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化学分子教案样例【优秀8篇】
【参照】优秀的范文能大大的缩减您写作的时间,以下优秀范例“初中化学分子教案样例【优秀8篇】”由阿拉漂亮的网友为您精心收集分享,供您参考写作之用,希望下面内容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吧!
初中化学分子教案【第一篇】
1、分子是一种构成物质的粒子,大多数的物质是由分子构成的。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分子是保持其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例如,水是由水分子构成的物质,水分子是能保持水的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如果物质不是由分子构成的,保持其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就不是分子了。
2、由于物质的物理性质一般是由分子聚集后表现出来的性质,所以单个的分子不能保持物质的物理性质。例如:单个分子就不能表示物质的'状态,因为物质的状态(固态,液态,气态)是由分子间的间隔大小决定的。
[中考练兵]。
1、能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一组粒子是()。
a、mg,h。
b、o2,co。
c、o,he。
d、c,n。
二、如何理解“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
1、“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是指在化学反应中:(1)原子不能再分。(2)一种原子也不能变为其他原子,即在化学反应中原子只是进行重新组合。
2、由原子构成的物质有:金属、稀有气体等。由原子构成的物质,原子保持其化学性质。
三、纯净物与混合物的区别。
1、纯净物是由同种物质组成的,它具有一定的组成,可以用一种化学式来表示,纯净物具有一定的性质(如有固定的熔、沸点)。
2、混合物由不同种物质混合而成,没有一定的组成,不能用一种化学式表示。混合物没有固定的性质,各物质保持其原有性质(如没有固定的熔、沸点)。
[中考练兵]。
5、下列物质,属于纯净物的是:()。
(,天津)。
a、海水。
b、自来水。
c、蒸馏水。
d、矿泉水。
四、元素、单质、化合物的区别。
要明确单质和化合物是从元素角度引出的两个概念,即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叫做单质,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叫做化合物。无论是在单质还是化合物中,只要是具有相同核电荷数的一类原子,都可以称为某元素。三者的主要区别是:元素是组成物质的成分,而单质和化合物是指元素的两种存在形式,是具体的物质。元素可以组成单质和化合物,而单质不能组成化合物。
[中考练兵]。
6、经实验测定,某物质中含有一种元素,下列推断正确的是:()(,北京海淀)。
a、该物质一定是纯净物。
b、该物质一定是单质。
c、该物质一定是混合物。
d、该物质一定不是化合物。
7、构成二氧化碳分子的粒子是:()。
b、碳原子和氧分子。
c、碳元素和氧元素。
d、碳单质和氧单质。
五、有关化学式的计算。
[中考练兵]。
8、维生素c(化学式为c6h8o6)主要存在于蔬菜和水果中,它能促进人体生长发育,增强人体对疾病的抵抗能力。近年来科学家还发现维生素c有防癌作用。下列关于维生素c的说法中错误的是:()(2006,天津)。
a、维生素c的相对原子质量为176。
b、维生素c是由碳元素、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
c、维生素c中,c、h、o三种元素的质量比为9:1:12。
d、维生素c是一种氧化物。
9、有一可能含有下列物质的硝酸铵样品,经分析知道其中氮元素的质量分数为20%。那么该样品一定含有的下列物质是:()。
(括号内的数据为相应物质中氮元素的质量分数)(,天津)。
a、(nh4)2so4(21%)。
b、nh4hco3(18%)。
c、co(nh2)2(47%)。
d、nh4cl(26%)。
10、硫酸亚铁可用于治疗缺铁性贫血。某贫血患者每天需补充铁元素,则他服用的药物中含硫酸亚铁的质量至少为:()(,黑龙江)。
a、。
b、。
c、10g。
d、。
11、下列化合物中,铁元素质量分数最大的是:()(,长沙)。
a、feo。
b、fe2o3。
c、fe3o4。
d、fes。
(提示:硫的相对原子质量是32,相当于两个氧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
12、要比较cuso4、feso4、caso4相对分子质量的大小,最简单的方法是:()(2004,广东)。
a、分别计算它们的相对分子质量。
b、计算所含so42-的质量分数。
c、比较cu、fe、ca相对原子质量。
d、计算所含金属元素的质量分数。
参考答案。
1、b2、b3、c4、b5、c。
6、d7、a8、d9、b10、d。
11、a12、c。
