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健康的论文实用5篇

网友 分享 时间:

【导言】此例“心理健康的论文实用5篇”的教学资料由阿拉题库网友为您分享整理,以供您学习参考之用,希望这篇资料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支持吧!

心理健康论文1

1、高职院校少数民族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2、性别视角下的高校女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3、高校院系二级心理辅导站的建设与发展

4、铁路机车乘务员心理健康状况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5、基于医患关系浅谈对当前医学生心理健康的工作研究

6、自媒体时代大学生积极心理健康教育方式探析

7、论高职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诊断与改进

8、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融合问题探讨

9、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在辅导员工作中应用的创新模式研究

10、地方高校大学生积极人格的培养策略研究

11、探究辅导员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的重要性

12、幼师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研究

13、在高校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中应用人本主义理论和方法研究

14、中学心理健康教育的问题与应对策略

15、大学生心理资本的特点及提升策略探究

16、关于大学生心理健康与自我和谐的关系分析

17、高校贫困生积极心理健康教育的传统文化融入

18、高职新生学校归属感与心理健康探析

19、高校学生心理健康档案的建立与管理

20、护理本科生专业认同与心理健康程度的相关性研究

21、高校音乐表演与大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的关系研究

22、思想政治教育应注重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23、积极心理学视角下高校心理健康课程改革的研究

24、高校计算机心理健康教育体系的构建

25、系统论在高校心理健康档案工作中的运用

26、新媒体时代高职高专院校积极心理健康教育路径探析

27、有效开展健康教育的内容和途径

28、军校新生人际关系与心理健康相关性分析

29、长治市中学生抑郁情绪与学校教育相关因素分析

30、大学生应对方式、疏离感与心理健康三者机制

31、高职生消极学业情绪形成原因及教育对策的探析

32、高校朋辈心理辅导时代转向的理论条件探析

33、近三年某军校研究生新生心理健康水平比较

34、医学院校三本学生心理资本与自尊、心理健康的相关研究--以包头医学院为例

35、新媒体背景下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教师角色定位研究

36、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的反思与积极心理学取向

37、微电影在中职心理健康教育中的实践与意义

38、高职院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的融合

39、校园网络文化与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40、积极心理学对大学生心理健康自我教育能力培养的启示

41、当代大学生网瘾对心理健康的影响及其引导策略

42、大学生体验式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的构建与实施

43、职业中专学生社团中的心理健康问题分析

44、基于积极心理学的心理健康教育创新研究

45、职业院校学生心理与学习能力特点分析及对策

46、高校心理健康课程对大学生心理素质影响的实证研究

47、职业院校学生心理现状剖析与引导教育方式研究

48、浅析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积极作用

49、分析少数民族大学生对心理咨询的错解

50、浅谈新形势下对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

51、护理本科生边缘型人格障碍与自杀意念的相关性分析

52、医学生实习阶段心理素质培养的探讨

53、音乐教育对大学生心理健康影响的研究

54、基于结构方程模型的中医药院校医学生心理健康研究

55、留守经历大学新生自我效能感社会支持及心理健康的相关性

56、高校心理咨询辅导工作运行机制的多学科对策辨析

57、中小学生师源性心理伤害及其应对策略探析

58、成都某高校大学生心理危机干预案例分析

59、大学生心理亚健康状况对比研究与应对策略

60、心理弹性视域下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61、中华茶道思维对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影响

62、校园安全视角下对独立学院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思考--辅导员工作案例:走出抑郁症的迷雾

63、中美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比较研究

64、积极心理学视角下构建心理健康教育新模式

65、高校大学生心理危机防范体系构建

66、抗逆力理论视阈下高校贫困生心理健康教育研究

67、基于积极心理学的团体辅导对提升高职生心理健康水平的干预研究

68、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系统管理与实施

69、中国道家认知疗法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应用思考--以湘西民族职业技术学院为例

