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行四边形教案【优秀5篇】
【阅读指引】阿拉题库网友为您分享整理的“平行四边形教案【优秀5篇】”范文资料,以供您参考学习之用,希望这篇文档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下载分享给大家吧!
小学四年级数学平行四边形教案【第一篇】
教学内容教材第134页复习第12~15题。
教学目标
教学重点掌握求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和梯形的面积计算公式,会进行面积单难点位的换算。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我们今天复习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和梯形面积的计算以及土地面积的有关知识。通过复习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和掌握求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和梯形的面积计算,会进行土地面积计算和面积单位间的换算。
二、复习面积单位
1、(1)我们学过哪些面积单位并按一定州顺序排列。
(2)每相邻两个面积单位间的进率各是多少
2、练习做期末复习第12题。
学生做,并说计算过程。
三、复习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和梯形的面积计算及其联系
1、说一说这三种图形面积计算公式是什么并说一说每个图形的面积是怎样推导出来的`
2、我们在学习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和梯形面积的计算时,都是把它们变成已学过的图形,这种学习方法叫做什么(转化),以后学习其他图形的面积时,还是要用到这种方法。
3、把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和梯形之间的联系
用图表示出来。
(1)学生画图:
(2)从图上可以看出,谁的面积是基础
4、(1)练习做期末复习第14题。
学生计算后反馈。
(2)填空:
①一个三角形和一个平行四边形等底等高,如果三角形的面积是60平方米,那么平行四边形面积是()平方米;如果平行四边形面积是60平方米,那么三角形的面积是()平方米。
②一个三角形底不变,高扩大3倍,面积()倍。
③一个平行四边形底扩大16倍,高缩小2倍,面积就()倍。
(3)应用题练习,期末复习第15题。
注意第(2)题单位不统一,先统一单位后再解答。
四、复习土地面积单位
1、(1)计算土地面积常用的单位有哪些
(2)1平方千米,1公顷各有多大
(3)测量土地时,一般用什么作长度单位算出面积是多少平方米后,再换算成公顷或平方千米。
2、应用题:
(1)一个平行四边形果园,占地3公顷,它的底是400米,高是多少米
学生做完后,师问:这题要注意什么
(2)一个梯形的小麦田,上底长200米,下底长400米,高600米,它的面积是多少公顷如果每公顷收小麦6000千克,这块小麦田能收小麦多少吨
反馈时,说明最后结果单位要统一成吨。
3、综合练习:做期末复习第13题。
在书上做并说明理由。
五、全课总结
这节课复习了什么内容我们复习了面积计算。进一步知道通过图形的转化,可以推导出平等四边形、三角形和梯形的面积计算公式,并且按它们面积计算公式可以分别计算出这些图形的面积是多少。
作业设计
补充
1、判断:
(1)两个完全一样的直角三角形能拼成平行四边形。()
(2)两个面积相等的三角形一定等底等高。()
(3)62=62=12。()
(4)40公顷4平方千米。()
2、一块平行四边形棉田,底400米,是高的2倍,共收籽棉8000千克,平均每公顷收籽棉多少克
3、体育组跳箱的一面是梯形,它的上底是8分米,下底是1米,高11分米。求这个梯形的面积是多少平方分米
平行四边形教案【第二篇】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结合生活实际认识平行四边形,掌握平行四边形的特征,认识平行四边形的底和高。培养学生抽象、概括的能力,渗透对应的数学思想。
(二)过程与方法
使学生经历动手操作和自主探究的过程,充分感受平行四边形的本质特征。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积极探索的精神,感受数学的价值。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平行四边形的意义。
教学难点:认识平行四边形的底和高。
教学准备
课件、三角板四、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导入新课
1.复习旧知
师:同学们,你们认识平行线吗?请看屏幕,这里面哪一组是平行线?
课件出示:
(1)提问:第②组是平行线吗?第⑤组呢?我们来看这三组平行线,请同学们仔细观察。
课件动态依次演示:
(2)师:认识这个四边形吗?
2.点明课题
师: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平行四边形的认识
(二)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1.平行四边形的意义
(1)提供感性材料
师:生活中你见过平行四边形吗?在哪见过,能给大家说一说吗?
