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的组成》教案(通用14篇)
通过实验观察水的分子结构,理解水的化学组成及其在自然界中的重要性,如何影响生活和环境?下面由阿拉题库网友分享的“《水的组成》教案”,供大家学习参考,希望大家喜欢。
《水的组成》教案 篇1
一、教材分析
1、课程标准分析
新课标指出:从宏观到微观、从定性到定量的学习是化学学科发展的趋势,在教学中要通过观察、想象、类比、模型化的方法使学生初步理解化学现象的本质;帮助学生从五彩缤纷的宏观世界步入充满神奇色彩的微观世界进而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利用有关科学史实,使学生了解科学家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
2、该内容在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
本节课的内容是人教版九年级化学教材第四单元课题3《水的组成》的第一课时,水的组成是全章的重点内容。本节课的内容是学生在学习了《爱护水资源》和《水的净化》之后,对水的认识从自然界到实验室,再从宏观到微观逐步深入。本节课的内容是以水这种具体物质为载体,通过认识水的组成,从而对第三单元分子和原子及元素知识的巩固和延伸,加深对元素概念的理解,有着承上的作用;通过认识了水的化学式,从而为下节课引出化学式与化合价埋下伏笔,奠定了正确书写化学式的知识和方法基础,有着启下的作用。
3、教材编者的意图
本课题对水的认识进入到分子层面。教材是从人类认识水的组成的简要史实引入,以水的生成和水分解两步展开。首先简要介绍了氢气及其相关的性质,这既是后续学习的必要知识基础,也是模拟水组成的开端。然后经过水的生成和水分解两部分的实验与分析,通过讨论进而认识水的组成。从探究的层次与递进关系来看,我认为教材的出发点已不仅仅是让学生了解模拟水的组成的探究实验过程,而是将讨论组合并放在模拟水组成研究的背景下,使其具有了探究的意味。
整个过程将知识的获取、科学过程的体验和科学思想方法的学习融为一体,教育内涵丰富,学习情景生动,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4、对教材内容的处理
据新课标总体教学设计上我遵循教材教材的编排顺序和编写思路,但在局部进行了调整:
(1)引入课题:教材是通过水的发现史引入,考虑到史料与学生距离较远,而教材后面安排的水的生成和水的电解其实就是水的发展史。因此为了不重复、为了拉近与学生之间的距离,在教学设计时我直接采用图片和提问相结合的方式引入:展示与水有关的一组图片,问这几幅图片与什么有关?水是同学们生活中最熟悉的物质之一。同学们知道其组成和结构吗?这样引入课题单刀直入更贴近学生生活,提出疑问激起学生学习的欲望和动机。
(2)在水的电解实验的教学设计中,考虑到实际实验中存在着误差,为了培养学生实事求实的探究精神和科学态度。因此在讨论分析实验现象得出结论之后,引导学生进行实验误差的分析,更加深了学生对实验现象的理解。
(3)在课堂实施中,我充分利用3D学案设计一系列活动元串,让学生在活动中达成学习目标。
二、学情分析
1、知识方面
通过分子、原子及元素的学习,学生已经具备了从微观和宏观两方面认识物质的基础,知道了化学变化前后元素种类不变;通过爱护水资源和水的净化的学习,学生已经从自然界、从实验室认识了水资源及常见的净水方法以及生活经验的积累,对水有了初步的认识。
2、能力方面
通过氧气性质的学习,学生已基本了解研究物质性质的方法是从物理性质到化学性质的深入;通过氧气体积分数的测定实验的学习,学生已经知道模仿前人探究实验的方法进行一些验证性的实验是学习化学知识的一种重要方法;通过前边的学习,学生已经初步具备了通过观察实验现象及分析,得出结论的能力。
三、学习目标
1、通过自主阅读教材、实验示范、归纳小结、知道氢气的性质和氢气纯度的检验方法。
2、通过实验探究,认识水的组成。
3、在自主、合作、探究活动中体验探究的乐趣,形成实事求是的科学探究精神和方法。
教学重点:实验探究认识水的组成。
四、教法与学法
教法
1、多媒体辅助教学法;
2、情境教学法;
3、实验演示法;
4、小组合作教学法。
学法
1、观察法;
2、讨论法;
3、实验探究学习法;
4、自主合作学习法。
五、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引出问题:同学们这几幅图片与什么物质有关呢?哦,是水。水是同学们生活中最熟悉的物质之一,那么同学们知道其组成和结构吗?
设计意图:通过展示与学生生活相关的图片引起学生的有意注意,使本课的学习更能贴近学生生活,增强学生的直观感受。通过问题的提出,激起学生学习的欲望和动机,使学生带着浓厚的兴趣和强烈的欲望进入新本课的学习。
(二)、氢气的物理性质
(1)学生自主阅读教材P79第三自然段,归纳氢气的物理性质,教师按学生归纳顺序进行板书;
(2)小组交流,归纳整理形成知识块。
设计意图:教材P79第三自然段对氢气物理性质的描述清晰,学生通过自主学习教材能够知道氢气的`物理性质,因此我将此活动设计成学生自主阅读教材,并在此基础上组织学生小组交流,归纳整理形成氢气物理性质的知识块。由此,既培养了学生的自主学习、交流合作能力,又培养学生对知识进行整合的能力,从而归纳出氢气的物理性质,使知识结构化、网络化。
活动2、互动认识——————氢气的化学性质
(1)学生自主阅读教材P79第三自然段和图4—23,了解并模仿氢气的纯度检验方法,学生用笔代替试管模仿氢气的纯度检验方法,教师巡视指导,强调操作的注意事项;
(2)教师演示教材P79实验4—5,学生观察、描述并记录实验现象;
(3)学生根据实验现象得出氢气可燃性结论,教师板书。
设计意图:由于教材上对氢气纯度的检验方法和氢气的可燃性实验有清晰文字描述和图片,因此通过学生自主学习教材,充分利用了教材上的图片资源;通过学生亲自动手用笔模仿氢气纯度的检验方法,加深对实验操作要领的理解和掌握,同时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通过教师演示氢气可燃性实验让学生有直观形象的感受,既培养了学生观察、描述实验现象的能力,同时又为学生得出氢气具有可燃性提供了事实依据。
活动3、合作探究—————水的组成
(1)教师简介水电解器并演示水电解实验,学生观察、描述并记录在教材P80表格一。
(2)学生猜想正负电极上产生气体的成分并设计验证实验方案;
(3)教师演示,学生观察现象、分析结论并记录表格二。
(4)组内讨论,教材P80“讨论3”,教师巡视指导。
(5)组间交流评价,学生归纳得出正确结论,教师激励评价并板书水组成的结论及水分解的文字表达式。
设计意图:
①通过对电解水产生气体成分的猜想和设计实验方案验证,其目的是将科学探究融入课堂,让学生在实际问题的研讨中体会科学探究的环节,从而培养学生科学探究的意识和形成科学探究的方法,同时增强学生参与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使课堂生动有趣。
②教学过程中通过学生观察、描述并记录实验现象等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特别是化学学科学习习惯的养成起到很好的促进作用。
③通过对教材上“讨论3”在小组内、组间的交流、展示与评价,让学生在交流评价过程中理解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突破了本节课的难点,同时通过组内、组间的讨论交流、评价及展示,训练了学生的交流合作和语言表达能力。
活动4、拓展探究—————水电解实验误差分析
(1)教师引导学生回忆水电解实验现象,组织学生组内讨论V02:VH2〈1:2的原因,教师巡视、发现学生可能出现的问题(3分钟)
教师预测:学生可能找不出原因
教师提示:
①氢气和氧气在水中的溶解性不同;
②电极是金属电极并结合氢气和氧气的化学性质;
③从装置气密性考虑
(2)学生组间交流评价,归纳得出正确结论,教师激励评价。
设计意图:通过对实验误差的分析,其目的在于教会学生尊重事实,培养学生事实求是的科学态度和探究精神;同时给学有余力的学生提供更大的学习空间和展示自己的舞台,使其个性和特长得以发挥。
(三)、反馈检测:
1、关于氢气的物理性质,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氢气是最轻的气体B。氢气难溶于水
C、氢气的液态是淡蓝色的D。通常状况下,氢气是无色、无味的气体
2、检验氢气纯度,判断氢气较纯的现象( )
A、听到尖锐的爆鸣声B。未听到声音
C、听到声音很小D。试管爆炸
3、下列有关氢气的性质中属于化学性质的是( )
A、无色、无味B。氢气可以燃烧
C、难溶于水D。密度很小
4、有关电解水的实验现象,描述正确的是( )
A、正极产生一种可以燃烧的气体
B、负极产生的气体体积是正极产生气体体积的2倍
C、负极产生的气体可以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
D、两极产生的气体都比空气
5、下列有关氢气的性质中属于化学性质的是( )
A、无色、无味B。氢气可以燃烧C。难溶于水D。密度很小
6、关于水的组成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水是水元素组成B。水是由氢气和氧气组成
C、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D。水的组成很复杂,至今没有明确的答案
(四)、课堂小结
通过本堂课的学习,你知道了哪些知识?学会了什么?
