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物理教案最新4篇

荣誉 分享 时间:

中学物理教案应涵盖课程目标、教学内容、实验设计、课堂活动、评估方式等,旨在培养学生的物理思维能力和实践动手能力,激发学习兴趣。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分享的中学物理教案相关内容,供您学习参考!

初中物理教案【第一篇】

一、教材分析

这节教材首先对人类认识“运动和力”的关系作了历史的回顾,介绍了四位科学家研究运动和力的关系的`思想方法及卓越贡献。然后讲述牛顿第一定律的内容和物体惯性的概念。这是初、高中知识相衔接的一节课程。学生已经了解了牛顿第一定律的基本内容,所以在教学设计上应以教材中有关“力是运动的原因还是改变运动的原因”这一问题认识的发展历史为线索,以科学思想、科学方法教育与思维能力? 教学的侧重点应放在理解人类认识“运动和力”的关系研究、思考、推理过程,学习科学研究中常用的理想实验方法。在牛顿第一定律内容的学习上,注重知识的理解及与生活实际的联系。为发挥学生学习的自主性,思维的积极性,本课采取学生自主探究模式组织教学。

二、教学过程设计

引入新课:运动的起因是什么

(一)学生阅读历史的回顾并找出四位科学家关于力和运动的观点

这块内容中有些知识点学生是已知的,也有未知的,但学生都看得懂,所以就由学生来完成,同学们相互补充,教师只起到归纳总结的作用。

1.亚里士多德:力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

现象:在平路上人推车,车才能运动,人停止用力,车子就要停下来。

2.伽利略:水平面上物体所以会停下来,是因为摩擦的作用,如果没有摩擦,水平面上物体一旦具有某一速度物体将保持这一速度运动下去。

笛卡儿:如果没有其它原因,运动物体将继续以同一速度沿着一条直线运动,即不会停下来,也不会偏离原来的方向。

牛顿:一切物体总保持原来的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直到有外力迫使它改变这种状态为止。

(二)问:以上四位科学家每一位都把人类的认识向前推进了一步,试分析每人推进的一步体现在哪里??

a)亚里士多德的贡献:通过直觉的观察提出问题为科学家的研究确立了课题。

b)伽利略的贡献:(1)伽利略发现了不易直觉的摩擦力,改变了亚里士多德根据直接经验得出的直觉结论提出运动不需力维持;(2)思维代替直觉认识宇宙。

c)笛卡儿的贡献:(1)明确匀速直线运动;(2)指出速度改变是有原因的。

d)牛顿的贡献:(1)推广到一切物体;(2)提出静止;(3)明确力的作用。

关于谁的贡献大,学生众说纷纭,没有一个确切的定论,教师也无需给出一个正确的结论。但是通过对物理学历史发展过程的考察,对四位科学家贡献的探究,它将有助于学生了解物理学家认识和发现物理定理、定律的基本方法。从而“以史为鉴”,培养他们以物理学家认识世界本来面目的方式去认识世界。在一定意义上,通过对规律认识的历史的还原,对学生进行科学思想和科学方法论的教育是培养学生科学素养的有效途径。这是设计此问题的关键所在,也是本节课的亮点所在。

在该块教学内容中学生未知的是关于伽利略的理想实验,教师要采取的教学方法是采用设计一系列问题,引导学生学会自己分析问题自己解决问题,具体可如下操作。

提问:伽利略用什么方法证明物体运动不需要力来维持呢?

演示说明:设置一个向下的斜面,再圆滑地连一个向上的斜面。然后拿一个小球放在斜面某点上,由静止运动下来,它将冲上另一斜面。

教师设疑:它能“冲”到哪里,它能回到原来高度吗?如果光滑,结果怎样?

教师通过一系列问题引发学生的思考。通过实验发现,它升不到原来的那个水平高度,这是因为摩擦较大。若换一个摩擦较小的斜面,可以看出,它就较接近那个水平高度。若摩擦越小,就越接近。这是实验事实。科学推理:依据这可靠的实验事实为基础,然后沿着摩擦力越来越小的发展趋势,去科学推理——假如摩擦非常非常的小、以至于没有摩擦,那小球将非常非常接近——以至于达到原来水平高度。这是一种理想的实验情景,即小球沿着光滑的斜面总能上升到原来的高度。教师指出“假设”两个字用得很好,它对物理结论进行合理的外推,其结论的得出符合逻辑。减小第二个斜面的倾角,倾角越小,小球为达到原来的高度所通过的路程就越长;倾角越小,通过的路程就越长。然后,我们再去科学推理,假如它最?