①学生尝试举例。
②教师课件出示生活中与平行四边形有关的实例。
a.引导学生找一找、说一说课件实例中的平行四边形。
b.课件呈现:上面的各图中都有平行四边形。
(2)合作探究平行四边形的特征
①师:我们把刚才找到的平行四边形放在一起来观察一下,结合我们对平行四边形初步的认识,谁能说一说它们有哪些共同的特点?
预设:对边平行、对边相等、对角相等
平行四边形是否具有这样的特征呢?在1号学具袋里的小篇子上也有这些平行四边形,你们可以两人一组研究研究。
②学生小组合作,利用三角板、直尺等学具研究平行四边形的特征。
③小组汇报交流:
预设:
量一量:发现平行四边形两组对边分别相等、对角相等。
画一画:分别在对边之间画垂线段,经过测量发现垂线段的长度都一样。说明平行四边形的两组对边分别平行。
在汇报的过程中,如果学生说一组对边相等,另一组对边也相等。教师要及时总结:就是两组对边分别相等。让学生在交流的过程中提升概括能力。
(3)抽象概括平行四边形的定义。
①学生尝试概括平行四边形的定义。
师:平行四边形的边有什么特点?如果请你说一说什么是平行四边形,你想怎么说?你们先四人一组互相说一说,推荐一个你们组认为说的最好的,到前面来说给大家听,让大家一听就能明白是平行四边形。
②与书上的定义进行比较。
师:(刚才大家说了自己的看法,你们想不想看看书上是怎么说的?(学生读,教师板书:两组对边分别平行的四边形叫做平行四边形)这句话是什么意思啊?
(4)巩固平行四边形的定义。
师:现在,请同学们闭上眼睛想一想平行四边形什么样?想好了吗?下面三个图形中哪一个是平行四边形?
2.认识平行四边形的底和高
(1)介绍平行四边形的底和高。(可以用学生探究平行四边形边的特点时素材为例)
刚才同学们证明平行四边形对边平行的特点时用到了平行线的性质。这条垂直线段就是平行四边形的高。说一说什么是平行四边形的高?
教师帮助学生梳理语言:从平行四边形一条边上的一点向对边引一条垂线,这点到垂足之间的距离就是平行四边形的的一条高。垂足所在的边就是底。
(2)还以这条边为底,还能再画一条高吗?可以作多少条高?这些高长度相等吗?为什么?
(3)练习:(课件出示)
①这是平行四边形的高吗?为什么?
②从这点怎样作平行四边形的高吗?
(三)巩固练习,强化认知
1.第64页做一做
2.选择:(课件出示)
上图中相对应的底和高是( )。
和和和和1
3.说一说下图平行四边形的底和高分别是多少厘米?(每个方格边长1厘米
(四)总结梳理,拓展延伸
1.今天这节课我们学习了哪些知识?你有什么收获?
2.平行四边形在我们的生活中有着哪些实际应用呢?下节课我们继续学习。
平行四边形教案【第三篇】
教学目标:
(1)通过操作演示,使学生理解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掌握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公式,能正确计算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培养学生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和空间观念。
(2)能灵活运用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根据面积计算平行四边形的。底和高,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通过操作演示,使学生理解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掌握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公式,能正确计算平行四边形的面积。
教学难点:能灵活运用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根据面积计算平行四边形的底和高,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准备:教具、投影。
教学过程:
一、复习准备:
1、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的概念。
2、平行四边形、三角形的性质。
3、各图形的对称情况。
4、图形的大小用面积来表示。 (引人新课)
二、新授
1、投影,并观察,填书本P1的空格
2、操作:用割补法把平行四边形拼成长方形。
3、量一量长方形的长和宽与平行四边形的底和高有怎样的关系?
4、得出:
长方形的面积= 长 × 宽
平行四边形的面积=( )×( )
5、怎样计算下面图形的面积?
平行四边形教案【第四篇】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使学生掌握平行四边形的概念,理解两条平行线间的距离的概念。
(2)掌握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定理1、2,并能运用这些知识进行有关的证明或计算.
2、能力目标
(1)通过启发、引导,让学生猜想结论,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猜想能力。
(2)验证猜想结论,培养学生的论证和逻辑思维能力。
(3)通过开放式教学,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3、非智力目标
渗透从具体到抽象、化未知为已知的数学思想及事物之间相互转化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平行四边形的概念及其性质.
