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统计教案最新13篇
通过实例讲解数学统计基本概念,结合数据分析和图表展示,培养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如何提升统计思维?以下是阿拉网友分享的“数学统计教案”,供您学习参考,喜欢就分享给大家吧!
数学统计教案 篇1
教学内容: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体验数据收集整理的过程,并向学生介绍画“正”字的记录方法。
2.通过学生对身边事物进行调查,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求知欲,使学生积极参与数学活动;初步培养学生收集信息及分析推理能力,体会统计在实际生活中的作用。进一步认识象形统计图,学习由一个方格表示1个单位变成一个方格表示2个单位的绘图方法;并能根据统计图回答一些简单的问题。 教学重点:进一步认识象形统计图,学习由一个方格表示1个单位变成一个方格表示2个单位 的绘图方法;并能根据统计图回答一些简单的`问题。
教学难点:
进一步认识象形统计图,学习由一个方格表示1个单位变成一个方格表示2个单位 的绘图方法;并能根据统计图回答一些简单的问题。
教学过程:
一、了解画“正”字的记录方法。
1.师:“同学们,前几天郑老师在课上布置了一个调查任务。请你利用课余时间,以小组的形式,调查你们组最感兴趣的事情,用你们喜欢的方式记录下来。你们完成调查了吗?”
2.组织学生分小组汇报。 引导学生归纳记录方法。分小组汇报:调查内容、记录方法、调查目的。数数、符号、画“正”字
3.师不急于讲解画“正”字的记录方法。而在学生介绍后问:“你在生活中见过这种记录方法吗?” 用这种方法的小组介绍画“正”字的记录方法,列举出了生活中的实例。
二、合作探究,绘制统计图的方法。
1.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一起绘制本组课前调查的内容。巡视参与小组活动。
2.发现问题,纷纷派代表找到老师反映观察各小组都发现问题后,组织学生结束小组活动。
问:“刚才在绘图的时候有几个小组发现了问题,把你们的问题和大家说说好吗?”
师:“看来我们都遇到了这个难题,让我们一起动脑筋想办法解决好吗?”
3.拿来这一组的统计图在实物投影上展示,引导学生观察统计图最左边的数字0、1、2、310,得出现在的统计图1个格表示一个单位。
问:“现在喜欢游泳的有16人,你想出办法了吗?”
4.学生讨论,
师:马上拿来一把尺子比着统计图高兴地说:“是这样吗?在一个格里加一条线,(放慢语速,边说边画一条线,然后面向全班学生)这个办法行吗?”
师:“这样一来,原来的一个大格表示一个人,现在变成了两个小格,就表示两个人了,想得真妙。但是改起来是有一些麻烦,有没有更巧的办法?”
5.马上请这个学生到前面来指着图重复了一遍。
问:“他的办法大家听明白了吗?我们不加线了,只把数字改一下,变成了5、1020行吗?(生:行)那样一个格表示几个人了?”
师:“这样,我们能继续画了吗?”经过学生的同意把统计图换成了单位是5的。小组巡视指导。 观察各组情况,发现有一组没有解决“单数”问题时,组织学生停止了小组活动。 指定一人到前面讲解。
6.等发现问题的小组同意这个做法后,肯定了学生们开动脑筋想的办法非常好。 指导各组学生完成统计图。
三、练习巩固
书中113页说一说
四、作业
课后113页练一练。
数学统计教案 篇2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进一步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了解统计的意义。
2、使学生进一步认识条形统计图(1格表示2个单位)和统计表,并能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
3、培养学生良好的观察、思考问题的习惯,发展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问题的能力。
4、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合作意识与实践能力。
教具、学具准备:动物图片、统计图、统计表,水彩笔,多媒体课件。
教学设计: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师:谁最聪明?生:我最聪明!
师:大家都说自己最聪明,那今天我给大家带来几位新朋友,看小朋友们认不认识。看,它们是谁?(点击幻灯,出现动物图片,生大声叫出它们的名字)
你们喜欢这些小动物吗?(生:喜欢)谁想告诉大家,你最喜欢什么动物?(指名说)
师:看来每种小动物都有人喜欢。这时候小动物们争吵起来了,小乌龟说,我很可爱,大家最喜欢我,小兔子说,我跑得快,大家喜欢我,小狗说,我是人类最忠诚的`朋友,大家喜欢我,老虎说,不对不对,我是森林之王,大家最喜欢我!(边说边在黑板上贴上四种动物的卡片:小狗、小猫、小白兔和小乌龟)到底它们谁说得对?同学们最喜欢谁?大家想知道吗?
生:想!
师:我也非常想知道,那用什么办法可以知道谁最受欢迎呢?
生:用‘统计’的方法!
同学们的意见一致,---引出“统计”,并板书
二、亲历体验、探索新知
1、收集数据
师:请同学们仔细想一想,我们要统计出喜欢的小动物的人数首先第一步应该做什么?(举手、小组统计或投票)
师:好!那我们就赶快来投票吧。请同学们拿一张纸写上你喜欢的小动物的名字,由组长交上来,看谁最快!(学生迅速完成投票任务)
师:同学们都为自己最喜欢的小动物投了一票,接下来我们该怎么做呢?(进行记录)
师:谁还记得我们以前用过哪些记录方法?(指名说,建议用“正”字的方法记录)好,下面谁来唱票?谁愿意做记录员?
(选一名当唱票员,4名同学到台上记录,其他同学在记录单上用自己喜欢的符号进行记录。)
师;选票已经读完了,现在请同学们快速统计出喜欢各种小动物的人数。(学生快速统计:各种动物各有多少人喜欢)稍等
师:好,我们来一起看看黑板上的统计结果,把结果填在课件的统计表中)
师:刚才我们先投票,记录喜欢每种动物的人数,再把结果填在这样的表格里,这个过程就叫做统计。这样的表格跟它起了个名就叫做—统计表。
2、制作统计图
师:除了统计表,还有什么方法可以让我们统计的结果很清楚很简单的表现出来?
生:统计图。
师:对,在一年级我们已经学习了“条形统计图”,小朋友们会画统计图吗?
师:(课件出示统计图)好,老师现在准备了一个统计图,大家愿意和我一起完成吗?(学生说,教师课件演示)
让学生观察统计图中,我们来数数一列有多少个格子?(13个,刚好数字也是从0--13,那说明一个格子代表几个单位?在这里一格代表一个人。问,你们发现什么问题了吗?
