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编陶行知教育故事【热选5篇】
【导言】此例“精编陶行知教育故事【热选5篇】”的教学资料由阿拉题库网友为您分享整理,以供您学习参考之用,希望这篇资料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支持吧!
陶行知的教育故事【第一篇】
陶行知是我国近代人民教育家。他有一句名言:‚人生天地间,各自有禀赋。为一大事来,做一大事去。‛他非常重视国民教育,认为‚教育是共和国的保障‛,因此,他把毕生精力都投入到‚教育‛这一大事中来。
1920xx年,他组织了平民教育促进会,编写《平民千字课》,奔波于全国十几个省市,致力于平民教育。他把《平民千字课》作为教材,送到平民百姓家里,劝家家户户都要识字读书。他活动的经费多数都是自己写书得的稿费。
一次,他得到了1万多元稿费,拿回家锁在柜子里,承担着所有家务的妹妹看见了,问他:‚家里有老有小,钱也不多,能不能留1/4给家里用?‛陶行知想了想,温和地说:‚我要去南京劳山脚下办晓庄师范,这钱要作为办学的经费。我们家虽穷,粗茶淡饭还能维持。中国34000万农民非但没有饭吃,更没有文化。用这钱去办学校,是为农民烧心香,是尽我们的绵薄之力去帮助他们。你在家里省着点用,算是帮我去办大事吧!‛妹妹理解了他,默默地点了点头。
1920xx年,陶行知办起了晓庄师范学校,开展乡村教育活动。1930年4月,国民党反动政府武力封闭了这所学校,还通缉陶行知。 1932年,陶行知在上海先后创办了‚山海工学团‛、‚晨更工学团‛、‚劳工幼儿园‛,继续推行中华普及教育运动。
陶行知教育故事【第二篇】
稿费的故事
陶行知是我国近代人民教育家。他有一句名言:‚人生天地间,各自有禀赋。为一大事来,做一大事去。‛他非常重视国民教育,认为‚教育是共和国的保障‛,因此,他把毕生精力都投入到‚教育‛这一大事中来。
,他组织了平民教育促进会,编写《平民千字课》,奔波于全国十几个省市,致力于平民教育。他把《平民千字课》作为教材,送到平民百姓家里,劝家家户户都要识字读书。他活动的经费多数都是自己写书得的稿费。
一次,他得到了1万多元稿费,拿回家锁在柜子里,承担着所有家务的妹妹看见了,问他:‚家里有老有小,钱也不多,能不能留1/4给家里用?‛陶行知想了想,温和地说:‚我要去南京劳山脚下办晓庄师范,这钱要作为办学的经费。我们家虽穷,粗茶淡饭还能维持。中国34000万农民非但没有饭吃,更没有文化。用这钱去办学校,是为农民烧心香,是尽我们的绵薄之力去帮助他们。你在家里省着点用,算是帮我去办大事吧!‛妹妹理解了他,默默地点了点头。
,陶行知办起了晓庄师范学校,开展乡村教育活动。1930年4月,国民党反动政府武力封闭了这所学校,还通缉陶行知。
1932年,陶行知在上海先后创办了‚山海工学团‛、‚晨更工学团‛、‚劳工幼儿园‛,继续推行中华普及教育运动。
25 陶行知洗衬衫
1939年7月,中国正是抗日战争时期。陶行知在四川重庆附近的合川县为难童创办育才学校,在普修课外,为一些有特殊才能的儿童,开设音乐、戏剧、绘画、文学、社会、自然、
舞蹈等课,培育人才。这个学校办得有声有色,为国家培养了不少专门人才。当时政治形势紧张,经济非常困难,为了把学校办下去,陶行知经常要为募集资金四处奔波,自己的生活也非常艰苦。
盛夏的一天,学生高缨听说书店到了一些好书,想去看看。可是自己不认识路,就想请陶行知陪他一起去。他来到先生窗前,那情景使他吃了一惊:先生打着赤膊,脸上、身上流淌着汗水,正在伏案疾书。高缨不好意思地把自己的来意告诉先生,没想到陶行知很快地回答:‚现在不成。‛高缨失望了,他很奇怪,先生平时最喜欢和学生在一起,也最愿意帮助人,今天是怎么啦?陶行知好像看出了他的疑惑,手指着晾在窗外的衬衫说:‚我很高兴陪你去书店,可是我的衬衫还没有干。过一个小时你再来,好吗?‛高缨望着那还在滴水的白衬衫,心想:先生找借口吧?他说了一句‚那就算了‛,不高兴地回去了。
过了一个小时,陶行知穿着还没干透的白衬衫,笑嘻嘻地来找高缨。高缨还躺在床上生闷气呢,见了先生,忙起身一起上街。后来,高缨还是想不通,就去问副校长马侣贤。马先生说:‚大家都知道陶行知是个名人,可是有谁知道,他为了你们这些孩子,几乎到了山穷水尽的地步。为了坚持办学,他把自己的大衣和呢裤子都送到当铺去了,换来的几文钱解决了一天的菜金。夏天,他只有一件像样的衬衫,这也不稀奇呀!‛高缨听着马先生的话,眼圈红了,他的耳边又响起了陶先生上课时讲过的话:‚为了劳苦大众,我们吃草也干;为了受苦小孩,我们要饭也干!‛他的眼前出现了陶先生和同学们一起喝稀饭,鼓励大家‚勒紧裤带共度难关‛的情景,他仿佛明白了:为了办学,先生舍得一切。
陶行知教育故事【第三篇】