初中化学分子教案【第二篇】
1.知识目标:
a常识性介绍化学研究的对象。
b初步理解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的概念及本质区别;并能运用概念会判断一些易分辨的典型的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
c初步了解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2.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观察、描述实验的能力,启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知觉性和积极性。
3.德育目标:
通过学习世界是物质的,物质是客观存在的,永恒运动的,是不可消灭的。只能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对学生进行辩证唯物主义教育,应用科学改造自然,造福人类的教育。
4.美育渗透点:
以化学实验为载体,向学生展示化学实验中的仪器美,化学实验现象美,从而激发学生对化学科学的喜爱之情。
重点:
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的概念(区别)及其应用。
难点:
如何判断一个变化是物理变化还是化学变化。
疑点:
物质变化与物质性质的区别。
解决办法:
(1)通过观察演示实验,列表记录实验现象,由学生讨论而得出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概念及本质区别。
(2)通过学生讨论而归纳出物质的性质与物质的变化的区别。
试管,带弯管的单空橡皮塞,酒精灯,玻璃片,烧杯,坩埚钳,石棉网,铁架台(带铁夹),研钵,火柴,药匙,胆矾,碱式碳酸铜,镁带,澄清石灰水,水。
1.学会概念辨别,注意概念间的区别与联系。如,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就可以从概念、特征、伴随的现象等方面加以区别;从变化发生过程中两者的相互关系寻找它们的联系。
2.学会观察化学实验。
首先要观察变化前物质的颜色、状态;再注意观察变化中的现象,如变色、发光、放热、放出气体、发出声音……反应停止后,生成物的颜色、状态、气味等。学会观察实验,将有助于我们思考变化的原因,推测变化的原理,总结变化的规律。
2课时
导入新课:
利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可看录像“走向化学世界”、“漫游化学世界”;表演小魔术:会变色的“水”(稀氢氧化钠溶液、酚酞试液、稀盐酸);看课本中的彩图:小猫烤火、水中的鸟笼,引入新课。
新课讲授:
一、化学是研究什么的?
[学生讨论]化学是研究什么的?
世界是由物质组成的。
构成物体的材料叫做物质。区别两个概念:物质与物体。如铁这种物质能制成铁钉、铁锤等物体。
化学研究物质,如水是由什么元素(第二章学)组成?水由什么构成?(第三章学)构成水的粒子结构怎样?(第三章学)水除了具有溶解其他物质的性质外还有哪些性质?这都是化学要研究的内容。化学还是一门研究物质变化规律的一门基础自然科学。
板书:
化学是一门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变化规律的基础自然科学。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许多化学概念、化学基础知识都是通过实验形成的,因此必须学会观察实验的方法。
教师讲解观察实验的方法。
学习化学必须重视实验,注意培养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分析能力、思维能力、表达能力、积极培养学习化学的兴趣。观察实验现象的程序:
投影:
变化前:
物质的颜色、状态、气味。
变化中:
物质发生的主要现象,如是否发光、放热、颜色怎样变化、是否有气泡产生,产生的气体是否有气味,有什么颜色的沉淀产生等。
变化后:
生成物的颜色、状态、气味。
描述实验时应注意语言清晰、准确,只说现象不说结论。
下面请大家观察几个演示物质变化的实验,主要观察变化前后物质的颜色、状态、并列表记录。分别由学生描述并记录实验现象。
二、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
[提问]实验1、2有什么共同特征?实验3、4有什么共同特征?
1、2这两个实验的一个共同特征,就是物质的形态发生了变化,没有生成其他的物质。这是判断物质发生物理变化的依据。
3、4这两个变化的共同特征是变化时都生成了其他的物质,这是判断化学变化的依据。
引导学生小结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的概念。
板书:物理变化:没有生成其他物质的变化。
化学变化:变化时都生成了其他物质。
(化学反应)
[讨论]这两种变化有什么本质区别和联系?
在化学变化过程中除生成其他物质外,还伴随发生一些现象,如放热、发光、变色、放出气体、生成沉淀等等。这些现象常常可以帮助我们判断有没有化学变化发生,但不能作为判断一个变化是不是化学变化的依据。
[讨论]判断一个变化是化学变化还是物理变化应依据什么?