生:格子不够!
师:那怎么办呢?
发现问题:格子不够涂,怎么办?
师:有办法吗?来,同桌的小朋友先商量一下,想好了再说,看谁的办法最好。(小组讨论问题)
学生可能的解决方法:课件演示
①在上面接着涂画
②在左边或者右边加涂几格
③一格表示两个数(师:那一格还可以表示3个数吗?4个5个可以吗?)
师生评议:哪种方法最好?(第三种)(分析说明为什么前两种方法不合适)
3、完成统计图
师:看来小朋友们真是非常聪明呀!现在你们自己来完成这个统计图好吗?请同学们拿出你们准备的统计图方格纸,用喜欢的颜色画出统计图。(学生活动,投影展示一些同学的作品)
师小结:今天小朋友们的表现真是太棒了,解决了很多问题,我还想再考考你们,有信心接受挑战吗?请看大屏幕(点出练习)
三、深化知识,练习巩固
1、看统计图回答问题(根据时间而定作为课堂练习或作业布置)
(1)每格代表( )人。
(2)喜欢( )的人数最多。
(3)你还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多名回答)
小结:小朋友们真是太聪明了!你们愿意把今天学到的知识跟大家分享一下吗?谁来说说你今天学到了什么?
生:统计
师:对这节课我们进一步学习了统计知识,统计知识非常重要,生活中经常用到它。谁知道我们哪些地方用过统计的知识?
生1:我们订做校服的时候要统计身高。
生2:……
2、布置作业
师:你们喜欢上体育课吗?
生:喜欢。
师:在“跑步”“跳绳”“游泳”这几项体育活动中你最喜欢哪一项呢?下去以后大家自己做一个调查。
最喜欢的体育运动
把你今天学到的“统计”的知识回到家里与家长分享。
数学统计教案 篇3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经历和体验收集、整理、分析数据的过程,学会用画“正”字的方法收集整理数据,能完成相应的统计图,并体会统计是研究、解决问题的方法之一。
2、使学生经历实验的具体过程,从中体验某些事件发生的可能性的大小,能对简单实验可能发生的结果或某些事件发生的可能性的大小作出简单判断,并作出适当的解释,和同学交流自己的想法。
3、培养学生积极参与数学活动的意识,初步感受动手实验是获得科学结论的一种有效的方法,激发主动学习的积极性,进一步发展与他人合作交流的意识与能力。
教学重点:
通过活动认识一些事件发生的等可能性。
教学难点:
理解红球和黄球的个数相等时,任意摸一次,摸到红球和黄球的***会是相等的。
教学准备:
多媒体,红球3个 黄球3个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1.出示装有3个红球的袋子
(1)谈话:如果从中任意摸一个球,结果怎样?(一定摸出红球)
(2)往口袋里加入3个黄球,如果从这样的口袋里摸一个球呢?(可能摸出红球,也可能摸出黄球)
2.揭题:在我们的生活中,有些事情一定会发生,有些事情会不会发生难以确定,只能说具有可能性。今天我们继续研究可能性问题。(板书:可能性)
二、活动体验,探索新知。
1.摸球。
(1)猜测。
(出示上述装有3个红球和3个黄球的透明口袋)
谈话:不看球从这个口袋中每次任意摸一个球,摸出以后把球再放回口袋,一共摸40次。猜一猜,红球和黄球可能各摸到多少次?
学生自由猜测
(2)验证。
谈话:这仅仅是我们的.猜测,想知道自己猜得对不对,我们可以怎么做?(摸一摸)
①明确活动要求。
谈话:摸前先把袋中的球搅一搅,然后不看球从中任意摸一个,摸出后进行记录,把球再放入口袋中,如此,一共摸40次。
②明确统计方法。
提问:怎样能记住每次摸球的结果呢?
以前我们用过哪些方法来记录?(画“√”、涂方块…)
在生活中,你还见过哪些记录数据的方法?(引导说出画“正”字的方法)
怎样用画“正”字的方法来记录呢?谁能向大家介绍一下?
教师相***出示“摸球结果记录表”,向学生介绍。
讲解示范:一画“一”表示1次,1个“正”字表示记录5次。
红球
黄球
③明确分工。
谈话:活动时我们要互相合作,互相帮助,这样才能顺利完成任务。请各小组在组长的带领下进行分工活动。
④活动体验。
学生分组实验,教师巡视指导。
(3)归纳。
①各小组交流汇报统计结果,教师用实物投影展示。
② 提问:统计的结果和你的估计差不多吗?我们再将各小组摸到红球的次数和摸到黄球的次数进行比较,你有什么发现?(有的小组摸到红球的次数和摸到黄球的次数同样多,有的小组摸到红球的次数比摸到黄球的次数多一些,有的小组摸到红球的次数比摸到黄球的次数少一些)如果继续摸下去,摸到红球的次数和摸到黄球的次数会怎样?
讲述:这就说明从装有3个红球和3个黄球的袋子里任意摸一个球,摸到红球的***会和摸到黄球的***会是相等的,也就是摸到红球和黄球的可能性是相等的。
提问:我们是用什么方法来记录摸球结果的?你觉得用画“正”字的方法来记录好不好?(记录简便、整理迅速)记录之后我们又对数据作了怎样的处理?(填入统计表)可见用统计的方法来研究事情发生的可能性是一个很好的方法。通过实验和统计得到了什么结论?(摸到红球和黄球的可能性是相等的)
三、玩中交流,内化交流。
1.抛小正方体。
教师出示小正方体,问:知道小正方体有几个面吗?在6个面上都写有数字,小组成员仔细观察有哪些数字?各出现了几次?
如果把小正方体抛30次,那么“1”“2”“3”各字朝上的次数会怎样呢?
验证。
明确活动要求:小组成员按顺序轮流抛小正方体,并记录朝上数字的次数。
在小组内明确分工。
活动体验:学生先分组实验,再统计结果,填写下列表格。
朝上的数字
1、2、3
次数归纳。
各小组汇报统计结果,教师将数据填入下表。
朝上的数字
1、2、3
合计
第一小组
第二小组
第三小组
第四小组
提问:仔细观察统计表,统计的结果和你估计的差不多吗?你发现了什么?
反思。通过这一活动,你又明白了什么?为什么1、2、3朝上的次数差不多?
