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七年级实用教案参考案例实用【10篇】
【请您参阅】下面供您参考的“语文七年级实用教案参考案例实用【10篇】”是由阿拉网友精心整理分享的,供您阅读参考之用,希望此例范文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支持一下小编了!
语文七年级实用教案参考案例【第一篇】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了解课文内容,体会花篱笆带给人的亲切感,使学生受到健康、美好情操的陶冶。
3、正确认读本课19个生字,会写7个生字。
教学重点:识记生字,理解课文。
教学难点:体会花篱笆带给人的亲切感,使学生受到健康、美好情操的陶冶。
教学方法:通过读一读,画一画,多种形式朗读理解课文。
教学流程:
一、引入新课。
师:(联系生活实际)你们知道什么是围墙吗?你见到的围墙是什么样子的?(学生自由说一说)。
师:大家见到的围墙好多都是高高的大墙,从里面看不到外面,今天我们来学习《花篱笆》欣赏一下这特别的围墙。(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识记生字。
1、小朋友们借助拼音自己试着读课文。(记住要读准字音,遇到不认识的生字时,用笔圈出来,多读几遍)。
2、同桌之间互相检查认生字情况。
3、检查生字。(用摘苹果比赛的形式)。
三、再读课文,理解内容。
同学们,今天学得真棒,现在读课文,你一定会读得很通顺!快来试一试吧。
1、师提出问题:同学们通过读课文,我们认识了花篱笆,那你们知道花篱笆的家在哪里吗?你是怎么知道的?(引导学生说出花篱笆是乡村独好的风景)。
2、师提出问题:你喜欢花篱笆吗?把你喜欢的地方读给大家听并说一说为什么?(引导学生理解2、3、4自然段,学生说到哪段就讲哪段)。
(1)讲第二段时,教师自绘两幅图,结合图指导朗读,使学生体会出花篱笆带给我们的亲近感。
(2)讲第四段时,可以让学生通过自己理解画一画,然后让学生说一说画上的的内容,评一评是否画出花篱笆那种浓浓的乡情。
教学时,让学生充分读,可分行读,分男女读,指名读,以读代讲,使学生体会出花篱笆带给人的是浓浓的亲情与温馨。
3、美丽的花篱笆我们大家都很喜欢它,让我们带一种喜欢的心情再美美地读一遍课文。
四、指导生字书写。
1、用生字卡片巩固学生认字。
2、让学生说一说自己想怎样记住要求会写的这些字。(随机点拨)。
3、让学生练习组词。
4、练习书写。
语文七年级实用教案参考案例【第二篇】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几千年的恐龙世界,激发学生探索大自然奥秘的兴趣。
3、正确认读本课18个生字,会写6个生字。
教学重点:通过朗读,想象和体悟几千年前的恐龙世界,了解雷龙、冠龙、暴龙的特点和名字的由来。
教学难点:了解课文中恐龙的特点。
教学准备:
1、师生共同搜集有关恐龙的资料,如文字、图像、图片、玩具等。
2、老师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数:2课时。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几千万年前,地球上还没有人类,地球的主人就是各种各样的恐龙。出示几张恐龙的图片,观察后问:你们想不想了解那些恐龙的特点及生活情况呢?那我们就一起来学习课文《遥远的恐龙世界》。板书课题,认读“恐龙”二字。
(通过简介和观察图片,激发学生了解恐龙的欲望,产生读书的兴趣。)。
二、初读课文。
1、生自渎课文,自己扫除字音障碍。
(通过自渎,培养学生独立识字、独立阅读的能力。)。
2、同桌互相检查读课文,重点看字音是否准确,句子是否通顺。
3、去掉拼音分组读课文,评出组合。
4、在班内自由找对手比一比,看谁读得好。
5、抽出生字、词让学生认读。
(采用多种方式激发学生读书的热情,使学生能正确流利地读课文。)。
三、理解课文。
1、自由读第一段,说说自己读懂了什么,说说自己读懂了什么,还有什么不明白的。引导学生理解“很久很久以前”“各种各样”“主人”等词语的意思,用“各种各样”说句子。板书:各种各样。
