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班数学教案的反思与改进汇聚【通用8篇】
【阅览】由阿拉题库网友精心整理编辑的“小班数学教案的反思与改进汇聚【通用8篇】”优秀范例,以便供您学习参考之用,“轻松办公、远离加班熬夜”,希望下面内容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下载吧!
小班数学教案的反思与改进(汇总19篇)【第一篇】
1、正确感知数量3,了解数字3的实际意义。
2、体验寻找和发现的乐趣。
3、引导幼儿积极与材料互动,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4、发展幼儿逻辑思维能力。
5、有兴趣参加数学活动。
1、布置1、2、3车位的停车场,并标上相应的数字。
2、玩具车每人一辆。
1、通过游戏,感知3以内的数量。
2、游戏:朋友抱一抱。
教师发出指令,2个小朋友抱一抱或者3个小朋友抱一抱。幼儿听指令玩游戏,请幼儿相互检查是否正确。游戏可反复进行。
观察、点数,进一步理解3的实际意义。
(1)游戏:开回家。
(2)每个幼儿一辆玩具。
师:每个幼儿拿一辆小,今天我们要送回家。
带幼儿到布置好的场地,观察并提问:请看看停车场的停车位有几个?
师:请将小送回停车场。
请将停在3个停车位的开出来。
小结语:我们的'停车场停的车的数量不一样,1个停车场只能停1辆,2个停车位的停车场只能停2辆小,3个停车位的停车场只能停3辆。
3、认识数字3的字形特点。
师:这个数字宝宝3像什么?
教师引导幼儿观察停车场上的数字3,鼓励幼儿大胆联想。
此活动《开回家》是小班的数学活动,最主要的目标是正确感知数量3,了解数字3的实际意义和体验寻找和发现的乐趣幼儿和教师的互动很紧密,环节相扣,课堂氛围很活跃,幼儿基本达到我的预期目标。
安排的任务,还发现有个别幼儿帮助不会按照教师提出的要求来停放的车辆,与幼儿共同总结评价,对正确停车的幼儿给予表扬。
过后我会在益智区中投放图卡和操作材料、数字和操作材料相对应的区域材料,让幼儿在游戏化的学习情境中继续感知3的实际意义。
小班数学教案的反思与改进(汇总19篇)【第二篇】
1.让幼儿在操作活动中运用重叠对应、并放对应、连线对应等方法,比较两组物体的多少。
2.培养幼儿的动手能力和比较能力。
3.初步培养观察、比较和反应能力。
4.发展幼儿逻辑思维能力。
5.有兴趣参加数学活动。
小班数学教案的反思与改进(汇总19篇)【第三篇】
对幼儿来说分类运算包含两个层次。一个是求同,即把有共同属性的物体挑出来,如在一堆积木中桃出所有红色积木。第二个层次是分类一,分类是将一组物体分成各有共同属性的几组,如将一堆积木按颜色分为红、黄、绿三组。求同是分类的基础,因为求同时标准是现成的,而分类时要幼儿自己产生标准。两种活动对幼儿概括能力的要求不同,所以设计时应先让幼儿进行求同活动,提高他们掌握标准的能力,为产生标准作准备。分类后说明分类标准是中班幼儿进行分类活动的难点、幼儿还没有达到能用语言描述某一类事物的共同特征的水平,或者是他们还不知道该如何表达出分类时头脑中显现的标准,因此设计时可以先让幼儿分类后选择标记卡来表示分类标准,然后逐步过渡到用语言描述。
1.学习按物体的形状、颜色、大小分类,并能说明分类标准。
2.发展初步的概括能力。
3.培养幼儿比较和判断的能力。
