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圆的面积》教案【精编4篇】

网友 分享 时间:

【路引】由阿拉题库网美丽的网友为您整理分享的“小学数学《圆的面积》教案【精编4篇】”文档资料,以供您学习参考之用,希望这篇范文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支持吧!

圆面积教学反思【第一篇】

一、本课是在学生学习了圆的认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力求实现变抽象为直观,化静为动,为学生提供丰富的感性材料,促进学生知识的迁移,帮助学生理解公式的推导过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渗透数学中的转化思想。

教学导入时,我首先以当前的热点话题20xx奥运会切入主题,学生倍感亲切,紧紧抓住了学生的注意力,学生在教师的适时调控下由奥运会主会场鸟巢自然过渡到怎样求圆的面积呢?力求达到衔接自然的教学效果。

二、新授中首先让学生借助学具的操作,把圆形平均分成若干份,通过观察发现每份是近似的三角形,进而把圆分割成若干个三角形,借助三角形的面积公式推导出圆的面积公式,同时向学生渗透极限的思想,分的份数越多,每一份越接近三角形。之后教师引导学生利用分割后的三角形重新拼组成我们学过的长方形,依据它们之间的联系也能推导出圆的的面积公式。以上两种方法,一种是分割法,一种是拼组法,无论哪一种方法都渗透了转化的思想,引导学生找出新旧知识的衔接点,温故而知新,力求达到有效突破教学难点的目的。

三、练习中首先让学生通过一组口头列式,及时巩固所学新知,力求使学生获得成功的喜悦!在此基础上,将导入时怎样求鸟巢的占地面积,补充上条件,让学生利用所学解决实际问题,首尾呼应,力求取得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最后给学生一个紧密联系实际的数学问题,求学校花坛的面积,激起学生的兴趣,学生在讨论中明确先测量出周长,然后求出半径,再计算花坛的面积,力求使学生在不断的尝试中逐步提高,升华新知!

圆的面积教案【第二篇】

1、教学目标

1.理解和掌握圆面积的计算公式,沟通圆与其它图形之间的联系,增强观察、操作、分析、概括的能力以及逻辑推理能力。

2.学会利用已有的知识,运用数学思想方法,推导出圆面积计算公式;感受极限、转化、以直代曲等数学思想方法。

3.认真观察、深入思考,面对困难勇于克服、弃而不舍。

2、学情分析

《圆的面积》一课是小学数学第十一册第五单元第四小节的起始课。本课的教学要求主要是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圆面积的计算公式,培养学生观察、操作、分析、概括等能力。以往主要教学方法是:教师先带领学生将圆沿半径剪开,将若干个小扇形拼成长方形,借助长方形面积公式来推导圆面积的公式。然后在教师的引导下部分学生再将圆转化成平行四边形,甚至梯形、三角形,借助已知图形的面积公式推导圆面积的公式。一节课至少展现三、四种转化方法,教学容量较大、内容较难。

看到这样的教学过程我产生了一些困惑:

1.学生能想到这样的转化的方法吗?——这使我想到了学生学习平面图形的历程。学生第一次学习最基本的图形的面积:长、正方形。可以看出使用面积单位拼摆的方法得到的图形面积其实是最为直接的方式。学生学习的所有直线段图形,可以看出它们之间有着非常直观地联系,易于转化。作为第一个曲边图形“圆”,面对以上学习的转化发过程,学生怎么就能想到把圆等分成小扇形并拼出学过的图形呢?这无疑需要一个思维的飞跃,如果这个飞跃的过程是属于学生自己的,那样才是真正有价值的。

2.在老师的讲授下又有多少学生能理解多种转化方法呢?

我先在自己班进行了多种转化方法的试验,发现还真有孩子的思维水平让我刮目相看,可我也发现有80%的孩子这节课没有参与真正的实验研究,只是跟着别人看、听,下课时有一半的孩子还不认可圆面积转化的过程。

一节课是只为20%的孩子服务,还是应尽可能让每一个孩子都有不同层次的体验与收获呢?