讲述:根据合计栏里的数据,我们可以看出抛的次数越多,数字1、2、3朝上的次数就越接近。那么抛一次,向上的数字有几种可能性?这三种可能性的大小怎样?(相等)
三、拓展深化
谈话:如果要在装有红球和蓝球的口袋中任意摸一个球,摸到红球和蓝球的可能性相等,可以怎样放球?
学生各抒己见
谈话:为什么可以这样放?(因为红球和蓝球的个数相同,所以任意摸一个球,摸到红球和蓝球的可能性相等。)
2.完成“想想做做”第2题
先小组讨论,再展示交流,说说想法。
四、总结
提问: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学会了什么?知道了什么?
板书设计:
统计与可能性
3个红球 3个黄球
当口袋里红球与黄球一样多时,摸到红球与黄球可能性是相等的。
数学统计教案 篇4
撰写公开课教案是每个教师都必需熟悉的一项工作,好的公开课教案能够激发同学兴趣,培养同学多方面的能力,有效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本站提供的这套人教新课标版六年级下册《简单的统计》公开课教案符合新课标的'规范,思路清晰,结构合理,适合同学的年龄特征,与素质教育的要求相吻合,具有科学性、实用性等优点。
简单的统计
第一课时
复习平均数例1、例2;统计表
教学目标:
通过例1的复习使同学进一步加深对求平均数问题中数量关系的理解和怎样求出总数等内容和理解。
通过例2的复习进一步掌握求稍复杂的平均数问题的方法。
通过复习使同学进一步学会整理数据、编制统计表,并能应用原始数据和表格计算有关的问题。
教学过程:
复习平均数。
出示例1
问:要求七个班的平均人数,该怎样算?让同学自身算出结果。
想一想:假如已知七个班的平均人数,求这七个班的总人数,该怎样算?让同学自身解答。
通过计算让同学总结出求平均数问题的计算方法。
出示例2
同学想:要求五年级平均每人做多少个,必需先求出(
)和(
)
让同学自身列式解答。
让同学总结求较复杂平均数问题的计算方法。
完成137页的“做一做”
复习统计表
出示137页的例题。
让同学把计算结果填入表中的空格,再验算合计数和总计数,看看计算的结果对不对。
完成138页的“做一做”
数学统计教案 篇5
一、教学内容:P89~92
二、教学目标:
引导学生进一步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
引导学生认识统计图和条形统计图,并能完成相应的图表。
使学生能根据图表中的数据回答一些简单的问题并能作出简单的预测,能主动与同学交流自己的想法。
让学生感受统计在生活中的广泛运用,培养学生的数学兴趣。
三、重点、难点
使学生认识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并能完成相应的图表,能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提出问题,并回答简单的问题或作出预测。
在教学过程中注意培养学生获取信息,进行交流的能力。
引导学生经历统计的全过程,培养学生的统计意识。
四、课时划分:
4课时
五、教学进度:
第16周
读统计图表
教学内容:P89~90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学会读简单的统计图表,学会从统计图表中尽可能多地获取信息。
2、通过实例,使学生认识条形统计图(1个表示1个单位)及统计表。
3、引导学生经历简单的数据统计过程,让学生进一步学习简单的收集、整理和描述数据的方法。
教学重点:
使学生会看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并能完成相应的图表;能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作出预测。
教学难点:
使学生对数据的描述和分析过程有所体验。
教学过程:
开课。
一、谈话引入
同学们,你们喜欢看电视吗?那你们都喜欢什么样的电视节目呢?那老师调查一下都谁喜欢看卡通片呢?还有别的节目吗?呀!老师忘了刚才调查的情况了?怎么办哪?好!我们就来看看这张统计图。
今天,我们一起来探讨一下怎样从统计图和统计表中获取信息,也就是怎样读懂简单的统计图和统计表。
板书:读统计图表
二、探索新知
1、读统计图
(1)读纵向统计图。
课件显示“二(1)班同学喜欢的电视节目统计图”
(小组内交流
这幅统计图告诉你些什么?你又想到了什么?
(全班交流
引导学生认识:
a、“二(1)班同学最喜欢的电视节目统计图”是这幅统计图的名称。
b、横着看:新闻、卡通片、体育、电视剧、歌舞等词表示节目名称。
c、竖着看:左边从下往上依次有0、1、2、3……13,这些数代表具体的'人数。
(或每行都有13个格子,1个代表1个单位)
左上角“人数”一词还告诉我们这里使用“人”做单位名称。
d、用直条的高矮表示最喜欢某种电视节目人数的多少。它的特点是能直观的看出数量的多少。
e、直条用不同颜色表示,相邻节目之间的空格是为了更直观、更鲜明地表示各个数量,同时也起了美观作用。
举例说明怎样根据直条的高矮读各个节目的最喜欢的人数。(配合课件演示)
(同学们,请大家考虑一下,随着年龄的增长,看卡通片的同学们还会这么多吗?你是怎么想的?
(2)读横向统计图。
(介绍横向统计图。
(获取信息。
让学生从图中获取信息,再与同伴交流,看谁从图中了解的信息最多。
(全班交流。
(讨论。
如果班上要组织单项体育赛,你认为组织哪项比赛会最受欢迎?为什么?
2、读统计表
课件显示课本第88页“某地1995~20xx年安装电话情况统计表”
(1)指导观察,获取信息。
让学生认真观察,再在小组内讨论:从表中你能得到哪些信息?你又想到什么?
(2)全班集体交流。
(指名口答,引导学生认识:
a.“某地1985~20xx年安装电话情况统计表”是这张统计表的名称,它告诉我们本表的统计内容。
b.统计表的第一行是年份,从1985年开始,每隔5年统计一次。
c.统计表的第二行是这个地区安装电话的部数。
d.从表中看1985年安装电话很少,只有18部,以后每5年统计一次,电话数量逐年增加。
(分别解释其数量)
(提出问题
现在这个地区可能有多少部电话?
小组交流,指名回答。
3、认识统计图、统计表的作用。
三、小调查
刚才我们已经认识到了统计图表对于我们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有很大帮助。
下面,我们就来实际地体会一下。
请同学们看大屏幕,我们要进行调查的一些简单要求。(大屏幕显示)
1、以小组为单位调查你们小组同学的睡眠时间。
2、用你喜欢的方法作记录。
3、根据你的记录制作统计表、统计图。
4、组内交流你的统计图表。并选出代表汇报。
全班汇报、交流。
四、全课总结
你今天有哪些收获?
