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是最可爱的人教案(精编5篇)
【阅读指引】阿拉题库网友为您分享整理的“谁是最可爱的人教案(精编5篇)”范文资料,以供您参考学习之用,希望这篇文档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下载分享给大家吧!
谁是最可爱的人教案1
1、了解通讯与消息的异同。
2、学习本文围绕中心选材、巧妙组材的特点。
3、学习叙述、描写、议论、抒情等几种表达方式综合运用的写法特点。
4、学习志愿军优秀品质,陶冶自己的情操。
重点难点
1、重点:本文选材和组材的特点。
2、难点:多种表达方式的综合运用。
教学方法:朗读法、质疑法。
教学时数: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看战士的可爱
同学们,上课之前,我们先看一段录相。
(放《大阅兵》录相片段)同学们,从画面上我们看到的是国庆五十周年阅兵场上受阅战士整齐的步伐,矫健的身姿,他们很可爱!但我们只是看到他们形象的可爱。那么,五十年代朝鲜战场上志愿军战士是怎样的可爱呢?今天,我们就从魏巍的通讯《谁是最可爱的人》中来了解他们美好的心灵,感受他们博大的胸怀,学习他们高尚的情操。(板书课题)
二、学战士的可爱
同学们已经预习了课文。那么,志愿军战士的可爱是通过哪三个事例表现出来的呢?指名学生回答,明确并板书:
松骨峰战斗
火中救小孩
防空洞谈话
同学们都喜欢听故事,也一定会讲故事。第一个事例故事性强,如果把它讲出来,一定很感人。现在就请同学们自由的大声的朗读第五段,准备把这个故事绘声绘色的讲给大家听。要讲好这个故事,必须把记叙的要素讲清楚,特别是要把志愿军战士与敌人展开肉搏的壮烈情景具体形象的讲出来,讲故事时声调要缓慢,感情要深沉。
学生读课文后,指名学生复述故事。
以上这些动词除了表现战士的英勇顽强,还表现了战士对敌人的刻骨仇恨,只有非常恨才非常狠。我们的战士对敌人这样狠,对朝鲜人民却是那样的爱。“火中救小孩”就是最好的证明。下面请一个同学把第11段朗读一遍,其他同学边听边划边思考:划出环境描写、心理描写、动作描写的语句;想一想马玉祥为什么要救这个与自己非亲非故的朝鲜小孩?他是怎样救出朝鲜小孩的?
指名学生朗读,学生回答:
环境描写:“火又盛,烟又大”“满屋子灰洞洞的”等语句。
心理描写:“朝鲜人民和我们祖国人民不是一样的吗”等语句。
动作描写:抓住“踹、扑、摸、拉、抓、抱、跳”等动词。
请一个同学模拟表演这些动作。
学生小结:马玉祥在极其危险的环境中,冒着生命危险英勇迅速的救出朝鲜小孩。
为什么战士对敌人恨之入骨,对朝鲜人民却是深切的关爱呢?“防空洞的谈话”作了响亮的回答。下面分角色朗读谈话内容,女同学问,男同学答,只读引号里的内容,注意战士回答时的'神态、语气和感情。
先请同学们熟悉谈话内容。分角色朗读。
提问:战士的三个回答表现了他哪些思想品格?(要求找原话,抓住战士的三笑一兴奋)学生回答,明确并概括:
高尚的苦乐观
高度的责任感
崇高的荣誉感
学生回答:第3段排比句。教师范读,学生自读,教师领读,学生齐读。这个排比句从四个方面概括了上述三个事例中战士所表现出来的精神品质。那么,你能不能将这四个方面与三个事例联系起来呢?
