桌子有多长教案(通用8篇)

网友 分享 时间:

【参照】优秀的范文能大大的缩减您写作的时间,以下优秀范例“桌子有多长教案(通用8篇)”由阿拉漂亮的网友为您精心收集分享,供您参考写作之用,希望下面内容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吧!

桌子有多长教案【第一篇】

1.结合具体情境,探索并掌握长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

2.能正确计算长方形的周长。

3.能运用长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解决实际生活中的简单问题,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1.探索并掌握长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

2.能正确计算长方形的周长。

讨论并总结长方形的周长计算方法。

小黑板卷尺。

一、复习。

1、什么叫周长?

2、说说下面图形的周长。(口答)。

二、导入。

师:同学们,看看我们的黑板,如果想给它装饰一下,你打算怎么做?(生答)如果给黑板的四周贴上花边,我们需要准备多长的花边呢?也就是花边有多长呢?(板书课题)。

三、新课。

1、说说怎么你打算怎么量?(量四条边的长,量一条长和一条宽)。

2、学生先独立计算黑板的周长,再和小组同学交流算法。

3、集体汇报。

34+12+34+12=92(分米)。

342+122=92(分米)。

(34+12)2=92(分米)。

师指出这些都是求长方形周长的方法,你喜欢哪种方法?可以用自己喜欢的方法求出下面两个长方形的周长。(图略)。

三、巩固练习。

1、同桌合作,求课桌的周长。(先测量,再计算)。

2、师讲小白兔和小黑兔赛跑诉故事。两只兔子争论都说自己跑的路程多,请学生给评一评。谁跑的路程多(白兔:长20米,宽40米小黑兔长40米,宽20米。)。

四、小结。

师:通过今天这节课的学习,你们有哪些收获?

桌子有多长教案【第二篇】

1、培养学生初步学会估计物体的长度,培养学生的估测意识。

2、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建立1厘米长度的概念。

教学重点: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

教学难点:发展学生的估测意识。

教具准备:铅笔、书、本、红领巾。

新学期开始了,学校为每个教室更换了新的讲台、课桌,请大家估计一下讲台有多长?

学生用手比画一下,讲台大约有这么长。

请同学们再估计一下,你使用的课桌有多长?

1、老师提出问题。如果不用尺子量,你能有哪些方法说明你的课桌有多长?

2、生小组合作测量。

:我们统一了测量的工具,得出的结论就一样了,到底课桌有多长?我们可以用尺自量。

什么东西的长度大约是1厘米呢?

1、量一量。

量一量铅笔有多长?画出1厘米和铅笔的长度。

问:测量时应注意什么?

2、做书上的练一练。

(板书略)。

桌子有多长教案【第三篇】

教材分析。

本课时是学生第一次学习测量知识,“厘米”是学生认识的第一个长度单位,它将为以后学习“米”“分米”等长度单位作准备。在测量中,教材安排了丰富的活动,如:自选工具测量物体的长度、估测物体的长度、实际测量物体的长度,使学生体会到统一测量单位的必要性,在这个基础上,引导学生认识长度单位厘米。体会厘米的实际意义,形成估测的意识,学习测量的技能等。教师在教学中要帮助学生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掌握数学知识与技能,学习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

学生分析。

一年级的学生虽然年龄小,但对尺子并不陌生,每个学生都见过学生尺,以他们的经验出发,知道尺子能用来做什么,比如说,可以用尺子来画直线,也有部分孩子知道尺子是用来测量的。但多数孩子不认识厘米,把尺子上的厘米说成是米,这说明孩子们对厘米的经验很薄弱。在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关注学生的学习活动,使学生在活动中发展对测量单位的理解;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认识厘米,并通过学生自主的测量活动,逐渐建立厘米的概念。学生估测物体的长度时,可能会出现一些问题,如:与物体实际的长度差距较大。教师可在学生认识1厘米的基础上,先估计物体的长度够不够1厘米,再在认识几厘米之后,估计物体的长度。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认识厘米,体会厘米的实际意义。

