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上日出教案【精选8篇】

网友 分享 时间:

【阅读指引】阿拉题库网友为您分享整理的“海上日出教案【精选8篇】”范文资料,以供您参考学习之用,希望这篇文档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下载分享给大家吧!

《海上日出》教学设计【第一篇】

教学要求:

1、感受海上日出的壮观景象,体会作者赞美大自然的感情,陶冶学生爱美的情趣。

2、学习按一定的顺序并适当展开想象的观察方法。

3、学习本课生字新词;练习用”灿烂”“目不转睛”造句。

4、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重点:

培养观察能力;图文对照,理解太阳从海上升起的过程。

教具准备:

挂图、投影片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今天,我们将随着作家巴金一起去领略海上日出的壮丽景象。

二、检查预习

1、分别观察图1和图2,说说图上描绘了怎样的景象。

2、指名分段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

3、出示生字词卡片,检查读音。

三、讲读课文。

1、指名读第一自然段。

“我”是在什么地方、什么时候看日出,是看了一次?

2、学习二三自然段。

(1)说一说图1景象。

(2)指名读文二三段,边听边想象。

(3)用投影片帮助理解。

(4)理解重点词语。

天水相接、范围、目不转睛、一刹那

(5)朗读第二三自然段,概括大意。

3、讲读第四五段。

(1)有云时,太阳出来后又是怎样的景象呢?

出示挂图2,指导观察。

由于阳光的`作用,云有什么变化?

(2)指名读第四五段。

想象太阳躲进云层里和太阳透出重围时,云和海水的变化。

(3)理解第四五段,读读想想。

(4)读第五段,体会“镶”“透”“染”等词的好处。

(5)读第四五段,概括大意。

4、讲读第六段。

(1)读文,“奇观”?

(2)这伟大的奇观指什么?

(3)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4)用“这不是……么”的句式表达有什么好处?

四、练习朗读全文。

五、作业

1、朗读课文。

2、识记生字词。

《海上日出》教案【第二篇】

1、海上日出

1、感受海上日出的壮观景象,体会作者赞美大自然的感情,陶冶学生爱美的情趣。

2、学习按一定的顺序并适当展开想象的观察方法。

3、学会本课生字新词,练习用“灿烂”“目不转睛”造句。

4、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图文对照,培养观察能力,理解太阳从海上升起的过程。

学习作者善于抓住处于动态变化中景物的特点进行观察的方法。

1.挂图、投影片。2.生字词卡片。

3.课文录音带。

第一课时

一、揭示课题,启发谈话

日出的景象是怎样的?海上日出的景象又是怎样的?你们想知道日出特别是海上日出的景象吗?现在,我们就来学习课文,看看海上日出的景象到底是怎样的。

二、初读课文,指导自学

要求:

1.自由轻声朗读课文,思考:

课文的哪几小节具体描写了海上日出的景象?描写了哪几种情况下的海上日出?

2.拼读生字音节,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理解词义。

三、检查自学情况

1.回答问题。(如上布置)

2.生字新词。

⑴字音:一刹那、云缝

⑵生词:目不转睛、夺目、分辨、灿烂、重围、奇观。

四、讲读课文

第一段(第1自然段):

1.教师朗读课文,学生思考并回答:这一段交代了些什么?

(时间-天还没有亮,地点-大海的轮船上,人物-“我”,事情-看日出,环境-周围很静)

“只听见船里的机器声”与“周围很静”矛盾吗?为什么?

(不矛盾。写船里的机器声反衬了周围的“静”)

2.“为了看日出,我常常早起”一句中的“常常”说明了什么?

(一方面说明“我”对看日出很热心,另一方面说明“我”看日出的次数多,主下文写日出的景象埋下了伏笔)

3.这一段在全文中有什么作用?

(起了统领全文的作用)

第二段(第2、3自然段):

(教师随着课文朗读录音打出“日出时”投影片:①太阳出现了红而不亮的小半边脸;②纵向拖动“太阳”,呈现一纵一纵地使劲儿向上升的状态;③太阳完全跳出了海面,仍然红而不亮;④太阳发出夺目的亮光。学生边看边听边思考。)

1.这一段写的是什么情况下的日出?这种情况下的日出的过程是怎样的'?课文是怎样具体描写日出过程的?

