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冀教版数学教案文案【精编16篇】

网友 分享 时间:

通过生动有趣的教学活动,帮助学生掌握基本数学概念,培养逻辑思维能力,激发学习兴趣,提升解决问题的能力。以下是阿拉网友为您整理的四年级冀教版数学教案文案优秀范例,供您学习参考,希望对您有帮助。

四年级冀教版数学教案文案

四年级冀教版数学教案文案 篇1

(1)学生独立练习,指名四人写在教者准备的纸上。并注意巡视,以发现学生解题中的问题,并有意进行收集。

(2)集体评析。先引导学生看过程,同意吗?这个结果比较大,怎么读?再出示一份错误作业,他错在哪儿了?提醒学生计算时要小心。

(3)总结计算法则。三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我们都是分几步做的?第一步做什么?所得的结果的末位怎样?接着说下去。

四年级冀教版数学教案文案 篇2

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掌握“总价=单价×数量”“路程=速度×时间”等常见数量关系,使学生经历探索三位数乘两位数笔算方法的过程,理解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算理,掌握三位数乘两位数的基本的笔算方法,能正确进行计算。

2、过程与方法:使学生在探索计算方法的过程中体会新旧知识间的联系,并能将三位数乘两位数的一般方法迁移到多位数的乘法运算中去。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计算的兴趣,培养学生良好的计算习惯,不断提高学生的计算正确率。

四年级冀教版数学教案文案 篇3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通过分类认识直角三角形、锐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等腰三角形和等边三角形,体会每种三角形的特点。

过程与方法:

在分类中体会分类标准的严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三角形的分类中感受各类三角形之间的关系。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各种三角形纸片。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1、欢欢和笑笑给同学们发来请贴,邀请大家到数学王国做客.但路上有两道关卡,只有顺利通过才能得到通行证.

第一关:准确地认出他们,并说出他们的特征.(课件出示锐角、直角和钝角)。

第二关:给他们取个形象又合适的名字.(出示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和钝角三角形)。

二、探究新知:。

同学们顺利过关,来到了数学王国.它们非常好客,派了很多代表来迎接我们。(课件出示各种三角形)。

1、哟,它们长得很相似的,找找它们有哪些共同点?

2、有这么多共同点,老师眼都看花了,但定睛一看,还是有区别的,你们发现了吗?

3、看着这些长得相似,但实际上大大小小、形状各异、零零乱乱的三角形,你想研究些什么?板书:三角形分类。

4、学生自由讨论,给三角形分类.谁愿意上来展示一下你的研究成果?

5、学生展示分类结果:。

从边分:等腰三角形和没有相等的边的三角形。讲解:等腰三角形的各部分名称。

从你们的学具中找出等腰三角形,你怎么知道它是等腰三角形的?

在等腰三角形中有没有三条边都相等的?(等边三角形)。

找出等边三角形并证明.

三、实践应用。

1、画三角形。选择你最喜欢的三角形画下来,并向同学们介绍你的三角形.

2、猜三角形:。

出示一个直角。

出示一个钝角。

出示一个锐角(能不能正确猜出是什么三角形?为什么?

3、填一填。

4、找一找:在孔雀图中找出你喜欢的三角形说一说。

四、总结,拓展。

在这节课的探秘中你了解到了什么?你还想研究些什么?

1、对于教材,我了解了什么?(我真正掌握教材了吗?)。

“三角形分类”是新课程教材中“空间与图形”领域内容的一部分。学生在学习此内容之前,已经学习了三角形的认识,能够找出三角形,学习了角的知识,认识了常见的角,为学生研究三角形的特征,从角和边这两种角度对三角形进行分类做了有力的知识支撑。三角形是最简单也是最基本的多边形,一切多边形都可以分割成若干个三角形,学好这部分内容,为学习其他多边形积累了知识经验,为进一步学习三角形的有关知识打下了基础。

2、初读教材,我产生了哪些问题?如何解决了这些问题?(我的问题一定也是学习者的问题,我解决问题的方式也许会给学生提供启示。)。

三角形有几种?课前收集资料。

3、设想学生可能遇到的问题?(根据自己学生的情况,站在学生的角度,思考他们可能会遇到什么障碍?)。

1.一个三角形,如果有两个内角是锐角,它就是锐角三角形吗?

2.等腰三角形一定是锐角三角形吗?

