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两首《春日偶成》精编5篇

网友 分享 时间:

【导言】此例“古诗两首《春日偶成》精编5篇”的教案资料由阿拉题库网友为您分享整理,以供您学习参考之用,希望这篇资料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支持吧!

春日偶成1

教学过程:

师:同学们,昨天我们学习了《古诗两首》中的《江南春》,今天我们学习另一首诗《春日偶成》。在1000多年前的一个春天里,北宋诗人程颢(出示程颢图片,注音hào)踏春郊游,由景生情,写下了这首诗。

师:听了老师的叙述,你能通过自己的理解说出题目的意思吗?(提示:春日:春天里的一天,偶:偶然,成:写成)

生:春天里的一天,我偶然写成了一首诗。

师:程颢偶然写成的这首诗后来竟成了脍炙人口、流传千年的经典名诗!它的魅力何在?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它,欣赏它。(出示全诗)

师: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这首诗,注意读准字音。(板书:读准)

指名二三个学生朗读,正音。

师:古诗是有节奏的。(出示划分好节奏的诗,范读)请同学们再读这首诗,将它读顺。(板书:读顺)

指名二三个学生朗读。齐读。

师:这首诗你能读懂吗?确实有难度。请同学们根据老师提供的字词解释,借助插图,思考这首诗的意思。(出示:近午天:接近中午,傍:靠近,随:沿着,过:来到,川:河流,时人:当时的人,识:知道,余:我,将谓:可能会说,偷闲:偷懒贪玩。)(板书:读懂)

给学生充分的时间思考,同桌可以交流。

师:同学们,你理解了哪些诗句的意思?让我们一起来分享你的学习成果。

学生试说,教师注意引导和纠正。

师:谁能把整首诗的意思都说出来?

学生试说,教师注意引导和纠正。(淡淡的云飘浮在天空,轻轻的风吹拂着大地,时间已接近中午了。我靠近花丛,沿着柳树,来到了前面的河流边。当时的人不知道我心中的快乐,可能会说我像少年人一样偷懒贪玩呢!)

师:我们已经大致理解了这首诗的意思,但还不够,我们还要将这首诗读透。(板书:读透)

师:各位同学,现在你就是程颢,我想请教一下,你在这首诗中描绘了哪些春景?

生:云、风、花、柳、川(板书:云、风、花、柳、川)

师:(动情描述,并配以图片和音乐)白云淡淡,春风轻轻,日光和煦,百花吐艳,绿柳垂条,碧水悠悠。程大诗人,你披花拂柳,穿行其中,应该很舒畅吧!你能带着这种舒畅的感觉吟诵你的前两句诗吗?

指名学生朗读,评价。

师:除了这些之外,你还看到了什么美景?你是诗人,不要只说一个词,能不能用一两句话描绘一下?

学生描绘春景,教师予以引导和评价。

师:哦,原来程大诗人看到了这么多美景。(出示春景图)欣赏着这样的美景,你心情如何?诗中有反映吗?(余心乐)(板书:乐)那请你带着愉快的心情再次吟诵一下前两句诗。

生再读诗句:云淡风轻近午天,傍花随柳过前川。

师:同学们,如果你处在这样的美景中,你会做些什么?(要求将连动句说清楚说具体)

生1:太开心了,我编了个柳条帽子戴。

生2:我也很开心,我欣赏花朵上的蝴蝶了。

生3:我心里有说不出的高兴,我在河边逗小鱼和蝌蚪玩。

……

都会有什么样的表情、动作?表演出来!

师:你们真有意思!诗人程颢是个大学问家,整天忙着做学问和讲课,今天难得有空出来,看到如此美丽的春景,他也做出了像你们一样的举动。那些在地里劳动的庄稼人、在河边洗衣的姑娘们看到这样一个年过半百的老人做出这样的举动觉得非常奇怪。他们会说什么呢?

学生想象说话。

师:诗人介意别人对他的议论吗?(这从他脸上的表情就可以看出来)但如果老师让你替诗人解释一下,你会怎么说?

