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图形与几何的教案样例(10篇)
【参照】优秀的范文能大大的缩减您写作的时间,以下优秀范例“2024年图形与几何的教案样例(10篇)”由阿拉漂亮的网友为您精心收集分享,供您参考写作之用,希望下面内容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吧!
2023年图形与几何的教案【第一篇】
1、引导幼儿复习巩固对圆形、正方形、三角形的认识。(重点)。
2、能用简单的话说出图形的基本特征。(难点)。
3、体验帮助他人的体验劳动成功的快乐。
4、引发幼儿学习图形的兴趣。
5、引导幼儿积极与材料互动,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精神准备:活动前已经认识圆形、正方形、三角形,了解这几种图形的基本特征。
物质准备:户外场地:地上画有三角形等图形。用硬纸板铺一条弯弯的大路(挖出圆形、正方形和三角形)。简单布置场景兔妈妈的家,另一老师戴头饰扮兔妈妈,准备不同形状的小粘贴。幼儿每人胸前都戴上图形。《小汽车》音乐。
一、游戏引发活动兴趣。
1、师:今天兔妈妈请我们去做客,可是她家太远了,我们得开车去,路上小司机们要小心哦,别撞车。
2、师带领幼儿随音乐开向兔妈妈家。
3、途经各图形处询问幼儿:这是什么图形?是什么样子的?在大路的处停下,师:哎呀路坏了,怎么办啊?(鼓励幼儿想办法——铺路)。
二、帮兔妈妈修路。
1、引导幼儿观察路面:“这些坑都是什么形状的?请你找出和坑一样形状的图形来”。
2、提出铺路的要求:现在我们就要用这些图形来修路了,小朋友在铺路时要看清楚坑是什么形状的,然后再把它修补好。
3、幼儿开始修路,师巡回观察指导:“你用哪个图形修补路面的”;“你用的图形是对的,可是你看看坑有没有修补好,怎么会这样的啊?”(提示幼儿注意图形的大小不同)“你真棒,这么快修补好了路,还没修好,能去帮助他吗”
4、共同欣赏修好的路,引导幼儿说说用什么样的图形来修补路面的(如:我用形来修路的或我用形来修路的),复习这三种图形的基本特征。
三、去兔妈妈家做客。
1、师带领幼儿随音乐在修好的路上开汽车到兔妈妈家,体验成功的喜悦。
2、引导幼儿有礼貌地敲门:咚咚咚,我可以进来吗?兔妈妈出示圆形说:“和我一样的图形宝宝请进来!”幼儿按要求进入。依次进行。“正方形宝宝请进来”“有三条边、三个角的图形宝宝请进来”。
3、向兔妈妈问好。兔妈妈出个难题:请小朋友把散放在家里的图形分类收拾好。
4、老师拿出小粘贴说:“兔妈妈说谢谢你们帮它把家收拾好了,它准备了小礼物送给你们!”启发幼儿向兔妈妈致谢。然后去跟在座的老师说说自己拿到的是什么形状的粘贴,说对了旁边的老师会给你贴在衣服上。
5、和兔妈妈道别,随音乐开车回家。
延伸活动:
回教室拼摆添画图形。
小班幼儿的思维具有具体性、形象性的特点,认识过程中,注意较易转移,如何在有限的时间里,科学、有效地完成教育任务、实现教育目标,是小班教学活动组织的难点。本活动设计尝试以趣味性、直观形象的游戏情境贯穿全程,使幼儿在轻松、愉快、自主的状态下,通过操作实践与周围的物质环境发生作用,动手动脑掌握数学知识。
之前孩子们已经认识了圆形、正方形、三角形,因此,我决定采取游戏的形式检验幼儿掌握情况,进一步巩固加深幼儿的知识点。于是,我设置了游戏情境:到兔妈妈家作客,以开车经过的路坏掉为主线,引领幼儿观察思考:“路面”(纸壳铺成)上坑坑洼洼的形状是圆形、三角形、正方形的,从而产生铺路的愿望,幼儿纷纷寻找相应的图形进行补拼,我抓住时机引导幼儿观察图形的形状,启发幼儿说出:“我补上了xx图形,它是什么样子的”等等,然后给予表扬,幼儿的自信心、成就感得到了满足。
最后,为了让幼儿体验到成功的喜悦,我设置了“奖励小粘贴”的环节,幼儿的兴趣浓厚,将活动气氛推向了。他们拿到粘贴纷纷着旁边的客人老师讲述手中“小奖品”的特征。“我的小粘贴是三角形的,它有三条边、三个角……”大方的表现,流利的表达,令观摩的教师赞叹不已。
2023年图形与几何的教案【第二篇】
活动目标:
一、引导幼儿区分圆形、三角形、长方形、正方形,并能按标记进行分类。
二、通过情景游戏等活动,让幼儿初步感知图形之间的转换关系,并能想办法解决问题。
三、培养幼儿思维的灵活性,发展幼儿动手能力,激发幼儿学习数学的欲望。
活动准备:
1、学会了各种图形的特征。
