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数学教案人教版汇聚【精选10篇】
【请您参阅】下面供您参考的“五年级数学教案人教版汇聚【精选10篇】”是由阿拉网友精心整理分享的,供您阅读参考之用,希望此例范文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支持一下小编了!
五年级数学教案人教版篇1【第一篇】
xxx年12月11日。
复习复式统计表和复式条形统计图,完成“练习与应用”1-3题。
1、使学生进一步学习和认识复式统计表,根据收集、分享的“五年级数学教案人教版汇聚【精选10篇】”,并能根据统计表中的数据进行简单的分析。
2、使学生进一步认识复式条形统计图,学习根据收集、分享的“五年级数学教案人教版汇聚【精选10篇】”,发展数学应用意识。
统计图与统计表
小组讨论:
这一单元,你学习了那些知识?你有什么收获?
1、完成第1题。
可以让学生根据教材提供的数据独立填表,再进行适当交流。
要重点指导计算“人均耕地面积”的计算方法。知道根据问题,应该用全果耕地的总公顷数除以总人口数。
总结,得数大约是公顷。
2、你知道吗。
先让学生自由阅读,再交流体会。
3、完成第2题。
学生观察后,可以要求说说这里的复式条形图与此前认识的复式条形图有什么不同,体会复式条形图的具体形式是可以变化的。
学生填表后,适当可以组织交流,使学生体会我国城乡社会经济正在不断发展、进步。
4、完成第3题。
可以先让学生根据复式统计表中的数据独立完成条形统计图,再组织对统计图的观察与分析。
要启发学生根据对条形统计图的直观观察从整体上评价这两只球队,看出红队的状态不够稳定,而蓝队的水平正在逐步提高。
这节课你又收获了什么?
五年级数学教案人教版篇1【第二篇】
教学目标:
1.经历探索分数的基本性质的过程,理解分数的基本性质。能运用分数的基本性质,把一个分数化成指定分母(或分子)而大小不变的分数。
2.经历观察、操作和讨论等学习活动,并在探索过程中,能进行有条理的思考,能对分数的基本性质作出简要的、合理的说明。培养学生的观察、比较、归纳、总结概括能力。能根据解决问题的需要,收集有用的信息进行归纳,发展学生的归纳、推理能力。
3.经历观察、操作和讨论等数学学习活动,使学生进一步体验数学学习的乐趣。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
教学重点:
理解分数的基本性质。
教学难点:
能运用分数的基本性质,把一个分数化成指定分母(或分子)而大小不变的分数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引新,
1、师:故事引入,揭示课题
同学们,你们听说过阿凡提的故事吗?今天老师这里有一个“老爷爷分地”的数学故事,你们想听吗?(课件出示画面)谁愿意把这个故事讲给大家听?指名读故事(尽可能有感情地)
故事:有位老爷爷要把一块地分给他的三个儿子。老大分到了这块地的,老二分到了这块地的,老三分到了这块的。老大、老二觉得自己很吃亏,于是三人就大吵起来。刚好阿凡提路过,问清争吵的原因后,哈哈大笑了起来,给他们讲了几句话,三兄弟就停止了争吵。
2、师:你知道,阿凡提为什么会笑吗?他对三兄弟讲了哪些话?
3、学生猜想后畅所欲言。
4、同学们的想法真多啊!聪明的阿凡提是怎么让三兄弟停止争吵的?
二、探究新知,解决问题
1、动手操作、形象感知
(1)、三兄弟分的地真得一样多吗?你能用自己的方法证明吗?
(2)学生独立操作验证。
方法1、涂、折、画的方法
方法2、计算的方法。
方法3:商不变的性质。
(3)观察,说说你发现了什么?
五年级数学教案人教版篇1【第三篇】
教材第52页例1和“练一练”,第58页练习八的第1~4题。
1、使学生初步理解单位“1”和分数单位的含义,经历分数意义的概括过程,进一步理解分数的意义,能根据具体情境表示出相应的分数,联系实际情境解释或说明分数的具体意义;认识分数单位,能说明分数的组成。
2、使学生经历有具体到抽象的认识、理解分数意义的过程,感受分数的来源与形成,体会数的发展,培养观察、比较、分析、综合与抽象、概括的能力,感受分数与生活的联系,增强数学学习的信心。
认识和理解分数的意义。
认识和理解单位“1”。
探究合作法、讲解分析法、练习法等。
ppt。
在三年级,我们曾经分两次认识分数,今天这节课,我们要在以前学习的基础上,进一步认识分数。
出示例1中的一组图。
请大家根据每幅图的意思,用分数表示每个图中的涂色部分。写出分数后,再想一想:每个分数各表示什么?在小组内交流。
学生汇报所填写的分数,你认为这些图中分别是把什么平均分的?
