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音乐说课稿【最新5篇】

网友 分享 时间:

【路引】由阿拉题库网美丽的网友为您整理分享的“高中音乐说课稿【最新5篇】”文档资料,以供您学习参考之用,希望这篇范文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支持吧!

高中音乐鉴赏说课稿【第一篇】

教学内容:

1.了解不同民族、不同地方笛曲的风格及音乐特点。

2.齐唱几首简单并与所学乐曲相关的地方民歌。

3.学习笛子的发音特点,提高演奏水平。

教学重点:学生掌握笛子的发音特点,并运用到实际演奏中。

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演奏》教材中第一单元《在器乐家庭中寻找你的朋友》的第四课“实践与表现”, 是鉴赏、歌唱、乐器演奏相结合的一节课。本课宗旨是学生由器乐曲鉴赏,民歌演唱过度到对乐器的认识和不同地方乐曲风格的了解,加深对乐曲地把握和对中国民族音乐文化的热爱。把鉴赏、演唱和演奏相结合,让同学们在课堂上即快乐地掌握了知识又获得了技能。

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了解新疆、江浙、湖南长沙、内蒙古等地方音乐特点和特色民族乐器(马头琴、手鼓等)。

2.能力目标:知道笛子的发音特点,学习《阿拉木汗》、《牧羊曲》、《达姆达姆》、《茉莉花》、《姑苏行》中的一首乐曲。

3.情感目标:在欣赏和实践中激发学生对民族音乐的热爱。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乐谱、笛子。

重点难点:

学习笛子的发音特点,达到较好的演奏效果。

教法学法:

1.教法

讲授法:讲解不同地方音乐特点,笛子的发音特点。

演示法:范奏或演示乐曲 。

练习法:练习乐曲和音阶。

讨论指导法:询问和指导学生演奏中的问题。

2.学法

本节课让学生在听、想、看、说、演等多种形式中体验音乐。(比较法、律动法、实践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课题

1.教师表演笛子独奏《帕米尔的春天》片断。

2.师生探讨相关问题导入课题。

这首曲子的节奏特点是什么?是什么地方的音乐?有没有人会唱新疆民歌?

乐曲是八七拍子的。

3.齐唱新疆民歌《花儿为什么这样红》或《阿拉木汗》。

4.问题:乐曲节奏特点,风格地域特点?

答:伴奏节奏

旋律中有变化音,调式为和声小调。

设计意图:上课的导入要贴近学生,只有这样才能唤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取得良好的效果。所以我采用的方式是老师示奏,导入新课。让同学们更直接、更直观的融入这节课。

二、范奏《姑苏行》、《春到湘江》、《鄂尔多斯的春天》

问题:乐曲节奏特点,地域风格特点?

答:《姑苏行》苏州,《春到湘江》湖南,《鄂尔多斯的春天》内蒙古。

齐唱《茉莉花》。学唱小段湖南地方戏曲《花石调》。

笛子:曲笛与梆笛的特点。

知识扩展:视听民族特色乐器。

三、欣赏《达姆达姆》

问题:你能听出几种乐器的音色?

根据音乐对应民族乐器图片介绍(阮、唢呐、二胡、笙、打击乐、扬琴等)

通过图片视频了解乐队的座次排列。

四、讲解笛子的口风,气流角度与音区的关系。练习音阶和乐曲。

1.低音区口风大气流缓角度下;中音区口风稍小气流快角度斜向下;高音区口风小气 流急角度向钱。选择学习乐曲。

2.分组练习。同学们自我体验、相互学习,相互指点。老师指导。

五、复习巩固

1.采用填空、连线、视听回答等方式回顾学习内容。

①填空:笛子可分为那两种?

②连线:请把乐器图片连接到相应的位置上?

③视听回答:听音乐请说出乐器和乐曲的名称或节奏或旋律特点?