2、自制的“小路”,上面镂刻大小不同的图形“土坑”,将镂刻下来的图形作成铺路的“石头”。小篮同幼儿人数。
3、圆形、三角形、长方形、正方形的图形标记,音乐。
活动过程:
一、情景导入“捡石头”,激发幼儿活动兴趣。
1、“小朋友,今天的天气真好,我们一起去郊外捡石头!”(随音乐进入活动室)。
2、教师提出操作要求:“快看!有那么多五彩缤纷的小石头,大家可以挑自己喜欢的捡。”
3、引导幼儿观察、操作,鼓励幼儿边操作边交流。
4、请小朋友大胆介绍自己喜欢的石头(颜色、形状)。
5、游戏:按标记举“石头”。
二、铺石头:
1、“大家捡了那么多漂亮的石头,我们用它来铺一条石子路,好吗?”
2、幼儿自由操作:把捡到的“石头”一一对应地嵌入相应形状的“坑”里。
3、出现问题:“小石头没有了,但是还有坑没有铺好,该怎么办?”
4、幼儿再次操作。
5、发现问题:“老师发现这里有块石头很特别,是用两种颜色的石头拼起来的。”请个别幼儿介绍他的方法。
6、引导幼儿想办法互相合作,用捡来的“石头”铺平“地上”的“坑”。
7、教师小结:用几个不同形状的图形能拼出一个新的图形来。
三、踩石头:
1、“路铺平了,我们来玩踩石头的游戏!”
教师介绍玩法:“音乐一响,小朋友就一边念儿歌一边动起来,音乐一停就立即踩到“石头”上,并说说踩的是什么形状、颜色的“石头”。
2、游戏重复2~3次。
3、让幼儿找找在幼儿园里有没有这样的图形,结束活动。
活动延伸:
1、幼儿操作材料放入活动室计算角,让幼儿在自由活动中继续操作。
2、让幼儿回家找一找、想一想,在日常生活中有什么东西的形状是。
2023年图形与几何的教案【第三篇】
年龄小的宝宝很少有时间概念,因此当学习过程中出现时间概念时,教起来常常十分困难。教他们识时钟也同样困难。但是通过整合视觉想象、身体形象和身体动作,让他们置身于时间环境之中,时间对于宝宝来说,便变成了一个十分形象的概念。
先让宝宝闭上眼睛,把自己想象成时钟。让他们向头顶上方伸展双臂,模仿时针做圆周运动。叫他们把双臂放在不同位置,并告诉你这是几点。你也许会很吃惊地发现,他们已经知道不同的时间,却表达不出来。
如果你发现宝宝没有时间概念,可以在开始时让宝宝双臂高举过头,直接放在12点的位置,接着把双臂放在1点、2点等位置。如果能拆开一个真的时钟,拨动指针,让他们对时钟的运行模式有一个直观的了解,这对许多宝宝就更有益。如果你用自己的身体做样板,务必使自己与宝宝面对同一方向。
教完整钟点后,你要对宝宝的学习状况做出评估,看一看再教什么更容易,是几点半和几点几刻,还是几点几分?无论你决定先教什么,都要让宝宝用双臂演示时针和分针的不同位置。当“指针”到达半钟点时,可以让他们交换左、右臂,这样他们就不会感到难做和别扭。重要的是使宝宝既能睁着眼睛做,掌握一定的规律后,又能闭着眼睛演示时钟。
一旦宝宝能用身体动作演示不同时间,就要让他学会在纸上标出时间。许多宝宝会觉得困难,这些宝宝需要一个精细动作活动做过渡。让宝宝用纸盘做钟面,用木条、纸板或冰棒棍做指针,一根针长,一根针短。对于那些听觉学习宝宝,报出不同时间,让他们把“时针”和“分针”放到正确位置。对于视觉学习宝宝,则在黑板上写出时间,让他们把“指针”拨到相应位置。当宝宝完成了这项任务后,问题也就解决了。
在学习过程中,宝宝的身体参与得越多,他们理解和掌握概念就越快。
2023年图形与几何的教案【第四篇】
1、知识与能力:(1)在教学活动中,体会从不同方向观察同一物体可能看到不一样的结果,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绘图能力。(2)会画立方体及其组合体等简单几何体的三视图。
2、过程与方法:让学生在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如何画好简单几何体的三视图的数学活动中,学会用运动变化的观点来看问题,增强数学交流的意识,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和空间想象力,培养数学学习兴趣。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和全面地观察身边的人和事,进行人文教育,渗透辨证唯物主义价值观。
