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2024年工作要点计划8篇人社、市场监管、教育系统、商务、乡镇、自然资源、生态环境

云海 分享 时间:

加强人社政策落实,强化市场监管,推动教育改革,促进商务发展,提升乡镇服务,合理利用自然资源,保护生态环境。以下是网友为您整理分享的“工作要点计划人社、市场监管、教育系统、商务、乡镇、自然资源、生态环境”相关范文,供您参考!


2022年工作要点计划相关素材汇编

目录

市场监督管理局2022年工作要点....................................2

生态环境局2022年工作要点..........................................11

商务局2022年工作要点..................................................20

教育局2022年工作要点..................................................31

人社局2022年工作要点..................................................42

自然资源局2022年工作要点..........................................48

乡镇2022年重点工作计划..............................................53

街道2022年重点工作计划..............................................61

市场监督管理局2022年工作要点

2022年,县市场监督管理局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大力弘扬伟大的建党精神,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大历次全会精神,全面落实全国、全省、全市市场监管工作会议的各项决策部署,紧紧围绕省局的"225"战略目标、市局的"八项行动"和县委、县政府的相关要求,大力实施"44444"工作计划,奋力为建设生态经济发展高地、国际休闲度假旅游目的地和在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中夺取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胜利贡献市场监管力量。

一、聚焦疫情防控,严把"四大"关口

严把市场监管疫情防控关口。督促商超、农贸市场、药店、餐饮等经营单位常态落实"罩、温、码、距、消"等五项防控措施。针对全县43个农贸市场实施"一场一策",在重点时期特殊时段,统筹安排基层监管所力量定点入驻,与市场管理方组成联合管理专班,定点监督。按照实时防控指南,加强对冷链食品产品、场所环境、从业人员和一线监管执法人员开展核酸检测工作。

严把进口冷链食品防控关口。按照"人物并防"要求,全面压实冷链食品安全属地行政、主管部门和企业主体三方责任。扎

实落实冷库库长制,规范运行集中监管仓,按照"核酸全检测、包装全消毒、来源全追溯"的管理要求和"预约申报、到货登记、进仓消毒、集中检测、合格上市"的监管机制,对来南所有进口冷链食品实行集中监管,确保入仓货品"来源可查、流向可溯、去向可追"。加强冷链食品监督检查,从严从快惩治储存及销售来源不明冷链食品等违法经营行为。来自QQ群藏经阁,QQ微信号:215425891,海量热门优质材料和PPT课件。

严把涉疫产品质量价格关口。聚焦防疫产品和生活物资质量、价格、认证认可等领域,结合春雷行动2022、"三小"集中治理、王剑行动2022,常态开展开展防疫物资产品质量和市场秩序专项整治行动及疫情防护用品价格监管工作,严查药械质量安全,严厉打击哄抬价格、经营假冒伪劣等违法行为,全力维护市场经营秩序。

严把应急医疗物资储备关口。围绕疫情防控医疗物资"采购、储备、发放、调拨、管理"5个重点环节,根据疫情防控指挥部实时要求按需开展物资采购,有序开展物资分配和发放,全面规范物资储存管理制度,严把物资质量安全,做到账实、账务相符。

二、聚焦服务大局,开展"四大"行动

开展市场准入门槛再降低行动。持续深化商事制度、放管服、证照分离、简易注销登记五项改革,全面落实《市场主体登记管理条例》及其实施细则,推进常态化企业开办便利化,让市场主体登记享受改革红利,借鉴其他区县"跑团"经验,整合汇聚多方力量,探索推行"跑团"全程代帮、代办、代跑审批事项服务,

继续落实企业首次开办免费刻制3枚印章等惠企政策,有序承接市局下放的《药品零售许可》现场检查环节,持续推进政务服务"好差评",完善差评反馈、回复机制,力争2022年实名"差评"回访整改率达力争做到100%。

开展小微成长底子再夯实行动。聚焦"六稳""六保"关键环节,认真落实中央省市县各级关于支持民营企业、民营经济健康发展相关政策要求,抓实非公党建,持续巩固非公党建良好成果,发挥县民营办桥梁纽带作用,深入企业开展"一对一"优质提升服务,积极协调县委县政府和税务、金融等相关部门,为民营企业搭建融资贷款纾困平台、推出"小微纾困贷"项目,释放和兑现更多更大的减税降费红利。做好维权服务和诉求办理,推动实现企业合理合法诉求"动态清零",扎实开展民营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回头看"跟踪指导服务工作,增强市场主体抗风险和强发展能力。

开展质量标准品牌再提效行动。积极推进质量强县提升战

略,聚焦文旅康养、种养循环产业,持续推进产业、产品、工程、环境、服务、乡村振兴"六大质量"提升行动,以"质量月""实验室开放日"等活动为抓手,广泛推广实施首席质量官制度,引导企业瞄准同行业、同类型高端企业,开展质量改进和技术创新。实施标准引领工程,积极培育发展团体标准,推进企业标准自我声明公开,全面摸排督查企业标准实施状况。强化认证认可、标准工作,鼓励企业参加质量管理体系、有机、危害分析与关键点

控制等认证。

开展知识产权培育再加强行动。推进知识产权强县试点县创建工作,结合县"十四五"知识产权专项规划,编制下发全县2022年知识产权任务清单,计划完成商标300件,专利申请量150件,加强知识产权运用转换和商标质押融资工作,力争分片区设立9家具备专利、商标、商业秘密、检验检测、计量帮扶、质量和标准化建化等多功能的服务站,近距离服务全县市场主体的品牌指导、商标培育、专利研发。持续加强跨区域、跨部门联合执法,严厉打击非正常专业商标申请,强化知识产权典型案例的宣传,加大对侵权大案、要案查处曝光力度。

三、聚焦民生安全,提升"四大"水平

提升食品安全基础治理水平。牵头谋划全县2022年食品安全重点工作,全面压紧县级部门、乡镇(街道)食品安全党政同责责任,持续压实地方属地、企业主体、部门监管、行业主管"四方"责任。制定发布全年监督抽检计划,持续推进食品安全放心工程建设三年攻坚行动,依托"周三查餐厅、周四查市场"、"三小"集中治理等专项执法行动和国家省市县四级监督抽检排隐除患手段,全力抓好校园及周边食品安全、景区食品安全、网络食品安全、养老服务机构食品安全、农村地区食品安全、特殊食品安全监管和重大活动集体用餐现场执法保障工作。

提升药品器械风险管控水平。紧盯疫苗、血液制品、特殊药品、中药饮片、含特殊药品复方制剂等重点品种和药品流通重点

环节,结合"小诊所"集中治理工作,开展农村地区过期药品、执业药师"挂证"、违规销售处方药等专项执法整治。强化防疫类医疗器械质量监管,加大药械化不良反应监测力度。持续做好药械化不良反应监测工作,及时消除药械化领域安全隐患,牢牢守住药械化安全底线。

提升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水平。制定全县2022年度特种设备现场监督检查计划,并将其录入"特种设备现场监督检查平台"。持续推进特种设备安全三年专项整治行动,重点突出对燃气具、城镇燃气管道等燃气领域开展集中整治,督促公用管道使用单位落实安全主体责任,完善安全管理制度、落实法定检验义务,力争在2022年7月31日前完成全县公用管道检验检测做到全覆盖,初步构建公用管道安全监管长效机制,以"双随机、一公开"监管为基本手段,加密对县城区、旅游景区等重点场所和节假日特殊时段的特种设备的监察频次,坚决遏制重特大事故发生,确保全县特种设备安全平稳态势。

提升工业产品质量保障水平。探索建立监督抽查、风险监测、证后监管一体化管理平台,进一步补充完善重点工业产品分类监管目录,把成品油、化肥、建材、家电等特殊品种列为重点监管对象。紧盯成品油市场质量问题,加大联合执法力度,保持高压严管态势。根据全市2022年的统一安排部署,开展工业产品整治提升行动,以烟花爆竹、小家电、电器产品等产品为重点,开展农村日用消费品质量提升三年行动。

四、聚焦市场秩序,优化"四大"环境

优化公平竞争的大市场环境。加大反垄断、不正当竞争执法力度,严厉打击借机商业炒作牟利和假借国家、省、市重大活动违规炒作牟利等违法行为。突出对保健品会销、传销违法行为整治力度,严格规范直销经营行为,持续加强对学校教育收费、转供电环节价格、水电气暖价格检查力度,尤其是突出对互联网、医药、教育、通信等重点民生领域以及节假日等高消费重点时段的价格监管。持续坚持公平竞争审查制度,对全县部门单位、乡镇(街道)公平竞争审查制度实施情况的开展执法监督检查。

优化事后规范的大执法环境。严格执行全省"首违不罚"相关要求,围绕群众反映强烈、风险系数高、危害程度大的食品药品、特种设备、工业产品、价格、知识产权、产品质量、广告宣传、疫情防控等重点领域的违法经营行为,依托日常监管、专项检查、巡查检查、隐患排查、安全整治和春雷行动2022、"三小"集中治理、网剑行动2022等专项执法行动,查办一批严重扰乱市场经营秩序、严重损害群众身体健康、严重侵犯消费者合法权益的大案、要案、特案,全面扫清监管盲区、消除安全隐患,营造浩荡的执法声势、树立良好的执法权威、形成强大的震慑威力。

优化智慧治理的大监管环境。实施智慧监管行动计划,有序推动除食品药品、特种设备经营单位以外的市场主体入驻巴中e监管平台;加强与市局技术对接,建立多元互动交流机制,深化线上线下一体化监管。持续推进"双随机、一公开"监管工作,

开展跨部门联合抽查,强化年报宣传和涉企信息统一归集,配套完善督查、考核、通报制度,督促各部门全面、及时、准确归集涉企信息并积极参与失信企业协同监管和联合惩戒,全面形成信用为重的大的市场监管环境。

优化安全放心的大消费环境。推进放心舒心消费市场建设,加强网络交易消费投诉处理,全面打造各类放心舒心消费示范单元,抓实消费投诉信息公示与行政约谈,推进消费纠纷多元化解机制,落实12315平台在线消费纠纷解决管理规则,不断提高线下无理由退货单位、ODR单位的覆盖面,力争2022年消费投诉举报件按期办结率达100%、答复满意率达98%以上。

五、聚焦自身建设,做好"四大"工程

做好党建领航工程。大力弘扬伟大的建党精神,开展以学促行铸魂、强基固本夯基、聚焦中心杨帆三项行动,抓好党的十九大、十九大历次全会、市第五次党代会、县第十四次党代会以及今年即将召开的二十大会议精神学习贯彻,持续巩固党史学习教育成果,严格党员干部日常管理,加强基层所、队、中心服务型党支部建设,深入推进"五好"党支部创建、"共产党员先锋岗"示范工程,通过党建引领业务工作,使党建与中心工作深入融合、同频共振。