4.发展幼儿逻辑思维能力。
5.体会数学的生活化,体验数学游戏的乐趣。
分类后说明分类标准。
1.各种结构玩具一,如雪花片、大小串连……。
2.分类盒、标记卡。
1.通过操作探索让幼儿积累有关物体共同特征的感性经验。说明操作探索阶段教师要为幼儿提供不同层次的求同、分类材料,每一层次要提供多种材料,便于幼儿通过反复操作达到对各种材料共同特征的抽象。例如:分类的材料,其“不同层次”,可体现在有实物分类,有图形分类,也有数量分类。也可以有按物体的一种特征分类(大小),有按物件的两种特征分类(大小、颜色),还有按物体的三种特征分类(大小、颜色、形状)。
2.通过分组讨论提高幼儿抽象分类标准的能力。说明分组讨论可按两种水平设计,能力中下的幼儿着重说出标准的讨论。能力中上者重点故在转换标准的讨论。
3.巩固操作时要提供新材料,提高幼儿操作的兴趣。
经过这次活动后我发现孩子在玩完玩具是都会主动把不同的玩具放在不同的盆子中。有时放错了,旁边的孩子也会提醒。希望孩子在家时也能多锻炼孩子的自理能力,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小班数学教案的反思与改进(汇总19篇)【第四篇】
1.将各种各样的糖果按照某一种特征进行分类。
2.增强与同伴的合作能力,体验合作活动的愉快。
1.幼儿人手一盘糖果(其中有某一特征不同,如种类不同,颜色不同、形状不同、包装不同、软硬不同等)、小盘子个两只。
2.每组糖果一箩筐(其中有四种不同种类、不同形状、不同颜色的糖果)、小盘子每组若干。
3.视频展示仪。
1.引导幼儿将糖果按不同的特征分类。
(1)师:现在请你们把这些糖果分一分,把相同的糖果放在一个盘子里。
(2)幼儿操作分糖果。
在幼儿操作过程中,教师鼓励幼儿能边操作边讲述"我把××糖果放在一起"并引导能力强的幼儿尝试用不同的方法来分糖果。
(3)幼儿展示(在视频展示仪上)和交流分糖果的过程与方法。
师:请你说一说是怎样分糖果的,把那些糖果放在了一起。
幼a:我把圆糖果放在一起,把方糖果放在一起。
幼b:我把瓶子装的糖果和盒子装的糖果分开,把瓶子装的糖果放在一起,把盒子装的糖果放在一起。
2.游戏:"糖果超市"。
(1)讨论糖果超市的糖果怎么分。
师:了"糖果超市"的糖果真多,你们准备怎样把它们分一分?
幼a:把不一样的糖果都分开来。
幼b:把一样颜色的糖果放在一起。
(2)幼儿给"糖果超市"分糖果。幼儿想出了许多不同的分法来分糖果,可究竟采用哪种方法呢?"平平想出了举手表决的方法,最后幼儿决定用按颜色特征来分,"糖果超市"的营业员一起动手,很快就把|"糖果超市"的糖果分得整齐齐。
(3)幼儿交流分糖果的过程。
师:"糖果超市"真整齐,请营业员来介绍一下你们是怎么分的。
幼a:我把红色糖纸的糖果放在一起,绿色糖纸的放在一起,兰色糖纸的糖果放在一起,黄色糖纸的糖果放在一起。
幼b:我把水果糖果放在一起,把牛奶糖放在一起,把巧克力糖放在一起,把润喉糖放在一起。
幼c:我把圆的糖果放在一起,把方的糖果放在一起,把长圆的糖果放在一起。
通过本次教学活动,让我了解了孩子对数学都很薄弱,为了能够使他们对数学感兴趣,我准备在以后的数学活动中多加游戏,做到让幼儿在玩中乐、玩中学的目的。真正让幼儿成为学习的主人,不断提升幼儿的自主探究能力。
小班数学教案的反思与改进(汇总19篇)【第五篇】
1、比较物体的长短,能找出最长和最短的物体。
