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与孩子之间的爱教案【范例4篇】

网友 分享 时间:

【导言】此例“父母与孩子之间的爱教案【范例4篇】”的教案资料由阿拉题库网友为您分享整理,以供您学习参考之用,希望这篇资料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支持吧!

父母与孩子之间的爱教案【第一篇】

一、了解现状,建立家校联系制度

我校是一所2010年建校的城市小学,生源主要来自新建小区、城中村改造小区、沉陷区改造小区、就地安置小区等,复杂的家庭情况造成了W生问题的多样性。我们通过入户家访,及时关注孩子动态。学校在原来的家访制度基础上,鼓励教师对父母不在身边的儿童随时家访,与他们的临时监护人进行深入的交流与沟通,增进了解,并对监护人给予一定的家教指导,帮助他们正确地管教孩子。

经调查了解到,我校2 100多名学生中父母不在身边的有340多人,相对于农村孩子来说,这一城市特殊群体的成因更是多元化:父母在老城区工作、父母异地打工或做生意、父母进修学习、父母挂职下乡、父母离异、进城务工子女,还有农村的父母为了孩子能接受更好的教育,把孩子送到城区学校或把孩子户口迁入本市亲戚家里等等。这些孩子有的由留在家的单亲看护,有的被留给了孩子的祖辈、兄弟姐妹、邻居等父母之外的其他人代为照顾,还有的被送到校外午托部。他们是城市的特殊群体,无法享受到和其他孩子一样的家庭生活、教育和关爱,由于父母长期不在身边,缺乏家庭的亲情温暖,普遍存在学习成绩较差、不良习惯较多,其学习、安全、心理和品行等方面的问题日渐突出,是我们需要特别关注的群体。

长期以来,为了与这些儿童的家长保持联系,让家长及时了解孩子在校表现,学校建立了联系卡制度。学校要求教师认真调查研究,摸清情况,为这些孩子建立专门档案和联系卡。其基本内容包括:学生的基本情况、家长姓名、家庭详细地址、联系电话;家长务工单位详细地址、联系电话;监护人或其委托监护人的职业、详细地址、联系电话、身体状况、年龄等。学校安排负责学籍档案管理的人员对这些档案进行管理,并及时补充或变更联系卡的有关内容。通过联系卡制度的建立,架起了家校沟通的桥梁,并设立亲情电话,共同形成以学生为中心的关爱网络。

二、关爱帮助,营造和谐共育环境

父母长年不在身边的孩子就像是一个个坠落人间的小精灵,他们带着一颗受伤的心,渴望得到温暖和爱。任何细小的举动,都可能给孩子带来春天般的温暖。细心的周校长发现:下雨天,很多孩子因没有人及时送雨具而不得不冒雨回家。学校就很快购买了一些雨伞,放到学校门岗上作为“爱心雨伞”,这是专门为父母不在身边的孩子准备的。这一贴心的考虑,让下雨天没父母送伞的孩子少了份尴尬,多了些温暖。

关注城市中父母不在身边的孩子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所以我们学校也开展各种活动,以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与社区、社会各界人士联合起来,让这些孩子在阳光下成长。

10岁的小兴是个不幸的孩子,五岁时患上再生障碍性贫血,为给他治病,家里变卖了房屋,租住在狭小的房间里,后续的医疗还需很大一笔费用,父母无奈外出打工,把他留给了奶奶照顾,今年2月,小兴病情严重,家里实在拿不出治疗的费用了。学校知道这件事之后,马上向老师、同学、社会发出倡议,为他筹集治疗费。短短两天时间,老师、同学、家长及社会爱心人士踊跃捐款,共为这位同学募捐20,元,解决了这次的治疗费用,来自老师、同学、社会的关爱,也再次点燃了他战胜病魔的信心和勇气。

学校主动联合公益组织,用“爱心家庭”弥补缺失的爱。由于父母长年在外,孩子们缺少父母的陪伴,且他们多数家境贫寒。我们把学校里10个孩子的情况反馈到有关社会公益组织的志愿者那里,得到了他们的重视,立刻有10位妈妈愿意做孩子们的“爱心妈妈”。这10个孩子成了爱心志愿者固定的关爱对象,享受到了爱心家庭带来的温暖。

学校还和社会媒体联合举办活动,丰富这一特殊群体的假期生活。这些孩子节假日很少有父母陪伴,为给孩子创造更多团队活动机会,学校和鹤壁日报社联系,利用寒暑假,组织这些孩子参加有针对性的拓展训练,通过团队游戏、感恩教育、生存考验等活动,培养他们的集体意识、感恩情怀、生活能力等。这一活动及时解决了父母假期无法陪伴孩子的难题,也锻炼了学生,得到了家长的赞许。