设计意图:让学生对所学习的知识能够有更好的理解和把握,能够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印象,能够更加清晰地分辨知识点的异同点,能够更加系统的认识知识点间的相互联系。让学生建构属于自己的知识体系,体验到学习的乐趣,体验成功。
六、板书设计:
第三单元自然界的水
课题1水的组成
一、氢气(H2)
1.物理性质:无色、无臭、难溶于水、密度比空气小的气体。
2.验纯方法:
3.化学性质:可燃性
二、电解水实验
1、实验现象:
①电极上有气泡产生
②V02:VH2=1:2
2.产物检验:
正极————氧气负极————氢气
3、表示:
水(H2O)=氢气(H2)+氧气(O2)
4、实验结论
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
《水的组成》教案 篇2
一、说教材
1、在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
本节课是人教版初中化学第四单元课题三《水的组成》第一课时的内容。水,是课程标准一级主题“身边的化学物质”部分的内容。第四单元以“水”为载体,从自然界到实验室、从社会到学科、从宏观到微观逐步深入,将学科知识与社会现实问题融为一体。帮助学生在物质的认识上由宏观转向微观,从组成转向结构;出现了一些化学式,为课题四化学式的学习略作铺垫,同时也分散了难点。总之,教材在编排上注重了新旧知识间的联系。
2、教学目标
(1)认识水的组成;
(2)通过氢气在空气里燃烧及电解水实验的视频,学习运用观察、比较等方法获取信息,并对获取的信息进行加工、分析,得出结论的科学方法;
(3)通过资料“水的组成揭秘”,对学生进行科学态度和方法教育。以上教学目标的制定基于修订版化学课程标准课时目标的要求:准确、具体、可行,符合全面发展观以及统整观下的化学教学目标的制定。融合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融为一体。
3、重点、难点
重点:电解水实验,水的组成。
难点:通过氢气燃烧实验、电解水实验,分析、确定水的组成。
二、说课标
(1)认识水的组成,知道单质、化合物的概念及两者之间的区别和联系,并能对一些常见物质进行简单分类。
(2)通过水的电解实验及实验现象的观察,归纳总结水的组成。
(3)利用电解水实验的讨论,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归纳实验现象的能力和习惯;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想象力和分析、推理能力。
三、说建议
基于以上教材、学情分析,本节课采用:实验、启发式讲解、小组讨论、合作学习等教学方法。
教学目标的落实:
一是设计载体,即通过什么样的载体来落实目标;
二是设计路径,即通过什么样的途径和方式来落实目标。为此,本节课采用了科学探究、小组讨论、合作学习等方法。
四、说设计课前准备和课上探究。
课前准备:氢气在空气里燃烧实验、电解水实验视频。课上探究:课上活动设计了三个教学环节:
创设情境引入新课――实验探究获取新知---总结收获拓展延伸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故事引入:俗话说,水火不容。可是,在一望无际的大海上却燃起熊熊大火。1977年11月9日,在印度东南部的马得利斯某一海湾的水域内,发生了一次大火。当时,海上风浪已经接连数日没有停息,颇为壮观,火光照耀四周数十公里。当时,熊熊烈火,剧烈的火焰竟使海天连成一片形成半壁红彤壮观奇妙的景观,目击者无不目瞪口呆。海水为什么起火?事故发生后,据科学家研究,原来这场大火的原因是时速高达250公里的飓风与海水发生剧烈摩擦,产生的巨大热能使水分子分解,引起氢气燃烧。原来这场大火跟水的'组成关系密切,那么我们今天来学习水的组成。
这样设计主要考虑:情境创设目的在于激疑,使学生产生认知冲突,既不能“喧宾夺主”,又要达到“激疑”的效果。
(二)、实验探究获取新知
先介绍81页资料“水的组成揭秘”,这样处理不仅可以很自然地进入
演示实验这一环节,还可以使学生在研究态度、研究方法上有所启发。
1、氢气的燃烧
氢气的燃烧实验是人们认识水组成的开始,采用演示实验的方法进行教学。利用启普发生器制取氢气,并进行氢气性质的探究。学生观察并归纳氢气的物理性质。氢气的验纯、燃烧实验前预设问题:实验步骤、实验现象、结论。学生带着问题观察实验,通过对实验现象的分析,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概括能力。师生归纳得出结论:氢气在空气中燃烧生成水。
如何用化学语言把这个反应表现出来?反应物、生成物、反应条件各是什么?学生回答:反应物为氢气和氧气,生成物是水,反应条件是点燃。所以文字表达式:
氢气+氧气点燃水
h2 o2 h2o第二单元课题三元素的学习(59页讨论)学生已经知道: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种类没有变化。所以在分析79页讨论时能顺利得出:氢气燃烧有新物质生成,发生了化学变化。有水滴生成,由:氢气+氧气电解水,思考:氢气由氢元素组成、氧气由氧元素组成,猜想:水中一定有什么元素?
过渡:人们发现了氢气能够在空气中或氧气中燃烧生成水后,又研究了水的分解实验。
2、水的组成电解水实验,这是这节课的重点,但实验室配备的电解器,反应速度太慢,而且化学实验室每个实验台上没有电源,所以对“电解水实验”采用观看视频的方式进行教学。播放视频前预留问题:实验步骤、现象(两电极现象、一段时间后正负极玻璃管中的差异)、猜想,使其带着问题进行观看。实验开始后,很快就看到有大量的气泡产生,这时候暂停,问学生有没有疑问,有学生提出“产生的气体是什么”,“为什么会有气体”。此时鼓励学生大胆猜测气体可能是什么,这样可以调动学生探究的热情。被猜到的气体有:氧气、二氧化碳、氮气、氢气等等(都是前面接触过的)。再进一步的引导学生设计验证方案。在第二单元学习的基础上,学生已经知道了检验氧气的方法,而且知道氧气能使燃着的木条燃烧更旺,知道了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知道氮气能使燃着的木条熄灭等等。然后逐步实施方案,验证猜想。为了尽量使学生体验探究过程,我将视频设为静音,而且一边看,一边暂停,一边思考,所以尽管没有亲自电解水,但也努力使学生达到探究的效果。
通过对实验现象的分析。观看视频后,完成80页讨论。师生归纳得出结论:水在电解实验里发生了化学变化生成了新的物质。那氢气和氧气又是怎样产生的呢?这也正是这节课的难点,如何从宏观到微观、从抽象到具体?我准备了电解水的flash动画,通过动画模拟电解水的过程来认识反应实质。将宏观现象通过微观模拟,变抽象为具体,化枯燥为生动,使教学难点得以顺利突破,从而降低了学习难度。另外,在这一部分内容的学习过程中还指导学生写出相关的化学式,以分散本单元的难点,为今后学习“化学式的书写”做铺垫。
最后,如何用化学语言把这个反应表示出来?反应物、生成物、反应条件各是什么?学生:反应物是水,生成物是氢气和氧气,反应条件是通电。
电解氢气+氧气文字表达:水h2o点燃电解h2 o2由“氢气的燃烧实验”和“电解水实验”及flash动画微观模拟的分析:氢气+氧气水水氢气+氧气h2 o2 h2o h2o h2 o2得出“水不是一种元素,而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通过“氢气的燃烧实验”和“电解水实验”的视频,师生共同分析、讨论得出水的组成,这样的设计基于:“探究不是直接告诉学生结论,而是提示、引导学生进行探究的方向。”
(三)、总结收获拓展延伸
课堂小结:
1、学生谈谈这节课的收获。
2、再来总结一望无际的大海上燃起熊熊大火的原因。
3、氢气能不能作为燃料被利用呢?如何大量的制取氢气呢?(可以进行猜想或查阅资料)
使学生带着问题和兴趣走出课堂,调动和激发学生探索的欲望加深对水及氢气的认识。作业:82页1、2。又因为这一单元是以“水”为载体将各课题串联起来的,再留一个选做作业:写1篇题为《水的自白》小文章。
(四)、板书设计:
课题3水的组成
(五)、教学反思
用视频代替实验是这节课最大的缺陷。但由于水电解器电解的速度特别的慢,无法在课堂上使用,也只好用视频代替,这也就促使我又有了一个想法:自制水电解器。尽管采用观看视频的方法,由于问题的预设比较合理,层层递进,所以也起到探究的作用中,学生的讨论、分析、结论也较为合理。
五、说中考
中考化学题,一共有十六题,前十题是选择题,选择题中大概有一至两题是难题,其中大部分是基础题,第十一,十二,较易,属基础题,十三,十四,十五,难度增加,第十六题是计算题,水的组成可以设计成基础题,也可设计成探究题。
《水的组成》教案 篇3
活动设计思路:
《纲要》中提出,关于开展幼儿科学活动的目的就是让幼儿对周围的事物、现象产生好奇心和求知欲,通过接触体验、表达感受和交流过程中知道探索的乐趣。水是我们身边最熟悉的事物了,它无处不在甚至不可或缺,小朋友对水更是喜爱,又恰好遇上这炎炎夏日,于是用孩子最熟悉又喜欢的“水”设计了这个活动。利用感官教学、直观教学、实践体验、交流的教学方式让孩子系统地认识了水。
活动目标:
1、让幼儿认识水、了解水,知道水的重要性。
2、让幼儿节约用水,珍惜水资源。
3、通过活动激发幼儿对事物的好奇心、探索和求知欲。
活动准备:
多媒体、海绵若干、水桶、透明器皿、冰块、桌子、金属(小钥匙)、小花洒、木块
活动难点:
孩子们对雨水的形成过程的理解,对此教师除了有简明的叙述讲解以外,还会利用道具进行简单的演示,形象地解释雨水形成的循环过程。
活动过程:
(一)导入部分
1、教师组织幼儿轻松愉快地入场坐好。(音乐)
2、(播放雷电声→雨声)利用多媒体等道具营造夏天雷电雨时的氛围,通过声音刺激幼儿的听觉感受。
3、教师提问:刚刚你们听到了什么声音?会想到什么?(引导幼儿说出打雷闪电的声音、下雨的声音)
(二)基础部分
1、教师提问:
你听过的雨声是怎样的呢?(霹雳啪啦、滴答滴答……)
你们知道,雨水是怎么来的吗?想知道吗?