[练习]口答课本第5页习题1、2。
[讨论]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发光放热的变化一定是化学变化
b、固体变成气体一定是物理变化
c、化学变化过程一定伴随着物理变化
d、物理变化过程一定伴随着化学变化
三、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通过四个实验,我们知道水沸腾时能变成水蒸气,而水蒸气遇冷又能凝结成小水滴,胆矾是蓝色的晶体,镁带在空气中能燃烧,碱式碳酸铜受热能转化成三种物质,这些都是物质本身特有的属性,即物质的性质,引出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的概念。
[讲述]物质的性质,无论是物理性质还是化学性质均指物质的特有属性,物质不同,其性质也不同。下表有助区别两种概念。
[投影]
物理性质
化学性质
概念
物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
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
性质确定
由感觉器官直接感知或由仪器测知
通过化学变化可知
性质内容
颜色、状态、气味、熔点、沸点、硬度、密度、溶解性、挥发性等
可燃性、还原性、氧化性、稳定性等
[讨论]
1、下列哪种性质属于化学性质?()
a.导电性b.挥发性c.可燃性d.溶解性
2、下列各组物质能根据在水中的溶解性区别开的一组是()
a.豆油和汽油b.水和酒精c.铁块和铝块d.面粉和白糖
3、判断下列描述哪些是物理变化?哪些是化学变化?哪些是物理性质?哪些是化学性质?
a、铜绿受热时会分解;
b、纯净的水是无色无味的液体;
c、镁条在空气中燃烧生成了氧化镁;
d、氧气不易溶于水且比空气重;
e、木棒受力折断。
[小结]物质的变化和物质的性质的区别。
我们应把握住一点,即变化是一个过程,是动态的;而性质是物质内在的属性,有时需要一定的方式方法让其表现出来,而有时只需用感观和仪器感知测量即可。
四、为什么要学习化学?
学生阅读课本第3、4页内容,讨论:为什么要学习化学?
学生阅读课本第4页内容,了解化学工业的过去和现状。
五、如何学好初中化学?
[小结]注意学习化学的方法(抓好预习、听讲、复习、作业四个环节),重视并做好化学实验。
预习指导:
做到初步了解重点、难点、画出不懂的问题。
听讲:
边听、边观察、边思维、边记忆,争取在课堂学会。
复习:
巩固所学知识。
随堂练习:
布置作业
复习课本1-4页,画出概念和记忆要点
板书设计
一、化学是研究什么的?
化学是一门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变化规律的基础自然科学。
观察实验的方法:
[投影]变化前:
物质的颜色、状态、气味。
变化中:
物质发生的主要现象,如是否发光、放热、颜色怎样变化、是否有气泡产生,产生的气体是否有气味,有什么颜色的沉淀产生等。
变化后:
生成物的颜色、状态、气味。
二、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
物理变化:
没有生成其他物质的变化。
化学变化:
变化时都生成了其他物质。
(化学反应)
三、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初中化学分子教案【第三篇】
1、了解分子的性质,掌握分子的概念;。
2、运用分子的观点来区别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纯净物和混合物、
教学重点:分子的概念和性质、
教学难点:分子运动的想象、
复习提问:化学是研究什么的。
通过绪言和第一章学习,我们知道了物质的性质分为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物质的变化分为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本节将进入对物质组成结构的研究、在。
初中物理中,我们知道物质是由分子构成的,而什么是分子,分子又具有哪些。
基本性质。
一、分子、
实验1:品红的扩散、
实验2:氨分子的扩散、
观察现象,解释原因、
实验3:酒精和水的混合、
观察:v酒精+v水1v酒精与水混合、解释原因、
讨论:通过以上实验说明分子有哪些基本性质。
阅读p271---3段、
小结:分子的基本性质:。
1、分子很小,质量也非常小;。
2、分子不停地运动;。
3、分子间有一定间隔、
讨论:举出生活中几个事例,说明分子在不断地运动,分子间有间隔、
教材p292、
提问:通过对分子的学习,我们应更进一步理解什么是分子。
讨论:分子的概念、(阅读p26第4段和第5段)、
分子: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一种微粒、
讨论:分子是否保持物质的物理性质举例说明、
二、混合物与纯净物、
演示实验2–2、铁粉与硫粉混合、用磁铁在混合物上方移动、
观察现象:磁铁可吸引混合物中的铁、
讨论:以上实验说明什么问题,什么是混合物。
(分子1)。
1、混合物:p28、
举例说明哪是些物质是混合物、
什么是纯净物举例说明、
2、纯净物、
三、用分子的知识解释:。
讨论:用分子的知识解释混合物与纯净物、阅读p28第5段、
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
1、混合物与纯净物:。
都限于由分子构成的物质、
纯净物:由同种分子构成的。
2、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
物理变化:分子本身没有发生变化、
化学变化:分子本身发生了变化、
四、巩固练习:。
1、简答下列各题:。
(1)、根据分子的性质解释,。
a)、气体易被压缩,固体不易被压缩、
b)、水在夏天比冬天蒸发的快、
2、选择题:。
(1)、下列物质中含有氧分子的是()、
(a)、二氧化锰;(b)、氯酸钾;(c)、氧化镁;(d)、液氧、
(2)、下列物质属于混合物的是()、
(a)、铁在氧气中充分燃烧的生成物;。
(b)、氯酸钾,二氧化锰混合后加热制取氧气的剩系物;。
(c)、硫在氧气中完全燃烧的产物;。
(d)、石蜡燃烧后的生成物、
本节概念很抽象,需多次打比方,并加强与生活实际的练习、
初中化学分子教案【第四篇】
二、能力目标
1.通过对演示实验的观察,提高学生的观察实验能力.