(让学生在朗读中理解语言,在语言实践中感悟和积累语言。)。
2、学习2—4自然段。
(1)带着“课文中具体介绍了那几种恐龙”这一问题,生自由读后回答,师板书:雷龙、冠龙、暴龙。
(2)你对那一种恐龙最感兴趣?仔细读有关段落,准备把你了解到的有关情况介绍给大家。
(3)选择同一种恐龙的同学,可以就近结成小组,交流讨论,互相补充。
(真正落实新课标倡导的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使学生养成合作学习时的良好习惯。)。
(4)班交流。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如模仿恐龙的声音、动作等。
(可以使学生感悟课文内容,加深理解,降低理解的难度。)。
(5)听了同学的介绍,你最喜欢那种恐龙?带着你的感情读一读。
(让学生在朗读中体验,在体验中理解。)。
3、学习第五段。
自由读课文,说说自己知道了什么。老师相机指导,使学生明白我们是根据恐龙化石想象出的恐龙世界。
四、拓展延伸。
1、你还知道那些种类的恐龙?了解哪些有关恐龙的知识?介绍给大家。
2、播放有关恐龙的课件,进一步激发学生探索的欲望。
3、你还想了解哪些有关恐龙的知识?怎么了解?生答看书、看电视、上网,向别人请教等,师向学生推荐课外读物《恐龙大家族》、《恐龙世界》等。
(通过本课的学习,为学生打开一扇窗口,激发学生探索的欲望,指给学生探索的途径。)。
第二课时。
一、复习课文。
《遥远的恐龙世界》向我们介绍了哪几种恐龙?课下你又了解了那些有关恐龙的知识?
(课内与课外相融合,鼓励学生课外阅读行为,养成爱读书的好习惯。)。
二、认读、复习本课生字。
1、课件出示生字,采用多种方式让学生认读。
2、说说自己记住了哪些字,有什么好方法。
3、出示带生字的句子。
(1)很久很久以前,各种各样的恐龙是大地的主人。
(2)雷龙伸着长长的脖子,移动着笨重的身体在草原上散步。
(3)冠龙带着爪皮小帽,经常漫步在河湖岸边,幽雅地吃着柔软的植物。
(4)几千万年后的今天,恐龙早已从地球上消失了,我们只能看到他们的化石。
4、注意带下划线的句子,自己读后指名读。
(在重现的过程中加深印象,巩固记忆,并在具体的语境中识字,交流识字方法,激发自主识字的积极性,提高识字效率。)。
三、指导书写生字。
1、认读、组词、说话。
2、观察字型,自己数一数笔顺笔画。
3、师重点指导“爪”字的写法。
4、自己练习书写,师个别指导。
语文七年级实用教案参考案例【第三篇】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引导学生整体把握课文,感知、了解本文运用具体典型的事例塑造人物形象的特点。
(2)能力目标:引导学生体会,文章是如何抓住有表现力的语言动作进行细致生动的描写,从而表现人物的内心世界,并向课文学习人物语言动作的描写技巧。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体会邓稼先献身祖国的崇高精神,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操。
教学重点:阅读这个不寻常的故事,了解故事背后那个可敬的人,读懂故事中表现的人物的精神。
教学难点:把握文章是如何抓住有表现力的语言动作进行细致生动的描写,从而表现人物的内心世界。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
观看一段我国第一颗_和氢弹爆炸成功的视频录像。
二、简介邓稼先、作者以及文体知识。
1、介绍邓稼先、介绍作者。
2、介绍文体知识。
本文是1篇人物通讯。通讯,是运用叙述、描写、抒情、议论等多种手法,具体、生动、形象地反映新闻事件或典型人物的一种新闻报道形式。它是记叙文的一种,是报纸、广播电台、通讯社常用的文体。
三、检查预习。
1.给加点的字注音(多媒体投影)。
2.根据意思写成语(多媒体投影)。
四、初步感知全文。
1.概括文章内容。
文章主要介绍了邓稼先从接受研制_的任务,从此隐姓埋名,到研究制造_、氢弹的一段经历。
2.找出最能概述邓稼先一生的句子。
——这就是邓稼先!一个把自己的一生献给祖国的人。
五、合作探究。
1、课文写了哪些事情,表现了邓稼先什么精神?