3、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运用转化思想探索圆面积的解决办法。

教学难点:如何将曲线图型转化成直线型图形以及对极限思想的渗透。

4、教学过程

活动1导入引入课题

同学们圆是我们在小学阶段接触的。第一个曲边图形,它在生活中也有广泛的应用,我们来欣赏一下生活中的圆吧!(ppt到泳池)

今天我们一起要来研究的是圆的面积。(板书课题:圆的面积)

活动2导入交流困难

我看到有同学已经有了自己的想法,但是,面对“圆”这么特殊的图形也有了一些问题,我们先暂停手中试验,一起来分享一下!

(1)有同学在圆里画出了一个正方形,请这样的同学来介绍一下?教师操作

ppt提问:我们学过了这么多种平面图形,可你们怎么就想到在圆里画正方形了。

生1:因为他和圆最接近,

师:你能想一想,为什么说正方形和圆最接近吗?

生2:正方形正正方方的,四边都一样长,

生3:在圆中画正方形会让剩下的部分最少,而且剩下的部分都是一样的。

生4:正方形和圆最像了,正方形的对称轴最多,圆有无数条对称轴。

师:看看同学们多么善于思考呀,通过你们的发言让我感受到,和其他学过的图形相比正方形和圆真的非常接近,你们的数学直觉真敏锐,太了不起了。

(2)在圆里画出了很多的小方格,请这样的同学来介绍一下?。

提问:看看同学们的想法多有创意呀,但是你们是怎样想到用小方格来解决问题的呢?

生1:我们最开始学习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时就是用面积单位拼摆的方法研究。

生2:我们以前学习的很多图形的面积,比如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其实都可以用方格来计算,可以数有多少1平方厘米的小方格,就可知道图形的面积了。

师:你们真是了不起,我们最初学习的面积单位,它是一个最基本的研究图形面积的方法,后来我们又学习了不同的研究图形面积的方法,比如像拼摆、割补等方法,运用面积单位寻找图形面积就不太常用了,今天同学们面对圆面积的时候又想到了它,你们的好方法让我想起了我的一位老师说过的话:退回到原始,不失其本质!

(3)还有一种想法也来和大家分享。

他发现原来学习的图形之间都是有关系的,可以相互转化。想到了我们在研究图形面积时最常用的方法“转化”,你们认为转化不精确是吗?

活动3讲授小结

同学们你们开动脑筋,用你们的智慧已经能够解决圆面积中绝大部分的问题,同时也遇到了想要更精确地得到圆的面积,需要解决剩余面积的问题。对于这些不可知的地方,我们是否可以继续去研究它,让这些不可知的地方越来越小,是否就越来越接近圆的面积了呢?困难就摆在这里,但研究的智慧与方法在你们的头脑中。选择你感兴趣的研究方案,赶快动手试试吧!回到Iteach,可以继续研究,也可以删除重画。完成之后拍照提交到讨论二!学生操作

活动4活动全班交流

师:我想同学们一定像数学家一样非常投入地在研究圆的面积,老师从心里钦佩你们。有句话说:倾听是分享成功的最好方法,那么我们就一起来看看同学们是如何来解决圆面积的问题。教师操作

(1)刚才在圆中画正方形的同学先让我们看看他们后续的研究吧!

生1:我在空余部分补了补了三角形。

还有同学发现空余的部分还可以继续在上面补三角形会更接近圆。

师:看来他真的有了属于自己的研究成果。对于这位同学的研究过程,同学们有什么疑问或是感想吗?

生1:总是这样补三角形真的可以越来越接近圆的面积,就是有点麻烦。

生2:如果只看图形最外面一圈,我发现是一个正多边形。

师:同学们仔细观察一下,最外面一圈是一个什么样的图形?这个图形有什么特点吗?你还有其他的发现吗?

