船工号子教案设计(优质8篇)
通过船工号子的学习,培养学生的节奏感和团队协作能力,增强对传统文化的理解与热爱,如何更好地传承这一艺术形式呢?以下是网友为大家整理分享的“船工号子教案设计”相关范文,供您参考学习!
船工号子教案优质设计 篇1
(一)活动目标
通过视听结合,升华情感,再聆听《川江船夫号子》,追本溯源。
(二)活动步骤
1. 观看孙健、万山红演唱的视频,说一说的你感受到的船工精神。
在我们的每一天学习、生活中,正是需要这样的齐心合力、勇往直前的船工精神。
2. 聆听民歌《川江船夫号子》,介绍船运号子。
由于机械船的替代,如此的川江上再也听不到川江船工号子已经被列入了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不是靠下一代,要从我们这代做起!
小结:船工号子越是撼人心魄,就越是呈示了他们劳动的艰辛、险阻,他们坚忍不拔、顽强拼搏,团结协作。他们更像骆驼,虽然走得慢,慢中却满是矜持、自信和乐观,并不像列宾的伏尔加河上的纤夫只是怨愤。一领众和的声音虽已远去,劳动号子带来的精神力量永存,同学们再见。
(三)活动评价
学生能在观看和聆听中专注并思考。
(四)设计理念
视听结合,更深刻体会领悟船工精神。聆听素材原型,强调民歌传承的重要
板书设计
以上是船工号子音乐教案大全的所有内容,希望读者能够从中获得一些有益的信息和启示。谢谢阅读!
船工号子教案优质设计 篇2
教学目标:
1、 通过聆听《船工号子》,使学生初步认识劳动号子的基本特征,感受、体验劳动号子的风格特点。
2、 能够辨别歌曲中平水号子和见滩号子。
教学重点:积极调动学生参与体验音乐,带领学生步入船工们豪放而细腻的心灵定。
教学难点:听辨平水号子和见滩号子
教学拓展:聆听《黄河船夫曲》演船工体验感受船工们的劳动状态以及号子在船工们劳动中的作用。
教材分析:
《船工号子》
歌曲《船工号子》吸收了四川民歌《川江船夫号子》中的“水平号子、见滩号子、上滩号子、拼命号子”等多段连缀的创作手法,音乐采用不同的速度、力度、调式及节拍的变化,形象地表现出船工们齐心合力、勇往直前的无畏精神。
引子,1——6小节,羽调式,四四拍。歌词为虚词,由钢琴伴奏男生独唱,钢琴的重音弹奏“23”与男生独唱形成了男生领唱、钢琴呼应的一领众和的艺术效果。旋律舒畅、节奏宽长、平和自由,创设了一个平静的江面之意境,好似“平水号子”,寓意船要起航了。
7——10小节,四四拍,乐曲转入中速由两个乐句构成。在演唱形式上有一领众和的特点,男生领唱部分的高腔韵味,具有很强的川剧特征。钢琴的伴奏也起到了渲染紧张气氛的作用。好似“见滩号子”,领唱者向大家发出了船将行至险滩的号令。
11——15小节,从四三拍变换到四四拍,节奏短促,情绪逐渐高涨,歌声与伴奏紧密呼应。通过重复( )和加快速度,造成了越来越浓厚的紧张气氛,领唱者的音调简单,节奏突出,好似“上滩号子”,预示船已经进入险滩。
16——62小节,四二拍,节奏更为短促,歌词均为喊号声,这是全曲情绪最为紧张的段落。“领”、“和”频繁交错,好似“拼命号子”,表现出船工们拼着性命与惊涛骇浪顽强搏斗的场景。
段落的结束部分速度逐渐变慢,并结束在徽音上,给人以开阔豁朗的感觉,情绪中伴着一种激流已过的畅快感。