(晴天日出的过程:天空一片浅蓝-天水相接处出现了红霞-太阳的小半边脸出现-太阳使劲向上升-完全跳出了海面)

2.“太阳像负着……重担似的,慢慢儿,一纵一纵地,使劲儿向上升”、“冲破云霞”、“跳出海面”表现了太阳的什么精神?(顽强拼搏、奋发向上的精神)

3.作者企盼看到日出,当他看到太阳露出小半边脸的时候,心情怎样?(欣喜)该怎样读?(以欣喜的语调,明快的节奏朗读)怎样才能读出太阳上升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顽强拼搏、奋勇向上的精神的?(以比较凝重的语调朗读,“负着”、“一纵一纵地”、“使劲儿”、“冲破”、“跳出”等词语要重读)

4.“果然”一词与上文什么地方相照应?(与“我知道太阳就要从天边升起来”相照应)

5.齐读第二段,指名概括段意。

五、布置作业

1.用“灿烂”、“目不转睛”各造一句。

2.多音字注音并组词:

重__()__()缝__()__()

转__()__()担__()__()

3.熟读第一、二段。

第二课时

一、复习检查

指名说说天晴时日出的过程和景象。

二、讲读课文

第三段(第4、5自然段)

1.自由轻声朗读课文,思考:

第4自然段和第5自然段描写的日出有什么相同和不同的地方?

(都是写天空有云时的日出。第4自然段写的是云层不厚的情况下的日出,第5自然段写的是在云层很厚情况下的日出)

2.默读第4自然段,思考:

(同时放映“太阳躲进云里”的投影片,可设计成盖片、抽拉片,学生边看边读边思考)

⑴在云层不厚的情况下,日出的景象是怎样的?

⑵云,遮住了太阳,它的光亮却“透过”云缝,“直射”到水面,这表现了什么?(太阳与云进行顽强的较量,表现了太阳的顽强精神)朗读这一自然段要突出哪些词语?(透过、直射、灿烂)

3.在天边云很厚的情况下,日出的景象又是怎样的?“镶”是什么意思?用“镶”好在哪里?太阳“慢慢透出重围”表现了什么?为什么有的云被染成紫色,有的被染成红色?

(因为黑云的厚度和阳光照射的角度不同,因此有的云被染成紫色,有的被染成红色)“连我自己也成了光亮的了”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作者为太阳能冲出重围出现在天空,把光明送给世界而感到快慰,也为自己能得到太阳施予的光明而感到欢悦)应怎样朗读这一句?(以振奋、轻松的语气读,“连……也……”要重读。)

4.辨析词语。

“亮光”和“光亮”都有相同的语素“光”和“亮”,“光亮”比“亮光”的程度要大些。

“光彩”和“光芒”都有相同的语素“光”。二者所不同的是:“光彩”是指有多种光彩的光,而“光芒”则没有这个意思。

5.指名朗读第三段,概括段意。

第四段(第6自然段):

1.“这不是伟大的奇观么”中的“这”指什么?(指天晴时,云层不厚时,以及云层很厚时日出的景象)“奇观”是什么意思?(奇妙的景观)

2.“这不是伟大的奇观么?”是什么句子?改成陈述句该怎么说?用反问句有什么好处?

3.说日出的景象是“伟大的奇观”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热烈赞颂的思想感情)

4.齐读最后一句。

三、总结课文,指导背诵。

(结合挂图总结)

1.这篇课文写什么?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注意引导学生体会文章表达的奋发向上、向往光明的主题)

2.指导朗读(要求学生读出赞美之情)。

3.指导背诵。

(先理出文章的大纲细目,然后练习分段背诵,在此基础上练习背诵全文,最后指名背诵)

四、作业

1.读拼音,写词语。

h巒g xi f刵w唅sh j宯f卬bi刵c刵l刵q gu乶

( ) ( ) ( ) ( ) ( ) ( )

2.在括号内填上恰当的词。

()地望出现了()

()地跳冲破了()

()的红霞跳出了()

()的太阳发出了()

《海上日出》教案设计【第三篇】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中重点句的含义,感受海上日出的壮观景象,领会作者追求光明的精神,培养热爱自然的情感。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日出的全过程。

难点:理解全过程的词句,体会日出过程变化。

教具准备:

课件1:重点语句的幻灯片。

课件2:日出的影像资料。

教学过程:

一、启发谈话,引入课文

1、导语:在大自然的景象中,有许多令人怦然心动的自然景观,既有清新明丽的,又有十分壮丽的。今天,让我们随着作家巴金,去领略海上日出的壮丽景象。

2、谁看到过海上日出?是什么样的?当时心情怎样?