4、我认为的教材的重点和难点是什么?(不完全是教参里设定的教学重难点!)。

重点:认识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等腰三角形和等边三角形,体会每一类三角形的特点。

难点:理解并掌握各种三角形的特征。

5、我要给学生传递什么信息?达到什么样的程度?(在掌握教材和其他课程资源的基础上才能做出决定!)。

教学中以直观教学为主,运用观察、动手操作、分组讨论等多种方法,采用现代化教学手段结合教材,让学生在“想一想”“做一做”“说一说”的自主探索过程中发挥学生相互之间的作用,让学生自己在动脑、动手、动口中促进思维的发展,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和自学能力。在教学中,首先把握新旧知识的衔接点,由三角形的认识,引出课题“三角形分类”。接着引导学生自学课本,放手让学生动手操作,小组讨论交流,寻找三角形分类的方法。最后让学生各抒己见,归纳出各种三角形的特征,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

6、我要怎样布置预习?(有充分的预习,才有课堂的真正自主!)。

三角形分几种?什么是等腰三角形?什么是等边三角形?

7、我有哪些资源、工具可以利用?(鼓励思考利用交互式电子白板的哪些功能解决问题。)。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彩色卡纸、三角形平面图、固体胶、剪刀等。

8、我预设的教学程序有哪些?(模块式主题,不用详述。)。

(1)复习铺垫。

(2)揭示课题。

(3)探究新知动手操作。

(4)巩固运用深化理解。

(5)全课小结。

四年级冀教版数学教案文案 篇4

学会用网格法来比较难以数清的对象的数目进行估测。

让学生认识我们所选的对象的大致个数。

选取适中的格子作为样本。

1、出示画面:木材厂堆放着一批圆木,数一数有多少根木材?

2、学生在数的过程中发现:数量太多,数不清楚,怎么办?

3、引导学生画上网格线,进行估算。

用估测的方法算出圆木的数量。

划分成同样大小的格子。

数一数一格有多少根。

乘上格数。

凑成整数。

(1)木材在方格线上怎么算?

(2)凑成什么样的整数,是整十数,还是整百数?

(3)每个人选取的格子一样吗,估算的结果一样吗?

小结

(1)记数对象正好在框线上,可以用四舍五入法计算。

(2)凑成什么样的整数,看实际需要。

(3)每个人选取的样本不一样,在估测前要说明选取的是哪一个。

1、书p83,分别选取不同的格子进行估测。(学生独立作业,注意书写格式)

左上格 左中格 左下格

右中格 右上格 右下格

教师可先示范“左上格有44根”的计算过程。

2、大约有多少颗糖?

小胖数的是红框线的格子,进行估算。

第二行第一格有3颗,

小亚数的是绿框线的格子,进行估算。

第一行第四格有6颗,

自己选一个格子,进行估算。

板书设计:

数学广场--通过网格来估算

(1)记数对象正好在框线上,可以用四舍五入法计算。

(2)凑成什么样的整数,看实际需要。

(3)每个人选取的样本不一样,在估测前要说明选取的是哪一个

四年级冀教版数学教案文案 篇5

教学目标:

1、经历生活数据收集的过程,理解近似数表示的必要性。

2、探索“四舍五入”求近似数的方法。

3、能根据实际情况,灵活运用不同精确值的近似数。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教学过程:

一、交流收集的数据。

1、交流收集的数据,说说这些数据的实际意义。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对数据进行分类。在各种分类中重点讨论精确数与近似数这两类的特点。

2、出示“填一填,说一说。”中的一组数据,重点讨论取不同的精确值后数据的变化情况,从中让学生发现到“四舍五入”取近似值的方法。如果学生发现有困难,教师也可以补充一些其他的数据,让学生再一次进行观察,直至他们发现“四舍五入”的方法为止。然后,引出这种取近似数的方法叫“四舍五入”的概念。

二、巩固与应用。

做试一试第1题:汇报时说说取近似值的方法。试一试第2题:在实际生活中常常需要根据情况取不同精确程度的近似数。在本题中,可先让学生说一说三个近似值的精确程度,再出示下面的两个小问题,供学生讨论。在讨论时重点让学生理解取近似值是根据实际的需要来确定的。

三、作业。

练一练1、2、4。

板书设计:

用“四舍五入法”求近似数。

我国造林面积统计是224318570公顷。

精确到千公顷。

万公顷。

亿公顷:约2亿公顷。

四年级冀教版数学教案文案 篇6

掌握三位数加法的计算方法,能正确地分步计算。

在算法多样化中感悟算法合理化。

在学习中培养学生的独立探究能力。

教学重难点。

让学生体验三位数加法的横式计算过程,并能正确进行计算。

在算法多样化中感悟算法合理化。

教学工具。

教学课件。

教学过程。

一、新授引入。

1、出示27+64=。

师:27+64的结果是多少?