44——62小节,四四拍,转为宫调式。歌曲节奏拉长,速度渐慢,曲调流畅抒情、轻松舒展,歌声把人们带入“平水下滩号子”意境之中:像是船工们唱起悠扬的歌,驾船在江上平稳地航行,抒发了他们乐观的生活态度及对家乡山河的赞美之情。
63——81小节,四二拍,歌曲转为徵调式。歌曲旋律采用上下四度移位的方法,同时速度突然变快,情绪又开始变得紧张起来,似“下滩号子”,船工驾船顺流快速冲向前方。而最后在高音和强音上的结束,表示船工们继续战胜艰难险阻信心和决心。
这首歌曲,由专业作曲家创作,有高度的艺术技巧,也有深厚的生活功底,是劳动号子类歌曲的精品,是升华了的艺术性劳动号子。
《船工号子》背景介绍
《船工号子》是1981年峨眉电影制片厂出品电影《旋涡里的歌》中的一首插曲。曲作者在吸收运用四川民间音乐和川剧音乐的基础上,写成这首男声独唱艺术歌曲。
《川江船夫号子》又称《《川江船夫曲》,是四川境内长江沿岸的船工所唱的号子的总称。是在行船时,号召、指挥、协调着大家动作而唱的劳动号子。《川江船夫号子》由8首不同曲调、不同种类,可以独立唱、可以联唱的号子连缀而成。每种号子都有“领”有“和”。“领”的部分旋律婉转,装饰音较多,常用于远距离音程;“和”的部分节奏富于变化,常于领唱交织重叠,构成多声部合唱。其中有表现在平静江面上航行时唱的悠扬动听的“水平号子”和“下滩号子”;有发现险滩后,准备投入紧张战斗时唱的坚定有力、充满信心的“见滩号子”;而在闯滩夺险与凶滩恶水搏斗时,唱近似呐喊的急促紧张、气氛强烈的“上滩号子”与“拼命号子”等。
教学过程
一、 组织教学:师生问好。
二、 导入环节:情境导入
1、音乐活动1:让同学们起立搬凳子,第一次不喊口令观察效果,引起同学们的思考如何才能做到整齐?引导同学们想到口令在集体活动中的作用。
2、观看图片:划龙舟
思考:如何才能划得又快有齐?再次引导同学们联想到口号。
音乐活动2:模拟划龙舟
老师喊口令,同学们排纵队划龙舟。
在活动过程中让学生体会老师口号速度和力度的变化(速度加快、力度增强)
师总结:通过这两个音乐活动感受到口令在劳动中的作用。这样的口令在音乐中叫做劳动号子。
3聆听《船工号子》
思考:音乐中的人们在干什么?
生:自由回答
师:揭示课题《船工号子》
三、 新课学习
1、 聆听《船工号子》
思考:在船工行船的过程中都遇到了什么?
(师小结:这些以划船、拉纤为生的人,我们叫他们“船工”。多媒体出示图片。刚才我们听的《船工号子》,它也是劳动号子中的一种,是流行于四川境内长江流域的一种船工劳动号子。在四川境内的长江三峡流域,地势复杂,山峦重叠,江河纵横,交通不便,货物流通、客运往来,都靠木船载客运货,于是柏木帆船成为主要的交通工具,小的船有几个船工,大的有二三十个船工,甚至更多。船只在运行当中往往会出现平水、见滩(滩:河边水深时淹没、水浅时露出的地方)、上滩、险滩(江河中水浅石多而水流很急的地方)、下滩等劳动过程。船上的号工(船老大)根据江河的水势水性不同,明滩暗礁对行船存在的危险性,根据摇橹扳桡的劳动节奏,编创出一些不同节奏、不同音调、不同情绪的号子,例如“平水号子”、“见滩号子”、“上滩号子”、“拚命号子”、“下滩号子 ”等。我们刚才听的《船工号子》就由多段不同的号子联缀而成。)
2、 聆听《平水号子》
思考:这是一群怎样的船工?眼前看到什么情景?
