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 教学设计优推4篇

网友 分享 时间:

【导言】此例“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 教学设计优推4篇”的教案资料由阿拉题库网友为您分享整理,以供您学习参考之用,希望这篇资料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支持吧!

《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教学设计【第一篇】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积累词语,掌握一些双音节词语和“锲而不舍、兀兀穷年”等成语的读音、词义,并学会运用。

2、了解臧克家、闻一多。

3、整体把握课文,领会文章的思想内容。

4、理解文中艰深语句的含义,深层体会闻一多先生的思想品格。

5、理清文章思路,把握文章严谨的结构,理解过渡段的作用,逐步提高阅读能力。

过程与方法:

1、探讨研究法。2、朗读法。3、语感品读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学习闻一多先生严谨刻苦的治学态度,澎湃执著的爱国热情以及他言行一致的高尚人格。

二、教学重点:

品读课文,体会闻一多先生的精神品质,学习本文的过渡句的用法。

三、教学难点:

联系时代背景体会含义深刻的句子。

四、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录音机、示范朗读带。

五、课时安排:

一课时

六、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环节反思

一、导入

提问:闻一多是谁?

可以做适当补充。(板书课题)

课件出示闻一多画像。

二、初读感知

播放示范录音。

三、检查预习

多媒体课件出示:检查学生对生字词的音、形、义的掌握情况。

四、研读探究

1、问:那么,你们认为闻一多先生是怎样一个人呢?(鼓励学生大胆发言,适时板书)

2、课件出示问题:文章从哪两个方面写了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注意两部分之间的过渡段)

(根据学生回答进行适时板书)

3、问:那么,作为学者的闻一多先生是怎么说的?怎么做的?

4、教师做适当补充,并做小结。

(部分解决课文的教学重点、难点)

5、闻一多先生后期作为民主战士,他又是怎么说的?怎么做的呢?

讲:注意这里有过渡,找出来。(课件出示)(训练学生对过渡段的作用的理解)(解决课文的教学重点)

6、教师做适当补充,并做小结。结合闻一多先生的演讲,鼓励学生有感情朗读,进一步体会闻一多先生的言行一致和大无畏精神。

(解决课文的教学难点)

五、质疑问难

鼓励学生提出还不明白的问题,鼓励其他学生回答,也可以由老师代答。课后练习二的问题如果课堂讨论没有涉及到,或者学生未能质疑,可以提问学生,予以解决。

六、评议总结

本课文字不多,却浓缩了闻一多先生的一生,他的言行一致体现在他严谨刻苦的治学态度,无私无畏的斗争精神和澎湃执著的爱国热情上。而当今,言行一致、爱国守法正是我们中学生明理诚信的基本要求所在。希望闻先生的高尚品格能够指引我们今后做人的方向。

七、布置作业

1、课下搜集闻一多先生的作品,可以举办“闻一多先生作品展”。

2、完成《三导》。

根据资料简单介绍闻一多。

(考察学生搜集资料的能力)

听读,初步感知文章,注意正音。

一组同学开火车领读后全班齐读两遍。

齐读全文,进一步感知课文。

思考后自由作答。(说自己的感受即可,也可以参照原文。)

思考后自由抢答问题。(考查学生快速概括课文主要内容的能力)。

快速读课文,思考问题,找出重点词、关键句。合作伙伴之间交流、探讨。

学习小组汇报结果。(汇报形式可以是板书、美读、也可以就课文提出问题,小组不能解决的问题全班共同探讨。)

找到过渡段,并分析、理解其作用。

思考问题,找出重点词、关键句。合作伙伴之间交流、探讨。

学习小组汇报结果。(汇报形式可以是板书、美读、也可以就课文提出问题,小组不能解决的问题全班共同探讨。)

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回顾学习内容,自己小结学习收获,自评参与的主动程度。

七、教学板书设计:

12、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

学者→{做了再说做了不说}→优秀的学者。

↘口的巨人

革命家→{说了再做}→大勇的革命家。↗行的'高标

《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教学设计【第二篇】

教学目标:

1、了解闻一多先生的主要事迹。

2、品读课文,体会闻一多先生的精神品质。

3、注意本文的选材角度和记叙重点。

4、联系时代背景领会含义深刻的句子。

教学重点:品读课文,体会闻一多先生的精神品质,并学习本文的写法。

教学难点:联系时代背景领会含义深刻的句子。

切入角度:探寻闻一多先生的足迹。

程序:

一、导入新课。

上个世纪30年代,闻一多先生在国立青岛大学任教,在教学间隙,他写了大量的诗作,出版了《红烛》、《秋菊》等诗集。当时,不少人想拜他为师,但他有规矩,你若要拜他为师,必须先把诗作给他看,他觉得你有发展前途,才肯收你为徒……文学青年臧克家不远千里慕名而去,以一首题为《幻光》的诗向闻先生请教。诗曰:“人生永远追逐着幻光/但谁若把幻光看作是幻光/那他便沉入了/无边的苦海”闻先生读完这首诗,深受感动,欣然收臧克家为徒!

今天,我们就来读一读中国现代著名诗人臧克家的1篇写他的老师的文章《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

二、解读文本。

1、整体把握:

⑴老师范读课文,学生听完后把下面这句话补充完整。(可以用课文原句)

闻一多先生是一位 。

⑵本文写了闻一多先生的哪两个方面?注意两部分之间的过渡语。

2、仔细品味:探寻闻一多先生的足迹,体会其精神品质。

(1)作为学者和诗人的方面:

向古籍钻探、开文化药方 《唐诗杂论》 毅力顽强、忧国忧民、

(做了再说,做了不说。) 《楚辞校补》 珍惜时间、吃苦耐劳!

《古典新义》

该部分哪些地方在叙述中穿插了形象描写?找出来,读一读,体会其作用。

(2)作为革命家的方面:

争取民主、反对独裁 大声疾呼 言行一致!

(说了就做。) 函寄传单

大骂特务 英勇无畏、义无返顾!

带队游行 身先士卒!

该部分在叙述中穿插的描写比较少,但有一些评论人物言行的话,请找出来读一读,体会其作用。

3、小结、回顾:

⑴闻一多先生的业绩及品质;

⑵大体比较在两部分中闻一多先生言行、思想的异同;

⑶归纳:闻一多先生足迹深深,品德高尚,实在是我们学习的榜样。

三、写法研讨。

本文在写法上有哪些可借鉴之处?

1、仅从“说和做”的角度截取了几个片段来表现人物的精神品质;

2、注意过渡衔接;

3、叙述中穿插形象的描写;

4、数句议论,画龙点睛;

5、写作者的见闻,真实、感人;

6、通过外貌、语言、动作来写人。

四、延伸训练:选择适宜的角度,自拟题目,写一个我们想写的人。

拟题示例:

1、 的“口头禅”

2、 的记性

3、 的手

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 教学设计【第三篇】

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

教学目标 

1、反复诵读,积累语言,培养语感,提高理解和运用语言的能力。

2、抓住文章记叙的主要事件,把握人物的品格和精神。

3、学习闻一多严谨、谦逊的治学态度,言行一致的做人原则。

教学重点、难点

品读重要语句,探究体会语言的内蕴。

教学过程 :

一、导入  

1、介绍臧克家及闻一多:

作者臧克家(1905——2004)。1930年,国立青岛大学入学考试成绩发布,一位20多岁的考生数学零分,作文也只写了三句带感慨的新诗:“人生永远追逐着幻光,但谁把幻光看成幻光,谁便沉入了无底的苦海。”按说,这位考生铁定无法录取。不过,问题是他碰上了一位慧眼识货的主考官。这位主考官就是文学院院长闻一多先生。闻先生从这三句杂感诗中发现了这位青年身上潜伏的才气,一锤定音破格录取。果不其然,这位青年没有辜负闻先生的期望,很快就发表了一首又一首的新诗,并于1933年出版了轰动一时的诗集《烙印》。他就是后来享誉诗坛的臧克家。