生:乡邻们,我做出这样的举动,是因为我看到美丽的春景心中快乐呀!

师:由此可见,作者写乡邻们对他的议论,实际上是为了突出自己心中的——快乐!(指板书)谁能快快乐乐地读一读这两句诗?

指名学生朗读,评价。(时人不识余心乐,将谓偷闲学少年。)

师:程颢在这首诗中先描写了美丽的春景,(板书:写景)再抒发了快乐的心情(板书:抒情),由景生情,情景交融,令人百读不厌。我们再来读一读。

指名学生朗读,评价。齐读。

师:优美的诗篇应该储存在大脑里,请读熟这首诗。(板书:读熟)

指名有感情地背诵,齐背。

师:课后,请同学们发挥想象,将这首古诗改写成1篇现代的记叙文,题目就是《春日偶成》改写,看谁写得好!(板书:读写)

板书设计:

春日偶成                  读准

写景:云、风、花、柳、川         读顺

抒情:乐                         读懂

读透

读熟

读写

解读《春日偶成》2

教学目标:

1、自读古诗,感受诗歌的节奏美和音乐美。

2、在自读、理解的基础上,学生体会诗歌表达的情感。

3、调动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激发学生阅读古诗、热爱传统文化的情感。

教学重点、难点及对策:体会诗歌表达的思想感情,激发学生阅读古诗、热爱传统文化的情感。

让学生在小组讨论中体会其中的含义。

教学准备: 插图、投影

教学过程:

一、自读古诗,借助字典读准字音。

二、指名朗读,正音。

三、多种形式朗读:范读、学生各自练读、指名读、齐读。

四、熟读诗歌,对照译文,理解诗意。

五、朗读诗歌,展开想象,体会诗人的情感。

1、这两首诗都是写春景,分别写了哪些景物?

学生先自悟,再在小组进行交流。

指名交流:

《春日偶成》:淡云轻风 红花绿柳 近午的日光 长流的河水

2、作者借景抒情,抒发了什么样的情感呢?

学生先自悟,再在小组进行交流。

指名交流:《春日偶成》:表现了诗人在春天无比高兴、愉悦的心情。

3、这两首诗有什么不同之处?

小组讨论,指名交流。

六、练习有感情地朗读。

七、练习背诵:自由练习背诵,同桌互背,小组比赛背,指名背诵,齐背。

八、作业:

选择其中的一首诗,展开想象,写一段话,把诗歌中美丽的春天景色描写出来。

解读《春日偶成》3

课题

4古诗两首《春日偶成》

课时

1课时

课型

新授课

备课教师

李娇娇

学习

内容

学习

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课文。

2、能学会本课生字词,理解诗句中重点词语的意思。

3、自己能理解诗句内容,感受诗句中春天美丽的景色

重点、难点

引导学生自学提出疑问通过各种方式的以读悟情。指导背诵部分段落。

课前

准备

学案卡

一、知识链接:

在括号内填上相应的的词语

1、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宋·苏轼)

2、(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唐]韦应物)

3、(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叶绍翁)

4、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唐)孟郊)

5、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唐·贺知章)

问:同学们有没有发现,刚才填的诗句里都含有一个什么字?(春)

二、设问自学(先自己独立完成,二人小组交流)

是呀,时间过得真快,转眼又是春暖花开,在这美好的春光里,你们最想干什么?(郊游去   放风筝)

温暖的和风吹走了冬日的严寒,北宋大诗人程颢(板书 提示颢的读音)也踏春郊游,即景生情,把自己的所见所闻写成了一首诗,就是我们今天要学的《春日偶成》

三、交流释疑(学习古诗,先二人小组交流,再四人小组展示。)

1、 第一、二句是怎样写景的?

(云淡、风清、花红、柳绿,加上 近午的阳光,长流的河水,多么自然有致的大好春景啊!)