难点:正确理解两条平行线间的距离的概念和性质定理2的推论。
平行四边形的概念及性质的灵活运用
教学方法:讲解、分析、转化
教学过程设计
一、利用分类、特殊化的方法引出平行四边形的概念
1.复习四边形的知识.
(1)引导学生画任意凸四边形,指出它的主要元素——顶点、边、角、对角线的性质,强调对角线的作用:将四边形分割化归为三角形来研究.
(2)将四边形的边角按位置关系分为两类:
教学时应结合图形,让学生识别清楚,并注意与三角形中角的对边、边的对角及第一章中的邻角相区别.
2.教师提问:四边形中的两组对边按位置关系分为几种情况?
引导学生画图回答,并出示投影片显示四边形与特殊四边形的关系,如图4-11.
3.对比引出平行四边形的概念.
(1)引导学生根据图4-11,叙述平行四边形的概念,引出课题.
(2)注意它与梯形的对比,及它与四边形的特殊与一般的关系:平行四边形是特殊的四边形,因此它具有四边形的一切性质(共性).同时它还具有一般四边形不具备的特殊性质(个性).
(3)强调定义既是平行四边形的一个判定方法,同时又是平行四边形的一个性质.
(4)介绍平行四边形的符号表示及定义的使用方法:如图4-12.
①∵ABCD,∴AD∥BC,AB∥CD.(平行四边形的定义)
②∵AD∥BC,AB∥CD,∴四边形ABCD是平行四边形.(平行四边形的定义)
练习1(投影)
如图4-13,DC∥EF∥AB,DA∥GH∥CB,图中的平行四边形共有__个,它们是__.
二、探索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并证明
1.探索性质.
启发学生从平行四边形的主要元素——边、角、对角线的位置关系及数量关系入手,来观察、探索、猜想平行四边形的特有的性质如下:
(3)对角线
⑤对角线互相平分(性质定理3)
教师注意解释并强调对角线互相平分的含义及表示方法.
2.利用化归的方法对性质逐一进行证明.
(1)由平行四边形的定义及平行线的性质很快证出性质①,④,③.
(2)启发学生添加一条或两条对角线,将四边形分割、化归为三角形;利用全等三角形的知识证出性质②,⑤.
(3)写出证明过程.
3.关于“两条平行线间的平行线段和距离”的教学.
(1)利用性质定理2
导出推论:夹在两条平行线间的平行线段相等.
①提问:在图4-14中,l1∥l2,AB∥CD,那么AB,CD的数量有何关系?引导学生根据平行四边形的定义和性质进行证明.
②引导学生用语言简练地叙述图4-14所反映的几何命题,并强调它的作用.证题时可节省步骤,省掉判定平行四边形这一步,直接得到夹在两条平行线间的平行线段相等.
③强调推论中的条件:“夹”、“平行线间”、“平行线段”的含义和重要性,并做一组辨析练习.
练习2
(投影)如图4-15,判断下列几组图形能否体现推论所代表的含义.
(2)根据图4-15(d)引出两条平行线的距离的概念,并通过练习区别三个距离.
练习3
在图4-15(d)中,
①点A与点C的距离是线段__的长;
②点A到直线l2的距离是线段__的长;
③两条平行线l1与l2的`距离是线段__或__的长;
④由推论可得:两条平行线间的距离__.
三、平行四边形的定义及性质的应用
1.计算.
例1填空.
(1)在ABCD中,AB=a,BC=b,∠A=50°,则ABCD的周长为__,∠B=__,∠C=__,∠D=__;
(2)在ABCD中:①∠A∶∠B=5∶4,则∠A=__;②∠A+∠C=200°,则∠A=___,∠B=__;
(3)已知平行四边形周长为54,两邻边之比为4∶5,则这两边长度分别为__;
(4)已知ABCD对角线交点为O,AC=24mm,BD=26mm,①若AD=22mm,则△OBC周长为__;②若AB⊥AC,则△OBC比△OAB的周长大___;
(5)在ABCD中,AB=8cm,BC=10cm,∠B=30°,SABCD=__;
说明:通过此题让学生熟悉平行四边形的性质,会用它及方程的思想进行计算,并复习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
2.证明.