70、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契合探讨

71、浅论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五结合原则

72、家庭因素、母亲角色与大学生心理健康

73、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三元论

74、借助心理健康教育提高大学生思政效果的研究

75、科学强化农村留守儿童教育的对策研究

76、新媒体环境下优化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路径探析

77、中国中医科学院研究生新生心理健康状况调查及影响因素分析

78、心理健康教育系统和道德教育系统的协同建构策略和方法

79、网络媒体视阈下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及策略

80、心理疏导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意义研究

81、中职学生积极心理品质现状调查与对策

82、浅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机结合

83、单亲家庭子女心理健康现状分析与教育对策

84、口腔医学专业学生就业前的心理状况分析

85、军校学员消费心理及教育引导的基本原则浅析

86、幸福教育视野下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

87、构建心理健康教育心理学的必要性与价值

88、公共艺术教育与大学生心理健康关系探析

89、农村寄宿制小学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分析

90、某高校医学生自卑情绪的影响因素调查

91、团队心理辅导对医学院大学生心理韧性的干预

92、积极心理学视角下新疆地区高中生习惯养成教育状况分析

93、心理健康教育实施的价值中立策略探析

94、新型城镇化背景下农村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发展路径探究

95、农村留守儿童学校疏离感研究

96、当前大学生人格障碍状况分析及对策探讨

97、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与大学生健全人格创新培养研究

98、高职学生顶岗实习期心理危机与干预措施分析

99、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保障机制的建设

100、用音乐创新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方式

101、石油类高校研究生心理健康问题及预防体系的构建

102、离异家庭儿童青少年家庭教养方式与心理韧性相关性

103、大学生手机使用和学业倦怠关系研究

104、体验式心理咨询教学对大学生自我效能和自我接纳影响的研究

105、基于积极心理学视角的初中生心理健康教育理念与实施

106、从存在主义谈免费师范生积极健康人生的构建

107、心理健康教育系统在大学生教育管理中的角色定位--以宿迁学院为例

108、封闭寄宿制学校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及对策

109、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协同构建分析

110、浅论心理预警视角下高职新生心理约谈模式的构建

111、积极心理资本下的研究生心理健康教育探索

112、大学生无聊倾向干预机制研究

113、时间管理团体辅导对中等职业院校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的影响

114、校园欺凌与暴力是社会之殇

115、西部某高校单亲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及对策研究

116、大学生隐性自杀行为的概念辨析、识别工具及方法

117、民族地区新建本科院校贫困大学生心理脱贫的途径

118、积极心理团体辅导促进高职院校新生心理健康水平的效果研究

119、基于集成学习算法的高职生心理健康预测方法

120、大学生心理危机防控与干预系统的构建

121、文化的多元与少数民族大学生的心理适应

122、音乐教育对引导重构大学生健康心理的作用

123、自我效能感在视障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的应用

124、大学生心理危机预防与干预体系浅析

125、团体辅导对大学生心理韧性培养的研究

126、浅谈书院制模式下如何开展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以肇庆学院为例

127、大学生网络心理健康教育的现实困局与多重突围

128、聚类分析算法在大学生心理健康分析中的应用研究

129、浅析小学生心理健康需求

130、互联网环境下的高职生心理健康

131、航海类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评价体系框架研究

132、浅析积极心理学视角下的高职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133、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的资本投入及其效益探讨

134、团体辅导对大学生生命意义感的干预研究

135、潍坊市中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136、社会阶层背景对大学生抑郁、焦虑的影响分析

137、在职专升本教育护士的自我效能感与心理健康状况现况及相关性研究

138、高职院校女大学生心理危机特征及扶助策略研究

139、论大学生心理适应性引导与校园暴力策略--以民族高校为例

140、高职生职业生涯规划与心理健康的研究

141、大学生积极心理品质培养回顾与展望

142、学校社会工作介入的模式与方法--以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为视角

143、新媒体下高校朋辈心理互助体系的构建及功能

心理健康论文2

摘要:文章从家庭教育差、行为偏差明显,社会原因影响、心理起伏较大,适应情况不良、产生心理问题等方面研究留守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问题。要促进留守青少年心理健康发展,需要家庭、学校、社会和政府共同努力。

关键词:留守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问题;行为习惯

随着城市化和工业化进程的加快,大批农村人口进入城市,导致留守青少年增多。由于家庭教育不足、部分人的歧视等原因,部分留守青少年具有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要充分重视这一问题,增强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逐步解决留守青少年心理问题,促进他们健康成长,促进社会和谐发展。

一、家庭教育差,行为偏差明显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庭对孩子的关爱和教导,对孩子的心理健康和行为习惯影响是巨大的。从小父母就不在身边的留守青少年,缺乏的正是来自父母的爱。犹如在一张白纸上写字,如果在白纸上执笔写字的人没有认真练习写字,这张白纸上怎么会出现令人赏心悦目的书法?调查显示,家庭良好教育的缺失,容易让留守青少年行为存在着明显偏差。研究表明,由于留守青少年缺乏亲人的关注,容易出现退缩或冲动、焦虑、内向孤僻、自我评价不高、性情古怪等行为障碍。根据实际情况来看,留守青少年的父母一般受教育程度较低,从事的工作大多为高强度、低收入,工作时间较长,很大程度上影响对孩子的道德教育。因此,已经为人父母的农民工,要将子女的心理健康放在第一位,将对子女的教育放在第一位。要通过电话、微信等方式,经常与孩子交流,建立维系亲情的纽带,了解孩√山草香★√子的思想动态,将孩子不健康的想法扼杀在萌芽阶段,帮助孩子树立一个健康、正确的人生观。这种良好的亲子关系,会使孩子有一种强烈的安全感,滋润孩子渴望爱的心灵。