教材第四章是学生进入中学以来首次接触几何图形,是一个由“数”到“形”的过渡章节,本章的内容是今后学习的重要基础。通过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的互相转化的学习来建立和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建立和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是图形与几何学习的核心目标之一,能由实物形状想象出几何图形,由几何图形想象出实物形状,进行几何体与其三视图、展开图之间的相互转化是培养空间观念的重要方面。
这节课的教学设计力求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通过生活情景导入,让学生经历从不同方向看物体的活动过程,学会画简单物体的三视图,让学生在获得感知经验的同时,体会数学的价值,逐步培养学生空间想象能力;同时使学生认识到数学的广泛性、实用性、重要性、趣味性,从而形成数学学习的浓厚兴趣.
重点:会辨认从不同方向看一些基本几何体以及它们简单组合所得到的平面图形;
难点:会画简单组合体的三视图。
认知难点的突破方法是:(1)重视学生的动手操作和参与,让他们在观察、操作、讨论、交流等活动中认识图形,发展空间观念;(2)用课件动画功能帮助学生理解视图。
关键:抓住实例,从感性认识逐步提高到理性认识.
第一学时教学活动活动1导入《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
三、教法、学法
教法:采取“创设问题情境——组织数学活动——观察发现得到概念——引导自主、合作学习、问题解决——归纳小结、巩固延伸”的教学模式。
学法:学生采取自主学习与合作学习相结合的学习方式。
目的:让学生在数学学习活动中增知、益智、染情,真正实现新课标提出的三维目标的统一协调发展.
四、教学过程分析
为了达到教学目标,根据教材特点和学生的认知规律,我将此节课设计成以下几个环节:
1、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2、画图质疑引出概念
3、亲身感受体验新知
4、实例探究培养能力
5、小组探究动手操作
6、归纳小结巩固延伸
教学步骤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教学媒体(资源)和方式
设计意图
环节一、
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1、教师投影出
《题西林壁》的诗词和图片。
2、设置问题:
哪位同学能说说苏轼是怎样观察庐山的吗?
(引出课题、板书)
1、学生齐读《题西林壁》这首诗。
2、思考苏轼是怎样观察庐山的?
3、积极回答问题,由几名学生谈自己的看法。
4、学生列举生活实例。
1、媒体显示庐山远近景图片。
2、学习方式:个别学习,独立思考。
通过不同角度的庐山图片展示,在欣赏优美自然风光的同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然后通过苏轼的诗把同学带入一个如诗如画的境界,再从诗中提炼所含的数学知识,达到激发学生兴趣的目的。最后通过列举生活实例,让学生体会到数学就在我们身边。
环节二、画图质疑引出概念
1、对于一些立体图形问题,常把它们转化为平面图形来研究和处理。例如:这是一个工件的立体图,设计师常画出从不同方向看它得到的平面图形来表示它。
2、要求学生画出这个工件的图形出来,并设置问题:(1)画出来的图形有什么问题?(2)怎样解决这样的问题呢?(3)明确、引导学生学习三视图的概念。强调:在正面面对物体的情况下,从正面看到的图形叫正视图(主视图),从上面看到的图叫俯视图,从侧面看到的图叫侧视图。
1、学生观察、思考、并尝试画图。
2、由一名学生到讲台前画出自己所得到的图形。
3、对画出来的图形进行思考、讨论。
4、先独立思考问题(2),然后讨论解决方法,由几名同学来表达自己的想法,最后由一名学生上讲台前画出自己的方案或图形。
1、工件三视图展示
2、学习方式:亲身体验、独立思考、同伴交流。
通过学生画出这个工件的图形,使学生体会到他们由于所处的位置不同画出的结果也不同,但画的实际物体是一样的。突出这一矛盾,激发学生解决这一问题的兴趣,引出三视图。
从学生自己探索中发现画图中存在的问题,再去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2023年图形与几何的教案【第五篇】
小学课件认识几何图形已经为大家准备好啦,老师们,大家可以参考以下教案内容,整理好自己的授课思路哦!