师小结:
3、 聆听《见滩号子》并对比《平水号子》区别
音乐片段 演唱形式 速度 情绪
平水号子 一人领唱 慢速到中速 豪放舒展
见滩号子 一领众和 快速 坚定地做好了与惊涛骇浪搏斗的准备
音乐活动:和船工们一起喊口号。
4、 聆听上滩号子
思考:船工们是怎么上滩的?(引导学生体验速度、力度变化)
体验活动:上滩时有的船工划船,有的船工要到岸边去拉纤,让我们用动作来帮助船工们一把,跟着音乐中间两组同学来划船,旁边两组同学来拉纤。
5、 拼命号子、下滩号子听辨
A、 请同学们听两个音乐片段,你能从听到的音乐片段中分辨出哪段是船工经历险滩时的拼命号子?那段是闯过滩关后下滩时的号子呢?听后让我们从音乐的节奏、情绪、音乐情境一起来分析。
音乐片段 节奏 情绪 音乐情境
拼命号子 加快、紧密 紧张 船工们拼着性命与惊涛骇浪顽强搏斗情景
下滩号子 放慢、舒展 抒情 船工们过滩后唱起舒展悠扬的歌,驾驶在涛声中平稳航行
B、再听拼命号子,请同学们用动作来表现。
C、再听下滩号子,让我们也跟着音乐唱一唱下滩号子,摇起橹去领略高峡两岸的优美风景。
6、歌曲介绍:
四、讨论:
1、讨论:听了全曲,你最喜欢哪一段呢?为什么?(学生可各抒己见,发表各自的感受)
2、音乐活动:聆听歌曲片段辨别哪个是平水号子、哪个是见滩号子。
五、课堂小结
船工号子教案优质设计 篇3
让学生带着有比较性的辨析问题聆听音乐,根据自己的音乐感受得出的音乐结论让学生体验学习的快乐和成功。体会劳动号子与劳动节奏紧密配合并完全依附于每一件劳动方式及具体过程的劳动号子的基本特征。唱一唱其中的音乐片段,并根据音乐表现音乐情境,把听、唱、动,创造与表现融为一体,培养学生的多元化智能,努力让学生在轻松的环境中学习音乐、感受体验音乐。
以下是自己在上课过程中所发现的不足之处:教学目标定的太过浅显,深度不够,过于简单;切豆腐块,条理清晰,却失去了流畅的美感;教材内容选的太大,与所教年龄层不符;总觉地这堂课的教学方式象是填鸭式,内容过多,却毫无重点,学生玩的是很开心,但下课之后对这堂课的知识点也是一笑而过,教师在课堂中更应关注细节。
船工号子教案优质设计 篇4
一、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劳动号子的音乐美,进一步增强民族音乐的喜爱之情。
【过程与方法】通过欣赏、聆听、模唱,感受劳动人民的劳动场景,体会歌曲在劳动中的作用。
【知识与技能】了解民歌中劳动号子的音乐特点,能够分辨各段不同的船工号子。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了解劳动号子的特点,能够辨别不同船工号子
【难点】分辨《船工号子》不同段落之间的特点
三、教学用具
钢琴、多媒体
四、教学过程
(一)活动导入
1、将全班学生分成三组,做划船姿势,师当领队喊口令,同学们划桨赛龙舟。(通过这样学生感兴趣的活动,感受号子的特点)。
2、基于实践小组讨论交流劳动号子的特点教师总结通常是在集体活动中,以一领众和的形式,通过节奏与动作的节奏一致
3、提问生活中还有哪些活动还需要号子?