二、社会原因影响,心理起伏较大

来到城市工作的农民工多数从事一些较脏较累的工作,他们的子女有时可能受到一些歧视,这是一种不正常的社会现象。“被人看不起”给部分留守青少年造成一定的心理创伤,让部分留守青少年产生不健康的心理,比如自卑、抑郁、敌对、孤僻。调查显示,留守青少年在敌对、心理不平衡方面的得分,显著高于非留守青少年。要解决这一类社会问题,首先需要教师自身具有良好的思想政治素质,不要歧视留守青少年,要引导和教育城市青少年正确对待留守青少年,共同关心爱护留守青少年。同时,社会应在法律、政策上关心留守青少年,营造良好的文化环境,推动和谐校园的建设。要努力消除留守青少年与城市青少年的差别,让城市青少年和留守青少年从心底互相认同。可以开展“一帮一”活动,在生活上关心留守青少年,温暖他们的内心,在学习上帮助留守青少年,提高他们的学习积极性。教师还要与留守青少年家长经常沟通,建议他们从心理上多多关心自己的孩子,指导与帮扶留守青少年纠正不良的心理倾向。学校要不断完善教育管理制度,改革教学方法,营造温馨的学习氛围,使留守青少年的心理问题得到解决。

三、适应情况不良,产生心理问题

研究发现,部分留守青少年的社会适应能力较弱,存在着一定的问题。部分留守青少年不愿与城市青少年交朋友,不合群,而且留守青少年更倾向于将失败的责任归于自我,缺乏自信,容易自暴自弃,缺少同龄孩子的乐趣。在学习方面,留守青少年的焦虑程度明显比城市孩子要高。这需要教师用真诚的关爱来缓解留守青少年的不适应问题,一视同仁地关心所有学生,并在学习上多多鼓励留守青少年。比如,在班级里展示留守青少年的优秀作业,让留守青少年有一种被重视的感觉。抑郁、孤独感较强也是适应情况不良的一种表现,许多留守青少年表示自己没有什么真心朋友,在集体活动中不敢与人交流,对人际关系敏感、紧张。多数留守青少年感到“与新朋友在一起时不好意思接近”,课堂讨论时怕自己语言不当不敢发言,课外活动时也不能很好地和伙伴们交流。因此,作为父母,应该尽量让子女的生活具有稳定性,有一个良好的成长环境。作为学校,对于留守青少年的适应问题也要付出相应的努力,要倡导素质教育,加强专题心理健康辅导,在各学科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同时,政府制定的相应政策也是很重要的,要落实国家的相关政策,让留守青少年和城市子女有相同的待遇。这对增强留守青少年的归属感,让他们拥有健康的心理非常重要。

四、结束语

总之,解决留守青少年的心理健康教育问题刻不容缓,这需要各方共同努力,坚持以人为本,避免出现管教失序状态。城市的家长要对留守青少年平等相待,学校要充分关注留守青少年的心理健康,政府应制定一些政策,从根本上解决留守青少年心理健康方面存在的问题。要营造关爱留守青少年的氛围,组织丰富多彩的关爱活动,形成关爱留守青少年的工作合力,并教育留守青少年自立、自强、自律,形成健全的人格,促使留守青少年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1]赵景欣,刘霞,申继亮。留守青少年的社会支持网络与其抑郁、孤独之间的关系[J].心理发展与教育,20xx(01).

[2]卢飞。农村留守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现状及建议[J].华中师范大学研究生学报,20xx(01).

心理健康论文3

摘要:当代大学生自我意识过于强烈,集体意识、社会责任感相对弱化,如何把社会化要求内化为个体的内在素质,这是当前教育急需解决的问题。文章着重阐述了心理健康教育开展的必要性,心理健康与德育教育相结合的方法,二者的结合为培养新一代合格大学生提供全新的平台,实践证明,这种思考与探索是行之有效的。

关键词:心理健康德育教育内化

长期以智力教育为主的教学体制忽视了学生的道德品质、心理素质的培养。在新时期下,如何开展对学生的德育教育是摆在每位教师面前的新课题。根据目前学校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加上长期思考和探索,笔者认为把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和学校的重头戏——德育相结合,应在心理健康教育中渗透德育教育,促进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这也是对德育教育途径的一种补充,它能为学校的德育注入新的活力。

有力量,就不可能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作为一名班主任,笔者深深地体会到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是多么的重要,良好的心理品质对学生的发展是多么重要。在日常工作中,努力对学生开展心理教育,为学生提供相互交流的平台,培养学生的集体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一、环境与宣传

1。在班级设立心理知识专栏、悄悄话信箱,让学生们了解心理知识,正视自我的心理状态。我及时把学到的心理学知识以文章、便条或短信等不同方式传递给学生,和学生们分享。使学生掌握基本的心理锻炼方法、心理训练方法,能够在日常的学习生活中,利用一些机会挖掘自身的潜能,提高自己各方面的能力,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和健全人格特征;掌握“合理化”、“投射”、“升华”等心理防卫方式;掌握正确的宣泄、移情、静心、放松等方法;掌握基本的人际吸引、人际沟通方法,在人际交往中能够自觉运用“首因效应”、“黄金定律”。

2。通过介绍我院培养的优秀毕业生先进事迹、成功典范,使学生正视职业教育,珍惜机会,把握自我,确定学习和人生目标,把握机会迎接挑战。消除学生的自卑心理,树立自信心。