教学内容教科书34、35页,做一做,练习八第1、2题。
教学目标。
1、通过操作和观察,使学生初步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知道它们的名称;会辩认这几种物体和图形及初步感知各种图形的特征。
2、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观察能力,初步建立空间观念。
3、通过学生活动,激发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合作、探究和创新意识。
教学重、难点初步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实物与图形,初步建立空间观念。
教具、学具准备若干袋各种形状的物体,图形卡片,课件。
教学过程。
一、质疑激情:
设计意图以学生喜爱结交好友为开头引入本课,唤起学生的悬念,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创造了一个良好轻松的学习氛围。)。
二、操作感知:
分一分,揭示概念。
(1)分组活动。让学生把形状相同的物体放在一起,教师巡视。
2)小组汇报。
问:你们是怎样分的?为什么这样分?学生可能回答可分成这样几组:一组是长长方方的;一组是四四方方的;一组是直直的,像柱子;一组是圆圆的球。
设计意图学生对各组物品进行分类整理,使学生经历认识各类物品特点的过程。)。
(3)出示课件,揭示概念。课件出示大小不同、形状不同、颜色不同的实物图揭示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概念,并随机板书名称。
(4)齐读图形名称。
设计意图从实物到图形名称到立体图形的认知,是本节课的重点,利用多媒体形象化教学的功能,展示出抽象过程,有利于学生理解知识的生成,解决本课重点。)。
三、形成表象,初步建立空间观念。
1、分别出示实物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让学生辩认。
2、学生按教师要求拿出四种不同形状的实物。
3、亲身体验,感知特点。
(1)学生选一个喜欢的物体做好朋友,用手摸一摸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实物,然后把自己的感受和发现在小组内交流。
(2)汇报交流学生可能说出:长方体:是长长方方的,有平平的面。正方体:是四四方方的,有平平的面。圆柱:是直直的,上下一样粗细,两头是圆的,平平的。球:是圆圆的。(如果学生说出长方体、正方体有6个面等,教师应给予肯定,但不要求学生必须说出来。)。
4、学生列举日常生活中见过的形状是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实物。
5、课件展示生活中的立体图形。
设计意图进一步巩固所学的知识,初步认识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又调动起全体学生的学习兴趣,把课堂气氛推向高潮。
四、游戏“看谁摸得准”。
1、老师与一生做游戏(示范)。
2、小组游戏。每小组一人说出物体的名称,其他同学按指定要求摸,看谁摸得准。
设计意图游戏是大家都喜欢的活动,易激发了学生的参与积极性,通过多种感官加深对各种形状形状物体的体验。
五、巩固练习(第37页1、2题)。
设计意图给每个学生提供练习的机会,在数数的过程中加深对立体图形的认识。培养学生认真细心的学习习惯。)。
六、分组活动,体验特征。
1、让学生拿出长方体和圆柱,放在桌面上玩一玩,或者参与运球游戏。使学生发现圆柱会“轱辘”,球能任意滚动。
2、小组交流,汇报。
设计意图分小组进行合作完成,既给学生提供了充分的动手操作的机会,逐步体验各种立体图形的特征,调动起全体学生的学习兴趣,再次把课堂气氛推向高潮。)。
七、小结:
1、今天我们认识了哪些好朋友?他们的样子你都记下了吗?