你是怎么算的?

生:十加十20+60=80,个加个7+4=11最后把两次结果相加80+11=91。

师:还可以怎么想呢?

师:两种算法有什么不同?结果呢?

小结:不管哪种方法,都是把相同的数位上的数相加,最后把两次的结果再相加就可以了。

二、新授与探究。

探究一(三位数加法的横式计算)。

(1)列式。

师:这题怎么列式?

生:356+247。

(2)尝试计算:

(3)方法交流。

出示学生的计算的过程与方法。

师:这样计算你是怎么想的?

组织学生小组讨论得出:

生1:个加个6+7=13。

十加十50+40=90。

百加百300+200=500。

13+90+500=603。

所以356+247=603。

生2:百加百300+200=500。

十加十50+40=90。

个加个6+7=13。

13+90+500=603。

所以356+247=603。

也有可能学生直接口算,也有可能学生列竖式计算。

(4)明确计算方法的表达---分步计算。

板书:两种计算的过程,

小结:以上两种方法都可以,把相同的计数单位相加,最后再把每次的得数全部加起来。

跟进练习:

267+314=572+268=。

探究二(用递等式计算三位数的加法)。

a)这种方法是怎么算的?

b)这种算法与前两种方法有何不同?

(只拆一个数)。

师:如果要用算线来计算怎么算呢?

出示算线,组织学生观察算线后讨论得出:

生1:356+247。

=356+200+40+7。

=556+40+7。

=596+7。

=603。

小结:用算线来计算先加百,再加十,最后加个。

生2:356+247。

=356+7+40+200。

=363+40+200。

=403+200。

=603。

小结;也可以先加个,再加十,最后加百。

三、练习与巩固。

练习一。

连线。

382+229=382+200+20+9百加百,十加十,个加个。

776+198=776+8+90+100个加个,十加十,百加百。

173+429=500+90+12先加百,再加十,最后加个。

656+318=14+60+900先加个,再加十,最后加百。

练习二。

用你喜欢的方法计算,并写出过程。

478+317=。

①478+317。

=478+300+10+7。

=778+10+7。

=788+7。

=795。

②478+317。

=478+7+10+300。

=485+10+300。

=495+300。

=795。

③478+317。

=15+80+700。

=95+700。

=795。

④478+317。

=700+80+15。

=780+15。

=795。

⑤478+317。

=480+315。

=480+300+15。

=780+15。

=795。

练习三。

268元898元348元268元。

小明妈妈要为家里添上2件小家电,你猜,小明妈妈挑选了哪两样,共付了多少钱?

生:268+348。

200+300=500。

60+40=100。

8+8=16。

500+100+16=616。

四、本课小结。

三位数加法的横式计算,可以用个加个,十加十,百加百的方法计算,也可以用先加百,再加十,最后加个的方法来计算。

四年级冀教版数学教案文案 篇7

学会用网格法来比较难以数清的对象的数目进行估测。

让学生认识我们所选的对象的大致个数。

选取适中的格子作为样本。

一、情景引入。

1、出示画面:木材厂堆放着一批圆木,数一数有多少根木材?

2、学生在数的过程中发现:数量太多,数不清楚,怎么办?

3、引导学生画上网格线,进行估算。

用估测的方法算出圆木的数量。

划分成同样大小的格子。

数一数一格有多少根。

乘上格数。

凑成整数。

二、小组讨论,发现问题。

(1)木材在方格线上怎么算?

(2)凑成什么样的整数,是整十数,还是整百数?

(3)每个人选取的格子一样吗,估算的结果一样吗?

小结。

(1)记数对象正好在框线上,可以用四舍五入法计算。

(2)凑成什么样的整数,看实际需要。

(3)每个人选取的样本不一样,在估测前要说明选取的是哪一个。

三、练习提高。

1、书p83,分别选取不同的格子进行估测。(学生独立作业,注意书写格式)。

左上格左中格左下格。

右中格右上格右下格。

教师可先示范“左上格有44根”的`计算过程。

2、大约有多少颗糖?