生:的确是正多边形,如果正多边形的边数更多一些,几乎就是一个圆了。

师:这位同学用了“几乎”,你们能想象到了吗?请看投影,看到这样的变化过程能谈谈谈你们有什么感受吗?

同学们一定发现了多边形边数越多越接近圆。

ppt有这样一句名言:割之弥细,所失弥少,割之又割,以至于不可割,则与圆合体,而无所失矣。这句话是什么意思呢?这里“割”就是分割的意思;“失”指误差。这就是说,圆内接正多边形的边数无限增加的时候,它的周长会越来越接近直到等于圆周长,它的面积也会越来越接近直到等于圆面积。这句话出自我国魏晋时期的数学家刘徽,曾用圆内接正多边形计算出π的近似值,他的方法被后人称为割圆术。他用割圆术一直算到圆内接正192边形。短暂的时间你们都和大数学家有了相同的发现,多了不起呀!(贴)

(2)我们再来看看刚才画小方格的同学们后面的研究吧!

生:可以把剩下的地方画更小的方格就可以算出准确的面积了。

师:这位同学也有了自己的研究成果,可以非常准确的解决圆面积的问题了。对于这位同学的研究过程,你有什么疑问或是感想吗?

生:有同学会问:这样就真准确了吗?是不是永远都会有曲边存在呢?

小结:同学们想一想,既然可以画更小的格,曲边小了方格可以画的更小,是不是可以这样无限的画下去呢?

生:这样画下去倒是可以,但是算起来太麻烦了。

师:的确会让我们感觉计算起来比较麻烦,但其实只是我们缺少一些更好的计算方法而已,等你们以后学了更多的知识,计算就不再是问题了。同学们用了最为普遍的方法,虽然看似简单,却能解决这个很难的曲边图形的面积,如果以后再遇到更特殊的图形面积,你们有没有信心解决呢?我想一定是没问题的。

(3)我们再来看看第三位同学又有了什么新的发现吧!

生1:将圆等分成16分,拼成一个近似的平行四边形,平行四边形的底边长度其实就是圆周长的一半,而平行四边形的高就是圆的半径,所以,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是底乘高,那么圆的面积就可以用圆周长的一半乘半径得到。

师:对于他们的方法你有什么疑问或是受到什么启发吗?

生:圆看似很特殊,其实和其他图形也是有联系的,

生:这是真正的平行四边形吗?他的上下两条底边都是弯弯曲曲的。教师操作

的确现在看来还是有点曲边的,但要是细分下去,16份,32份、64份,你觉得会怎样?

Ppt:那样就会越来越行四边形,曲边越来越直。但是无论分多少份其实道理是一样的,平行四边形的底是圆周长的一半,平行四边形的高是圆的半径。

师:让我们再来看一看圆面积的转化过程,将圆沿半径剪开,拼成平行四边形,圆的面积等于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平行四边形的底是圆周长的一半,平行四边形的高是圆的半径,圆周长的一半可以表示为c/2=2

活动5讲授总结

看看你们是多么的了不起呀,对于圆这么特殊的图形,同样能够找到它与学过图形之间的联系,从而寻找到圆面积的计算公式,可以帮助我们方便快捷的得到圆的面积。面对这样的方法对你有什么启发吗?你还有其他的想法吗?

前几节课我们已经认识了圆并学习圆的周长,那么对于圆你能说说你的感受吗?