[联系学生生活感受与作者产生共鸣,便于理解课文内容。]

二、交流资料,了解背景。

巴金,著名作家,原名李芾(fú)甘。1904―2005年。四川成都人。1927年1月,巴金从上海乘船赴巴黎留学,他把旅程见闻整理成《海行杂记》39篇,《海上日出》是第23篇。除了擅长小说、戏剧的创作,在散文方面也有很深的造诣。今天我们就共同来学习巴金先生的1篇非常著名的散文――《海上日出》。

(板书课题:海上日出)

三、朗读课文,畅谈感受。

1、指名朗读课文。

讨论:文章描写了怎样的画面?

2、自由朗读课文。

思考:读了文章后你有什么感受?

3、文中的哪一句话概括了我们的共同感受。(这不是很伟大的奇观吗?)

“奇观”是什么意思?

课件出示:这不是很伟大的奇观吗?

这是伟大的奇观。

读读两句话。思考:这两句话的意思有什么不同?你喜欢哪一句?为什么?

[句子的比较,使学生对反问句有了感性的认识。]

四、品读课文,美读展示。

为什么称之为“伟大的奇观”?

画画自己喜欢的句子,读读自己感受最深的句子,谈谈自己的读书体会。说说自己理解句意的方法。(小组内汇报。)

集体交流:

重点理解:课件出示

1、“太阳好像负着重荷似地,一步一步慢慢地努力上升。”

(1)为什么觉得“太阳好像负着重荷?”

(2)为什么是“一步一步慢慢地”请你联系生活中见到的日出情景再联系上下文想想。

引导学生体会太阳上升时,给人的一步一步的感觉。

(3)看录像,谈感受。

[多媒体的使用,给学生以直观的形象,便于学生对文章所描述的景象的了解把握。]

(4)读出自己的理解。(个人展示)

2、“这时候要分辨出哪里是水,哪里是天,也不容易,因为我就只看见一片灿烂的亮光。”

(1)为什么分辨不出水和天?

(2)你愿意跟谁比一比读这一句话。(赛读)

3、比较带点词语的意思有什么不同?

(1)“一刹那间,这深红的圆东西,忽然发出夺目的亮光,射得人眼睛发痛。”

(2)“太阳在黑云里放谢的光芒,透过黑云的重围……”

(3)“它旁边的云片也突然有了光彩。”

(4)“黑云镶了一道光亮的金边。”

[意思相近词语的辨别,加深了对文章的准确理解。]

4、指导朗读

了解了海上日出的壮美与绮丽,想像一下作者看到太阳跃出海面时该是怎样的心情呢?我们该怎样通过朗读表达出来?

学生练读(配乐)读读自己最喜欢的段落。指名展示,他人评价。

[评读可以有效地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口表能力,听读能力。]

5、齐读最后一段。

五、指导背诵、积累文字

1、说说你经常用什么方法背诵文章?

(抓重点词语,把要背的内容串连起来;先部分,后整体,一段一段背诵。)

2、选择你喜欢的方式,背诵自己喜欢的片段。

教学反思:

由于这是1篇散文,在讲授的过程中,我重点通过“品读”来代替文章的讲解。自由读、赛读、配乐读等多种形式,目的是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教会学生如何朗读1篇文章的方法。课堂中,我先指名试着读一读课文中的某些段落,接着是学生自由朗读课文,再安排学习小组成员之间合作朗读相互找优劣,并推荐其中读得好的范读,整堂课学生自读有自由的读,有尝试的读,有合作的读,有在音乐配合下有语气的读。“读”贯穿整个教学过程,课堂上没有烦琐的分析,而是通过读让学生去品味作品语言的优美,去体会作者遣词造句的深厚功底,去领略大自然的美好景象。学生在课堂上积极踊跃,每一名学生都抢着读,学习氛围既轻松又热烈。 “以读代讲”打破了以往“教师问,学生答”的陈旧教学思想,体现了新课程的教学理念