3、放声朗读,加深体会。
六、小结归纳:
1、邓稼先是中华民族核武器事业的奠基人和开拓者,是我国的“两弹元勋”。他为人真诚谦虚,朴实坦诚。他热爱自己的祖国,热爱所从事的事业,对祖国对民族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他把自己的一生都献给了祖国!
2、总结人物通讯的特点:
人物通讯与一般的记叙文相比,要求所举事例绝对真实,不仅叙述故事情节,还应着重刻画人,注重刻画人物的性格特征,表现人物的思想品质。
七、拓展延伸。
在中国历,除了像邓稼先这样伟大的科学家以外,你还知道哪些科学家,简要说说他们的事例或成就。
八、总结,提出希望。
同学们,希望你们在今后的学习中,以邓稼先为榜样,树立坚定的生活目标,培养无私奉献、不怕吃苦的精神,做一个对祖国、民族有用的人。
九、布置作业。
选择你最喜欢的一位科学家,为他(她)写1篇小传。
语文七年级实用教案参考案例【第四篇】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1)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感知内容。
(2)掌握本课的重点词语,理解文章主题。
(3)学习课文谋篇布局的手法,提高写作能力。
教学重难点:
(1)读懂课文,体会文章的寓意。
(2)借鉴文章的“先扬后抑”的方法。
(1)透过文章故事,理解文章故事的寓意,并从中受到启发和教育。
(2)从整体结构上把握文章的布局。
教学设计:
二、教授新课。
1、听录音,注意朗读时的语气以及生字词。
2、教师板书易读错的生字词。
明确:听完录音之后,让学生到黑板上注音。
3、学生朗读课文:
(1)单个学生朗读课文。
(2)学生齐读课文,
4、学生带着问题默读课文。
问题一:作者对蝉的态度是怎么样的?其中有没有变化?从原文中找到依据。
明确:
烦朋友的话宽恕(理解敬佩)。
第一段:知知不休(抑1)第三段和第五段:朋友的话(扬1和扬2)。
第二段:写病蝉(抑2)第七段:直接写对蝉的宽恕。
对蝉的厌恶。
外貌:透明的翅收敛着。
动作:身躯微微颤动抒写对蝉的赞美之情。
语言:没有声响。
最终目的。
写作手法:欲扬先抑、托物言志。
问题二:17年埋在泥中,出来就活一个夏天?
问题三:那是蝉的生命意义?“那”具体指代什么呢?
