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教学案例 生物课教学案例范例【通用8篇】
【导言】此例“生物教学案例 生物课教学案例范例【通用8篇】”的教案资料由阿拉题库网友为您分享整理,以供您学习参考之用,希望这篇资料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支持吧!
生物教学案例模板【第一篇】
案例(一):从2003年的SARS到_,再追溯到天花、鼠疫,以及西班牙大流感,还可以联想到二十一世纪杀伤力最大的生物武器及各个国家对生物武器的研究。这些都是学生非常感兴趣的话题。高中生物新教材在内容的编排上,力图构建一种联系现实生活的氛围,创设一种进一步理解和应用生物学知识的情境。
案例(二):1998年洪水泛滥直接造成一千多人死亡,国家损失巨大,其罪魁祸首是长江中上游森林被大量砍伐。近年来,黄河每年断流达100多天,这是大自然向人类发出的警告。大炼钢铁“炼就”了多少荒山。先围湖造田,后返田还湖,浪费了人民多少血汗。听说过“多利羊”吗?还有最新的一些生物科技产品,等等。
生物学知识日新月异,发展很快。为了赶上时代步伐,教师有必要经常上网查阅资料,了解现代生物学新成果、新观念,结合新教材内容相关知识,如克隆人事件、转基因生物与生物效应器等生物高新技术知识等,让学生也关注社会、关注生物学热点。事实证明,这种潜移默化的熏陶在学生中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他们非常关注生物科学发展的动向,科学成就也成了同学们爱谈论的话题之一。
生物学科教学案例【第二篇】
关键词:物流管理;案例教学;本地化
基金项目:石家庄职业技术学院院级一般课题(编号08YY001)
中图分类号:G712文献标识码:A
近年来,作为“第三个利润源泉”的物流管理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高度关注,各高职院校纷纷设立物流管理专业。如何提高物流管理专业的教学质量,形成自己的物流教育特色,已成为各学校非常关注的问题。案例教学法作为一种重要的教学方法,在物流管理专业的教学中得到了高度重视。
一、案例教学本地化的含义
案例教学本地化是案例教学法的一种,主要指教学所用案例的本地化,即教师在采用案例教学法的过程中,将在学校所在地或相邻地区、学生家庭居住的集中地,已经发生或正在发生的、当地特色鲜明的、具有代表性的企业实际案例,通过书面介绍、实地参观考察等方法,呈现在学生面前,作为讲解、分析、讨论、评价的对象。与案例教学本地化相联系的概念有两个:一个是案例教学国际化;另一个是案例教学本土化。前者是指运用在国际上具有代表性的案例作为教学内容,案例可能来源于国外企业(如美国的UPS),也可能来自国内企业(如中国的COSCO),后者则是指运用我国企业的案例来作为教学内容,案例教学本地化是其子集。相对于这两个概念,案例教学本地化更强调案例发生的地点就在学生的身边,就在学校的附近,这样的案例,能带给学生更大的冲击力和震撼感,从而更好地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实施案例教学本地化的优势
案例教学作为一种典型的启发式教学,已被证明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是管理学科应用类课程中普遍推崇和倡导的教学方法。但如果案例选择不恰当、没有地区特色、时效性差、背景信息缺乏,学生会感觉案例内容苍白,应用性差,案例教学的效果就不能实现。案例教学本地化能够弥补这些不足。
(一)案例教学本地化能更好地适应高职物流管理专业的学科特点和授课对象的需求。首先,物流管理属于应用科学的范畴,是一门实践性非常强的学科,它的产生与发展,与企业的实际业务密切相关。物流管理研究的出发点,就是研究企业在开发最后一块“经济的黑暗大陆”时所遇到的问题;其研究的归宿点,就是为企业的物流实践提供理论支持和解决方案。其次,现在物流管理专业的学生,基本上是高中或是中专的毕业生,高考后直接升入大学,实践经历非常少,基本没有物流企业实际工作的经历,在学习这个实践性相当强的专业时,无法想像企业的实际情形,教学效果大打折扣。如果不考虑这两个特点,我们的物流管理专业教学将不能取得较好的效果。案例教学本地化,能帮助无工作实践经历的学生进入工作角色,带着只有在工作中才能产生的疑问,走出教室,走入企业,进行实地参观和调查研究,然后再走回教室,在理论的指导下探讨和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教师的教学效果和学生的学习效果都会得到明显的提高。
(二)案例教学本地化能为学生展示一个“立体”的教学案例,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现在教科书上的案例,对学生来说,只是遥远的、想像中的、与自己毫无关系的“平面”案例。的确,我们现在所运用的大多数案例,往往是以新闻报道为基础内容而编写的,或者是直接运用国外的教学案例,很少是任课教师深入企业而编写的。这些白描甚至是虚构的案例,是通过一个人或者一组人的眼光看世界,可称之为“平面”案例,不能让学生充分融入到案例中去,更不能提供所有的案例信息,使学生在案例讨论中不得不经常进行假设,起不到案例教学应有的效果。在实行案例教学本地化后,提供给学生的案例,就发生在学生的身旁,可能他的朋友、甚至家人就在案例发生企业工作,学生有自己了解和认识这个企业的渠道,这就给了学生一个震撼,调动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案例讨论过程中,通过安排学生到案例发生企业现场参观调研,学生可获得更多的案例背景资料,给学生提供一个“立体”的案例,充分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使学生在现实情景中进行案例的认知和分析,更有利于学生的成长和教学目标的实现。