展示幻灯片:品质松骨峰战斗
意志火中救小孩
气质防空洞谈话
胸怀
学生填空、连线。讨论明确。
”表现战士纯洁高尚的品质,“防空洞谈话”则表现战士淳朴谦逊的气质、美丽宽广的胸怀,这三个例子就是最能表现战士可爱的典型例子,这体现了选材典型性的特点。
既然这三个事例都有典型性,那么文中安排这三个例子的顺序能否改变呢?请说出理由。学生回答,教师明确:不能改变。志愿军战士出国的目的是“抗美援朝,保家卫国”,打击侵略者是他们最大的任务,“松骨峰战斗”是这神圣任务的具体体现,表现了志愿军战士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板书),所以应放在首位来写。“火中救小孩”写的是战争的另一侧面,是志愿军战士对朝鲜人民的具体援助,战士对朝鲜人民的这种爱,超越了国界,超越了亲情,是纯洁高尚的爱,是国际主义精神(板书)的高度体现,与第一个事例相比,就其意义而言,自然应当放在第二位。前面这两个事例主要写英雄的行为美,后一个事例则揭示志愿军战士的心灵美,它是产生英雄行为的思想基础,表现了志愿军战士的爱国主义精神(板书),所以放在最后来写。
松骨峰战斗————————英雄主义
火中救小孩————————国际主义
防空洞谈话————————爱国主义
谁是最可爱的人教案2
谁是最可爱的人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了解通讯的文体特征。
2.掌握本文围绕中心精心选材、巧妙组材的特点。
能力目标:
1.培养学生搜集、筛选和整理信息的能力。
2.学习叙述、议论、抒情相结合的写法,培养阅读和。写作的能力。
情感目标:
学习中国人民志愿军的英雄事迹和战士们的崇高精神。
教学建议
一、主题思想
本文真实地报道了中国人民志愿军在:抗美援朝中的英雄事迹,表现了志愿军战士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和强烈的国际主义精神、爱国主义精神,告诉我们:志愿军战士是我们最可爱的人。
二、结构内容
这篇通讯通过叙述志愿军战士的三个典型事例,深刻地揭示了他们的崇高思想境界,歌颂了他们的爱国主义、国际主义和革命英雄主义精神,热情地赞美了志愿军战士是我们最可爱的人。
第一个事例是松骨峰战斗,具体体现志愿军战士抗美援朝,保家卫国这一神圣任务,表现了志愿军战士对敌人的刻骨仇恨,与敌人顽强战斗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体现了战士们意志的坚忍刚强。第二个事例是马玉祥火场救朝鲜儿童,表现了志愿军战士热爱朝鲜人民的国际主义精神,不仅体现了战士们品质的纯洁高尚,而且具体体现了对朝鲜人民的援助。为了展示他们崇高精神境界的思想基础,又写了第三个事例:雪中话苦乐,揭示了战士们的幸福观、苦乐观,表现了他们的爱国主义精神,体现了战士气质的淳朴谦逊,胸怀的美丽宽广。三个事例共同揭示志愿军是我们最可爱的人这个中心,表现的侧重点有所不同,前两个事例,从对敌人的恨,对朝鲜人民的爱的角度表现,第三个事例,着重揭示战士的心灵美,是产生前两个事例的基础。记叙每个事例之后,都有自成一段的集中的抒情议论,感染读者,使读者的感情与作者发生共鸣。三个事例以后的抒情议论起到了突出中心思想的作用,使读者的认识升华到一个新的高度。
三、.写作特点
1.主题鲜明,选材典型
志愿军战士是我们最可爱的人这一主题,在文章中表达得极为鲜明突出。首先,标题以提问的形式直接切入,引起读者的。注意和思考。文章的第一部分,用饱含激情的语言,扼要地明确地指出,志愿军战士是我们最可爱的人,概括地写出志愿军战士的伟大可爱,给读者一个总的认识。文章的第二部分具体生动地记叙了三个典型事例,即松骨峰战斗、火中救朝鲜儿童和雪中话苦乐,深刻地揭示了志愿军战士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和国际主义、爱国主义精神,以及他们的高贵品质。文章的第三部分,在具体事例叙述的基础上再一次强调主题,并向读者提出了热烈的希望和要求:要意识到自己生活在幸福之中,要爱我们最可爱的人。
2.剪裁得体,详略得当
这篇通讯在安排处理材料上剪裁得体,详略得当。