做好全面从严治党工程。开展"建设清廉机关、创建模范机关"行动,推动主体责任和监督责任贯通联动,支持县纪委监委纪检监察组各项工作。针对群众反映较为突出、社会关注较为集

中的基层监管履责、监管执法作风等开展专项治理。强化日常监督、抓实日常教育,强力整治吃拿卡要、"中梗阻"、侵害群众利益等突出问题,形成震慑效应,推动正风肃纪常态化。邀请派驻纪检组纪检监察干部介入"春雷行动2022"、"三小"集中治理、市场监管领域疫情防控等重点工作,发挥监督执纪作用,切实将全面从严治党效应转化为治理能力。

做好能力提升工程。全年计划招录10名公务员(参公),充实基层执法监管力量,通过盘活用好"市场监管网院"线上网络学习平台和继续开办12期"市场监管大讲堂"线下培训活动,提升新进年轻干部的一线执法执法水平和综合监管能力。强化规范性文件监督管理、合法性审查、普法宣传、行政复议和执法应诉等工作,进一步优化案件线索管理、案件调查、案件移送、申请法院强制执行等程序,确保在执法办案中坚决不出现撤案销案、行政败诉等问题,树立良好的市场监管执法权威。

做好考核考评工程。修订优化内部管理制度,让制度管人、流程管事,切实形成精简、适用、有效的内部管理制度。对照"火线"政府的相关标准,结合平时考核要求,按照人人身上有任务、人人身上有担子、人人身上有责任的原则,推出"五个一"工程,即每个人要抓好一项业务、写好1篇材料、讲好一个故事、上好一堂课程、创新一项工作,系统上下全面"动起来、紧起来、快起来、比起来",形成你追我赶的良好工作氛围,并以"挂图作战"形式全力推进2022年各项重点目标任务,对继续承担的5

项市对县目标考核任务排位要力争保二争一,全面县委、县政府下达的5项硬指标,县对局的考核要继续稳站第一梯队。

生态环境局2022年工作要点

2022年,我局要在市委市政府和省生态环境厅的坚强领导

下,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持续推进污染防治攻坚、疫情防控阻击、助力高质量发展"三线联动",深化拓展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建设,有序推进碳达峰碳中和行动,全力创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持续当好生态省建设的排头兵,助力更高水平建设高素质高颜值现代化国际化城市,为努力率先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夯实绿色根基,以实际行动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一、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

坚持方向不变、力度不减,制定实施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1+N工作方案。一是深入打好蓝天保卫战。突出细颗粒物与臭氧协同治理,扎实推进臭氧污染防治、柴油货车污染治理等标志性战役。继续推进高排放机动车限行和超标排放机动车管理政策的实施,加强机动车执法检查和非道路移动机械监管;深化推

进锅炉窑炉综合整治,强化挥发性有机物企业全过程治理;深化工地、道路扬尘污染防治,推行文明绿色施工;加强闽西南空气质量联防联控联治。贯彻新《噪声污染防治法》,启动声环境功能区划修编,开展全市声环境功能区监测点位优化调整,巩固提升"静夜守护"专项整治成果。二是深入打好碧水保卫战。强化综合治理、系统治理、源头治理。重点加快推动农村雨污分流和分散式治理设施提升治理、小流域综合治理和消除劣V类水体工作,持续推进杏林湾综合治理,提升龙东溪、官浔溪等水体水质,巩固埭头溪等水体整治成果。推动莲花水库、枋洋工程环境综合整治和水源保护区划定,加强城乡饮用水水源地环境监管,强化风险防控,保障饮水安全。扎实推进农业农村污染治理等标志性战役,对标"绿盈乡村"建设标准(修订版),完成10个"绿盈乡村"建设申报。三是深入打好碧海保卫战。坚持陆海统筹、河海共治,全面推行"湾(滩)长制"。组织实施生态综合治理攻坚,加强重点直排海污染源监测监管,巩固提升"查、测、溯、治"工作成果,持续开展检查监测,提升黄厝等海水浴场水环境质量。加强对重点岸线的航拍巡查和视频监控,持续推进海漂垃圾综合治理。四是深入打好净土保卫战。对标开展"无废城市"建设,推进危险废物规范化管理。强化土壤污染风险管控和修复,严格实施建设用地准入管理。开展地下水污染源防渗漏调查和污染防治。开展微塑料污染研究。

二、高质量完成中央生态环保督察整改任务

坚持问题导向、标本兼治,做好整改"后半篇文章"。一是全面完成"三个一百"工程。确保全市污水处理能力达到200万吨/日以上,重点推进前场一期、大嶝一期等6座污水处理厂和污水主干管建设。二是积极整改盯办反馈问题。加快推进同安工业集中区正本清源和埭头溪下游综合治理工程,推动实施新阳主排洪渠沿线村庄雨污分流提升工程,基本完成不达标入海排放口治理,持续提升近岸海域水质。三是持续巩固信访件办结成效。持续完善环境信访投诉体制机制,推进重复信访投诉件治理、重点区域和重点积案化解工作。聚焦危害群众健康的有毒有害污染物排放和噪声废气扰民等问题开展专项整治,办好为民办实事项目。适时组织督察交办信访件"回头看",组织突出问题自查整改,做好配合中央督察"回头看"和省级督察准备。

三、坚决做好常态化疫情防控工作

坚持"外防输入、内防反弹",坚决扛起垃圾污水处置组常态化防控牵头单位政治责任。一是聚焦防控重点。加强涉疫医疗废物、涉疫生活垃圾的环境监管。重点聚焦医疗废物集中处置单位、定点医院、集中隔离场所、涉外机场码头等重点场所和入境航班、国际航线船舶等交通运输工具产生的涉疫垃圾污水,严格按照医疗垃圾污水处置标准从严管控和处置。二是实行流程监管。落实医疗废物集中处置单位对涉疫垃圾做到应收尽收、日产日清、安全处置,实现涉疫垃圾产生点位、收运单位、处置单位的无缝衔接。加强信息化监管,继续督促医疗机构和涉疫垃圾产

生机构登录医疗废物环境监管系统,全面使用电子联单,督促安装涉疫垃圾贮存间和收运装卸区域的视频监控,推进医疗废物全周期跟踪管理。三是加强督导检查。组织开展涉疫垃圾污水处置情况督导检查,持续开展监督性监测,通报存在问题,加强针对性指导,督促问题整改落实。四是提升处置能力。推进医疗废物处置单位和应急处置单位设施改造,提升医疗废物处置能力,规范医疗废物应急处置流程。推进定点医疗机构、二级及以上的医疗机构完成满足污水处理需求的设施建设。

四、积极创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

坚持目标导向、示范引领,深入开展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联动创建。一是创建品牌。推动同安、翔安区积极创成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指导思明、海沧区积极创建国家"两山"实践创新基地。推进东南部海域创建全国"美丽海湾"案例,鼓励条件成熟的河湖、海湾参评全国"美丽河湖"。二是保护生态。制定实施我市关于进一步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实施意见,持续开展"绿盾"自然保护地强化监督,加强生态保护红线监管。

五、扎实推进率先碳达峰践行碳中和工作

坚持系统观念、协同治理,努力实现减污降碳协同增效。一是抓顶层设计。配合制定实施"1+N"碳达峰碳中和实施方案,出台《减污降碳协同增效实施方案》,推进产业、能源、交通运输结构优化调整,完成省下达的碳排放强度下降目标。二是抓源头管控。严把"两高"行业项目环境准入条件,开展温室气体排

放清单编制,探索将温室气体排放管控应对气候变化要求纳入环境影响评价。三是抓试点先行。推动鼓浪屿低碳岛建设,持续开展低碳社区、低碳园区、近零碳排放示范区、大型活动碳中和和机关碳中和创建工作,进一步完善全方位、多层次低碳试点体系。四是抓夯实基础。开展全国低碳日宣传、积极配合国家和省里做好碳市场核查履约、业务培训和专家队伍建设,提升应对气候变化工作能力。

六、助力营造国际一流营商环境

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协同推进生态环境高水平保护和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一是坚持严管优服。持续落实疫情期间助企纾困六项举措,出台从轻处罚、减轻处罚、免于行政强制事项"三张清单",完善市生态环境行政处罚自由裁量基准体系,深入开展"三送三促"活动。二是优化审批服务。深化"三线一单"成果应用,实施《生态环境准入清单(2021年)》,完成生态环境分区管控信息化系统提升。实行项目预审、跟踪、联络服务机制,重点项目一月一调度、一项目一专班,高效完成第三东通道等重大片区、重点项目环评审批。三是做好要素保障。牵头持续提升"蓝天碧水净土森林覆盖率"营商环境指标。积极向上争取指标,组织企业源头减排腾出总量空间,保障项目排污权和重点重金属指标。四是搭建转化平台。与省环科院共建"生态环境海峡科技成果转化中心"。

七、推进生态环境保护产业化发展

坚持项目带动、产业支撑,探索实践"绿水青山"转化为"金山银山"的实现路径。一是加强政策研究。研究出台引导、扶持生态环保产业发展政策措施。制定推进生态环保产业化发展促进"绿水青山"转化为"金山银山"实施方案。二是策划生成项目。聚焦改善生态环境质量、污染防治攻坚、补齐问题短板、信访投诉化解等重点,结合"十四五"生态环保专项规划重点工程,滚动生成一批环境治理和自身能力建设好项目、大项目、项目包。三是推进产业集聚。主动对接央企、金融机构,带动生态环保产业特别是环保装备制造业发展。四是积极争取资金。按照《中央生态环境资金项目储备库入库指南(2021)》,策划莲花水库雨洪转输利用等饮用水源保护与管理项目,申报中央水污染防治专项资金项目。积极策划土壤和地下水、大气综合治理等储备项目,争取中央和省级资金支持。

八、创建美丽城市绿色低碳发展示范区

坚持勇于创新、深化改革,持续推进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建设。一是总结推广一批。推广陆海空、点线面、厦漳泉、政企社"四个协同"的和臭氧协同治理机制,总结环境污染强责险改革成效,配合做好全国、全省农村污水治理提升现场会筹备工作。二是深化提升一批。持续深化生态环境机构监察执法垂直管理制度改革。建立环评制度、排污权制度与排污许可制度衔接融合试行机制,推进"一证式"管理。优化生态环保"三合一"考核机制。建立健全生态产品价值核算技术体系,配合建立健全

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开展生态产品价值核算成果应用于绿色金融、碳达峰碳中和课题研究。三是策划生成一批。制定实施美丽城市绿色低碳发展示范区改革要点,谋划第三方治理、EOD模式开发、碳普惠等系列改革事项。