我们曾经感受到了圆的圆润和完美,在今天这个探究的过程中,我们不仅再一次体会到圆的完美和神奇,而且还发现了圆和正方形、正多边形,以及学过的很多图形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其实在圆中还有许多的美妙与神奇,有待我们今后继续探索。

圆的面积教学设计【第三篇】

一、复习旧知,导入新课

1. 前面我们学习了圆、圆的周长。如果圆的半径用r表示,周长怎样表示?(2πr)周长的一半怎样表示?(πr)

2. 课件:出示一块圆形的桌布。如果要给这块桌布的边缝上花边,是求什么?(圆形桌布的周长)

3.件:出示一块圆形的镜框。如果要镜框配一块玻璃,至少需要多大?是求什么?(圆的面积)谁能指出这个圆的面积?谁能概括一下什么是圆的面积?请同学们用手摸出学具圆的面积。

提问:如果圆的半径是2分米,你能猜猜这块玻璃到底有多大?(同学们纷纷地猜测,有的学生可能说这个圆面小于所在的正方形面积)

这块圆形玻璃有多大,就是要求圆形的面积,这节课我们一起来研究怎样计算圆的面积。(板书课题:圆的面积)

二、动手操作,探索新知

1. 回忆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面积计算公式推导过程。

(1)以前我们学习了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和梯形的面积计算公式。请同学们回想一下,这些图形的面积计算公式是怎样推导出来的?(学生回答,师用课件演示。)

(2)通过回忆这三种平面图形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你发现了什么?(发现这三种平面图形都是转化为学过的图形来推导出它们的面积计算公式。)

(3)能不能把圆转化为学过的图形来推导出它的面积计算公式呢?那么同学们想一想,圆可能转化为什么平面图形来计算呢?

2. 推导圆面积的计算公式。

(1)拿出已准备好的学具,说说你把圆剪拼成了什么图形?

(2)学生小组讨论。

看拼成的长方形与圆有什么联系?

学生汇报讨论结果。

(3)课件演示:请看大屏幕,把圆分成16等份,拼成了近似平行四边形,再分成32等份,拼成近似的平行四边形,再分成64等份,拼成近似长方形,你发现什么?(如果分的份数越多,每一份就会越细,拼成的图形就会越接近于长方形。)

(4)你能根据长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推导出圆的面积计算公式吗?小组讨论一下。

生边答师边演示课件。

生答:因为拼成的长方形的面积与圆的面积相等,长方形的长相当于圆周长的一半,宽相当于半径。

因为长方形的面积=长×宽

所以圆的面积=周长的一半×半径

S=πr × r S=πr2 师小结公式

S=πr2,让学生小组内说说圆的面积是怎样推导出来的?

(5)读公式并理解记忆。

(6)要求圆的面积必须知道什么?(半径)

3. 利用公式计算。

(1)用新的方法算一算:刚才的玻璃到底有多大?看谁刚才猜得较接近。(学生计算并汇报)

(2)出示例3,学生尝试练习,反馈评价。

提问:如果这道题告诉的不是圆的半径,而是直径,该怎样解答?不计算,谁知道结果是多少吗?

(3)完成第95页做一做的第1题。

(4)看书质疑。

三、运用新知,解决问题

1. 求下面各圆的面积,只列式不计算。(CAI课件出示)

2. 测量一个圆形实物的直径,计算它的周长及面积。

3. 课件演示

用一根绳子把羊栓在木桩上,演示羊边吃草边走的情景。(生看完提问题并计算)(羊吃到草的最大面积即最大圆面积是多少?)

四、全课小结

这节课你自己运用了什么方法,学到了哪些知识?

五、布置作业

1. 第97页的第3题和第4题。

2. 找出身边的圆,同桌合作量一量半径,算一算面积(完成实验报告单)

测量物、直径(厘米)、半径(厘米)、面积(平方厘米)

板书设计:

圆的面积

长方形的面积= 长× 宽

圆的面积=周长的一半×半径

S=πr×r

S=πr2

猜你感兴趣的:

《圆的整理与复习》教学设计【第四篇】

教学内容: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六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圆》62-64页的内容。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认识圆的周长,掌握圆周率的意义和近似值,初步理解和掌握圆周长的计算公式,能正确计算圆的周长。

2、通过动手操作、实践探究的活动,培养和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提高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渗透“化曲为直”的数学思想方法;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3、通过渗透数学文化,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教材分析:

《圆的周长》是六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62至64页的内容。这部分内容是在三年级上册学习了周长的一般概念以及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的计算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圆的周长的,同时它又是学生初步研究曲线图形的开始,为以后学习圆柱、圆锥等知识打好基础,因而它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是小学几何初步知识教学中的一项重要内容。

学情分析:

因为六年级学生正在经历从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的时期,所以在教学中,我注重从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出发,通过自主探究、猜测验证、推导圆的周长计算公式,从而使学生理解公式中的固定值“π”是如何得来的。

教学重点:

正确计算圆的周长。

教学难点:

理解圆周率的意义,推导圆的周长的计算公式。

教学准备:

一套多媒体课件、若干大小不同的圆片、一把直尺、一根绳子、一个计算器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师:同学们,2010年是中国人扬眉吐气的一年,因为上海世博会的成功举办让我们有足够的理由为之骄傲和自豪。虽然世博会已经于10月31日完美落幕,但是,这场规模空前的盛会却创造了7308万人次参观的新纪录。其中,中国馆是众多展馆中的一朵奇葩,深受游客们的喜爱,它的外观好像古代的一顶帽子,因此又被称为“东方之冠”。

此外,城市地球馆也得到了中小学生的青睐。同学们,瞧,这是地球馆中的地球模型,它叫“蓝色星球”。如果杨老师绕着它的最大横截面走一圈,大约走多少米呢?(板书课题:圆的周长)

设计意图:上海世博会这个情境的创设是为了突破教材,以学生的兴趣作为出发点,使学生对新知识的学习充满了热情和渴望,激发学生的探索欲望,为后面的学习做好铺垫。

(二)自主学习,探究新知。

1、自主探究

(1)熟悉圆的周长的概念。

师:既然求大圆的周长没有好办法,那么我们就把小圆片做为研究对象。同学们,你能自己先摸一摸圆的周长吗?然后用自己的话说一说什么是圆的周长。

(找个别学生示范)

生:圆的周长是指圆一周的长度。

(2)测量圆的周长。

要求学生先独立思考有几种方法,再尝试用自己喜欢的办法去测量圆的周长。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养成独立思考的思维习惯,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2、合作交流

在四人小组内交流方法。

设计意图:小组合作旨在增强学生的合作意识,在此过程中,通过不断的交流、质疑,实现思想的碰撞与思维方式的互补,也使学生逐渐养成学会倾听的好习惯,并在聆听的。过程中学会“取”和“舍”,即学会分析。

3、汇报展示

学生汇报展示滚动法和绳绕法,教师点评:同学们,刚才有的同学用绳子绕圆片一周,这种方法属于绳绕法。还有的学生把圆片沿直尺滚动一周,这种方法我们称之为滚动法。无论是滚动法还是绳绕法,大家都是把我们没学过的圆的周长转化为一条线段,这是一种很重要的数学思想方法——化曲为直。(板书:化曲为直)同学们展示的方法里面一定有你最欣赏的,那么就请大家用你们最欣赏最喜欢的方法同桌合作测量圆的周长,并把测得的数据直接写到圆上。

设计意图:通过个别学生的展示,使学生深切地体会到“化曲为直”的数学思想方法,从而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教师质疑:这些小圆我们可以用类似的方法来测量圆的周长,那么“蓝色星球”最大横截面的周长,再比如赤道的长度,还能用以上这些方法吗?

生:不能。

设计意图:再次把学生带回课堂伊始的情境中,在质疑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促使他们产生探究一般方法的迫切愿望。

4、猜想验证

师:圆的周长与什么有关呢?