2、水的形成——观察图片(雨水形成循环图)
教师用语:请小朋友们一起安静地、认真地观察这幅图,答案就在里面。
教师提问:告诉老师,你看到了什么?
(教师给小朋友自主观察与思考的时间,鼓励小朋友动脑筋、积极发言)。
教师解说:雨水是这样形成的—太阳热烈的照射,地上的水受热变成了水蒸气,飘到了高空中遇到冷的空气变成了很多小水滴,水滴聚集在一起变成我们看见的云朵,当云朵里的小水滴越积越多,承受不了重量,就从天空中掉落下来,这就是我们看见的雨啦!你们看,就像这样……
(1)解说:把海绵当做云朵,当云朵里的水分不多时,还很轻(让幼儿感受海绵的重量)太阳照射下的空气中充满水分;
(2)给海绵注入水分,解说:当云朵中的`水分聚集得越来越多的时候,就会太重,于是从天上落下来,这就是雨了。小朋友,明白了吗?
(3)请个别小朋友体验。
3、水的形态——冰
(1)教师用语:小朋友,水除了有液体、气体的形态,还有其它形态,是什么呢?(摇动装有冰块的盒子,引起小朋友的好奇心与思考,引导幼儿说出“冰”)
(2)请小朋友摸一摸冰块,说出感觉。(冷冷的)
(3)教师用语:水一经冷冻,就变成“冰”的状态了。
(4)提出问题:冰又怎么变成水的呢?(准备水的三态,让孩子观察与思考)
4、水的作用
教师引导:水这么奇妙,它有什么用呢?(喝、清洁、游戏等等)
与幼儿谈话,适当利用语言和图片引导幼儿说出:水可以……;可以用水……。让幼儿自主思考,作出经验谈,知道水的用处很多,我们都需要水。
教师提问:小朋友,如果没有了水会怎样呢?
引导幼儿说出没有水,生物都不能生存了,水非常重要。我们要珍惜水资源,不浪费水,可以怎么做呢?(水龙头关紧、洗菜的水可以用来浇花或者洗完衣服的水可以拖地等等)
(三)结束部分
1、水的游戏操作
游戏准备:准备三个透明水罐、水、海绵、乒乓球三个
游戏玩法:把小朋友平均分成三组,在规定的时间内(音乐控制)让每组幼儿轮流以接力的方式,用海绵吸水灌进透明水罐里,看哪组收集的水最多,乒乓球浮起最高为胜。(教师示范一次)
2、小结与提问
水的用处可真多,水除了可以喝,可以用来清洁,还可以玩游戏呢!接下来老师要考考小朋友,请看清楚——
演示:把金属钥匙和木头放进装有水的透明罐中,三种物体形成对比(浮、沉)。
提出问题,引起思考和探索:为什么乒乓球和木块会浮在水面上,而钥匙却沉下去了呢?还有什么是能浮在水上的呢?请小朋友回家后,自己去寻找一个完整的答案,回来告诉老师。
《水的组成》教案 篇4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认识水的物理性质,水的组成及其它初步知识;通过对水组成的分析实验,巩固和提高基本实验操作能力。
2、过程与方法:通过电解水实验的确定,使学生进一步认识一种物质的化学式并非臆造而是根据实验结果所得。
3、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对熟悉的水进行科学的认识和研究,培养科学、严谨的态度。
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据电解水的实验确定水的组成,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原子、分子、单质、化合物的概念及其相互关系。进一步理解化学变化的实质。
2、难点:电解水实验及其对实验结论的理解。
实验准备
课本第48页[实验3—1][实验3—2]教学用品
水槽、试管、直流电源、带电极的导线、烧杯;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复习提问(小黑板出示)(提问)
1、下列符号的意义:(追问2的意义)H____,2H_____,H2_____,2H2_____,H2O_____,2H2O____。
2、水中氢、氧两种元素的质量比;氢、氧元素的质量分数各是多少?
二、引入新课
(引言)我们已学了水的化学式H2O,通过第2题的练习,知道了水是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也会计算出水中氢、氧两种元素的质量比是1:8,但事实是否如此?
三、新课讲授
1、水的物质性质
(观察)展示一杯纯净的水。引导学生按照氧气的物理性质顺序认识论述水的物理性质。
(阅读)课本第47页水的物理性质。
(小结)
(1)常温下,水是无色无味的液体;
(2)凝固点:0℃,沸点:100℃;
(3)1标准大气压下,4℃时密度最大为1g/mL。
(4)冰的密度比水小。
2、水的组成
(实验)课本[实验3—1] (观察)通电后电极上有气泡出现。
(讨论)正、负两极管内分别为什么气体?如何检验?(实验)课本[实验3—2] (观察)用点燃的木条分别进行检验,可以观察到与电源正极相连的试管内气体能使点燃的木条燃烧得更旺;与电源负极相连的试管内的气体可,发出淡蓝色的火焰。
(小结)由此可见,阳极(正极)产生氧气,阴极(负极)产生氢气。
(提问)通过电解水的实验证明了什么?(分析)引导学生阅读课文有关内容,然后互相讨论,最后教师总结讲解,分析过程可用投影。
(小结)(1)水在直流电作用下生成了氢气,证明了水是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氧化物)。
(2)水在直流电作用下生成氢和氧气两种单质,证明水在直流电作用下发生了分解反应,水氢氧+氧气。
(3)根据电解水生成氢气和氧气的体积比是2:1可进一步扒导水的化学式是H2O。 根据实验事实。
生成气体的体积比VH2:VO2=2:1 氢气的`密度为/L,氧气的密度为/L。
所以,气体的质量比:H2:O2=(2×):(1×)=1:8 所以,水中H元素:O元素=H:O=1:8 氢的原子量为1,氧的原子量为16,所以,H2O中原子个数比为H:O=
根据实验测得水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8 (结论)
(1)一个水分子只能由2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构成。
(2)水的化学式为H2O
四、巩固练习
1、巩固练习(小黑板展示)
(1)通电分解水可得到氢气和氧气的实验事实证明( )
A、水的组成中含有氢分子和氧分子
B、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
C、通电时,水发生了化学反应
D、通电可使水中的氢气和氧气分离
E、水是由两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组成的
(2)计算水中H、O元素的质量分数。
(提示:①B、C ②H%=% O%=%)
五、典例分析
例1根据电解水的实验结果所得氢气和氧气的体积比是2:1,又知在标准状况下氢气的密度为/L,氧气的密度为/L及水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8,通电计算确定水的化学式。
(分析)这是一道根据实验数据判断物质组成的计算题,一般情况下确定物质的化学式的步骤是:
(1)确定该物质组成的无种类,例如该题中根据实验事实得知水是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
(2)根据各种元素的质量分数及该物质的相对分发子质量确定它的各元素的原子个数比;
(3)根据各种元素的原子个数比,写出该物质的化学式。
(详细解题步骤见新课讲授中的最后小结中第(3)点。)例2下图是简易的电解水的装置:
(1)在图括号内标出电的正、负极;
(2)与正极相连的试管里产生的是________气,与负极相连的试管内产生的是_____________气,两种气体的质量比为_____________分子个数比_______。
(分析)由电解水的实验现象得知:
(1)负极产生的气体为H2,正极产生的气体为O2。
(2)氢气与氧气的体积比2:1.所以分子个数比也是2:1,因此根据氧气、氢气的密度计算出它们的质量比为:mH2:mO2=2×/L:1×/L=1:8
六、归纳小结
1、了解水的物理性质。
2、掌握水的组成,水分子的构成。会用符号表达式表示电解的水的反应。
3、通过电解水生成了氢气的和氧气的事实进一步认识化学反应实质,理解分子与原子的本质区别。
七、作业布置
1、课后习题
2、课时作业设计:第一大题。
八、板书设计
第二节水的组成
一、水的物理性质:见课文第47页
二、水的组成:电解水的实验现象:
1、有气体生成;
2、负极产生的气体能燃烧,产生淡蓝色火焰——H2
正极产生的气体能使燃着的木条燃烧得更旺——O2
3、氢气与氧气的全积比为2:1 4。结论:(根据实验事实)
(1)水是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氧化物);
(2)水在直流电作用下发生分解反应,水氢气+氧气;
(3)每个水分子是由两个氢原了和一个氧原子构成,水的化学式是H2O;
(4)电解水的符号表达式:H2O H2↑+O2
《水的组成》教案 篇5
教学目标
1、通过水的电解实验探究活动认识水的组成。
2、通过自学、讨论等形式了解单质、化合物的区别。
3、通过查阅“水的组成揭秘”等资料了解人类认识物质世界的过程与方法。
教学重点
通过实验活动分析水的组成
教学难点
认识事物的科学的思维方法的形成
实验准备
水电解器简易装置、10%的NaOH溶液、火柴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设计
板块Ⅰ引入:多彩水世界
内容1:请你欣赏——明白学习对象
(电脑显示图片资料)
①教材第三单元的封面
②太空中看地球的照片
③组材(与水有关的风景图片如水电站、喷灌图、水产养殖、海滨浴场等等)
师:我们欣赏到的资料的主题是什么?