教师总结在打夯、伐木、采石等劳动中使用的工程号子;在装卸、挑担、推车等劳动中使用的搬运号子;在打麦、舂米、车水等劳动中使用的农事号子;在水运、打渔、船务等劳动中使用的船渔号子……
(二)初步感知
1、出示图片,介绍船工背景。(作为背景音乐第一次为学生播放完整的船工号子)来,我们一起看一组图片,你知道这些人是做什么的吗?(船工)。这些船工世代生活在我国四川省川江岸边。在这段航道上布满了艰险,密布着险滩、暗礁、石林等,水流湍急。千百年来,在这航道上柏木船就是唯一的交通工具,而木船的动力可不是机械的,你们猜木船靠什么动力前行的?江上木船的动力来自我们船工的身体。川江船工顺水推桡,逆水拉纤,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在川江上闯荡。
2、模仿船工劳动时的姿势
3、教师范唱、初听歌曲:学生听教师范唱,并谈一谈听后感,教师介绍歌曲的劳动块景:平水、见滩、上滩、险滩、下滩(出示视频或图片)刚才我们已经知道在这段航道上布满了艰险,密布着险滩、暗礁、石林等,水流湍急。船只在运行当中往往会出现平水、见滩、上滩、险滩、下滩等劳动过程。船上的号工是一船之主,船行船停,闯滩斗水,该快该慢,众船工都听专门的号工。号工根据江河的水势水性不同,明滩暗礁对行船存在的危险性,根据劳动节奏,编创出一些不同节奏、不同音调、不同情绪的号子。就是流行于这一带的一种船工劳动号子,有“平水号子”、 “见滩号子”、“ 上滩号子”、“ 拚命号子”、“下滩号子 ”联缀而成。
(三)探究学习
1、听“平水号子”。提问听听看这段音乐是这些劳动号子中哪一段,有什么特点?学生自由回答,教师归纳特点是在平静江面上航行所唱,悠扬动听。
2、聆听“见滩号子”、“上滩号子”,完成表格,看看平水号子与见滩号子在速度、情绪上有什么不一样。学生自由回答教师总结通常是紧张战斗时所唱,鉴定有力充满信心。上滩号子,教师总结闯滩夺险与凶滩恶水时所唱,紧促紧张的节奏。
3、学生学唱《船工号子》片段,并以一领众合的形式来进行演唱。
(四)拓展延伸
1、聆听《众人划桨开大船》,听歌曲学生小组讨论,和劳动号子进行对比,比较异同。学生小组为代表展示,教师总结《船工号子》是劳动号子的一种类别,而且这种号子的元素经常运用到流行歌曲的创作。
(五)小结作业
教师提问学生“这节课学到了什么?”学生自由回答,教师总结本节课感受了我国民族音乐中的劳动号子,同样我们的民族音乐中还有山歌、小调等等,大家可以课下搜集相关的资料,下节课分享。
五、板书设计
船工号子
演唱形式:一领众合
平水、见滩、上滩、险滩、下滩
船工号子教案优质设计 篇5
教学目标:
1、通过欣赏《船工号子》,能够认识劳动号子的特点。
2、通过欣赏,体验船工号子和劳动歌曲的风格与特点。
3、通过学习劳动号子,使学生了解我国灿烂的民族文化,激发学生热爱祖国之情。
重点:
劳动号子的音乐特点。
难点:
《船工号子》的各段体验和感受,辨别各段的不同音乐特点。
教学过程:
一、导入劳动号子
1、学生活动:四人抬一重物。
先请4位学生抬一重物,这时候学生搬起来不一致。
师:谁有办法能让他们抬起重物?这时候学生就会提出,让一个学生喊口令。师接着喊:“1、2”学生一起叫“加油”搬。请同学说说感受。通过有口令和没口令两种方式,目的是让学生在实践中体验口令的作用。
2、学生感受劳动号子:赛龙舟。
将全班学生分成三组,做划船姿势,师当领队喊口令,同学们划桨赛龙舟。(通过这样学生感兴趣的活动,让他们进一步感受号子的特点)
3、讨论交流劳动号子的特点。
师:刚才老师和同学们喊得就是号子。通过刚才我们的活动劳动号子有什么特点呢?过渡语不知道怎么连?
a、在集体活动中。
b、一领众和。
c、节奏与动作的节奏一致。
4、列举生活中,哪些活动还需要号子?