二、心理辅导

1。学习方面。作为一名教师,我有这样的体会,有些学生上了大学就丧失学习目标和兴趣。俗语讲“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针对这种矛盾,我组织“我为什么学习”、“我的学习兴趣”等主题班会,让学生们在班会上相互交流,相互学习,认清自己的学习动机,认识自己的优势,善于自觉地学习。用魏书生老师的话:“每个人心中都有一片广阔天地”激励和鼓舞学生。学习联想式记忆法以增进学习兴趣。对于个别学生的不良学习习惯,如听音乐学习,通过讲解心理学中的“视听干扰现象”,让学生认识到学习中的不良习惯,自觉纠正。同时,要指导学生加强两课学习,学会辩证的学习方法、辩证的思维方法。

2。人际交往方面。人们遇到了烦恼或挫折,需要他人的支持与帮助、理解和信任,良好的人际关系正是一种重要的心理支持系统,可以有效地减轻人的心理压力,促进自我调节水平和心理承受能力的提高。我按照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提出的需要理论指导我的学生努力实现自我价值,正视自我的实现的需要。按照现代心理学人际关系理论指导学生处理同学关系、师生关系。按照校魂标准:“自立、自强、自尊、自爱”来勉励异性之间的交往,使学生树立正确的爱情观。在处理人际关系时做到礼貌、真诚。

3。品德方面。个体品德的形成是一个道德认知、道德情操、道德行为共同协调发展的过程,其核心就是道德内化,这种道德内化需要心理素质或心理结构要素的培养。如何将德育的社会化要求内化为个体的内在素质,努力培养学生的社会意识,提高学生的行为准则,这是我做班主任工作中经常会思考的问题。针对这个问题,我尝试着以班风建设为切入点,取得了不错的效果。当个人的良好品德与大多数人的相符时,就会形成良性的从众心理,就会为个性发展提供最佳条件。在班集体内形成一种讲正气、比学习氛围,使学生自觉加强思想修养,积极要求进步,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在班集体中施行班干部轮换制度,充分发挥每位同学的聪明才智,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协作意识、社交能力,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通过工作实践,班干部可以更加准确认识自己、评价自己,促进自我发展和自我完善。让他们在工作过程中学会交往、学会做事、学会做人。培养集体荣誉感充分利用班会、普训、新闻时间加强爱国主义教育,培养爱国情怀,增强民族自豪感和民族使命感。此外,我还经常会对学生们讲体育锻炼的重要性。对于人的生理、心理健康的重要性。认识早操的重要,珍惜大学时光的早操机会。

针对个别同学沉迷上网的问题,我尝试着用教育和移情的方式来处理。首先追求人性的自由和现实社会是相矛盾的。网络的世界是不受社会标准、道德标准来约束的。但作为大学生来讲,你是生活在一定准则下的现实人。你就一定要遵守校规。通过谈话、谈心,了解这些同学的上网动机,了解他们的兴趣和爱好。有针对性的组织一些集体活动帮助他们回到正常的学习生活中来。

三、心理咨询与心理干预

当代大学生正处在身心发展的重要时期,随着生理、心理的发育和发展,竞争压力的增大,社会阅历的扩展及思维方式的变化,在学习、生活、人际交往和自我意识等方面可能会遇到或产生各种心理问题。加之对心理健康的忽视,就有可能出现身心发展失衡,严重的影响自身发展和社会进步。针对这些问题,我会建议个别学生找心理咨询师做心理咨询和心理干预。

四、结束语

心理健康教育与德育工作有着密切的联系,它们各有所重,相辅相成。德育是心理健康教育的基础,心理健康教育是德育的延续,两者殊途同归,皆为塑造学生良好的人格与道德品行而努力。将德育的社会化要求内化为学生的内在素质,培养一代合格大学生是每位教育工作者应尽的责任。

参考文献:

[1]韩方希。民办高校德育工作探索与实践。济南:泰山出版社,20xx。

[2]张春兴。现代心理学。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xx。

[3]王希永,田万生。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教程,北京:开明出版社,20xx。

[4]RobertJ。sternberg。CognitivePsychology。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xx。

[5]龚耀先。医用心理学。北京:人民出版社,20xx。

心理健康毕业论文4

论文摘要:随着社会的进步,健康心理学应运而生,掌握必要的健康心理学知识,不仅是当今时代对人们的必然要求,而且也是人们保持身心健康的重要保证,甚至是影响人们事业成败的重要因素。