统计——讨论
一、教学内容:P91~92
二、教学目标:
让学生进一步学会从统计图表中获取信息,培养学生收集信息的能力。
使学生学会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回答简单的问题,并作出简单的预测。
发展学生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准备:
电脑课件
四、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今天这节课我们将以讨论的方式继续深入认识统计图表。
(二)探索新知
课件显示如下统计表和讨论4个小问题
身高和年龄有什么关系?
什么年龄长得最快?什么年龄长得最慢?
预测到8岁时,小军可能有多高?
你还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读懂统计表
小组内讨论,交流以上(1)、(2)、(3)、(4)四个小问题。
全班交流
小军的身高随年龄增长而增高
通过计算,知道:1~2岁高12cm、2~3岁高8cm……1~2岁长得最快,6~7岁长得最慢
预计8岁时高5cm,有117+8=122cm
(三)、巩固练习
书P92“练一练”练习题
指导学生读懂统计图
讨论以下三个问题:
哪天卖得多,哪天卖得少?
一周内大约卖了多少台?
预测接下来的周六、周日、周一可能卖多少台?
3、全班交流
(四)、统计实践活动
制成统计表
制成统计图
展示学生填写的统计图表
讨论、交流
质疑、解惑
(五)、全课总结
实验是进行科学研究的很重要的途径,科学家的许多发明、创造是从无数次的科学实验中获得的,所以我们从小要学会做一些简单的科学实验。
按实验要求认真进行实验的全过程,如定时观察、定时记录有关数据等。
要持之以恒,遇到困难不要泄气,能虚心请教他人。
能灵活统计表示实验中的相关数据
……
(六)作业
选用随堂练习作业
数学统计教案 篇6
教学目标:
1.通过实例,认识统计表中和条形统计图,知道条形统计图中1格代表1个单位。
2.能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并作出简单的预测。
教学重难点:
1.根据实例,读懂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从统计图表中获取信息。
2.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作出简单的预测。
教学准备:
草稿纸。
教学过程:
一、读懂纵向统计图
1.会看统计图。
师:这是育才小学二年级同学最喜欢的电视节目统计图,请同学们认真观察:这个统计图和你们以前接触过的统计图有什么不同?学生可能会发现:
(1) 现在的统计图中有很多的直条。
(2) 在统计图的左边还有许多数。师:你知道统计图中的直条和左边的数各表示什么吗?让学生自由发言,交流自己的想法。教师说明:图中的直条表示喜欢各种电视节目的人数;图中左边的数的意义是:1格代表1个单位,在这里1格代表1个人,2格代表2个人
2.从统计图中获取信息。师:这个统计图告诉了你什么?
(1) 学生独立思考。
(2) 然后在小组内交流。
(3) 最后小组代表汇报。
学生可能会从图中看出:喜欢卡通片的人数最多,有12热;喜欢看歌舞片的人数最少,才4人;喜欢看新闻和喜欢看电视剧的人数同样多从图中还能计算出一共统计了39个人。
3.延伸。
师:根据统计图表中的信息,你又想到了 什么?让学生说出自己的想法,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
4.给统计图起名字。师:同学们仔细观察一下这个统计图,你认为给它起个什么名字好呢?
(1) 让学生自由发言,说一说自己喜欢的名字。
(2) 教师指出:因为这种统计图是用直条的高矮表示数量的多少,所以我们给它起个名字,叫做条形统计图。
5.条形统计图的优点。
(1) 学生说一说用条形统计图进行统计有哪些优点。
(2) 教师总结:条形统计图的优点是只管得看出数量的多少,一目了然。
二、读懂横向统计图
1、条形统计图可以是横向的`。
师:这是育才小学二年级同学最喜欢的体育项目统计图,这副统计图和第一副比较,又有什么不同?学生会发现,第一副统计图是直条是竖着的,第二副的直条是横着的 教师肯定:条形统计图也可以是横向的。
2、会看横向统计图。鼓励学生自己说一说横着看、竖着看各表示什么。
3、从图中获取信息。让学生与同伴说一说,从图中了解到了哪些信息。
4、讨论。
师:如果我们班要组织单项体育竞赛,你认为组织哪项比赛最受欢迎?组织学生讨论、交流。当他们的意见不一致时,使学生体会到通过统计有助于做出决策。
三、读懂统计表
1、会看统计表。
师:这是某地安装电话情况的统计表。你们知道这个统计表中的第一行和第二行各表示什么吗?
(1) 学生自由发言。
(2) 引导学生说出:统计表的第一行表示年份,每隔5年统计一次,而第二行表示这个地区安装电话的部数。
2、对统计表所呈现的信息作出分析。对统计表所呈现的信息作出分析,学生会感到比较捆但。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作出简单的分析:如1985年安装的电话很少,只有18部,以后每五年统计一次,电话数量逐年增加:1985到1990年增加142部;19901995年增加190部;19952000年增加950部,远远高于前些年的增长速度。
3、估计。
在学生对统计表所呈现的信息作出简单分析的基础上,鼓励学生根据表中组数的变化情况估计一下现在可能有多少部电话。
四、课堂总结
学生说一说这节课的收获与体会,教师给予评价。
数学统计教案 篇7
一、设计意图:
《纲要》中指出,从生活和游戏中感受事物与数量关系并体验到学习数学的重要和乐趣。大班幼儿已经能熟练的分辨出不同的几何图形,在此经验基础上,我将图形与分类统计结合到一起,为幼儿提供丰富的操作材料,激发幼儿探索并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进而发展幼儿细致的观察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二、活动目标:
1、巩固对颜色和几种几何图形特征的认识。
2、初步学习按图形的特征进行分类统计,并记录统计结果。
3、培养幼儿细致的观察力和对数学活动的兴趣。
4、引发幼儿学习的兴趣。
5、让幼儿懂得简单的数学道理。
三、活动准备:
1、幼儿已认识的几何图形(正方形、圆形、三角形、椭圆形、长方形、半圆形、梯形)。
2、黑板,水彩笔,几何图形若干,幼儿人手一份统计操作材料和白纸,集体操作材料两份。
四、活动过程:
1、情景导入,"今天我们班来了两位特殊的'小客人,在他们身上藏了许多的图形,把他们请出来吧!"2、学习统计方法。
(1)请幼儿按图形的形状特征进行统计,教师记录或请个别幼儿进行记录。
(2)请幼儿按图形的颜色特征进行统计,教师或幼儿记录。
3、幼儿操作。
(1)请幼儿观察操作材料,教师进行简单的介绍,引导幼儿细致观察,看清特征再进行统计记录。
(2)请个别幼儿与大家分享自己的统计结果。
4、创意拼贴画。为幼儿提供几何图形进行图形拼画。
活动反思:
本次活动延续幼儿以往的学习经验,将图形融合在一起,拼画成幼儿感兴趣的内容,如:机器人、小汽车等,让幼儿在感兴趣的基础上探索发现,初步学习了与生活息息相关的统计,活动材料注重个体差异,让每一个幼儿都能通过操作发现数学活动的乐趣。
数学统计教案 篇8
教学内容:
扇形统计图
教材第68—69页的内容。
教学目标:
了解扇形统计图的特点、意义、作用;会看扇形统计图,会制作扇形统计图,会分析。
重点难点:
会制扇形统计图,会分析。
教具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什么是扇形统计图
(是用整个图表示总数,用圆内各个扇形的大小表示各部分数量占总数的百分数)
例如:下图的扇形统计图反映了某班学生在课外活动中参加各种小组的情况。
问:在这个统计图中,用整个圆表示什么?(全班人数)
从图中可以看出什么?