2.从宏观现象推论分子特征,渗透物理学的研究方法,并培养学生想象力.
三、德育目标
教学重点
通过对演示实验的观察、分析、推理,了解分子动理论的初知识.
教学难点
指导学生从对演示实验的观察、分析、推理,用宏观的物理现象揭示物质的微观结构.
教学方法
演示法:通过演示实验,让学生有直观感觉,再进行分析、归纳,得出结论.
教具准备
香水;盛有二氧化氮的广口瓶、空广口瓶、硫酸铜溶液、试管、铅柱、投影、录像.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表面上看起来连成一片的水,其实是由一个具的水分子组成.
[生]我们肉眼看不到,分子体积很小.
[师]那我们怎么能知道分子是否运动?
[生]我们用显微镜.
[生]闻到香味.
[师]为什么能闻到香水或香皂的香味?
[生]是因为香水和香皂的气味跑到鼻子里.
二、新课教学
当它们到达我们的鼻子里时,我们就会闻到香味,我们再来通过实验证实分子是运动的.
1.扩散现象
[生甲]我们组是往盛有水的烧杯中,滴入红墨水,过一会儿,观察到烧杯中水变红.
[师]同学们做得很好,我们看录像.
[录像]
[生甲]到医院闻到消毒液味.
[生乙]在花园里闻到花香.
[生丙]……
[师]从这些可以看出气体和液体都有扩散现象.固体有没有扩散现象?看投影.
[投影]
[生]从投影看出固体也有扩散现象.
[师]请看投影,通过议论回答问题.
[投影]
想想议议
[生甲]从前面的几个实验能说明分子是在不停地运动着的.
[录像]
2.分子间的作用力
[生]分子之间有引力.
[师]请看演示实验,这个实验说明了什么?
[演示]
[生]这个实验表明分子之间存在引力.
[生]分子之间存在斥力.
[投影]
课本图15.1-6
三、小结
本节课我们学习了以下内容
1.扩散现象.
2.分子间的作用力.
初中化学分子教案【第五篇】
1.通过生活中的现象,认识物质是由分子、原子等微小粒子构成。
2.通过实验探究活动和自制分子模型,认识分子、原子的特性,培养动手能力。
3.通过讨论交流,分子模型化学变化过程的演示,培养团结、协作的合作意识。
教学重、难点分子特性的探究
课时安排一课时
师:请同学们分小组实验,加热蒸发10毫升水,然后交流各自的感受与体会。
生1:水变成水蒸气,属于物理变化。
生2:水沸腾前有气泡从水中冒出。
生3:试管中的水能慢慢地变少了,试管口有水珠。
师:很好,通过水蒸发的实验,你有什么疑惑呢?
生4:我想知道水为什么会减少?水为什么会变成水蒸气?
