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科学上册教案(精编5篇)

网友 分享 时间:

【路引】由阿拉题库网美丽的网友为您整理分享的“五年级科学上册教案(精编5篇)”文档资料,以供您学习参考之用,希望这篇范文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支持吧!

五年级上册科学教案1

教材分析

1、《测量力的大小》是五年级上册第四章《运动和力》单元的第四课,本单元的安排是先让学生认识感受几种常见在力,建立起力的初步概念,然后深入研究力与运动的关系。而本课是让学生学习测量力的大小,既是对力的概念更深入了解,同时也是为深入研究力做准备,是一节承上启下的课。本节课让学生认识弹簧测力计,了解测量力的大小是适时的。用弹簧测力计测量力的大小还能进一步加深他们对弹力的认识。

2、本课的学习重点是让学生学会使用弹簧测力计测量力的大小,实际上是让学生学会使用工具来解决接下来要碰到的问题。这节课的价值在于培养学生的这种能力。并且在这个能力培养在过程中让学生知道很多未知的事情可以通过自己的探究学习去解决,这也是培养学生处理问题的能力和信心。

学情分析

学生们对力和弹簧测力计其实并不陌生,他们有着自己的感性经验。学生很容易说出生活中常用物理量的多少,比如1厘米有多长、1秒钟有多长等问题的答案,但很少有学生知道力的大小是如何测量的,力的单位是什么,甚至不清楚力的大小应该怎样表示。

在前面的科学学习中,学生已经学会使用尺子、温度计、量筒、天平、钟表等测量工具对物体进行定量观察。基于此在《测量力的大小》一课中学习使用弹簧测力计测量力的大小是符合学生认知水平和技能发展需要的,对各种测量工具的回顾帮助学生建立知识间的联系,初步建构有关“测量”的知识框架。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力的大小是可以测量的;弹簧测力计是利用弹簧“受力大,伸长长”的性质制成的;力的单位是“牛顿”。知道测量不同的物理量可以使用相应的测量工具。

过程与方法目标:

动手操作,正确使用弹簧测力计测量力的大小。同时学会制作简单的橡皮筋测力计。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乐于统计梳理已有知识,将新旧知识建立联系。树立细致、有步骤的学习态度。

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了解弹簧测力计的工作原理,正确使用弹簧测力计测量力的大小。

教学难点:自己制作简单的橡皮筋测力计。

上面内容就是差异网为您整理出来的5篇《五年级科学上册教案》,希望对您的写作有所帮助。

五年级科学上册教案2

一、教学手段

动画片断、演示实验

二、知识目标

1、地球的自转

① 地球自转的中心

② 地球自转的方向(包括从北极俯视)

③ 地球自转的周期

④ 地球自转产生的`星空现象

2、昼夜交替的成因

① 产生昼夜的原因

② 产生昼夜交替的原因

③ 白天中日影的变化

3、计时工具

① 日的定义

② 古代计时工具

③ 现代计时工具

4、中国古代著名天文学家(生平与杰出贡献)

① 张衡

② 祖冲之

③ 一行

④ 郭守敬

小学五年级上册科学教案3

科学概念:

重力是物体由于地球吸引而受到的向下的拉力。

一定的拉力能够使静止的小车运动起来,拉力越大,小车运动得越快。

过程与方法:

安装用重力拉动的小车;做拉力大小与小车运动快慢关系的实验;用实验数据验证自己的推测。

情感、态度、价值观:

注重获取证据,用证据来证明观点。

教学重点做拉力大小与小车运动快慢关系的实验。

教学难点用实验数据验证推测。

教学准备实验小车一辆、粗线一根、挂铁垫圈的小钩子一个、铁垫圈若干、秒表。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出示小车,提问:你有哪些方法让这辆小车动起来?

(推、用绳子拉)

2、揭题:那我们今天就来研究研究用绳子拉的小车,

板书:我们的小缆车

二、安装小缆车

1、提问:要把这辆小车改装成小缆车,能改装吗?

说说看怎么改?

2、学生动手操作:将粗线绑在小车上。

3、提问:这样的小缆车需要什么力量才能把它拉动?

4、提问:请你仔细想一想,可以用其它力量代替人的力量吗?说说为什么。

5、学生交流讨论:在绳子上挂重物,让重物拉动小车。

6、出示挂铁垫片的钩子和垫片,让学生安装小车。

三、研究拉力大小与小车运动关系

1、提问:刚才大家在用垫圈的力量拉动小车,发现用了几个垫圈可以拉动小车?

学生说出不同的个数

2、很多小组的数据都不一样,为什么?可能哪些地方存在问题。

3、学生交流讨论:①可能每个垫圈有点差别。②放垫圈要一个一个放上去,直到小车动起来为止。

4、学生实验,获得数据。

5、提问:刚才我们已经用实验获得了数据,知道用多少个垫圈的力能使小车动起来,那你认为拉力的大小和小车运动有什么样的关系,如何用实验证明?