(参加文娱小组的学生占全班人数的30%;参加体育小组的学生占全班人数的60%,参加美术小组的人数占全班人数的10%)
量一量:用量角器量一量图中每个扇形的圆心角的度数?
想一想:扇形统计表的特点?(可以很清楚地表示出各部分数量同总数之间的关系)
二、如何制作扇形统计图
例5和桥村20xx年各种农作物的种植面积如下
粮食作物84公顷
棉花24公顷
油料作物12公顷
根据以上数据,制成扇形统计图,制图步骤
(1)先算出各部分数量占总数最的百分之几。
(2)再算出表示各部分数量的扇形的圆心角度数。
(3)取适当的半径画一个圆,并按照上面算出的圆心角的度数,在圆里画出各个扇形。
(4)在每个扇形中标明所表示的各部分数量名称和所占的百分数,并用不同的颜色或条纹把各个扇形区别开。
(5)名称、单位、制表时间,板书:(1)84+24+12=120(公顷)
粮食作物:84÷120=70%
棉花:24÷120=20%
油粮作物:12÷120=10%
(2)粮食作物:360°x 70%=252°
棉花:360°x20%=72°
油料作物:360°x10%=36°
三、课堂作业
设计
1.李明问班上的每个同学:“你最喜欢哪—项球类活动?”根据同学们的回答,他制成了右面的扇形统计图。请你看图回答下面的问题
(1)哪项球类活动欢迎?
(2)哪两项球类活动受欢迎的程度差不多?
(3)最爱好哪项球类活动的.同学大约占总人数的
(4)图中的“其他”,是把最爱好排球、网球、手球等球类活动的人数合并而成的,你认为这样做合理吗?
五年级一班上学期期末的音乐成绩,得优的有12人,得良的有16人,及格的有10人,不及格的有2人。各占全班人数的百分之几?制成扇形统计图。
3.右图是一个养禽专业户去年养的鸡、鸭、鹅的扇形统计图。如果这个养禽专业户共养鸡、鸭、鹅共2500只,算出三种家禽各养多少只。
4.一种牛肉的成份如下表。根据表中的数据,制成扇形统计图。
四、课堂作业
设计
1.(1)乒乓球;(2)足球篮球;(3)羽毛球;(4)合理;
2.略
3.鹅:2500x 18%=450(只)
鸭:2500x 30%=750(只);
鸡:2500x52%二1300(只)
数学统计教案 篇9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98页—99页,我换牙了——统计。
教学目标:
1、在体验自己换牙的生活情境中,学习数据的整理,初步认识象形统计图,并从中知道简单的统计结果。
2、在收集信息的过程中,初步感知统计的方法和过程,培养初步的统计的意识。
3、能够与同伴合作进行简单的统计,发展初步的动手能力,感受统计在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重点、难点:
1、收集数据、整理数据,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2、认识象形统计图和简单的统计表。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同学们,看照片上的女孩笑的多开心,你能猜猜他有几岁呀?(6岁)你能告诉老师,你是根据什么猜的。
(因为他的牙齿掉了,所以和你差不多大。)
会观察会思考的孩子,老师把大拇指送给你。
2、介绍乳牙、恒牙的有关知识。
同学们,你知道吗?每个人一生中能长出两副牙齿,从你一出生,就长出的牙齿,叫乳牙,大约2岁半就长齐了。可是这副牙伴随咱们的时间可很短,从6岁开始,乳牙就一个个脱落,大约12岁左右,乳牙会全部掉光,长出一种新的牙齿,谁知道这种牙叫什么?对,叫恒牙。所以刚才同学说根据牙齿猜他的年龄是6岁是很有道理的!告诉你们,这个女孩今年啊,还真是6岁。
来,露出你最灿烂的笑容,让我看看你的小牙齿,同桌之间互相看看换牙了没有?找找哪是乳牙?哪是恒牙?有谁换牙了大声告诉老师——我换牙了!(教师板书课题)
二、探究新知。
1、自主学习
(1)师:从同学们的回答中,老师听出来了:换牙了,让你感觉很自豪,很高兴!是啊,换牙也是一种成长的标志!
师:那你现在换了多少颗呢?
哦,你换了1颗牙,你换了两颗,你换了三颗,还有换了四颗,五颗牙的呢。(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1颗、2颗、3颗、4颗、5颗……)
可是呢,老师又特别想知道换2颗牙的有几人,还想知道换3颗牙的有几人。你还想知道什么?
这么多问题可把老师难住了。
……
你们快帮老师想想办法,怎样才能解决这些问题。
(2)学生独立思考后,进行小组交流。
不少同学有了自己的想法。你们看这样行不行:一会儿,你把你想到的调查方法先说给你小组里的同学听,比一比谁讲得最明白;谁听的最认真。
(3)集体交流。
师:刚才只有几个人有办法,现在这么多了!哪个小组先来说说
预设学生可能出现的答案
a、你觉得可以让你们组的小朋友换1颗牙的坐在一起,换2颗牙的坐在一起……
师:就是按照种类分一分是吗?(教师板书:分一分)
b、可以问小朋友谁没换牙,举手数一数,再问谁换了1颗牙再举手数一数,就这样一直问下去。(问一问,数一数)
c、黑板上不是写的“0颗”、“1颗”、“2颗”……的吗?可以在上面做记号,换了几颗牙就在“几颗”的上面做个记号。
师:这个方法真不错,能把换牙的情况清楚明白地在黑板上表示出来。
师小结:刚才只有几个人有办法,小组一交流,就有这么多同学想到了办法;你说,小组合作这种学习方法好不好?