(三)案例教学本地化能有效提高教师的专业实践能力和教学科研能力。作为新兴的产业和新兴的学科,物流管理还处在一个高速发展的阶段,尚不是一门成熟的学科。高职院校设立物流管理专业,也是近几年的事情。因此,任课教师无论是理论水平,还是实践经历和能力,都差强人意,需要大幅度的提高和改善。实施案例教学本地化,可以促进教师走出学校,走进企业,走入实践,在实践中检验并从不同角度重新认识所学的理论,从而大幅度提高教师对物流知识的理解和运用程度,进而提高他们的教学科研能力,提高他们为企业和社会服务的水平。
三、案例教学本地化的组织和实施
案例可以归纳为两大类:描述评价型和分析决策型。前者描述了解决某种管理问题的全过程,包括其实际后果,无论成败;后者则只介绍了待解决的问题,由学生去分析,并提出对策。显然,前者留给学生的分析任务只是对案例中的做法进行事后评价,以及提出“亡羊补牢”性的建议;后者注重培养学生分析决策、解决问题的能力。我们以分析决策型案例为对象,采用讨论法作为教学方法,其教学的组织实施可分为以下几个主要环节:
(一)本地化案例的搜集和整理。案例是案例教学法的核心,本地化案例的恰当与否,直接决定教学的效果。一个好的本地化案例,不仅要具有现实性、完整性、时代性、有效性、典型性等所有案例的共同特征,更要具有可见性和鲜明的地方特征。所谓可见性,是指学生能到这些案例企业中进行参观、调研;所谓鲜明性,是指这些企业在当地典型行业中具有一定的代表性。
在搜集和整理本地化案例时,除案例搜集与整理的一般要求外,需要特别强调两个方面:一是教师一定要通过各种方式,走出校门、走进企业,与企业结合,将企业的实际经营转化为案例材料,不要从媒体上改编案例,更不要杜撰案例,否则就失去案例本地化的意义;二是强调学生的参与,要让学生从案例的搜集开始就介入,一直到学生就此案例讨论结束。在案例建设过程中,教师一定要倾听学生的呼声,要始终广泛吸取学生的意见,不仅要从教学效果而且要从学生的角度考虑案例的提取与撰写,使案例与课堂教学的相辅相成性更高,可用性更强。
(二)案例的布置。案例准备好后,要及时将案例发送给学生,一般以纸质材料为宜,提前3周左右发到学生手中。在此期间,学生应以小组为单位,充分阅读案例,理解案例中所蕴含的信息和概念;在现有信息的基础上,每个同学都要提出自己的观点,表达自己对每个问题的看法;然后小组内进行讨论,有些学生要努力说服其他成员接受自己的观点,有些学生要学会放弃自己的个人观点以服从小组的共同利益;最终表达出小组唯一的观点,小组所有成员通过讨论后做出对问题的最终决策;撰写案例分析报告,以书面的形式归纳本小组的意见;指定演讲的人员,为课堂演讲进行准备。
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一定要保持与学生之间的联系,尤其是课下联系,及时与学生沟通,了解各学生小组的进度。当大部分小组的学生提出了自己的观点、各小组准备进入辩论阶段时,要及时带领学生走进企业进行实地参观和调研,引导学生对案例的背景信息进行更充分地了解,为案例分析打下更好的基础。
(三)案例的课堂讨论。首先,进行各小组的演讲,各小组演讲时,最好有电子文档作为辅助,时间10分钟左右即可。一般每个小组由一个人主讲,其他人员可以进行补充和说明。其次,每个小组演讲结束后,整个小组要接受其他同学的提问。如果存在不同意见,教师应在一定时间内允许双方进行辩论。在每个小组演讲结束和全部演讲结束后,教师要适当进行评价,对客观问题给出正确答案,对主观问题提出解决思路,从而达到和学生有效沟通的目的。
四、物流案例教学本地化应注意的问题
(一)发掘并建设合适的本地化案例是实施案例教学本地化的前提。首先,在我们当地企业中,适合教学的案例很多。教师一定要克服畏难情绪,走入企业当中,把解决物流管理的具体问题放在重要位置,在具体业务中进行锻炼和提高,帮助企业把原来分散的经验提升为系统的经验,取得企业的信任,为案例的发掘和建设打下良好的基础。其次,合适案例的标准并不高,那些具有知识性、趣味性、实践性和时效性,而且从活生生的管理实践中提取出来的现实事例,只要能与课堂讲授的内容密切相关,能促进学生运用已学理论知识积极思考,都可以作为案例的素材。第三,案例的建设过程,一定要有学生的参与,教师要注意听取学生的意见,保证案例的描述、组织结构等受到欢迎。
(二)案例教学本地化要与案例教学国际化和本土化有机结合,才能取得预期教学效果。案例教学国际化和本土化,一般采用的都是比较经典的案例,内容体系一般是物流管理理论的系统化阐述。通过这种教学方法,学生可以学习到别人是怎样思考、怎样解决问题的。而案例教学本地化,采用的是时效性强、当地特色浓的立体案例,这种教学方法把提高学生能力放在比获得知识更重要的位置,培养学生的各种实践能力,如现场调研、沟通技巧、数据采集与分析能力等。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一定要将案例教学国际化和本土化与案例教学本地化有机结合起来,否则不可能取得理想的教学效果。