九、加快构建现代环境治理体系

坚持制度保障、科技赋能,深入实施构建现代环境治理体系行动方案,严守全市生态环境安全和局系统平安稳定底线。一是强化法治保障。全面落实法治政府建设和依法行政工作,严格执行生态环保法律法规,着力优化执法方式提高执法效能,全力推行"双随机一公开",持续深化"清水蓝天"等专项执法行动,强化以在线监控为主的非现场监管手段,提高发现问题、打击生态环境违法行为的能力。持续加强主动创稳,做好平安建设工作,坚决落实生态环境领域国家安全、人民防线、扫黑除恶和反恐怖工作。持续深化重复信访治理和信访积案化解,协调推进涉环保项目"邻避"问题防范和化解。加强政策出台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健全完善舆情引导和应对机制。加强机要保密工作,确保网络安全。二是加强环境安全。打好安全生产专项整治三年行动"收官"之年攻坚战,扎实开展安全生产和环境安全隐患排查整治,不断完善政府、部门、企业三级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体系,开展环境应急演练和环境安全业务培训。强化环境应急物资管理,做好重要时间节点应急值守,有效防范遏制发生较大及以上突发环境事件。持续开展核技术利用单位隐患排查监测,落实辐射事故应

急演习。三是借力科技支撑。完成生态环境监管能力建设三年行动方案项目。加快生态环境大数据平台建设,启动闽西南生态环境保护协同平台项目,持续深化一批、新建一批、对接一批、谋划一批应用模块。印发实施"十四五"生态环境监测网络规划,开展实验室扩项资质认证工作,推进大气超级监测站二期建设,布点建设声环境功能区自动监测网络。四是凝聚行动合力。办好六五环境日、国际生物多样性日等系列主题活动,提升局系统"两微一站"质量和影响力,继续推动环保设施向公众开放,推进生

态环境志愿服务工作,营造全社会积极参与生态环境保护实践的良好氛围。

十、持续锻造生态环保铁军

坚持党要管党、全面从严治党,打造"政治强、本领高、作风硬、敢担当,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奉献"生态环保铁军。一是开展强政治行动。深化拓展党史学习教育,坚持不懈推进党的创新理论武装,精心组织学习,加强宣讲阐释,系统开展培训,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牢记"两个确立",做到"两个维护"。二是开展强本领行动。压紧压实基层党建工作责任,深化党建品牌建设。深入开展向全国"最美公务员"傅冰洁学习活动,加大干部选学培训力度,深化执法大练兵,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三是开展强作风行动。"纠四风"树新风,坚持"马上就办、真抓实干",践行严管优服理念,做到提高工作效率、提升服务效能、提增发展效

益。四是开展强担当行动。坚持一线培养考察干部,落实容错纠错机制,激励干部在"三线联动"中担当作为,形成干事创业、攻坚克难的良好氛围。

商务局2022年工作要点

2022年是党的二十大召开之年,是实施"十四五"规划关键之年,做好全市商务工作意义重大、影响深远。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决拥护"两个确立",做到"两个维护",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中央及省委、市委经济工作会议精神,认真落实全国商务工作会议和省第十一次党代会、全省商务工作会议要求,坚持以"稳"字当头,稳中求进,统筹发展和安全,积极促流通扩消费,完善现代商贸流通体系,全力稳住外贸外资基本盘,构建更高水平开放新格局,着力防范安全生产风险,抓实常态化疫情防控工作,以"起步就是冲刺、开局就是决战"的决心,奋力谱写商务高质量发展新篇章,为绿色振兴、赶超发展贡献力量。

二、总体目标

2022年,全市商务工作要聚焦聚力三产"锻长补短"行动计划,着力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12%,增幅居全省

第一方阵;全年进出口增幅、跨境电商增幅高于全省平均水平,力争综合位次、总量在全省前进1位;利用外资同比增长11%,增幅保持全省第一方阵,FDI数据力争实现50%以上增长,增幅位次在全省上升2-3位,新培育对外投资企业3-5家,实现对外投资额300万美元,2022年世界制造业大会签约项目数和投资额不低于2021年;全市网上零售额超112亿元、增速10%,网上零售额超500万元电商主体数不少于130家。培育农村产品网销超千万电商经营主体不少于7家,各县区不少于1家;培育年网络销售额超1亿元的电商强镇1个和县域电商特色产业园(街)

区1家。

三、重点工作

(一)聚焦商贸领域锻长补短

1.着力推进市场体系建设。加快《城市商业网点建设规划》出台,优化城市商业网点布局;开展便利店品牌化连锁化经营,提升便利店品牌化连锁化水平。加强成品油流通行业管理,印发《成品油零售网点"十四五"发展规划》,提升管理和服务水平。引导支持绿篮子、百大合家福、西商、幸运星、远盛等本地龙头商超企业发展,推动一刻钟便民生活圈建设。持续推进城乡农贸市场升级改造,实现城区农贸市场整治提升全覆盖;加快推进智慧餐厨场景应用,开展"智慧餐厨品牌示范店"认定工作,打造现代智慧餐厨新模式;积极开展品牌创建活动,探索开展"老字号"认定工作,支持商贸企业积极申报绿色商场、绿色饭店(绿

色餐饮企业)、钻级酒店、省老字号、中华老字号、特色商业街等品牌创建活动。

2.着力完善商贸物流体系。推动县域商业体系建设,引导现有商贸物流规范化、规模发展,力争扶持1-2家现代化、规模化的商贸物流中心,推动资源要素向农村市场倾斜,畅通工业品下乡和农产品进城双向流通渠道。研究建立冷链托盘、多式联运、城市配送等领域标准体系框架,加快推进冷链物流环节的标准化进程,建立健全生鲜农产品质量全程监控和质量追溯制度,积极支持骨干冷链物流企业发展。

3.着力推进消费促进活动。实施好皖美消费行动,细化促消费年度工作计划,围绕扩内需,着力打通消费堵点,补齐短板,全面促进消费,畅通循环格局。打造高品质夜间消费街区和品质夜市,形成夜间经济集聚效益。认真筹办首届叶集定制家居暨供应链产业博览会,组织开展年货节、汽车展、逍夏季、美食大赛、商品展销等系列促消费活动,提振餐饮消费,带动汽车消费,培养消费增长点。

4.着力强化行业监督管理。全面做好报废机动车回收拆解企业资质认定,推动报废机动车回收拆解行业市场化、专业化、集约化、规范化发展。推动回收拆解网络合理布局,促进行业有序发展。继续抓好商业特许经营、拍卖、报废机动车等行业非法集资整治、服务规范、风险排查工作,加速《可回收物收集运输及处置管理规范》出台。配合开展联合打击非法经营成品油行为,

做好油气回收治理、地下防渗漏等防污染工作。

5.着力夯实消费升级基础。紧紧围绕"11315"工作目标,开展市县商务及统计业务人员和企业统计人员培训工作,夯实"两强一报"工作基础,努力实现全市商贸亿元以上企业100家,2022年社零总量达到1000亿以上,培育30个商贸服务业重点项目,组织100场促消费活动,实现销售额超50亿元的工作目标。

牵头领导:分管负责人;责任科室:市场建设科、市场运行科、电子商务科、商务综合执法稽查大队;工作时限:全年推进。

(二)聚焦对外贸易攻坚提质

6.突出主体培育工程。推进外贸企业孵化培育,争取2022年全市进出口额千万美元以上生产型企业达30家,新增外贸主体达30家,年进出口额超过6500万美元的省级重点企业实现突破。围绕新项目、新企业,着力开展市外出口企业回转,培育外贸新增长点。

7.突出展会引擎作用。组织企业参加广交会、华交会、进博会等重点展会,推广各类线上展会,巩固美欧等传统市场。加快开拓"一带一路"等新兴市场。用好RCEP协议区域市场,推进国内外双循环、内外贸一体化,举办出口产品转内销活动。

8.突出品牌建设效果。指导企业申请出口品牌、中国出口品牌等认证。深化与长三角地区合作共建,承接加工贸易项目落地发展。支持纺织服装、家电、童车童床等传统优势产业高端化、

智能化、绿色化发展,稳定羽绒羽毛、竹木制品等传统特色产品进出口。

9.突出跨境电商动能。加强跨境电商重点项目、企业招引和主体培育,争取跨境电商年度新增企业超30家。开展跨境电商对接活动,鼓励我市茶叶出口企业和优质茶叶生产商开拓国际市场。加强跨境电商平台引进,推动筹建跨境电商示范园区。促进海外仓发展,力争实现使用海外仓达10个以上。探索借力发展市场采购贸易。

10.突出平台服务导向。开展稳外贸、RCEP等政策措施宣传解读培训。加快外贸促进政策资金兑付进度。积极申报国家、省级外贸转型基地(童车童床、小龙虾),推进现有基地高质量发展。继续推进舒城保税物流中心建设(B型)。巩固和扩展铁海联运业务,谋划筹建中欧班列场站。继续推广"信保贷"业务,推动贸易环境优化,提升企业获得感和满意度。

牵头领导:分管负责人;责任科室:外贸科;工作时限:全年推进。

(三)聚焦利用外资稳中求进

11.坚持抓好外资项目招引。持续做好外资项目储备工作,争取"外企行"活动在我市开展项目对接。建立市县联动工作机制,跟踪服务项目建设,协调解决项目建设过程中的问题。及时掌握企业投资计划,积极协调注资方式,夯实FDI工作基础。

12.坚持抓好机制体制完善。开展外资企业基本情况摸底,

健全完善帮扶工作联系机制。积极开展"四送一服"活动,按照一企一策帮助纾困解难。健全和完善外资激励政策,及时兑现外资激励奖励资金。完善外商投诉处理机制,畅通外资企业诉求渠道。对标沪苏浙,构建以政府部门、专业机构、商协会、企业组成的"四位一体"外商投资促进体系。

13.坚持抓好开放平台建设。继续谋划自贸试验区联动创新区建设工作,力争在"十四五"期间建设2个以上区域的联动创新区。组织开展对外招商活动,发挥平台作用,扩大对外联络渠道。充分利用2022世界制造业大会的招商平台,开展招商活动,力争取得实效。

14.坚持抓好项目签约履约。谋划2022年世界制造业大会签约项目,确保项目数量和金额不低于2021年。全面推动2019、2020世界制造业大会项目履约建设进度,加快2021制造业大会项目落地工作。建立世界制造业大会项目履约工作督查考核机制。

15.坚持抓好对外投资工作。开展对外投资座谈会等,鼓励企业走出去,积极参与"一带一路"建设,加大对RCEP协议成员国市场开拓力度。鼓励企业积极参与长三角投资合作联盟,实现更高水平走出去。鼓励企业"抱团出海",引导有意向"走出去"的企业加强合作联系,携手共同发展。加强外贸企业境外机构的摸排,强化对在外企业权益保护。

牵头领导:分管负责人;责任科室:外资外经科;工作时限:

全年推进。

(四)聚焦电商高质量发展

16.推动电商行业与传统产业融合发展。支持传统商贸流通企业、农产品产业化企业、工业消费品企业应用电子商务。支持商贸流通企业开展线上线下一体化融合创新发展;大力发展农产品网络营销和订单农业,打造特色农业产业化全产业链。支持有市场、有潜力的工业品消费企业围绕网络市场特征进行产品设计与研发,培育产业互联网新模式。

17.推动电商规模和网货品牌稳步提高。围绕培育年网络销售额超1亿元的电商强镇和县域电商特色产业园(街)区,打造产业集聚度高的电子商务产业园区,发挥产业聚集效应。积极举办第五届好网货大赛,利用好中国名优农产品暨农业产业化交易会、国际茶产业博览会、上海"五五购物节"等平台,大力提升我市特色农村产品网货品牌和产品知名度。组织开展农村电商产销对接,推广农村电商利益联结机制,拓宽脱贫县产品销售渠道,持续推进电商扶贫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

18.推动电商示范和服务体系不断巩固。全力推进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项目的建设,建立完善县乡村三级物流配送体系,支持农产品品牌培育和质量安全体系建设。有效发挥市电商发展中心和县域电商公共服务中心作用,推动电商协会建设,引进和培育一批为电子商务企业配套的服务企业。继续开展电商直播竞赛,建设市级电商直播中心。组织开展电商管理干部、电商

企业负责人、电商主播、农村电商带头人等各类培训活动。建立电商专家库,开展电商专家下乡活动。

19.推动电商政策和基础设施更加完善。进一步加强农村寄递物流体系建设和冷链设施建设,补齐"最后一公里"物流短板,提高农产品附加值和市场竞争力。鼓励快递、商贸等企业合作,推动物流快递统仓共配。支持金寨建设寄递公共配送暨电商物流仓配中心项目,支持与京东物流等大型物流企业开展项目对接合作。落实小微企业税收扶持和电商企业支持政策。

牵头领导:分管负责人;责任科室:电子商务科、商贸服务中心;工作时限:全年推进。

(五)聚焦政务服务和法治政府建设

20.持续推进政务服务便利化建设。继续做好"四送一服"工作,推深做实"千名干部进万企"活动,帮助企业纾困解难,创优"四最"营商环境。继续推动放管服改革、"互联网+政务服务"的相关政策落实,加强商务信用监管和建设,大力提升商务信用度。加强政务网站及政务新媒体平台建设,发挥便民服务作用。强力推进商务领域证明事项告知承诺制,在行政审批工作中进一步缩时限、简环节、减材料,不断提升商务领域政务服务水平。

21.持续推进法治政府建设。制定《商务局2022年法治政府建设重点工作安排》,开展宪法、商务行政法规学习,强化开展"八五"普法工作;加大对重大行政决策合法性审查力度,防范

和化解政府法律风险。进一步做好规范性文件的起草、制定和管理工作,开展好规范性文件清理。按要求做好权责清单规范和调整,及时公开调整结果。按照"公开为常态,不公开为例外"的原则,推进商务工作政务公开常态化、规范化,打造政务公开示范点。

牵头领导:分管负责人;责任科室:政策法规科(行政审批科)、外贸科、外资外经科、市场建设科、市场运行科、电子商务科、法律事务科、贸易投资促进科、商务综合执法大队、办公室;工作时限:全年推进。

(六)聚焦机关党建规范提升

22.强化政治建设,提升政治能力。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

位,以政治建设引领业务建设,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扎实开展主题教育,认真开展"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专题学习教育,在推动商务经济加快发展的实践中不断学懂弄通做实,不断提升党员干部"政治三力",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以实际行动维护"两个确立"、践行"两个维护"。

23.强化政治引领,夯实党建基础。配强优化基层党组织领导班子,提升基层党组织的政治领导力和群众凝聚力。巩固拓展党史学习教育成果,严格执行"三会一课"制度和组织生活,严格规范党员领导干部双重组织生活,制定2022年党建工作要点,认真落实《商务局党组关于调整局党组成员分类指导基层党组织

联系点的通知》要求,提高常态化指导精准度,夯实党支部基础建设,加强全市园区非公企业党建工作,增强基层党组织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

24.强化作风改进,提供坚强保障。认真贯彻执行中央八项规定和省市实施细则,深入学习贯彻全省改进工作作风为民办实事为企优环境大会精神,全面落实"一改两为五做到"要求,落实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和"一岗双责"。召开年度党建工作以及党风廉政和反腐败工作会议,积极配合市纪委监委驻市经信局纪检监察组工作并定期进行会商。

牵头领导:分管负责人;责任科室:机关党委、办公室;工作时限:全年推进。

(七)聚焦文明创建成果巩固

25.不断巩固文明创建成效。开展好城区农贸市场、商场超市等点位常态化、精细化管理工作。继续推进农贸市场等便民设施的改造和功能替代。对标对表抓好商超、农贸市场等重点场所创建达标工作。积极开展好各类文明创建活动,组织开展志愿服务活动,建设文明机关。

牵头领导:分管负责人;责任科室:市场建设科、市场运行科、办公室、商务综合执法大队,其他相关科室;工作时限:根据市创城办工作安排积极推进。

(八)聚焦商贸安全责任落实

26.持续加强商贸领域安全生产工作。开展习近平总书记关

于安全生产重要论述的学习宣传贯彻活动,推动中央及省、市重要决策部署落地生根。按照"管行业必须管安全、管业务必须管安全、管生产经营必须管安全"和"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强化行业安全管理。指导督促商贸企业落实安全生产主体责任,建立健全安全管理制度,落实全员安全生产岗位责任制。扎实推进安全生产专项整治三年行动,突出重要时节和关键节点,针对性组织开展安全生产明察暗访。深入开展安全隐患大排查大整治行动,及时排查消除隐患。开展"安全生产月""安全生产行""消防安全日"等系列宣传教育活动,营造良好的安全生产环境。严格开展安全生产和消防工作考核巡查,实现更为安全的发展。

27.持续加强商贸领域疫情防控工作。进一步加强商贸领域重点场所疫情防控工作,发挥好联系县区工作组作用,高频开展督查暗访活动,督促商贸主体严格落实疫情防控举措。强化进口高风险非冷链集装箱货物疫情防控,按照"谁的货物谁负责,谁作业谁组织消毒"的原则,督促进口企业如实申报进口产品信息,并做好检测和预防性消毒,坚持人物同防、精准防控,把住关口,防在源头。

牵头领导:分管负责人;责任科室:市场运行科、商务综合执法大队,其他相关科室;工作时限:全年推进。

教育局2022年工作要点

2022年,全市教育工作的总体思路是: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历次全会精神,落实全国、全省和全市教育工作会议精神,牢记先行示范区教育工作"幼有善育、学有优教"定位,突出问题导向,以教育评价改革为牵引,以完善教育经费保障、校长教师发展、教育教学研究、监测评价督导"四个体系"为支撑,一手抓扩量、一手抓提质,积极推动我市各级各类教育高质量发展,办人民满意的教育,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作出更大贡献。

一、加强党对教育工作的全面领导

1.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把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首要政治任务,组织带领广大师生深刻领会"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在全市教育系统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巩固拓展党史学习教育成果,完善"我为群众办实事"长效机制。

2.全面推进党建创优提质增效。出台基层党组织建设三年行

动计划重点任务清单。全面加强高校基层党组织建设,推动中外合作办学高校党建"提质增效"。加快落实中小学党组织领导的校长负责制,推动民办学校党建"达标创优"。推进教育党建"标准+质量+示范"建设。

3.积极构建思政教育新格局。出台深化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教育改革创新的若干措施,建立健全思政教育工作新机制。大力推动中小学思政教育队伍专职化、专业化,高校按要求配齐专职思政课教师。编写小学、高中版思政教材。开发走读系列课程、线路。持续推出"圳少年"系列宣传活动。推进"思政课程+课程思政"建设,常态化落实三级讲授思政课机制,加快打造大中小学一体化思政教育联盟,建设中小学思政教育研究中心。

4.狠抓党风廉政建设。持续加大全面从严治党力度,深入开展理想信念教育和廉政警示教育,落实"一把手"讲廉政专题党课制度。加强内审机制建设,持续开展作风整治。深化教育乱收费、中小学有偿补课和教师违规收受礼品和礼金专项治理工作。完善典型案例通报制度,坚决查处违纪违规行为。

二、加大教育先行示范保障力度

5.加快推动教育改革和立法工作。制定教育发展"十四五"规划、教育部基础教育综合改革实验区建设实施方案。落实2021年部省联席会议工作备忘。出台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实施方案。积极推动第二批综改试点项目申报。加快推动学前教育、职业教育、高等教育等立法,深入推动依法治教。

6.加快构建教育经费保障体系。出台《教育经费保障体系建设实施方案》,确保落实"两个只增不减"。联合财政部门研究制定基础教育生均拨款标准,完成教育费附加管理办法修订。联合发改部门调研非义务教育阶段学费(保教费)标准,逐步建立收费标准动态调整机制。分类梳理教育基金会,加快制定教育基金会管理办法,做大做强教育基金。举办首届教育慈善大会,畅通社会力量捐资助学通道,鼓励引导社会力量支持教育发展。优化教育经费使用结构,加强转移支付,保障基础教育学位建设、高等教育重点学科等教育教学改革投入。强化经费绩效管理,逐步建立与办学效益绩效评价结果挂钩的高校经费保障制度。

7.加快构建校长教师发展体系。出台《校长教师发展体系建设实施方案》。召开全市师德师风建设工作会议,完善师德师风建设长效机制。完善教师职前培养与引进机制,积极与知名师范大学联合培养教师,鼓励支持非师范类名校毕业生补齐师范类课程,探索师范教育"路径"。优化教师结构。优化教师在职培养培训体制机制,健全教师专业发展支持体系,加大名优校长教师培养力度,落实5年一周期教师全员培训等制度。深化教师管理体制机制改革,深入推动职称评聘改革、校长教师轮岗交流,完善学前教育教师和职业教育"双师型"队伍建设管理机制,加大名优校长、教师培养、引进力度。健全教师激励保障和考核评价体制机制,选优配强校长队伍。建立健全中小学教师工资待遇长效保障机制。

8.加快构建教育教学研究体系。出台《基础教育教研体系建设实施方案》。落实教研服务学校教育教学、教师专业成长、学生全面发展和教育管理决策"四个服务"职责。加强市、区教研机构建设,提升教科研机构整体实力,建立上下联动、横向贯通、内外协同的三级教研体系,健全市区校教研协同机制。加强专兼职教研队伍建设,逐步配齐所有学科专职教研员,力争2022年全市专职教研员比例达到千分之。出台学科教研员考核办法,建立"旋转门"制度,提升市、区两级教科研机构整体实力。创新教研工作方式,构建云端智慧教研新模式。