(2)能估计较小物体的长度,会用刻度尺测量物体的长度。

2、过程与方法。

(1)经历用不同工具测量同一物体长度的过程,体会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

(2)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操作能力及估测的意识。

3、情感态度价值观。

(1)在合作、讨论中去发掘知识,掌握知识,并体验到学习的乐趣。

(2)使学生养成细心、认真的学习习惯。

教学流程。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二)探究新知。

1、组织估量:

师:谁能先来估计一下你的课桌有多长?可以用眼睛看,也可用手比划着估。

生:自由说。

2、引导用物测量:

师:小朋友们估计出这么多的结果,那么课桌到底有多长呢?请小朋友们选择身边的工具测量一下。同桌两人先商量一下用什么工具量,然后再共同量一量。

生:汇报。(学生可能会说:4柞、6枝铅笔长、3个文具盒长……)。

师根据学生汇报板书。

3、引导统一长度单位:

师:刚才大家都汇报了自己的方法,你们看这些结果有什么疑问吗?

生:为什么量得的数会不一样呢?

师:对,都是同样的桌子,为什么量得的结果会不一样呢?

生:因为用的工具不同。

师:要使量得的结果一样,该怎么办呢?

生讨论。

桌子有多长教案【第四篇】

1.通过“走一走”、“估一估”、想一想“等活动,我知道1千米有多长。

2.我知道1千米=1000米,会千米和米的简单换算。

自主学习10分;合作探究15分;展示交流10分;达标检测5分。

: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在操场上走一走,数一数10米、100米大约有多少步,分别用了多少时间,并做好纪录。

一、想一想。

(1)同学们手拉手站成一排,需要几个人才能站成大约10米长?

1、()个100米的`长是1千米。

1千米=()米。

2、千米用字母()表示,1千米写成(),1()=1000m。

三、在哪些情况下要用“千米”作长度单位?

一、我会填上适当的单位。

树高约10()。

桥长约400()。

飞机每时飞行800()。

火车每时行驶120()。

北京距离天津约120()。

二、换算我最棒。

4km=()m。

20xxm=()km。

9dm=()cm。

500cm=()m。

30mm=()cm。

7cm=()mm。

桌子有多长教案【第五篇】

根据教学目标经历不同工具测量同一物体长度的过程,体会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我首先提出让学生估一估自己课桌的长度,并提示可以用眼睛看,也可以用手比划着估。这样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并很好地引入了统一的长度单位“厘米”。

在认识尺子和测量物体这一环节,由于课前准备不足(没有提前一天通知学生带尺子)很多学生都没有准备尺子,所以课上学生相互借尺子,课堂气氛有些乱。这一点以后要引以为戒。在动手测量的时候,有小部分学生还是出现的一些小问题,如没有从起点“0”开始测量,尺子反着放等,这些在下节课中要继续强化。

另一方面,学生可能对厘米的理解还不够深刻,对1厘米、10厘米等到底有多长还没有具体的.形象在,所以在估计时都估计的不是很准确,这也是需要加强的一个方面。

综上所述,我明确了自己第一课时的不足,为第二课时更加好地落实教学目标奠定了基础。

桌子有多长教案【第六篇】

为了调动幼儿对活动的兴趣,我在知识和材料方面做了充分的准备,利用网络下载了课件时钟,用课件时钟帮助幼儿体验一分钟,使幼儿很直观地看到了一分钟的运转,帮助幼儿认识一分钟,感知一分钟有60秒的关系,这样孩子对于一分钟已经有了初步的认识。给老师在教学中也提供了方便。幼儿通过动手操作,体验同样一分钟为什么结果会不一样,从而体验出一分钟的长短,幼儿能明白在同一时间里做的事情的快和慢会影响结果,熟练程度不一样所有结果也会不一样。时间对每个人都是很公平的,做同样的事情,动作慢了,就会花很长时间,动作抓紧了,同样一分钟就会做很多事情。学会珍惜生活中的每一分钟。