(三)一定要组织学生及时到案例企业进行参观调研。及时组织学生到案例企业进行参观和调研,既是案例教学本地化的重要一环,也是其特色所在。通过书面案例的阅读,学生将结合自己的实践经验,对案例所描述的内容会有一个整体的理解,发现解决案例需要但 在案例中有找不到的信息和背景资料。要想取得更充分的背景资料,学生必须走入企业,进行实地参观和调研,通过自己的努力和亲身感受,获取自己想要取得的各种信息,从而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如果没有组织学生亲身走入案例企业,教学效果会大打折扣。
总之,对高职物流管理专业教学来说,案例教学本地化不失为一种效果良好的教学方法。任课教师一定要走出学校,走入当地企业,从实际工作中挖掘和搜集案例,积极布置各小组学生学习和讨论案例,及时带领学生到案例发生企业进行实地参观和调查,认真做好全班范围内的小组辩论,充分利用案例教学本地化的优势,不断提高物流管理专业的教学水平。
(作者单位:石家庄职业技术学院)
参考文献:
[1]张丽华。管理案例教学法[M].大连: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2000.
生物学科教学案例【第三篇】
关键词: 案例教学法 民办本科院校 物流管理教学
自20世纪80年代中期案例教学法作为一种新的教学方式被引进我国以来,它在教学实践中不断被证明是一种行之有效的、具有特殊效果的教学方法。在民办本科院校的教学过程中,我们急需这样的一种先进的教学方法对教学内容进行深化和补充,达到期待的教学效果。作为一门实践性极强的课程,案例教学法在物流管理在教学过程中的施行显得更为迫切。
一、什么是案例教学法
案例教学不是复制性地让学生被动地接受知识和技巧,而是运用开放式的教学方法,侧重于学生未来岗位工作技能的培养,教师只起着一个启发者的作用。在案例教学的过程中,教师通过对于案例的吸收和学习,借助案例本身的吸引力,使学生主动探索,积累知识,提升处理问题的能力;通过案例的学习和讨论,培养学生注重实际操作,勤于思考,主动把理论知识和实际岗位工作相结合,形成正确的学习、分析、讨论、解决问题的习惯。
二、民办本科院校物流管理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随着近几年电子商务及物流行业的发展,社会对现代物流人才的需求出现爆炸式的增长。在这样的大背景下,各民办本科院校也在经管类的专业中纷纷开设了物流管理的相关专业课程。物流管理这门学科的强大生命力在于它的高度实践性,其研究的出发点和归宿点都是为社会流通实践服务。但是,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却存在不少问题,具体体现在以下几点。
1.教学的对象基本没有工作实践的积累,在接受“物流”这门实践性要求高的课程时,由于缺乏感性认识而常觉得一头雾水、不知所云、无法理解,而过多的理论学习也削弱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2.民办本科院校建校时间短,由于经费或其他特殊条件的限制,物流管理相关工作所需要的实操知识很少能全面配套到位。综合实训的设备设施欠缺,实训课程的开设一般都严重不足甚至是不开,学生很少有实践操作的机会。
3.教材及教学辅助资料选用不当,影响了教学的质量。纵观现有的物流专业教材,有些教材理论性太强,内容过于抽象,不适应民办本科院校的实用性要求;有些教材的内容过于陈旧,跟不上经济发展的需要;有些教材内容不适合我国当前的国情,让学生感到理论与实践不符合。
在这种状况下,如果教师在教学中仅仅局限于讲授物流管理理论,其教学效果就可想而知,因此在该课程推行案例教学法就显示出它的必然趋势。
三、案例教学法在民办本科物流教学中的施行
教师在物流管理的教学过程中应施行案例教学法,把教学、实践、研究结合在一起,将实践性教学引入到课堂中来,充分培养学生的专业性、实用性和综合性。在民办本科物流管理的案例教学实行过程中,教师可以参考以下的思路。
1.案例的收集和积累
教师应充分利用案例教材、参考书、报刊杂志与网络资源,时刻关注物流管理案例的积累工作。可以积极参加教学研讨会,开展企业调查或主动走出去参与企业挂职,将企业经营的实际问题,以及成功策划与运营实例转化为教学案例。另外,针对国内物流案例较少且过时的情况,建议相关院校可组织物流专业教师编写新的案例,充实自己的案例库。同时让学生参与案例库的资料调研工作,让学生主动接触相关企业,在解决现实问题的过程中提高分析能力。
2.引导学生积极讨论案例
课上的讨论交流是案例教学的主体部分。讨论可以以小组的形式开展,交流是全班学生经验与知识的共享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应当鼓励学生拓宽思路,积极表达,进行必要的争论和观点的创新。这一阶段要求教师具有良好的组织把握能力和洞察力。
在学生中积极推行案例讨论的前提是学生对于案例的熟悉和一定程度的思考。这就要求教师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预先布置学生案例的预习工作,当然,对于一些特殊的案例,也可以当堂布置,学生以头脑风暴的方式讨论解决,亦能收到良好的效果。
3.给出中肯的评价