例2已知:如图4-16,ABCD中,E,F分别为BC,AD上的点,AE∥CF.求证(1)BE=DF;(2)EF过BD的中点.
分析:
(1)尽量利用平行四边形的定义和性质,避免证三角形全等.
(2)考虑特殊化情形.在ABCD中,若E,F在BC,AD上运动到如下位置:AE⊥BC于E,CF⊥AD于F,求证BE=DF.在题目的变化与联系中灵活选用性质来解题.
例3已知:如图4-17,A′B′∥BA,B′C′∥CB,C′A′∥AC.求证:(1)∠ABC=∠B′,∠CAB=∠A′,∠BCA=∠C′;(2)△ABC的顶点分别是△B′C′A′各边的中点.
着重引导学生先分解基本图形,图中有3个平行四边形:C′BCA,ABCB′,ABA′C,分别利用对角相等和对边相等的性质使问题得到证明.对于第(2)问也可用“夹在两条平行线间的平行线段相等”来证明.
例4已知:如图4-18(a),ABCD的对角线AC,BD相交于点O,EF过点O与AB,CD分别相交于点E,F.求证:OE=OF,AE=CF,BE=DF.
分析:
(1)引导学生证明以OE,OF为边的两个三角形全等,如证△AOE≌△COF或证△BOE≌△DOF.
(2)根据学生实际,对图4-18(a)可作适当引申,如图4-18(b),(c),(d),并归纳结论如下:过平行四边形对角线的交点作直线交对边或对边的延长线,所得对应线段相等.
(3)图4-18是一组重要的基本图形,熟悉它的性质对解答复杂问题是很有帮助的.
3.供选用例题.
(1)从平行四边形的一个锐角顶点作平行四边形的两条高线.如果这两条高线的夹角为135°,则这个平行四边形相邻两内角的度数为__;若高线分别为1cm和2cm,则平行四边形的周长为__,面积为___;若两条高线夹角为120°呢?
(2)如图4-19,在△ABC中,AD平分∠BAC,过D作DE∥AC交AB于E,过E作EF∥DC交AC于F.求证:AE=FC.
(3)如图4-20,在ABCD中,AD=2AB,将AB向两方延长,使AE=BF=AB.求证:EC⊥FD.
四、师生共同小结
1.平行四边形与四边形的关系.
2.学习了平行四边形哪些方面的性质?
3.两条平行线的距离是怎样定义的?有什么性质?
五、作业
课本第143页第2,3,4,5,6题.
课堂教学设计说明
本教学设计需2课时完成.
这节内容分2课时.第1课时在复习四边形的有关知识的基础上,用对比的方式引入平行四边形的概念,充分体现了平行四边形在四边形体系中的地位,然后,教师应启发学生从边、角、对角线三个方面探索平行四边形的性质,使知识更加系统,更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而且突出了第1课时的重点,同时更能培养学生主动探求知识的精神和思维的条理性.第2课时重点应用平行四边形的定义、性质进行计算和证明,教师注意让学生巩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加强对解题思路的分析,解题思想方法的概括、指导和结论的升华.
平行四边形及其性质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使学生掌握平行四边形的概念,理解两条平行线间的距离的概念。
(2)掌握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定理1、2,并能运用这些知识进行有关的证明或计算.
2、能力目标
(1)通过启发、引导,让学生猜想结论,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猜想能力。
(2)验证猜想结论,培养学生的论证和逻辑思维能力。
(3)通过开放式教学,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3、非智力目标
渗透从具体到抽象、化未知为已知的数学思想及事物之间相互转化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平行四边形的概念及其性质.
难点:正确理解两条平行线间的距离的概念和性质定理2的推论。
平行四边形的概念及性质的灵活运用
教学方法:讲解、分析、转化
教学过程设计
一、利用分类、特殊化的方法引出平行四边形的概念
1.复习四边形的知识.
(1)引导学生画任意凸四边形,指出它的主要元素——顶点、边、角、对角线的性质,强调对角线的作用:将四边形分割化归为三角形来研究.
(2)将四边形的边角按位置关系分为两类:
教学时应结合图形,让学生识别清楚,并注意与三角形中角的对边、边的对角及第一章中的邻角相区别.
2.教师提问:四边形中的两组对边按位置关系分为几种情况?