教师总结:“理想实验”虽然也叫实验,但它不等同于科学实验。真实的实验是一种实践活动,而“理想实验”则是一种思维活动,是由人们在抽象思维中设想出来而实际上无法做到的“实验”。并指出理想实验是以真实的科学实践为基础,抓住主要矛盾,忽略次要矛盾,对实际过程做出了更深入的抽象分析。理想实验是以正确的逻辑法则为依据的。它是自然科学理论研究中的重要方法。

(三)演示气垫导轨实验

气垫导轨实验是学生未知的实验,所以采用的方法是由师生共同操作完成,教师介绍实验装置及装置的特点,由学生来推动气垫导轨上的物体,观察它的运动,进一步地帮助学生加深理解物体不受外力作用时将做匀速直线运动。

(四)让学生们仔细阅读牛顿第一定律的内容,并思考定律包含的几层含义

在进行牛顿第一定律的教学时,不能只满足于学生能复述牛顿第一定律的内容,还应帮助学生理解牛顿第一定律所包含的几层意思。定律的理解是未知的,但可以在教师的启发下,通过学生们相互讨论、自主探究、教师补充共同完成下面的三层含义。

1.描述了物体不受外力作用时的运动规律

牛顿第一定律描述了物体不受外力作用,或者所受的合外力为零时,物体将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

2.阐明了力的科学定义

力是物体间的相互作用,它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即产生加速度的原因,而不是产生和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

3.一切物体都有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的性质,揭示了物体普遍具有的属性——惯性。

(五)学生联系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自己分析惯性问题

初中物理教案【第二篇】

教学目标:

1.知道重力做功与路径无关。

2.理解重力势能的意义及表达式,会用表达式进行计算。

3.理解重力势能的变化和重力做功的关系。

4.知道重力势能的相对性、标矢性、系统性。

教学重点:

重力势能的概念及重力做功跟物体重力势能改变的关系。

教学难点:

重力势能的相对性、标矢性和系统性。

教学方法:

实验观察法、分析归纳法、讲练法。

教学用具:

质量相等的两个钢球和体积相同的一个塑料小球、沙盆、导学案、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①播放视屏:打桩机的重锤从高处落下,把水泥桩打进地里。

②学生演示实验:钢球从高处自由落下,在沙盆中砸出小坑。

总结:①重锤把水泥桩打进地里,说明重锤对水泥桩做了功。据功和能的关系,既然重锤可以对水泥桩做功,表明重锤具有能。实际上重锤在下落过程中把重力势能转化为动能,再对水泥桩做功,把其打入地里。

②钢球被举高具有重力势能,在下落过程中转化为动能,再对细沙做功,砸出小坑。

提出问题:打桩、钢球下落实验说明了什么?

学生思考回答:打桩、钢球下落实验说明:物体由于 被举高 而具有能量。这种能量叫做 重力势能 。(引出重力势能的概念。)

进一步提出问题:重力势能与那些因素有关呢?

观察实验:重力势能实验。

学生思考回答:重力势能的大小与物体的 质量 和 高度 有关。

那么,怎样定量分析重力势能与物体质量、高度的关系呢?让我们带着问题来共同学习本节内容。

(二)新课教学

1、重力的功:

先让学生预习,完成导学案复习内容。

引导学生阅读教材“重力的功”部分。一边阅读,一边完成导学案知识。通过老师推导重力在这几种不同情况下做的功,得出以下结论:(完成导学案填空)

(1)特点:物体运动时,重力对它做的功只跟它的起点和终点的位置有关,而跟物体运动的路径无关。

(2),其中、分别表示物体起点和终点的高度。

由可见,物体的重力mg与它所在位置的高度h的乘积“mgh”是一个具有特殊意义的物理量。

2、课堂练习:

通过课堂练习,及时了解学生对重力做功的掌握情况。

某游客领着孩子游泰山时,孩子不小心将手中的皮球滑落,球从A点滚到了山脚下的B点,高度标记如图7-4-1所示,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从A到B的曲线轨迹长度不知道,无法求出此过程中重力做的功

B.从A到B过程中阻力大小不知道,无法求出此过程中重力做的功

C.从A到B重力做功mg(H+h)

D.从A到B重力做功mgH

3、重力势能:

教师指导学生阅读教材“重力势能”一段,完成导学案知识。

(1)定义:物体由于被举高而具有的能量。

(2)大小:等于它所受重力与所处高度的乘积。

(3)表达式:Ep=mgh。

(4)单位:焦耳,与功的单位相同。

(5)相对性:重力势能总是相对选定的参考平面而言的(该平面常称为零势能面)。

(6)系统性:重力势能是地球与物体所组成的系统共有的。

重点讲解重力做功与重力势能变化的关系:

(1)表达式:WG=EP1-EP2=-ΔEp。

(2)两种情况:

4、重力势能的性质

教师引导学生阅读课文相关内容,完成导学案内容:

1.相对性:重力势能总是相对选定的参考平面而言的(该平面常称为零势能面)。

2.标矢性:重力势能为标量,其正负表示重力势能的大小。物体在参考平面上方时,重力势能为正值;在参考平面下方时,重力势能为负值。

3.系统性:重力势能是地球与物体所组成的系统共有的。

5、课堂练习:

通过课堂练习,及时了解学生对重力势能的掌握情况。

下列关于重力势能的说法正确的是 (  )

A.物体的位置一旦确定,它的重力势能的`大小也随之确 定

B.物体与零势能面的距离越大,它的重力势能也越大

C.一个物体的重力势能从-5 J变化到-3 J,重力势能增 加了

D.在地面上的物体具有的重力势能一定等于零4、典例探究

(三)课堂小结

目的是让学生再次回顾本节课所学的重点知识内容。内容如下:

一、重力做的功

1.特点:

只跟物体运动的起点和终点的位置有关,而跟物体运动的路径无关。

2.表达式

WG= mgh=mg(h1-h2),其中h1、h2分别表示物体起点和终点的高度。

二、重力势能

1.定义:物体由于被举高而具有的能量叫做重力势能。

2.大小:物体的重力势能等于它所受重力与所处高度的乘积,表达式为Ep= mgh 。

3.单位:焦耳。

4.重力做功与重力势能变化的关系

(1)表达式:WG=EP1-EP2=-ΔEp。

(2)两种情况.

(四)布置作业

完成导学案“课后达标”作业。

板书设计:

(五)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

通过图片、讲解等方式,讲述我国科学家,利用科学技能,为国家科研、航天等领域做出的巨大贡献,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热爱科学,乐于奉献的精神。

教学反思:

初中物理教案【第三篇】

教学目标

1.知道家庭电路的组成,安装顺序以及各部分电路元件的作用。

2.知道家庭电路的火线和零线,它们之间的电压是220V。

3.通过学习熔丝的作用,体会物理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过程

为了便于同学们更好学习,本节内容分为两大部分

(一)家庭电路的`组成

(二)熔丝的作用,下面采用自主学习方式来完成今天的学习任务。

自主学习

1.家庭电路各元件的安装顺序,各部分的作用。

2.家庭电路中的两根电线,一根叫 线,另一根叫 线。

3.知道电能表作用是什么?知道电能表的读数方法?根据电能表的参数“220V 10(40)A”。计算该能表的最大电功率是多少?

4.每一盏电灯一般都由一个开关控制。开关 在火线与电灯之间,为什么?

学生展示

1.家庭电路的组成:

2.进户线及电压

3.电能表作用、读数、计算最大电功率,并与智能电能表进行比较。

4.总开关作用。

5.保护设备,空气开关和漏电保护器。

补充强调

1.开关为什么要串联在火线与电灯之间?

2.两孔插座与三孔插座区别?P128阅读材料

小结:

1.家庭电路由进户线、电能表、总开关、保护设备、用电器、导线等组成。

2.进户线分为火线和零线,电能表用来测量家庭消耗的电能,总开关的控制家庭电路的通断。保护装置保护家庭用电安全。

3.开关要和电灯串联,开关要连在火线和电灯之间。

自主学习

1.造成家庭电路中电流过大的原因有哪些?电流过大会造成什么危害?

2.保险丝在电路中的作用是什么?

3.如何选用保险丝?

实验一、探究家庭电路中电流过大原因?学生总结得出结论。

实验二、探究如何选择熔丝。额定电流等于或稍大于电路最大的正常工作电流。

小结:

1.家庭电路中电流过大原因有总功率过大或短路。

2.熔丝作用:当电路中电流过大时自动熔断,起保护作用。

3.熔丝有不同规格。选择熔丝时应该使它的额定电流等于或略大于电路最大的正常工作电流。

初中物理教案【第四篇】

(一)教学目的

1、了解太阳能的优点。

2、知道直接利用太阳能的两条途径。

(二)教具有关挂图、录像资料等。

(三)教学过程

1、引入新课

教师:人类利用的常规能源是什么?可以开发利用的新能源有哪些呢?