生:水
点评
俗语说:“熟悉的地方无风景”。水是学生最熟悉不过的物质了,但教师用丰富的素材让学生感知学生熟悉学习对象,易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用科学家的眼睛来探视水的未知和魅力。
内容2:浮想连翩——认识水是生命之源
师:地球上适宜生命存在的三大基本因素是什么?
生:空气、水和适宜的温度。
师:(播放火星车在火星上拍摄照片,及证明火星曾经有水的证据的报道)同学们看
到这些资料和报道后对火星的第一印象是什么?
生:(不同的学生印象肯定不同,让他们自由想象)火星上很荒凉,火星上也许从前
有生命、火星上可以采矿、火星没有地球有生机……
师:科学家为什么在火星上搜寻曾经有水的证据呢?
生:有水就有可能有生命存在过。
师:美国火星探测器在火星上已经找到了火星原来有水的痕迹,之后在报刊上很快出现了“地球人原来是火星人的后裔”猜想。请同学们想一想,这种猜的最核心的依据是什么?
生:水是生命之源。
点评:教师应用近期媒体报道的美国火星探测器在火星上探测的最新工作进展,让学生通过对比,联想感知水是生命之源。
内容3:高谈阔论——了解水的分布及作用
①水的作用
师:同学们吃过新疆葡萄干吗?
生:吃过,甜甜的,酸酸的,很好吃。
师:是的,很好吃,新疆哪个地方日照时间长,昼夜温差大,十分利于葡萄的生长,但是新疆这片广阔的大地上,适宜种植葡萄的地方不到10%,大家知道是什么原因吗?
生:交流、讨论,最后形成的意见是——缺水。
师:同学们分析得非常正确,如果新疆不缺水,它生产出来的葡萄用来酿葡萄酒供全世界所有的人来饮用都用不完。在世界各地水资源分布很不合理,有的地方水资源很丰富,如我们的家乡。但有些地区又极端缺水,难以适宜人类居住,比如我国新疆塔克拉玛干沙漠中古代有许多城池都被废弃了,原因就是自然环境严重恶化,缺水造成的。你们知道自然界的水是由哪些形式存在的吗?
②自然界中水的分布形式:
生:河水、湖水、地下水、极地的冰盖、空气中的水等等。
师:同学们概括了很多,这些叫自然界的自然水。据你们所知,还有什么地方有水吗?
生:蔬菜里有水、果冻里有水、人体里有水、纸张里有水、结晶水合物里有水等。
师:大家分析很有道理,这些水与自然界里的水存在的形式不一样,叫“结合水”。
师:请同学们分析三峡枢纽工程的意义。
生:先讨论、交流,后概括:发电、抗旱防洪、灌溉、调节气侯,航运、旅游……
点评
教师先从具体的事例——新疆葡萄入手,让学生认识水资源的宝贵,然后了解地球上水资源的两种存在形式,当然,“结合水”只给学生作了简单的交待,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一个有探究价值的问题“三峡枢纽工程的意义”,使学生结合身边的具体事例体会出水的无穷价值,而且把爱护水的这一价值观也寓于其中。
板块Ⅱ实验探究:水的组成
内容4:猜测水的组成
师:给出水的化学式——H2O,请学生猜测水的组成。
生(可能作答):由H2和O组成,由H2O组成,不知道,……
师:介绍电解水简易装置,接通电源。
生:看到两极产生气泡,正极慢,负极快。
师:两极产生的气体是什么?水蒸气还是其它气体?
点评
猜测是探究的一种重要方式,教师引导学生猜测,则是挑起学生的思维矛盾,这样为下一步探究开发了素材,也激发学生探究欲。
内容5:(电解水的过程中)学习科学家研究水的组成的思路。
师:指导阅读P45-46页资料“水的组成揭秘”。
生:阅读。
师:我们一起推测一下拉瓦锡设计实验前的想法。
生:讨论。
师-生:既然“易燃空气”在空气中燃烧生成水,那么水在一定条件下,能否得到“易燃空气”;如果能设计一个方案从水中得气体,并证明它是“易燃空气”,那么也就证明了水的组成了。
师-生:从上述思路中我们可以整理出科学家的探究过程提出假设→设计方案→探究实验→现象论证→结论推理
师:我们的实验正是按拉瓦锡的.思路进行验证。
点评
这一环节是教师注重“过程与方法”经典之作,第一步教师是引导分析科学家的研究方法,第二步是学习科学家的研究思路,这种提升对形成学生良好的学习方法是十分有好处的。
板块Ⅲ验证推导:水的组成
内容6:现象论证——分析产物
师:(录相展示)氧气的检验方法;氢气的检验方法与验纯知识。
生:欣赏、学习。
师:引导学生观察水电解器两极结果。
生:(可能的描述)正极气体多,负极气体少;V正:V负约为1:2……
师:用录相中展示的方法检验两极气体,要求学生观察现象。
生:(观察)正极气体能使带火星木条复燃,负极气体能燃烧。
(判断)两极产生的不是水蒸气,正极产生氧气,负极产生氢气。
师-生:在通电条件下,水发生分解反应,生成氢气和氧气
通电
水氢气+氧气
(H2O)(H2)(O2)
师-生:普利斯特里和卡文迪许的实验结果现在可以表示为:
点燃
氢气+氧气水
(H2)(O2)(H2O)
师:从上述资料中我们还了解到科学家用哪一个词来描述物质的组成?
生:用“元素”一词。
师:你们还知道哪些化学概念?
师—生:师生互动,共同清理出元素、化合物、纯净物等概念,教师再引导学生结合水的组成这一具体内容强化理解三条化学概念的基本意义。
师:对比上述两个相反的反应过程,我们现在能否推侧水的组成是怎样的?
生:水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
师:我们从以上两个化学方程式中还发现了哪些问题?
生:学生讨论的焦点是“一个反应很不容易发生,而另一个反应很容易发生”,不容易发生说明反应条件难以达到,而且成本很高。
师:同学们分析思路有价值,如第一个反应很难实现,我们这个世界目前比较头痛的是能源短缺,千方百计地找替代石油等化石能源的物质,而最理想的清洁能源就是氢能源,我们今天才发现,制造这种能源的原理很简单,但反应条件太苛刻,我希望同学们努力学习,今后在这一方面研究有所突破,为人类作出大的贡献。
点评
有了科学家的方法意识,有了一定的原有的知识积累,但还不能真正认识水的组成,这时教师采用两条办法,其一是看别人的实验录像,这样可以接受较规范的实验与事实,也节约时间;其二学生自己作实验,进而得出水的组成这一结论,再一鼓作气地找出元素的概念。然而这并不是高潮所在,高潮是教师应用两个相反的化学方程式,在论证过程中培养学生科学的思维方法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板块Ⅳ反思评价
内容7:挖掘实验结果
师:反思1:我们通过分析水的组成的实验过程中,在实验方法上还有不完善的地方?
反思2:我们对今天出现的几种化学新概念理解透彻了吗?
反思3:“用通电的办法从水中得到氢气要消耗电能,现在大家在设想通过催化剂,利用太阳能将水分解得到氢气,如果这一设想得到实现,我们将得到大量兼价而又清洁的能源,我们的生活会变得更美好!”这段话对我们有什么启示作用?
反思4:我们在平时的生活中有浪费水的行为吗?
师:上述四个反思问题不需要同学们立即作答,但我们要时时思考,不断地感悟出新体会。
内容8:小结学习收获
师:要求学生根据H2、O2和H2O的符号比较它们元素种类上的区别。
生:H2、O2只含一种元素,H2O含有二种元素。
师:指导学生阅读教材,指出“单质”、“化合物”两个概念,并要求学生举例说明。
生:学生自习,理解概念,相互举例理解和深化。
师-生:判断、纠偏。
师-生:回忆学习过程,小结课题收获:
①本节课学习了哪些知识?
(学生答)水是由氢氧元素组成的,单质和化合物,水、氢气的符号……
②本节课我们学到了什么方法?