课文《海上日出》教案【第四篇】

学习目标:

1、学会本课3个生字,能正确读写“范围”“一刹那”等词语。

2、有感情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理解文中重点句的含义。感受海上日出的壮观景象,领会作者追求光明的精神,培养热爱自然的情感

4、学习按照一定顺序观察事物的方法。

学习重点:

品读词句,感知海上日出的壮观。

学习难点:

体会课文最后一句话的内涵。

课前准备:

课文插图

授课时数:

两课时

学习过程:

第一课时

学习内容:整体感知课文写了海上日出的哪几种景象。

一、导入课题:《海上日出》

同学们,你们看过大海吗?海上的日出就更美了,咱们今天一块去看看。

二、启发谈话

本文选自中国著名作家巴金的《海行杂记》。1927年1月,巴金从上海乘“昂热号”四船去法国留学时,把旅途中的见闻随时记下,本文写的是船至红海中作者看到日出时的实际情况。这篇《海上日出》是作者在船上几次看到海上日出所得的总的印象的具体记录。海上日出的景象如何,作者是怎样描绘的,你们读读课文,再加上自己的想象就会明白了。

三、自读课文

1、出示自读要求

(1)读。自由读课文。要求把语句读正确、流利。

(2)画。画出生字词,拼拼读读,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意思。

2、学生自读课文

3、检查自读情况。

(1)指名读课文。(注意正音)

(2)检查字词自学情况,口头完成下列练习。

①范。扩词:范围、模范、范例、示范、典范等。

②一刹那。近义词有:转眼间、一转眼、一眨眼、瞬间等。

③镶。它的光芒给黑云镶了一道光亮的金边。”

a.给句子中带点的词换上一个词,使句子的意思不变。

b.用带点的词说一句话。

例:小红的裙边上镶了一条粉红的花边,显得更漂亮了。

(3)交流思考情况。

①课文中哪几个小节描绘了海上日出的景象?(2~5节)

②可分为几种不同情况的日出?(一般情况下的天气——晴朗和特殊情况下的天气——多云)

四、再读课文质疑

可能存在的问题有;

1、 为什么作者看到“红霞的范围慢慢扩大,越来越亮”就“知道”太阳就要从天边升起来了?

2、 太阳出现“小半边脸时”为什么“红得很却没有亮光”?

3、 太阳向上升时,为什么是“一纵一纵地”?

解决的办法:

问题1:引导学生读课文第一小节,自求解答。

问题2:太阳出现“小半边脸时”红得很,是因为早晨海面上有大量水蒸气蒸腾,太阳光透过水蒸气发生折射显出七色,而红光穿透力强,人们只看到红色,看不到别的颜色。可为什么没有“亮光”呢?因为太阳出现小半边脸时光亮不大,透过浓密饱含水蒸气的空气层时,太阳光被反射、折射,能量消耗多了,光线透不过来,所以“没有亮光”。

问题3:太阳升起来时,为什么是“一纵一纵地”?因为早晨海面上大量水蒸气上升。太阳光透过水蒸气才能射到地面上。水蒸气不断向上涌动,使阳光产生波动现象。这种不断波动的光射人的眼里,就造成“一纵一纵”的感觉。

五、作业

1、再读课文,边读边想象日出的景象,从中体会作者用词造句的方法。

2、体会最后一句话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海上日出》教案【第五篇】

教学目标:

1、分析剧情和人物的特点。

2、学习并了解戏剧通过个性鲜明的人物对话来揭示人物性格、展开戏剧冲突、推动情节发展这一显著特点。

3、通过排演课本剧的形式去更好地理解和把握课文内容,提高学习兴趣。

教学重点:

分析剧情和人物的特点。

教学难点:

通过排演课本剧的形式去更好地理解和把握课文内容,提高学习兴趣。

教学用具:

录音机、录音带、Powerpoint幻灯片

教学过程:

情境切入新课程

《日出》是我国现代戏剧大师曹禺继《雷雨》之后的又一大杰作。在现当代戏剧文学中,能够经得住时代的考验而常演不衰,并且适合于阅读欣赏、令人回味的剧本实在是少之又少。《日出》便是这少数优秀作品之一。

阅读欣赏新课程

在学习本课之前,让我们先来听一下课文的录音,并思考下面的几个问题:

1、课文中主要写了哪几个人物?