小胖数的是红框线的格子,进行估算。

第二行第一格有3颗,

小亚数的是绿框线的格子,进行估算。

第一行第四格有6颗,

自己选一个格子,进行估算。

四、全课总结。

五、质疑问难,布置作业。

四年级冀教版数学教案文案 篇8

1.请你仔细地观察量角器,然后做一个介绍。

2.罗列量角器的相关知识:(请学生介绍)。

(1)量角器是一个半圆,这个半圆被分成180等份;。

(2)量角器上有一个中心点,叫做“中心”;。

(3)从“中心”向左右两边,分别有两条直线,都叫做“零刻度线”;。

(4)两条零刻度线分别对应两组读数;。

(5)读一读量角器上的刻度。

说明:通过对量角器的认识,让学生熟知量角器每部分的构成,为下部分的量角做好必要准备,并且由学生自主观察,获得新知,这样对于学生正确使用量角器度量会有所帮助。

四年级冀教版数学教案文案 篇9

教学目标:

1.通过解决包装问题,体验策略的多样化,发展优化思想。

2.体验解决问题的基本过程和方法,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3.利用表面积等有关知识,探索多个相同长方体叠放后使其表面积最小的策略。

教学重点:应用表面积等知识来讨论如何节约包装纸。

教学难点:引导观察、比较、交流、反思,得出节约包装纸的策略。

教学用具:课件、盒子。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课题。

师:同学们,你们收过礼物吗?能说说你都收到了什么礼物?

生:玩具车,变形金刚……。

师:你们的礼物包装过吗?老师也收过一些礼物,而且是包装过的礼物,想看看吗?(课件演示,欣赏包装好的各种礼物)。

师:刚刚大家欣赏的礼物怎么样?

生1:如何进行包装(师:问的真好,等我们动手操作了,你就知道了)。

生2:怎样知道需要用多少包装纸(师:你一定可以通过自己的努力明白其中的道理的)。

生3:怎么包装最省纸呢?(师:聪明的你上课认真思考相信你一定能想出的)。

师:哦,包装礼物中有这多的我们还不知道的学问,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研究研究包装的学问(板书:包装的学问)。

二、提出问题:合作探究。

师:老师准备送一盒黄金搭挡送给我的弟弟,希望他健康成长.我也想用包装纸包装成精美的礼物。

师:可至少要用多大的包装纸呢?你能帮帮老师吗?

生:求出表面积,量出长,宽,高(课件出示有关数据)。

生:求出的表面积就是包装纸的大小。(师用惊奇的表情注视)。

师:这个同学真厉害,知道包装纸的大小就是表面积的大小,你们和他一样聪明吗?试试看,怎么样来计算包装纸的大小了吗?动手算一算.

(生独立完成,投影出学生答案,并对其进行讲解)。

师:来,你来给大家展示一个你的结果,你是怎么来算的?并说说你的想法)。

师:你们都是这样算的吗?同学们真不错,来,掌声欢送她.

师:对,同学们真是我知心朋友,老师想送给我尊敬的妈妈。我要送给她两盒黄金搭挡。(手势)师:你觉得可以怎么来包装呢?有几种包装方式呢?你建议老师选择了哪种方式包装?为什么?(手势配合指向屏幕)。

师:想想看(凝视5-6钞钟)来,同桌之间借助手中的模型摆摆看.

小组反馈,小组登讲台进行解说。

师:同学们不仅是个爱动手,也是一个爱动脑的好学生。掌声赠送给他们精彩的解说。

师:有3种包装的方法,那你想建议老师选择哪种包装的方法.(第c种)。

生1:第c种,因为遮住了的面,所以最省纸。

师:你这个想法真好,很有节约意识,你真是个懂节约的好孩子。(板书:节约用纸)。

师:但这种包装方式真的是最省纸吗?(表情怀疑状)有什么方法证明是最节约的呢?

生2:计算出包装后的表面积.再进行比较。

师:真不错,我们试试看。(学生反馈,展示学生计算结果)。

找两位学生上台板演,方法不一,并扣留这两位同学,要求学生听听这两位学生的想法,(掌声欢迎我们小老师为我们说说他的想法)。

师:通过刚刚的活动,我们发现果然是第c种最省包装纸,那现在你能发现包装的秘密吗?

生反馈。

师板书l节约用纸:重叠的面越大,表面积越小,就越节省包装纸。

三、再次尝试,总结规律:

1.师:同学们真了不起,发现了包装中最省包装纸的学问。现在老师要送出最后一个礼物,请听广告词,(黄金搭挡送长辈,腰好腿好精神好)。

师:我想祝我的爷爷,奶奶身体更加的棒,(动作配合)我要送3盒黄金搭挡。

师:看大屏幕,你能回答这的问题吗?(课件呈现)。

师:用你们探索出的包装的学问,想一想?(如果有困难的同学可以借助模型摆一摆)。

四、巩固练习:

五、板书设计。

四年级冀教版数学教案文案 篇10

方案一为:按照课本例2提供的情境进行。统计喜欢哪种颜色的花的人数。导入过程:六一儿童节到了,小朋友们正在用鲜花来装扮他们的教室,这里有哪几种颜色的花?你喜欢哪种颜色?然后对喜欢各种颜色的花的人数进行统计。(评析:学生学习比较被动,不知道为什么要对喜欢哪种颜色的花进行统计,学生兴趣并不高。)。

方案二为:统计喜欢哪种活动的人数。教学片断如下。

学生一下子来劲了,齐刷刷的说:喜欢。

师:你最喜欢哪个活动呢?