一个饼可以称为一个物体,一个长方形是一个图形,“1米”是一个计量单位,而左起第四个图形是把6个圆看成一个整体。
左起第四个图形与前三个图形有什么不同?
一个物体,一个计量单位或由许多物体组成的一个整体,都可以用自然数1来表示,通常我们把它叫做单位“1”。
(1)在这几个图形中,分别把什么看成单位“1”的?
(2)分别把单位“1”平均分成了几份?用分数表示这样的几份?
(3)从这些例子看,怎样的'数叫作分数?
拿12根小棒自已创造一个分数。
说说你是怎么做的?
如果老师要表示6根小棒可以用什么分数表示?
第1题,各图中的涂色部分怎样用分数表示?请大家在书上填空。说说是怎样想的。
每个分数的分数单位是多少?各有几个这样的分数单位?
第2题,观察直线上是把哪个部分看作“1”的?直线上表示是怎样想的?
引导:分数也可以在直线上表示。这里从0起到1是1个单位,同样地从1到2也是1个单位,这1个单位就是把单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就可以用直线上的点表示分数。
让学生在()里填上合适的分数。
交流:你是怎样填的?为什么这样填?
先让学生在每个图里涂色表示三分之二,再说说是怎样涂的、怎样想的。
同样是三分之二,为什么涂色桃子的个数不同?
第2题先读出每个分数,再说说每个分数的分数单位。
第3题让学生填,交流时说说是怎样填的。
第4题在研究分数时,把哪个数量平均分成若干份,这样的数量就是单位“1”
这节课学习了哪些内容?
五年级数学教案人教版篇1【第四篇】
1、知道分数是怎样产生的,理解分数的意义,明确分数与除法的关系。
2、认识真分数和假分数,知道带分数是一部分假分数的另一种书写形式,能把假分数化成带分数或整数。
3、理解和掌握分数的基本性质,会比较分数的大小。
4、理解公因数与公因数、公倍数与最小公倍数的意义,能找出两个数的公因数与最小公倍数,能比较熟练地约分和通分。
5、会进行分数与小数的互化。
1、分数的意义和分数的基本性质。
2、理解单位“1”的含义。
1、充分利用教材资源,用好直观手段。
本单元教材在加强教学与现实世界的联系上做了不少努力,同时,教材还运用了多种形式的直观图式数形结合,展现了数学概念的几何意义,从而为老师与学生提供了丰富的学习资源。教学时,应充分利用这些资源,发挥形象思维和生活体验对于抽象思维的支持作用。
2、及时抽象,在适当的水平上,构建数学概念的意义。
为了搞好本单元的教学,在加强直观教学的同时,还要重视及时抽象,不能听任学生的认识停留在直观水平上。否则,同样会妨碍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应用。因此,在充分展开直观教学,让学生获得足够的感性认识的基础上,要不失时机地引导学生由实例、图式加以概括,构建概念的意义。
3、揭示知识与方法的内在联系,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方法。
在本单元中,假分数化为带分数或整数,约分与通分,分数与小数互化的方法,都是必须掌握的。这些方法看似头绪较多,但若归结为基础知识,就是揭示相关知识与方法的联系,就比较容易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方法。以约分与通分为例,它们都是分数基本性质的应用。因此,教学时不宜就方法论方法,而应突出方法的过程,使学生明白操作方法背后的算理,这样就能依靠理解掌握方法,而不是依赖记忆学会操作。
建议共分17课时。
1、分数的意义3课时。
2、真分数和假分数2课时。
3、分数的基本性质2课时。
4、约分4课时。
5、通分4课时。
6、分数和小数的互化2课时。
五年级数学教案人教版篇1【第五篇】
1、能够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具有初步的立体空间想象能力。
2、结合具体的多个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堆放情景,经历探究多个长方体和正方体堆放时露在外面表面积的过程,能够准确的计算出多个长方体和正方体堆放时露在外面的表面积。
3、使学生感受到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学习数学的良好兴趣。
能够准确的计算出多个长方体和正方体堆放时露在外面的表面积。
师生共同归纳和推理。
多个正方体盒子。
一、复习导入。
教师让学生顾回上一节课学习的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并对学生进行提问。
学生回答:长方体的表面积=(长×宽+长×高+高×宽)×2;正方体的表面积=边长×边长×6)。
二、讲授新课。
学生观察图片并计算露在外面的面积是多少平方厘米?
教师提问学生回答这个问题。(露在外面的面有3个;露在外面的面积是50×50×3=750(平方厘米)。
教师提问学生回答这个问题,(有9个面露在外面,露在外面的面积是50×50×9)。
教师让学生用自己的4个正方体学具换一种堆放方式来试一试,露在外面的面积是否有变化,同桌之间相互讨论交流。
三、课堂小结。
同学们,这一节课你学到了哪些知识?(提问学生回答)。
板书设计:
露在外面的面。
从正面、侧面、上面看一看,一共有几个面露在外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