师:就是啊,人多力量大嘛!在以后的学习中,咱们碰到什么不明白的问题,也可以用小组讨论的方法.
3、选择合理的方法,统计全班同学的换牙情况。
师:瞧,同学们想到了这么多的'方法!都可以调查出换牙的情况。那么到底用那一种方法能又快、又准、又清楚地表示出每种情况的人数呢?(记一记,记下来。)
都喜欢这种方法?
2、小组交流
那好,老师也准备了几种办法,把他们绘制成表格发到了各个小组长那儿,请同学们,一组一起想办法整理一下。
师巡视指导学生真确填写、涂画表格。(表格为课本所提供的三种表格)
3、课堂讨论
下面请小组汇报一下。(预设小组可能出现的答案)
一组:我们用的是这个表格,从左向右画笑脸。每一个笑脸就代表一个人。画三个笑脸就代表有3个人。
二组:我们从上向下涂表格。每一个格代表一个人。每行中途了三个格就代表环2颗牙的人就有3个人。
四组:我们在3颗牙后写4就代表有4人换了3颗牙。
师:师:刚才小朋友们通过分一分、数一数有了这么多的发现,像这样整理的办法就叫做统计生:统计。教师板书课题:统计
师:看了小朋友们整理的结果,你知道了什么?你还能提出那些数学问题?(预设学生可能出现的问题)
a:我知道我们组有几人换了2颗牙,有几人换了3颗牙,有几人换了4颗牙。
b:换2颗牙的比换3颗牙的同学多几人?
c:换4颗牙的比换3颗牙的同学少几人?
d:一共几人换过牙?
师:通过统计小朋友解决了这么多的数学问题,真了不起!
小朋友,你知道吗?在换牙期间,一定要保持好口腔清洁,要经常刷牙。不要用舌头舔刚刚长出来的新牙,更不要咬铅笔头,咬嘴唇,啃指甲,不要偏食,这样才能使你的牙齿更整洁、更漂亮!
(引导学生了解换牙期间的卫生常识)
4、、教师小结。
师:看,本来咱班的换牙情况让我们觉得很乱、很糊涂,后来大家这么一统计,就看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你说,统计的作用大不大?
师:以后,咱们想要了解个什么情况,就可以用咱们这节课学到的统计方法。比如:咱们可以统计一下8岁小朋友的换牙情况,还可以统计一下小朋友喜欢看什么动画片,你还想到哪些情况也可以用到统计?
(预设学生可能出现的答案)还可以统计小朋友喜欢吃什么水果。
生:还可以统计小朋友喜欢上什么课。
三、应用总结:
1、巩固练习:1、做课本练习第一题。
生活中许多地方都可以用到统计。我们学校的大同学在海边捡到一些贝壳,打算用来做手工,瞧!他们也统计了一下自己捡到的贝壳,并把它们排起了队。看这个统计图,你能知道什么?把你的想法和同桌说说。
能把你知道的填到旁边的统计表里吗?我们一起来交流一下答案。
2、拓展延伸
同学们能根据统计图、统计表能解决这么多的问题,真了不起!看到你们学得这么棒,老师想请你们用这节课学到的知识棒老师解决一个问题,你们愿意吗?
看,课间休息时间到了。瞧!操场上多热闹啊!虽然热闹,可是看起来有点乱是吗?如果咱们能统计一下各小组的人数,划分一下场地,那多好啊!同学们,你们能根据图上画的,统计一下参加各种活动的人数吗?
学生填完后集体订正。
根据大家统计的情况,我们学校就可以合理地安排活动场地了!小朋友,谢谢你们了!
3、课堂总结。
同学们,这节课咱们学到了什么数学知识啊?统计。
四、课堂检测
下面同学们试着来完成119页的第8题,比一比看一看谁做的对。
交流答案,都做对了举手。
数学统计教案 篇10
一、教学目标:
(一)教学知识点:1.理解三种统计图各自的特点.
2.根据不同问题选择适当的统计图.
(二)能力训练要求:
1.训练学生作图的技能.通过数据处理,体会统计对决策的作用.
2.能够根据实际问题,选择适当的统计图清晰、有效地展示数据.
3.能从条形统计图、折线统计图、扇形统计图中获取信息.
(三)情感与价值观要求.
统计图是展示数据的重要方法,它也经常出现在媒体上,通过对三种统计图的认识、制作和选择,进一步培养学生对数据处理的能力及统计观念.使学生深刻体会到数学和我们的社会、生活密切相联,要学有用的数学.
二、教学重点:
1.能了解不同统计图的特点.
2.能根据实际问题选择合适的统计图,培养统计观念.
教学难点:1.根据实际问题选择合适的统计图.
2.制作三种统计图并会从中获取有用的信息.
三、教学过程:
(一)、.创设问题情景,提出问题,引入新课
在我们日常所接触的报刊、杂志及电视中,我们会经常见到一些统计图,最近,我在一本百科全书上就遇到了这样的情况.
你会从世界人口增长图中获得哪些信息呢?在哪一段时间,世界人口的增长率变化不大?在哪一段时间,世界人口就翻了一番?20xx年,世界人口预测将达到多少?
历史背景,看来我们的统计图不仅是数据的展现,而且还是历史背景的再现.
极洲陆地面积占地球陆地总面积的%,那个地方却由于气候、地理位置等的不同,成为无人区.所以有些地区自然条件很差,人口遂少,而有些地区土地肥沃,交通方便,人口相对集中.
二.讲授新课
这里有一位同学根据这幅图画出了三幅统计图.
这是一个条形统计图,你知道这位同学是如何制作出这幅统计图的?你能从中得到哪些信息.
这位同学是根据课本P211的统计图上的数据:到20xx年亚洲人口达到亿;非洲人口达到亿,拉美及加勒比人口达到亿,欧洲达到亿,北美洲达到亿.得到了20xx年世界人口预测的条形统计图.从这个图中可清楚地看到20xx年亚洲,非洲,拉美及加勒比地区、欧洲、北美洲的人口预测的具体数目.