2023年图形与几何的教案【第六篇】
一、说教材。
这一活动主要要求幼儿辨认平面几何图形,中班小朋友他们的思维是直觉形象的,在学习过程中要着重感知事物的明显特征。然而几何图形的认识往往过于单调、抽象。因此根据纲要中指出的:教育内容的选择,既要贴近幼儿的生活,为幼儿感兴趣的事物和问题,又要有助于拓展幼儿的经验和视野。设计此活动,让幼儿能大胆地参与活动,积极地投入实践中去。
二、说目标。
活动目标是教学活动的起点和归宿,对活动起着导向作用,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实际情况,确立了情感、能力等方面的目标.其中有探索认知部分,也有操作部分,目标是:
1、复习巩固对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形的认识及两种图形的转换关系。
2、培养幼儿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和思维的灵活性。
根据目标,我把活动的重难点定为第一个目标:复习巩固对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形的认识及两种图形的转换关系。希望能在活动中让幼儿掌握。
三、活动准备。
活动准备是为了完成具体活动目标服务的,同时幼儿是通过环境、材料相互作用获得发展的,活动准备必须与目标、活动主体的能力、兴趣、需要等相适应,所以,我既进行了物质准备又考虑到幼儿的知识经验准备。
1.学会了各种图形的特征。
2.自制的“示路”上面画有大小不同图形“土坑”若干。
3.圆形、三角形、长方形、正方形的图形卡片若干,幼儿人手一个小塑料筐。
知识准备:已认识简单、常见的图形。
四、说教法、学法。
(一)、教法。
新《纲要》指出:教师应成为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活动中应力求“形成合作式的师幼互动”,因此本活动我除了和幼儿一起准备丰富的活动材料,还挖掘此活动的活动价值,采用适宜的方法组织教学。活动中我运用了:
1、情景表演法:活动导入部分既要让幼儿发现问题,引出下面一系列的疑问及探索,又要通过幼儿感兴趣的方式设置悬念,因而我设计了铺石头这一情节,并通过情景表演的方法启发幼儿思考。
2、演示法:是教师通过讲解谈话把教具演示给孩子看,帮助他们获得一定的理解,本活动的演示是运用几何图形的基础上,学会区分异同。此外我还运用了观察法、谈话法等,对于这些方法的运用,我“变”以往教学的传统模式——教师说教,为以幼儿为主体,教师以启发、引导的方式,充分调动幼儿学习的积极性,并以“游戏”贯穿活动始终,让幼儿在玩中获得知识,习得经验,真正体现玩中学,学中乐。
3、活动过程中,我渗透了“多元智能”的理念,将各领域的知识有机整合在一起,如在观察活动中渗透了语言表达教学,在“铺石头”中渗透了方位词教学及社会情感教育等等。
(二)学法。
幼儿是学习的主人,以幼儿为主体,创造条件让幼儿参与探索活动,不仅提高了幼儿探索能力,更让幼儿获得了学习的技能和激发了幼儿的学习兴趣。本活动采用的方法有:
1、操作法:是指幼儿动手操作,在与材料的相互作用过程中进行探究学习。《纲要》指出教师在提供丰富材料时,要使幼儿都能运用多种感官,多种方式进行探索。本活动的操作是帮助小朋友铺路,让幼儿通过看一看、比一比、放一放、拼一拼来认识几何图形。
2、交流法:同伴间相互交流探索问题。在交流的过程中既能发展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又能将自己获得的经验与同伴交流分享,使《纲要》中指出的“生生互动”得到真正体现。因为幼儿是学习的主人,所以我创设了游戏的情景,让幼儿全身心地投入到活动中去,并且在游戏中给幼儿自由展现的空间。
五、说教学程序。
1、创设情境、激发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
通过情景表演,引导幼儿观察坑的形状。
2、认识几何图形及两种图形的转换关系。
在活动中,我帮幼儿复习几种常见的几何图形,并通过眼看(观察)、耳听(倾听)、脑想(想象)、学一学、说一说(尝试)等多种方法巩固几种几何图形的相同点及区分。