我环视了一下四周,孩子们都迫不及待的要说出口。

我停了停又说:请把你最喜欢的一个活动写在老师发的纸条上,注意只能写上你最喜欢的一个。孩子们很快写好了,然后由组长收起来。(评析:给孩子神秘感,使得孩子更期待下面的学习活动,由“要他学”一下子转变成“他要学”了。)。

师:现在老师想利用手里的这些纸条来知道,选哪个活动的人最多,那么这个活动将作为我们班六一儿童节时的一个活动。我该怎么办呢,请你帮老师想想办法吧!

怕几个孩子没能听清楚,我又说了一次:我怎么利用这些纸条知道,选哪个活动的人最多?

孩子们开始动起了脑筋,他们也遇到了问题。过了一会,一个孩子举起了手。

生1:你可以看一看纸条,看看哪个选的人最多就可以了。

师:是一张张看过来吗?

生1:嗯。

师:唉!这个小朋友的方法好吗?

生2:我觉得不太好,这么多纸条怎么看得清楚,可能看了就忘了。

师:你说得很有道理,老师也是这么想的。那么有没有更好的方法了。

生3:我们可以做一下记录。

师:怎么记录?

生3:用打钩的方法。看一看选的是那个活动就在哪个活动下打钩。

师:你这个方法真不错。其他小朋友呢,你们用什么方法来记录呢?请小朋友们四人小组讨论一下可以怎样记录。学生开始讨论。(采用小组合作讨论的方法,使学生在积极主动学习的课堂中享受到自己学会知识的愉悦)。

师:请各小组派代表说一说,你们准备用什么方法记录。

方法有:打圆,打三角形,打五角星,划横的,写正字。

讨论好了,我叫孩子们在准备好的草稿纸上跟着我把这几个活动写上。我在黑板上写了一组。然后叫了三个分别是用打钩,划横,写正字的学生上黑板统计,其他学生在自己的草稿本上统计。老师将纸条上的活动念一遍,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记录、整理数据。

学生小组活动:每组拿出一张空白虚线框图,进行制作统计图。小组汇报并展示统计图(评析:通过学生实践经验来学习知识,更体现数学源于生活从而引发学生更强烈的求知欲望)。

四年级冀教版数学教案文案 篇11

教学内容:

例5体现了找规律对解决问题的重要性。这里的规律的一般化表述是:以平面上几个点为端点,可以连多少条线段。这种以几何形态显现的问题,便于学生动手操作,通过画图,由简到繁,发现规律。解决这类问题的常用策略是,由最简单的情况入手,找出规律,以简驭繁。这也是数学问题解决比较常用的策略之一。

例6以选送节目为题材,讨论怎样分两步找出组合数,再求选送方案的总数。这里渗透了作为排列组合基础之一的'乘法原理。

例7是一个比较复杂的逻辑推理问题,借助列表,则比较容易逐步缩小范围,找到答案。这里渗透了逻辑推理的常用方法排除法。

教学目标:

1.通过学生观察、探索,使学生掌握数线段的方法。

2.渗透化难为易的数学思想方法,能运用一定规律解决较复杂的数学问题。

3.培养学生归纳推理探索规律的能力。

重点难点:

引导学生发现规律,找到数线段的方法。

教具学具:

多媒体课件。

教学指导:

2.探究例6时,可以直接给出题目,由学生自己尝试,也可以将例题分解,让学生先回答。

3.探究例7时,必须先让学生仔细读题,理解题意。

教学过程:

一、复习回顾,游戏设疑,激趣导入。

1.师:同学们,课前我们来做一个游戏吧,请你们拿出纸和笔在纸上任意点上8个点,并将它们每两点连成一条线,再数一数,看看连成了多少条线段。(课件出现下图,之后学生操作)。

2.师:同学们,有结果了吗?(学生表示:太乱了,都数昏了)大家别着急,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用数学的思考方法去研究这个问题。(板书课题)。

新知学习。

二、逐层探究,发现规律。

1.从简到繁,动态演示,经历连线过程。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四年级冀教版数学教案文案 篇12

1、创设情景,引导学生从生活中发现数学问题,逐步培养学生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

2、鼓励学生进行算法探索,掌握两位数减两位数的笔算方法。

3、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和探究精神。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学生进一步理解相同数位对齐的意义,探索并掌握两位数减两位数的不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

掌握不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理解笔算中的“对位”问题。

教学工具。

ppt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出示口算卡片,口答。

2、出示加法,指名说说怎样算的?(可以多种算法)。

3、笔算加法应该注意什么?