学生交流讨论,推测:拉力越大,小车的运动速度越快,拉力越小,小车的运动速度越慢

提示:(1)、标明小车运动的起点和终点,每次实验都要从起点开始,终点结束

(2)、每次多个多个增加垫圈,观察和记录小车的运动是怎样变化的。

6、指导学生看71页记录表

7、学生实验

8、交流汇报

四、小结

1、拉力越大小车运动的速度越快,拉力越小小车运动的速度越慢

2、要获得准确的数据需要多次重复实验。

五年级科学上册教案4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减少水和添加动物、植物会引发生态群落的变化。

过程与方法:严格控制条件进行实验活动,坚持进行观察记录。

情感、态度、价值观:认识到控制条件进行实验,细致、准确地记录看到的现象。

教学重点严格控制条件进行实验活动,坚持进行观察记录。

教学难点在设计对比实验中严格控制变量,并注意收集实验数据用事实说话。

教学准备准备若干鱼、水、水草等材料。

教学过程

一、交流生态瓶,确定实验方案:

1、交流:生态瓶里的生物生活得还好吗?

2、展示,比一比哪些生态瓶里的动植物生活的比较好。

3、思索:如果改变生态瓶中的一些条件会怎样呢?

4、引导:减少生态瓶里的水是改变生态瓶的非生物环境,增加生态瓶里的生物是改变生物的数量。

5、学生小组自由选择其中的一种方案。

二、实验一:减少生态瓶里的水:

1、实验方法:选择2个生态瓶,尽量一样的`,一个生态瓶的水减少一半,另一个水量不变,两个生态瓶中的生物数量都不变。

2、引导:要观察生物有什么变化,我们可以采用记录小鱼在改变前面一分钟浮出水面上来的次数。

3、进行实验和观察记录。实验结果:由于水量减少,动植物的生存空间减少,氧气量减少,水少的小鱼浮出水面的次数比较多。

三、实验二:增加生态瓶里的生物:

1、实验方法:选择2个一样的生态瓶,一个生态瓶的水草增加一倍,另一个的小鱼数量增加一倍,其他条件不变。

2、预测生态瓶里会发生什么变化?

3、同样采用记录小鱼在改变前面一分钟浮出水面上来的次数。

3、把实验前后生物的活动情况进行对比并记录,再得岀实验结果:水草增加,产生的氧气量就增加,鱼浮出水面的次数会减少;小鱼增加,耗氧量增大,小鱼浮到水面的次数会增多。

4、讨论:如果小鱼增加2倍或者是4倍又会怎样呢?(小鱼浮出水面次数更多,甚至会缺氧死亡)。是不是植物越多越好呢?(植物过多,影响植物对光的吸收,还会减少动物的活动空间,也会产生不良影响)。

四、总结拓展:

1、讨论:要让生态瓶里的生物生存的更好,我们要注意什么?

2、回家继续观察生态瓶,尝试写科学观察报告。

五年级科学上册教案5

教学目标

1.能与其他同学共同研究三种土壤的主要差别。

2.能正确使用实验法研究三种土壤的渗水能力,从而推测出三种土壤的保水能力。

3.能通过对比实验总结出某种物体适合生长在哪种类型的土壤中。

4.能对实验结果产生原因进行解释。

教学重点指导学生探究土壤的渗水能力。

教学难点观察同一种植物在不同土土壤里的生长情况。

课前准备

配套实验材料、烧杯等。

教学课时2课时。

第一课时,完成活动1及活动2。第二课时,完成活动3及拓展部分。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不同的土壤对植物的生长有什么影响?植物在不同土壤中生长的情况有什么不同?

二、指导学生探究认识不同的土壤。

1.指导学生观察课文中三种土壤的照片。

2.让学生观察三种土壤,比较它们的颗粒大小、颜色和黏性。

3.其他同学交流自己的发现,共同找出三种土壤的区别。

4.归纳小结。

三、指导学生进行渗水比赛。

1.提出问题,交代活动的任务。

2.让学生猜想哪种土壤的`渗水能力强。

3.让学生把自己的猜想填在课文给出的横线上。

4.让学生按照课文给出的实验方案进行实验。

5.学生汇报实验结果。

6.让学生根据实验结果进行归纳小结。

四、指导学生探究豆苗在哪种土中长得好。

1.引导学生根据前面的活动经验进行推测,豆苗在哪种土中长得好。

2.让学生把推测的结果和理由填在课文给出的横线上。

3.学生按照课文的提示进行实验。

五、指导学生调查适合在不同土壤中生长的植物。

1.提出调查的要求。

2.学生提出不明白的地方。

20 43055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