9.加快构建监测评价督导体系。出台《教育监测评价督导体系建设实施方案》。研究完善区域教育、学校发展、学生发展、教师发展等方面的质量标准和指标体系。完善教育督导体制机制,加强教育督导机构和监测评价督导智慧平台建设。逐步配齐配强督学队伍,研究吸收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担任督学。强化监测评价督导及结果应用,利用信息化手段开展监测,精准分析和评价教育质量,根据监测数据开展精准督导,将督导结果及整改情况作为考核的重要依据。深入推进考试评价改革,深化考试命题改革,加强考试数据分析,稳步推进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研究建立基础教育阶段从小学到高中学生增值评价体系。

10.充分发挥四个咨询委员会作用。积极发挥学校规划与建设专家咨询委员会作用,优化完善市学校建设标准规范,提升学校规划设计与建设水平。加快组建高等教育、职业教育、基础教

育三个专家咨询委员会,加强对教育先行示范的智力支撑。

三、构建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新格局

11.全力推进大规模学校建设。全面落实百万学位建设攻坚计划,2022年新改扩建中小学校、幼儿园178所,龙岗、坪山、光明3所高中园全面竣工并投入使用,新增基础教育学位20万个。用好学校建设数字化平台,统筹全学段建设项目、投资进度和转移支付,高质量完成年度固定投资任务。推动建立学位建设联合审查制度,开展学位配套建设专项督导检查。

12.推动学前教育普惠优质发展。推动出台《经济特区学前教育条例》。巩固"5080"成果,稳步提升公办园和普惠园在园儿童占比。支持国有企事业单位、高校举办公办幼儿园。出台公办园岗位设置、保教人员管理、师资队伍建设和薪酬体系等系列文件。深入推动学前教育集团化学区化管理,创建"国家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区"。出台幼儿园课程指导意见和幼儿园课程指引,建设地方课程资源库,全面提高幼儿园保教质量。

13.推动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出台推进公办中小学集团化办学实施方案,立项建设30个中小学教育集团。出台全面深化区域内义务教育学校校长教师交流轮岗的指导意见。指导各区优化积分入学政策。深化教学改革,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积极创建"全国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区"。启动第三期特殊教育提升计划,加强市、区特殊教育资源中心建设。成立专门教育指导委员会,加强专门学校建设。

14.推动高中教育多元特色发展。落实教育部《普通高中学校办学质量评价指南》,全面规范高中办学行为、提升育人质量。确保3所高中园投入使用。落实《普通高中特色学校建设实施方案》,培育、评审、认定一批特色高中。加快建设教育部普通高中新课程新教材实施国家级示范区,打造"样板"。加强普职融通,探索推进职高和普高课程互选、学分互修、资源互通。

15.加强民办学校规范管理。开展民办学校分类登记试点,深入推进"公参民"学校规范治理。完善民办学校综合信息监管系统,加大民办中小学教师培训力度。

16.打造智慧教育、创新教育城市样板。深入开展全国新型教与学模式实验区和智慧教育示范区创建工作。完善教育管理公共服务平台,扎实推进一网统管。建设初中理化生实验考试、学校食堂管理、校园安全等6个方面的数字化应用场景。持续优化教育资源平台,扩大优质数字资源覆盖面。加快建设云端学校,探索利用信息化手段推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新路径。出台中小学科技创新教育行动计划,开展科普学分制试点工作。探索校外机构监管、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和民办教育规范提质等信息化治理路径。实施智慧教育领航人才培养工程。

四、推动高等教育高水平特色化发展

17.加快建设一流大学、一流学科。制定实施市高水平大学建设方案,支持大学创建高水平综合性大学,支持南方科技大学创建世界一流研究型大学,支持技术大学建设一流应用技术型大

学,支持市内其他高校高水平特色化发展。围绕市委市政府"四链协同"重点工作,制定实施加快高等学校学科专业建设实施意见,启动学科专业"强链补链"计划,重点建设一批"高峰"学科。

18.加快推进新高校筹建工作。成立海洋大学筹建工作专班,加快推进规划建设工作,实现年内开工。开工建设理工大学、创新创意设计学院、音乐学院,引进高水平人才,加快推进办学筹备各项工作。加强高校固定资产投资统筹,积极推进高校新基建。

19.深化高校办学体制改革。推进零一学院、科创学院建设,探索建立健全管理体制和运营机制,探索建立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新模式。推动西丽湖科教城片区5所大学实现学分互认、课程互修、师资互聘、资源共享。加强高校经费统筹,制定实施高校高层次人才科研启动经费管理办法,建立健全高校部门预算管理制度。组织高校参与国家工程硕士博士培养改革试点。探索开展高校办学绩效评价。

20.加强空间布局及科研攻关统筹。对接西丽湖国际科教城建设方案,完善大学城空间规划,加大学生及教师公寓保障力度。深化科教融合,积极推动大科学装置、大科研平台与高校融合发展。完善高校科研平台开放共享机制,推动高校承接国家重大项目、龙头企业卡脖子项目,联合开展重大科研攻关,转化重大科技成果,建立完善高校科研平台开放共享机制,推动产学研深度融合,提升高等教育服务国家战略和区域发展能力。

五、加快建设职业教育创新发展高地

21.加强职业教育发展统筹。召开全市职业教育大会,出台推进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实施意见,高质量推进落实部省共建职业教育创新高地各项任务。加快推进职业教育立法。

22.加快完善职业教育体系。持续推进高职院校"双高"建

设,推动职业教育产教融合高端化发展、争创一流。推动两所高职院校升本。加快建设中-高职教育集团,大力推动高水平中职学校建设。大力发展中国特色"学徒制",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推动高职院校对接元平学校开设特殊职业教育专业。加强职业院校校长和"双师型"教师队伍培养培训。规范管理校外公共实训基地。

23.提高终身教育水平。深入推进"粤菜师傅""广东技工""南粤家政"工程。办好开放大学。建强"深i学"全民终身学习平台,打造"人工智能+灵活教育"先锋阵地。规范成人教育培训机构管理,持续推进学习型城市建设。

六、创新推进"五育并举"与"双减"

24.深入推进"五育并举"。编制发布《市小学生文明礼仪守则绘本》,建立全市中小学德育管理平台,创建、评审一批德育示范校,探索开展"德育巡礼"活动。大力推进体教融合,举办全市体育工作大会,出台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体育工作实施意见。构建班、校、区、市4级竞赛体系,开展30项校园体育赛事,组织开展大沙河皮划艇赛,做到班班有活动、周周有比赛、

月月有颁奖。持续促进学校和社会体育场馆双向开放。力争2022年学生体质健康优良率超过60%。打造美育之城,大力创建艺术教育特色学校和中华优秀文化传承学校,面向全体学生开展系列艺术活动、比赛,建设艺术特色人才培养基地学校。探索引入优秀艺术家、运动员担任专兼职教师。落实《关于进一步加强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实施意见》,创建一批劳动教育示范学校,加快建设中小学生劳动教育基地和综合实践基地。加快建设思政教育、爱国主义教育、生态文明教育、安全教育等基地预约平台。

25.持续打好"双减"攻坚战。出台《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若干措施》。依法依规开展校外培训机构审批登记。常态化开展联合执法检查,加大对隐形变异培训行为的查处力度。扎实做好学科类培训机构资金监管和服务类别鉴定工作。出台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减负提质实施方案,全面推进"五项管理",完善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研究、布置与管理机制,全面提升课后服务质量。推进"双减"背景下考试改革,全面加强考试管理,完善初中学考制度及高中录取政策。

26.进一步完善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出台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服务体系建设实施意见。完善防护链条,建立健全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服务和危急事件应急处置机制。加快建立学校服务内环和社会服务外环高效协同的心理健康教育与服务模式,建立学生心理健康监测、筛查、干预、治疗与教育长效机制。按要求配齐配强专职心理教师,开足开齐心理健康课,加快提升校园心理健

康教育与服务水平。建设集治疗、康复、学习、生活于一体的学生心理教育基地。

七、积极构建教育开放新格局

27.推进粤港澳教育深度合作。加快建设粤港澳大湾区国际教育示范区,积极推进香港大学筹建,深化粤港澳大湾区职业教育合作。办好第11届深港校长论坛和2022年粤港澳姊妹学校中华经典美文诵读比赛等活动。推动成立深港澳学校体育、艺术联盟,深化深港澳青年常态化交流。

28.积极推进教育对外开放。积极搭建教育开放交流平台,扩大"一带一路"教育合作"朋友圈"。推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职业教育数字化"教席等国际教育组织建设。推动有关高校加强国际组织人才培养,扩大职业学校参与国际合作路径。支持教育"走出去",讲好中国故事。

29.高质量开展教育帮扶。高质量完成东西部教育协作和对口援疆援藏工作,全口径融入开展省内基础教育帮扶。大力开展教育信息化帮扶,深化职业教育帮扶,全方位提升受援地教育发展水平。

八、毫不松懈做好安全稳定和疫情防控工作

30.持续加强安全稳定工作。以迎接党的二十大召开为主线,全面排查各类隐患,建立台账、落实责任,确保教育系统安全。

31.持续筑牢校园安全防线。制定学校安全管理责任清单,完善校园安全管控体系,强化校园及周边治安综合治理,全力抓

好校园安全风险排查整治。全面加强校园安防体系建设,强化智慧型平安校园建设。深入推进中小学安全教育课程开发,多形式开展安全教育。持续深入开展学校食堂管理专项整治,建设食堂智慧管理平台。

32.慎终如始做好校园疫情防控工作。不折不扣落实国家和省市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要求,进一步压实"四方责任",扎实做好常态化校园疫情防控工作。常态化开展应急处置演练和自查自改。加快推进3-11岁人群疫苗接种和学生常见病防控工作。定期开展疫情防控督导检查。

人社局2022年工作要点

一、实施就业优先战略,积极构建大就业格局

实施新一轮就业优先政策,推动就业增长与经济发展深度融

合,确保实现城镇新增就业35万人以上。完善灵活就业服务保障措施,支持和规范发展新就业形态。探索建立"行业聚力"工作模式,探索实施"品牌引领"行动计划。实施"高校毕业生见习实习扩围计划""大学生就业竞争力提升计划""青雁归巢计划",组织见习实习2万人以上。实施城乡公益性岗位扩容提质行动,创设万个以上岗位。稳定和扩大农民工就业,鼓励社会机构吸纳困难群体就业,实施家庭服务业"领跑者"行动,推进东西部劳务协作。实施公共就业服务质量提升工程,鼓励支持社会机构依法有序开展市场化就业服务。健全失业风险监测预警和应对处置机制,建立区域内劳动用工余缺调剂机制。实施城镇调查失业率制度,城镇调查失业率控制在%以内。