生5:我想知道水是如何变为水蒸气的。
师:看来同学们的问题可真不少,要弄清你们的问题,就必须走进微观的世界,同学们在认识微观世界时,需发挥同学们的想象力。现在同学们就通过自己的想象、各小组的讨论、猜想水变少的原因。
生6:水具有挥发性,加热后水挥发掉了一部分。
生7:水是由微小的粒子组成的,加热后,微小的粒子跑掉一部分。
生8:水是由微小的粒子组成的,这些微小的粒子本身就是运动的,只不过加热后运动得快一些。
师:同学们的.想象力太丰富了,不错,水确实是由微小的粒子组成的,我们所见的其它物质都是由微小的粒子构成的,这微小的粒子是什么呢?请同学们看书p47面分子的有关内容。
……
教师首先从水蒸发的简单实验入手,引导学生操作、观察,调动学生的感性认识和原有的知识积累,在此基础出提出第一个探究性问题,即“猜想水变少的原因”,将学生的思维引入微观世界,激发学生的想象欲望。在学生思维充满疑问与好奇心的基础上,再来看书,这种学习的效果是可想而知的。
师:通过看书,我们知道了物质是由微小的粒子构成的,这些微小粒子有的是分子,而有的则是原子。(教师出示一瓶浓盐酸,小心地打开瓶盖)我这里有瓶浓盐酸,现在将它打开后,你看到了什么现象呢?(在瓶口产生了白雾),对,白雾是由于盐酸中的氯化氢分子运动到空气中,与空气中用肉眼看不见的的水分子结合在一起,又变成盐酸小液滴所形成的现象。
生1:路过酒厂、化肥厂都可以闻到酒香和臭味。
生2:打开液化气瓶可以闻到浓烈的液化气中的臭味。还可以嗅到汽油的气味。汽油瓶不盖盖放在家中,过一段时间就没了。
生3:加热一壶水可以被烧干。
师:同学们通过生活中许多的现象,说明了分子是真实存在的。现在,让我们一起走进分子的世界。
师:刚才大家观看了有关分子的课件,请同学们说一说,你对分子的了解有哪些?
生1:我看到科学家们用隧道显微镜观察到的苯分子的图像、水分子的图像、二氧化碳分子的图像,知道分子存在的事实。它是构成物质的一种粒子。
生2:分子很小,我们肉眼看不到。
生3:分子不是静止的,是运动的。
生4:分子有不同的颜色,它不是最小的,像水分子就是由两种不同颜色的粒子组成的。
生5:分子有不同的形状。
同学们涌跃发言,各抒已见。
师:很好!刚才同学们把各自对分子的了解进行了描述,现在请你们以小组为单位,大胆地来进行探究,进一步用你们掌握的感性知识和理性知识来验证你的观点,然后分组交流。
本节课的案例中,教师为了将学生引入微观世界,所给出的系列探究性问题和材料都是为了将“微观知识形象化,抽象知识表观化”,学生探究活动内容趣味性强,当然对学生的吸引力就大。
初中化学分子教案【第六篇】
常识性介绍化合价的涵义;了解常见元素、原子团化合价;初步学会应用。
结合课堂上对问题的设疑、解疑,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对知识形成规律性认识的能力,从课堂练习中培养、巩固学生应用概念认识新事物的能力,通过化合价基础知识的学习,锻炼学生的记忆力。
在学习元素化合价的知识更新中,对学生进行实事求是、尊重科学、依靠科学的教育。
随着课堂上对化学问题的层层置疑,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猜想探索的精神,通过学生对问题的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集体主义合作精神和创造意识以及克服困难的持久力。
在对元素化合价的学习中,使用科学抽象的方法。从现象到本质、感性到理性的认识方法。
[引入]请确定h2o、mgcl2中各元素的化合价。
请两个同学分别回答,其他同学思考。
创设问题情境。
[引入]化合如何表示?正确读法是什么?
倾听,思考。
引出新课题。
[板书]5表示方法及读法。
+1-1?+1-2?+1-6-2?+1-2。
nacl、?h2o、h2so4?、h2so4。
读法:+1价的钠元素。
—2价的氧元素。
—2价的硫酸根。
练习标化合价,练习读法。
naoh、?hcl、al2o3?、cu、?s。
应用概念认识新事物能力的培养、再现、巩固知识。
[引言]化合价和化学式之间有密切的联系,根据物质的化学式,可以求出元素的化合价。同样,运用化合价知识,可以正确地写出物质的化学式。
倾听,领会。
引出新课题。
[板书]四、化合价的应用。
1.写化合物的'化学式。
[点拨]一般正价元素在前,负价元素在后,并且正、负化价的代数和等于零。
[举例](1)已知铁元素化合价为+3价,氯元素化合价为—1价。
化学式:fecl3。
(2)课本第81页例1、例2、例3。
练习写化学式:
请几位同学到黑板上练习写给出不同的化合价的物质间反应生成物的化学式,如:氯化钠(镁、铝)、氧化钠、氢氧化钠等。其余同学做练习。分小组讨论,全体同学一起纠正。
再现、巩固新知识。加强应用概念认识新事物的能力。
培养学生互相帮助集体合作精神。
[板书]。
2.推断某元素化合价。
例:试确定kclo3中氯元素的化合价。
解:查表得知:钾为+1价,氧为—2价,氯有—1价、+1价、+5价、+7价等不同的化合价。
根据化合物中元素正负化合价代数和等于零的原则求氯元素的化合价。
设:氯元素化合价为x。
+1+x+(—2)=0。
x=+2—1=+1。
则:kclo3中氯元素的化合价为+1价。
巩固新知识。
强化应用概念,认识新事物的能力。
培养学生实事求是、尊重科学的态度。
[板书]。
3.根据化合价判断化学式的正误。
初中化学分子教案【第七篇】
教学目标:
1、范德华力、氢键及其对物质性质的影响。
2、能举例说明化学键和分子间作用力的区别。
3、例举含有氢键的物质。
4、采用图表、比较、讨论、归纳、综合的方法进行教学。
5、培养学生分析、归纳、综合的能力。
教学重点:分子间作用力、氢键及其对物质性质的影响。
教学难点:分子间作用力、氢键及其对物质性质的影响。
课前预习:
1、范德华力是。
2、氢键是除范德华力外的另一种力,它是由原子和原子之间的作用力。又分和。
3、氢键与范德华力、化学键的强弱关系为(由强到弱排列),其中氢键(填“属于”或“不属于”)化学键。
学习过程。
[创设情景]。
气体在加压或降温时为什么会变成液体或固体?