写出意译的第一二句话:

2、第三、四句是怎样抒情

(生处这宜人的春色中,诗人完全陶醉了,可有谁知道他内心的快乐,甚至还以为他像少年人一样偷闲贪玩呢!)

写出意译的第二句话:

四、巩固提升

1、完成目标练习第7页《知识达标》

2、把《春日偶成》改写成一段通顺的话。

五、拓展延伸

写一段关于春天景色的一段话?

板书

《春日偶成》

(宋)程颢

情景交融

教学

反思

春日偶成4

春日偶成教学反思

《春日偶成》是宋代诗人程颢的作品。这首诗是作者春日郊游,触景生情,意兴所至而写下的。在教学这首诗时,我主要从三方面入手:1、从诗的题目入手。引领学生抓题目的中心“偶”字,知道了此首诗是作者在郊外游玩,陶醉大自然之中,即兴写的一首诗,所以说是春日偶成。诗中景物的描写清新恬静,没有雕琢的痕迹,浓浓的诗意自然从诗人的笔端流出。前两句写天空飘着淡淡的白云,春风轻轻地拂着人面,时当近午,我漫步于野花之间,随着一行垂柳来到河边。诗人为什么会来到河边?那是美好春色的自然吸引,诗人感觉自己于大自然融为一体了。2、抓住诗的“眼睛”。作为一首古诗来讲,要让一位学生都能知道这首诗的意思,这样的教学任务并不难。可是要引导学生自己去学习古诗,那就很难。于是我试着从诗眼入手,学生能抓住诗的眼睛“乐”字来学习本首诗就相对的要容易些。首先是让学生找哪些美景是让诗人乐在其中的,“云淡”、风清”、“花”、“柳”、“川”。就是这这样风和日丽的日子让作者沉醉其中,就连路人也是笑他偷闲出来玩耍呢。3、课外扩展。结合课后练习四,进行说写训练,体会诗人春游的快乐。在大致了解诗句的意思后,展开想象,如:我看到这美丽的春景,我的心情会怎样?我又会怎样表现?不知不觉中,将自己带入诗里,就能很自然地体会到诗人的那份快乐了。教学中还存在许多的不足之处:应该从多方角度去引导学生诵读这首诗,比如是想象诗歌诵,比如是想象写话时,还可以插入有关春天的视频介绍,要多方感官去沉浸和体会作者的“乐”;引导学生在大体理解诗句意思的基础上,通过看图朗读、听音乐朗读,媒体出示等多种形式反复体会诗歌的语言和意境,边读边想像,让学生真正体会诗歌的语言美和意境美。

古诗《春日偶成》教学随笔

我国的古诗具有别具一格的艺术和美学特质,是世界诗歌园林中的一株奇葩。如何把我国的古诗这一优秀的历史文化遗产传承给学生,是我们教师的一项十分重要而有意义的工作。但是,古诗的教学是一门极具艺术性的工作,如果采用常规教学,往往会使小学生感到古诗枯燥、乏味、晦涩难懂。那么,怎样才能使学生消除对学习古诗的惧怕心理呢?这就是我们教师需要共同切磋解决的问题。

在《春日偶成》这首古诗教学设计时,我尝试采用了电视中“闯关答题”这一小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组织教学,以此激发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首先,我把学习古诗的方法归纳为六大步:知诗人、释诗题、读诗文、明诗意、入诗境、悟诗情。接着让学生根据方法自学古诗,四人小组讨论。然后在全班组织交流,进行“闯关答题”,过关斩将。第一关:“知诗人”,让学生知道诗的作者——宋代诗人程颢的诗的特点,他的诗大都描写山水闲居生活。第二关:“释诗题”,让学生懂得了这首诗所写的大体内容。然后,出示教学挂图,让学生边欣赏教学挂图边听录音,把学生带进诗的意境,跟随诗人去野外郊游。第三关:“读诗文”,首先请学生板演画出古诗的节奏,然后让学生尝试阅读,读出古诗的节奏、韵味。第三关:“明诗意”:先让学生对照插图理解诗句中的关键字,再说出诗句的意思。根据诗意进行文本拓展补白训练,读了前两句诗要求学生说说描写春天的成语;结合后两句让学生说说能表达诗人此时此刻心情的词语,古时“我”还有哪几种表达方式?从而丰富了学生的词汇量。最后两关:“入诗境”、“悟诗情”:请一名学生描述诗中所写的景色,其它同学闭上眼睛想象诗的意境,悟诗情,然后以填空的形式让学生说出诗的内容和抒发的感情,学习这首诗借景抒情的写作方法。再次指导学生把诗所表达的情境通过自己的口读出来,背出来,让这首诗永远保留在自己记忆的长河中。布置课外作业:进行文本内容的延伸,将课内引向课外,让学生课后继续搜集描写春天的古诗,为下一课的古诗朗诵比赛做准备。