明确:不论生命长短,都必须好好活着。
三、本课小结。
在《蝉》的世界中,作者看到了不一样的精彩,佛曰:一花一世界,一叶一菩提。就让我们在这小小的世界之中活出我的精彩吧!听歌曲《我要我的精彩》。
四、作业。
语文七年级实用教案参考案例【第五篇】
用探究的方法多元化解读文体,学习写状物的方法,提高观察力和想像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体会作者对人生的独特感受,提升自己对人生的理解与感悟。
教学重点:1:紫藤萝花的象征意义及文章主旨的显现。
2:生动而细致的景物描写。
教学难点:体会作者对人生的独特感受,表达自己对人生的理解与感悟。
德育渗透:培养学生感觉大自然,热爱大自然热情。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课时:第二课时。
语文七年级实用教案参考案例【第六篇】
学习目标:1、了解作者生平及写作背景。
2、理清文章的思路,弄清故乡的燕子、海上燕子与作者乡愁之间的联系;。
3、研读文章的第一部分,学习阅读状物记叙文的一般方法。
学习重点:2。
学习难点:2、3。
学习安排:二课时。
学习过程:
预习导学。
1、查阅资料,了解作者的情况,写在下面。
2、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3、解词。
轻—憩息—忧戚—隽逸—劲俊—融融泄泄—游子—。
4、背景资料。
1927年国民党反动派发动“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屠杀共产党人和革命人民,迫害进步人士。郑振铎被迫远走欧洲,于5月21日只身乘船前往法国巴黎。途中见到海燕,引发绵绵相思,写成这篇文章。
5、题目解说。
学习研讨。
(一)导入新课。
1、导入。
2、简介作者、背景资料。
选自第二卷。作者(1898----1958)现代、。福建长乐人。
(二)朗读课文教师范读、学生齐渎有机结合。
(三)阅读课文,整体感知。
1、按描述内容的角度将课文划分为两部分。
提示:作者按忆()——看()思路结构全文。课文共有14段,可分为两个部分。
第一部分():第二部分():2、思考:
第一部分。
(1)概括第一部分的内容。
(4)选文记叙的顺序是()。
(5)请在选文中找出最能表现文章主旨的一句话。
巩固延伸。
阅读课文第一部分,然后回答下面的问题。
1、这一语段对的小燕子在“”里活动的情景进行了细致的描写。
2、作者为小燕子的出场提供了一幅美丽的背景图画。从语段中找出关键词语,体会作者是如何抓住下列事物特征进行描写的。
(1)春风:(2)春雨:
(3)春柳:(4)春花:
(5)春草:
4、作者描绘烂漫无比的春景图为写小燕子起了作用。
5、作者写小燕子的外形时写了小燕子的、、。
6、作者为了更细致地描绘小燕子从动、静两方面入手。写飞翔的小燕子时,不仅写了在中飞翔的小燕子,也写了在中飞翔的小燕子,描写顺序是由到。写静态的小燕子分别写了憩息在和里的小燕子。
7、作者写小燕子用了哪些修辞方法?举例说明。
8、作者写小燕子突出了小燕子的特点。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1、研读文章的第二部分,学习阅读状物记叙文的一般方法。
2、学习托物言志的写法,理解文章的主题。
学习重点:1、2。
学习难点:1、2。
学习过程:
一、预习导学。
1、熟读课文第二部分,回答下面的问题。
根据课文内容填写下表,并说说作者怎么会把海上的小燕子误认为故乡的小燕子。
外形活动背景飞翔憩息。
故乡的小燕子。
海上的小燕子。
二、学习研讨。
(一)导入新课。
(二)研读第二部分。
思考:
1、概括选文内容。
3、作者对海上的小燕子哪两个方面进行了描写?着重写了小燕子的哪些行为?
4、请找出能表明全文线索的词语。
5、文章突出海燕的什么性格特征?描写上有什么特点?