随着各种压力的渐增,人们发现人类疾病谱正由传染病向慢性病方向发展,相应地医学模式也由原来的纯生物模式朝生物-心理-社会模式转变,同时,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健康的要求也在不断提高。因此,一门新的学科——健康心理学应运而生。心理学研究者认为,健康心理学是一门综合学科,主要为人们如何保持健康的身心提供服务。随着社会的进步、时代的发展,健康的心理在人们日常生活与工作中的地位必将会越来越重要。虽然心理学界对心理学今后发展趋势有两种看法:一种是乐观的看法,认为心理学必将会受到千千万万人重视,甚至宗教崇拜;另一种是悲观的看法,认为“心理学有一个长远的过去,短暂的历史和一个茫然的将来”,认为心理学即使再过10年也难以成为一门真正的科学。但有一点不容忽视的是,现代人要提高生活质量,就必须要掌握一些必要的健康心理学知识。可以说,掌握必要的健康心理学知识,不仅是当今时代对人们的必然要求,而且也是人们保持身心健康的重要保证,甚至是影响人们事业成败的重要因素。

1.掌握必要的健康心理学知识是当今时代的必然要求

曾经有一则寓意深刻的心理故事,讲的是一对男女朋友约会,结果男朋友迟到了。当女朋友问及男朋友迟到的原因时,男朋友回答说他找心理咨询师咨询去了。如果这件事情分别发生在中国和美国两个不同国家,会出现怎样的结果呢?如果在中国,女朋友可能会立即挥袖而去,认为她的朋友有毛病;如果在美国,女朋友听说后则会喜出望外,因为男朋友能够去看心理医生既说明他非常重视自身的心理健康,同时也是一种身份和地位的象征。

这虽然是一个杜撰的故事,但却深刻地反映了中国人和美国人对待心理学的两种截然不同的态度。在中国,尤其在20世纪90年代初,人们并不懂得运用心理学知识保持自身的心理健康,更有甚者对心理学抱着一种错误的偏见。中国人往往习惯于把“心理障碍”与“神经病”联系起来。曾经发生过这样一件真实的故事:某高校的心理咨询中心刚成立时,由于考虑到该校的研究生楼较为安静和隐蔽,较适合开展心理咨询,于是把心理咨询中心设在了研究生楼里。不料研究生楼里的研究生们纷纷向校领导反映意见,强烈要求把“心理咨询中心”的牌子摘掉。其理由是:把“心理咨询中心”的牌子挂在研究生楼前,别人还以为研究生都有心理毛病呢!从这一故事我们不难看出,连知识层次较高的研究生们都如此看待心理学,更何况一般的老百姓呢?

当然,这只是20世纪90年代初国人对健康心理学的认识。近十年来,随着心理学知识的不断普及,人们对心理学的认同度也在不断提高。对自身身体的认识也有了长足发展,认识到健康不仅是纯生理的健康,它至少还应包括心理的健康。真正的健康应是生理、心理和社会适应的和谐统一。同时现代文明的高度发展必然会导致人们精神的欠缺,人情的淡漠;导致高的心理发病率;导致物质生活与精神生活的失调;导致人类与自然关系的失调,人的身心失调;导致所谓的"现代文明病"的出现。而要使这些问题得到真正解决,就必然要让健康心理学知识参与进步。因此,掌握必要的健康心理学知识是当今时代的必然要求。

2.掌握必要的健康心理学知识是保持身心健康的重要保证

日趋剧烈的社会竞争,高节奏的现代生活,使得人们的心理承受着前所未有的冲击。笔者作为一名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曾耳闻目睹不少大学生由于心理问题而影响了学业的正常完成。如大学生小A以优异成绩考上大学后,由于对所学专业不感兴趣,平时没有用功学习,大一第一学期的期末考试时他只好作弊,不料当场被老师发现并因此而受到学校的记过处分。如果他掌握一点健康心理知识,能够及时调整心态,也许这次处分就不会对他造成不良后果。但遗憾的是,他选择了自暴自弃,结果他的学习成绩越来越差,同时出现了幻听、幻视等严重的心理障碍,无法继续学习,只好自动退学。又如大学生小B是院学生会的一名学习部长,学习成绩一般。一次偶然的机会他认识了女大学生小C并一见钟情,但表白时遭到了对方的拒绝。遭拒绝后不久,当他去检查本院学生到课率时,一位老师竟当着他的面说:“这么差的成绩,居然还是学习部长!”遭拒绝后的失意加上他人的鄙视,他忽然失去了生活的信心,结果当天他就从宿舍楼的窗口跳了下去……在普通的人群中,也有不少人由于事业的失败、情场的失意、朋友的背信弃义、生活的不如意等等原因而轻则患上心理病症,重则走上轻生道路。所有这些表明,现代人所面临的生活压力越来越大,如果不学会运用心理学知识调节自己的心理,则很可能患上心理疾病,影响身心健康。目前很流行一种说法就是把没有明显的疾病症状,但又感身体不适(如紧张、疲劳、胃痛、头疼……)的身体状态称“亚健康状态”。据一项统计数据表明,现代人生活压力下处于“亚健康状态”的人数比例越来越大。所以说,掌握必要健康心理学知识是现代人保持身心健康的重要保证。