3、铺路。
在这一环节中我设置了“铺路”的游戏,让幼儿在动手操作中巩固所学内容。纲要中指出:要尽量创造条件让幼儿实际参加探索活动,使他们感受科学探索的过程和方法。在孩子们操作的过程中发现个别孩子难点未掌握,于是我引导他们相互交流帮助,分享探索的过程和结果,培养孩子初步的合作意识和能力,幼儿在游戏过程中反复感受、反复体验以突破难点。
4、活动延伸。
六、效果预测。
整个活动程序的安排,能遵循《纲要》中组织与实施中的教育性、互动性、针对性的原则,也符合中班幼儿的学习特点和规律。因此,我想通过这样的一个活动,孩子们不仅能认识几何图形,能详细地说出各图形的区别。而且在以后的学习中遇到困难时通过动脑思考、动手操作及与同伴交流等方法来解决问题。
2023年图形与几何的教案【第七篇】
要求:
1、先让宝宝认识图形,然后把图形从嵌板中拿出来,一一进行镶嵌练习。
2、宝宝掌握得非常好的时候。他可以一次把图形镶嵌到里面。
教具:
1、画有火车图形图画纸(包括:圆形、长方形、三角形、正方形)。
2、这四种单独的图形。
3、安全剪刀。
要求:
1、让宝宝把每一种单独的图形涂上颜色,涂好后用剪刀剪下来,把剪下的图形贴到小火车上。
2、引导宝宝寻找其他的形状涂上颜色。
2023年图形与几何的教案【第八篇】
活动目标:
一、引导幼儿区分圆形、三角形、长方形、正方形,并能按标记进行分类。
二、通过情景游戏等活动,让幼儿初步感知图形之间的转换关系,并能想办法解决问题。
三、培养幼儿思维的灵活性,发展幼儿动手能力,激发幼儿学习数学的欲望。
活动准备:
1、学会了各种图形的特征。
2、自制的“小路”,上面镂刻大小不同的图形“土坑”,将镂刻下来的图形作成铺路的“石头”。小篮同幼儿人数。
3、圆形、三角形、长方形、正方形的图形标记,音乐。
活动过程 :
一、情景导入 “捡石头”,激发幼儿活动兴趣。
1、“小朋友,今天的天气真好,我们一起去郊外捡石头!”(随音乐进入活动室)。
2、教师提出操作要求:“快看!有那么多五彩缤纷的小石头,大家可以挑自己喜欢的捡。”
3、引导幼儿观察、操作,鼓励幼儿边操作边交流。
4、请小朋友大胆介绍自己喜欢的石头(颜色、形状)。
5、游戏:按标记举“石头”。
二、铺石头:
1、“大家捡了那么多漂亮的石头,我们用它来铺一条石子路,好吗?”
2、幼儿自由操作:把捡到的“石头”一一对应地嵌入相应形状的“坑”里。
3、出现问题:“小石头没有了,但是还有坑没有铺好,该怎么办?”
4、幼儿再次操作。
5、发现问题:“老师发现这里有块石头很特别,是用两种颜色的石头拼起来的。”请个别幼儿介绍他的方法。
6、引导幼儿想办法互相合作,用捡来的“石头”铺平“地上”的“坑”。
7、教师小结:用几个不同形状的图形能拼出一个新的图形来。
三、踩石头: 1、“路铺平了,我们来玩踩石头的游戏!”
教师介绍玩法:“音乐一响,小朋友就一边念儿歌一边动起来,音乐一停就立即踩到“石头”上,并说说踩的是什么形状、颜色的“石头”。
2、游戏重复2~3次。
3、让幼儿找找在幼儿园里有没有这样的图形,结束活动。
活动延伸:
1、幼儿操作材料放入活动室计算角,让幼儿在自由活动中继续操作。
2、让幼儿回家找一找、想一想,在日常生活中有什么东西的形状是圆形、三角形、长方形及正方形,回园告诉老师,并列出图表。
2023年图形与几何的教案【第九篇】
一、引导幼儿区分圆形、三角形、长方形、正方形,并能按标记进行分类。
二、通过情景游戏等活动,让幼儿初步感知图形之间的转换关系,并能想办法解决问题。
三、培养幼儿思维的灵活性,发展幼儿动手能力,激发幼儿学习数学的欲望。
活动准备:
1、学会了各种图形的特征。
2、自制的“小路”,上面镂刻大小不同的图形“土坑”,将镂刻下来的图形作成铺路的“石头”。小篮同幼儿人数。
3、圆形、三角形、长方形、正方形的图形标记,音乐。
活动过程:
一、情景导入“捡石头”,激发幼儿活动兴趣。
1、“小朋友,今天的天气真好,我们一起去郊外捡石头!”(随音乐进入活动室)。
2、教师提出操作要求:“快看!有那么多五彩缤纷的小石头,大家可以挑自己喜欢的捡。”
3、引导幼儿观察、操作,鼓励幼儿边操作边交流。
4、请小朋友大胆介绍自己喜欢的石头(颜色、形状)。
5、游戏:按标记举“石头”。
二、铺石头:
1、“大家捡了那么多漂亮的石头,我们用它来铺一条石子路,好吗?”