利用短暂的寒假,我品读了《陶行知教育箴言》的部分内容,感受颇多。陶行知是一位为世人敬仰、怀念的人民教育家。他以毕生的精力,批判旧教育,探索新教育,致力于教育改革并付诸实践。“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陶行知的这句话也正是他一生的写照。虽然陶先生已经逝去半个多世纪了,但他对教育的批判,在今天读来,仍然振聋发聩;他对教育的探索,也仍然值得我们借鉴和深思。
作为一名教师,“要教人求真,首先要教己求真,求真的知识,真的本领,真的道德。”陶行知先生的教育理论,不是用一两句话就可以概括的,而我从中学到的,也不是短短1篇文字就可以完全写出的。我想,每个看过这本书的老师,也跟我有一样的体会。深深体会到“教学做合一”、“学生自治”、“创造的教育”、“创造的儿童教育”等各个方面内容,集中体现了陶行知先生的“生活即教育”、“教学做合一”以及“创造的教育”的独特教育思想。下面我就以陶先生提出的“教学做合一”来谈谈自己的感受。
“先生的责任在教学生学”、“先生教的法子必须根据学的法子”、“先生须一面教一面学”。 这是陶先生首先提出的“教学合一”的三个理由,继而提出“教学做合一”的理念:在生活里,对事说是做,对己之长进说是学,对人之影响说是教。
陶先生所倡导的“生活即教育”,生活教育,是供给人生需要的教育,不是作假的教育。人生需要什么,我们就教什么。“社会即教育”,要把笼中的小鸟放到大自然里,使它们任意飞翔。把学校的一切伸到大自然里,要先能做到“生活即教育”,这样的学校才是学校,这样的教育才是教育。陶先生主张远离生活的教育不是真教育,好教育,脱离实践的知识是虚的,不实用的。这“生活教育”、“社会教育”其实就是“教学做合一”,所以“教学做合一”,不仅是教育法,也是生活法。
今天我们的教学提倡生活化、人文化,也正是陶老先生的理念,学习离不开生活,学习就在生活之中,学生活中的问题,已成为我们每一个教师所努力做到的。“假使再来一个秦始皇,把一切教科书烧掉,世界上会失去什么?大书呆子没有书教,
小书呆子没有书读,书呆头子出个条子:‘本校找不到教科书,暂时停课。’”陶先生的这个笑话很形象地讽刺了我们当前“迷信书本”,“以书为本”的教育现象。要知道,好的老师不是教书,也不是教学生,而是如何教学生学,“一方面要要先生负指导的责任,一方面要学生负学习的责任。”这才是教学。
作为一名教师,我永远视陶先生为我的榜样,不仅做到修身养性,爱学习,爱学生,更要像陶先生那样,也做一名教育的研究者,实践者。在今后的工作中,不断更新教育教学观念,以陶行知先生的理论为指导思想,引导学生手脑并用,学会过硬的技能,使学生的素质全面发展,成为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有用人才。
陶行知教育故事【第四篇】
“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这感人肺腑的话语引领我走进了陶行之先生,读罢文集,崇敬和景仰之情由然而生,我深深地被陶行之先生求真、创新的教育思想所惊叹,他不愧是一位伟大的教育实践家,他创立了适合中国国情的“生活教育”的理论体系,为改革中国教育作出了卓越的贡献。陶行之先生的教育思想,至今仍闪耀着夺目的光芒。
我想我们做教师的,在课堂教学行为中,要使你对学生的德育培养、知识传播等都较好地被学生接受并产生效果,应具备的基础条件不外乎这样三个方面:(1)人格、(2)学问、(3)方法。即:一个要得到学生尊敬和爱戴的教师,必然要具有高尚的人格、渊博的知识和高超的育人艺术水平。同时,还要做到“心中有书,眼中有人”(这里的人是指学生)。两千多年前我国教育界的祖师爷孔夫子曾说过样的话“仁者爱人”,作为从事教育工作的人民教师,你首先要爱你的学生,教师爱学生是无选择的,没有爱的教育肯定是被动的、压抑的。
学生尊敬和爱戴我们教师的条件又是什么呢?除了上面讲到的“人格”、“学问”、“方法”以外,还应该加上“关爱”,即:关心爱护学生。在教育行为中,教育管理学生,要以关心、爱护学生为前提。从一定角度来看,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就是一种力学的关系,进一步说是“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的关系,按照牛顿力学原理,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的关系总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性质相同的。我们做教师的给予我们学生的是关爱、是亲和,学生会回报我们教师疏远与冷漠?对学生没有吸引力、没有亲和力,你怎么能要求学生走近你、亲和你呢?