[师]我们再来看两个统计图;
三.随堂练习(课本P212)
1.一所中学准备搬迁到新校舍,在这之前,同学们就该校300名学生如何到校问题进行了一次调查,并得到下列数据:
将上面的数据分别制成扇形统计图和条形统计图,并进行比较,体会它们各自的`特点.
步行60人
骑自行车100人
坐公共汽车130人
其他10人
解:根据题意制作下列统计图:
(1)条形统计图(如下图)
(2)扇形统计图(如右图)比较这两个统计图,条形统计图能清楚地表示出学生到校的几种方式的具体学生人数;而扇形统计图则清楚地表示出了学生到校的各种方式在300名学生中的百分比.
2.分小组选择一个感兴趣的问题进行调查,将所收集的数据用适当的统计图表示出来.从中可以获得哪些信息呢?
例如:初一年级就“最喜欢的球类运动”曾进行过问卷调查,每人只能报一项,结果300人回答的情况如下表,如何用扇形统计图表示出来.根据图示的信息再制成条形统计图.
排球54
足球75
篮球57
乒乓球96
其他18
解:根据统计的数据可得下面的扇形统计图和条形统计图如下:
四.课时小结
我们这节课通过比较、观察、制作了解了三种扇形统计图的特点,并能选择适当地统计图使数据展现出来.
五.课后作业
A组:1.课本P214,习题
B组:2.咱们学校由于拆建校门而去掉了自行车棚,现要建造一个新的自行车停车棚,至少需要多大面积?解决这个问题需要哪些数据?你准备如何收集?
六.教学反思:学生画图时存在楼标题的现象,图画的也不准确,在以后的辅导中必须加以指导,给以后的知识打下基础。
数学统计教案 篇11
教学内容
苏教版《义务教育课程规范实验教科书数学》四年级(下册)第94~96页。
教学目标
1、使同学在具体情境中认识简单的折线统计图,了解折线统计图的结构,体会折线统计图的特点,能运用简单的折线统计图描述数据。
2、引导同学根据折线统计图进行简单的分析,体会统计与生活的联系,感受统计是解决问题的战略,发展统计意识。
3、使同学在参与统计活动的过程中,培养与他人合作的态度,增强学习数学的信心。
教学过程
一、情境引入,迁移感知
出示数据。
4月10日:27℃;4月12日:15℃;4月14日:12℃;4月16日:21℃;4月18日:25℃;4月20日:26℃。
谈话:这是老师收集的近期南京地区最高气温的数据。像老师这样整理数据的方法好吗?你想怎样整理这些数据?(根据同学的回答,相机出示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
提问:你能说说用统计表或条形图来出现数据有什么好处吗?(统计表更清楚,更有条理;条形统计图更形象直观。)
谈话:人们在日常工作和生活中经常用什么方式来表示气温变化的情况呢?我们到“金陵气象”网站去看一看吧!
登陆“金陵气象”网页,检查有关气象信息。(网页上有大量反映天气变化的折线统计图)
提问:看了这个网页,你发现了些什么?
指出:人们通常用折线统计图来表示气温的变化情况。(揭示课题:折线统计图)
出示网页中反映南京地区近期最高气温情况的`折线统计图:
谈话:这个统计图和条形统计图有什么不同?它表达了哪些信息呢?我们先听一听气象播报员是如何介绍近期天气变化情况的。
课件播放:气象播报员依据统计图介绍南京地区近期最高气温情况。(配音:各位观众,大家好!欢迎登陆“金陵气象”,据“南京近期最高气温统计图”显示,南京近期气温变化较大,4月10日最高气温为27摄氏度,14日最高温度仅为12摄氏度。5天时间,最高温度降幅达15度。从4月16日起,天气转晴,气温再度上升。“金陵气象”提醒各位适时增减衣物,防止气温变化引发疾病。)
提问:你了解了哪些信息?(这几天的气温变化很大。)
追问:你是通过什么了解到这几天气温变化很大的?(从气象播报员的提示中知道的;从统计图中也可以看出来。)
二、情境延续,读图感悟
1、读懂图意。
谈话:看来折线统计图的用途真不小!你能看懂这个折线统计图吗?请同学们先与同桌互相说一说,折线统计图是由哪几局部组成的,它是怎样表示数据信息的。
同学活动,教师组织全班交流(着重引导同学认识折线统计图的结构、描述数据的方法等)。
提问:表示4月12日最高气温的点在哪里?这一天的最高气温是多少摄氏度?4月18日呢?
2、数据分析。
谈话:你能回答下面的问题吗?自身先想一想,再和同桌说一说。
出示问题:
(1)每几天记录一次最高气温?
(2)哪天最高气温最高?哪天最高气温最低?
(3)最高气温上升得最快的是哪天到哪天?下降得最快呢?
全班交流,让同学说一说是怎么看的,怎么想的。
3、小结。
讨论:人们在表示气温变化情况时,为什么选用折线统计图?折线统计图有什么特点?(不只能够看出每一天的最高温度,而且还能清楚地看出一段时间里气温的变化情况。)
三、联系生活,再度感悟
1、出示本周南京地区最高气温折线统计图。(星期日:24℃;星期一:25℃;星期二:25℃;星期三:22℃;星期四:24℃;星期五:23℃;星期六:26℃。图略。)
提问:从统计图中你知道了什么?
谈话:假如你是气象播报员,你想怎样向大家介绍一周的天气变化情况呢?
2、介绍生活中的折线图。
提问:你还在哪儿见过折线图?
展示课前收集的折线图(略),让同学说一说每个统计图所表示内容,以和从图中能了解到的信息。
四、结合活动,动手制图
谈话:认识了这么多折线统计图,想不想自身动手制作一个折线统计图呢?
1、制作统计图。
师:课前我们收集了跳绳的数据,你能根据统计表(某同学在1分、2分、3分、4分时跳绳个数统计表)完成下面的折线统计图吗?
出示统计图(没有描点),教师示范前两个点的画法。
同学尝试画图,并组织交流(让同学说一说制作折线统计图时,要注意些什么)。
2、数据分析。
提问:从这幅图中知道了什么?
提问:从图上看,这位同学跳绳的速度有变化吗?你是怎么看出来的?
追问:为什么跳绳的速度越来越慢?
五、实践运用,课外延伸
1、提问:这节课我们研究了什么?你有哪些新的收获?
2、出示:南京市xxxx~xxxx年私家车数量情况统计图。(图略)
要求同学根据统计图回答一些简单的问题(题略),并组织全班交流。
完成练习后,提问:看了这幅统计图,你想到了什么?