(学生答)学习了科学家探究实验的思路:
提出假设→设计方案→实验论证,知道了认识事物的一般过程。
师:最后请同学们整理出本节课我们探究的内容和方法,并将这些内容写在教材上。
点评:
这一环节中教师的四个反思题有教育意义和激励作用,学生最后整理学习体会与笔记也是一个创造,变学生的机械记忆为愉快的学习形式。
生:学生在交流中活动与整理。
总评
本节案例的特点是教师用问题引导学生探究,用最新的材料引导学生探究,学生思维材料充分,创新空间广阔,学生在探究中互动感知深刻,这样学生就较顺利地通达“三维目标”。
《水的组成》教案 篇6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认识水的组成,了解并区分单质和化合物。
过程与方法
1.从人类认识水的组成的过程中体会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认识实验探究的重要性。
2.通过分析、讨论,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归纳实验现象的能力和习惯。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了解人类认识物质世界的过程和方法,培养学生科学探究的精神。
教学重难点
重点:理解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
难点:单质、化合物、氧化物的定义。
教学工具
直流电源、水电解器、电解用水、火柴条、酒精灯、小试管。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前面我们学习了一种重要的自然资源——空气,自然界中还有什么物质与人类活动、生产密切相关呢?对,是水。从太空上观察。地球是一个蔚蓝色的`星球,这种蔚蓝色物质是什么呢?对,是水。水在地球上分布很广,江、河、湖、海约占地球表面积的约,所以有人戏称地球为“水球”。水与生物关系非常密切,各种生物体内都含有水。水是生命的孕育和维系必需物质;人类的日常生活和工农业生产离不开水;水力发电利用的是水,水还能为人类提供水运的航道和宜人的环境。那么,你对水的组成、水的净化、水资源等知识的了解又有多少呢?本单元将引领我们走进水的世界,首先,我们一起来研究水的组成。
二、推进新课
师:古人认为大自然由五种要素(金、木、水、火、土)所构成,随着这五个要素的盛衰,而使得大自然产生变化,不但影响到人的命运,同时也使宇宙万物循环不息。因此他们认为水不可以继续分解,水到底能不能分解呢?
(一)水的组成
1.电解水的实验
[演示实验4-25]水的电解实验
教师先进行演示,之后要求学生根据图中所示进行水的电解实验。
引导学生观察与电源正负极相连的电极上和试管内发生的现象。
[提示](1)提示学生观察两极产生气体的体积有何差异。
(2)可加入少量硫酸或氢氧化钠增强水的导电性。
[现象](1)通电后,正负电极上都出现气泡,即产生气体,气体都是无色的。
(2)一段时间后,试管1和试管2收集到的气体的体积比约为1∶2。
[提问]两极上得到的气体分别是什么呢?
学生猜想:可能是氧气、二氧化碳、氮气……
师:下面,我们就来检验这两种气体分别是什么。
2.实验验证
(1)(教师演示实验):用带火星的火柴条检验试管1中的气体,将试管2移近火焰检验试管2中的气体。
[提问]试管1和试管2中的气体分别是什么?
[现象]试管1中的气体能使带火星的火柴条复燃,试管2中的气体能够燃烧,火焰呈淡蓝色。
(2)学生讨论后回答:
①试管1中的气体能使带火星的火柴条复燃,说明是氧气。
②试管2中的气体可以在空气中燃烧,火焰呈淡蓝色,通过预习可知是氢气。
师:试管2中产生的这种无色气体是叫氢气,也就是拉瓦锡所谓的“易燃空气”。
[结论](1)与电源正极相连的电极上产生的气体为氧气。
(2)与电源负极相连的电极上产生一种新的气体叫氢气。
(3)水可以电解生成氧气和氢气。
师:在水的电解实验里,水发生了什么变化?
生:产生了新物质,水发生了化学变化。
师:对,让我们一起来把这个变化表示出来。这个反应中,水为反应物,反应条件为通电,生成物为氢气(H2)和氧气(O2),所以可表示为:
水(H2O)氢气(H2)+氧气(O2)
师:从上面这个反应式中可以看出,水中含哪些元素?
生:含有氢(H)、氧(O)两种元素。
师:电解水的反应类型是什么?
《水的组成》教案 篇7
一、学习目标
1、认识水的组成。
2、了解单质、化合物的区别。
3、了解人类认识物质世界的过程和方法。
二、教学重点、难点
通过实验活动分析水的组成
单质、化合物、氧化物的定义
三、课时安排
1课时
四、教学准备
电解水实验装置、火柴、图片
五、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电脑显示图片资料或录像资料)
素材(与水有关的风景图片如水电站、喷灌图、水产养殖、海滨浴场、教材第三单元的封面、太空中看地球的照片)
提问:我们欣赏到的资料的主题是什么?
了解水的分布及作用
[提问]你们知道哪些地方存在水吗?
[追问] 还有什么地方有水?结合教材P46的`资料谈谈你的看法。
提问:(1)水对于我们人类重要吗?想象一下如果没有水世界会变成什么样子?
(2)水除了可以孕育和维系生命,还有什么作用?
总结水的用途:指导学生阅读教材P46第2自然段。
内容1:实验探究水的组成
[过渡语]水如此重要,今天我们就来探究它的组成。
(1)水在化学中用H2O表示,大胆猜测水是由哪些元素组成的。
(2)如何来证明一种物质是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呢?提供资料:氧 汞→汞+氧气
告知学生:水在通电的条件下能分解生成
氢气和氧气。提问:回忆如何检验氧气?
指导学生自学教材P47第2自然段学习氢气的性质及检验方法。
(3)展示电解水装置,开始实验。引导学生观察实验。(由于此实验速度较慢,反应开始一会后,可配合此实验的录像课件,让学生观察)
引导学生总结实验:正氧负氢,体积比1:2,写出此反应文字表达式,说出属于什么基本反应类型。
内容2:(电解水的过程中)学习研究水的组成的思路。
从上述思路中我们整理出科学探究过程
提出假设→设计方案→探究实验→现象论证→结论推理
内容6:体验感悟,形成概念:
提问:自然界中的水如:河水,矿泉水…等属于纯净物还是混合物?水,氢气,氧气属于纯净物还是混合物?
强调:如果只说水就指的是纯净物。以水、氢气、氧气为例让学生说出它们组成上的不同,引出单质、化合物的概念。
练习:CO2 N2 P2O5 KClO3 Fe
KMnO4 H2O2 指出它们是单质还是化合物
布置任务:结合教材P47的内容,将上边练习中的化合物简单分类。
提问:你能说出氧化物的基本要素吗?
回忆所学知识和新学知识给物质简单反类
六、板书设计:
课题1 水的组成
一 水的组成
1. 电解水实验
(1)现象:两极产生气泡(正氧,负氢)V正:V负=1:2
(2)表达式: 水 氢气+氧气
2.结论: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
二 单质和化合物
1、单质: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
2、化合物: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
3、氧化物:由氧元素和另一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
《水的组成》教案 篇8
一、教材分析
1、课题在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本节内容是继空气之后,学生学习的日常生活中最为熟悉的物质之一,对于学生能从化学的视角看待物质世界具有重要意义,同时本节课的学习,也为学生从宏观到微观的跨越奠定基础,单质化合物的学习不仅丰富了物质分类的内容,也是将物质进一步分类的依托。因此,本节内容具有承上启下的桥梁作用。
2、教学目标
根据《课程标准》和学生实际,我将教学目标确立为:知识与技能:
(1)简单了解氢气的性质;
(2)通过电解水实验探究水的组成;
(3)了解单质、化合物、氧化物的概念及区别。
过程与方法:
(1)结合资料,从人类认识水的组成的过程中体会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思维的方法,认识实验探究和创新思维的重要性;
(2)充分讨论,提高观察、分析、归纳实验现象的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电解水的实验对学生进行物质可分性教育,培养他们实事求是的态度。
(2)逐步建立认识人类物质世界的过程和方法,增强科学探究的精神;
3、重点和难点重点:
(1)通过电解水实验探究水的组成;
(2)单质、化合物、氧化物的区别。
难点:
(1)通过水的电解实验现象确定水的组成;
(2)了解人类认识物质世界的过程和方法。
二、学情分析
通过小学科学和初中物理课的学习以及生活中经验的积累,学生不仅知道水是我们身边最常见的物质之一,而且对水的物理性质有了一定的了解。但对于水的组成,学生并不完全了解。通过电解水的实验可以了解到水能分解成氢气和氧气,组成这两种物质的元素都来源于水,从而得知水是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的。学生在第二单元课题2“氧气”中所学习的氧气的检验方法是本课题的学习基础之一。
三、教法设计与学法指导运用布鲁纳发现学习理论
创设情境→提出问题→进行猜想→实验探究→验证实验→讨论总结→得出结论。
这种发现学习的教学顺序,就是从具体到抽象的教学顺序,有利于激发学习者的智慧潜能,培养内在动机。
学生的学习方法是:实验探究法,合作交流讨论法。
四、教学过程
任何的学习都是一个积极主动的建构过程,所以化学的学习除了要遵循学生学习化学的一般规律外,还应该符合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从学生生活中已有的经验或经历出发,与学生共同体验化学知识的形成与应用的过程。为此,我的教学设计从学生日常的生活出发,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发学生进入未知化学世界的强烈欲望,努力把这一节课上成学生积极探究化学奥秘,解决化学问题同时又发展学生思维的活动课。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1、新课导入:“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诗中描写的是哪一种物质?
(设计意图:该问题的创设可以让学生置定于中国特定的文化的氛围当中,通过情感激发,使本节课的课题非常顺利的切入)
2、问题:水是我们最熟悉的物质之一,它是生命的源泉,根据你们的经验说说水的用途?