这些孩子多数时间是和临时的监护人在一起,有些因为缺乏沟通、教育,导致学习成绩较差,因此,学校通过发挥集体的力量,让学生们互帮互助,并加强与家长的沟通交流,创设和谐、向上的共育环境,促进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学习成绩。

学校通过在班级内建立互助小组和“爱心1+1”等形式,让孩子们互相帮助,为他们专门成立互助小组,每个小组都有一张“爱心互助卡片”,上面有帮助人姓名、被帮助人姓名以及帮助宣言等内容,为孩子们创造学习互助的空间。通过游戏、故事、榜样示范等方式,帮助孩子们养成自觉遵守纪律的习惯,引导他们明确学习目的、端正学习态度、培养浓厚的学习兴趣和积极健康的心理,建立和谐的同伴关系。

三、利用课程,关注特殊群体心理

由于父母不在身边,有些孩子在家庭中缺少感恩教育。我校开发了感恩课程,通过课程,让孩子们懂得感恩、学会感恩,了解身边的人,感受社会的温暖,学会把得到的爱分给他人、回报社会。我们利用每天的晨会和班会时间,宣讲身边典型的事例,重点以节日为载体,推出主题感恩教育课程。

(一)召开感恩教育主题班会、故事会和演唱会

父母与孩子之间的爱教案【第二篇】

其实,要说服教育倔强宝宝,让起学会与人合作,最重要的一点,是搞清他在什么情况下最容易犯倔,心理动机是什么,然后,我们才有办法对症下药。

宝宝说:“大人们为什么说话都不算数?”

安安的爸爸已经连着三次推迟带安安去玩的计划了:第一次,是公司临时开会,不能陪安安去游乐场;第二次,是临时来了饭局,不能陪安安去动物园,赌咒发誓说,下个礼拜天一定陪安安去喂小羊,喂兔子;结果,这一回是爸爸的好朋友回国相聚,让爸爸带着安安一起去。安安大发脾气,一定要去动物园,爸爸无奈地说,那让妈妈带她去,安安说不行,动物表演的笼子外面围了很多人,只有骑在爸爸肩膀上才看得见小猴拉车和小狗做算术题。爸爸火道,动物园都去过好几次了,表演也看熟了,你这孩子怎么这么魔人?

宝宝的内心独白:

爸爸不知道我盼着这一天,盼了好久了?他们大人为什么老觉得自己的事情比陪我玩还重要?究竟是谁不讲道理,谁讲话不算数?

分析:导致这一冲突的原因,是大人把陪伴孩子的计划当做“可更替计划”之一,而孩子却认为,这是他很长时间的唯一期盼,一旦落空,就会失望沮丧得不行。

解决方案:

如果父母对陪伴孩子的某个计划在时间安排上没有把握,不妨在计划要实施时再通知孩子,这样,孩子虽少了长时间的憧憬和期待,却多了一份惊喜。

宝宝说:“为什么我什么都应该听你的?”

玲玲妈妈带着女儿去同事江阿姨家做客,江阿姨热情地拿出许多饮料让玲玲和妈妈挑选,还没等玲玲发话,妈妈就替她做了决定:“可乐和芬达又伤牙齿又容易长胖,还是喝点果汁吧。”江阿姨又问要什么果汁,妈妈迅速代玲玲挑出一瓶:“就这瓶胡萝卜西梅汁挺好的。”玲玲很不高兴地说,“我不喜欢胡萝卜汁的气珠!”妈妈大声呵斥说,“你这孩子就是不听话!胡萝卜汁对眼睛和皮肤都好,最有营养!”玲玲一下子就犯了倔,“我就爱喝没营养的!”攥了一瓶可乐就想逃,妈妈抱牢她就去抢瓶子,母女俩僵持不下,两人都很光火……

宝宝的内心独白:妈妈为什么不问问我怎么想,就替我出主意?当着江阿姨的面,也太不给我面子了!

分析:对孩子事无巨细都要干预的父母,最容易挑起孩子的倔强脾气大发作。不允许他有自己的主意和选择,动辄将自己的意志强加给孩子。在这种情况下,孩子就会将跟父母对抗当做展示自己的最后一点尊严的方案,以缠磨不休的方式强迫父母就范,来证明自己的“独立自主”。在有外人在场的情况下,孩子对父母的干预,反抗意识会更强烈。

解决方案:

为什么不把孩子的选择权还给孩子呢?或者采取折中的方案,既允许孩子喝可乐,也希望她尝一下自己兑的“健康果汁”。一般的孩子,都会对百合汁,大蒜汁、黑莓汁、柚子蜜这样的趣味健康饮料,有很强的尝试欲的。

宝宝说:“还说我倔,你比我倔多了呀!”