二、情景导入,激发兴趣。

1、出示主题图。

2、指名说说从图中了解到的信息。

3、根据这些信息,你能提出什么问题?会解答吗?

[设计意图]:通过观察情景图,从而使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激发解决问题的兴趣。

三、合作交流,探究算法。

1、教学例1.

先独立思考计算方法,在练习本上试算。小组交流算法。指名汇报。

2、小棒、圆片演示算法,学生回答其它算法,如:口算,笔算。(合理即可)。

教师板书。

[设计意图]:在尝试、交流中掌握计算方法初步体会算法的多样化。

四、巩固练习,实践应用。

1、课件出示练习,学生汇报结果及算法。

2、思考交流讨论:笔算减法应注意什么?笔算加法和笔算减法的异同。

学生先自己归纳,再得出: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开始减,个位减个位,十位减十位。

3、学生看书,质疑问难。

4、完成第18页做一做,学生独立完成。。汇报结果及算法。

5、完成练习三第1、2题。

五、课堂总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我又学会了什么?教师引导学生梳理。

学生先互相说说再回答: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减起。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四年级冀教版数学教案文案 篇13

1、经历“材料感知——聚类分析——归纳概括——抽象命名”的过程,感悟和理解画圆的基本原理。

2、理解圆心和半径的概念、认识半径、圆心等概念及其相互关系,掌握圆的基本特征。会用字母表示圆心、半径。

理解圆心和半径的概念、认识半径、圆心等概念及其相互关系,掌握圆的基本特征。

能运用原理创造画圆的工具

教学媒体、圆规,圆形纸片,直尺。

一、引入课题

1、出示生活中的一些圆形物体。

看,这些都是生活中常见的物体,你能找到什么相同的图形?生活中还有哪些物体是圆的?

2、比较圆、三角形和长方形的异同

二、感悟画圆原理,形成圆的核心概念。

第一层次:在不同情境中画圆,感受事实,积累体验。

1、学生用圆规在练习纸上画圆。

演示方法:一种是先在纸上定一个点,再拉开圆规的两脚,旋转圆规一周。另一种是先在纸上定一个点,再拉开圆规的两脚,然后旋转纸张一周,同样也得到了一个圆。

2、老师用在黑板上画圆。

用眼睛看顾老师画圆,用你的头脑去思考,老师是怎样画圆的?

3、体育老师在操场上画圆。

刚才我们用圆规在黑板上画了一个圆,在纸上也画了一个圆,如果我们要在学校的操场上画一个比较大的圆,老师的圆规不够大怎么办?看一下体育老师在操场上是怎样画圆的。边看边思考在操场上画圆与在黑板上和纸上画圆有什么异同?(播放录像:体育老师伸直手臂,手拿长柄勺子,站在原地旋转一周,勺子中的白粉随人体的旋转过程逐渐抖落而形成一个圆。)

第二层次:经历材料聚类分析的过程,归纳并概括提炼画圆的原理。

1、我们在黑板上画了圆,在纸上画了圆,在操场上也画了圆,这几次画圆,尽管画圆的地点变了,画圆的工具也各不相同,但是它们有没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小组之间讨论一下。

小结:通过刚才四个不同情境中的画圆,我们发现它们都有三个共同的特点:一、确定一个点;二、确定一段距离;三、旋转一周。

第三层次:抽象命名圆心和半径,形成圆的核心概念。

1、刚才所有的活动中,固定点叫做圆的圆心,用字母o表示。圆上所有的点到圆心都有相等的长度,这个长度就叫做圆的半径,用字母r表示。

板书:圆心

半径

2、学生在所画圆中标出圆心,画出半径并用字母表示。

3、说出刚才几个情景中的圆心和半径分别在哪里。

橡皮筋4、生活中有没有运动的圆,说说它们的圆心和半径又在哪里。

第四层次:

学到现在,关于圆,还有没有什么值得我们深入地去研究?

其实就圆心、半径,还蕴藏着许多丰富的规律呢,同学们手中都有圆片、直尺、圆规等等,这就是研究工具。老师给大家准备了研究提示,请同学们动手折一折、量一量、比一比、画一画,相信大家一定会有新的发现。

反馈

1、发现圆有无数条半径

还有什么新的发现吗?说说你们是怎么发现的吗?