3.掌握必要的健康心理学知识还是影响事业成败的重要因素

长期以来,人们一直认为高智商等于高成就,因此都非常重视孩子的智力开发。但这种智力学说却无法解释生活中一些常见的现象:为什么有的人在校时是尖子生,进入社会后却一事无成?为什么我们对某些人一见面就有好感,对某些人一见面却产生反感?为什么面对同样的困难挫折有些人精神沉沦、一反常态,而有些人却能保持轻松愉快、一如既往?美国心理学者在研究中发现:人生成就的影响因素中,智力因素只占20%,而80%则受其他因素的影响,其他因素主要指个人的情绪调节能力、自信心、意志力等非智力的心理因素。

值得注意的是,像“信心”、“乐观”、“人际交往能力”等这样一些非智力范畴的个人心理因素已经在美国企业界倍受重视。而“情商”这一美国心理学界流行的新概念也正在引入中国人的日常生活。美国心理学家高曼认为“情商”主要由情绪的自我认识、自我控制、自我驱策以及对他人情绪的识别、移情及适度的反应能力所组成。如美国“创造性领导研究中心”的一份研究报告指出:一些高级主管人员无法正常开展工作,原因并不是因为技术上的无能,而是因为人际关系的缺陷。因此,美国哈佛大学心理发展学家霍华·加登纳认为:“一个人最后在社会上占据什么位置,绝大部分取决于非智商因素。”可见,人们要获得人生的发展和事业的成功,就必须掌握必要的健康心理学知识,懂得如何调节情绪,如何培养自信心,如何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等。

曾经有人指出:心理学的发展一般要经过点缀品、调味品和必需品三个阶段。我们有理由相信,随着我国现代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健康心理学正在成为人们生活中的必需品,成为人们幸福生活中必不可少的内容。

参考文献:

[1][美]查理德·格里格,菲利普·津巴多著。王垒,王甦,等译。心理学与生活(第16版)[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02.

[2]王沛。社会认知心理学[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6.

[3]贾启艾。人际沟通(第2版)[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6

心理健康论文5

有氧舞蹈是目前国内外流行的健身健美操的一种,在遵循有氧运动的基础上,锐意创新将爵士、拉丁等风格舞蹈很好地与传统健身健美操相融合了独有的风格模式,使运动乐趣重生。它是融合爵士与拉丁风格的有氧舞蹈运动。有氧舞蹈它融有多种操化风格,舞蹈时所散发出愉悦氛围和快乐的精神体验及具感染力,具有提高人的创造力、感染力、表现力和艺术气质等综合能力的特点,音乐节奏强烈又不乏柔美。有氧舞蹈不但符合素质教育的要求,而且有利于心理健康发展和适应能力的提高。女生是包头师范院校比较集中的群体,在包头师范学院进行有氧舞蹈的练习,对于提高女生自我价值、自我定位、自我超越,有一定的现实意义,最终完成从学生向社会人的转变。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 1 研究对象

包头师范学院 20xx 级、20xx 级、5 个公选女生班共 192 人

1. 2 研究方法

文献资料法。

访谈法: 面对面访谈与讨论,电话交谈与讨论。

问卷调查法。

跟踪反馈。

2 结果与分析

2. 1 高校女生所面临的心理问题

目前我国高校女生普遍存在着严重的心理健康问题,也是社会普遍关注的问题。据一项以全国126 万大学生为研究对象的调查发现有 20. 23% 的大学生有心理障碍,11. 7% 的大学生患有不同程度的心理疾病,有过心理危机的占 75%.

通过上述调查表的研究与分析,我院常见的女大学生心理问题主要表现以下几方面:

2. 1. 1 孤独

刚步入大学,大多数同学都远离家乡、亲戚和朋友。在女生身上表现尤为突出,对外界环境的陌生和不熟悉,使她们倍感孤独和寂寞,强烈的孤独感使她们不愿交流、不善言谈、封闭自己。在行动上被动、退缩。在生活和学习中难以客观、正确的进行自我评价,以至于茫然看不到自己的价值,导致学习目标不明确、怯懦、自我评价太低,从而产生自卑心里。

2. 1. 2 人际关系

高校女生在高中阶段,通常都是学校里的佼佼者,老师喜爱,同学羡慕,父母疼爱,是集万千宠爱于一身。进入大学后,遇到各地方的“高手”同学的出色表现,自己“失宠”引发的不满、嫉妒、愤恨等人际关系不协调,若不及时调整心态,会变得尖酸刻薄,置身于集体之外,人际关系僵化。

2. 1. 3 人情冷漠

社会节奏加快,女生自我调节能力差,易陷入冷漠的心理状态。冷漠是一种戒备心理、不信任心理、是防范和提防心理,是结在心灵外面的疮痂,是自我为中心的表现、是自私自利的表现、是缺乏爱心和耐心的表现。看似身体距离变短,心理距离却在拉大。

冷漠形成的根本原因是大学生对诸多现实原因不满,备受压抑、煎熬和扭曲而采取的玩世不恭的态度。

2. 1. 4 焦虑

焦虑是师范院校女生经常出现的心理体验,在生活中人与人之间相处的焦虑,在学习中对考试成绩的焦虑,对就业前途的焦虑。另外,身处人才济济的大学校园,焦虑自己各方面不如人,轻视自己的能力和价值,又使她们产生了自我意象焦虑。