2、幼儿自由操作:把捡到的“石头”一一对应地嵌入相应形状的“坑”里。
3、出现问题:“小石头没有了,但是还有坑没有铺好,该怎么办?”
4、幼儿再次操作。
5、发现问题:“老师发现这里有块石头很特别,是用两种颜色的石头拼起来的。”请个别幼儿介绍他的方法。
6、引导幼儿想办法互相合作,用捡来的“石头”铺平“地上”的“坑”。
7、教师小结:用几个不同形状的图形能拼出一个新的图形来。
三、踩石头:
1、“路铺平了,我们来玩踩石头的游戏!”
教师介绍玩法:“音乐一响,小朋友就一边念儿歌一边动起来,音乐一停就立即踩到“石头”上,并说说踩的是什么形状、颜色的“石头”。
2、游戏重复2~3次。
3、让幼儿找找在幼儿园里有没有这样的图形,结束活动。
活动延伸:
1、幼儿操作材料放入活动室计算角,让幼儿在自由活动中继续操作。
2、让幼儿回家找一找、想一想,在日常生活中有什么东西的形状是圆形、三角形、长方形及正方形,回园告诉老师,并列出图表。
2023年图形与几何的教案【第十篇】
活动目标:
1、认识圆形,运用圆形创作造型。
2、发展幼儿想象力及操作能力。
3、引发幼儿学习图形的兴趣。
4、引导幼儿积极与材料互动,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5、引发幼儿学习的兴趣。
活动准备:
1、将各色色纸剪成大大小小的圆,贴在磁铁黑板上。剪刀、糨糊、圆形贴纸、画纸、磁铁、彩色等。
2、幼儿数学用书。
活动过程:
(一)以讲《爱画画的波波的故事》的形式引起兴趣。
随着故事情节让幼儿猜猜波波画的是什么?“小猪波波画了好多大大小小的圆,哥哥姐姐看了好久,不知道波波的圆圈是什么,就问波波:“你画的圆圈是什么呀?”波波说:“这个圆圈里有两只手,一只长,一只短,从早到晚绕着转。”哥哥说:“啊,我知道了,是时钟”,姐姐说:“那这个是什么?”波波说:“它下面还有一条长长的线,要抓好,才不会跑掉”。姐姐说:“喔,是气球”哥哥姐姐终于知道波波画什么了。波波又画了许多圆圈,连肚脐眼的圆都有呢?妈妈说:“波波真是个很棒的画家”。
(二)运用操作法让幼儿拼图。
(四)引导幼儿观察周围环境,想一想、说一说,生活中还有哪些东西是圆的。
活动目标。
1、加深对圆形、正方形、三角形、长方形的认识,能正确说出名称并进行分类。
2、在此基础上对半圆形和椭圆形有初步的了解。
3、愿意与同伴分享食品,体验共同品尝的快乐。
4、培养幼儿比较和判断的能力。
5、引导幼儿积极与材料互动,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活动准备。
图形片片各一、插有标记图的盘子四个、各种图形食品等幼儿已有生活中图形物品的知识。
活动过程。
1、认识图形宝宝,谈谈说说我知道的各种图形的物体。
“今天有许多的图形宝_和我们做游戏,他们是谁啊?”
(教师逐一出示各种图形,幼儿跟它们打招呼)。
“你们知道这些图形宝宝爱藏在哪里吗?”(幼儿自由讲述)。
2、感知食品形状的多种多样。
a.“图形宝宝除了喜欢藏在__地方,还喜欢藏在哪里?”(启发幼儿说出藏在食品里)。
b.出示一个桔子。
提问:“桔子里藏有哪些图形宝宝呢?”
“还有哪些食品里藏有什么形状的图形宝宝?我们一起去看看”(幼儿边看边讲述)。
2、给图形食品找家。
a.出示贴有标记的盘子。
b.请小朋友看着标记帮图形食品来分分家,并说说你把什么食品放在什么标记的家里了。
c.共同检查幼儿分类情况,并认识椭圆形和半圆形。
3、分享食品,通过提问让幼儿讨论如何与同伴分享食品。
a.你最喜欢吃什么食品?
b.碰上自己爱吃的东西能不能一个人拿它?食品的果皮和包装纸应该放在哪里?
c.和客人老师一起分享食品。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