引导学生画图回答,并出示投影片显示四边形与特殊四边形的关系,如图4-11.
3.对比引出平行四边形的概念.
(1)引导学生根据图4-11,叙述平行四边形的概念,引出课题.
(2)注意它与梯形的对比,及它与四边形的特殊与一般的关系:平行四边形是特殊的四边形,因此它具有四边形的一切性质(共性).同时它还具有一般四边形不具备的特殊性质(个性).
(3)强调定义既是平行四边形的一个判定方法,同时又是平行四边形的一个性质.
(4)介绍平行四边形的符号表示及定义的使用方法:如图4-12.
①∵ABCD,∴AD∥BC,AB∥CD.(平行四边形的定义)
②∵AD∥BC,AB∥CD,∴四边形ABCD是平行四边形.(平行四边形的定义)
练习1(投影)
如图4-13,DC∥EF∥AB,DA∥GH∥CB,图中的平行四边形共有__个,它们是__.
二、探索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并证明
1.探索性质.
启发学生从平行四边形的主要元素——边、角、对角线的位置关系及数量关系入手,来观察、探索、猜想平行四边形的特有的性质如下:
(3)对角线
⑤对角线互相平分(性质定理3)
教师注意解释并强调对角线互相平分的含义及表示方法.
2.利用化归的方法对性质逐一进行证明.
(1)由平行四边形的定义及平行线的性质很快证出性质①,④,③.
(2)启发学生添加一条或两条对角线,将四边形分割、化归为三角形;利用全等三角形的知识证出性质②,⑤.
(3)写出证明过程.
3.关于“两条平行线间的平行线段和距离”的教学.
(1)利用性质定理2
导出推论:夹在两条平行线间的平行线段相等.
①提问:在图4-14中,l1∥l2,AB∥CD,那么AB,CD的数量有何关系?引导学生根据平行四边形的定义和性质进行证明.
②引导学生用语言简练地叙述图4-14所反映的几何命题,并强调它的作用.证题时可节省步骤,省掉判定平行四边形这一步,直接得到夹在两条平行线间的平行线段相等.
③强调推论中的条件:“夹”、“平行线间”、“平行线段”的含义和重要性,并做一组辨析练习.
练习2
(投影)如图4-15,判断下列几组图形能否体现推论所代表的含义.
(2)根据图4-15(d)引出两条平行线的距离的概念,并通过练习区别三个距离.
练习3
在图4-15(d)中,
①点A与点C的距离是线段__的长;
②点A到直线l2的距离是线段__的长;
③两条平行线l1与l2的距离是线段__或__的长;
④由推论可得:两条平行线间的距离__.
三、平行四边形的定义及性质的应用
1.计算.
例1填空.
(1)在ABCD中,AB=a,BC=b,∠A=50°,则ABCD的周长为__,∠B=__,∠C=__,∠D=__;
(2)在ABCD中:①∠A∶∠B=5∶4,则∠A=__;②∠A+∠C=200°,则∠A=___,∠B=__;
(3)已知平行四边形周长为54,两邻边之比为4∶5,则这两边长度分别为__;
(4)已知ABCD对角线交点为O,AC=24mm,BD=26mm,①若AD=22mm,则△OBC周长为__;②若AB⊥AC,则△OBC比△OAB的周长大___;
(5)在ABCD中,AB=8cm,BC=10cm,∠B=30°,SABCD=__;
说明:通过此题让学生熟悉平行四边形的性质,会用它及方程的思想进行计算,并复习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
2.证明.
例2已知:如图4-16,ABCD中,E,F分别为BC,AD上的点,AE∥CF.求证(1)BE=DF;(2)EF过BD的中点.
分析:
(1)尽量利用平行四边形的定义和性质,避免证三角形全等.
(2)考虑特殊化情形.在ABCD中,若E,F在BC,AD上运动到如下位置:AE⊥BC于E,CF⊥AD于F,求证BE=DF.在题目的变化与联系中灵活选用性质来解题.
例3已知:如图4-17,A′B′∥BA,B′C′∥CB,C′A′∥AC.求证:(1)∠ABC=∠B′,∠CAB=∠A′,∠BCA=∠C′;(2)△ABC的顶点分别是△B′C′A′各边的中点.