2、如果按剧本矛盾的发生,发展,高潮,结局给课文划分部分,�

第二次是李石清让黄省三去拉洋车,上街要饭,去偷东西,最后竞让他去自杀。

第三次是潘月亭无情地拒绝黄省三的请求。

课堂练习:阅读“李石清(想了想,翻白眼)其实,事情很多,就看你愿不愿意做——拼命我也得活下去啊!”一段,回答下面的问题。

1、李石清给黄省三指出了三条什么样的出路?这些是出路吗?

李石清让黄省三去“拉洋车”,“上街要饭”,“去偷东西”、这三条根本不是出路,而是把黄省三逼上绝路。

2、从这一节戏剧冲突中看,李石清、黄省三各有什么特点?

从李石清给黄省三指出的三条出路,表现了他的狠毒、阴险、没有人性。

黄省三的一次次恳求、辩解则表现了他的懦弱、无能、爱面子、胆小怕事,同时也表现了他的家庭责任感和爱心。

情感体验新课程

认真领悟第三部分“左门大开——你们的心简直比禽兽还不如——”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想一想这几个人物中你觉得你适合扮演哪一个角色?请同学上来试着分角色表演一下,看谁的表演符合人物的形象,从而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海上日出》教学设计【第六篇】

教学要求:

1、感受海上日出的壮观景象,体会作者赞美大自然的感情,陶冶学生爱美的情趣。

2、学习按一定的顺序并适当展开想象的观察方法。

3、学习本课生字新词;练习用”灿烂”“目不转睛”造句。

4、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重点:

培养观察能力;图文对照,理解太阳从海上升起的过程。

教具准备:

挂图、投影片

教学时间:

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感受海上日出的壮观,陶冶学生爱美的情操。

2、学习按一定的顺序并适当展开想象的观察方法。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今天,我们将随着作家巴金一起去领略海上日出的壮丽景象。

二、检查预习

1、分别观察图1和图2,说说图上描绘了怎样的景象。

2、指名分段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

3、出示生字词卡片,检查读音。

三、讲读课文

1、指名读第一自然段。

“我”是在什么地方、什么时候看日出,是看了一次?

2、学习二三自然段。

(1)说一说图1景象。

(2)指名读文二三段,边听边想象。

(3)用投影片帮助理解。

(4)理解重点词语。

天水相接、范围、目不转睛、一刹那

(5)朗读第二三自然段,概括大意。

3、讲读第四五段。

(1)有云时,太阳出来后又是怎样的景象呢?

出示挂图2,指导观察。

由于阳光的作用,云有什么变化?

(2)指名读第四五段。

想象太阳躲进云层里和太阳透出重围时,云和海水的变化。

(3)理解第四五段,读读想想。

(4)读第五段,体会“镶”“透”“染”等词的好处。

(5)读第四五段,概括大意。

4、讲读第六段。

(1)读文,“奇观”?

(2)这伟大的奇观指什么?

(3)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4)用“这不是……么”的句式表达有什么好处?

四、练习朗读全文

五、作业

1、朗读课文。

2、识记生字词。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理解本课生字新词;并听写。

2、背诵课文。

教学过程:

一、出示生字词卡片,读记。

二、练写生字词。

三、读背第一段。

四、读背第二三自然段,做有关练习。

1、朗读第二三段。

2、完成思考练习。

3、自读第二三段,想象,背诵。

4、练习背诵第二三段。

五、读背第四五自然段。

1、朗读第四五段。

2、完成练习3。

3、想象、记忆文章。

4、练习背诵第四五段。

、看图,全班试背全文。

七、指导造句。

1、“灿烂”“目不转睛”在课文中说什么?

2、找出有关句子读一读。

3、这两个词还可以用在什么地方?