水的用途:维持生命、灌溉农田、工业用水、作为反应物等。
(设计意图:想引起学生注意,激发学生的探究欲,使学生希望以化学的眼光来探知水的未知魅力。很自然地进入水的组成的科学探究过程)
(二)启发诱导,探索新知
水的组成的探究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提出问题,进行猜想,设计并进行试验,分析讨论得出结论,交流与反思。首先是提出问题,水是由什么元素组成的呢?请合理的猜想一下。这时大部分学生会进入猜想的状态,提出水中有氧元素。这时就进一步地进行再提问:水中果真有氧元素吗?水是一种元素组成的吗?接着介绍水的组成发现历史:(课件)通过化学史的介绍使学生知道虽然水对我们来讲非常熟悉,但我们对水的认识是模糊的,我们对它的研究也不是很深入。在这样的情境下,引入了本节课。下面我们就来探究水的组成(板书:课题3水的组成)进行实验一,介绍人们认识水的组成是从氢气的燃烧开始的。氢气具有可燃性,那么氢气的燃烧有什么现象呢?有危险吗?结合蜡烛燃烧实验怎样检验氢气燃烧的产物就是水呢?我以简易装置制取并做了氢气验纯及燃烧的实验,然后进行总结氢气的相关性质、验纯步骤和氢气的检验方法,写出其反应的文字表达式。提出:在实验过程中我们应该注意实验的安全,同时教育学生在生活当中我们也要注意安全,如家里使用天然气或液化石油气,如果发现天然气或液化石油气泄漏该怎么办?充分体现化学来源于生活,又能指导生活这一原则。人们认识了氢气的燃烧可以生成水以后又研究了水的分解,很自然过渡到实验二,我以霍夫曼水电解器做电解水的.实验,首先介绍水电解器,了解其装置特点。紧接着设问:那它是怎样使用的呢?我们一起来看水的电解实验。(板书:一、电解水实验)教师展示电解用水,这就是电解用水,为了增强水的导电性,我们可以在水中加入少量的硫酸钠或氢氧化钠,我们用的是10%的氢氧化钠溶液,为了便于观察,向其中滴入几滴红墨水。首先将活塞打开,把水从长颈漏斗中加进去,一直加到塞子处,排尽管内的空气,关闭活塞。现在我们将电极与学生电源连接(强调正负),连接好了以后,我们开始通电(强调:通的是直流电),大家注意观察
与电源正、负两极相连的电极上和玻璃管内有什么现象发生?从第一组开始,让学生依次上来看电极上有什么现象?学生看到两根电极上都有气泡产生。紧接着问:哪一极产生气泡的速度快?一段时间后,让学生再来观察实验现象,并请一位学生读数,两极产生的气体体积各是多少?并比较气体的体积。(板书:实验现象:
①通直流电后,两根电极上都有气泡产生,且与电源负极相连的一端放出气体的速率较快。
②一段时间后,与负极相连的玻璃管中的气体体积约是与正极相连的两倍。)在得出上述现象后,紧接着问:两极上得到的气体分别是什么呢?在前一单元学生已经学习了如何验证氧气的方法,自然会想到用木条去检验。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到与电源正极相连的玻璃管的上方,打开活塞,观察木条是否燃烧。将燃着的木条伸到与电源负极相连的玻璃管的上方,打开活塞,观察管内气体是否燃烧。
向学生提问与电源正极相连的电极和与电源负极相连的电极产生的气体分别是什么?学生讨论后回答:
①与电源正极相连的电极上产生的气体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说明是氧气。
②与电源负极相连的电极上产生的气体可以在空气中燃烧,火焰颜色呈淡蓝色。教师讲解与电源负极相连的电极上产生的这种无色气体叫氢气,它在空气中能够燃烧且火焰颜色呈淡蓝色,它就是拉瓦锡所谓的“易燃空气”。
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共同得出以下结论:
①与电源正极相连的电极上产生的气体是氧气。
②与电源负极相连的电极上产生一种新的气体叫氢气。简称负氢(父亲)。然后我又讲解总结:结合前面氢气燃烧的表达式以及水电解的表达式,一个化合反应,一个分解反应,说明水是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有学生提出了问题:为什么氢气就是氢元素组成的,氧气就是氧元素组成的呢?顺利进入了表达与交流的环节。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用动画来解释了水分解的微观过程,让学生从微观上认识化学变化的实质。知道化学变化的过程中只是原子的重新组合,元素种类不变,为将来学习质量守恒定律打下基础。同时也实现了这一难点的突破。
接下来是单质、化合物和氧化物的教学。根据“最近发展区”原则,以学生熟知的物质为例,让学生自己总结得出概念,学生易于接受。以习题训练加深对概念的理解,教会学生如何运用概念。具体过程如下:现在,我们来比较一下水电解生成的氧气和氧气的组成与水的组成有什么不同。启发学生从元素种类的角度去考虑。学生讨论后发现氢气和氧气都是由一种元素组成的,而水却是由两种元素组成的。你还能写出哪些物质的化学式?讲解化学上我们把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叫做单质,如氧气(H2)、氧气(O2)、氮气(N2)、磷(p)等,把由不同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叫化合物,如二氧化碳((CO2)、二氧化硫(SO2)、高锰酸钾(KMnO4)、水(H2O)等。(板书:二、单质和化合物1、单质: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2、化合物: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单质和化合物就是根据纯净物中所含元素的种类来进行分类的。接着我把化合物中属于氧化物的加了下划线,问学生:加了下划线的这些物质的共同点是什么?学生很快就能得出单质化合物以及氧化物的区分方法。实现了这一难点的突破。然后进行了课堂练习巩固。
(三)课堂小结
请学生回忆,本节课你学到了哪些知识呢?通过学生发言,我总结了学生应该学到的知识有以下几点: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水是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的。我们还通过电解水的实验证明了这一点,在这个实验中我们看到水在通电的情况下分解生成氢气和氧气。根据水、氢气、氧气等物质组成中元素的比较,我们还了解了单质和化合物。
(四)布置作业:练习册
五、板书设计
课题3水的组成
一、电解水实验
1、实验现象:
①通直流电后,两根电极上都有气泡产生,且与电源负极相连的一端放出气体的速率较快。
②一段时间后,与负极相连的玻璃管中的气体体积约是与正极相连的两倍。
③正极产生的气体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负极产生的气体可燃,火焰为淡蓝色。通电
2、文字表达式:水氢气+氧气 通电
符号表达式:H2O H2 + O2
3、结论:
①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化合物
②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
二、单质和化合物
1、单质: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
2、化合物: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
《水的组成》教案 篇9
教学目标:
1、幼儿通过亲自动手操作,让幼儿了解水的特性。
2、体验探索水秘密的乐趣,提高幼儿动手动脑能力,能仔细观察、乐于尝试。
3、让幼儿运用感官,亲自动手动脑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让幼儿积极参与探索。
4、使幼儿对探索自然现象感兴趣。
教学准备:
玩偶、卡纸、玩水工具(玉米核、乒乓、积木、纸船。小鹅卵石、汤勺、插具、易拉罐、玻璃球)、一次性透明的杯子里分别放着一勺(白糖、盐、芒果粉)干毛巾若干。
教学重难点:
认识水是透明,可溶解,会流动的特性。
教学过程:
一、引出主题,激发兴趣
1、宝贝们好!今天熊妈妈邀请我们到她家去做客。走过这条小河就是熊妈妈的家。熊妈妈请宝贝们帮她看看小河里有什么。我们经过小河的时候仔细观察,待会儿告诉她。
二、观察水,发现水的特性
1、经过小河时看见了水里有什么?(石头,汤勺,杯子,蜡笔,叶子)
2、有个问题要考考我们,猜猜,泥沙里有什么?(石头,汤勺,杯子,蜡笔,叶子,或者还有其他的东西)
3、到底藏了什么?水里的.东西我们一眼就能看见,泥土里的东西不能看见,想一想这是为什么?
小结:呀,你们真聪明,你们发现水的第一个秘密,水是透明的。
4、我送你们几个礼物,你们放到水里,再告诉我发现了什么?宝贝们,白糖放进去你发现了什么?盐放进去你发现了什么?芒果粉放进去你发现了什么?
小结:这些东西在水里不见了,它有一个好听的名字,我来告诉你们,溶解。我们又发现了水的一个秘密,水具有溶解性。
5、我现在把乒乓球放进水里,你们发现了什么?(乒乓球动了)
小结:你们可真厉害,我们发现了水的又一个秘密,水会流动。
三、总结提升,体验快乐
1、今天我们发现了水的三个秘密。水的秘密还有很多,让我们在今后的生活中继续去发现水的秘密吧!