学们用反馈的方法理清本节课的思路和主要内容。

2.乐曲表演提出指导意见。

六、结课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对中国民族地方音乐特点和乐队乐器类有了一定的了解,熟悉笛子的种类和演奏。使我们认识到中国民族音乐文化不但是中国的民族文化的主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世界民族音乐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作为高中生,我们不但要熟悉它、掌握它,还要继承和发扬我们中国的民族音乐文化。

高中音乐鉴赏说课稿【第二篇】

一、说教材

1、教材分析

本单元是高中《音乐鉴赏》第三单元(音乐与民族),它是以中国少数民族的民歌和民乐为切入点,在音乐鉴赏和探究活动中旨在引导学生感受,体验我国不同民族民间音乐的风格特点和韵味,认识民歌中常见的一些体裁形式,进而能对民族音乐文化进行初步的研究,树立平等,多元的文化价值观。

本课将主要鉴赏学习蒙古族民歌《辽阔的草原》,藏族民歌《酒歌》。

2、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感受,体验本课的音乐作品,能辨别本课不同音乐作品的民族风格特点。

(2)引导学生探究音乐作品中的民族风格是如何通过旋律、节奏、调式等音乐要素表现出来的

(3)通过鉴赏不同风格、不同体裁民歌,从而加深同学们对祖国的热爱,并拓宽音乐视野,提高鉴赏音乐的能力。

3、教学重难点

在鉴赏“中国少数民族音乐”的教学中让学生感受体验音乐的民族文化特征,认识理解音乐与人民生活、劳动习俗的关系。

4、教学准备:课前我要求学生搜集有关少数民族人文、地理、风俗等方面的文字、图片、音像资料。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及课件。

二、说学法

我觉得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教法和学法是相统一的,有什么样的教法就有什么样的学法,应该说“教学思想”决定了教学模式,教学模式决定了教法与学法,但无论是教法还是学法,都必须重视学生的存在,以学生的“主动式”学习为中心,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根据教材的内容和学生的兴趣特点,我在学法的指导上紧紧围绕着教学目标,主要是通过“听”“唱”“演”等要素,让学生感受体验歌曲的情绪、演唱方式。通过列出表格,直观地对比分析的方法,使学生自主地得出结论,从而完成能力目标,验证结论。

三、说教法

根据教材的特点,结合高中生已经具备的音乐审美经验,在教学中运用现代多媒体技术手段创设具体、生动的画面。采用比较鉴赏法、亲身体验法等引导学生利用其直接审美经验和已有的知识水平,聆听比较不同民族音乐的不同风格,引导他们探究音乐作品中的民族风格是通过音乐的基本要素(如音阶、调式、旋律、节奏等)表现出来。

四、说教学策略

本课主要是鉴赏少数民族歌曲,了解歌曲的风格特点,在教学过程策略中,我将采用“主动式”学习教学模式,达到教学目标。

1、创造情景,兴趣导入

同学们课前已经多多少少地搜集了一些有关少数民族人文、地理、风俗等方面的文字、图片、音像材料,有没有谁能说出各个领域的民歌风格?或能演唱熟悉的少数民族歌曲?

待学生有所交流后,我接着运用课件向学生展示超级女生演唱民歌的视频,引起学生的有意注意及兴趣,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明确学习目标,并引出课题——“中国少数民族音乐鉴赏”。

2、整体感知,体验风格

初听:

通过多媒体播放《辽阔的草原》和《酒歌》请同学们闭上眼睛,趴在桌上,乘着音乐的翅膀进行想像……

初听鉴赏后,请同学们各抒己见(你有要说的吗?谁能谈谈自己的感受)

复听:让学生进一步感受、理解作品,并提示学生注意听它们的节奏、节拍、曲调以及情绪,并比较它们不同的风格特点。

复听鉴赏后请同学们将答案写在纸上,以小组互动交流,再请小组代表上台展示交流,培养学生认真聆听音乐的习惯,并根据其直接审美经验和已有的知识水平比较分析它们之间的不同风格特点。

再听:简介音乐的民族风格(课件展示)

同学们先看一看鉴赏提示1、2,再看看屏幕展示提示,回过头来,再一边听,一边想音乐的民族风格特点的形成与哪些因素有关?以小组为单位填写(音乐风格与民族关系的初探)学习卡片,再投放在展示平台上,互动交流,行吗?