在打夯、伐木、采石等劳动中使用的工程号子;在装卸、挑担、推车等劳动中使用的搬运号子;在打麦、舂米、车水等劳动中使用的农事号子;在水运、打渔、船务等劳动中使用的船渔号子……
二、欣赏《船工号子》
1、出示图片,介绍船工背景。
师:来,我们一起看一组图片,你知道这些人是做什么的吗?(船工)。这些船工世代生活在我国四川省川江岸边。在这段航道上布满了艰险,密布着险滩、暗礁、石林等,水流湍急。千百年来,在这航道上柏木船就是唯一的交通工具,而木船的动力可不是机械的,你们猜木船靠什么动力前行的?江上木船的动力来自我们船工的身体。川江船工顺水推桡,逆水拉纤,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在川江上闯荡。
2、你对船工劳动时的哪个姿势印象最深刻。你能模仿吗?
3、初听。
a、请同学们竖起耳朵来聆听这惊天动地的船工号子,请你说说你的听后感。
b、介绍歌曲的劳动块景:平水、见滩、上滩、险滩、下滩(出示视频或图片)。
师:刚才我们已经知道在这段航道上布满了艰险,密布着险滩、暗礁、石林等,水流湍急。船只在运行当中往往会出现平水、见滩、上滩、险滩、下滩等劳动过程。船上的号工是一船之主,船行船停,闯滩斗水,该快该慢,众船工都听专门的号工。号工根据江河的水势水性不同,明滩暗礁对行船存在的危险性,根据劳动节奏,编创出一些不同节奏、不同音调、不同情绪的号子。就是流行于这一带的一种船工劳动号子,有“平水号子”、“见滩号子”、“上滩号子”、“拚命号子、“下滩号子”联缀而成。
4、欣赏“上滩号子”,说说船工们是怎么样上滩的?然后模仿。
师:前面就是明滩暗礁,惊涛骇浪,船工们却不畏惧,做好准备迎刃而上,我们来听听船工是怎样上滩的?
5、哼唱“下滩”时的旋律。
师:船工们刚刚经历了一场顽强的搏斗,又唱起了悠扬的歌声。让我们也随着船工们一起唱一起航行吧。
6、介绍《船工号子》
《船工号子》这首歌是常苏民和陶嘉舟两位音乐家在吸收了四川民歌《川江船夫号子》的音乐素材和结构特点为影片《旋涡里的歌》而创作的插曲。歌曲通过平水、见滩、上滩、拼命、下滩再现了闯滩夺险的劳动场景。这是第一次在银幕上展现了川江号子的音乐特点。因此我们欣赏的和真正在川江边上的号子还是有很大的差别的。
7、完整的欣赏《船工号子》。说说你最喜欢哪一片段?
三、小结
昔日里川江上那几人、几十人划船,十几人乃至上百人合力拉纤,号子声震撼河谷的场面已经看不见了,甚至连昔日的号工也余下无几。但是“川江号子”作为一种颇具地方特色的文化已经深深地融进了川江流域广袤的大地中,让我们爱护它、保护它如同珍惜中华民族的每一项文化遗产。
船工号子教案优质设计 篇6
《船工号子》作为本单元的主题,就是要通过演唱和欣赏活动,能够感受和表现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的思想感情。并且喜爱不同形式的歌唱祖国、歌颂友谊的歌曲。在学唱《同一首歌》这首歌曲时,学生能用抒情的声音进行演唱。在歌曲的演唱形式上,还让学生自由组合,积极思考,尝试各种多样的演唱形式。最终取得了良好的学习效果。歌曲以诗一般的语言、抒情的旋律和优美的合唱,表达了胜利、欢乐、团结、友谊的美好主题。
在教学中我先了解一下学生对这首歌曲的熟悉程度,以便确定教学方法。如果多数学生比较熟悉,可以采用听范唱录音、让学生直接轻声随着歌唱的方法。在使用这种方法时,也要在适当时候让学生唱歌谱。对于那些识谱能力比较低的学生,这种练习可以逐步提高识谱能力。这首歌曲大家都十分熟悉,对主旋律接受都很快,在感情处理上表现的很好,特别是在后面的表演上学生积极性很高,充分展示了歌唱的能力。