毛毛的爸爸是远洋巨舱上的大副,通常好几个月才回来休假一次,一休假就长达一个多月。毛毛最讨厌爸爸什么都要求按他的意思办:早上不能赖床,晚上看电视不能超过8点半,顶讨厌的是,毛毛每顿吃多少青菜他也要管,毛毛真的为此“绝食”了两顿。爸爸气得大声吆喝,“你们谁也不许给他吃零食!我看他还能倔到哪一天!”毛毛气得对妈妈说:“我是不是我爸爸生的?下次你能不能别让他回家?”

宝宝的内心独白:爸爸一点儿也不喜欢我!他好像生来就是让我不开心的。凭什么都要听他的?妈妈就不这样,她什么都依着我!

分析:大部分“拧”孩子都有“拧”父母,性格倔强也可能遗传因素,像毛毛和爸爸的这种冲突,首先来自于父子俩都是特有主意的人,也是控制欲很强,别人不按自己的愿望办就不行的人;其次,父子俩在亲情关系上的长期疏离和暌违,又使这种冲突演变成对彼此感情的一种怀疑。

解决方案:

让孩子驯服与合作的方式;是当爸爸的部分放下自己的控制欲,和孩子共同商量他能接受的均衡饮食的方案,父母也适日寸做出一些让步,让孩子逐步接受他不喜欢的蔬菜,父母对孩子的教养态度越一致(不是一个严一个松,一个责备一个袒护),父母对孩子的爱表达得越充分(比如父亲与毛毛常在一起玩,像赞许一个男子汉一样对其伸大拇指,拍拍肩膀摸摸头),孩子跟父母比着倔的情况就越可能少发生。

TIPS:孩子犯倔时,父母如何避免情绪失控

比着倔、打孩子,这些都是父母面对倔孩子时情绪失控的表现,有些父母甚至会因为孩子犯倔而吼叫、伤心地哭泣。其实,父母越是有失态表现,孩子的犯倔现象越可能频繁发生,因为,孩子会发现这是他“以小胜大”、控制父母的一个策略。因此,在孩子犯倔时,父母首先应该做到:

1 及时撤离现场。这一方法可以避免对孩子的行为做出“针尖对麦芒”的反应,以免卷入与孩子的激烈对立和抗衡,失去对局面的控制。对冲突做冷处理,就会有足够的时间和余地让孩子去反省,也让孩子意识到,原来父母不是自己必须要打败的“敌人”,原来自己的战场空空如也,远不如与父母合作好玩得多。

2 说服自己一分为二地去认识孩子。如果父母多想想倔孩子的可爱之处,就不容易在卷入时火冒三丈。比如,相当一部分倔孩子个性强,有自己的主意,执著,坚强,有勇气,有气魄,不怕惩罚,有管理和支配能力,想控制别人和事物的发展,从某种程度上讲,这是成为核心领袖人物的一个先决条件,认识到孩子执著行为背后的“性格优胜面”,父母就不会轻易地卷入与孩子的严重对立。

3 帮助孩子清晰表达自己的需求。很大一部分动辄向父母“示威”的宝宝,表达自己的需求和意愿都不很清晰,这极有可能因父母的误解而使孩子“上火犯倔”。如果是这种情况,父母不妨蹲下来,帮助他分析表达自己的意愿,最后慢慢培养孩子“和平”地争取自己的权益的能力。

专家提示:

A“拧”不等于糟糕“拧”是孩子自我意识发展的标志之一,并非总是坏事,孩子不一定非要听我们的,毫无主见、唯唯诺诺才是最可怕的。

父母与孩子之间的爱教案【第三篇】

隔代抚养的优势显而易见,老人更有照料经验和耐心,有更多的时间陪伴孩子,不仅有助于父母辈兼顾家庭与事业,而且可以让祖辈在含饴弄孙中享受晚年乐趣。但另一方面,隔代抚养也有很多不和谐的声音。比如,祖辈体力衰退,可能过于限制小孩子的活动;容易溺爱;与孩子的父母在养育观念和方式上会发生冲突等等。据笔者调查,在上海0~3岁婴幼儿家庭中,%在育儿方面存在矛盾。因此,在我们已经离不开隔代抚养这个现实的前提下,如何克服其中的不足,使其优势最大化呢?