着重引导学生先分解基本图形,图中有3个平行四边形:C′BCA,ABCB′,ABA′C,分别利用对角相等和对边相等的性质使问题得到证明.对于第(2)问也可用“夹在两条平行线间的平行线段相等”来证明.
例4已知:如图4-18(a),ABCD的对角线AC,BD相交于点O,EF过点O与AB,CD分别相交于点E,F.求证:OE=OF,AE=CF,BE=DF.
分析:
(1)引导学生证明以OE,OF为边的两个三角形全等,如证△AOE≌△COF或证△BOE≌△DOF.
(2)根据学生实际,对图4-18(a)可作适当引申,如图4-18(b),(c),(d),并归纳结论如下:过平行四边形对角线的交点作直线交对边或对边的延长线,所得对应线段相等.
(3)图4-18是一组重要的基本图形,熟悉它的性质对解答复杂问题是很有帮助的.
3.供选用例题.
(1)从平行四边形的一个锐角顶点作平行四边形的两条高线.如果这两条高线的夹角为135°,则这个平行四边形相邻两内角的度数为__;若高线分别为1cm和2cm,则平行四边形的周长为__,面积为___;若两条高线夹角为120°呢?
(2)如图4-19,在△ABC中,AD平分∠BAC,过D作DE∥AC交AB于E,过E作EF∥DC交AC于F.求证:AE=FC.
(3)如图4-20,在ABCD中,AD=2AB,将AB向两方延长,使AE=BF=AB.求证:EC⊥FD.
四、师生共同小结
1.平行四边形与四边形的关系.
2.学习了平行四边形哪些方面的性质?
3.两条平行线的距离是怎样定义的?有什么性质?
五、作业
课本第143页第2,3,4,5,6题.
课堂教学设计说明
本教学设计需2课时完成.
这节内容分2课时.第1课时在复习四边形的有关知识的基础上,用对比的方式引入平行四边形的概念,充分体现了平行四边形在四边形体系中的地位,然后,教师应启发学生从边、角、对角线三个方面探索平行四边形的性质,使知识更加系统,更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而且突出了第1课时的重点,同时更能培养学生主动探求知识的精神和思维的条理性.第2课时重点应用平行四边形的定义、性质进行计算和证明,教师注意让学生巩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加强对解题思路的分析,解题思想方法的概括、指导和结论的升华.
小学四年级数学平行四边形教案【第五篇】
教学内容:国标苏教版数学第八册P43-45。
教学目标:
1、学生在联系生活实际和动手操作的过程中认识平行四边形,发现平行四边形的基本特征,认识平行四边形的高。
2、学生在活动中进一步积累认识图形的学习经验,学会用不同方法做出一个平行四边形,会在方格纸上画平行四边形,能正确判断一个平面图形是不是平行四边形,能测量或画出平行四边形的高。
3、学生感受图形与生活的联系,感受平面图形的学习价值,进一步发展对空间与图形的。学习兴趣。
教学重点:进一步认识平行四边形,发现平行四边形的基本特征,会画高。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发现平行四边形的特征。
教学准备:配套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生活导入。
1、(课件出示学校大门关闭和打开的录象,最后定格成放大的图片)教师谈话:同学们每天都要经过校门进入校园,但是你们注意观察我们的校门了吗?从图片中你们能找到一些平面图形吗?根据回答,教师板书:平行四边形。
2、你们还能找出我们生活中见过的一些平行四边形吗?学生回答后,教师课件出示一些生活中的平行四边形:如活动衣架、风筝、楼梯栏杆等。
3、今天这节课我们一起来进一步研究平行四边形,相信通过研究,我们将有新的收获。板书完整课题:认识平行四边形。
[评:《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选择学生熟悉和感兴趣的素材,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活动的热情,让学生初步感知平行四边形。]
二、探究特点。
1、刚才同学们已经能找出生活中的一些平行四边形了,那我们能不能利用身边的一些物品,自己来想办法来制作一个平行四边形呢?你们可以先看一看材料袋中有哪些材料,再独立思考一下准备怎么做;如果有困难的可以先看看学具袋中的平行四边形再操作。
2、大家已经完成了自己的创作,现在请你们和小组的同学交流一下,说说自己的做法和为什么这样做,然后派代表上来交流。
上一篇:幼儿园故事教案精编5篇
下一篇:体育课教案通用4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