船工号子教案优质设计 篇7
教学目标:1、能够对我国劳动号子和劳动歌曲感兴趣,喜欢演唱、聆听教材中号子和劳动歌曲。
2、聆听《船工号子》,体验号子和劳动歌曲的风格与特点。
3、知道劳动号子的音乐特点,初步了解劳动号子和创作劳动歌曲的关系。积极参与劳动号子的创编活动。
教学重、难点:
1、激发学生对劳动号子及劳动歌曲的兴趣。
2、学习、体验、表现劳动歌曲中的节奏特点及乐观情绪。
教材分析:《船工号子》是影片《旋涡里的歌》的一首插曲。歌曲吸收了四川民歌《川江船夫号子》的音乐素材和结构特点创作而成,是一首很有特色的、表现船工劳动的男声独唱曲。廖云、孑农作词,常苏民、陶嘉舟作曲。《川江船夫号子》是流行于四川境内长江流域的一种船工劳动号子,由8首不同特点的号子联缀而成。行船时,通过号工的领唱来指挥、协调大家的动作。领唱部分旋律婉转,装饰音较多,常用远距离音程,和唱部分节奏富于变化,常与领唱交织重叠,构成多声部合唱。每种号子有不同曲调,可以独立唱,也可以联唱。其中,有表现在平静江面上航行时唱的悠扬动听的《平水号子》和《下滩号子》;有发现险滩后,准备投入紧张战斗时唱的、坚定有力、充满信心的《见滩号子》;而在闯滩夺险与凶滩恶水搏斗时,唱近似呐喊的急促紧张、气氛强烈的《上滩号子》与《拼命号子》。这首歌曲由多段不同的号子联缀而成。号子实际演唱是“一领众和”,而在这首独唱曲里,与独唱相呼应的是伴奏,它不仅渲染了气氛,而且起到“众和”的作用,增强了音乐的表现力。歌曲用了4/4、3/4、2/4三种拍子,五声羽调式和宫调式。曲式为多段联缀结构(或称多段体结构)。由羽调式开始的第1小节是歌曲的引子,它把我们带进一个宽阔江面的意境之中。接下来的5小节,由慢板转入中速,其曲调好似“平水号子”中“号工”的领唱,豪放而有气势 ,间奏好似“船工们”的呼应,坚定有力;第7小节至第10小节的曲调进行,好似《见滩号子》,它告诉我们,前面就是险滩,要做好与惊涛骇浪搏斗的准备,节奏紧凑,语气刚毅;第11小节至14小节的曲调进行,好似《上滩号子》,3/4拍,歌声与伴奏紧密呼应,随着速度的加快,情绪逐渐高涨,气氛越来越紧张;第15小节至38小节的曲调进行,好似《拼命号子》,这是全曲最紧张的段落。表现船工们拼着性命与惊涛骇浪顽强搏斗的场景,造成全曲的高潮;第39小节至43小节,速度渐慢,曲调的节奏拉长,表现战胜了险滩,闯过了滩关后的胜利喜悦心情;接下来的两小节的间奏,把我们带入《下滩号子》意境之中,第46小节至62小节曲调进行流畅抒情,船工们唱起舒展、悠扬的歌,驾船在涛声中平稳地航行,曲调结束在宫调上,把我们带进这美丽的江河景色中;第63小节至歌曲终了,是歌曲的尾声,从 这个乐句起,用移位的方法,重复几次,最后停留在调式的徵音上,即: ,而最后的 这个在高音区的结束,表示船工们驾船远去,留下人在画中游的美好景象。
教学准备:教案、教科书、课件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师:师弹琴向学生问好!
生:听琴向师问好情感交流
二、口琴练习
1、练习口型
2、复习音阶
3、复习歌曲《红河谷》《欢乐颂》
师:教师小结指导要求气息均匀。
三、新授课
一、导入新课:
1、师播放影片《漩涡里的歌》插曲《船工号子》,设问:
歌曲采用的是什么演唱形式?