一、“寄养型”隔代抚养的优化方案

案例:6岁的壮壮是个典型的留守孩子,1岁不到父母就双双出国了,他从小跟着爷爷奶奶生活,爸爸妈妈一年最多回来两个星期。别看他平时能说会道,什么神舟六号、奥运会、F1,可每周六他爸爸妈妈打来越洋电话的时候,他却完全成了“小哑巴”,或者就只会“喂,你好,再见。”尽管每次奶奶都在一旁提示,“告诉爸爸妈妈昨天在动物园看到了什么?老师为什么奖你五角星啊?你待会准备到哪里去玩啊?”可壮壮还是半天憋不出什么,常常是电话那头的爸爸妈妈问一句,他就胡乱应一声,不到一分钟就把电话甩给爷爷奶奶了。

分析:像壮壮这样的城市留守儿童在现代生活中并不少见,这样的“寄养型隔代抚养”有一个不可回避的问题,即亲子之间因空间距离而产生了心理距离。这样的亲子关系会对孩子有怎样的影响呢?早期这样的亲子距离要紧吗?

必须肯定地说,早期的亲子关系当然要紧。从儿童的心理发展阶段来说,早期是亲子之间建立亲密感的最佳时期。孩子正处在最幼小无助的时期,对世界的信任感、安全感完全来自其照料者,此时谁给予孩子最多的关爱,谁就是孩子心中的第一位。很明显,在寄养型隔代抚养中,父母很难成为孩子的“第一位”,如果情况没有及时改善,孩子将在日后与父母的相处中依然处处有所保留。

优化方案:对祖辈而言

1 学习用现代的记录工具,如照相机、DV等,多为父母记录下孩子的成长变化,以帮助父母感性地了解孩子、相对完整地看到孩子的成长足迹。

2 多关心孩子的心理世界。别看孩子小,他们有一颗敏感的心,当他们看到别的小朋友都是爸爸妈妈接送幼儿园,也会有想法的。所以祖辈可以在与孩子的游戏里,帮助他们宣泄,听他们的心理故事。

3 多带孩子到外面玩,帮助孩子发展与同伴、他人的关系。来自小朋友、阿姨、叔叔的关爱也会带给孩子温暖,有助于他对人的信任与开放,利于日后的亲子相处。

4 平时多给孩子讲讲父母的故事,包括父母小时候的故事,增进孩子对父母的了解,激发孩子对父母的好奇与尊敬。

5 与孩子父母原来的好朋友保持联系,最好他们有孩子,可以定期带孩子或者送孩子到他们家里去玩,让孩子熟悉与父母同辈的人,熟悉与父辈成人的交往。

6 多陪孩子玩父母买的玩具、看父母买的图书,帮助父母在孩子心目中“站住脚”。

7 在孩子能与父母相聚的日子里,尽量让父母带孩子去玩,控制自己的不放心。

8 在电话里或孩子与父母在一起的时候,少当着孩子的面数落孩子,免得让孩子觉得“都是父母让我难堪的”,多给亲子相处创造快乐。

9 注重培养孩子的独立性,不仅有利于他的自我发展,而且减少了日后孩子的父母需要兼顾事业与家庭的潜在压力。

10 给自我留出适当的休闲与社交时间,为以后的“空巢期”做必要的准备。

优化方案:对父母而言

1 记录下自己思念孩子的心情,留给日后孩子阅读,以便让孩子懂得“父母是多么地想他、爱他”,而不是“不管他”。

2 多慰问祖辈,感谢并理解祖辈的隔代教养,利于祖辈在孩子面前多说自己的好话。

3 在电话里如果孩子不说话,可以给他讲你最近的生活,尤其是有趣的事情,吸引孩子的注意力,减少他对着电话说话的“焦虑感”,激发他想听你说话或者和你通话的兴趣。

4 控制给孩子买玩具、衣服等物质,免得孩子过度将你和物质联系在一起。

5 和孩子相处时,有意识地带给孩子惊喜,比如带孩子去做祖辈无法带孩子做的事情,像坐摩天轮、玩嘉年华等,让孩子充分享受和父母在一起时的不一样感觉。

6 做好与孩子分离的过渡。要知道,每一次你的回来又离去都会给孩子的心理造成影响,所以一定要注意分离前与孩子的交流、与祖辈的衔接。

二、“混养型”隔代抚养的优化方案

案例童童4岁多了,早就是个奔跑自如的小鬼了,可奇怪的是,每次到外面去玩,只要奶奶在,他准保走不了几步就没劲,非缠着奶奶抱。那天全家人说好去动物园玩,爸爸妈妈出门前还与童童“约法三章”,要自己走。童童答应得好好的,可进动物园刚走了10来分钟懒劲就上来了,非要赖着奶奶抱。爸爸妈妈问:你的脚呢,没有脚我们就回家了。童童说:奶奶就是我的脚。爸爸妈妈还想说童童,奶奶却哈哈大笑,瞧童童多聪明,算了算了,开开心心来玩,干吗扫兴呢。说着就要去抱童童,爸爸当然舍不得奶奶抱,只好自己抱。