有幸的是我的这堂随堂课得到了学校领导的点评,真是受益匪浅。这堂课基本达到了预期的教学效果,课堂教学环环紧扣,同学们学习古诗兴趣盈然,师生配合默契。从学生的发言情况看,90%以上的同学都理解了这首诗,能做到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这首诗,部分学生朗读非常有感情,得到了听课老师的赞赏。就连平时理解接受能力较差的同学也能当场背诵这首诗了。“yeah!”……亟待改进的是:一、“闯关答题”模式有关细节还需进一步完善。二、理解诗意时要板书关键字义,要充分发挥好小组合作学习的作用。三、进一步加强读的训练,读中解意,读中悟情。

教学有法,教无定法。通过本堂课的古诗教学尝试,我深有感触:课堂教学设计确实是一门艺术,值得我们去潜心研究,大胆创新。今后的教学中我一定继续虚心向其它老师学习,以人为镜,教学相长。

《春日偶成》教学随笔

古诗文是我们民族文化的精华,千百年间,传诵不已,哺育了一代又一代人,成为祖国文化的命脉。

古诗文的教育在我们学校也得到了足够的重视,从一年级开始的古诗词背诵让每个孩子都能熟练地背上五六十首。

但在教学中出现了这样的现象:古诗虽然背得滚瓜烂熟,但是讲不清诗文的意思。究其原因就是因为在古诗教学中不求甚解。

今天,我在和孩子们一起学习程颢的《春日偶成》。我事先要求孩子们在熟读古诗文的基础上,借助工具书大体上了解古诗的意思。在学习〈〈春日偶成〉〉时,笔者试着问学生:“诗中‘傍花随柳过前川’的‘傍’是什么意思?”有的学生竟然回答“傍”是“傍晚”的意思,真是失之毫厘,差之千里!后来我让学生通过查字典知道了诗中的“傍”和“随”都是“跟随”的意思。照这样诗句就解释为:我跟随花丛和柳树……这样显而易见是不妥帖,那该怎么译呢?经过讨论,大家一致认为:我在花丛柳林间穿行……

真的希望,通过这样的学习,在孩子们在背出古诗的同时能知道诗句的意思,并且能更好地领会其中的意境。

春日偶成5

春日偶成

宋 程颢

云淡/风轻/近/午天,

傍花/随柳/过/前川。

时人/不识/余心/乐,

将谓/偷闲/学/少年。

注释

1.云淡:云层淡薄,指晴朗的天气。

2.午天:指中午。

3.傍花随柳:傍随于花柳之间。傍,一作“望”。傍,靠近,依靠。随,沿着。

3.川:平原或河畔。

4.时人:一作“旁人”。

5.余心:我的心。余:一作“予”,我。

6.将谓:就要说。将:乃,于是,就。

7.偷闲:忙中抽出空闲的时间。

诵读提示

带着愉悦的心情读出春的美吧!第一句节奏轻快,跳跃“近”略重;第二句轻快嬉戏“傍花”略微上扬“随柳”较前上扬,“过”重音“前川”平调;第三句&l dquo;余心乐”欢快上扬;第四句“偷闲”低声,“学少年——”一字一顿,最后延长上扬。

20 163258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