“音乐风格与民族的关系”初探

地理环境与自然环境;社会生活与风俗习惯;语言文化与民族性格

这样设计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动式”学习的能动性。

3、探究分析,感性上升到理性

先由课件展示《辽阔的草原》简介

这是一首呼伦贝尔盟的长调歌曲,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初蒙古族年轻的女歌手宝音德力格尔带着这首歌参加了世界青年联欢节,并为草原人民赢得了金奖。从此,主这首歌便成了蒙古族的象征之一。

再赏析金曲

在赏析金曲过程中,要求学生边听音乐边画图谱,感受音乐形象和音乐情绪,并让学生谈谈音乐在具体表现形态上有什么特点,引导学生分析音乐的节奏、旋律、速度、节拍等音乐表现要素对音乐风格的表现作用,从而总结出歌曲的音乐特点是:全歌为对比呼应的上下句一段体结构、羽调式。节奏

自由宽广,旋律悠扬舒展,具有浓厚的草原气息。接着介绍蒙古族的相关音乐文化(地理环境、风俗习惯、娱乐活动等)揭示出蒙古族的性格特征(勇敢、强悍、粗犷、豪爽)。并出示讨论与交流的问题:蒙古族音乐的风格特点与蒙古人的性格特征之间存在什么样的联系?

这样设计旨在通过鉴赏音乐,了解民族文化,反过来又通过了解当地文化进一步理解音乐,当学生由了解提升到了理解的程度时,再组织学生感受民族音乐的韵味,请会跳蒙古舞蹈的同学上台为大家伴舞(或老师伴舞,学生轻唱旋律)加深学生音乐风格的理解。

然后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探究活动,提出问题:通过本堂课的音乐体验,你认为音乐作品的民族风格主要是通过哪些音乐要素表现出来的?并举例分析。

这样设计旨在学生对音乐的欣赏由感性上升到理性。

4、拓展延伸

要求学生利用课余时间搜集更多的少数民族人文、地理、风俗等方面的文字、图片、音像资料,在班上交流介绍或演唱、演奏,因为一节课的容量毕竟有限,老师所能做的仅仅是激发学生的兴趣,课后才是学习的最大课堂。

5、结束语

如诗如画的四十五分钟很快就要结束了,今天,我们欣赏了部分中国少数民族音乐,音乐有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不同的民族的'音乐作品具有不同的音乐风格,它反映了当地人民的生活习惯、语言特点、思想感情、历史文化影响等。但愿今天的课能给同学们留下美好的回忆,同时也希望同学们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养成良好的鉴赏习惯,善于发现美,感知美,创造出更多更美的艺术形象,为我们的生活增添色彩。

五、感悟与反思

这是一节注重培养学生自己的音乐感受能力和运用现代信息技术的音乐鉴赏课,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和新课程标准的实施,具备人本思想的教育理念、自由活泼的教学方式,为我们老师开启了一片教育的新天地。我认为一堂好的音乐鉴赏课应该体现课堂教学“生活化”学生学习“主动化”的教学理念,让课堂教学充满生命活力。师生之间,学生之间平等互动与交流,使学生在有兴趣和充满情感的情境中愉快地接受美的熏陶,主动获得感受与鉴赏、表演、创作、评价等方面的艺术能力,完成审美教育。当然,这种赏识还存在着许多不足之处,今后我将努力改进,取得更好的效果。

高中音乐鉴赏说课稿【第三篇】

各位评委老师:

大家好,我说课的内容是湖南文艺出版社《音乐鉴赏》教材第二单元《喜剧美》。

一、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

1.以音乐审美为核心,注重音乐的情感体验,培养兴趣爱好,根据音乐艺术的表现特征,引导学生整体把握音乐的表现形式和情感内涵。

2.重视音乐实践,增强创新意识。设定适当的活动内容、形式和情境等,发展学生想象力,进行音乐实践创造。

二、教材分析

1、《音乐的喜剧美》是湖南文艺出版社高中《音乐鉴赏》教材第二单元的内容,在前面我们已经体验了音乐的优美、壮美、崇高美、欢乐美和悲剧美,为本节课体验、分析音乐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2、在选材上,作品包括歌剧《洪湖赤卫队》的一个唱段,俄国作曲家穆索尔斯基的《跳蚤之歌》。使学生从中获得轻松愉快、活泼诙谐的感受。

三、学情分析

高中生他们知识面宽,理解能力増强,对音乐能进行一定的概括归纳,但欣赏能力仍停留在感性欣赏的层面,课堂的主动参与性不强,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学过程我将视听、演唱结合,引起他们的无意注意,在情境中感受作品的音乐美。