童童的父母经常很头疼:爷爷奶奶太骄纵孩子,弄得童童一点规矩都没有,在家非常任性,在外面又胆小。每次想教训童童都被爷爷奶奶制止,好几次想自己带孩子,可是一来苦干时间、精力有限:二来现在这孩子也离不开爷爷奶奶,成天就说“爷爷奶奶好,你们是坏人。”

分析:像童童这样的“混养型隔代抚养”更为普遍,通常都是三代同堂,孩子由祖辈、父辈共同照料。针对这样的隔代抚养家庭如何尽可能地避免弊端,发挥优势呢?

优化方案:对父母而言

1 如果可能的话,让祖父母和外祖父母轮流帮助带孩子,有利于父母成为孩子身边最亲密的人,利于自己在孩子心目中形成权威感。

2 孩子到了入托的年龄,一定要进入集体生活,用老师的力量来影响孩子和祖辈。

3 感谢和尊重祖辈,鼓励老人丰富自己的生活,多参加集体性文体活动,如晨练、老年人俱乐部等,适当转移他们对孙辈的注意力和依恋。

4 诚恳地与老人交流,问他们你们小时候是否任性,如果是你们提出孙儿一样的要求,会被答应吗。让老人明白,任性的孩子会遭遇更多的不如意。

5 请专家来做老人的工作。往往父母在祖辈面前没有威信,但专家就不一样,能以专业的权威来影。向老人的行为。

6 提供给祖辈关于养育辅导的信息,鼓励祖辈参加育儿交流与学习,帮助他们了解优质的养育规律与方法。

7 尽量不要当着孩子的面与祖辈争执,这样只能使你们双方都丧失权威,给孩子困惑或者笑话的机会。

8 与祖辈讨论建立起必要的家庭规则,齐心协力养育孩子。

优化方案:对祖辈而言

1 明确自己的角色,毕竟从法律上而言第一监护人首先是孩子的父母,祖辈只是“帮手”,而不是“替代”。

2 别当着孩子的面数落孩子的父母,虽然他们是您眼里的小孩,但却是孩子眼里的父母,这样会破坏孩子父母的养育权威。

3 与孩子的父母多讨论孩子的发展,您有的是经验与心得,而他们有的是新观念与新途径,最好能相得益彰。

4 如果总是发生矛盾,干脆分工明确,比如孩子的日常生活听祖辈的,而玩耍、学习由父母负责,互不干涉,减少争执。在童童的例子中,父母可以单独带童童去动物园,相信这时童童肯定长脚了。

5 节假日尽可能让父母多带带孩子,祖辈要善于自得其乐。

三、“混住-寄养型”隔代抚养的优化方案

所谓“混住-寄养型隔代教育”就是形式上是三代同堂而住,但实际上父母却几乎不承担养育孩子的责任。

案例娇娇2岁多,与爸爸、妈妈、外公、外婆同住,娇娇的父母是独生子女,两人是同学,一毕业就结婚了。有娇娇的时候,两个年轻人还不过23岁,自结婚就与外公、外婆一起住,生活都是外公、外婆打理。所以他们一直活得很潇洒,小两口与娇娇经常玩得不亦乐乎,甚至还互相争抢东西。外公经常对人家说,“我们有三个孩子!”

分析在现代生活里,娇娇一家的抚养模式一点也不稀奇。据调查,上海大约有%以上的独生子女父母选择与自己的父母同住,祖辈已经不可避免地成为养育下一代的主力军。这一状况当然有其积极的意义与背景,但也让我们看到其间潜伏着必然的育儿危机

1 年轻父母过度依赖祖辈,忽视了对自己养育能力的培养。“同住不同养”的原因大致有三,其一,没有足够的父母意识。其二,心有余而力下足,过于忙碌、压力太大没有充分的时间、精力照顾孩子。其三,客观条件不允许,比如有的父母工作性质是晚班,基本生活规律正好与孩子的相反,无法兼顾到孩子。不管是哪一种原因,这样日复一日的依赖祖辈,都会使得年轻的父母们在养育中“有名无实”,养育经验与能力都难以积累起来,为日后的“养育接班”埋下危机。

2 缺乏养育权威。我们知道,要想孩子:“听话”,父母就得有必要的威信,但如果你一直不太管孩子,就会在缺乏经验与能力的同时,丧失养育权威。对很多由隔代抚养大的孩子,父母后来去管他们的时候,一方面会因为长期不管而不知如何下手,结果使得孩子瞧下起,另一方面,很多父母难免情绪化地处理孩子的问题,结果引发孩子心理上的逆反,觉得父母只会发脾气、乱骂人。很多孩子还会想:“你以前不管我,现在凭什么来管我?”