2、认识数量递增、递减的关系。
3、培养幼儿比较和判断的能力。
4、发展幼儿逻辑思维能力。
5、引发幼儿学习的兴趣。
活动重点难点。
活动重点。
比较物体的长短,能找出最长和最短的物体。
活动难点。
认识数量递增、递减的关系。
活动准备。
《小朋友的书数学.》。
数字卡片1——5。
活动过程。
一、理解物体数量的递增关系。
1、教师在黑板上逐行摆上1、2、3、根木棒。
2、说说2比1多机,3比2多几,了解物体的递增关系。
3、教师请幼儿说一说接下来摆几根木棒,一起讨论为什么摆这么多。帮助幼儿理解数量递增的关系。
4、幼儿一边讨论一边完成第4、5排的摆放。
5、完成后,教师带领幼儿从上往下读一读每个数字,再说一说相邻两排木棒的长短关系。引导幼儿发现并说一说“越来越长”。
6、请幼儿找一找,哪排木棒最长,哪排木棒最短。
二、理解物体数量的递减关系。
1、教师在黑板上先摆5根木棒,并在一侧摆上数字5。接着教师在下一排摆上4根木棒、一边摆一边数,摆好后同样放上数字4、3。
2、说说4比5少几。3比4少几,了解物体的递减关系。
3、教师请幼儿说一说接下来应摆几根木棒,一起讨论为什么摆这么多。帮助幼儿理解数量递减的关系。
4、幼儿一边讨论一边完成第2、1排的摆放。
5、完成后,教师带领幼儿从上往下读一读每个数字,再说一说相邻两排的木棒的长短关系。引导幼儿发现并说一说“越来越短”。
三、请幼儿给木棒排队。
教师在黑板上摆上长短不一的木棒,请幼儿给木棒从短到长排队。
四、请幼儿给积木排队。
教师在操作桌上摆出高低不一的积木,请幼儿给这些积木从高到低、从低到高摆一摆。方法同摆木棒。
五、操作活动。
教学反思。
1、在摆放小棒图片和数字卡片的时候,我将两者放得过近,不利于幼儿的认知,正确的做法是将两张图片隔开一定的.距离摆放,但不能过远而影响其对应关系。
2、在提问过程中,当我提问:“5比4多几?”的时候,立马就有幼儿回答是1,但是我还是继续问:“还有其他答案吗?”误导了幼儿的认识,使幼儿以为1是错误的,应该有其他答案。我应该直接对回答正确的幼儿做出肯定,并且带领幼儿进行答案的验证,及时肯定幼儿。
3、在讲解小棒长短的时候,我强调了幼儿学说“越来越长”、“越来越短”,其实不必要,只要幼儿理解了意思就可以了,这是数学活动,不需要学说。
4、在排列小棒图片的时候,我可以把顺序打乱,让幼儿自己来排一排,而不是单一的由教师排好,幼儿来数的方式,那样可以大大提高幼儿的兴趣,并提高学习效果。
5、在给吸管排序的时候,我准备的吸管是白色的,但是由于底色也是浅色,使吸管不够明显。这里最好能选用黑色的吸管,这是活动准备中的一个细节失误。
6、在讲小棒图片的时候,我用的是“长”和“短”,这两个词,而在讲吸管宝宝排队游泳的时候,我依然用这两个词。最好能在说吸管的时候能用“高”和“矮”,这两个词,更生动形象。
文档为doc格式。
小班数学教案的反思与改进(汇总19篇)【第六篇】
1、初步学会用一一对应的方法比较两组物体的多、少和一样多。
2、鼓励幼儿在活动中用语言表达多少和一样多的数量关系。
3、培养幼儿对计算活动的兴趣。
4、有兴趣参加数学活动。
? 5、让幼儿懂得简单的数学道理。
1、一条围裙,小兔、小狗、青菜、肉骨头图片;
2、矿泉水瓶、茶杯、书、盘子、小桌子;胡萝卜、鸡蛋。
3、音乐
1、妈妈、小兔、小狗的出现,引起幼儿参与活动兴趣。
(1)、看看,我变成谁啦?(师穿围裙)妈妈穿上围裙要做事情啦!