联系实际生活中的水的结冰、气体的液化,讨论、交流。
[结论]。
表明分子间存在着,且这种分子间作用力称为。
[思考与讨论]。
仔细观察教科书中表2-4,结合分子结构的特点和数据,能得出什么结论?
[小结]。
分子的极性越大,范德华力越大。
[思考与交流]。
完成“学与问”,得出什么结论?
[结论]。
[过渡]。
你是否知道,常见的物质中,水是熔、沸点较高的液体之一?冰的密度比液态的水小?为了解释水的这些奇特性质,人们提出了氢键的概念。
[阅读、思考与归纳]。
阅读“三、氢键及其对物质性质的影响”,思考,归纳氢键的概念、本质及其对物质性质的影响。
[小结]。
氢键是除范德华力之外的另一种分子间作用力。
氢键是由已经与电负性很强的原子(如水分子中的氢)与另一个分子中电负性很强的原子(如水分子中的氧)之间的作用力。
氢键的存在大大加强了水分子之间的作用力,使水的熔、沸点教高。
[讲解]。
氢键不仅存在于分子之间,还存在于分子之内。
一个分子的x-h键与另一个分子的y相结合而成的氢键,称为分子间氢键,如图2-34。
初中化学分子教案【第八篇】
[分析]物质并不都是由分子构成的。分子只是构成物质的一种粒子,除分子外,构成物质的粒子还有原子、离子等。
误区2分子既能保持物质的物理性质,又能保持物质的化学性质。
[分析]物质的物理性质,如熔点、沸点、密度、硬度等都是该物质大量分子的聚集体所表现出来的属性,并不是单个分子所能表现出来的。例如,单个的分子就不能用固态、液态或气态来描述,但同种物质的每一个分子都有相同的化学性质。因此,分子不能保持物质的物理性质,只能保持物质的化学性质。
误区3原子一定是由质子、中子和电子构成的。
[分析]原子是由居于原子中心的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的,绝大多数原子的原子核都是由质子和中子构成的,但相对原子质量为1的氢原子的原子核内只有1个质子而无中子。
误区4在原子中,质子数一定等于中子数。
[分析]在原子中,质子带正电荷,电子带负电荷,整个原子不显电性,故有质子数=核电荷数=核外电子数,但质子数不一定等于中子数。如碳原子的质子数、中子数、核外电子数都是6,而钠原子的质子数、核外电子数都是11,但中子数却是12。
误区5原子比分子小。
[分析]原子不一定比分子小。分子与构成这种分子的原子相比,分子比原子大,如氧分子一定比氧原子大;但如果分子与其他原子相比,则分子有可能比原子小,如氧分子就比汞原子小。
误区6分子能再分,原子不能再分。
[分析]分子和原子的分与不分,是以化学变化为前提条件的。如果离开这一前提条件,则分子、原子都是可以分割的。分子可以分成原子,而原子又可以分成质子、中子和电子等。
误区7分子和原子的根本区别是:分子能保持物质的化学性质,而原子不能。
[分析]分子能保持物质的化学性质,但如果某物质是由原子直接构成的,则该物质的化学性质应由原子保持。因此,能否保持物质的化学性质不能用来区别分子和原子。分子和原子的根本区别是:在化学反应中,分子能再分,而原子不能再分。
下一篇:值日生教案实用精选8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