闻一多先生(1899-1946),五四时即参加学生运动。1922年赴美国留学。1925年留学回国后,曾先后在青岛大学、清华大学等校任教。抗战开始后,随清华大学南迁昆明,任西南联合大学教授、中文系主任。1946年7月15日,他横眉怒对国民党特务的手枪,用鲜血和生命写完了自己历史上最壮丽的一页,时年47岁。

这1篇文章不是人物传记,却记叙了闻一多先生的主要事略,表现了他的崇高品格,高度赞扬了他的革命精神。( 毛泽东同志在《别了,司徒雷登》一文中指出:“许多曾经是自由主义者或民主个人主义者的人们,在美国帝国主义者及其走狗国民党反动派面前站起来了。闻一多拍案而起,横眉怒对国民党的手枪,宁可倒下去,不愿屈服。”高度赞扬闻一多表现了我们民族的英雄气概。具有我们民族的英雄气概,这是闻一多先生精神品格的最主要方面,这在这篇文章中充分表现出来了。

闻一多,他是集诗人、学者、民主斗士“三重人格”于一身的一生。

诗人:新诗集《红烛》(1923)、《死水》(1928)是现代诗坛经典之作。1925年3月在美国留学期间创作了组诗《七子之歌》,表达了深挚的爱国之情。

学者:1932年到清华任教后,开始全力专攻古典文学。学术著作有《神话与诗》、《唐诗杂论》、《楚辞校补》、《古典新义》等。他对《周易》、《诗经》、《庄子》、《楚辞》四大古籍的整理研究(后汇成“新义”),被郭沫若称为:前无古人,后无来者。

革命家:他一身正气,抗战蓄髯八年。1943年后,面对国民党统治的日益腐朽,拍案而起,走出书斋,投身到反对独裁、争取民主的革命洪流中去。1946年7月15日,在昆明被国民党特务刺杀身亡。

2、标题:从标题看,文章主要写了闻一多的哪两个方面?

日常生活中的说话和做事最能看出一个人的品行,如何处理日常生活中“说和做”,是一个人品德修养的必修课,闻一多堪称这方面的表率。下面,让我们再次从闻一多身上感受这种崇高的精神境界。

二、整体感悟

1、学生朗读课文,师生纠正字音;并思考: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有什么不同一般人之处?(“做了再说”、“做了不说”、“说了就做”。)

2、问题研讨:课文的两个部分之间,是用哪些话过渡的?把这些话找出来,说说是怎样起过渡作用的。

是用两个句子完成过渡的。“做了再说,做了不说”,这是对前一部分的全面概括,然后指出这只是闻先生的一个方面。“闻先生还有另外一个方面革命家的方面”,这句领起了文章的后一部分。这两个句子关联得十分紧密,“仅……还……”“一个方面……另外一个方面……”这都是起关联作用的词语,“学者的方面”“革命家的方面”这是呼应紧密的提法。作者在两个部分之间,用了总承上文和总起下文的句子,在两句之间又注意彼此的关联,这样就使两个部分的过渡十分自然。

3、教师再读课文,学生谈谈听后感受:文章表现了闻一多先生的什么精神?

(为了救国救民的需要而说和做的爱国精神。)

三、合作探究

1、再读课文,思考:文章从哪两个方面写闻一多的“说”和“做”?围绕这两方面文章各自写了哪几件事?请概括回答。

(文章从作为学者和作为革命家两个方面写闻一多的“说”和“做”。围绕这两方面文章写了闻一多十多年来默默钻研,写作《唐诗杂论》《楚辞校补》《古典新义》;起草政治传单、在群众大会上演说、参加游行示威共六件事。)

2、四人一组讨论:作为学者,为何要先做再说?作为革命家又为何要边说边做?从中可以看出闻一多先生是一个怎样的人?

