小学数学教学提供了很多资源,使得信息技术教学模式成为一种新的教学方式,对于有效增强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有着重要影响。通过信息技术教学模式的合理应用,小学数学教学不再像以往一样枯燥,课堂气氛变得更加活动,从而促进学生思维能力、创造能力和学习效果等全面提高。
(二)充分体现学生主体地位
通过采用信息技术教学模式,小学数学传统教学模式得打快速转变,让学生由被动学习转变成主动学习,使得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充分体现,对于提高学生数学各方面的能力有着重要影响。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合理的运用各种信息技术,可以让课堂气氛更加浓厚,在进行各种问题的讨论时,学生可以尽情的发表自己的意见,最终全面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三)课堂教学与实践联系更加紧密
在转变小学数学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的过程中,数学课堂与学生的实际生活联系变得更加紧密,对于提高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综合能力有着重要影响。教师在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制作各种课件的时候,既要注重学生的学习需求、也要考虑数学各种知识的实践性,才能让学生主动将所学的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从而促进小学数学教学多元化发展。
二、信息技术教学模式在小学数学中的应用策略
对小学数学教学情况进行整体分析发现,信息技术教学模式的应用策略主要有如下几个方面:
(一)有效提高认识,快速提升教学水平
随着我国教育改革力度的不断加大,小学数学教学中信息技术教学模式的合理应用。必须有效提高教师和学生对信息技术的认识,快速提升教学水平,才能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作用,从而促进小学数学教学不断创新。在实践教学过程中,多媒体技术的不断推广,使小学数学教学内容更加丰富、生动和具体,在一定程度上激发了学生学习欲望。例如:在进行《时、分的认识》这个知识点的教学时,充分利用多媒体动画,为学生构建合适的教学情境,首先在屏幕上出现一只兔子和一只乌龟,龟和兔将进行两次赛跑,同时,有10棵大树均匀排成一排,第一次兔子跑完时,乌龟才跑到第5棵树处;第二次兔子跑完的时,乌龟才跑到第7颗树处。让学生自己对比两次所花费的时间,从而让他们对时、分有比较深刻的了解。
(二)根据数学教学性质,选择合适的信息技术
由于数学是一门逻辑性比较强的学科,必须进行大量的练习和总结,才能培养学生主动思考、主动学习的思维方式,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动性。例如:在进行《认识角》这个知识点的教学时,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教学资源,将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和交通标志结合在一起,使得教学内容更加具体和形象,从而在展示各种图片的过程中,让学生真正理解和掌握关于角的各种知识点,以在潜移默化中提高小学数学教学效果。与此同时,教师要从学生的兴趣点出发,选择他们比较感兴趣的话题,将其引入到数学课堂教学中,才能让学生充分认识到信息技术的重要性,从而在学习数学知识的过程中,不断提高学生探索能力、创新能力等,使信息技术发挥最大价值。
(三)结合学生的学习特点,充分应用信息技术
根据长年的教学经验可知,每个学生都拥有自己的个性,在学习各种知识使所使用的方法也各不相同,如在进行《长方形的周长》这个知识点的教学时,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和鼠标相结合的方式,引导学生总结长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可以采用长+长+宽+宽的方式,也可以采用长x2+宽x2的方式,通过利用鼠标拖动长方形的各个边的方式,帮助学生掌握长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在结合学生学习特点进行教学时,教师要对学生的思维方式、学习程度等进行全面分析,以具体的分析结果制定合适的教学计划,从而提高信息技术教学模式的针对性。同时,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学习特点选择合适的信息技术,以有效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和好奇心,从而提高小学数学教学的整体效果。另外,教师要尽可能的开放课堂,让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主体地位,以在各种教学活动中自由的发表意见、提出建议,从而不断提高学生探索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结束语
总的来说,近年来,小学数学教学水平已经得到快速提高,是教育改革不断创新取得的成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信息技术的应用范围已经变得越来越广,很好的满足了小学数学教学的各种需求,因此,注重上述几个应用策略的合理利用,才能真正发挥信息技术的实践价值,最终促进小学生各方面能力不断提高。
作者:范金进 单位:福建省龙岩市长汀县腾飞小学
第7篇:小学数学信息技术教学分析
一、重视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重、难点突破是数学教学的重要任务。教师都会特别关注如何去击破数学教学中的重、难点问题。信息技术的应用可以让抽象、难懂的数学问题具体化、形象化、简单化。让学生更容易地理解数学知识概念,明白数学规律,构建更清楚的数学知识框架结构。
二、提升学生数学学习的参与意识