二、推进创业城市建设,放大创业带动就业倍增效应

发挥创业城市建设议事协调机制和创业城市"4+1"工作运行机制作用。线下打造一站式服务平台,线上开发创业城市云平

台、小程序。争创全国创业型示范城市。优化调整一次性创业补贴、一次性创业岗位开发补贴、创业担保贷款政策,实施新一轮创业培训政策,全年政策性扶持创业3万人。深入开展大学生创业引领计划,扶持3000名以上大学生创业。举办创业创新大赛、中日韩青年创业创新大赛等活动。联合部门打造线上"了不起的创业者"和线下"创业第一课"等品牌。建设一批高质量创业孵化示范基地。

三、推进社会保障体系建设,织密兜牢民生底线

深入实施全民参保计划,以农民工、新业态从业人员、个体及灵活就业人员等群体为重点,开展精准参保扩面专项行动,企业社会保险参保缴费人数净增8万人以上。推进工伤保险专项扩面,深化完善工程建设领域按项目参保机制。健全多层次多支柱养老保险制度体系。落实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基金全国统筹、省级统收统支制度。支持企业年金发展联盟开展工作,探索养老保险第三支柱。实施工伤预防五年行动计划。探索工伤保险商业保障模式,建立补充工伤保险制度,开展工伤1至4级职工伤养结合试点,推进基层快递网点优先参加工伤保险。做好工伤、失业保险省级统筹工作。稳步做好第三代社保卡发行服务,探索推进社保卡居民服务"一卡通"建设。

四、优化人才体制机制,建设高水平人才高地

举办"招才引智名校行""百所高校千名博士行"等引才活

动,引进集聚人才25万人以上。建立与重点高校常态化联系机

制,招才引智工作站总量达到20家以上。深入实施千名专家"进重点企业、进企业研发机构、进见习实习基地"行动。实施乡村人才返乡入乡促进行动,研究制定人才服务乡村振兴激励办法。加快人力资源服务机构上市培育、领军扶持、重点引进,实施市级人力资源产业园建设计划,争创国家级人力资源服务出口基地,出台人力资源服务机构管理办法。实施市留学人员创新创业计划,打造自贸区留学人员科创岛、高新区留学人员创业谷等高端留学人员平台。举办第二届"一带一路"国家在华留学生走近活动,实施"万名海归精英聚青行动"。制定加强人才服务体系建设实施意见,优化人才服务"一件事"联办平台,建立重点项目人才服务专员定期驻点服务机制,提升高层次人才服务标准化建设。推行终身职业技能培训制度,全年开展补贴性技能培训10万人次,新增技能人才5万人。推进企业职工培训与自主评价衔接,探索建立技能人才评价联盟。推动建设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和高水平、专业化产教融合实训基地。做好第46届世界技能大赛集训备战及参赛工作,配合省厅举办"省第一届职业技能大赛"。完善博士后聚青创新创业促进政策,建设博士后创新创业平台,举办中国·博士后创新创业成果大赛,升级国际博士后

创新创业园。创建品牌专家服务基地和特色专家服务平台。拓展工业互联网、大数据等新职业群体职称评审工作。加快教育、卫生等领域职称改革。进一步推动高技能人才与专业技术人才职业发展贯通。

五、深化人事管理改革,激发创新创造活力

树立破"四唯"重"实绩"选才用才导向,规范事业单位人员岗位聘用机制。完善事业单位多元化多层次招聘体系,实施面向基层事业单位人员公开遴选。稳慎实施县以下事业单位管理岗位职员等级晋升制度。创新事业单位联系点制度,加强先进经验做法推广。落实事业单位人事管理事中事后监管制度。加强事业单位人员管理。深化公立医院薪酬制度改革。全面落实保障义务教育教师工资待遇政策。做好年度评比达标表彰项目申报实施等工作。加强考试安全保障,实施专业技术人员职业资格考试报名证明事项告知承诺制。

六、提升劳动关系治理能力,构建和谐劳动关系

深入推进劳动关系"和谐同行"能力提升三年行动。规范和引导电子劳动合同发展。加强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劳动权益保障。强化重点领域劳动关系风险防范。落实企业工资指导线规定和最低工资标准。完善"市-区(市)-街道(镇)-社区(村)"四级联动劳动人事争议预防调解组织,拓展组建企业劳动争议预防调解联盟,探索建立企业内部职工申诉和协商回应制度,深化"互联网+"智慧仲裁平台建设。开展劳动人事争议案件处理质效提升行动。开展"根治欠薪攻坚年"专项行动,重拳打击欠薪行为。健全劳动保障监察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衔接机制,按期结案率达到98%以上。

七、为市场主体和群众提供优质服务,助力改善营商环境

编制实施年度人社事业发展计划。推进法治政府建设示范创建。建立健全市场主体参与规范性文件制定执行机制。打造人社政策法规"云课堂"在线宣讲品牌。扎实抓好安全稳定和信访维稳工作,加强12333热线建设。促进人社要素市场化配置,实施市场配置分类改革行动。制定人社数字化转型升级三年行动方案,持续推进基本公共服务信息化。升级改造市公共服务平台,健全智慧社保应用平台。完善工伤保险智能一体化服务平台,继续做好大数据辅助工伤认定和劳动能力鉴定试点工作。持续优化"无感知免打扰"大数据认证体系,大数据认证通过率达到%以上。持续深化构建人社"一件事"服务模式。开展社保基金和专项资金管理问题专项整治,深化人社基金资金大数据监管平台建设,加强基金资金管理使用现场监督检查,健全市、区(市)两级社保稽查联动机制。完善改革创新和调查研究考核推进机制,建立人社新闻发布制度,集中资源做大做强人社系统政务新媒体,加强人力资源发展智库平台建设。加快胶东经济圈人社一体化发展。

八、强化党建引领,保障人社事业高质量发展

深入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落实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和监督责任,加强意识形态领域工作。实施干部专项培养工程,探索构建干部综合评价机制,完善机构编制管理。深入开展"人人都是发展环境,个个都是开放形象"活动,加强人

社系统干部队伍作风建设,贯彻"严真细实快"工作要求。常态化组织"人社干部走流程",开展窗口单位业务技能练兵比武,创新帮办代办服务机制。巩固拓展党史学习教育成果,健全"我为群众办实事"长效机制。

自然资源局2022年工作要点

2022年是党的二十大召开之年,是深入实施"十四五"规划的关键之年。区规划资源局将继续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和考察XXXX重要讲话精神,聚焦城市"心脏、窗口、名片"总体定位和"功能新高峰、品质新标杆"发展主线,认真落实区委区政府各项工作部署要求,为全力推动XXXX区高质量发展、创造高品质生活、实现高效能治理,加快建设具有世界影响力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核心引领区贡献力量,以实际行动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一、优化配置,凸显科学统筹引领作用

1、推进规划调整及相关工作

推进成片旧改地块规划调整。根据市委、市政府"2022年底前完成成片旧区改造"的工作要求,按照区内旧改工作计划,在稳定建筑验证方案的基础上,分类型推进成片旧改地块控规调整。完成福建路、福州路地块风貌保护项目实施方案征集。开展

项目建筑验证方案优化、汇总,稳定后适时启动控规调整程序。继续配合推进其他相关地块规划调整。配合市规划资源局开展世博文博区域规划编制工作,配合推进资源地块建筑验证方案。推进存量城市更新类项目规划调整。根据主体推进进度,适时开展存量城市更新项目控规调整程序。

2、开展零星旧改地块规划研究

根据区委、区政府工作安排,针对零星旧改地块更新改造,在既有的以旧改征收为主的工作路径基础上,按照深化历史风貌保护的要求,结合建筑验证方案,开展地块更新改造研究。

3、做好社区生活圈规划技术支撑工作

研究探索和实施XXXX区社区规划师制度。聚焦社区生活圈建设要求,结合街道工作实际,开展社区规划师制度及工作机制研究,形成XXXX区社区规划师制度实施办法。制定社区生活圈总体行动工作方案,开展行动蓝图编制。根据全市全面推进社区生活圈行动的要求,加强与区相关部门、街道及社区规划师等协调,开展总体行动工作方案研究,形成各街道五年行动蓝图及年度行动计划。

4、推进风貌保护工作

编制年度风貌保护项目计划。梳理我区风貌保护项目情况,综合评估后确定年度计划风貌保护项目,并进行动态追踪管理。做好风貌保护项目数据化管理。在现有风貌库基础上,从内容广度、项目范围和管理周期三方面进行拓展,做好信息入库与完善、

项目拓展与筛选、全生命周期管理和信息数据化对接四方面工作。

二、精准对标,提升城区土地利用效能

1、积极探索土地集约节约利用

编制国土资源利用计划联动方案。评估历年我区土地储备和供应计划实施情况,编制区国土资源利用计划联动方案。组织编制土地市场分析报告。对我区商办、住宅等经营性用地的储备和出让情况进行分析和政策研判,指导后续土地储备与出让工作的有序进行。召开年度土地宣介会。吸引优质企业和项目落地,找到"好人家"、建成"好项目",成为未来高质量发展、高品质生活的最佳载体。

2、全面推进土地管理工作

做好土地储备项目相关工作。适时开展土地储备项目前期手续办理和资金筹措;继续推进相关地块环境详细调查与健康风险评估工作,适时开展土壤环境调查和土壤修复。推进国有建设用地使用权出让工作。重点推进经营性用地出让,推进政企合作地块土地出让。开展土地全生命周期管理。以合同监管和土地巡查为抓手,加强项目土地全生命周期管理,跨前一步做好土地监管。

3、研究提升城区土地绩效

结合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工作的专项结论,重点聚焦城区工业用地,开展相关策略研究。

三、协调推进,持续打造优质营商环境

1、着力落实各项审改要求

持续优化工程建设项目建筑许可营商环境。围绕打造最优综合营商环境,强化问题导向和需求导向,推动"一网通办"从"能办"向"速办""好办"升级,为企业提供更加便捷高效的服务。贯彻落实审批改革要求。进一步推进行政审批规范化和全程网办;推进低压非居用户电力接入项目、"一般项目挖掘道路施工一件事"等市政项目审批工作。研究扩大实施库运用领域。强化实施库管理运用,配合市局促进实施库功能完善;加强实施库中项目信息整合,进一步做强做顺项目全过程、多节点、多层次管理工作,发挥实施库在前期审批协调工作中的作用,加快推进项目的生成实施。贯彻落实市不动产登记服务"一网通办"改革举措。巩固企业间不动产转移登记当场核税、立等可取改革成果,完善符合条件企业先领证后缴税工作联动机制,加大宣传力度、大力推广房屋买卖转移登记"一件事"服务。