预设:折:把一个圆先对折,再对折、对折,这样一直对折下去,展开后就发现圆上有许多的半径。

画:不停地画,在圆里画出无数条半径。

老师没有折,也没有画,而是直接想出来的,知道我是怎么想的?

(因为连接圆心和圆上任意一点的线段叫做圆的半径,而圆上有无数个点(边讲边用手在圆片上指),所以这样的线段也有无数条,正好说明半径有无数条吗?)

2、发现半径长度都相等。

预设:所有的半径或直径长度都相等。

能说说你们的想法吗?

量:在圆里任意画出几条半径,再量一量,结果发现它们的长度都相等,直径也是这样。

折:将一个圆连续对折,就会发现所有的半径都重合在一起,这就说明所有的半径都相等。直径长度相等,道理应该是一样的。

既然圆心在圆的`正中间,那么圆心到圆上任意一点的距离应该都相等,而这同样也说明了半径处处都相等。

3、圆的大小和它的半径有关

请在一张纸上任意画两个圆。

出示同心圆:为什么一个大一个小?(因为两个圆的半径长度不同)

还有什么新的发现吗?

4、圆的位置和圆心有关

圆的大小和它的半径有关,那它的位置和什么有关呢?

学生总结

三、拓展:

出示:橡皮筋、小棒、剪刀、三角尺、图钉

用这节课学到的知识判断哪些是能画出圆的?

2、同学们正在操场上开展“投球”比赛。哪一种方式比较公平?

为什么站成圆形你们觉得比较公平呢?

四:总结

今天我们研究了圆,知道了画圆的基本原理,理解了圆心和半径的概念,发现了圆的基本性质。以后我们也会像研究长方形、正方形一样,进一步研究圆的周长和面积计算问题。

四年级冀教版数学教案文案 篇14

1、首先在黑板上写上了“数学”两个字,介绍了自己姓“申”,“你知道老师的姓几划吗?”“你用什么方法知道的?”(数出来的)用到了数学学习中的一种常用方法——数数,其实生活中很多地方离不开数数的。

2、“请你猜猜沈老师大概几岁?”“你为什么猜我35岁的?”用到了数学学习中的哪种方法?用到了观察(板书:观察),在数学学习中,观察是一种常用的并且是相当重要的方法。我们要学会仔细观察的好习惯。

3、“你为什么猜我28岁的?”学生一脸自信说:“老师比我妈妈要年轻,所以猜28岁。”这位同学用到了数学学习中的哪种方法?用到了比较(板书:比较),在数学学习中比较也是数学学习常用的方法。

4、“你为什么猜我30岁的?”学生解释着:“我知道沈老师的儿子读幼儿园,所以猜30岁。”请问:这位同学用到了数学学习中的哪种方法?用到了类推,从沈申老师儿子的年龄推测出老师的年龄,也是学习数学的好方法。

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学好数学要关注数学学习的方法,并告诉学生我的实际年龄,并表扬了那些猜得比较准的学生观察能力强,有自己的想法,是肯定能够学好数学的。

5、总结:看来数学跟我们的生活是息息相关的,非常重要,我们必须学好数学。

(二)讲故事,让学生知道态度决定自己的未来。

讲故事《木匠的房子》。

一个上了年纪的木匠准备退休了。他告诉雇主,他不想再盖房子了,想和他的老伴过一种更加悠闲的生活。他虽然还留恋那份优厚的报酬,但他该退休了。雇主看到他的好工人要退休了,感到非常惋惜,就问他能不能再建一栋房子,就算是给他个人帮忙。木匠答应了。可是木匠的心思已经不在干活上,他不仅手艺退步,而且还偷工减料。木匠完工了。雇主来了,拍拍木匠的肩膀,诚恳地对他说:房子送给你了,这是我送给你的礼物。木匠感到十分震惊,太丢人了……要是他知道他是在为自己盖房子,他干活的方式就完全不同了。

你就是那个木匠。你每天钉一枚钉子,放一块木板,垒一面墙,但往往没有竭尽全力。终于,你吃惊的发现,你将不得不住在自己建的房子里。

如果可以重来……。

但你无法回头。

人生就是一项自己做的工程,我们今天做事的态度,决定了明天住的房子。

听后,让学生说说想法,明白什么?老师为什么讲这样一个故事?