剪裁得体。如松骨峰战斗要表现志愿军战士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所以文章只选取这个战斗的核心部分,至于投入战斗前的如何接到命令,如何作战前动员,如何行军等都裁去了。这个连队打到最后怎样了,后续部队又是如何接替他们堵住敌人的,也都裁去了。文章恰当地运用剪裁不仅可以更集中地表现主题,而且也使文章更加精练。
详略得当。文章的详略安排也是表达主题的需要,可以使文章重点突出,主题更鲜明。如写松骨峰战斗,作者详写战斗任务的艰巨:兵力少(一个连),时间紧(志愿军赶到书堂站时,逃敌也恰恰赶到那里),环境险(匆匆占领了汽车路边一个很低的光光的小山冈),顽敌凶(三十二架飞机,十多辆坦克发起集团冲锋);同时详写了激战后战士们牺牲的各种姿式:有抱住敌人腰的,有抱住敌人头的,有掐住敌人脖子把敌人摁倒在地上的,……弹体上沾满了脑浆……这些详写都表现了志愿军战士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前者突出他们不怕困难,蔑视敌人,后者突出他们奋不顾身,英勇顽强。与此相反,战斗经过却写得较略,既避免了简单重复,又使文章紧凑,不拖沓。
3. 综合运用多种表达方式
本文以记叙为主,穿插着议论、抒情。第一部分,作者首先抒发了自己的亲身感受,又以谁是我们最可爱的人设问作为记叙、议论的中心,接着用-个气势磅礴的排比句揭示了志愿军战士的精神风貌、从品质、意志、气质、胸怀四个方面进行高度评价和赞美。为文章具体事例的叙述作了思想认识方面的提示和感情的铺垫。第二部分,文章以记叙为主,具体叙述了三个典型事例,在叙述完每一个事例后,文章都穿插了议论、抒情。这些议论抒情,既起到深化主题的作用,又增强了文章的感染力。第三部分,作者告诉人们要珍惜战士们用鲜血和生命换来的幸福生活。没有用单调枯燥的说教,而是用朋友的恳谈来启迪人们感受到幸福生活的来之不易,感受?quot;我们的战士,他们确实是我们最可爱的人!
四、背景介绍教学建议
这篇通讯的发表时间距现在已经有40多年了,对于当代的初中学生来说,抗美援朝这一段历史是不熟悉的。因此应该做适当的背景介绍。有条件的学校,可以放映电视系列片《让历史告诉未来》中的有关部分,借助多媒体对抗美援朝做一些背景介绍;如无条件,教师可依据有关资料做简要介绍,以利于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五、朗读教学建议
把这篇人物通讯当成英雄事迹来教,当成抒情散文来教,让文章内在的炽热情怀和崇高精神去打动学生。因此,要抓好朗读,最好是老师的范读。教师要读出激情、以自己的激情去感染学生,这样可以达<>到与学生的情感沟通,其效果肯定比放录音带好。
六、复述课文教学建议
这篇通讯通过三个事例刻画了志愿军的英雄群象,层次原本就非常清晰。三个事例相对独立而又互相联系,建议通过复述故事来训练(学生)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复述前应提出具体要求,引导学生思考说什么,按什么顺序说,用什么方法说,关键词语是什么等内容。这一过程,实际是用分析、综合的思维方法对课文提供的语言信息加工的过程,培养口头表达能力的过程。
教学设计示例
第二课时
重点:掌握本文围绕中心精心选材、巧妙组材的特点。
难点:学习叙述、议论、抒情相结合的表达方式。
教学过程
(一) 导入
导语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谁是最可爱的人》这篇人物通讯,初步了解了文章的内容及层次结构,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这篇课文。
(二)整体感知
教师组织学生简要复习上节课所学的知识。
学生活动:找三名同学分别复述课文中的三个事例,并分别给这三个事例拟小标题。
一方面为了让学生熟悉课文,锻炼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另一方面通过复述内容,学生进一步体会三个事例的选材角度的不同,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三)分析第一部分
学生活动:
齐声读第一部分,思考:
⑴第一自然段的表达方式以什么为主?