2、保障重大工程和民生建设项目规划管理

加快推进各类重大建设项目规划审批管理。着力夯实工作基

础,保障涉及民生、区域经济发展的区重大项目落地实施;加快推进重点经营性项目和重要地区及周边重点项目更新改造类项目,加快推进延福绿地等市政类项目。强化规划资源事中事后监管工作。细化和规范建设项目规划资源事中事后监管流程,切实落实日常巡查、监管、执法工作职责,"早发现、早制止、严查处";充分依托行政执法科技设备,强化执法全程留痕、可追溯,

促进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继续推进既有多层住宅加装电梯工作提速。在简化流程的基础上进一步提质增效,探索整小区加梯方案公示及全程线上办理,打造数字化审理流程,通过技术手段,进一步增效提速。

3、强化城建档案和信息平台建设

推进规划审批自动核算模块建设。开展自动化核算系统文件标准培训工作,配合市规划资源局做好自动核算模块试点应用,完成优化和调整改造,实现市级业务平台的对接部署。强化业务审批档案随案归档和信息入库。升级改造"城建档案管理信息系统",做好电子档案的接收与入库,提高城建档案信息化管理水平;积极推进城区数字化建设,及时更新规划土地信息平台数据。开展历年档案鉴定处置。根据历年库存档案情况,对已超过保管期限的档案及历史暂存资料分类开展鉴定处置工作。来自QQ群藏经阁,QQ微信号:215425891,海量热门优质材料和PPT课件。

4、加强法治政府建设

深入推进依法行政。按照区法治政府建设年度工作要点,落实法治政府建设各项工作目标。切实推进政务公开。严格按照法规规定和区政府政务公开工作要点,落实信息公开和市民热线相关工作。做好法律服务保障。继续实施法律顾问工作机制,依法处理信访矛盾和复议、诉讼,为中心工作做好法律保障。

乡镇2022年重点工作计划

2022年,是实现"十四五"规划承上启下的关键之年,也是迎接党的二十大隆重召开的喜庆之年,推动经济社会稳步发展意义重大、任务艰巨。我镇将深入贯彻落实江苏省第十四次、市第十三次、启东市第十四次党代会精神,按照市委的决策部署,扎实做好各项工作,全力推进经济社会持续更好更快发展。

2022年全镇经济社会发展主要预期目标是: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98亿元,增长8%。规模以上工业应税销售收入200亿元,增长33%。财政总收入14亿元,增长17%。一般公共预算收入7亿元,增长17%。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30亿元,增长20%。城乡居民收入与经济同步增长,节能减排完成市交目标,安全生产形势持续稳定向好。

为实现上述目标,今年要重点抓好以下五个方面工作:

一、聚力产业强镇,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一是激发产业发展澎湃动力。推动先进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巩固壮大实体经济根基。打造全国电动工具制造中心、研发中心和销售中心,做强"中国电动工具第一城",确保电动工具规模

应税销售年增幅不低于20%。东成打造成为百亿级企业,进一步拓展产业发展空间。重点围绕光电、锂电等新兴产品,进一步提升供应链配套能力,大力培育优质知名品牌。围绕强链补链,针对光电仪器、气动工具、园林工具等细分行业和当前产业链相对薄弱环节,加大招商力度。建立企业梯度培育机制,引导资源和政策向龙头企业、骨干配套企业和高成长性企业倾斜,形成持续突破、滚动发展的良性循环。

二是搭建项目建设关键支撑。聚焦产业项目建设,扩规模、抓投入、提质量,做到服务靠前、主动作为,切实破解项目推进的各项难题。全力推进松芝汽车等重大产业项目,力争全年新开工产业项目不少于10个,确保项目用地不少于200亩,新建厂房面积不少于20万平方米。加快天江公路两侧180亩众创城项目建设。细化项目全周期管理,紧扣"实质性开工、结构性封顶、设备安装、投入运营"四个关键节点,强化全流程跟踪服务,倒排时序进度、专班对接保障、破解难题堵点,确保计划投资量尽快转化为有效实物量。力争2022年培育规上工业企业15家,亿元企业3家。

三是构筑创新创业生态高地。完善科技人才政策,充分利用科技融资、财政支持政策,为人才创新创业提供资金保障。加强同高校、人才中介机构的交流合作,在符合"双创"条件人才和国家重点人才引进上持续努力。鼓励龙头企业与科研院所、高等院校共建创新平台,以实体平台和具体项目为纽带,推动产学研

深度融合创新。引进符合申报双创计划人才不少于3名,申报东疆英才项目不少于2个。全年开展产学研对接活动不少于10次,促成产学研项目落地不少于5个。积极落实申报市工程技术中心1个,市企业技术研发中心1个,招引科创型项目2个。

二、聚力乡村振兴,转换发展高层次动能

一是坚定产业兴旺先导战略。大力发展现代高效农业,加快建设规模连片、标准化、现代化、高效益生产示范基地,围绕"吕鲜"稻米,加大宣传力度,申报绿色食品,做大做强吕四稻米品牌。持续增幅海洋经济动能,配合经济开发区及沿海开发集团做好建设与管理。加快推进修造船厂、制冰企业、加油站、风情区建设与管理工作,加大渔业管理及扶持力度。有效发挥五金产业优势,依托现有特色产业资源,培育壮大五金产业,利用村域内产业集聚优势,建立"归雁领航"返乡创业基地,吸引在外成功人士带头返乡创业,整合区域品牌优势,为辖区企业及有志返乡创业人员提供多项服务。

二是打造乡风文明和美名片。积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

观,大力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建强乡村文化阵地,以文化活动为载体,广泛开展群众性文化娱乐活动,组织送电影、送戏下乡、"共乐东疆",因地制宜进一步提档村史馆、文体小公园、文化活动广场等文化基础设施,为广大群众提供休闲娱乐场所,持续提升群众参与感、幸福感。广泛弘扬优秀文化,充分运用文化墙、宣传栏、公益小品、网络等媒介媒体,广泛开

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教育,通过公众号开设"红色领航""党史百年天天学习""文明城市长效管理"等专栏,通过讲好吕四故事、树立先进榜样,推动核心价值观融入日常。

三是推动共同富裕追赶跨越。村企联建加快推进,实施"携手共创、聚力发展"村企联建活动,鼓励企业参与共建村农民培训和劳动力就地转移就业,通过"订单式""定向式"等多种形式职业技能培训,建立稳定的劳动力资源输送渠道。培训新型职业农民、农业产业精准扶贫带头人,团结带领群众增收致富。集体经济,把控以集体土地租金收入、集体资产出租收入、村级资源出租收取的管理费、农村土地复垦集体补助收入等为主要来源的村级集体收入,探索拓宽村级增收途径,力争各村都能实现全镇股民分红。通过多方调研,在确保投资可行性的情况下,持续壮大村集体经济收入。

三、聚力宜居宜业,建设镇区高颜值形象

一是坚持"双城"融合发展。完成片区规划编制方案。实施新城区、老城区规划设计,启动新城区核心商务区建设,实施老城区街区改造,计划实施政府投资项目33个,总投资10个亿,其中启动新改建道路15条公里。实施学校等公益事业5个,打造景观节点、集镇整治工程11个,启动安置房2个45万平米。开发商住楼宇60万平方米,实现土地收益18亿。完成水产路等拆迁1000户。推动新老城齐头并进发展,全面提升城市化水平。

二是坚持"产城"融合发展。重点推进产业集聚区建设,规

划建设天江工业园、电动工具会展中心。完成搬迁,建成10万平米水产冷库。开发高端商住楼宇,加快推进老气象站五星级酒店建设。启动人才公寓、老会展中心、吕四中学东侧、来鹤路北侧地块百万平米商住开发。打造沿海最美风情区,北至仙渔小镇、南至鹤城公园、护城河、进士府、古银杏、古井等景点连成片,重点启动范龙街、三清殿改造及教堂异地新建,全面提升城市新动力。

三是坚持"城乡"融合发展。推动城乡要素双向流动,激发农村资源要素活力,重点推进老集镇提升改造,加快完善镇区功能配套,新建三所中小幼学校。异地搬迁公安指挥中心、自来水厂。全面完成集镇区整治,加快建设宜居宜业现代新型城市。持续推进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机衔接,推动美丽乡村建设步伐,建设15个美丽乡村,争创省级特色田园1个、美丽宜居乡村4个,真正打造"生态优、村庄美、产业特、农民富、集体强、乡风好"的特色田园样板村,推动城乡互动发展,全面提升城市承载力。

四、聚力民生改善,增进百姓高品质福祉

一是持之以恒完善社会保障。牢牢把握基本民生需求,健全基本公共服务标准体系。疫情防控常态化管理,根据不断变化的疫情态势,强化人员动态管理,提高全员疫苗接种率。协调各村做好改厕工程后续长效管理。健全完善困难群众最低生活保障机制,落实落实困难群众的临时生活救助。加快推进镇级殡葬服务

中心建设。继续开展"关爱弱势群体"等慰问活动。持续扩大社会保险覆盖面,进一步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加强就业服务,积极开展技能培训。解决劳动纠纷,积极维护职工的合法权益。

二是凝心聚力优化公共服务。加大优质教育资源供给,提高办学品位和水平。不断优化教育资源配置,扎实推进素质教育,构建布局合理、乡村教育均衡发展、各类教育协调发展、教育信息化程度高的现代教育体系。推进镇文体中心建设,发挥特色优势,指导督促各村居举办群众性文体活动,把免费开放和举办活动纳入村级工作考评。增设海上电子围栏,实现渔船进出实时动态监管,掌握渔船进出真实信息,以科技力量提高渔船出海安全,为海岸线提供水上电子屏障,保护进出船舶安全及提前预警。

三是蹄疾步稳提升社会治理。常态化抓好疫情防控,牢牢压实责任,不断完善疫情防控工作机制,真正用"防得住"保障"放得开"。坚持以强化安全生产长效机制建设为重点,严格督促企业落实主体责任,把安全责任落实到每个环节、每个岗位和每个职工,努力形成完善、有效的安全生产责任体系。紧密推进治理有效先进村的创建工作,持续深入推进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充分结合当前的创文工作常态化整治各类社会乱点乱象。严格管理行政执法人员,坚持领导干部学法制度,加强行政复议、行政应诉等工作。深化"散乱污"企业、黑站、砂石堆场等整治工作,对于污染问题严重的、群众反映强烈的违法企业及违法行为予以严厉打击,同时对前期整治效果进行巩固,防止出现"回潮"现象。

推进矛盾纠纷多元化解,进一步加强信访重点人员稳控和信访积案化解力度,压实基层化解矛盾责任,努力营造和谐稳定环境。

五、聚力深化改革,推进党建高水平引领

一是固根铸魂强堡垒。把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与学习贯彻总书记视察江苏重要讲话指示精神紧密结合,高标准开展好党史学习教育,推动理想信念教育常态化制度化。动员各领域党组织把自身建设成为宣传党的主张、贯彻党的决定、领导基层治理、团结动员群众、推动改革发展的坚强战斗堡垒,大力发挥"党员突击队""党员先锋队"作用,机关党组织突出履行岗位职责、提高服务效能,在制定政策举措、简化办事流程、推动改革创新等方面开展行动。农村党组织突出巩固小康成果、推进乡村振兴,在促进农业现代化、带民致富增收、维护和谐稳定等方面开展行动。社区党组织要突出加强基层治理创新、建设美丽宜居城市,在提高城市基层治理能力、改善人民生活品质等方面开展行动,真正做到党员干部建新功、服务群众提质效。