(2)、(出示小兔)咱们家养了小兔子,妈妈要给小兔喂青菜,一只兔子一棵青菜,一只兔子一棵青菜,咱们家有几只小兔子?(两只)妈妈喂了几棵青菜?(两棵)让我数一数,看宝宝数的对不对。
(3)、听听,谁在叫(播放小狗叫的音乐)是谁呀?(出示小狗)小狗也饿了,它们也想吃东西了,宝宝们,小狗爱吃什么呀?(肉骨头)那妈妈要准备几根肉骨头呀?请一个宝宝来说一说为什么?为什么要准备三根?那妈妈要准备几根肉骨头才能让每只小狗都有一根肉骨头呢?(三根)你们都叫我准备三根(出示肉骨头),那好,那请你们帮我数一数啊!正好这里有三根肉骨头,那我们来看一看是不是每只小狗都能得到,一只小狗一根肉骨头。
(4)、老师小结:小兔和青菜一样多,小狗和肉骨头一样多。
2、和桌子上的物品作比较。
它们还和什么一样多呢?(矿泉水瓶、茶杯、书、盘子)
(1)、随幼儿的回答,两个物品之间作比较。
(2)、师幼小结:小兔子、青菜、矿泉水瓶、盘子和书一样多都是两个;茶杯和小狗、肉骨头一样多,它们都是三个。
3、幼儿游戏活动:捡鸡蛋和拔胡萝卜,感受一一对应的方法。
小兔和小狗都喂好了,可妈妈还有好多事情要做,你们愿意帮妈妈的忙吗?宝宝听好啊!
捡鸡蛋:
(1)、老母鸡在鸡窝里下了很多的蛋,妈妈想知道鸡蛋和宝宝是不是一样多。
要求:宝宝听着音乐走过去,音乐一停,每个宝宝就拿1个鸡蛋。
幼儿开始捡鸡蛋游戏。播放音乐,宝宝捡鸡蛋开始。音乐一停,拿到鸡蛋的宝宝坐到位置上给妈妈看看,宝宝们把鸡蛋轻轻拿好。
(2)、互相看一看,你们是不是都有啊,都是1个。赶快告诉我。鸡蛋和宝宝怎么样啊?(一样多)
(3)、是的,老母鸡下的蛋和宝宝一样多,太好了。妈妈(拿起篮子)来收了。
老母鸡生了好多的蛋都给你们吃,是不是啊?
拔胡萝卜:
那宝宝听好了,妈妈还在地里种了许多的胡萝卜,妈妈也想知道胡萝卜和宝宝是不是一样多,可是萝卜地里这里有点远,待会咱们听着音乐怎么样啊。(跑步)
(1)、要求:音乐一停,宝宝捡1根胡萝卜,找到胡萝卜的宝宝坐到位置上。
(2)、幼儿开始拔胡萝卜游戏,发现少了一根胡萝卜。
给妈妈看一看,是不是每个宝宝都有一根胡萝卜?看看谁没有?这个宝宝没有,胡萝卜怎么样啊?对啊,怎么少了一根啊。我们一起去帮他找找。现在,胡萝卜和宝宝怎么样啊?(一样多)
师拿起篮子:放进篮子。
师小结:你们可真能够,有帮妈妈捡鸡蛋,有帮妈妈拔胡萝卜,妈妈看到你们做这么多事情,可开心了。
4、送礼物。
(2)、谁能想出一个好办法呢?用什么方法能知道小红花和宝宝是不是一样多?每人发一个,是个好方法,我来试试哦。咱们来一起数一数,来了20个宝宝,那妈妈要准备几朵小红花。那20个宝宝和20朵小红花是不是一样多啊?那妈妈就来试一试是不是一样多。小红花和宝宝怎样啊?一样多哇!你们贴上小红花可真漂亮啊!漂亮宝贝们,我们走喽。
这节课讲的是小班数学比较多少,目的是让孩子掌握一一对应的方法。
活动开始,我拿出两种颜色的气球来引起幼儿的注意。让孩子说出是红颜色的多,还是绿颜色的多。大部分孩子都能准确地说出来,接着我进行小结,让孩子初步了解一一对应的方法。
另外为了能够更好地吸引孩子的注意,我还准备了小弟弟图像,帽子,红花等教具。帽子四顶,红花三朵。整节课下来感觉课堂气氛比较好,幼儿也较积极的参与,效果较理想,不足之处就是没有让每位幼儿都操作,还有少部分幼儿没有完全掌握。对于这一点还需改进。
目的是基本达到了,轻度学生基本掌握,中度学生初步掌握,可还有很多不足的地方,比如,游戏这一环节,学生的情绪激昂,他们可能注重的是游戏本身的趣味,而忽视了活动能给他们所带来的认识。还有鼓励做得太少,虽然知道有些学生是用猜的,但是也是应该给与表扬,至少参与其中了,不能给予忽视。这节课突出的瑕庇是玩与学的结合不是那么的理想。通过不断的反思,我想今后,我会在教学中不断有突破的。
小班数学教案的反思与改进(汇总19篇)【第七篇】
ppt、大小房子各一座、大狗小狗标记各一个,幼儿操作材料(大小不同的皮球、汽车、杯子、鱼)等。
教案过程。
1、出示ppt,引导幼儿观察画面上有几只狗,找出最大和最小的狗。
2、以帮“狗宝宝分餐具”的形式,让幼儿初步学会按大小进行分类。
(1)狗宝宝该吃饭了,图中有三个碗,怎样分才合适了?