在学生讨论交流和分析案例的过程中,教师进行适当的点评是很有效的。针对学生在案例讨论中的积极表现,教师适时地给予表扬和鼓励,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此外,教师应把学生在讨论中不够深入或有遗漏的地方指出来,在原有讨论分析的基础上有所升华,从而使学生在案例教学中所获得的知识更具有完整性、条理性、系统化。
4.将案例讨论纳入学生考核
每组学生在案例教学中的表现都要与总评成绩挂钩。考评方式可以灵活多变,使学生更能全面、客观、系统地回顾自己的学习情况,端正学习态度,找准学习差距,让学生感受到压力,并使其在平时学习中产生动力,提高学习的积极性。
四、结语
教师除了掌握基本理论的来龙去脉、相互关系之外,还需要强化自己的企业实战能力,二者结合才能从整体把握案例脉络,理顺逻辑关系,更好地引导学生。教师的企业实战能力可通过多做横向课题、去企业调研等方式得到锻炼。
参考文献:
[1]张丽华。管理案例教学法[M].大连: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2000:18-27.
[2]周德峰。案例教学法与管理类课程改革[J].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学报,2007,(1):106-109.
[3]陈代芬。物流管理操作型人才培养的研究与实践[J].物流技术,2002,(5):38.
[4]杨浩军。物流实践课程体系建设初探[J].物流科技,2006,(2):79-81.
[5]张德航。案例教学的特征与应用[J].咸阳师范学院学报,2006,(6):78-80.
生物教学案例范文【第四篇】
〔中图分类号〕 〔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3)14—0081—01
在素质教育背景下,如何培养学生学习生物的兴趣,优化课堂教学效果,需要生物课教师不断地去探索。在高中生物课程教学的诸多方法中,案例教学法因其先进的教学理念、清晰的教学原则、明确的教学目标,成为高中生物教学中最有成效的教学方法之一。
一、案例教学法的优势
案例教学法是一种从教学目的出发,精选富有启发性的典型案例,然后组织学生研讨或提供一定的情景,让学生去感悟、理解和掌握知识,以提高能力和综合素质的教学方法。与其他教学方法相比较,案例教学法具有一定优势:
1.能调动学习兴趣
一切成功在一定意义上都来源于兴趣,有了兴趣,学生便有了主动学习、思考和探索的内在动力。案例教学法追求以人为本,教师在学生学习过程中进行引导,使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得到凸显。高中生物课作为一门具有一定实践性的学科,仅仅依赖老师唱“独角戏”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是不可取的。在生物课堂教学中,生动、有趣和鲜活的案例,很容易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也很容易刺激学生的求知欲望,拓宽学生思考空间,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
2.能培养应用能力
案例教学法是通过模拟现实问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来诊断和决策,从而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其主旨不在于让学生立即解决问题,而在于鼓励学生在开放的教学环境中积极、主动地思维,促进其对知识的消化。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不仅从讨论中获得了知识和经验,也学会了吸收、借鉴别人的知识与经验,提高了他们对比分析研究问题和发散思维的能力。
3.能提高教学效率
案例教学法有别于传统讲授法,它主要通过以学生为主体的随堂讨论方式,启发思维,达到让学生充分表达看法、使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的效果。教师课前从所讲基础知识出发,精心准备课堂上即将要讨论的课题,恰到好处地创设问题情境,使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展开交流,学生的学习状态亦由机械地接受变为主动地探求,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学生也能更深刻地理解所学知识,整个学习过程变得富有活力而有成效。
二、应注意的问题
案例教学法旨在培养学生叙述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其本质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互动式教学。但在案例教学操作过程中,则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1.精选典型案例,适时进行更新
案例要能反映真实情景,有趣味性,包含一个或几个需要思考、解决的问题,且解决的途径具有多样性。案例教学法还要与时俱进,要求教师要不断保持案例的更新。
2.加强理论学习,提高自身修养