3 会与孩子之间有距离,难以达成养育默契。养育是父母与孩子互动的过程,而过程是需要时间与空间来填充的,如果长期疏于管教孩子,怎么能一下明白孩子的脾性与习惯呢?所以,不仅做父母的会觉得孩子很陌生,孩子也会对父母的方式不适应,出现养育不合拍,甚至剧烈的冲突。

4 父母习惯了依赖,缺少压力锻炼。虽然现在娇娇的父母们很开心,但要知道祖辈毕竟在一天天老去,孩子也在一天天长大,总有一天祖辈要将养育孩子的接力棒交给父母们,那么面对未来的“上有老弱,下有小闹”的多重家庭压力时,该如何是好呢?

建议年轻的父母们,一定记得给自己参与养育的机会:祖辈们也要适时传递养育孩子的信息与经验,帮助年轻的父母们成长,减少日后潜在的育儿危机等。

优化方案:对祖辈而言

1 平时适当分配给孩子的父母一些家庭事务,比如购买日用品。

2 多注意培养孩子父母的家庭责任感,比如请他们交一定的生活费,让他们陪你们去检查身体。

3 给孩子父母做父母的机会,激发他们对孩子的父母意识,比如让他们带孩子出去玩、陪孩子去学兴趣课、去参加幼儿园家长活动、为孩子贮买衣服等生活用品、带孩子去看病等。

4 记录下孩子的成长,尤其是重大的成长事件,并定期给孩子的父母传递有关的信息。

5 多在孩子面前说父母的好话,树立父母的权威性。

6 多鼓励孩子的自主性发展,培养孩子的独立能力,以免自己生病的时候,孩子的父母兼顾不暇、被压力吓坏。

优化方案:对父母而言

1 在生活里留出与孩子相处的空间,有意识地将父母角色纳入生活范围。

2 看一些育儿类的书、杂志等,增强自身的养育知识。

3 多听听祖辈对孩子情况的介绍,即使不能直接管到孩子,但对孩子情况心知肚明。

父母与孩子之间的爱教案【第四篇】

当我刚刚走上教师这个岗位的时候,我特别高兴,因为我拥有了好多人都梦寐以求并受人尊敬的职业,同时对自己的生活充满了希望。当朋友,亲戚们说,老师都懂的教育自己的孩子,我在暗暗自喜。当我参加了濮阳县第二期家庭讲师后,我哭了,哭我的无知,哭我的自大,哭我的可怜。原来在教育面前,我并不富有,只是一个临街乞讨的乞丐。我懂得教育我的学生,我却不懂得教育我的孩子,因为在生活中,人有很多角色,我却只记住了教师这个角色,忘记了我还是一个孩子的母亲。孩子回到家,他本想享受一下母亲的呵护和关心,却只是受到教师对孩子的教育。试想你是那个孩子,你能不崩溃,能不叛逆吗?可见,孩子叛逆,是家长逼出来的。作为老师的我,为了自己的学生和孩子,更需要学习家庭教育。下面我就谈谈这几天学习家庭教育的心得。

我们知道,任何职业都有上岗证,但“家长”的“职业”没有。而且一旦上岗,永远不会因为不合格而下岗,辞不了职,也退不了休。任何产品都有说明书有,但孩子没有。一对没有上岗证的父母,教育着没有任何说明书的孩子,这就是目前亲子教育的现实。这也许正是我们付出一些惨重代价的原因吧?简单的把孩子养大,动物与生俱来的本能。复杂的把孩子养大,没有现成的经验和方法,还必须成功。这要求家长既要有责任心,还要懂教育。

首先,了解世界发展的趋势,跟上教育发展的形势。我们来看看教育的现状,现在的孩子是很难教育的,整个世界都在提倡提前消费,刺激消费,确实跟之前的计划消费相比,大大的提高了经济的发展,但是国民都消费疯了,整个社会都很浮躁,都在攀比。这只能说中国的教育发展没有跟上经济的发展。对此,中国的教育体制必须改。虽说早就提倡素质教育,但是高唱素质教育的口号,应试教育却做得扎扎实实。所以这个艰巨任务就落在了我们这辈家长及教师身上。