3、出示:南京市xxxx~xxxx年空气轻度以上污染天数情况统计图(图略)。
提问:从图中你知道了什么?
同时出示上面的两个统计图,提问:面对快速增加的私家车和日益严重的空气污染,你想到了什么?
4、谈话:课前老师要同学们收集自身从一至四年级的身高与体重的有关数据,都收集了吗?你能根据这些数据制作自身的身高或体重变化情况统计图吗?
同学活动,教师参与。
出示:中国儿童规范身高、体重对照表(略)。
谈话:和规范身高、体重相比,你认为自身的身高和体重怎么样?需要注意些什么问题?
出示:某地区新增肥胖儿童数量统计图(略)。
谈话:课前老师还收集到这样一幅统计图,从图中你知道了什么?想到了什么?有兴趣的同学可以在课后,自身去查阅有关资料,对感兴趣的问题开展更深入、更全面的研究。
数学统计教案 篇12
教学内容:
课本第46---48页练习七第6-7题、“动手做”和“你知道吗”。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调查数据、表示数据和分析数据等活动中,认识简单的数据调查表,能用调查表收集、整理数据,并能有效地表示,能简单地评价和分析统计获得的数据。
2、使学生经历现实的统计活动过程,进一步体验收集数据的简单方法,以及整理和表示数据的过程、方式,提高数据简单处理的技能,进一步感受数据可以反映事物的实际情况和存在问题,逐步发展数据分析观念。
3、使学生主动参与调查和统计活动,体会日常生活中的数据统计,能与他人合作、交流,尝试在活动中提出建议,感受数学活动的成功,逐步具有尊重客观事实的意识,获得重视阅读和保护视力等方面的行为习惯教育。
教学重点:
数据统计和分析。
教学难点:
小组调查与整理数据。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1、引导回顾
提问:在前面的学习和练习中,你了解了一项统计需要经过哪些基本过程?
2、揭示课题。
按基本过程,自己来收集、整理数据,再制成统计表或条形统计图进行数据分析,开展调查统计活动。
二、调查统计
(一)统计课外阅读情况。
1、出示练习七第6题。
提问:小力是怎样了解他的同学课外阅读情况的?他的调查表怎样设计的?你知道小力用这个调查表会怎样了解同学们的情况?
2、分小组活动。
引导:想:如果用这个调查表在小组里了解每个同学课外阅读情况,再整理数据进行统计。
分小组统计(出示要求)
(1)每个同学根据自己的实际阅读情况,如实填写调查表。
(2)组长负责收回全部调查表。
(3)小组讨论怎样整理数据比较方便,和组长一起用小组的方法整理。
(4)根据集体整理的数据,各人完成第46页的统计表。
(5)在小组里交流统计表,校对是否符合调查、整理的数据。
3、交流、分析数据。
交流:能说说你们小组同学课外阅读的情况吗?
根据你的统计,简单分析你们小组课外阅读的数据。
4、汇总数据分析。
提问:如果要知道全班同学课外阅读的数据,可以怎样做?
分析:你对全班同学课外阅读的情况有哪些了解?
5、活动小结:总结我们这项统计经过了哪些活动,你对统计有什么体会?
(二)统计全班视力情况。
1、提出问题,了解要求。
要了解全班同学的视力情况,你觉得用什么办法解决,需要怎样统计?
出示练习七第7题。学生阅读、了解要求。
2、小组调查数据
每人依次汇报自己的视力情况,用你的方法做好记录,核对你的记录是否正确。
3、汇总数据,完成统计。
提问:按照我们班选择的调查项目,统计表中要设计哪些项目?
学生完成统计表的'设置,根据汇总的数据填写统计表。
4、分析、评价数据。
知道了全班视力的哪些情况,对班上同学的视力情况作一番评价。
5、活动总结。
说说这项统计的收获和体会。
三、拓展延伸。
1、完成“动手做”
(1)明确做什么。
说明要做什么,了解什么结果。
(2)了解怎样做。
强调滴水时要和硬币面靠近些,滴水要慢些,尽量使滴水能多一些。
(3)学生动手做。
同桌合作,一人滴水,数滴数,另一人记录数据,然后各自完成统计表。
交流:你滴得最多的一次是几滴?最少呢?
2、阅读“你知道吗”。
(1)阅读统计图。
了解怎样表示数据,在不同的统计图里分别知道些什么。
(2)交流:你觉得这些实际上都是什么统计图?第一幅统计图用什么表示条形的?为什么会想到用麦穗表示?第二幅,第三幅各是用什么代表条形的?
第二幅图里“100人”“10人”“1人”是什么意思,中国每平方千米有多少人?俄罗斯呢?
从图里你知道了什么,有些什么想法?
四、活动总结.
通过统计和活动,你了解些什么?你有哪些收获和体会?
数学统计教案 篇13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和比较,学习基本的统计方法,初步感知条形统计图的优点。
2、乐意与同伴交流探索过程和结果,分工合作,体验成功的乐趣。
3、引导幼儿积极与材料互动,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4、培养幼儿的尝试精神,发展幼儿思维的敏捷性、逻辑性。
5、激发幼儿学习兴趣,体验数学活动的`快乐。
活动准备:
《小朋友的书数学》、各班男女小朋友人数统计表、统计图各一份;每组一张空白统计图表、笔。
活动过程:
一、了解统计表、条形统计图的意义
1、出示统计表
之前我们去各班统计了男生和女生的人数,曹老师把统计出来的结果做成了一张统计表,请你来看一下。
你在这张表格里看到了什么?你是怎么看出来的?你有什么看不懂的地方
2、出示条形统计图
我把统计表上的数据用画图的形式表示出来了,你在这张表格里看到了什么?你是怎么看出来的?你有什么看不懂的地方?
二、对比两张表格
你更喜欢统计表还是统计图?为什么呢?
教师小结:统计图更方便我们直接看出哪个班级的男生人数最多,哪个班级的女生人数最多。
三、展示空统计图,集体探索如何使用统计图进行统计
1、出示一张空白的统计图,提出要求
曹老师想要统计一下班级里电风扇和电灯的数量,怎么来画统计图?
四、小组操作统计
1、确定统计对象
除了刚才统计过的东西,我们还可以统计什么?
2、分组操作
请每个小组完成一张统计图
3、各组分享、交流各自的统计结果
上一篇:小学数学六年级教案(14篇)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