2、生听后回答:男声独唱。
3、师:今天我们将欣赏《船工号子》。
二、新课讲授
1、师播放《船工号子》,设问:
你听到了哪些号子声?能否模仿一下?
2、生相互讨论:
吆哦、吆呵、咳哟。
3、师设问:
这些词加入歌曲中有什么作用?
4、生回答:衬托歌曲的情绪。
(设计意图:带领学生分析歌曲,逐步掌握劳动号子的特点。)
5、师带领学生有感情地朗诵歌词,注意情绪的变化。
6、指导学生跟随音乐演唱歌词。
7、启发学生随着音乐即兴创编动作进行表演,如:划船等动作。
(设计意图:让学生随着音乐表演,形象地感受船工号子的特点。)
三、拓展延伸
1、师简介船工号子:
《川江船夫号子》是流行于四川境内长江流域的一种船工劳动号子,由8首不同特点的号子联缀而成。行船时,通过号工的领唱来指挥、协调大家的动作。领唱部分旋律婉转,装饰音较多,常用远距离音程,和唱部分节奏富于变化,常与领唱交织重叠,构成多声部合唱。每种号子有不同曲调,可以独立唱,也可以联唱。其中,有表现在平静江面上航行时唱的悠扬动听的《平水号子》和《下滩号子》;有发现险滩后,准备投入紧张战斗时唱的、坚定有力、充满信心的《见滩号子》;而在闯滩夺险与凶滩恶水搏斗时,唱近似呐喊的急促紧张、气氛强烈的《上滩号子》与《拼命号子》。
(设计意图:通过介绍,让学生进一步了解船工号子的特点。)
2、可让学生们收集劳动号子和劳动歌曲,尤其是本地区的号子,并在音乐课上向同学们演唱或介绍。学生收集号子的范围可以从实际生活中直接接触到的号子,扩大到影视作品等传播媒介里间接见到的劳动号子。
(设计意图:能够对我国各地、各民族的劳动号子和劳动歌曲感兴趣,喜欢演唱、聆听教材中的号子和劳动歌曲。)
四、小结全课
五、师生再见!
船工号子教案优质设计 篇8
教材分析
《船工号子》是一首创作歌曲,吸收四川民歌《川江船夫号子》的音乐元素,但仍保留并突出川江船工劳动典型的特点。全曲中力度、速度、节拍、节奏诸要素的使用与劳动风险、劳动强度、劳动者情绪密切相关。吸收了“平水号子、见滩号子、上滩号子、拼命号子”等多段连缀的创作手法。采用不同速度、力度、调式及节拍的变化,形象地表现出船工们齐心合力、勇往直前的无畏精神。
人音版七上第五单元《劳动的歌》共有《军民大生产》《杵歌》《船工号子》《哈腰挂》《磪咚磪》五首作品,通过不同类型的劳动号子学习,让学生能对此类歌曲产生兴趣。前一课《伏尔加船夫曲》是以劳动号子为动机的一首声乐曲 ,可用来承上启下,对比分析。第一课时中欣赏《船工号子》,了解劳动号子一领众和的歌唱方式,体验劳动号子的风格,参与创编活动,为后面的学习做铺垫。
学情分析
七年级学生刚从小学进入初中,对一切都很好奇,音乐欣赏能力参差不齐。对川江船工的劳动环境缺乏了解,对此类劳动号子兴趣不浓,所以此课中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用循序渐进的体验活动让学生有兴趣参与,以亲身体验、探究等方式提升其音乐欣赏能力。
教学目标
1. 通过聆听赏析,感受齐心合力、勇往直前的无畏精神,尊重劳动者。
2. 通过听、唱、动中熟悉主题,了解劳动强度与音乐要素之间的关系。
3. 通过音乐活动能说出劳动号子一领众和的演唱形式。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了解音乐要素与劳动强度的关系,一领众和的演唱形式,并喜爱劳动号子。
教学难点:
劳动号子的音乐要素与劳动情绪、强度、风险关系的体验探究。