我想让孩子们明白每天的学习每天的作业都是在为自己打基础,学习不是为他人,而是为自己而学,每天做事做作业的态度都决定着自己未来的发展。希望小故事比说教有力量有效果。

(三)重温数学课堂听说读写的要求。

(1)、听的要求。

1、听讲时身体坐正,双手抱胸,双脚放平,注意力集中,不随便交谈、打闹、下位,不做小动作,不伸懒腰,不做与上课内容无关的动作。(训练坐姿)。

2、珍惜课堂每一分钟,认真倾听,积极思考,大胆发言、质疑,不但学懂学会,还要掌握学习方法,逐步做到会学。我们是中年级的高段学生,应有选择地做好听课笔记,写在书本上,以提高学习效率。

3、听同学发言或提问时,做到不观望、不插嘴、不嘲笑。当听到见解、观点一致时,自然地表示认可或赞许;当听到不同意见时,待同学发言结束后,再提出建议或进行补充,“我补充……的意见”,不允许插话、抢嘴,随意地打断同学发言。

(2)、说的要求。

1、课堂上回答提问与提出问题规范地举起右手示意,不能站着举手或是边举手边喊,经教师允许后起立站直回答,如果不知道怎样回答,应礼貌地如实告诉老师:“对不起,我不懂(我没想好)。”发言完毕,经老师同意后轻轻坐下。

2、答题或提问态度严肃认真,立姿自然得体,讲普通话,吐字清晰,声音响亮。

答题形式讲究规范,用上“我认为……”、“我发现……”、“我补充……的意见”等说话形式,做到说话完整,条理清楚,有自己的独特看法。

四年级冀教版数学教案文案 篇15

1.使学生在自己喜欢的情境中学习数据整理,激发学习兴趣,感知数学在生活中的作用。

2.使学生感受、经历数据的整理过程,初步认识统计图和统计表,能正确填写统计图和统计表,能从中获得简单统计的结果。

3.使学生能使用各种统计的方法以及“正“字的统计方法统计数据。

4.初步培养学生的有序观察与思考的习惯和数学应用的意识,体验与同伴合作的欢乐。

四年级冀教版数学教案文案 篇16

课本第66页至67页教学内容及第67页“课堂活动”中的第1、2、3题。

1、认识平角的周角,初步建立平角和周角的概念。

2、进一步认识锐角、直角和钝角,并建立锐角、直角和钝角的概念。

3、认识直角、平角、周角之间的关系。

4、通过拼一拼、量一量、剪一剪、转一转等活动培养学生操作、观察、抽象概括的能力,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认识平角和周角。

认识周角。

多媒体课件

一、引入课题

师:我们已经认识过的角有哪些?指名回答,引导学生回忆认识过的角:直角、锐角和钝角。师:你们以前是怎样辨别直角、锐角和钝角的?教师指名回答,引导学生回忆。师:这节课我们继续认识一些特殊角,深入认识直角、锐角和钝角。(板书课题)

二、探索新知

1、建立直角的的概念。

让学生用量角器量一量三角尺直角的度数,学生量完后,请几个同学汇报得数,通过交流,引导学生认识:一个直角是由90°。

2、认识平角,建立平角的概念。

(1)认识平角。

课件演示把两个三角尺的直角拼起来的过程。课件演示后,让学生也按课件演示的过程把两个三角尺的直角拼起来,并看一看,议一议。教师指出:把这两个直角拼起来可以组成一个新的角。(课件闪现新角的顶点和两条边)师:这个角有什么特征?指名回答。教师指出:像这样,两条边在同一条直线上的两个角是平角。(课件闪现下图)

(2)认识平角和直角的关系。

3、建立锐角、钝角的概念。

(1)测量。

让学生用量角器量出课本第66页下半部分的三个角的度数,并记录下来。指名汇报时,先让学生说一说这三个角分别是什么类型的角,再让学生汇报量的结果。

(2)议一议。

让学生在小组内议一议:图中左右两边的角与中间的直角有什么不同。

(3)交流归纳。

小于90°的角是锐角,大于90°而小于180°的角是钝角.教师说明:大于180°的角不是钝角.(如181°、200°、220°就不是钝角)

(4)练习。

(课件出示)把下面各度数所表示的角进行分类。

93°45°87°99°145°170°181°90°

4、认识周角,建立周角的的概念。

(1)认识周角。

(2)认识周角、平角、直角三者之间的关系。

师:你知道一个周角是多少度吗?引导学生推算。

1周角=()平角=()直角。

1周角=()度

三、操作活动

指导学生完成“课堂活动”中的第1、2、3题。(课件依次出示3道题)

四、全课小结

让让学生谈自己学习的收获。

五、作业

练习十三第1、2、3题。

20 382483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