教育心理学的研究早就有这样的定论:轻松、和谐、充满爱的环境能够激发人健康向上的情感,能够唤醒人的爱心。相反,充满仇恨、冷漠的环境却会诱发人产生邪恶,使人与人之间变得隔膜、疏远、丧失爱心。
陶行知的教育故事【第五篇】
陶行知先生的文章,曾经也拜读过。这回,看完这本《陶行知教育名篇》,对我来说,好像又上了一堂课。从学校毕业之后,我就从一个学生,变成了一个“先生”,年轻总是经验不足的,所以在踏上工作岗位的这些日子以来,我依然虚心求教于年长者。对于教学生,我还是觉得自己做得还不够好。学习这些文章,无形中也给了我鼓励。
陶行知先生的教育理论,不是用一两句话就可以概括的,而我从中学到的,也不是短短1篇文字就可以完全写出的。我想,每个看过这本书的老师,也跟我有一样的体会。但是现在,我主要想对陶行知先生关于“师范生”的一些文章,发表一点自己的想法。
是的,师范学院的学生,就是要学会改变,在学校里面一直学习的,就是怎样从一个学生,变成一个“先生”。上大学的时候,我们学习的,都是教学的方法,都是怎样教别人学习的方法。但是,作为一个老师来说,我们应该先去研究一些学习的方法,先研究一下,怎样才能变成一个好的学生,陶行知先生的《教育名篇》中《师范生的第一变——变孙悟空》就是这样告诉我的。只有先知道怎样做一个好学生,才能培养出来许多好学生。可是为什么是变成孙悟空呢?文章中,陶行知先生指出,孙悟空有目的、有远虑、有理想,它是抱着一种目的去拜师的。这无形之中就是告诉了我们如何做一个好学生。学生的思维方法与成人差别较打,要做好一个教师,就应该多点从学生的角度出发思考问题,这样才能让你的教学与教育更容易得学生接受。
做一个好学生,其实每个人都可以做到,在老师的心目中,自己的每一个学生,都能够成为好学生。记得有一句话就是这样说的:“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先生。”每一个学生都有自己的目的,我们要根据他的目的,他的性格,来研究对他应该是采取怎样的措施。我们学校的很多老师,对于这点都把握得很好,值得我去学习,他们对于每一个学生都很细心,去研究他们的思想,不仅做他们的师长,更重要的是去做他们的朋友。他们兢兢业业的工作,对学生爱护有加,他们的这些精神,都值得我好好学习。
陶行知先生的《师范生的第二变——变孩子》一文,正是告诉我,要想真正管理好一个班级,就要融入这个班集体,和每一个学生一样,知道学生在想什么,知道学生需要什么。就像陈永东老师那样,他所教的班级,没有一个学生掉队。这样的老师,正是和同学们融入
一体,把每一个同学都当成是自己的朋友。记得有次教学研讨,陈老师与大家一起分享经验,如何才能和学生打成一遍:多与学生聊天谈心,不要一看到学生就说学习说纪律,多通过一些学生感兴趣的话题聊起,多点沟通,当学生认同你了,那么你对他再进行教育时,就更容易接受,而不会与你搞对抗。他正是一个知道如何“变成孩子”的老师。
看完这些文章后,陶行知先生的思想就一直在我的脑海中徘徊,对我个人来说,这是一次思想的升华,他的思想,在我以后的人生旅途中,将会是一份永远无法用尽的财富。
下一篇:老师给学生的毕业留言精编5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