相关信息:
水是人类及一切生物赖以生存的必不可少的重要物质,中国水资源总量约为万亿立方米,占世界径流资源总量的6%;又是用水量最多的国家,1993年全国取水量(淡水)为5255亿立方米,占世界年取水量12%,比美国1995年淡水取水量4700亿立方米还高。由于人口众多,当前中国人均水资源占有量为2500立方米,约为世界人均占有量的1/4,排名百位之后,被列为世界几个人均水资源贫乏的国家之一。
活动反思:
整个活动是以探索水的秘密为主,水是孩子们天天接触,非常熟悉的一个物品,但是水的秘密也非常多,因此,孩子们在本次活动中通过自己的观察,发现水的三个特性,这对于他们来说是一件十分有成就感的事,孩子们非常感兴趣。活动中教师也注重了让幼儿用完整的一句话回答问题,并且鼓励更多的幼儿参与思考,实验,讨论,充分体现了教师只是教学活动的支持者,引导者,让幼儿真正做到了学习的主人,自发,自主,自由的开展活动,在同伴与教师的互动中共同探索获得新知。
不足之处:
准备的不是很充分,探索活动应该有更多的操作材料,由于材料有限,因此大部分幼儿都是通过观察来发现,没有亲自尝试,所以会有些遗憾。
《水的组成》教案 篇10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认识水的组成。了解单质、化合物的区别;
2、过程与方法:学习对实验现象的观察、分析、归纳、总结,体会科学研究和思维方法,认识实验研究和创新思维的重要性。
3、情感与价值观:通过电解水的实验对学生进行物质无限可分性教育,培养实事求是的态度。
教学重点
1.水的组成
2.单质、化合物的区别。
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以及归纳总结能力。
教学方法
实验探究
教学手段
多媒体
教学课时
一课时
[教学准备]直流电源 、 水电解器,试管、酒精灯、火柴
教学设计
板块Ⅰ引入:多彩水世界
内容1:请你欣赏——明白学习对象
(电脑显示图片资料)
①教材第三单元的封面
②太空中看地球的照片
③组材(与水有关的风景图片如水电站、喷灌图、水产养殖、海滨浴场等等)
师:我们欣赏到的资料的'主题是什么?
生:水
内容2:浮想连翩——认识水是生命之源
师:地球上适宜生命存在的三大基本因素是什么?
生:空气、水和适宜的温度。
师:(播放火星车在火星上拍摄照片,及证明火星曾经有水的证据的报道)同学们看到这些资料和报道后对火星的第一印象 是什么?
生:(不同的学生印象肯定不同,让他们自由想象)火星上很荒凉,火星上也许从前有生命、火星上可以采矿、火星没有地球有生机……
师:科 学家为什么在火星上搜寻曾经有水的证据呢?
生:有水就有可能有生命存在过。
师:美国火星探测器在火星上已经找到了火星原来有水的痕迹,之后在报刊上很快出现了“地球人原来是火星人的后裔”猜想。请同学们想一想,这种猜的最核心的依据是什么?
生:水是生命之源
《水的组成》教案 篇11
一、说教材
(一)教材分析
水虽然是学生非常熟悉的物质,但是如何从化学的角度认识水,学生还是陌生的。本课题要紧扣教材,从人类认识水的组成的简要史实引入并开展,既符合事物的认识规律,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又有利于缩小学生对于化学的距离感,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对水的组成的认识是从水的电解实验与对实验现象的讨论分析开始的,在此过程中,直观的体现了认识客观世界的科学过程与方法,这种展现方法能够有效的启发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探究能力。
本课题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在认识水的组成的基础上,结合前一单元所学的氧气的知识,能够区别并归纳出单质、化合物、氧化物的概念。由对水的分解反应的认识学习,深化学生对化学反应的认识--有新物质的生成,但元素种类不变。为今后学习元素的概念,正确书写化学式打下了基础。
(二)目标分析
1、知识与技能
(1)通过水的电解实验认识水的组成。
(2)了解氢气的性质。
(3)了解单质与化合物的概念,并学会区分。
2、过程与方法
(1)结合教材,从人类认识水的组成过程中体会科学的探究和思维方法,认识实验探究和创新思维的重要性。
(2)充分利用讨论,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归纳实验现象的能力和习惯。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引导学生对电解水的化学实验的观察与分析,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态度,保持对生活的化学现象的好奇心与探究欲,从而激发他们学习化学的兴趣。
(三)教学重点
通过实验认识水的组成。
(四)教学难点
对单质、化合物、氧化物的认识和区分。
(五)教具准备
试管、酒精灯、火柴、小木条、水、电解水装置。
二、说学生
九年级的学生好奇心强,大脑机能显著发展并趋于成熟,首先他们对化学的兴趣逐步由直觉兴趣、操作兴趣、具有因果关系的兴趣向具有概括性的认知兴趣迁移。其次是知识基础:在生活中学生已经初步的对水的'物理性质有所了解。最后是能力水平:学生已初步具备了收集、分析、提取有用信息的能力,也初步具备了与人合作、交流、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具备学好本节课的知识和能力。
三、说教法
本节课坚持“教与学、知识与能力的辨证统一”和“使每个学生都得到充分发展”的原则,采取演示教学法、课件展示教学法、探究教学法等诸方法之长,努力做到教法最优组织。
四、说学法
教学过程不仅需要教师的活动,而且需要学生的活动。学生的学习方法有:探究学习法、多种感官协同法、小组讨论法、自主学习法。
五、说教学设计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得到的,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下,借助他人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意义构建的方式获得的。为此我创设情境,为学生提供丰富、生动、直观的实验,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教学过程如下:
(一)创设情境 引入新课
讲述:1977年11月9日,在印度东南部的马德里斯某一海湾的水域内,发生了一次大火。当时,海上风浪已经接连数日没有停息了,这天,一阵强大的飓风过后,海面上突然燃烧起熊熊大火,颇为奇观,火光照耀四周数十公里。剧烈的火焰竟使海天连成一片,形成半壁红彤壮观奇妙的景观,目击者无不目瞪口呆。海水为什么起火?事故发生后,据科学家研究,原来这场大火的原因是时速高达250公里的飓风与海水发生剧烈摩擦,产生的巨大能量使水分子分解,引起氢气燃烧。原来这场大火和水的组成关系密切,那么我们先来研究一下水的组成。
我这样设计的目的:引起学生的兴趣,激发他们的求知欲。设置悬念,引入本课题。
(二)演示实验 推进新课
1、通过我演示电解水的实验过程,提问学生观察到的现象,此时,再引导他们猜想、思考产生的是什么气体,接下来通过气体检验来证明产生的气体是氢气和氧气,在此过程中要注意培养学生使用各种仪器做化学实验的能力。最后在我的引导下,让学生自主得出实验结论。
我这样设计的。目的:
①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态度,加深他们对“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的认识和理解。
②鼓励学生对未知事物进行大胆猜测,调动学生对探究实验的兴趣。
③培养学生学习观察、总结的能力,增强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
2、通过提出问题和引导学生阅读第47页有关氢气性质的内容,鼓励学生归纳总结出氢气的性质,并加深学生对于氢气在使用前一定要先检验纯度这一认识,之后再为学生演示氢气验纯这一过程,接下来引导学生写出电解水的文字表达式,并尝试写出化学式。最后让学生自由交流讨论以下两个问题:一是在水的电解实验里,有新物质生成吗?水发生了什么变化?二是在上述这个变化的前后,参与反应的元素种类有无变化?在交流讨论后,询问学生的交流结果,再此基础上进一步进行总结,得出水是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的;在化学变化中参加反应的元素没有发生变化”两个重要结论。
我这样设计的目的:
①加强学生对所学知识的主动思考,而不是教师的直接灌输,激发学生探究新知识的积极性,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
②培养学生相互合作、相互交流的能力。
介绍氢气的多种用途:
①高能清洁燃料。(可用火箭、宇宙飞船的燃料);
②最常见的用途是充填氢气球和氢气飞艇;
③氢气跟氧气反应时放出大量的热,氢氧焰可达3000℃的高温,用于焊接或切割金属;
④利用氢气的还原性,可以冶炼重要的金属。
我这样设计的目的:
①拓展学生视野,活泼课堂气氛;
②引导学生放宽眼界,不要拘泥于课本,更多的知识需要不断地学习和探索。
《水的组成》教案 篇12
一、活动目标:
1、理解诗歌内容,有节奏地朗诵诗歌。
2、学习使用相同句式结构创编诗歌,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二、活动准备:
与诗歌内容相关的PPT。
三、活动过程:
(一)、看图片引出诗歌主题“水”,并说一说水
师:这是什么?你们在在哪里见过?
师:你还知道有什么水?
(二)、指导幼儿初步学习理解诗歌。
1、出示图片,让幼儿看各种各样的水
问:图上的这些水你们见过吗?叫什么水呢?(协助幼儿认读)
2、初步感受诗歌《水》
(1)师:老师将这些图片上的各种水编成了一首诗歌,名字叫《水》。
幼儿倾听诗歌一遍.
(2)师:你听到诗歌里说了些什么?(幼儿自由描述)
3、学念诗歌
(1)、教师念,幼儿倾听想象。
师:我们来听一听诗歌里念的是不是这样子的。
(2)、幼儿有节奏地念诗歌
师:我们说过好听的诗歌要是按照节奏来念会更加好听
教师出示节奏谱“xxx
师:这个节奏谱认识吗?
大家一起拍打节奏
问:你们想不想也来有节奏地念一念这首诗歌呀?
问:你们还记得这首诗的名字叫什么吗?
(3)、幼儿集体朗诵。
问:刚才我们在念的.时候你有没有发现什么秘密?(一个“x”对应一个字)
4、引导幼儿理解诗歌
问:我们刚才念的这首诗中,你有什么不懂的地方吗?(幼儿自由提问,教师或幼儿回答。目的:协助幼儿理解难词难句。)
问:你见过喷泉吗?为什么诗歌里说它是跳舞的水呢?