(2)根据相同的方法,请幼儿把勺子分给狗宝宝。
(幼儿通过操作,尝试不受物体的形状、颜色、种类的干扰,按照大小标记进行分类。)。
1、教师示范根据大小标记进行分类。
师:“老师准备了一个大球、一个小球,我把大球送给大房子里的大狗。把小球送给小房子里的小狗”。
2、幼儿操作,将准备好的礼物按大小进行分类。
“大的送到大房子给大狗,小的送到小房子里的.小狗”
(听老师的口令迅速地找到相应的大小椅子,要求幼儿能迅速区分大小,体验数学游戏的乐趣。)。
师:“大大小小非常感谢小朋友,它们请小朋友玩找椅子的游戏”。
本次的数学活动《感知区别物体的大小》,教师有意选择操作学具套碗玩具让幼儿操作,利用幼儿的好奇心,通过几次的调整操作,终于一个一个套进去,体验了游戏成功的乐趣,符合了小班幼儿活动思维的特点。其次,我发现小朋友们都能独立自主地进行操作,表明他们已经具备初步的按大小比较后排序的经验。其三、套碗还具有叠高的特点,深受幼儿的欢迎。它的高度又与是否按序排列有密切关系,为幼儿积累序列的经验创造了有利条件。所以说数学活动的学具选择非常重要。要适合幼儿年龄特点,又要为幼儿的学习提供有利的帮助。
小班数学教案的反思与改进(汇总19篇)【第八篇】
1、引导幼儿学习比较高矮的方法,能独立地给3件同类物体比较高矮。感知高矮的相对性。
2、引导幼儿描述比较结果,初步探索高矮排序的`规律。
1、教具:高矮不一的小朋友图片四张,标记图一张。
2、学具:幼儿用书《劳动乐翻天》,蜡笔、贴纸。
一、出示娃娃,引出课题。
2、这几个小朋友的个头一样高吗?谁高谁矮呢?
1、可以用什么方法来比较呢?(把他们放在同一平面上靠在一起,这样就能看出哪个高,哪个矮了。)。
2、现在四个小朋友一起来比高矮了,又该怎样比了呢?现在小朋友的高矮发生变化了吗?
2、幼儿说,教师在黑板上操作,然后集体验证操作结果。
3、请小朋友和老师一起说出操作结果。
四、幼儿操作。
1、发放幼儿用书,指导幼儿把书翻到17页:快乐餐厅招聘了四名服务员,我们一起来看看谁高、谁矮,在更高的那只动物下面的框里画勾。
2、这是个服务员一起比,谁高谁矮呢,请小朋友撕下贴纸给它们排排队,一边排队一边说排队的顺序。
数学活动对于小朋友来说是个很愉快的课程,因为整节活动中游戏的时间多,而且小朋友动手操作的机会比较多,但是要让孩子们能真正的理解这节教学活动的内容,并做到熟练掌握、灵活运用却不是那么容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