三、巩固延伸。
1、作者从动、静两方面描写海上的燕子,各举一例。
动态:
静态:
2、作者描绘海上小燕子的活动背景时先写,然后写,这是作者远眺;然后作者(描写角度),写天的,天上的,构成一幅“”图。
3、作者喜爱小燕子,进而关心小燕子。用横线在原文标出最能体现作者对小燕子十分关心的语句。
4、体现语段主旨的语句是:
5、语段中两次提到“乡愁”,而且说它是“青烟似的”,“一缕两缕”,这样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1)“青烟似的”说明这种思乡之情很淡,不是很浓厚的。
(2)“一缕两缕”说明作者的思乡之情不是很强烈的。
(3)青烟可挥去,一缕两缕可剪断,理出头绪,说明作者看轻这份感情。
(4)作者的思乡之情,像烟雾缭绕,挥之不去;像乱麻“剪不断,理还乱”。这是一种举重若轻的写法。
语文七年级实用教案参考案例【第七篇】
教学目标:
1.能准确识别并翻译文言文中的省略句。
2.能用现代文翻译全文。
3.通过朗读、讨论等说出文中儿童所具有的品质。
4.学习古代少年诚实、守信,尊重他人的美德。
教学重点:
1.用现代文翻译全文。
2.了解古代聪颖机智少年的故事,学习他们智慧、诚实、守信,尊重他人的美德。
教学难点:
能准确识别并翻译文言文中的省略句。
教学设计:
一、导入。
孔融让梨的故事我们每一位同学都应该是非常熟悉的。(请一位学生讲故事)。
这个故事中的孔融留给我们最深的印象就是很懂事,四岁的他就已经知道人与人交往要学会谦让,孔融让梨的故事,很快传遍了他的家乡曲阜,并且一直流传下来,成了许多父母教育子女的好例子。今天我再向大家介绍一位这样的古代少年,他是谁呢?让我们一起来认识他,和他交个朋友。课本翻开至《陈太丘与友期》。
二、整体感知。
1.范读:注意字词的读音和语句的停顿。
2.请学生自己找出本文应注意的字词:舍(she)不(fou)。
3.学生自由朗读。
4.齐读。
三、疏通文意。
1.刚才同学们在老师范读的基础上进行了朗读,但是对于有的语句的停顿,可能同学们还有疑问,为什么在这里要断句呢?这就需要对文意有比较深入的理解,下面,我给大家几分钟时间,小组内的同学借助书下注释和工具书疏通文意。小组内四人讨论合作解决。小组内解决不了的记下来。
2.质疑(关于字词句)。
相委而去:丢下、舍弃;下车引之:拉;。
君、家君、尊君。
3.文言文语言的特点之一就是比较简洁,正因为如此,有的内容因为与上文重复,作者就会将其省略,这在一定程度上给文言文初学者,像我们各位同学,带来一些阅读困难,所以我们要学会在翻译之前将省略的部分补充出来。我们试着将下面这个句子补充完整: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友)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太丘)去后(友)乃至。
4.这句话只是一个例子,文中还有几处省略的地方,请同学们拿起笔,将本文中你认为是省略的部分补充完整。(屏幕显示答案)。
5.关于文章字、词、句的难点我们大体已经梳理了一遍,有没有同学可以给我们把这篇文章大意的大意概述出来。
6.文章的意思理解了,我相信同学们的朗读肯定会有所进步,我们再把文章齐读一遍。
四、讨论探究:
2.那么,我这里有几个问题,希望大家动动脑筋。文章一共提到几个人?(3个)主要人物有几个?(2个)陈太丘既然不是主要人物,那么文章第一句能否省略?(不能,是起因)。
3.对文章的两个主要人物作者用了什么方法来描写的?(语言、神态)。
同学们应该知道人物语言是最能体现人物性格的,我们一起把这段对话朗读一遍,看看谁最先把这段话背下来。
(读背这段对话)。
4.通过这段描写,你认为友人和元方各是什么样的人(你的看法)?
友人:“无信”“无礼”
元方:明事理、懂礼仪;孝顺;伸张正义;落落大方;。
5.主题归纳(多角度思考)。
通过文章对这两个人的描写,以及对这两人之间发生的事情的记叙,你能得出怎样的结论?