请用“闻一多是一个              的人,我从               这里可以看出。”的句式回答。

(闻一多先生是一位治学严谨、谦逊,默默奉献、成就卓越的学者,一位言行一致、澎湃执著的救国热情爱憎分明、视死如归无私无畏的民主战士。)

3、分组讨论结构特点:

A、做了再说,做了不说。

作为学者:

研究古籍,写作《唐诗杂论》、《楚辞校补》、《古典新义》。

研究目的:给我们衰微的民族开一剂救济的文化药方。

小结:闻一多先生为了探究救国救民的出路而潜心学术,不畏艰辛,废寝忘食,十数年如一日,终于在学术上取得累累硕果。

B、说了就做,敢说敢做,言行一致。

起稿政治传单,群众大会演说,参加游行示威。

小结:投身于民主运动,是一名伟大的爱国者,言行一致的志士仁人。

C、其他方面:

严谨刻苦的治学态度;   无私无畏的斗争精神;   澎湃执著的爱国热情

4、怎么理解作为革命家的闻一多的说和做?

作为革命家的闻一多先生,他对反动派的揭露与斥责,对于革命、对于人民的呼喊,是他的说,也是他的做。他是以他的说表示他的做,而在有些时候,他不仅说,而且以生命为代价来这样做,从课文17、18小节所传达的内容可以看出。

5、这篇文章在叙述中运用了哪些形象的描写?并说说这些描写的作用。

明确:课文中对闻一多的语言、肖像有许多具体描写。例如炯炯目光、头发零乱、昂首挺胸、长须飘飘、目不窥园。还有细节描写,例如“一个又一个大的四方竹纸本子,写满了密密麻麻的小楷,如群蚁排衙”。凡此种种,都能起到具体再现闻一多先生那令人尊敬的高大形象的作用,使他的精神、品格、作风仿佛都成了可以具体感知的东西。

四、品味语言

1、品味重点语句中的关键词语,探究语句的内涵,体会语句饱含的激情。

①“他正向古代典籍钻探”一句,本来是叙述语言,无非是讲闻一多正在研究古代典籍,但作者不用“研究”一词,而精心地选用了“钻探”,这个比喻,既形象,又深刻。并且句式也变成“向……钻探”,叙述由静态变成动态,给人的印象不再是客观的介绍,而且是热情的称赞了。

②“目不窥园,足不下楼,兀兀穷年,沥尽心血” “几年辛苦,凝结而成《唐诗杂论》的硕果”等。(以整齐的句式,饱含深情地赞美闻一多治学之勤之钻;“凝结”表现治学成果来之不易。)

③“那时候,他已经诗兴不作而研究志趣正浓。” (“诗兴不作”是文言说法。“作”,起。“诗兴不作”就是写诗的兴致减少了。20年代,闻一多写了许多爱国诗篇。从20年代末起,转入对我国古典文化的深入研究。)

④“他要给我们衰微的民族开一剂救济的文化药方。” (“开一剂救济的文化药方” 这是比喻的说法,表现闻一多为探索救国道路而苦读的目的。自20年代末起,闻先生过了十多年“书斋生活”,企图从文化上寻找振兴民族的途径。)

⑤“1930年到1932年,“望闻问切”也还只是在“望”的初级阶段。” (“望闻问切”是比拟的说法,把我们的民族比成一个病人(第2句就全句而言也是比拟),说明闻一多当时从文化研究上来探求救国的方法,也还仅仅是走出了第一步。)

⑥“深宵灯火是他的伴侣,因它大开光明之路,‘漂白了的四壁’。” (“它”指深夜灯火。深夜只有孤灯相伴,本来应感到寂寞,但闻一多则不然,他在一盏孤灯的照耀下,全力进行学术研究,成绩斐然。“漂白了的四壁”引自闻一多诗《静夜》,这首诗表现了诗人对祖国前途和人民命运的关切。课文中引用“漂白了的四壁”,意在表现闻先生深夜从事学术研究那种怡然自适的情景,与“大开光明之路”的意趣一脉相承。)