生1:与直径有关。

生2:圆的周长与半径有关。

师:孩子们,因为在同一个圆里半径是直径的一半,与半径有关也就是与直径有关,因此这节课我们先来讨论圆的周长与直径的关系。

(3)探讨圆的周长与直径的关系

①小组合作

要求学生以四人小组为单位,由小组长负责分配任务,两人合作测量直径与周长,一人用计算器计算圆的周长与直径的比值,第四个人把相关数据按要求填入表格中。补充完整后,看看有什么发现。

周长直径周长与直径的比值(保留两位小数)

1号圆片

2号圆片

3号圆片

4号圆片

②学习“圆周率”

师:同学们,由于各种原因,不同的圆计算出的周长与直径的比值可能不完全相同,但实际上,这个比值是一个固定不变的数,通常我们称之为“圆周率”,用希腊字母“π”来表示,“π”是一个无限不循环小数,为了计算方便,一般我们只取它的近似数π≈。(板书:圆周率,π≈)

(4)渗透数学文化

师:孩子们,不仅我们发现了圆周率,古人们同样用自己的智慧得出了圆周率的值是多少。找学生介绍《周髀算经》中与圆的周长相关的内容以及我国古代伟大的数学家和天文学家祖冲之的故事。听完了刚才两位同学的介绍,你能谈谈自己的想法吗?

设计意图:数学文化的渗透是为了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从小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5、推导公式

师:同学们,刚才我们已经知道了圆的周长始终是直径的π倍,而且知道了圆周率是个常量,如果已知直径,怎样求圆的周长呢?

生:圆的周长=直径×圆周率。(板书:圆的周长=直径×圆周率)

师:你能用字母表示圆的周长计算公式吗?

生:C=πd。(板书公式:C=πd)

师:如果已知半径呢?

生:C=2πr。(板书公式: C=2πr)

师:为什么呢?

生:因为直径是半径的2倍。

师:孩子们,就让我们带着满满的收获,再次看看“蓝色星球”吧!已知“蓝色星球”最大的横截面的直径是32米,如果杨老师绕着它的最大横截面走一圈,大约走多少米呢?要求大家先认真审题,然后把你的过程写到练习本上。

设计意图:再次回到蓝色星球的情境中,运用新的知识解决问题,首尾呼应,使整节课完整而有序。

(三)巩固新知,解决问题

1、世博会不仅汇聚了各具特色的展馆,还有一些纪念品也给游客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比如这款金镶玉挂件,其中玉的半径是厘米,如果在玉的一周镶一层金边,那么需要多长的金边?

2、菲利斯大转盘每节车厢旋转一周大约是米,那么它的直径是多少米?

3、课件上所展示的是世博会众多花圃中的一个,如果给这个花圃加上栅栏,需要几米长的栅栏?

设计意图:这三道习题是从基础练到拓展练的跨越,让学生在掌握了新内容的基础上,用所学的知识来解决生活当中的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

结束语:同学们,虽然我们没有以设计者的身份参与到世博会的建设中,但是我们可以做自己人生的设计师,去建设属于你们的美丽新世界。

板书设计:

圆的周长

化曲为直

圆的周长=直径×圆周率 π≈

C=πd或C=2πr

课后反思:

本课的教学设计以上海世博会作为一条主线,贯穿课堂的始终,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第一、在创设情境时,我在理解教材的基础上,激活教材,创造性地使用教材,以学生的兴趣作为出发点,激发学生的探索欲望,为后面的学习做好铺垫。

第二、学生经过自主探究、合作、展示等教学活动,使学生深切地体会到“化曲为直”的数学思想方法,与此同时,我向学生提出质疑,以相同的方法测量赤道的长度,在质疑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促使学生产生探究一般方法的迫切愿望。

第三、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的形式验证猜想,在理解了圆的周长与直径的关系及圆周率的基础上,推导出圆的周长的计算公式,第三次回到情景中,使学生在掌握新内容的基础上,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

第四、在巩固新知解决问题的环节中,以世博会为背景,设计了三道不同层次的练习题,这三道题实现了从基础练到拓展练的跨越,提高学生发现信息、解决问题的能力。

20 9708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