元方:明事理、懂礼仪;。
不守信用、不懂礼貌。
友人。
知错能改。
事情本身:启示我们做人就要有有诚信,讲礼仪。
6.(题目合适吗?)。
五、小结。
希望同学们通过本课的学习,能够努力的学做一个讲诚信的人,从一点一滴的小事培养自己的诚信观念。
语文七年级实用教案参考案例【第八篇】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1)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感知内容。
(2)掌握本课的重点词语,理解文章主题。
(3)学习课文谋篇布局的手法,提高写作能力。
2、过程与方法。
在学生掌握生字词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读懂课文,再进行解析课文。让学生既从情感上受到熏陶,又能学到行文布局的,从而提高写作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对《蝉》的学习明白:不论生命短暂与否,都要积极面对,好好的活。
教学重难点:
1、重点。
(1)读懂课文,体会文章的寓意。
(2)借鉴文章的“先扬后抑”的方法。
2、难点。
(1)透过文章故事,理解文章故事的寓意,并从中受到启发和教育。
(2)从整体结构上把握文章的布局。
教学设计:
一:课程导入:
在上课之前,我要先让同学们猜一种生物:这个生物只能生活在夏天,并且它还必须要经历一次蜕变,才能最终在树上唱出那最响亮的歌声。
明确:学生举手回答:《蝉》。
二、教授新课。
1、听录音,注意朗读时的语气以及生字词。
2、教师板书易读错的生字词。
明确:听完录音之后,让学生到黑板上注音。
3、学生朗读课文:
(1)单个学生朗读课文。
(2)学生齐读课文,
4、学生带着问题默读课文。
问题一:作者对蝉的态度是怎么样的?其中有没有变化?从原文中找到依据。
明确:
烦朋友的话宽恕(理解敬佩)。
第一段:知知不休(抑1)第三段和第五段:朋友的话(扬1和扬2)。
第二段:写病蝉(抑2)第七段:直接写对蝉的宽恕。
对蝉的厌恶。
外貌:透明的翅收敛着。
动作:身躯微微颤动抒写对蝉的赞美之情。
语言:没有声响。
最终目的。
写作手法:欲扬先抑、托物言志。
问题二:17年埋在泥中,出来就活一个夏天?
问题三:那是蝉的生命意义?“那”具体指代什么呢?
明确:不论生命长短,都必须好好活着。
三、本课小结。
在《蝉》的世界中,作者看到了不一样的精彩,佛曰:一花一世界,一叶一菩提。就让我们在这小小的世界之中活出我的精彩吧!听歌曲《我要我的精彩》。
四、作业。
同步练习册的第一题和第三大题。
五、板书设计。
对蝉的厌恶。
外貌:透明的翅收敛着。
动作:身躯微微颤动抒写对蝉的赞美之情。
语言:没有声响。
语文七年级实用教案参考案例【第九篇】
复述课文,对照《风俗通》中关于女娲的记载,找出课文中丰富了哪些内容,哪里最见作者的想像力。
对女娲形象的认识:她哪里是神,她分明是人。
感受课文中对人类诞生的喜悦感:人类创造成功的喜悦感;人类自身对获得生命的欢呼。
想像是神话的亮点,马克思关于神话的论述。
放《女娲造人》动画片总结课文主要内容。
语文七年级实用教案参考案例【第十篇】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1)积累文言词汇,掌握古汉语的意义和用法。
(2)培养阅读浅显文言文的能力。
(3)品味文章的写作特色。
2、过程与方法。
在反复诵读与合作交流的基础上掌握文言词汇,理解文章内容。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理解“实践出真知”的道理。
(2)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
教学重难点:
1、重点:积累文言词汇,掌握古汉语的意义和用法。
2、难点:理解实践出真知的道理。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情景导入。
从前,有一条河边有座寺庙。一天,庙前两座石兽因河岸崩塌掉入河中。十几年后,寺庙里的和尚到哪里能找到这两座石兽呢?(同学们如果预习了文章,就知道是上游)石兽为什么会向上游“跑”呢?今天我们来学习《河中石兽》一文,从中找出答案。
二、新知探究。
1、作者简介:
纪昀,字晓岚。乾隆十九年(1754)进士。学问渊博,曾任翰林院编修、侍读学士。因获罪遣戍乌鲁木齐。释放回京后,任《四库全书》总纂官,编定《四库全书\总目提要》,在目录学上贡献很大。著有《阅微草堂笔记》等。
2、朗读课文。
(1)学生大声自由朗读两遍,做到朗读无障碍。
(2)再次朗读,读出句中停顿。
(3)借助工具书和注释理解疑难词语,尝试在理解疑难词语的基础上翻译文章。
(4)将不能解决的词或句标注出来,小组合作探究。
三、交流展示。
请学生翻译课文。
四、综合运用。
1、通假字。
曳铁钯“钯”同“耙”,平整土地的农具。
2、古今异义。
(1)二石兽并沉焉。。
古义:一起今义:并列。
(2)阅十余岁。。
古义:经历今义:阅读。
(3)是非木柿。。
古义:这今义:判断动词。
(4)盖石性坚重。。
古义:发语词,因为今义:有遮蔽作用的器物。
(5)但知其一。。
古义:只今义:表转折但是,却。
(6)尔辈不能究物理。.