四、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欣赏歌剧《洪湖赤卫队》选段《这一战打得真漂亮》,歌曲《跳蚤之歌》等,了解音乐要素在喜剧美音乐中的作用,掌握喜剧美的音乐特点。

2、情感目标:引导学生展开丰富的想象,从中体验喜剧美的韵味与愉悦感。

3、能力目标:提高学生对音乐的审美能力,探究创新能力。

五、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通过欣赏,使学生获得情感的体验

教学难点:喜剧美在音乐中的体现

六、教学流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欣赏1、介绍创作背景 2、播放作品 3、从感性欣赏上升到理性欣赏 4、再次聆听作品。5、学唱音乐主题

三、拓展欣赏

辨析具有喜剧风格的音乐

总结喜剧美的特点,进一步明确本课的学习目标。

七、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我课前先播放喜剧大师卓别林的电影,是卓别林试演一个理发师在为客人刮胡子的片段。第一遍欣赏时是无声视频,然后加上音乐再次欣赏,学生思考:这段音乐与卓别林夸张、可爱的画面相结合有什么特点?引出喜剧的内涵:夸张、滑稽、幽默。

设计意图:引起学生共鸣,学生从中体验到喜剧美的特点通过音乐能够更好地表现出来。

二、欣赏

1、介绍创作背景:在欣赏《这一仗打的真漂亮》和讽刺歌曲《跳蚤之歌》两首作品时,首先是我了解学生课前搜集材料的情况,熟悉剧情。教师用精炼的语言使学生从创作背景中体会歌曲表达的情感。

2、播放作品,让学生带着问题聆听作品,然后师生一起探讨:(20分)

如:《这一仗打得真漂亮》 这首歌曲是通过怎样的音乐语言来表现内容的?体现了音乐喜剧美的什么特点?哪些地方体现了风趣幽默?

再比如《跳蚤之歌》:作品塑造了哪几个音乐形象?如何来体现的?力度记号、变音记号、跳音记号有什么作用?歌曲体现了喜剧美的什么特点?

我引导学生从音乐要素方面来分析。同时亲身体验,如师生一起打节奏、视唱等领会音乐要素在音乐表现中的作用,感受音乐的幽默、诙谐、讽刺的特点

这部分设计意图:突出学生的主体作用,通过教师引导启发、师生交流,运用合作教学,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3、从感性欣赏上升到理性欣赏,将想象、辨析、比较的方法贯穿在教学中。

(1)笑声的对比。如《跳蚤之歌》中多次笑声,加强了歌曲的戏剧性,每一次的笑声有什么不用呢?我引导学生通过对比,学生学唱进行体会。

(2)通过表格的形式,从音乐要素的角度学生通过体验,对比《这一仗打得真漂亮》《跳蚤之歌》的音乐风格的异同。

设计意图:运用辨析比较法,将探究性学习贯穿在欣赏过程中。体验喜剧美的诙谐的情韵及作品中说唱音乐的风格特点。

4、再次聆听作品。

这一环节重点强调学生听得意识,学生在理解了音乐内涵的基础上,展开丰富的想象,在音乐中感受快乐。

5、学生学唱音乐部分主题,重视音乐实践。

设计意图:通过练唱,积累音乐素材,学生亲身体验,感知作品的风格特点及所要表达的情感,提高学生欣赏美的能力。

三、拓展欣赏

1、欣赏鲍元恺的《看秧歌》和河北吹歌《小放驴》片段。感受喜剧美带来的快乐。

2、通过聆听看秧歌主题,师生一起试着用肢体语言来表现作品的欢快诙谐的情绪。

设计意图:体现师生互动、和谐课堂。

辨析具有喜剧风格的音乐

1、看《猫和老鼠》片段,分析音乐的表现形式

2、听《江河水》《渔舟唱晚》《山村来了售货员》《举杯吧朋友》片段,辨析哪一首是喜剧美。

设计意图:调动学生主动参与的积极性,培养他们分析音乐作品的能力。

五、总结喜剧美的特点,进一步明确本课的学习目标。

八、教学反思

本方案的设计,着眼于学生的主动发展,致力于运用现代信息技术优化课堂教学的研究,通过音乐实践,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提高音乐素养。但教学中一味的依靠视频影像,虽然给学生带来视觉的冲击力,但限制了学生想象力的发展。同时,由于流行歌曲的影响,学生对课本上的音乐还是抵触,对音乐的深入理解有难度,所以,在教学内容安排上,应根据实际合理设计、安排,教学方法上突出合作教学。