⑵第二自然段设问的目的是什么?
⑶作者从哪几个方面概括了志愿军的特点?
明确:
⑴第一自然段的表达方式以抒情为主。作者以无比激动的心情,抒发了在朝鲜战场上的感受。
⑵第二自然段设问的目的在于表明作者的观点引起读者注意:我们的部队,我们的战士是最可爱的人。
⑶作者从四个方面概括了志愿军战士的精神面貌,即品质--纯洁和高尚,意志--坚韧和刚强,气质--淳朴和谦逊,胸怀--美丽和宽广。
(四)分析三个事例。
⒈ 师范读第一个事例。(播放抗美援朝歌曲,如《英雄儿女》《志愿军战歌》等,营造一种悲壮的气氛。)
⒉学生活动:听读、思考并回答以下问题:
⑴用简明的语句概括第一个事例。
⑵第一个事例集中表现了志愿军战士的什么精神?
明确:
⑴第一个事例:松骨峰战斗。(板书)
⑵这个事例集中表现了志愿军战士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板书)
⒊请一朗读好的学生朗读第二个事例。
⒋学生活动:听读、思考并回答以下问题:
⑴用简明的语句概括第二个事例。
⑵第二个事例表现了志愿军战士的什么精神?
明确:
⑴第二个事例:火海救儿童。(板书)
⑵这个事例充分表现了志愿军战士的国际主义精神。(板书)
⒌请一朗读好的学生朗读第三个事例。(播放电影《上甘岭》插曲《我的祖国》烘托气氛。)
⒍学生活动:听读、思考并回答以下问题:
⑴用简明的语句概括第三个事例。
⑵第三个事例表现了志愿军战士的什么精神?
⑶第三个事例没有交代时间、地点,也没有介绍人物姓名,是不是不符合新闻真实确切的要求呢?
明确:
⑴第三个事例:雪中话苦乐。(板书)
⑵这个事例充分表现了志愿军战士崇高的爱国主义精神。(板书)
⑶符合,因为事例是真实的,三问三答是确切的。没有上述交代介绍,表明无名战士正是广大志愿军战士的代表,他说的话是大家共同的心声。
⒎学生活动:思考、讨论并回答问题:
作者在朝鲜前线采访中,收集了一百多个生动的事例。但经过反复的筛选,为什么最后只用了这三个事例?
明确:因为作者选取的这三个事例从不同侧面集中表现了志愿军战士最本质的思想情感。即对侵略者的恨,埘朝鲜人民的爱,以及他们的苦乐观,表现了志愿军战士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国际主义和爱国主义的精神。三个典型事例中,有集体的,有个人的,有战斗场面,有战地日常生活,都是具有代表性、最能说明志愿军英雄本质的事例。三个事例集中体现了全体志愿军战士的英雄形象,揭示了本文要表现的主题,所以作者只选取了三个典型事例来写,这正是本文我们要学习的
中班音乐《谁是小熊》教案3
活动目标:
1.幼儿能熟悉乐曲,能随音乐较协调地做小跑步动作。
2.根据音乐速度与力度的变化,变化动作的快慢、轻重。
3.幼儿学会倾听音乐,当音乐停止时迅速找到座位坐下。
活动准备:
幼儿已学会玩“抢椅子”的游戏,画面“谁是小熊”,教幼儿学唱这首歌曲,将幼儿座位排成圆形。
活动过程:
1.教师出示画面,复习歌曲。
2.引导幼儿根据歌词创编动作。
(1)请幼儿分乐句创编动作,鼓励幼儿用不同的身体动作表现歌词。
(2)教师及时反馈幼儿的动作,并选择部分幼儿创编的动作,完整进行歌表演。
3.听音乐玩游戏。
(1)教师介绍游戏玩法,并示范游戏。