2. 1. 5 敌对心理

做人做事考虑的角度偏执、敌意。以自我为中心认为他人不可信,高傲自大,自以为是,偏激固执。

2. 1. 6 挫折

由于师生之间情感沟通交流不够,教师对女生各种不良心态不能很好的掌握,使女生在一种偏执消极压抑的气氛中去生活和学习,当她们在学习过程中对某一个技术动作不能完成或不能达到要求时,就会产生一种消极的情绪和紧张的受挫心理。

2. 1. 7 临阵脱逃

由于动作难度大或惰性心理造成失去学习的兴趣和动力,又担心遭到老师和同学的嘲笑和责难,所以干脆逃避或拒绝学习动作,女生以生身体不舒服为由充当见习生。长久以来其他同学也会效仿,极大的影响教学质量的提高。

2. 1. 8 抑郁

女生通常会感到多重压力,自我掌控能力差,从而使得自身心理超负。生活压力、学习压力、人际关系压力、就业压力等常常会使她们感到燋头烂额,无力应付外界压力而产生抑郁的消极心理。

2. 2 有氧舞蹈练习可以培养师范院校女生心理调控能力

2. 2. 1 营造快乐教学模式与师范院校女生的心理调节

有氧舞蹈是循序渐进的进行一种美的、艺术的教育与熏陶。通过艺术形式营造学生的良好心态,为达到这个目的,就必须在教师和学生之间建立良好的沟通与交流桥梁,打造和谐而愉悦的气氛。教师用严谨的教态传授有氧舞蹈技术要领、艺术风格、表现形式等方面的同时,特别要加大精神、感情的投入,理解她们辛勤的付出与努力,加倍体贴、关心和爱护她们,使她们在严谨、认真、愉悦、轻松快乐中接受技术动作学习,从而达到提升教学效果。当某一女生出现动作频频失败且心情急躁时,教师不能批评和表现出厌烦,这会让学生不自觉的产生自卑心理,从而大大降低对此项运动的学习兴趣。如果教师具有亲和力的鼓励语言督促学生努力练习,经过一段精心指导,针对性指出问题的存在,将会很快的建立正确动作。那么她们自然而然增强自信心去克服困难,在轻松和谐的气氛中掌握动作技术。在教学过程中,利用新颖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努力调动她们积极性,积极创造增加彼此之间互相帮助的氛围,增加她们的团结协作互助的集体观念。既有利于提高她们对有氧舞蹈的学习、比较、观察、评价等能力,又能增进她们的竞争和团队意识。

2. 2. 2 有氧舞蹈乐感的培养与师范院校女生的心理调节

在有氧舞蹈动作练习中,必须重视不同风格的音乐所表现出的不同动作风格,音乐风格转换动作风格随即转换。技术动作配以夸张的表情、拉丁风格的有氧舞蹈动作展示激情奔放的感染力、较现代化的有氧舞蹈动作配以较酷的表现力、较跳跃欢快的有氧舞蹈动作配以活泼可爱的音乐风格来表现、街舞风格的有氧舞蹈动作配以放松很酷的表情等。

在调查中女生表示,有氧舞蹈的音乐和动作非常符合她们的身体锻炼的实际需求,和对健康、时尚的追求。在练习中体她们还自备不同风格的服饰,自配喜爱的音乐来展现不同风格的有氧舞蹈技术动作,能够使她们身心放松、敞开心扉、心情愉悦。充分享受着运动带来的乐趣。

2. 2. 3 有氧舞蹈的团队精神与师范学院女生的心理调节

有氧舞蹈是一项集体合作项目,利用集体的智慧打造团队精神。要求全队成员协调一致,共同建立良好的集体氛围。以相互自然、理解、信任、和谐、融洽、默契来共同克服学习技术动作中的困难。如在有氧舞蹈动作编排中,集体的队形变换、路线变换、动感造型、静态造型都需要集体协作配合,一个集体的配合动作经过千锤百炼才能达成流畅、舒展、默契。这些就培养了队员之间的相互帮助、相互支持、彼此宽容、彼此忍让的团队精神,才能最终获得成功。在团队学习技术动作过程中,会碰到许多问题,大家运用集体智慧面对问题时解决问题,及时调节自己的不良情绪,顾全大局,充分体现团队精神。

2. 3 有氧舞蹈产生的心理效应

2. 3. 1 有氧舞蹈有利于提高师范学院女生的认知水平

有氧舞蹈是一项集艺术性与观赏性为一体的运动项目,在音乐氛围中陶冶情操,提高情绪调节和自我调控。在运动强度稍大时,大家都在坚持,因此培养坚强的意志力及吃苦耐劳的精神。从而塑造果断、自信、坚忍不拔的良好意志品质。练习技术动作的安全系数高不易受伤,深得女生喜爱。