生物学科的实践性和创新性特点突出,这就要求教师要坚持不断地更新知识、提高自身综合素养,并勤于反思,善于总结,对教学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能具有理性的认识,完成“教书型”教师向“学者型”教师的转变。
3.处理好案例教学法与传统讲授法的关系
生物课堂教学案例【第五篇】
1重过程体验的策略分析
转变教学观念,做到心中有学生
在高中物理教学中,学生过分依赖教师的现象较为普遍,特别是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下,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严重受限,如果教师不能及时加强意识教育,必然会导致教学的效率与质量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因此,在高中物理教学中,教师必须加强学生自主学习意识的教育,而且要重点突出学生在教学工作中的主体地位。对于正处于智力与能力发展关键时期的高中学生,教师应重点培养学生的独立性与自主性,使学生切实做到心到、眼到、耳到、口到、手到,在教学过程中,尽量调节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之间的矛盾。同时,教师自身所具有的引导作用也是不容忽视的,要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强化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让他们理解这种能力对于其今后发展的重要性,从而有意识的参与教师组织的相关教学活动,这是符合素质教育理念的。
基于学生的认知基础创设情境引导学生学习代替教师灌输式教学是新课程理念的集中体现。实践经验表明,教师在课堂上尤其刚上课时通过创设物理教学情境,可提高学生的兴趣和听课的注意力,让学生尽快地进入学习状态。教师创设问题情境的方式有:有启发性和目的性的物理问题,学生熟悉的物理生活实例或物理故事,与本节教学内容相关的物理小实验小制作,利用投影仪计算机等多媒体放映相关的物理动画或视频等。但这些问题情境的创设要求教师要结合教学内容,根据教学的具体情况,充分利用多媒体手段,选择既贴近学生生活又具有时代气息的事例,以图文并茂,形象生动且有利于学生内心体验的表现手法向学生展示具有设疑激趣特征的问题情境。
教学内容的问题化,实现脑中有结构
“问题化”教学是以问题为载体的教学组织形式,以学生为本,借助于问题引导学生经历物理思维过程和方法直接指向学生能力的发展。
问题是学生思维发展的源头所在,以问题为中心组织物理教学,用问题串接学生前后的知识结构,学生顺着问题这一知识的脚手架不断攀高,可以在物理知识探索中走得更远。
教学内容操作化、生活化,实现手中有方法
实验是物理知识形成和发展的基础,我们的物理教学内容大多是具有操作性的,为此我们要顺应物理学科特点,不能单纯的教教材,而应该注重“讲”、“想”、“做”三者有机结合,尤其是做,让学生动手实践,实践经验表明,教学内容一旦可操作化,能有利于过程与方法目标的达成。
物理学是一门自然科学,物理学中的所有的理论、概念或者规律都源自于生活。所以说,物理教学,也要能够贴近学生们所熟悉的日常生活,并联系社会。每一天在我们的生活中都会出现大量的物理现象,我们口中常提到的“科学技术”实际上是与物理紧密相关的一些研究成果。
2教学案例――加速度
教材分析与知识点分解
“加速度”对于学生而言是一个全新的概念,也是物理学中的一个重要概念,其在动力学中起到纽带和桥梁的作用,对以后物理的学习起着承前启后的重要作用。那么这个知识点如何分解呢?笔者从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出发,设置了如下几个具有台阶性的问题:
(1)速度变化量;对于这个知识点进一步设置情境进行分解:加速运动、减速运动、曲线运动如何求速度变化的大小和方向?
(2)速度变化的快慢(速度变化率);给出具体的情境,引导学生分析问题:如何判断两个不同运动过程中哪个速度变化得快?
(3)加速度的大小和方向。如何规定加速度的方向?加速度的大小和方向反映了怎样的物理意义?
设置具体的情境步步深入,激活学生的思维。
合作学习,逐步丰实认知
项目1问题导入“加速度意义”探究
情境小汽车、战斗机、高铁启动阶段用时如下表1所示:
表1初速度末速度所用时间小汽车030 m/s10 s战斗机060 m/s10 s高铁060 m/s300 s问题:(1)小汽车和战斗机相比,启动加速的性能相同么?(2)战斗机与高铁相比,启动加速的性能相同么?(3)三者相比哪一种加速性能最好?
学生自主探究上述三个问题,如果能够探究正确,和学生一起构建“加速度”这个概念并探讨引入“加速度”这一物理量的意义。如果学生无法解答上述问题,我们教师要及时引导学生将注意力集中到“相同时间速度增加大”或“相同的速度增加量所花时间较短”这两个比较依据中来,继而生成借助于“单位时间速度变化量”来比较速度变化快慢方法,“加速度”这个概念呼之欲出。
项目2量化计算,深入对“加速度”的理解
在和学生完成项目1,顺利得到加速度的定义式和单位后,要求学生计算表1中小汽车、战斗机、高铁的加速度。接着对照表1,学生讨论分析哪个最终的“速度大”?哪个“速度变化量大”?哪个“加速度大?”在此基础上对下列几个说法进行辨析:
(1)物体加速度大就是说物体运动地快。
(2)物体的加速度为2 m/s2,即该物体速度变化为2 m/s.