(2)请部分幼儿练习听音乐围着椅子做小跑步的动作。要求顺着一个方向跑,且动作协调。提醒幼儿:音乐停止时要立即找到座位。
(3)组织幼儿听音乐完整地做游戏。
(4)变化音乐第二部分的速度与力度,引导幼儿随音乐而变化动作的快慢与轻重(如快快跑、慢慢跑,轻轻跑、重重跑等)。
活动反思:
在活动中,大部分幼儿学会了倾听音乐,并能随音乐的变化做出相应的动作。也有部分幼儿不能协调地做出动作,因此在游戏时要多请他们玩,进行适当的引导。在幼儿熟悉游戏玩法后,可以要求幼儿自己分组布置场地,快速地在指定地点将椅子排成若干圆形,然后分组游戏。还有在游戏时不要仅限于一种步法,可以引导幼儿选择与音乐合适的舞步来进行游戏。
谁是最可爱的人教案4
教学设想:
一、理解课文的思想内容;了解全文结构特点;训练朗读、复谈、概括能力;理解文中议论抒情语段的作用。
二、本文语言通俗易懂,又极富抒情性。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通过课文内容感染学生。教育学生,教师自己授课时也要有“情”。为了做到这一点,教师范读课指导朗读就成了教学本将课文的重要环节,不可忽视。
三、安排两课时。
第一课时
一、 教师范读课文,或播放朗读录音。
提出听读的任务:文中写了几个事例?给每个事例拟定一个小标题。让学生给文中三个事例各拟一个小标题,训练概括能力。
明确:写了几个事例,为每个事例各拟一个小标题。(三个事例:第一个事例小标题:松骨峰战斗,或书堂战斗;第二个事例小标题:马玉祥救朝鲜儿童;第三个事例小标题:防空洞中的谈话。)说明:给三个事例分别拟小标题时,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可以采用以下的方法:第一个事例,用提问法。
1. 这个事例由哪几段构成?每段写了什么内容?
(由又6.7三段构成。第5段叙述战斗的经过;第6段记下烈士的名字,表达深切悼念和崇高的敬意;第7段写营长的感受,突出战土的可爱。)
2. 从哪些叙述可以看出这是一场“壮烈的搏斗”?
(请学生依据课文内容回答。概括起来,有这样几个方面学生应找出有关的语句:时间紧迫,无险可守;敌众找寡,(装备上)敌优我劣)
3. 概括这个事例内容,拟出小标题。
第二个事例:复述法。
提示:复述时,注意描写烟与火的句子,注意小孩子的五次哭声,注意马玉祥的心理活动和他救人时一系列动作的关键词语。
第三个事例:朗读法。
请两位同学朗读(或分男生,女生)一位同学读“我”的话,一位同学读战士的回答。
提示:注意作者与战士三问三答的内容,注意这里所记叙的对话的内容与前面两个事例的关系。
二、 研讨三个事例对表现志愿军战士崇高品质和精神风貌的作用,理解三个事例之间的内在关系。作者魏巍同志在谈他怎样写作本文时说:“谁是最可爱的人”这个主题很久以来就在他脑子里翻腾着,因为战士们的英雄气魄英雄事迹是这样伟大,这样感人,所以他一草有表现这一主题的强烈愿望。但怎样表现这一主题呢?他认为最本质的东西,是对伟大祖国的爱,对朝鲜人民深厚的同情,和在这思想基础上产生的革命英雄主义。他曾从他采访所得的100多个生动事例中选了20多个例子来写,但没写好,后来只选了5个,最后写成本文时又删掉两个,终于取得成功。
学生先两三个互相讨论一下,然后集体讨论。
明确:
(1) 从三个事例所写人物来看,“战斗”写一个连队,歌颂的是英雄群体;“救儿童’写的是马玉祥这位战士,歌颂的是英雄个人:“谈话”写的是几名战士,歌颂的是英雄们的所思所想。
(2) 从三个事例发生的时间来看,“战斗’提在作战时;“救儿童”是在行路时;“谈话”是在休息的时。
(3) 从三个事例发生的地点看,“战斗”发生在战场上;“救儿童”发生在朝鲜老乡家; “谈话”发生在防空洞里。
(4) 从三个事例所表现出的志愿军战士的思想感情来看,“战斗”突出表现志愿军战士对侵略者的恨;“救儿童”侧重写了志愿军战士对朝鲜人民的爱;“谈话”则主要展示志愿军战士对祖国、对人民无限忠诚的赤子之心。
(5) 从三个事例所体现的主题来看,分别是“抗美”“援朝”“保家卫国”。
(6) 从三个事例对志愿战士赞颂的角度和内在联系看,前两个事例分别赞颂他们的英雄主义、国际主义的精神,第三个事例赞颂他们的爱国主义精神,这是产生前两个事例的思想基础。总之,三个事例从不同侧面揭示了志愿军战士共同具有的崇高品质和精神境界,因此构成了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
三、理清全文结构。
划分全文结构,概括每一部分的意思。
第一部分(1-3段),从切身感受提出志愿军战士是“最可爱的人”,概括歌颂他们崇高的精神境界。
第二部分(4-14段),选用三个典型事例,表现志愿军战士崇高的思想品质,具体说明他们是我们最可爱的人。
第三部分(15段)联系我们的幸福生活,号召人们热爱志愿军战士,因为他们确实是我们最可爱的人。
四、 置作业。
1. 熟读课文:读一至二遍,读准字音,理解注解词语的意思;进一步体会作者在文中抒发的感情。
2.思考练习二。
第二课时:
上节课,我们着重思考分析了作者报道的三个典型事例。从志愿军英雄们的身上,表现出了崇高的品质和精神境界。这是一种怎样的崇高品质和精神境界呢?课文中作出了答案,请找出来读一读。
一、 学生找出自己认为揭示志愿军战士崇高品质和精神境界的语句读,教师给予点拨。最终找出这几句:他们的。品质是那样的纯洁和高尚,他们的意志是那样的坚韧和刚强,他们的气质是那样的淳朴和谦逊,他们的胸怀是那样的美丽和宽广。
这几句用排比的修辞方法,从品质、意志、气质、胸怀四个方面,高度概括和赞扬了志愿军战士的崇高品质和精神境界。说一说:
(l)这几句话用了哪种表达方式?
(2)它与后面报道的三个事例有怎样的联系?
明确:
(l)用了议论和抒情的表达方式。
(2)是对后边事例所表现出的崇高品质和精神境界的高度概括。具体说:第一个事例体现了战士们品质的纯洁和高尚;第三个事例体现了战士们气质的淳朴和谦逊,胸怀的美丽和宽广。报道三个事例中,已经包含了这几句话的意思了,因此不写这几句是不是也可以呢?(这几句话放在文章第一部分,即放在三个事例之前,使读者先对战士们的崇高的品质和精神境界有一个概括的了解;同时,也抒发了作者强烈的感情,有重要的感染作用,决非可有可无的。)
二、抒情议论的语句,可以起到抒发感情,点明中心的作用,还可以具有衔接段落内容的过渡作用。找出这样的语句,简单析分析一下。
(“我们的战士,对敌人这样狠,而对朝鲜人民却是那样地爱,充满国际主义的深厚感情。”第一分句承上,第二句启下。)
三、文开头与结尾有什么特点呢?