古义:客观事物的道理,规律今义:一种学科。
(7)河干。
古义:岸,水边今义:水分不足,干燥。
3、一词多义。
去:岂有为暴涨携之去离开。
相去甚远已距离。
为:岂能为暴涨携之去被,介词。
必于石下迎水外啮沙为坎穴成为,动词。
众服为确论认为,动词。
如:如是再啮像。
如其言按照。
之:
闻之笑曰代词,代顺流而下寻找石兽这件事。
沿河求之代词,代石兽。
一老河兵闻之代词,代“求之地中”这种观点。
当求之于上流代词,代石头。
其反激之力结构助词,的。
至石之半结构助词,的。
求之下流代词,代石兽。
求之地中代词,代石兽。
然则天下之事结构助词,的。
4、词类活用。
棹:名词用作动词船桨,划(船)。
暴涨:动词用作名词,洪水。
五、整合提升。
复述故事。
六、检测巩固。
完成课后思考与练习一。
第二课时。
一、情景导入。
概括文章主要内容。(复习导入)。
二、新知探究。
1、文中讲到了寻找石兽的哪四种方法?他们各自的根据是什么?(完成思考与练习一)。
2、在寻找石兽的问题上,庙僧和讲学家犯了什么错?为什么只有老河兵提出了正确办法?
三、交流展示。
2、在寻找石兽的问题上,庙僧和讲学家犯了什么错?为什么只有老河兵提出了正确办法?
庙僧:
第一种:没考虑流水、石兽、泥沙的关系。
第二种:只考虑到了流水,没有考虑到石兽和泥沙;
讲学家:只考虑了石兽和泥沙的关系,忽略了流水。
所以他们都犯了脱离实际、主观臆断的错误。
老河兵:则根据石性、沙性和流水反激力等物理属性,以及三者之问的关系,作出正确的判断。既有理论又有实践,准确把握三者的性质及其相互关系,所以他提出了正确的办法,找到了石兽。
四、综合运用。
分析寺僧、讲学家、老河兵的代表的三种态度。
寺僧:忽而原地打捞忽而顺流而下——代表不深思熟虑而盲目行动的态度。
讲学家:空谈事理,脱离实际——代表据理臆断的态度。
老河兵:从实际出发,综合考虑各种现实因素——代表实事求是的态度。
五、整合提升。
归纳本文的主旨:
本文通过寻找倒塌在河里的石兽的故事,说明许多自然现象的发生往往有着复杂的原因,我们不能只知其一,不知其二,仅根据自己的一知半解就作出主观判断,而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实事求是,强调实践出真知,不能主观臆断。
六、检测巩固。
课文阐述的事理对我们平时的生活、学习有什么启示?
1、不能片面地理解,而要全面深入地调查探究事物的特性;
2、更不能主观臆断,而应当遵循客观事物的规律。
3、同时也诠释了生活学习中要注意理论联系实际,不可做空头理论家的哲理。
下一篇:介绍一本书教案汇聚(通用8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