5、幼儿集体朗诵诗歌。
(三)、学习仿编诗歌
1、师问:我们在生活中除了有刚才说到的这些水,还有些什么水呢?
问:刚才我们说到的这些水,他们是什么样子的呢?
2、鼓励幼儿做小小诗人,动脑筋编诗歌。
师:你愿意把你知道的其他水也编进我们的诗歌中去吗?
3、师:今天回家把你编的这首好听的诗念给爸爸妈妈听好吗?
《水的组成》教案 篇13
教学目标
1.复习元素、单质、化合物、分子、原子等概念和氧气的性质。
2.通过电解水的实验,使学生了解水的组成。
3.巩固“在化学反应里,分子可以分成原子,而原子却不能再分”的认识。
4.了解水资源的利用和保护。
教学用具
水电解器(霍夫曼电解器)、6v低压直流电源、用氧气饱和的5%~15%氢氧化钠溶液(或1∶10的硫酸溶液)、木条、火柴、简易氢气发生装置(含试剂)、尖嘴导管、盛氧气的干燥集气瓶、蒸馏水一瓶。
引言在第一章里,我们学过氧、分子和原子的知识,知道纯净物和混合物、单质和化合物等概念。请同学们思考一下:什么叫元素?纯净物和混合物、单质和化合物的区别在哪里?
讨论让学生三三两两议论,然后请一位同学回答,教师纠正。
投影物质的简单分类
讲述水是我们最熟悉,也是地球上分布最广的物质之一。水究竟是纯净物还是混合物,是单质还是化合物呢?水的组成又如何呢?今天我们就来研究这个问题。
板书水的组成
投影地球上水的分布
讲述地球表面约3/4的地方被水覆盖,水资源极为丰富,但可直接供人类生活、生产用的淡水仅占总水量的千分之一左右,十分有限。因此保护水资源十分重要。
[评注:教师在教学中极其自然地对学生进行节约用水的教育。]
提问根据生活经验,请学生自己归纳水的用途。(提问2~3人。)
讲述水是如此重要,那么水是由哪些元素组成的呢?下面我们用实验来回答这个问题。
演示在水电解器玻璃管里注满水[这里的水是用氧气饱和的、含有5%~15%氢氧化钠溶液(或1∶10的硫酸溶液)],接通直流电,一个电极接电源正极,另一个电极接电源负极。
师:注意观察电极上发生什么现象。
生:接通电源后,电极上有气泡产生。
师:两支玻璃管内的液面有什么变化?
生:两支玻璃管里汇集了无色气体,液面降低,其中连接正极一端产生的气体比连接负极一端产生的'气体少。
师:片刻后,用准备好的划有刻度的纸,比较两支玻璃管中产生气体的体积。
生:接负极一端玻璃管内气体的体积大约是按正极一端玻璃管内气体体积的两倍。
讲述水电解后两支玻璃管中得到的气体是同一物质,还是不同物质?电解得到的物质究竟是什么?我们通过实验来鉴定。
演示用一根带火星的木条接近液面下降较少的玻璃管尖嘴部分,慢慢开启活塞。
师:注意观察现象。
生:木条燃烧得更旺。
师:这种气体能使木条余烬复燃,当燃着木条远离尖嘴口时火焰渐灭。这种能使余烬复燃的气体是什么气体?
生:氧气。
演示用一根点燃的火柴接近液面下降较多的玻璃管尖嘴部分,慢慢开启活塞。
师:注意观察现象。
生:看到微弱的浅蓝色火焰(或听到爆鸣声)。
师:这种气体能燃烧,说明不同于上一种气体。这种气体就是氢气。
板书水 氢气(h2)+氧气(o2)
讲述实验表明:水电解后生成氢气和氧气。引导学生思考这种变化是什么变化,这种反应属什么类型。(学生议论后,教师提问1~2名学生。)
生甲:这种变化是化学变化。
生乙:这种反应属于分解反应。
讲述水电解时发生分解反应。水分子分解生成氢分子和氧分子,转变成跟水的状态和性质都不同的氢气和氧气,说明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微粒。
《水的组成》教案 篇14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认识水的组成。
(2)知道氢气的有关性质,能说出氢气验纯的方法。
2、过程与方法:
能根据实验现象进行推理、分析、判断。从水的电解的实验探究中,学会对实验现象的分析,进一步得出结论。在合作与讨论中,学会主动与他人合作交流、清楚表达自己的观点。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了解人类认识物质世界的过程和方法,培养勤于思考、勇于创新的科学素养
教学重点:
电解水的实验。
教学难点:
通过电解水的实验归纳、分析得出水的组成
教学准备:
直流电源、水电解器、电解用水、火柴、木条、酒精灯等。
教学过程:
一、设置情境,激趣引课
由海水燃烧的故事引课。
二、探究新知:
(一)、水的生成
1、学生自学课本:完成表格
学生自学后,得出氢气的物理性质:色、味、态、密度、溶解性。
教师小结:
上面表格中主要体现的是氢气的物理性质,那么氢气还有什么化学性质呢? 学生回答:氢气具有可燃性。
教师强调:纯净的氢气可以安静的燃烧,不纯的氢气燃烧时可能发生爆炸。如何检验氢气的纯度呢,请同学们认真观察演示实验。
2、演示实验:氢气的验纯方法及氢气的燃烧实验。 教师总结:氢气的验纯方法。
检验氢气纯度的操作:
氢气燃烧实验:
学生观察演示实验中的实验现象。描述氢气燃烧的实验现象。 氢气燃烧的现象:
(1)产生淡蓝色火焰
(2)放出热量
(3)有水滴产生
思考:a. 上述实验中有无新物质生成? 发生了什么变化b. 上述实验中有什么物质生成?属于什么反应类型?
点燃
C 写出文字表达式:
教师:我们知道氢气在空气或氧气里燃烧能生成水之后,就会思考水在一定的条件下会不会分解呢?下面我们就通过实验来试一试。
(二)、水的分解。
演示实验,教师接通直流电源,演示水的分解实验。同时观看水电解的录像 指导学生观察实验现象。
在实验的过程中,介绍水电解器,并强调:
(1)是直流电源。
(2)水中可加适量的硫酸钠溶液或氢氧化钠溶液,以增强水的导电性。
指导学生观察并记录两个电极附近和玻璃管内发生的现象。
提问:两电极产生的气体分别是什么?指导学生阅读课本81页资料卡片,水的组成揭秘。(让学生猜想产生的气体可能是氢气、氧气。为下一步的验证作铺垫。)
讨论:让学生讨论用什么方法检验氢气、氧气最佳。
验证实验:切断电源,用燃着的木条分别在两个玻璃管尖嘴口检验电解反应
中产生的气体。
学生观察并记录发生的现象:
小结:水电解巧记忆:
给水通上直流电,两级均有气泡现,正氧负氢一比二,助燃可燃来检验。
或者:正氧负氢、氢二氧一(V )
思考:
a 上述实验中有无新的物质生成?发生了什么变化?
b 上述实验中有什么物质生成?属于什么反应类型?
c 水电解的文字表达式: 水 通电 氢气 + 氧气 →播放:水分子分解的flash 。
让学生感受化学变化过程中,微观粒子的变化,体会化学变化中,原子不变,而是分子分裂成原子,原子再重新组合成新分子的过程。
讨论:通过水的'分解实验以及水的分解微观示意图我们获得了哪些信息呢? 教师总结:1通过水的生成以及水的分解我们知道了水是由氢元素、氧元素组成的。 2揭秘:海水燃烧的秘密。
三、课堂小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有哪些收获,让学生发表一下的看法:
1、我知道了水是由氢元素、氧元素组成的。 2、水通电能分解,生成氢气和氧气。 ·······
四、在本节课的学习过程中学生还有哪些困惑呢?
让学生经过讨论后发表自己的看法。预设可能有: 1、为什么水的化学符号为H 2O
让学生知道在下面即将学习的化合价和有关相对分子质量的计算可以得到解决。
2、为什么在刚才的实验过程中氢气、氧气的体积比大于2:1 引导学生从两方面分析:
(1)氧气不易溶于水,氢气难溶于水。
(2)氧气可能与电极反应、而氢气没有与电极反应。 致使氧气的量减少,所以氢气与氧气的体积比大于2:1
五、随堂检测:
1、阿伏加德罗曾经总结出一条定律:在同温同压下,同体积的任何气体都含有相同的分子数,下图是电解水的简易装置
(1)电源的A为 极,B为 极,事先向水中加入少量氢氧化钠的目的是 .
(2)C试管中收集到的气体是 ,用 检验;D试管中收集到的气体是 ,可用 检验;C、D中两种气体的分子个数比为 .
(3)根据上述实验事实可以得出,水是由 组成. 2、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水是由氢气和氧气组成的,属于混合物 B. 检验氢气纯度时,听到尖锐的爆鸣声证明不纯
C. 氢气是无色、无气味,难溶于水的气体,实验室可以用排水法收集氢气 D.氢气在氧气中燃烧,生成唯一产物——水,该反应也能证明水的组成
板书设计:
课题3 水的组成
一、水的生成
二、水的分解
1氢气的物理性质 1 现象 2检验氢气的纯度 2检验 3 氢气的可燃性 3表达式:
水是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