高中音乐说课稿【第四篇】

一、说课标

根据高中音乐课新课标要求,欣赏民歌的学习是音乐教学中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通过欣赏不同风格、不同体裁的民歌,从而加深同学们对祖国的热爱,并扩大音乐视野,提高欣赏音乐的能力。

二、说教材

1、教材分析:本课是高中《音乐鉴赏》第二单元〈多彩的民歌〉中的高亢的西北腔,本单元内容旨在引导学生感受、体验民歌的不同地域风格及不同的民族风格,认识民歌中常见的一些体裁形式,进而认识我国民歌是我国传统文化中重要的精神财富,是世界优秀音乐文化中的绚丽瑰宝。 本课将主要欣赏学习西北民歌最具代表性的“花儿”和“信天游”。《上去高山望平川》是一首青海花儿,在全国各地颇具影响,声誉极高。《脚夫调》是陕北信天游中的代表曲目,表现脚夫的复杂心情。

2、教学目标:

一是引导学生感受、体验西北民歌的地方风格,认识“花儿”、“信天游”等民歌体裁。

二是引导学生探究有关民歌的基本知识,初步认识西北民歌的基本特征。

3、教学重点、难点:

认识西北民歌的基本特征;能按歌曲的旋律、节奏等特点分辨西北的民歌。

三、说教法学法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要让学生能主动积极地学习,选择学习方法是很重要的。高一的学生,有很好的想象力和判断力,知识结构完整、有一定的艺术修养。根据教材的内容和学生年龄特点,紧紧围绕教学目教学重点,我选用的教法是参与互动式教法,在讲授音乐理论知识的时候,尽量的结合作品,通过让学生听,看,参与体验,互动交流等形式来实现我教学的目的。通过“听”歌曲的旋律、节奏等要素,让学生去感知音乐,从而来分辨西北民族的民歌特点。

根据教材的特点和配合学生的年龄特点,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创设具体、生动的画面,使学生通过形象感受来理解音乐,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接受知识,教学过程中,创设愉悦和谐的情感氛围,充分发挥以学生的主体,老师为指导的作用,成功地达成教学目标。

、说教学程序

本课主要是欣赏少数民族歌曲,了解歌曲的风格特点,在教学过程中,我将采用目标教学模式进行。

1、导入:运用创设情境,兴趣引入法。首先了解学生对我国民歌曲调的地域划分,知道多少?有没有谁能说出各个地域的民歌风格?然后运用课件向学生展示超级女声演唱民歌的视频,从而把学生的注意力集中起来,引起他们的有意注意及兴趣。

2、展示目标、导学达标

采用用感性到理性的教学法。

第一步采用听——想——观看——讨论的程序,让他们听三首歌曲的旋律片段,了解各首民歌的风格特点及表现情绪等。 阅览歌曲简介、欣赏歌曲、知识链接、互动链接

第二步然后我将结合流行歌曲,给学生介绍西北民歌的风格特征。 阅读音乐知识,了解花儿、信天游,欣赏歌曲,互动链接

第三步拓展探究 引导学生参与各种实践活动,深入地感知、体验、理解西北民歌的风格特征。并结合流行乐满足学生的审美需求,自然地导出下节课的内容。

、总结反思

总的来说,这是一节注重培养学生自主的音乐感受能力和电脑多媒体课件运用的的音乐欣赏课。

教学内容在安排上要尽可量紧凑丰富,要力求课堂气氛生动有趣而富于吸引力。师生互动的充分性和从容性可能会不够。对“和”—作品技术背后的文化内涵的引导方式还可再改进。学生参与方式还可进一步丰富,参与的机会可进一步增加。这些要要依据实际上课情况调控和改进。

高中音乐说课稿【第五篇】

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我是苹中分校音乐老师张冠,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欣赏《鳟鱼》”我将分为以下几个方面对本节课进行说明。

(一) 指导思想、理论依据

(二) 教学背景分析

(三) 教学目标

(四) 教学重难点

(五) 教学过程

(六) 特点预设

我设计本课的指导思想是:

(一) 指导思想:

音乐欣赏是以审美教育为核心,用兴趣激发学生学习动力。面向全体,同时鼓励学生的个性发展。并且融合相关多元文化知识。把基础知识作为切入点,立足于学生本身,以学生为主体,重视音乐实践,实践是获得音乐审美体验的基本途径,通过艺术实践,增强学生音乐表现的自信心,鼓励音乐创造,开拓学生思维,培养学生良好的欣赏习惯,对学生进行多方面,多角度的艺术熏陶和音乐教育。从而真正达到审美水平的提高。

此指导思想,来源于初中新课程标准中的要求。

初中新课程标准中提出:音乐教育以审美教育为核心,以兴趣爱好为动力,丰富情感体验,培养音乐兴趣、提高审美能力、陶冶高尚情操、尊重艺术、理解多元文化。

本着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我对教材做了以下分析。

(二)

1、教材分析:

《鳟鱼》是《北京市义务教育》第15册第三单元的一首欣赏歌曲,是一首舒伯特写作的钢琴五重奏,属于西方音乐体系中的浪漫主义时期一首作品、在初中三年的课本中,从巴洛克时期到20世纪音乐,共被分别分在了5个学期中,在西方音乐中,浪漫主义时期音乐作为西方音乐的重要时期是不可或缺的。从本学期来看,本单元是学生接触西方音乐唯一的一个单元,所以应当适当联系上学期的内容,使得学生对西方音乐有正确、整体的认识。本节课也是本单元的起始课程,起到基础性的作用。本首作品选自钢琴五重奏《鳟鱼》第四乐章。是一首典型的变奏曲。明显的变奏曲式是本曲的特点之一,是学生了解曲式的较好途径。

2、学情分析:授课的班级为我校初二年级(4)班学生,这个班级是新组建的普通班,整体来讲对音乐有一定的兴趣。愿意欣赏,能听辨小二度与大二度,能较为准确的模仿节奏型。模仿音高。但对于识谱,识别节奏,有一定的困难。对作品所表达的情感能有大致的定位、但不够细腻。对音乐细节的关注不够。音乐理论知识较差。所以,本节课要把音乐基础作为切入点,让学生在兴趣中,切实学会相关音乐知识,把音乐内涵作为着力点,提高学生审美水平。把音乐与创作背景结合,挖掘其中的情感,从而达到学有所得,学有所用,受益终身。

在新课标的指导下,基于我对教材的分析和对学情的分析,我指定以下教学目标

(三) 教学目标:

(一)“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目标

1.学生愿意继续了解西方音乐、并对其感兴趣。(因为在课标中提出,兴趣爱好是学习音乐的动力,并且要尊重多元文化)

2.学生能理解歌曲所表现的意义。并能理解作曲家在写作时的想法。(课标中要求:通过对音乐作品的感受和理解、培养积极向上的审美情趣)

3、 学生会钦佩舒伯特的才华、并能鼓励自己继续努力。不断前行。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

1.学生能够运用之前欣赏音乐的方法,通过对比、体验、听辨、模仿等方法欣赏本曲

(三)“知识与技能”目标

1.学生能够听辨不同乐器的音色、以及判断他们在演奏中的作用。

2、 学生能够哼唱乐曲的“主题”

3.学生能够掌握“变奏曲式”特点、并能运用。

在达到目标的过程中,基于对学生的分析,我预设了教学的重难点:

(四) 教学重点难点

(一)教学重点:学生能够掌握“变奏曲式”特点、并能运用于分析其他音乐。

(二)教学难点:对于本曲中调式的感受和理解。

为了更好的完成我的教学目标,我如下设计了我的教学过程:

(五) 教学过程

1、复习引入

2、欣赏音乐

3、演唱主题

4、听辨乐器

5、分析段落

6、分析情感

7、检测扩展

8、运用创作

9、总结升华

(六) 教学设计的特点:充分了解学生的基础上,对教材进行总体把握,和深入挖掘,站在学生的角度,设计问题,设想回答情况,形成自主探索,自主发现,自主总结的教学模式,并且注重情感教育,能力培养。这样有助于学生今后的音乐学习,不依靠教师,而是依靠自己,真正具有可持续性,可发展性。让学生终身受益。

20 8187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