4、口头造句。

八、巩固生字词。

1、自己识记。

2、听写词语。

九、作业。

1、背诵课文。

2、练习用“灿烂”“目不转睛”书面造句。

3、预习《燕子》。

《海上日出》教学设计【第七篇】

一、学习目标

1、学会本课3个生字,能正确读写范围一刹那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理解文中重点句的含义。感受海上日出的壮观景象,领会作者追求光明的精神,培养热爱自然的情感。

4、学习按照一定顺序观察事物的方法。

二、学习准备

1、课前自己有可能观察日出景象,观察要求:

(1)从日出之前到太阳完全升起来,天空和太阳有什么变化;

(2)太阳升起前后周围的景物有什么不同;

2、收集有关巴金的生平、文章等相关资料;

3、收集有关描写日出的诗或文;

三、学时安排

两学时。

第一课时有感情地朗读、品评13自然段课文;

第二课时诵读46自然段,质疑及交流收集的资料。

四、学习过程

第一学时

1、同座相互检查课文朗读情况,要求正确、流利;

2、听两组(4人)读课文,评价读的情况,穿插正音(注意生字范、刹、镶的读音);

3、反复诵读第一自然段,谈谈自己的理解(能讲的讲,不能讲的可以读。体会出观看日出的时间、地点和次数;以机帆船的机器声衬托周围很静;能熟知日出的整个过程及不同天气情况下的日出景象,得益于作者常常不懈的观察);

4、诵读、品评二、三自然段,体会出:

(1)作者在晴朗的天气里看到的海上日出。先写出了日出前天空的变化。从天空是一片浅蓝到出现红霞,这一变化非常迅速,只在一转眼间;红霞给蓝色的天空、大海抹上了一层瑰丽的色彩;从天水相接的地方出现既体现了海上日出的特色,又将这幅壮观的画面无限延伸,让人感到视野开阔、心旷神怡。红霞的范围慢慢扩大,越来越亮这一句可以通过想象画面来感受:红霞慢慢布满了蓝色的天空;渐渐焕发出光彩;天空的霞光映在海水中,海天相接,绚丽壮观。

(2)能熟知日出的整个过程及不同景象,既得益于作者不懈的观察,又与其观察的认真专注分不开,文中体现为目不转睛。

(3)可结合两幅插图理解领会重点的句子:

1)太阳像负着什么重担似的,慢慢儿,一纵一纵地,使劲儿向上升。这句话先将太阳升起的过程形象地比作负着重担,又用慢慢、一纵一纵、使劲儿具体描述如何上升,具体的动态又和负着重担的感觉极吻合,强调了上升的缓慢和吃力。朗读时可想象太阳升起时吃力的样子,使自己的语速语调和句子表达的意思一致,从慢慢开始速度要慢,慢慢儿、一纵一纵、使劲儿三个词语气加重一些。

2)一刹那间,这深红的圆东西发出夺目的亮光。可结合上句太阳升起时的艰难来理解:太阳尽管很吃力,可仍然不懈地努力上升,一旦冲出海面便发出夺目的光芒。读这句话时语速稍快,在刹那、夺目、突然三个词上要加重语气。)

5、诵读、背诵13自然段。可以先在同座或小组里练读、练背,再和他人赛一赛。

6、抄写自己喜欢的词语;巩固13自然段的背诵、体会;收集的资料自己相互交流。

第二学时

1、听老师报词语,会写的写下来:

(1)目不转睛;

(2)转眼间一会儿一刹那间;

(3)浅蓝红霞红霞的范围慢慢扩大小半边脸跳出海面发出夺目的光。

2、自由练读第4、5自然段,抓住透、镶、染来体会太阳的光芒是不可阻挡的,光明的力量是不可阻挡的。

3、品评最后一节,体会出:既赞美了奇妙的自然景观,更惊叹于光明的伟大力量,表达了作者热爱光明、追求光明的思想感情。这句话用反问的句式表达了赞美之情,朗读时语调稍平,语气上体现出赞叹的感情。

4、质疑。

5、练习背诵全文,可按无云微云厚云的顺序背;也可一边背一边想象画面。

6、相互讨论思考-练习3。

7、交流收集的资料。

《海上日出》教案【第八篇】

教学

1.理解文中重点句的含义,感受海上日出的壮丽景象,陶冶学生的爱美情趣。

2.学习按照事物的发展顺序进行观察的方法。

3.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课文。

海上日出的录像、图片。

一 导入

同学们通过初读课文,已经初步感受到了海上日出的美丽景象,那么,今天我们就伴着优美的乐曲,把你想象到的海上日出的景象用你的画笔描绘出来。

二 读课文,听音乐,想象作画(学习第3自然段)

1.自由读第3自然段,把你想象到的画面勾勒出来。(放音乐)