⑦“他潜心贯注,心会神凝,成了‘何妨一下楼’的主人。” (“潜心贯注”和“心会神凝”意思相近,都是说用心极专极深,除学术研究外,没有别的任何事情使他分心。)

2、学生提问有不懂之处,全班交流解决。

五、拓展延伸

1、总结:本文以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总领全文,作者前半部分介绍了闻先生写作《唐诗杂论》、《楚辞校补》、《古典新义》三本书的情况,刻画了闻一多先生前期潜心学术,不畏艰辛,废寝忘食,数十年如一日的敬业精神,着力表现闻一多先生“做了再说,做了不说”的精神,体现了闻先生“学者的方面”;后半部分写闻一多先生“说”了就“做”,言行完全一致,作者选取起草政治传单、群众大会演说、参加游行示威三件事作为例证,表现了闻先生“革命家的方面”。两部分互为补充,使闻一多先生的严谨刻苦的治学态度、无私无畏的斗争精神、澎湃执著的爱国热情以及言行一致的高尚人格跃然纸上。

2、拓展延伸:

①学习本文后,闻一多的说和做给你留下了深刻印象,其实,古人也认为说和 做对做人来说是很重要的,你能说出称赞“说”或“做”的词语吗?

一言九鼎 一诺千金 一言既出,驷马难追

言出必行 言必行,行必果等

联系学生实际,让他说出平时在说和做方面有不恰当的事吗?教师继续引导 他谈今后如何打算做得更好。

对!言行一致这是做人最起码的准则,你想让自己拥有高尚的人生吗?老师 我个人认为,高尚的人不仅仅能做到这些,所以,我送给大家一句话:

人生是一种追求,一种不懈的追求--------崇高的理想,坚定的信念,良好的修养,高雅的情趣,宽阔的胸怀,大度的气质。在漫长的人生道路上,以恒心为 良友,以经验为参谋,以小心为芳邻,以希望为哨兵,认准自己的目标,义无返 顾勇往直前。

②摘抄文中你喜欢的语句,说说自己喜欢的理由。

③闻一多先生的事迹很多,试为本文补充一两个事例。

六、布置作业 

1、抄写词语并解释。

2、熟读课文,并完成作业 。

3、预习《孙权劝学》。

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 教学设计【第四篇】

《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教案

教学目标 

1、反复诵读,领悟文意,受到熏陶,体味语言的优美和抒情性。

2、夹叙夹议的写法,叙述中的抒情、描写和议论,前后文的过渡和照应

3、积累语言,培养语感,提高语言运用能力。

教学重点

诵读欣赏,情感熏陶,行文技巧,指导写作

教学课时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学生讲述交流搜集的资料,引出闻一多,臧克家。

二、了解闻一多,臧克家。(课件)

闻一多(1899-1946)  1922年赴美国芝加哥美术学院学习,后来研究文学。1925年回国,历任青岛大学、清华大学教授。诗集有《红烛》《死水》,表现出深沉的爱国激情。1943年后,目睹蒋介石反动政府的腐败,奋然而起,积极参加反对独裁、争取民主的斗争。“一二一”惨案发生后,他更英勇地投身爱国民主运动,最后献出宝贵的生命。集诗人、学者、民主战士“三重人格”于一身。郭沫若称其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

臧克家(简略了解)

三、检查预习情况(课件)

1给下列字词注音:

地壳     仰之弥高      兀兀穷年

校补     锲而不舍      沥尽心血

赫然     炯炯目光      群蚁排衙

函寄     目不窥园      迥乎不同

漂白     警报迭起      气冲斗牛

2区分下列形近字

霄,宵    炯,迥    赫,赧  

锲,契,挈    暇,瑕,遐

四、理清课文   整体感知

1 放声朗读课文,思考:(均有课件)

2文章从哪些方面写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以此为脉络,文章可分为几部分?每个部分是怎样衔接连缀的?