再看,了解孩子成长的规律,跟上孩子成长的步伐。我们来看看孩子们的现状,信息时代动摇了父母的权威地位。独生子女时代给教育带来挑战;物质生活丰富,精神生活匮乏;社会多元,随时面对选择;性发育提前,性教育滞后;应试教育带来巨大压力。所以我们总说孩子叛逆,其实是家长没有跟孩子一同成长导致的。因此需要家长写孩子成长日记,不断反思,多与孩子沟通,这样才不至于落后。

面对世界的发展和孩子的成长规律,这就需要家长在实施家庭教育理念时,遵循以下几点:

1. 爱

李琳曦教授曾说过,人是不会被改变的,除非感受到爱与关怀。可见,爱是家庭教育的开始。那么什么是爱,家长又该如何去爱?

爱是一门学问,爱是一门艺术,爱是需要学习和培养的一种能力。先获得这种能力,然后再把这种能力转化为智慧,因为爱是需要智慧的。这种转化需要家长在家庭教育中不断学习,不断反思,不断尝试,总结经验,内化为家庭教育的智慧。

爱是平等的爱,不是居高临下的爱。只有平等,孩子跟父母才能畅所欲言,父母才能走进孩子的心里,成为孩子的朋友。居高临下的爱,只能适得其反。

爱是无私的,不求回报的,无条件的,凡是有条件的爱都是“假爱”。这里说的“假爱”,不是说父母装出来的爱,而是家长不知道如何运用正确的方法,表达自己的爱。所以要做到真爱,除了要付出真心的爱,还要懂得表达爱的正确方法。例如:大部分家长都会关心孩子的学习,好多家长一到期末考试就会说,如果这次考多少分,就会得到什么奖励之类的话。关心孩子学习是爱孩子的表现,但是这种做法是有条件的爱,会让孩子觉得是在为父母考试。孩子并没有感受到这种爱,反而让孩子认为父母只爱他们自己。

爱是由被爱方决定的,就是当你爱别人时,能让对方感觉到你的爱,同时也能获得别人对你的爱,总之只有被爱方接受爱感受爱并付出爱,才是一份完整的爱。因此你当付出了爱,对方没有感受到时,你就应该反思,你付出爱的方式对不对。

爱不是溺爱。溺是淹没的意思。试想你的爱就像水,你把孩子淹没在水里,这时孩子就会在水里挣扎,但是你还是不停地把孩子往水里按压。其结果有两种,一种是孩子被淹死在水里;另一种结果是孩子挣扎出水面后,一定会报复那个把他按在水里的人。看看今天的富二代们,他们是溺爱最典型的牺牲品。

2.尊重

尊重孩子的人格,可以培养孩子的自尊心,形成良好的自我感觉、积极心态。孩子只有受到父母尊重,才会尊重父母,相信父母,与父母亲近,俗话说亲其师,信其道。这样你的家庭教育才能实施。

例如:一次婚宴上,有两个母亲都带着10岁左右的女儿。当婚礼还在进行,婚宴还没有开始的时候,两个女孩几乎同时伸手去拈桌上的菜吃。母亲甲:悄悄地拉了拉女儿的后衣襟。母亲乙:用筷子敲女儿伸出的手。同样问题,不同动作,不同结果。母亲甲,尊重孩子,朋友般的提醒。母亲乙,家长式教训,伤孩子自尊。动作是无声的语言,家庭教育就在我们的动作中。人类最不能伤害的就是自尊。一流孩子用眼神教,二流孩子用语言教,三流孩子用棍棒教。所以在在家庭教育中,多与孩子用眼神交流,鼓励的眼神,欣赏的眼神,信任的眼神等等;少用言语进行唠叨型教育,孩子们的要求不高,只希望家长能站在他们的立场上静静的倾听,然后给他们一个安慰的拥抱;杜绝用棍棒教育。如果在家庭教育过程中,你打骂了孩子,那么你的家庭教育就已经失败了。

3.接纳

孩子需要理解,需要无条件的接纳。理解的前提是了解,了解的前提是尊重。我们不仅要接纳孩子的优点,还要接纳孩子的缺点。著名诗人雨果说:世界上最宽阔的是海洋,比海洋宽阔的是天空,比天空宽阔的是人的胸怀。学习好的孩子需要爱,学习不好有问题的孩子更需要爱,更加需要家长的理解和包容。