(3)物体的加速度等于零,则物体的速度也一定为零。
(4)物体的加速度大,则相同时间内速度变化量也大。
对于这几个说法的辨析,给学生展示和交流的时间,如果学生回答都是正确的,则师生一起总结“速度”、“速度变化”、“加速度”各自的意义及相互关系。如果学生在某一个说法上存有疑虑,则和学生重新回到对表1中的数据中去,用量化的结果来进一步讨论,深化理解。
项目3对比理解“加速度”矢量性
例1一辆汽车正在向右匀速行驶,速度大小10 m/s,突然加速,经过20 s,其速度达到30 m/s,试分析这一加速过程中汽车加速度的大小和方向。
例2一辆汽车正在向右匀速行驶,速度大小30 m/s,突然刹车,经过20 s,其速度达到10 m/s,试分析这一加速过程中汽车加速度的大小和方向。
在学生得到计算结果后,要求学生参考教材中的内容,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交流,初步理解“加速度”的矢量性,为了深化理解,进一步设置问题让学生深化理解。
(1)一物体做直线运动,已知其始、末速度的大小及方向,试讨论如何确定速度的变化、加速度方向?
(2)一物体做加速(或减速)直线运动过程中,加速度方向与速度方向有什么关系?
生物教学案例范文【第六篇】
生物科学的发展史是一部不断对生命活动规律进行探索创新的历史,无数的科学探索留下了大量的经典生物实验,这些经典实验蕴涵科学家独具匠心的科学思维和巧妙的实验设计方法。可以看出,生物科学史蕴含着丰富的科学思想、科学方法、科学世界观以及科学精神、科学态度等内容,因而具有很高的教育价值。生物科学史的学习不仅是《普通高中生物课程标准(实验)》的明确要求,也是教师教学实践中的切实需要。
案例教学是根据一定的教学目的,选取合适的案例贯穿于教学过程,来组织学生进行分析、讨论、研究等,通过生生、师生之间的互动,以达到锻炼学生的能力及形成良好的的个体品质的教学方法。将生物科学史融于生物课堂中,进行案例教学,旨在提高学生学习生物的兴趣和生物科学的素养,同时能有利于提高学生信息搜集、提取和分析的能力以及简单的科学实验设计能力。
1 生物科学史在生物教学中的作用
利用生物科学史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生物科学素养是公民科学素养构成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生物科学素养是指公民参加社会活动、经济活动、生产实践和个人决策所需的生物科学知识、探究能力以及相关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提高每个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是生物学教学实施的核心任?眨?也符合新一轮生物学课程改革所倡导的理念。
生物科学史中记载着科学家的生平事迹,从中挖掘科学家的科学态度、科学精神和科学世界观,把它们渗透到生物教学中,对培养学生的生物学素养乃至科学素养和人文素养都具有积极的教育意义。学生置身于科学史的氛围中进行领悟和体会,获取丰富而有趣的知识营养,体验严密的逻辑思维过程和解决问题的思想方法,并在厚重的历史感中体会前人的智慧,从而提高自身的生物科学素养。
利用生物科学史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生物科学史就是科学家探究生物学知识的科学过程史。生物科学每一个知识点的产生过程,就是一个科学探究的过程。如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作出假设、逻辑推理、检验假设、分析结论、交流评价等,是对学生进行科学方法训练的良好素材。学习生物科学史有助于学生了解每个知识点的来龙去脉,而且可以从其中一些典型事件中学习到科学家的科学探究方法。这样不仅可促进学生深刻领会生物科学理论的论点,还能使学生在亲身体验科学探索的过程中接受科学方法的训练,形成一定的探究能力。
2 案例教学在生物教学中的应用价值
案例教学有利于学生对生物学知识的建构和内化
生物学基础知识包括基本的生物学概念、原理和规律,案例教学法通过呈现案例情境材料,经过分析与讨论,不仅能帮肋学生获得这些知识,更重要的是能将所学的知识进行内化,建构到原有的知识和经验中去,利于学生获得更深层次的知识即“隐性知识”。而在以教师讲授为主的传统课堂中,学生尽管能够记在所学的生物学理论知识,但这仅仅是停留在书本上的理性思维的认识和收获,是一种单一的、静成的、孤立的抽象知识,充其量也就是一种“显性知识”。
案例教学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与人沟通的能力
可以说,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都是人们合作的结晶,这在生物科学史上有很多例子,最经典的是美国生物学家沃森和英国生物学家克里克从1951年~1953年两年间在英图剑桥大学实验室里亲密的合作,最终揭示了生命最本质的奥秘――DNA双螺旋结构,具有划时代的意义。但是在传统的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这种能力的机会不多,且较多地停留在口头层面上,如果处理得不好,很可能变成一种生硬地说教,而案例教学的过程正是一个人际沟通、交往与合作的过程。因为小组合作是案例教学的主要组织形式,为了达到共同的学习目标,小组成员之间必须学会相互理解、彼此尊重和信任。