2.边画边悟,然后用一两句话描绘所画出的图画。

3.互相评画,细细揣摩,品味语言的精妙。

那里出现了太阳的小半边脸,红是红得很,却没有亮光。

慢慢儿,一纵一纵地,使劲向上升。

它终于冲破了云霞,完全跳出了海面,颜色真红得可爱。一刹那间,这深红的圆东西发出夺目的亮光,射得人眼睛发痛。

(1)一纵一纵:缓慢的状态。(“一纵一纵”读得语速要慢。)

(2)冲破:速度快。(“冲破”要读得有力、节奏快,体现“冲破”的力量。)

(3)一刹那:时间极短。(“一刹那”要加重语气。)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这段描写突出了“海上日出”的什么特点。(颜色、光线变化多、快。)

5.看录像,加深对“海上日出”景象的印象。

6.有感情地读课文,修改自己的图画,积累自己喜爱的句子。

三 读课文,学习第三部分

1.默读课文,相互说说这两个自然段描写的是什么景象,想象课文所描绘的画面。(描写了“云薄”“云厚”两种情况。)

2.再读课文,找找从哪些词句可以看出“云薄”和“云厚”。

云薄:阳光透过云缝射到水面上。

云厚:黑云,给黑云镶了一道光亮的金边。

染:云朵的薄厚颜色不同,阳光透过时形成的颜色就不同,像染料染过一样。

3.这两个自然段运用了“有时候……有时候……”的句式,你能从中体会出什么吗?

(说明作者对海上日出进行了多次的观察,和前面的“常常早起”相呼应。所以我们要养成细致观察事物的习惯。)

四 品味表达作者思想感情的句子

1.齐读第6自然段。思考:这是什么句型?(反问句。)

2.对“奇观”的理解:雄伟壮丽而又罕见的景象。

3.作者发出这样的感叹,表达出作者什么样的感情?(对大自然无限热爱之情。)

4.反问句改为陈述句或感叹句,指名读。几种表达方法哪种好,为什么?(反问句更好,加强了句子的表达效果。)

五 选择自己喜欢的语句读一读

1.在课的设计上教师也重点抓了“读”这一方面。抑扬顿挫的语调,声情并茂的情感,起到了一种先声夺人的效果,在深情的“美读”中,学生自然而然体会到了海上日出的美景和作者的思想感情。

2.学生一般都有看日出的体验,让学生根据生活实际谈感悟。

1.看拼音,写词语。

2.选词填空。

光芒 光亮 亮光 光彩

(1)一刹那间,太阳发出夺目的(亮光),它旁边的云也有了(光彩)。

(2)太阳在黑云背后放射它的'(光芒),给黑云镶了一道(光亮)的金边。

3.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光彩—(光芒) 分辨—(辨别) 转眼间—(一刹那)

范围—(界限) 奇观—(奇景) 目不转睛—(全神贯注)

4.请分析下列句子在写法上的特点,并按要求做题。

这不是伟大的奇观么?

这真是伟大的奇观哪!

你觉得哪句好呢?说出理由。

一 作者资料库——巴金

巴金(1904~20xx),中国文学家。原名李尧棠,字芾甘。生于四川成都,祖籍浙江嘉兴。他的主要作品有“激流三部曲”(《家》《春》《秋》)、“爱情的三部曲”(《雾》《雨》《电》)等长篇小说和数量可观的短篇小说。他是中国现代著名的语言艺术大师,同时也被誉为是“五四”新文化运动以来最有影响的作家之一。20xx年被国务院授予“人民作家”荣誉称号。有《巴金全集》行世。

二 如何进行观察写景物

日出日落其实是很平常的事,为什么作者能把很平常的事写得细致传神、变化万千呢?那是由于作者善于观察并能抓住景物的特点,多方面地展开描写。“那里出现了太阳的小半边脸,红是红得很,却没有亮光。太阳像负着什么重担似的,慢慢儿,一纵一纵地,使劲向上升。”作者在这里观察得很仔细,并且联想丰富,采用拟人的修辞手法,把太阳写得活灵活现,让人很快就能联想到当时的情景,这就是最引人入胜的。所以,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要善于观察、细心观察,还要发散思维,充分想象,可以运用多种写作方法把景物写逼真,这样才能吸引读者。

20 341612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