讨论,明确:
1. 也都运用议论和抒情的表达方式。
2. 呼应。具体说:开头(1-3段),从写作者在朝鲜的具体感受,引出战士是我们最可爱的人,结尾(15段),把祖国人民的幸福生活和志愿军在朝鲜奋不顾身杀敌联系起来,再次强调我们的战士“确实是我们最可爱的”。朗读开头和结尾部分,体会作者的感情。请两位同学分别读这两部分,要求有感情(最好访班内朗读较好的同学),教师适当朗读指导;范读。
四、选择《教师指导用书》中“有关资料”中的部分内容,读给学生听。如魏巍与李玉安的通信,本文的发表及其影响的报道等,以丰富教学内容,加深教学内容,加深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五、 布置作业。
1. 口头回答练习一、二、三题。
2.把文中第一个事例改写成1篇简讯。
《仁者爱人》教案5
《仁者爱人》教案
《仁者爱人》教案 教学目标 1、理解“仁”的丰富内涵。 2、掌握重要的实词和虚词,归纳宾语前置的类型。 3、正确理解孔子对管仲的评价,孔子的“仁爱”与墨子的“兼爱”的区别 教学难点 1、归纳宾语前置的类型。 2、正确理解孔子对管仲的评价。 教学方法 诵读法、串讲法。 教学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一、课文导入 《论语》中关于“仁”的阐述有很多,《论语》共21,469个字,其中“仁”字出现 109次, 这也就是说,《论语》中,平均十几个字中就出现一个“仁”。回顾学过的部分,有关“仁”的阐述比如: 颜渊问仁,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已复礼,天下归仁焉,为人由已,而由人乎哉?” 孔子说:“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何?” “礼云礼云,玉帛云乎哉?乐云乐云,钟鼓云乎哉?” 有子曰:“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 (章P9) 二.释题 题目“仁者爱人”也是出自于《论语》里的一章:樊迟问仁,子曰:“爱人。” 孔子是大教育家,因材施教,樊迟是孔子的一个不怎么聪明的学生,因此孔子用最浅显的语言跟他讲道理,只教他“仁”的最基本概念――“爱人”。 三、文本探究 (一)“仁”的具体内涵有哪些? 仁之本:孝悌(修身要务,德育为先,智育为后)(研读) 仁之则:忠恕 忠:尽心竭力。“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解读章) 恕:推已及人,仁爱宽厚。“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解读章) “仲弓问‘仁’。子曰:‘出门如见大宾;使民如承大祭;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在邦无怨,在家无怨。’” ――《颜渊》 仁之上:圣(博施济众)(解读章) (二)实践“仁”的方法、途径是什么?孔子自己是否达到“仁”? 仁之方:能近取譬(推己及人)(解读章) (解读,,,,)() 仁的实践: 1、“言志”,体会三人的不同点。 引用朱熹的话:夫子安人,颜渊不违仁,子路求仁 2、问人:重人不重财 细节描写拓展 3、导盲:无微不至的关心 分析其语言的平实与浅易,理解运用具体细微的记述,真切地反映孔子对盲人的关心。 4、与有丧者侧:尊崇礼 5、子钓而不纲:“仁”延伸到自然是“爱物” 拓展: 求仁得仁(子曰:仁远乎哉?我欲仁,斯仁至矣。)() 杀身成仁(子曰:“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论语卫灵公》) 小结:仁者必爱人,爱人是仁者的活动,爱人者必能达到仁。 四、问题探讨 (一)探讨1:孔子一方面否定管仲“知礼”,一方面又肯定管仲为“仁者”。孔子为什么说管仲是一个仁者?这表现了孔子怎样的仁爱观? 子曰:“管仲之器小哉!“或曰:“管仲俭乎?”曰:“管氏有三归,官事不摄,焉得俭?”“然则管仲知礼乎?”曰:“邦君树塞门,管氏亦树塞门;邦君为两君之好有反坫,管氏亦有反坫。管氏而知礼,孰不知礼?” (插入3・22章)(课文章) 明确:管仲辅佐齐桓公用和平手段维护华夏统一,使人民免遭异族奴役。表明孔子的仁有一个很高的标准,即看一个人对社会的贡献,看他能否维护王权,爱护百姓,而不是讲小谅小信。