在活动中充分调动幼儿的积极性,使幼儿在探索中积极主动地进行学习,有助于更好地进行师幼互动,从而才能达到教学的有效性。

桌子有多长教案【第七篇】

《桌子有多长》是(北师大版)一年级下册第二单元《观察与测量》的教学内容。本单元内容在全册教材中为学生建立起初步的空间观念,以他们的观察、操作活动拉近数学与日常生活的距离,从有别于数的另一个角度,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而“桌子有多长”则是学生在测量中首先从厘米引发的对测量的理解,包括对为什么测量,用什么测量,怎样测量和如何记录等都有一定的掌握,并在头脑中建立起最初的长度单位——厘米的空间概念,使学生能够自己估计出一定的长度,经历由知到识不断明确的过程。

学生年龄虽小,但都已经大略认识尺子,以他们的经验出发,知道尺子能用来做什么,怎么使用,比如说,在完成课本第7页第3题“连一连”的题目中,有的学生就用尺子画线,他们知道,尺子可以用来画直线;在裁纸活动中,有的学生没有剪刀,为了将纸撕齐,以尺子压纸边进行,也是取用了尺子的直,可见,学生对尺子并不陌生。

鉴于学生的认识,课堂上我尽量引导他们自己去发现问题,鼓励他们通过自己的观察、思考、合作探究来解决问题。培养他们在学习中的合作意识和探索精神,以及学会学习的能力。结合学生的动手操作,充分调动起学习的主观能动性,使每个学生都融入其中,体验到动脑的乐趣。比如说:学生在集体中具体认识尺子后,说明尺子上数字的`作用;教师指明“从一个数字到下一个数字之间的长度就是1厘米”,及时加深学生对厘米的认识,巩固、肯定(或纠正)他们原有的看法,利用这点使他们做到举一反三。

认识尺子之后,是练习巩固。由学生自己测量同一物体,出现不同答案时,讨论找出原因:怎么会这样?起点位置对吗?无论讨论是否能立刻给学生一个结果,起码每个学生都动脑筋思考了这个问题,达到了讨论的目的——参与、思考。这也就是让他们先自己探索获取信息的一种途径,同时也培养了合作意识。此时,我再以一句简练、切中要害的话总结和提示,顺利地达到让每个学生理解和牢记的效果,比起教师限制学生活动,先做示范,再让学生模仿完成,要来得生动得多,积极得多。

上完课,我反思发现,有些情况是教师始料不及的,有时教师原先设计好的课无法正常进行下去,课上虽也根据突发情况灵活变动了,但因种种原因,变动后课堂把握不是很成功,许多有利于学生发展的、能激活课堂气氛的构想没能淋漓尽致发挥作用。面对突发事件,课堂的驾驭能力还要提高,备课时也要多方面思考周全,不断提高自己的“二度设计”能力。

桌子有多长教案【第八篇】

教学反思:

《桌子有多长》一课,重点是让孩子认识1厘米,体会1厘米的实际意义,以及能正确测量较短物体的长度,教学过程中需要多次进行活动,这就需要教师的教学组织能力和教育机智,然而,这也正是我所欠缺的东西,导致整节课进行得杂乱无章,秩序混乱,所以这是一节失败的教学。

1、创设问题情境,以小熊做客为主线贯穿整节课,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

2、感受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学生动手量桌子这一环节,学生没有完全参与进来,这与我有很大关系,教师的示范作用本应该体现出来,但是自己也没有做到,这是不应该的.。

3、认识1cm,体会1cm的实际意义这一环节,我做的准备不够充分,学生只是用手比划了几次1cm,不如给学生准备一些1cm的实物让他们体会好。

4、正确测量物体的长度,学生的动手实践操作少,只是单纯的看了小熊的错误,这种间接的方式肯定不如亲身体验好。

5、另外,平时的习惯养成没做好,导致课堂中间经常出现一些突发现象,我处理得很不到位,也没能及时的处理好,这些方面的技巧还需要自己一点一滴的去积累,慢慢去摸索,多动脑思考,多请教其他老师。恳请各位老师多提宝贵意见。

20 300794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