二是上下求索提效能。持续巩固深化"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成果,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贯彻执行党的群众路线,诚心诚意为群众办实事、解难事、做好事。健全激励和容错纠错机制,努力营造干事创业的浓厚氛围。切实加强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强化服务意识,不断提升服务市场主体、服务社会、服务人民群众的能力和水平。严格管理队伍,完善平时

考核,引导和激励每一位干部一心为民、一线实干、一抓到底。始终把抓落实作为政府工作第一任务,紧盯重点工作排出"时间表""路线图""任务书",项目化推进、全过程跟踪、清单式问效,以"抓铁有痕"的执行力和"逢旗必扛"的精气神,努力建设让人民拥护、群众满意的乡镇。

三是激荡清风守廉洁。源头预防下苦工,构建系列化、制度化教育格局,通过"一把手"上党课、观看警示教育片、发送廉洁短信、通报身边腐败和作风问题典型案例加大教育力度。监督执纪挺在前,认真履行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加强廉政风险防控机制建设,按照"全覆盖,稳推进、重实效"的总体要求,从关键环节入手,全面排查分析廉政风险点,强化风险预警,加强对公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形成长效可靠的体制机制,实现源头预防工作更加规范化、制度化、常态化。持续加强内部审计监督,不断健全公共工程、公共资金、公共资源领域廉政风险防控制度,严防权力寻租。严格执行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坚决纠正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严防"四风"问题隐形变异。始终保持正风反腐高压态势,一体推进"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构建具有特色的廉政建设体系。

街道2022年重点工作计划

2022年,是党的二十大召开之年。总的工作要求是: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认真贯彻落实省市要求和区第二次党代会部署,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立足新发展阶段,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切实做好工业产业升级、文旅产业转型文章、城市功能配套文章文章,着力打造科创新城片区、文化旅游片区、文化创意片区、体育运动片区,助推产城融合高质量发展,坚决当好全区"东强"发展的"排头兵",奋力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征程中走在前列,以平稳健康的经济环境、安定团结的社会环境、风清气正的政治环境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一、抓项目、谋创新,着力在推动经济发展上构筑新优势

坚持向经济建设聚焦发力,立足自身坐标位置和比较优势,加快推动产业转型升级,构建现代产业体系。

瞄准工业壮"筋骨"。聚焦特色产业培育壮大,抓好可口可乐PET汽水产能扩充改造、银鹭注塑厂厂区道路维修工程改造、

银鹭三片罐B线、哇哈哈生产技术改造等项目,推动产业链上下游延伸。聚焦骨干企业增产扩能,抓好科兴基建、唐派、萨博方舱产线智能化提升技术改造、萨博特种汽车研发中心等项目,发挥骨干企业引领作用,牵引中小企业和配套企业入驻。聚焦新兴业态蓄势起航,充实壮大龙山数字产业园,整合华侨城、宏程国际商业区等平台,加快引进网红文化产业发展公司、数字经济产业创新基地等企业入驻,助力楼宇经济蓬勃发展,培育经济发展全新增长极。

瞄准文旅树"形象"。整合文旅资源和文旅项目,建好建强"三大文旅功能区"。围绕打造文化旅游片区,依托植物科普馆推进高品质动植物园区建设,持续深化与济南市文旅集团合作,丰富文旅产品供给。围绕打造文化创意片区,加速山东广电辅中心项目办公楼、综合演播大厅等项目建设,推动山东广电旗下40余家文化公司入驻,着力释放集聚效应。围绕打造特色体育运动片区,依托沙湾废弃矿山独特地形,与山东攀岩协会合作建设攀岩登山园,积极引进国家体育总局华体项目,与金沙湾滑雪场功能互补,构建四级旅游新格局。

瞄准创新谋"引擎"。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快塑造更多发挥先发优势的引领型发展。实施创新主体培育计划,围绕绿色食品等传统优势产业智能化升级,抓好现有技术改造项目,引导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加快向高新技术企业转型。实施创新平台培育计划,抓好萨博特种汽车研发中心项目和龙山数字产

业园建设,发挥创新平台孵化作用,推动科技成果本地化、产业化。实施创新生态培育计划,严格落实领导干部包抓项目责任制,协调帮助科技型中小企业争取政策支持,探索有效举措解决企业专人技术人才引进难问题,持续深化政务服务三级体系建设,尽最大努力厚植创新土壤。

二、补短板、强配套,着力在提升城乡品质上释放新魅力

高标准高水平建设美丽乡村和宜居城市,推动城乡管理向精细化、科学化迈进,努力焕发新活力新气象。

让乡村更美丽。实施乡村建设行动,积极争取实施徘徊村自来水改造和夏庄、大冶等农村污水收集处理工程,完成翟家庄村、埠西村、杨家巷村、大冶村四好公路建设。全力推进沙湾村齐鲁样板示范村二期工程,协调开展沙湾齐鲁样板村文化、产业等内涵提升工程,积极对接章丘南站、星动小镇、金沙湾滑雪场等项目,加快推进雪乡小镇和山村影视拍摄基地建设,推动美丽乡村建设扩面提质增效。

让城市更宜居。实施城市更新行动,启动机关、二中宿舍楼楼体改造工程,加快东鹅南凤回迁入住,推进埠东安置房建设,力争2022年底全面完成安置回迁任务;推进新源社区节能改造工程,力争改造率达到50%以上。全力做好济莱高铁南站主体工程、济潍高速等重点交通设施施工协调、配合、服务工作,为交通重点项目提供坚强保障,拓展城市发展新空间。

让管理更科学。突出创卫复审工作主线,强化精细化城市管

理,继续开展城市市容环境提升行动,落实临街单位"门前五包"责任制和"路长制"工作,持续提升城市综合环境和功能品质。深入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提升行动,一体推进农村垃圾、污水、改厕整治提升和村居绿化提升,对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排名未进入全市前50、全区前8的村进行约谈。

让底色更明亮。深入开展打击盗采盗排治理,推进常态化巡

查,完善视频监控体系,全面提升打非治违处置能力。建立大气污染联防联控机制,全面管控各类扬尘污染,确保空气质量领先领跑。严格落实维护社会稳定领导责任制和安全生产责任制,统筹抓好森林防火、消防安全等工作,维护社会和谐稳定。

三、办实事、惠民生,着力在促进共同富裕上取得新成效

始终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做好普惠性、基础性、兜底性、底线性民生工作,共享改革发展成果。

把促进就业增收放在头等位置强力推进。巩固拓展"三变"改革成果,加快构建差异发展、优势互补的产业分工格局,带动群众就业增收。南部突出文旅融合发展方向,依托济南野生动植园、金沙湾滑雪场等旅游资源,建立"文旅党建服务联盟",促进埠村乡村振兴乡村振兴示范基地项目早签约;中部突出农业特色发展方向,积极争取政策支持完善水浇地等设施农业,依托杨家巷、大冶等民族村闲置厂房,引进牛羊肉标准化产销基地项目;北部突出工业服务发展方向,围绕园区需求,通过"百企结百村"活动,开展物业服务、劳务输出,以村居服务工业推动产业转型,

开辟强村富民的新路径。

把办好民生实事放在重点位置持续推进。严格落实常态化疫情防控措施,做好重点人群和重点场所随访摸排,强化进口冷链和进口非冷链管控,积极推进新冠病毒疫苗接种和"应检尽检"工作,定期开展疫情防控应急处置演练,切实保障群众生命健康安全。巩固脱贫攻坚成果,抓好扶贫政策落实,抓实"党建+帮扶"模式,抓强产业扶贫基地,抓精动态监测帮扶,衔接推动乡村振兴。优化为民服务大厅办事流程,精准对接人社、医保下沉业务办理,完善退役军人常态化联系机制,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米"。深入实施文化惠民工程,建成初心广场,开展"埠村好人""出彩人家""好媳妇""好婆婆"等评选活动,组织"戏曲进乡村"、公益电影下乡等惠民活动,培育文明乡风。

把提升治理效能放在关键位置压茬推进。深化村级规范化建

设,加强对村权运行监督,从严落实"五部议事法"等制度,定期开展清产核资,强化村级合同监管,增强村级自我发展能力。完善"党建+基层社会治理"体系,瞄准"一中心四融合"发展,积极推进红色物业、红色车间创建,以"党建+"蓄集基层自治强大动力。严厉打击违法犯罪活动,完善防范化解金融领域风险

长效机制,构建"长治久安"社会治理体系。加大信访积案化解,畅通和规范群众诉求表达、利益协调、权益保障通道,努力将矛盾解决在萌芽状态。

四、改作风、提效能,着力在加强自身建设上展现新作为

毫不动摇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始终做到担当务实、守正清廉,永葆自身良好形象。

牢记"两个确立"。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深刻把握"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严格落实意识形态责任制,持续开展群众性宣传教育活动,抓好宗教领域意识形态风险研判,打造三清观和章丘老县委旧址党性教育基地,引导群众听党话、感党恩、跟党走。

筑牢战斗堡垒。实施党建工作责任清单制,落实双述双诺制

度,压紧压实党建工作责任制,提升履职约束力。以村级规范化建设为抓手,健全完善覆盖全街道各领域的党组织和党员管理体系,巩固深化党史学习教育成果,加强对"三会一课"制度落实情况的督导检查,推动基层党建有序健康发展。

锤炼过硬队伍。围绕"我们是谁、我们干什么、应该怎么干",发挥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党校分校等主阵地作用,开展党组织书记宣讲、机关干部"大讲堂"等培训教育活动,制定年度中心组理论学习计划,引导党员干部擦亮政治本色、增强履职本领。落实好区委"认真做实"的要求,抓好村书记、机关干部和社区干部"三支队伍"建设,通过开展一次谈心谈话、列出一张问题清单、组织一次组织生活会、承诺一件服务群众事项等"七个一"活动,营造创优争先的浓厚氛围。

优化政治生态。落实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认真履行"一

岗双责",持之以恒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深化运用监督执纪"四种形态",及时通报曝光干部违纪问题,防止"小错"酿成"大错"。加强廉政风险防控,建立健全部门负责人廉政档案,对表小微权力清单,调动发挥村务监督委员会作用,强化监督执纪和追责问责,严肃整治群众身边"微腐败"和不正之风。依托党性教育基地,常态化开展廉政教育,着力增强党员干部拒腐防变意识。

23 380440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