明确:从学者的方面和革命家的方面来写的。

第一部分(1-7)记述前期闻先生作为学者方面的“说”和“做”。

第二部分(8-20)记述后期闻一多先生作为革命家方面的“说”和“做”。

两部分之间用了七、八、九三个段落过渡。第七段承接上文小结,第八、九段开启下文。这样连缀紧密,脉络清楚,过渡自然,把两个方面的情况简明地并列提出,给读者以深刻印象。

3.综合这两个方面来看,闻一多先生是一个怎样的人?

(用课文原话回答)

明确:“是卓越的学者,大勇的革命烈士”

4作为学者闻一多是怎样说的?(引用原文)

“人家是说了再做,我是做了再说。”

“人家说了也不一定做,我是做了也不一定说。”

5作为学者闻一多做了哪些主要成就?目的是什么? (引用原文)

三部著作:《唐诗杂论》、《楚辞校补》 《古典新义》

目的:“给我们衰微的民族开一剂救济的文化药方”

6作为革命家的闻一多是怎样说的?(引用原文)

“ 此生别无……讲个痛快﹗”

“另函寄上……请传观。”

7作为革命家的闻一多做了哪些?目的是什么?

明确:起稿政治传单、群众大会演说、参加游行示威

目的:争取民主

总结提问:这篇文章为什么取标题“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

五 作业 布置

1,读一读,写一写

2,《作业 本》1-4题

第二课时

一  赏析臧克家诗作《有的人》,缅怀闻一多先生导入

二  复习上节课延伸提问:(课件)

闻一多先生前期和后期思想品格上的主要特点是什么?又有什么共同的地方?前后期为什么有这种变化?

明确:前期为探索救国救民的出路而潜心学术,取得累累硕果。后期投身民主运动,做争取民主的战士,无所畏惧视死如归。原因及共同点:对社会认识的变化。但作为一名卓越的学者,一名伟大的爱国者,他却是始终的言行一致。

三  重点研读第一部分,赏析生动形象,精炼含蓄的语言。

1 先让学生找出自己最喜欢的句子读一读,再讲一讲喜欢的理由。(教师大力鼓励,引导,赏识评价)

2 学生圈点勾画提出不懂的句子或词语,讨论解决。

3 教师提出如下句子或词语让学生讨论:

见课本练习二

4 “深宵灯火是他的伴侣,因它大开光明之路,漂白了四壁。”请展开想象,写一段话描写闻一多挑灯夜读的情景。

5 归纳本文语言特点(课件)

明确:语言生动形象,富于感情和诗意:

有记叙、描写、抒情、议论。

运用成语或四字短语:使结构整齐,有节奏感。

运用对句:读起来琅琅上口,铿锵有力,富于音乐美。

四。小结

本文以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总领全文,作者前半部分介绍了闻先生写作《唐诗杂论》、《楚辞校补》、《古典新义》三本书的情况,刻画了闻一多先生前期潜心学术,不畏艰辛,废寝忘食,数十年如一日的敬业精神,着力表现闻一多先生“做了再说,做了不说”的精神,体现了闻先生“学者的方面”。后半部分写闻一多先生“说”了就“做”,言行完全一致,作者选取起草政治传单、群众大会演说、参加游行示威三件事作为例证,表现了闻先生“革命家的方面”。两部分互为补充,使闻一多先生的严谨刻苦的治学态度、无私无畏的斗争精神、澎湃执著的爱国热情以及言行一致的高尚人格跃然纸上。

五 课外拓展。

赏析闻一多《最后一次讲演》,感悟闻一多先生作为卓越学者的精彩语言和作为大勇的革命家的风范。

六 作业 布置

1《作业 本》阅读理解

2 课外读《红烛颂—纪念闻一多烈士》(闻立鹏)

20 48750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