教学过程设计
一 、温故知新
(一)活动目标
复习《伏尔加船夫曲》的主题动机,再用击掌、雄壮的演唱、肢体体验似见滩号子乐段中的一领众和,完整聆听感受情绪。
(二)活动步骤
1. 回顾并演唱《伏尔加船夫曲》“哎嘿呦吼”的劳动号子主题动机。
2. 体验似见滩号子中的一领众和,并熟悉主题。
(1)看指挥用XX 击掌应和来自川江的劳动号子。
穿恶浪哦 XX 踏险滩嘞 XX
船工一身 XX 都是胆啰 XX
(2)用整齐雄壮的“嗨呦”和教师作应和,教师用左手柯尔文手势和右手钢琴提示音高。
(3)纠正并评价歌唱状态后提问演唱形式,总结民歌中的劳动号子常用这种一领众和的演唱形式。
(4)根据节奏用律动和歌声表现音乐
穿恶浪哦 嗨哟 ……用拳头的反弹、跺脚等来表现。
3.完整聆听,这首歌曲是电影漩涡里的歌插曲片段,取材于中国川江船工号子创作的歌曲,对比《伏尔加船夫曲》,情绪有何不同?《船工号子》情绪激昂,震人心魄,而《伏尔加船夫曲》相对比较沉郁。
(三)活动评价
学生能用整齐的击掌,雄壮的歌唱,积极的状态参与到体验活动中。
(四)设计理念
通过复习旧知,建立与新知的联系的方式,循序渐进,最简单的八分音符击掌到雄壮的演唱应和,再到律动和歌声体验船工号子的一领众和,也让学生对这个主题有了一定记忆,最后完整聆听对比情绪。
二、川江艰险,号子多变
(一)活动目标
分段聆听,情境体验,演唱记住主题。
(二)活动步骤
1. 播放图片,提问图中你看到什么?
介绍背景:图为1946年,美国《生活》摄影师德米特里.凯塞尔所拍摄川江青滩,木船正被拉纤上滩。这些船工世代生活在我国四川省川江岸边。在这段航道上布满了艰险,密布着险滩、暗礁、石林等,水流湍急。千百年来,川江船工顺水推桡,逆水拉纤,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在川江上闯荡,唱起震撼人心的川江船工号子。
2.分段体验
在不同的情况下船工会演唱不同的号子,水流平缓会唱平水号子,见到险滩会唱见滩号子,准备闯滩会唱上滩号子,闯滩关键时刻危机时分会唱拼命号子,经过生死边缘回到风平浪静会唱下滩号子。
按组别分成1号船,2号船,3号船,4号船,选出组长,根据音乐要素表现演绎不同的劳动场景。一起思考,分组表现(情境关键词:推桡、拉纤、撑篙、摇橹、过滩)
(1) 由1号船表现似平水号子到见滩号子乐段。(提示推桡动作由慢速到中速,边做边唱,唱出见到险滩时的一无畏惧)
(2) 由2号船表现似上滩拼命号子乐段。
①动作表现(提示动作幅度和表情,变化拍子带来的紧迫感)
②挑选一位学生领唱,生生配合,两组领唱,两组应和。
师:号工是专门的职业,是整艘船队的生命安危、行船方向的主宰者。我们也来试试当下号工唱一唱。乘风破浪嘛(嗨哟)……
(3) 由3号船表现似平水下滩号子乐段。(提示用大臂线条动作)
师:脱离危险时,船工唱起抒情的平水下滩号子,令人心情舒畅。唱主题。你会想到哪一句诗句?
生:两岸猿声啼不住, 轻舟已过万重山。
(4) 由4号船表现似下滩号子乐段。(提示速度的变化最后的渐慢,表现出落在高音上希望与自信)
(三)活动评价
能够用肢体积极参与到情境体验中,用恰当的情绪演唱个别主题。
(四)设计理念
通过图片和讲述的方式让了解川江上作业的危险和艰辛创设情境,发挥学生的创造性,用肢体体验音乐。主题的演唱积累音乐经验。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