关心民生疾苦,始终是孔子的仁爱观。 (孔子要比管仲小172岁,他出生之时,管仲已经去世90多年。齐桓公称霸诸侯,是依据自身的实力,采用得当的策略,消弭他们的矛盾和纷争,将诸侯们联合在一起,避免了大规模内部战争的发生,整个过程都是打着周天子授权的名义进行的,“一匡天下”,从而维护了周王室摇摇欲坠的地位,延缓了周朝的解体。这是孔子最为称道的'。说管仲仁,也就是他辅佐齐桓公保住了周王室,维持了周朝的统一,维护了周礼。其次是管仲辅佐齐桓公做到了“攘夷”。当时生活在周王室及其诸侯国四周的戎狄势力很大,经常骚扰和侵犯周王室和中原,给他们带来极大的威胁。齐桓公在管仲的策划下,多次联合诸侯打击来犯的戎狄,使得华夏文明得以保存。这里强调的是华夏与狄戎之间的差别,强调要对抗狄戎以保全华夏文化,也就是保全周礼。尊王和攘夷的意义是同一的。其实孔子赞赏于管仲的,仍然是那个根本的东西:克己复礼,尽管管仲在小处有失礼的地方。) (二)探讨2: 同是相爱,孔子的仁爱把孝悌视为根本,主张在“亲亲”(“仁者,人也,亲亲为大。”――中庸)的基础上推己及人;墨子的兼爱则主张“兼相爱,交相利”,说 “爱人者,人必从而爱之;利人者,人必从而利之”。墨子的主张和孔子有什么不同?为什么孟子说“墨子兼爱,是无父也”? 明确:孔子的仁爱是以尊尊亲亲为基础的有差等的爱,根据远近亲疏,贵贱尊卑而有所区别,有先后厚薄之分。孔孟“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养民以惠,惠则足以使人。” 墨子的兼爱是取消等级差别的普遍之爱,这就破坏了严格区分上下尊卑的宗法等级制度,所以孟子说墨子的兼爱是无父。 五、课外延伸:“仁”这一思想在古今中外的影响及意义。 古: 微子、比干――“仁人”。献身国家,取义成仁。 文天祥――“孔曰成仁,孟曰取义。”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爱国就是为大多数人而死。 谭嗣同:“有心杀贼,无力回天,死得其所,快哉快哉。” 谭嗣同的代表作《仁学》,就是追奉了孔子的“杀身成仁”。 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戚继光 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曹植 今:李大钊、抗洪(画面)。“仁人志士”“仁义之师”“仁爱之心” 意义:“仁”是爱人类,爱一切的“人道主义”境界。“四海之内皆兄弟”――世界意识的形成(地球村)。 解放大量被压迫、被奴役的行动都是“仁”――人道主义。 由于人类的破坏,自然环境越来越恶劣,我们生存的地球正在经受前所未有的考验,这就越来越需要“仁”的思想。这也是为什么诺贝尔奖金获得者会提出“巴黎宣言”的重要原因。 当代中国的仁者:年度感动中国人物:毕生梦想消除饥饿的袁隆平,大山深处孤身支教的徐本禹,来自人群的“微尘” “当仁而不让”,这是仁的锋锐与张扬,仁,在我国古典文化中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道德概念,更是一个有着深刻内涵的,富有东方文化色彩的哲学命题。 六、归纳巩固 1、宾语前置主要有几种情况: 第一种,否定句代词作宾语时,宾语前置; 第二种,疑问句否定句代词作宾语时,宾语前置; 第三种,用“之”“是”来表示,“之”“是”充当复指宾语; 第四种,肯定句介词“以”的宾语前置。 2、词类活用 名词作动词 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讲信用 子见齐衰者,冕衣裳者与瞽者:孔子遇见穿丧服的人,戴礼帽穿礼服的人和盲人时。(戴礼帽穿礼服) 尧舜其犹病诸:以…为困难(意动) 使动用法 己欲立而立人:使…站得住 己欲达而达人:使…通达 敝之而无憾:即使使它们坏了也不要悔恨。(使它们破旧)。 老者安之:让老年人安心。(让老年人安心) 为动用法 桓公杀公子纠,不能死,又相之:桓公杀了公子纠,他不能为公子纠殉死,反而做了齐桓公的宰相。(为公子纠殉死) 3、特殊句式 宾语前置 门人问曰:“何谓也?” “吾道一以贯之。”我的学说用一个基本观念贯穿着。 “自经于沟渎而莫之知也!”自杀在小山沟里而谁也不知道他们呢! 固定句式 ①“如有博施于民而能济众,何如?” 怎么样。上一篇:《卖报歌》音乐教案(精编4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