案例教学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问题意识是创新的起点和发端,没有问题意识就不会有发明和创造。而在案例教学过程中,教师是通过案例的呈现创设一个个具体的问题情境,课堂教学就在学生围绕这些问题展开分析、小组讨论、提出方案中进行。学生通过分析案例中所涉及的各种各样的生物学问题,潜移默化地便逐步学会了如何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以及科学的思维方式。
3 结合生物科学史的案例教学过程
选择合适的生物科学史撰写案例
案例撰写是教师在课前必须要完成的准备,也是搞好案例教学的重要环节。首先,教师要确立教学内容,并收集与此相关的生物科学史内容的案例素材。因为要编写高质量的生物案例,就要有充足的案例素材。其次,教师要分析学生现有掌握的知识水平,结合相应的科学史内容在整个生物教材中地位,制定这个课时的课堂教学目标。确定教学目标是生物案例撰写过程中的一个重要步骤,为从案例素材的筛选与取舍到最终形成案例的整个过程指明了方向。然后,仔细阅读、分析案例素材,紧密结合生物学的教学内容,并联系学生的实际情况,对案例素材作必要的筛选、修改工作,使呈现在学生面前的案例文字简明扼要、不过于冗长,以免增加学生的阅读负担。最后,在充分考虑学生已有的技能和知识背景,教师结合一些能引起学生兴趣并能产生思考、讨论的问题,写出组织教学案例。
例如,在对光合作用发现史组织教学案例时,教师可先罗列光合作用的背景描述,并整理光合作用的研究历史,将不同科学家的探究过程、实验结果、分析结论一一对比,找出光合作用研究进展的方向,同时根据生物课程目标确立光合作用发现史的知识、能力、情感的教学目标,最终撰写出光合作用发现史的教学案例。另外,教师也可以根据科学家们的实验情景进行问题的设计及讨论,丰富案例内容。
在课堂中实施生物科学史的案例教学
在课堂中对生物科学史的案例教学进行完美实施是体现案例教学的真正价值所在。撰写好的案例是进行生物科学史教学的保证,而在课堂中合理地分配教学时间,巧妙地应用教学技巧,适当地辅助教学手段,是真正落实生物科学史案例教学的关键。在教学过程中,如何体现科学家们的求真精神,如何展示前人在追求科学真理时的坚持,如何把握学生们的情感体验,是教师们必须要重点关注的。
在遗传物质发现史的案例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借助达尔文的《物种起源》提出人们对遗传和变异的机理开始了理性的认识,随之与学生一起重温科学家的实验过程,体验他们所做的实验,感受伟大的发现。在讲述格里菲斯、艾弗里的体内、体外转化实验,在描述赫尔希和蔡斯探究噬菌体侵染细菌的过程,简单的叙述是不足以展示当年科学家们的那种持之以恒的探索精神,所以教师得有效地利用、整合各种教学资源,合理地、有条不紊地呈现。问题适宜时机的导入、实验表格的设计、各种多媒体辅助的支持以及师生间互动模式的合作,都是将案例教学实实在在在课堂上实施的手段。
总结、反思、完善,以形成一个成熟的案例
一个成熟的案例并不仅仅是一两堂课的教学实施就能形成,没有及时的总结、反思,?]有一个案例的多次反复的教学实施,没有不同案例之间在教学过程中的对比,是不可能获得一个成熟、完善的案例。
生物学科教学案例【第七篇】
一、生物学案例教学的特点
1、生物案例教学具有较强的学科性质。生物学是研究生命现象和生命活动规律的科学,它涉及到农业、林业、医药卫生、环境保护等行业。随着生物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它需要与其它学科不断交叉、渗透和融合,在交叉、渗透和融合中日益呈现出主导学科的地位,推动各行业的发展。同时,在解决人口增长、资源危机、生态环境恶化、医药卫生、生物多样性面临威胁等问题方面也发挥出越来越大的作用。
2、生物案例教学具有明确的教学宗旨。生物学案例教学的宗旨是针对实际案例进行研究,是从实际中来又到实际中去的教学,主要培养学生具有关心、保护环境的意识和行为,认识到生物技术产生的社会和经济效益,同时学会健康生活,掌握一定的生物科学知识和技能,具备良好的科学素养,养成良好的学习兴趣和方法。
3、生物案例教学具有特定的功能。生物案例教学主要是提供与学习内容有直接联系的体验过程,让学生充分运用各种资源、凭借自己的经验和能力参与研究,在案例中体验成功和失败,积累经验,培养能力,达到实际教学目标。
4、生物案例教学具有灵活的方式方法。生物案例教学是围绕教学目标展开的,是教学目标的具体化。如“爱护植被,绿化祖国”这一案例设计,就能将环保的科学意识、科学方法、科学精神、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教育内化为学生的信念和行为,体现出“生物学科教育是生物科学素养的养成教育”。但由于学生刚接触生物学,生物学知识不够完整,容易造成学科间的知识不易衔接,影响整体认识结构的建立,因此在案例教学时,应根据主题选择相关的教学内容,由点及面,面面环扣,点面映照,相辅相成。
二、生物学案例教学的可行性
传统的教学方法是将教学内容通过课堂讲授传给学生,再附以实例加以阐述,教师怎样教,学生怎样学,教师教什么,学生学什么,学生只是一个被动的接受器。案例教学则是先提供一定的情景,把一定的教学内容概括成相关的问题,让学生分析、研究,通过教师的释疑、剖析,从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从而建立相应的学科概念。再经教师的引导,使学生掌握一定的教学内容。生物课实行案例教学的可能性主要有两个方面:
一方面,生物学的内容以现实生活为基础,大部分是生活中可以观察到的现象。以问题探究为载体的案例教学容易从生活中提炼成案例,促进学科知识的生活化,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另一方面,生物学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具有应用价值的课程。在以实验、实践为先导的案例教学的基础上开展理论性的课题探究,既可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科研素质,又能训练学生的理论思维能力。
三、生物学案例教学的选择。
现实生活中存在大量的生物案例,我们不能不加以选择地用作案例教学,作为教育的引导者――教师,必须对案例进行编辑和提炼,根据教学内容的主题要求,选用不同类型的、典型的、与学科知识结合紧密的案例,才能有效地进行课堂教学。因此,进行案例选择时,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案例要具有现实性。案例可以是现实生活中存在的、具有代表性的生物现象,也可以是由已知的生物知识衍化派生出的现实生活的再现,作为教师在选择案例时要努力使案例接近学生的生活实际,通过它可以让学生体会到生活中时时处处皆学问,促使学生多问多想多创造。
2、案例要具有可操作性。案例取材于现实生活,有真实感,学生易于理解,但它是一种实践过程,必须具有可操作性。因此设计案例时,要考虑到学生探究时的仪器、药品、学生理论知识等条件是否具备。
3、案例要具有启发性生物是一门实验性较强的学科,案例教学是围绕教学目标展开的,是教学目标的具体化,好的案例不仅能取得好的教学效果,而且能引发学生更深入的思考。
生物学科教学案例【第八篇】
教材建设
我们参加了教材编写工作并担任副主编,教材建设活动及与同行的交流、讨论,为我院医学物理学案例式教学实践奠定了基础。使用该教材4年来,发现由于参编学校较多,内容、深度难以均衡,部分案例不能紧密联系临床实际。我们通过相关课题研究和教学实践,建设完善了医学物理学案例式教学资源,为《医学物理学》(案例版)教材修订提供了参考。2012年8月,《医学物理学》(案例版)教材(2版)出版,随后《医学物理学学习指导》也进行了修订。
教学案例编写
在教学案例编写中,我们认为医学物理学教学案例资源主要有两类:一是反映物理学在医学中应用的典型例子,二是反映物理学家(尤其是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创新思维的案例。教学案例选择应遵循4个原则:一是案例应与医学物理学课程紧密结合;二是案例应反映医学物理学学科的重点、难点和前沿;三是案例具备知识综合性;四是案例与相关学科具有关联性。案例编写应按照“宽口径、厚基础、重素质、强能力”的原则,充分考虑医学物理学课程所具有的理、工、医3种学科交叉特点,注重综合型、设计型、工程型、前沿型内容开发,结合学生实际和实验设备具体情况,拓展学生知识结构,培养和锻炼学生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
教学网站建设要重视并发挥教学网站
在医学物理学案例式教学中的作用。经过教研室同事的共同努力,我院医学物理学课程被评为院级精品课程。我们建立了医学物理学精品课程网站,上传一些案例式教学资源;我院医学工程实验教学中心经江苏省教育厅批准成为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我们自行建立了实验教学中心网站,完善实验硬件设备。建设、完善、即时更新这两个网站可以为学生自主学习、教师备课提供资源,可在医学物理学案例式教学中发挥较大作用。
案例式教学研究
为了加强医学物理学案例式教学资源建设,更好地开展教学实践,我们进行了案例式教学研究,申报的“医学物理学案例式教学资源建设”课题被批准为徐州医学院教育教学重点研究课题,申报的“医学物理学案例式教学探索与实践”课题被批准为江苏省现代教育技术研究重点课题。在研究过程中建设、完善了医学物理学案例式教学资源,为《医学物理学》(案例版)教材的修订提供了参考。此外,还发表了相关研究论文,丰富、完善相关网站内容,深化医学工程实验教学省级示范中心内涵建设,进一步发挥其在案例式教学资源建设中的作用。
2医学物理学案例式教学
实践在资源建设基础上,开展医学物理学案例式教学实践。在此过程中,着重抓好案例实施、教学评价环节。在案例教学实施中,遵循“学为主体、教为主导”原则,充分发挥学生主体性、自主性、能动性和创造性。医学物理学理论课为大班授课,教学以案例启发式讲解为主;部分实验也可开展案例式教学,以提高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培养创新思维、创性意识和实践能力,在教师指导下完成并发表相关论文。这样就能将学生兴趣和爱好发展成学生素质和特长,即“教有所目,学有所用”,从而使学生知识运用能力及综合素质得到提高,使“教”与“学”变成一个和谐统一的有机整体,进而提高医学物理学教学效果,克服传统教学的弊端。在教学评价环节,必须改革传统评价方式。医学物理学传统评价方式不能适应素质教育的要求,为此可以考虑制定由平时成绩、期末成绩和实践创新成绩
3部分构成的评价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