2. 3. 2 有氧舞蹈有利于培养师范学院女生的创造力

有氧舞蹈是一项动态发展的不断变化的与时俱进的运动项目。它的风格迥异千变万化,动作编排新颖独特,需要发挥集体智慧,进行创编极富音韵美。集中体现对人的心理、智慧、创造力的挑战。

2. 3. 3 有氧舞蹈有利于师范学院女生的身心愉悦

经常参加有氧舞蹈练习,使心情愉悦,则对运动产生更加显着的积极效应。这种积极效应对心理健康有积极影响。从被跟踪调查的女生参加动机、功能够使人产生轻松感和镇定感,能激活中枢神经的兴奋性,提高心理素质,塑造健美形体是她们追求的目标。而每次练习后所产生的愉悦感是她们长期坚持的主要动力。她们之所以长期坚持这项练习,是对有氧舞蹈运动有着浓厚的兴趣。参加自己喜欢的、感兴趣的运动,不仅锻炼了身体,更愉悦了身心。

2. 3. 4 有氧舞蹈有利于师范学院女生社交能力和自我价值体现

我们所处是一个高科技飞跃发展时代,现代社会需要的是综合性人才,而不是受到挫折把自己封闭起来,大学女生基本上是独生子女,自我为中心、自私自力、不合群,人际关系僵化日益严重,甚至走向极端。而通过参加有氧舞蹈运动既能加强人与人之间的交流,加强相互友谊,又能缓解因学习或生活所造成的不良情绪或压抑心理,满足女生的精神需求。曾有心理学家指出过,当人们投身于群体活动时,往往具有较强的“从属于集团”的心理趋向。通过我校院访谈、跟踪调查表明: 在练习中做到相互尊重、相互谦让,使团队精神增强。因而使整个练习中保持和谐的、积极地、相互尊重的心理状态女生都期望通过参加有氧舞蹈运动来扩大身心交往,满足自己结友乐趣,开阔视野,陶冶情操,由此产生一种精神上的相互信赖和相互交往亲和感,自我价值更好的体现出来。

2. 3. 5 有氧舞蹈有利于增强师范学院女生自信心

从我院参加有氧舞蹈的女生跟踪调查与访谈来看,以单纯追求获得一种运动成绩为目的的学生几乎没有,都伴随着有节奏的音乐塑造优美形体,强身健体,使自己心理状态得到改善,从而产生一种饱满的情感体验,产生轻松的、愉悦的、获得幸福的感觉。参加一段时间练习后,体型更加健美了,获得心理上的满足,产生一种成就感。因而增强了自信心,更加积极的投入到学习和社会生活中。

2. 3. 6 有氧舞蹈有利于师范学院女生审美能力的培养

美的事物人人都喜欢,无论在那里,美的人或事,总能吸引别人的目光,为特有的气质而陶醉。长期的有氧舞蹈练习就可以达到这种效果,可以使自己更健康、健美、当心情郁闷或受到挫折时,找到一种好的宣泄的方法,让自己尽情置身于有氧舞蹈当中,享受音乐节奏的振奋,产生心灵上的激情与震撼。进而迸发一种奋发向上的情感,在不知不觉中克服了怯懦心理,使不愉快的情感得到宣泄,产生愉快体验,从而缓解心理压力,时刻保持健康积极向上的心态。

3 结论与建议

3. 1 结论

拥有健康的心理是拥有一切的基础。针对师范学院女生较多的特点,和当今学生有诸多心理问题,在师范学院进行有氧舞蹈项目的健心效应显而易见,在音乐的伴奏下进行练习,使人在轻松愉悦的环境里享受一种被感染的情绪,深受高校女生喜爱。

有氧舞蹈对不良情绪有积极影响。对她们自信心、感染力、表现力、团队精神、意志品质、审美观、成就感、幸福感等的提高有很大帮助。这也是女生长期坚持这项运动的根本动力。以此来促进女生心理健康,增强社会适应能力。

3. 2 建议

建议各师范院校开设有氧舞蹈课,在教学中采用快乐教学模式。

在有氧舞蹈的创编过程中,应尽量多展示不同风格特色的操化动作,以供女生有广大的选择空间。

要重视女生心理健康,在日常生活和练习中培养她们的团队精神。

女生在必要的外界因素介入的同时,注重自我心理的介入。

已开设该门课的师范院校应增加投资,完善场地、器材,定期举行赛事,推动有氧舞蹈在高校之间开展。

〔参考文献〕

[1]张力为,毛志雄。 运动心理学[M]. 上海: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xx.

[2]张力为,等译。 运动生理学-概念与应用[M]. 北京: 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xx.

[3]佟立纯。 体育活动对心理健康的积极影响[J]. 北体师院学报,1999,3.

[4]殷晓旺。 论全民健身的心理效应[M]. 体育与科学,1993,2.

[5]王刚。 体育活动与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J]. 中国临床康复,20xx,( 10) .

[6]戴晓敏。 有氧健身操对女青年的身心影响[J]. 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xx,( 3)

23 163809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