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化学开学第一课教案(汇总2篇)

楼上 分享 时间:

通过基础知识讲解与实验演示,引导学生理解化学的基本概念和实验安全,激发学习兴趣,培养科学思维,如何更好地融入化学学习?以下小编整理的高一化学开学第一课教案相关内容,供大家借鉴参考,感谢支持。

高一化学开学第一课教案

高一化学开学第一课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掌握离子键的概念。

2、掌握离子键的形成过程和形成条件,并能熟练地用电子式表示离子化合物的形成过程。

能力目标:

1、通过对离子键形成过程的教学,培养学生抽象思维和综合概括能力;

2、通过电子式的书写,培养学生的归纳比较能力,通过分子构型的教学培养学生的空间想像能力。

情感目标:

1、培养学生用对立统一规律认识问题。

2、通过对共价键形成过程的分析,培养学生怀疑、求实、创新的精神。

3、培养学生由个别到一般的研究问题的方法。从宏观到微观,从现象到本质的认识事物的科学方法。

教学重点:

离子键

教学过程:

复习引入:回忆初中学习过的钠和氯气的反应

播放视频:钠在氯气中燃烧

播放动画:离子键

播放动画前提出要求:

1、钠和氯气燃烧生成氯化钠,从微观角度分析反应经历了怎样的变化过程?

2、钠离子和氯离子之间仅仅存在相互吸引力吗?你认为还有哪些作用力?从中你能理解离子键的含义吗?

3、哪些元素的微粒之间可以形成离子键?哪些物质中存在离子键?

通过分析氯化钠的形成过程使学生认识离子键。

板书:

一、离子键

1、概念:使阴、阳离子结合成化合物的静电作用,叫做离子键。

讨论:如何理解静电作用?

教师分析:除了静电相互吸引的作用外,还有电子与电子,原子核与原子核之间的相互排斥作用,当两种离子接近到一定距离时,吸引与排斥作用达到平衡,于是阴、阳离子之间就形成了稳定的化合物。

讨论:形成离子键的.条件

教师小结:易形成阳离子的元素(活泼金属元素)与易形成阴离子的元素(活泼非金属元素)相化合时可形成离子键。

两点说明:

1、活泼金属元素:Na、K、Ca、Mg与活泼非金属元素O、S、F、Cl之间易形成离子键。即元素周期表中ⅠA、ⅡA主族元素和ⅥA、ⅦA之间易形成离子键。

2、等原子团也能与活泼的非金属或金属元素形成离子键。强碱与大多数盐都存在离子键。

板书:成键微粒:阴离子和阳离子

成键本质:阴离子和阳离子之间的静电作用

形成条件:易形成阳离子的元素(活泼金属元素)与易形成阴离子的元素(活泼非金属元素)相化合时可形成离子键。

说明:(1)ⅠA、ⅡA主族元素和ⅥA、ⅦA之间易形成离子键

(2)等原子团也能与活泼的非金属或金属元素形成离子键。强碱与大多数盐都存在离子键。

讲解:电子式

1、用电子式表示原子、阳离子、阴离子。

2、以氯化钠、氯化镁和氧化钾为例,讲解物质的电子式和物质的的形成过程的电子式,两者的区别及书写时应注意的问题。

练习:

1、用电子式表示的形成过程

2、用电子式表示氧化钙、氟化镁、过氧化钾

讲解:通过离子键形成的化合物均为离子化合物,如强碱、大多数的盐以及典型的金属氧化物等。离子键强弱与离子化合物的性质

板书:4、离子键强弱与离子化合物的性质

(1)影响离子键强弱的因素

离子的半径和电荷

离子半径越小,带电荷越多,阴、阳离子间的作用——离子键就越强。

(2)离子键强弱与性质的关系:影响该离子化合物的熔点、沸点和溶解性等。

小结本节课重点内容:

板书设计:

第四节化学键

一、离子键

1、概念:

2、成键微粒:阴离子和阳离子

成键本质:阴离子和阳离子之间的静电作用

形成条件:易形成阳离子的元素(活泼金属元素)与易形成阴离子的元素(活泼非金属元素)相化合时可形成离子键。

3、电子式

4、通过离子键形成的化合物均为离子化合物,如强碱、大多数的盐以及典型的金属氧化物等。

离子键强弱与离子化合物的性质

(1)影响离子键强弱的因素

离子的半径和电荷

离子半径越小,带电荷越多,阴、阳离子间的作用——离子键就越强。

(2)离子键强弱与性质的关系:影响该离子化合物的熔点、沸点和溶解性等。

高一化学开学第一课教案 篇2

教学设计思路简介:本节课是学生进入高中的第一节化学课,旨在引导学生满怀信心的认识高中化学,激发对化学学习的积极性,为后续学习打下坚实基础。从两个小实验入手,让学生体会高中化学的学习仍是以实验为基础,但将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更体会到初中到高中的学习思路和方法的不同。

教学目标

让学生了解学习初中化学与高中化学方法的不同。

让学生了解高中化学学习内容。

让学生了解高中化学学习方法。

教学内容

初、高中化学的衔接。

高中化学课程设置。

学习高中化学的方法。

三、教学方法:实验、多媒体辅助

四、教学时间:20分钟

五、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第一环节:教师自我介绍

通过一个小魔术“白纸变字”引入教师的自我介绍(师生共同完成)

第二环节:初、高中化学学习的不同

抽两名学生演示(初高中对比实验)

实验1:取一支试管加入约2mlNaOH溶液,再加入约3-5滴酚酞试液,振荡后再观察。

实验2:取一支试管加入约2ml碘水,再加入约2mlCCl4溶液,振荡后观察。

学生观察得出:两支试管的溶液中均出现了红色。

教师讲解:以上两个小实验均产生红色,但产生的原因不同。由此,我们上高中后一定要学会不仅要仔细观察实验现象,而且更重要的是我们还要学会透过现象看本质。

活动设计:一位高三学生谈高中化学学习的心得体会。(播放视频)

教师:实验是感知化学、体验化学和探究化学的'重要途径。

学生演示:

实验3:向一个盛有与水(水中先加入酚酞)的烧杯中加一粒黄豆大的金属钾

引导学生从现象分析上升到理论分析,从而引出初中到高中的学习要求:从感性认知到理性分析

第三环节:高中化学学什么

介绍高中化学课程设置:高中化学共八个模块,其中有两个必修模块,含必修1、必修2,六个选修模块,含选修1《化学与生活》、选修2《化学与技术》、选修3《物质结构与性质》、选修4《化学反应原理》、选修5《有机化学基础》、选修6《实验化学》。

我们要学的模块有必修1、2,选修1、4、5。

第四环节:高中化学怎样学?

讲学习方法,并通过一则小故事带给学生启示:做任何事贵在持之以恒。

第五环节:美好祝愿

20 420219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