学习数学知识重要的不是结果,而是学生对过程的吸收程度。这样的过程才会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用信息技术把数学的相关知识体现在多媒体上,让学会僧更清楚地理解知识的形成原由和过程,让学生明清楚地知道规律,把一些抽象的概念简单化、明白化。这样的教学方式可以让课堂效率大大的提高。例如,教师在讲授《长方形的知识》这一课时,利用多媒体,提前做一些课件,做成动画的形式,把点、边、面等看得清楚明白,快速吸收与长方形有关的概念。学生在简单明白的基础上,教师可以借着多媒体更深入的学习知识,加深自己的学习范围。学生在教师还没有认真讲解的时候,就已经通过多媒体对所学的知识有了了解,然后再跟教师一起讨论学习,这样知识更加深了一层,教师教学也轻松一些,学生学习也轻松一些,氛围愉快一些。学生通过多媒体自己提前学习教师要讲的知识,然后上课时在教师那里证明是正确的,学生的自信心也得到了满足,学生的积极性也得到提升,对学习数学就更有了动力。
三、变化练习模式
课后练习是学习数学知识的很重要的一个办法,对巩固课上数学知识很有帮助、很重要。教师通过多媒体可以编排一些有代表性的数学练习题,让学生慢慢地养成被动做题变成主动做题的习惯。教师准备的一些题目可以多方面、全方位地针对各种数学知识的重难点。教师用多媒体让学生进行习题练习还有一个好处就是可以省去用黑板板书省下许多的时间用来练习题目,这样学生就可以有大量的时间来接触不同类别的题目,对题目的种类接触得越多,知识掌握得就越全面,有价值的题目就会越多,对学习数学就会更轻松,教学效果就会提升得越快。教师在用多媒体让学生解答数学题目的过程中,也可以设置一些有趣的环节,让课堂不至于太单调。例如,教师在学生回答正确题目之后就配上掌声或“你真厉害”等音效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有成功感,及时回答错误也配上“再接再厉”“你会更好”等鼓励学生的音效,而不是批评学生,这样营造的学习氛围让学生更放松,更喜欢数学课,数学课更有趣味。
四、总结
信息技术教学论文【第四篇】
1.游戏本身的轻松有趣能够对学生产生极大的吸引力
我们所说的游戏化教学并不是指单纯的娱乐,而是指教师以一种比较幽默的、具有趣味性的方式向学生传递知识和获取知识的技能,取代传统教学中长篇大论的教学模式。游戏和信息技术是需要整合的,把“学电脑”的思想转变为“玩电脑”,创建轻松愉快的课堂氛围,让学生在轻松和谐的环境中学习。学生能看到玩的机会,兴趣就产生了,注意力能容易集中起来,并能积极参与到教学中,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
2.采用游戏教学法与学生的生理和心理特点相适应
学生具有玩的天性,对电脑游戏很是热衷,这是学生的生理和心理特点。我们可以在教学中采用游戏教学法激发学生的热情,这也是小学生心理特征相符合的。小学生很容易接受一些具有趣味性和新颖性的事物和东西,教师可以通过改善教学方法为学生提供趣味性的事物和教学环节,学生的兴趣是可以通过活动培养的。游戏化教学并不是纯粹的娱乐,每个游戏的设定都承载着一定的价值,教师可以对游戏进行深入的了解和挖掘,帮助学生培养和提高学习兴趣,树立正确的学习态度和意识,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掌握适合的学习方法,久而久之,学生的学习能力会提升,学习就不是那么难了,学生的负担就减少了。
二、在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实施游戏教学法的具体策略
1.在课堂中通过游戏进行教学导入
每一节课都是需要设计一个导入,在信息技术课上教师可以利用游戏的趣味性作为导入,渲染课堂轻松愉悦的氛围,学生的注意力很容易集中起来。游戏性教学具有新奇性、新鲜感和悬念性,学生对于新颖的事物总是会情不自禁的好奇。小学生注意力并不是能长时间集中的,而游戏化教学正好可以弥补这一缺点,有效地把学生的注意力和求知欲激发起来。学生有兴趣了就愿意去学习,学习的态度由被动的接受转变为主动的“我要学”,这是成功教学的第一步。我们以鼠标学习为例子,很多情况下教师只是把鼠标的操作方式直接的讲解给学生,学生认为很是容易并没有用心去记忆,因此鼠标操作方式并没有被学生掌握。鉴于这种状况,我们可以采用游戏的方式进行,比如打开扫雷游戏,让学生自主玩扫雷游戏,并在一定的联系之后组织学生进行比赛,看谁可以在最短的时间内完成游戏。学生在扫雷过程中会不断尝试,理解鼠标的左右键有什么功能,在了解熟悉之后才能更好地掌握,赢得比赛的胜利。学生在练习的过程中,教师应该给与适当的引导,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对鼠标的操作方法有深刻的理解。学生乐于其中,教师的压力也减少了,学生在快乐中学到了知识,老师能体验教学成功的快乐,教学任务顺利完成,学生的学习效率也有提高。
2.在巩固练习的时候对电脑游戏进行利用,能够使学生的基本技能得到提升
教师在选择游戏类型的过程中应该以教学内容的需要为出发点,让游戏化教学更好地为教学服务,且游戏应该适合学生的特点和具有操作性。学生的学习热情需要得到激发,教师采用的方式可以具有竞赛性,这样的比赛更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对采用的游戏教师可以进行一定的修改,从而适应教学的需要,教师还可以根据实际教学自主创造游戏,让学生也加入到创造的过程中,把枯燥的学习方式转变为快乐轻松的方式。在比赛过程中,教师应全过程关注并做好记录,对游戏中表现好的学生加以鼓励和表扬,对没有赢得比赛的同学进行鼓励。我们以键盘录入教学为例子,教师往往是先把指法要点和手势教给学生,让后安排学生在自由的时间内进行联系,学生是不是真的掌握了键盘录入的要点便不得而知了。此时可以采取游戏的方式进行教学,效果会有很大不同。我们可以借助电脑上的金山打字通游戏,把学生分成小组进行接力比赛,学生有兴趣并积极参加到比赛中,还有动力不断熟悉和记忆键盘录入的要点,在比赛过程中,学生对键盘录入的要点不断进行练习和巩固,并对回车键、空格键和删除键的使用有了进一步的掌握。强扭的瓜不甜,在学习中也是一样,过于勉强学生接受事物和知识,达不到预期的目标,甚至会适得其反,教师应该采取适合实际的教学方式展开教学,让学生爱上信息技术课程。
三、结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