我们来看看下面这个例子,例如:家长宋说,我和三个好朋友经常带孩子一块玩,我儿子好多时候不如其他孩子表现好,比如背古诗、识字,人家都会他不会,每次我都气得打孩子,打完后孩子哭,我也心痛得抱着孩子一起哭。我的儿子是不是有毛病?我该怎么教育我的孩子?(来访者的儿子3岁半,另三个孩子一男两女,最小四岁,最大四岁半。)在这案例中,家长宋不懂孩子的成长规律,盲目攀比,过高期望,虚荣心强,方法粗暴。首先应该接纳孩子的不足,孩子身上出了问题,然后再从家长身上找原因。先改变家长,再改变孩子。因为李琳曦教授曾说过,接纳是改变的开始,谁痛苦谁先改变。

4.信任

在家庭教育过程中,我们不仅要信任孩子,还要取得孩子的信任。这样保护了孩子的自尊心,从而孩子与家长平等沟通,达到和谐的亲子关系。

例如:因星期日下午儿子不上学,便和同学一块儿进午餐,三点左右才回家。到四点多钟,老公说:“儿子没有休息,在玩电脑。”我说:“不会吧,一般情况下星期六晚上玩过了,星期日下午就不玩了,洗洗澡就休息。”老公说:“我怎么听到电脑的声音?我要跟他谈谈。”这时我心中也不愉快。一会儿,老公忍不住了,就敲了敲书房的门,婉转地说:“儿子,你不洗澡吗?”儿子说:“不洗。”大约过了三十分钟,我又说:“你不休息吗。”儿子这时生气地说:“正在休息,在我房里,楼上的响声让我无法休息,我只好到书房休息了。”我感到儿子向我发脾气,我也很生气。五点四十,他起床吃晚饭。我说:“楼上的响声让你无法休息,是吗?你爸问你是否洗澡,我让你休息,影响了休息,很发急,是吧!”儿子说:“虚伪、虚伪、你们真虚伪!你们还不是认为我在房间玩电脑,旁敲侧击,你们直说不行了吗?”我不好意思地辩解:“我主要是认为你平时学习紧张,睡眠不足,心疼你,想让你多休息。”在这个案例中,父母虽然没有直接说儿子在玩电脑,但实际上是怀疑儿子玩电脑,让儿子有了被误解的感觉,所以,儿子很有情绪。我们这种做法是对孩子不信任的表现,是很容易刺伤孩子自尊心的,因此,误判不如不判。

5.赞赏

父母应善于发现孩子的优点,并放大这些优点。父母应以欣赏的眼光评价孩子,增强孩子的自信心,提升孩子的自我成就感。

例如:小学三年级小宋在写英语作业。我上前一看,小宋掩盖住不让我看。我说:“我不会英语,我想让你当我的老师,教我学英语。”这时他才让我看。我翻开本子就找他写得漂亮的单词,夸他写得漂亮,并让他教我读单词。小宋既高兴又认真的教我读单词,俨然一个小老师的形象,甚是可爱。大夫在旁边一边忙自己的事,一边听我们的谈话。谁知,这时宋大夫说:“这孩子太费劲,如果不调皮捣蛋,写得还可以。”小宋听后向父亲努努嘴,并“哼”了一声,不高兴地合上了作业本,不再教我读单词了,良好的氛围被父亲的一句话破坏了。这个案例中的“我”是一个懂得赞赏孩子的人,“我”通过向孩子示弱,使孩子感到在“我”面前他是一个强者,找到了自信,同时也是对我信任,从而拉近了我们的距离。但是父亲的话,不仅摧毁了小宋在我心中的形象,还打击了孩子的自信,更有甚者是伤害了孩子的自尊。同时,也抹杀了孩子的学习兴趣。所以,父母们要相信:没有笨孩子,只有潜能尚未开发出来的孩子,只要父母看重自己的孩子,懂得赞赏自己的孩子,就会让蒙尘的金子闪光!

6.责任心

三字经上说:”养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所以教育必须有责任心。没有管教的教育,没有约束的教育是伪教育。对于孩子的不良行为绝不能姑息纵容不能顺其自然,放任自流,要严加管教。

7.时间

和谐的亲子关系,源于真诚平等的沟通,沟通需要充足的时间。时间不仅要充足,还要提高时间的质量,父母要充分运用与孩子在一起的时间。

以上几点是家庭教育过程中必须注意的。

教育是一个生命换醒另一个生命,是启发孩子内在的动力,挖掘孩子的潜能,帮助孩子自我成长。不是靠父母的推与拉来教育孩子的。正像一辆要前进的汽车,必须首先启动发动机,只靠外力推车,既费劲又没有效果。

20 85347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