学生:常规能源有煤、石油、天然气等化石燃料和风力、水力资源等等,可以开发利用的新能源有核能、太阳能、地热能、潮汐能等等。

教师:回答得很好,前面我们已经学习了核能的开发和利用,用铀做燃料的反应堆虽然能大大减少能源的消耗,但是铀的储量也是有限的,而且使用时要产生放射性污染;轻核的聚变虽然比裂变干净,还能释放更多的能量,但是至今还没有真正解决和平利用的问题,所以还要开辟新能源。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们发现太阳不但一直间接地向人类提供生存和发展的能量,而且还是可能为人类长期地直接提供巨大能量的新能源。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太阳能。

2、进行新课

板书:第五节太阳能

(1)太阳能的优点

①太阳能十分巨大。

教师:同学们想想,太阳能有什么优点呢?

板书:(一)太阳能的'优点

学生:太阳能非常巨大,从前面表中可见,太阳能向周围空间辐射的总功率达×1026瓦。

板书:1、太阳能十分巨大

教师:说得很好,太阳能十分巨大。同学们知道太阳能辐射到地球表面的总功率是多少吗?(通过查看课本答:×1017瓦)

教师:同学们计算一下,太阳每小时辐射到地球的总能量有多少?(学生上黑板计算:×1017瓦×3600秒=×1020焦)

教师:地球每小时从太阳获得的太阳能量有×1020焦,这比目前全世界在一年内能源生产的总量还多,可见太阳能有多么巨大。

②太阳能供应时间长久。

那么太阳能会不会用完呢?根据科学家推算,太阳像现在这样不停地向外辐射能量,还可以维持60亿年以上,对于人类来说,太阳能可以说是一种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永久性能源,所以太阳能的第2个优点是:

板书:2、太阳能的供应时间十分长久

③太阳能分布广阔,获取方便。

教师:我们到哪里去取太阳能?怎样获取呢?(只要太阳能照到的地方,就有太阳能,不用专门去寻找;只要用东西接收就行了,不需要挖掘开采)

教师:很好,所以太阳能的第3个优点是:

板书:3、太阳能分布广阔,获取方便,无需挖掘开采和运输

④使用太阳能安全、不污染环境。

太阳能是最干净的能源,开发、利用太阳能不会给我们带来污染。所以,太阳能的第4个优点是:

板书:4、太阳能安全、不污染环境

(2)人类直接利用太阳能有两条途径

教师先请同学议论:如何利用太阳能?然后总结。

板书:(二)直接利用太阳能的两条途径

1、把太阳能转化成内能以供利用(讲解:例如用太阳炉、太阳能热水器等装置把太阳能转化成内能来做饭、烧水等等,也可用集热器把水加热,产生水蒸气,再推动汽轮发电机发电——这就叫太阳能热电站。)

2、通过光电转换装置把太阳能直接转化成电能(讲解:例如用硅光电池——也叫太阳能电池,把太阳能直接转化成电能。太阳能电池的应用已很广泛,像人造卫星上的电源、太阳能汽车上的电源,小型电视机、计算器上的电源,城市道路路灯的电源等等都可用太阳能电池,我国还用太阳能电池做航标灯的电源,铁路信号灯的电源等等)

(3)利用太阳能的困难

教师:既然太阳能有那么多优?

板书:(三)广泛利用太阳能的困难

1、太阳能虽然十分巨大,但它太分散(讲解:经计算,垂直投射到地面每平方米面积上的太阳能只有几百瓦,所以要大规模开发利用太阳能必须设置庞大的收集和转换能量的系统,目前造价还太高,影响推广。

2、由于地球的自转和气候、季节等原因,太阳能的功率变化大,不稳定,给正常连续地使用造成困难

3、目前太阳能转换器的效率不高(讲解:光热转换的效率为50~60%,而光电转换的效率只有10%左右。所以还要下大力气研制高转换效率的材料)

(4)结束语

要大规模地直接利用太阳能还要做大量的研究工作,现在已取得一定成果,只要不断努力,必将会不断有新的进展,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应用也将越来越广泛。有人预言,到21世纪,太阳能将

(四)太阳能教学设计

20 343635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