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科学活动教案【汇集3篇】
通过观察和实验,激发幼儿对自然现象的好奇心,培养科学探索能力,促进思维发展和团队合作意识,如何更好地引导孩子们参与?以下是阿拉网友分享的“大班科学活动教案”,供您学习参考,喜欢就分享给大家吧!
大班科学活动教案 篇1
活动目标
1.理解故事内容,感知“水—水蒸气—水”的变化过程。
2.尝试做小实验,学会记录实验结果。
3.萌发探究科学现象的兴趣。
活动准备
故事课件《小青蛙和小露珠》,相关图片,电茶壶,茶壶盖,小托盘,镜子,记录表等。
活动过程
一、猜猜是什么
师:宝贝们,荷叶上这些“晶莹透明像水晶,光滑圆润像珍珠”的东西是什么?老师今天为你们带来了一个关于小露珠的故事,一起来听一听吧!
二、小露珠去哪儿了
1.播放ppT,讲述故事至第4段。
師:太阳出来了,气温慢慢升起来了,为什么小露珠就要走了?她到哪儿去了呢?
2.幼儿分组实验,感知“水——水蒸气”的变化过程。
(1)教师介绍操作材料。师:今天老师起了个大早,收集了很多小露珠,我们来做个小实验,看看小露珠会不会变成水蒸气。要将水变成水蒸气,需要请工具来帮忙。你们后面的桌子上已经放了电茶壶、茶壶盖和一些露珠,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2)幼儿操作。教师接好电源,幼儿在茶壶里放入露珠,打开开关开始加热……师:你们发现了什么?(引导幼儿观察冒出来的气体——水蒸气)
(3)幼儿记录、交流。鼓励幼儿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记录水变成水蒸气的过程,进一步巩固相关经验。
三、小露珠回来了
1.播放ppT,继续讲述故事5~7段。
师:故事中的小露珠去哪儿了?我们一起来看一看。你们有办法能让水蒸气再变成水吗?(幼儿讨论)
2.再次实验,探索“水蒸气—水”的还原过程。
(1)出示茶壶盖、不锈钢托盘、镜子。师:摸一摸这些东西,有什么样的感觉?(凉凉的)水蒸气遇到这些凉凉的东西会变得怎么样呢?
(2)幼儿继续操作,并记录结果。师:说说你们的发现。(水蒸气又变成了水)
3.小结:原来温度升高水会变成水蒸气,水蒸气遇冷又会变成水。
4.根据ppT图示讲述小露珠变成云又变成小水滴的变化过程。
四、创编故事
师:冬天到了,小青蛙冬眠了,荷叶枯萎了,咦?小水滴去哪了?我们一起来创编《小青蛙和小露珠》的故事吧。(小水滴变成了冰,春天来了,冰又变成了水……)
活动反思
1.重视实践,让科学探索活泼生动。幼儿的学习以直接经验为基础,本次活动我们注重让幼儿在操作中获取知识和解决问题。幼儿分组边实验、边探索、边交流、边记录,在亲身体验中发现水加热变成水蒸气,水蒸气遇冷变成水。
2.借助课件,让科学活动妙趣横生。考虑到原版的绘本不太能吸引幼儿的注意力,我们制作了形象生动拟人的'ppT,还制作了水的变化流程图,视听结合,直观形象,有效激发了幼儿探索的欲望。
附故事:小青蛙和小露珠
天刚刚亮,太阳还没出来,小青蛙坐在荷叶上,看着荷叶上的小露珠快乐地滚动着,“你好,小露珠。”小青蛙跟小露珠打招呼,“你也好呀,小青蛙。”小露珠开心地回应着。
小露珠一会跳到小青蛙的肚脐里挠痒痒,一会又滚到小青蛙的手心里呵呵气,“哈哈,痒死我了!”小青蛙在荷叶上又笑又跳。
小青蛙笑着跳到了岸上,说:“哈哈,现在你弄不到我了。”小露珠也笑了,她到不了岸上,就在荷叶上跳舞给小青蛙看。
这时,太阳出来了,气温慢慢升起来了。小露珠和小青蛙道别:“我要走了,小青蛙,再见了。”小青蛙很奇怪,“小露珠,你为啥走呀?”
小青蛙开始找小露珠,边找边喊。天上的白云听到了,说:“小青蛙,小露珠在我这里呢,她很好,你放心吧!”
小鸟飞过来说:“小青蛙,我们一起玩吧。”但是,小青蛙一边和小鸟玩,一边往天上看,小露珠真的在白云家吗?
下午,一朵乌云一不小心撞上了白云。哗啦啦,下起了雨,雨点落在池塘里。“小青蛙,我回来了。”小青蛙听到了小露珠的声音:“不过,我现在变成小水滴了哦。”小青蛙可高兴了,他又和好朋友在一起了。
大班科学活动教案 篇2
【活动目标】
1、学习在9格内按照一定的顺序有规律地进行排序。
2、对思维训练活动感兴趣,愿意用语言说出排序的规律。
【活动准备】
教具:白板课件《找规律》、电子白板、笔记本电脑、移动白板、6组小动物图片、白板笔。
学具:幼儿人手一套9格及小动物学具。
【活动过程】
一、复习游戏,唤醒已有经验。
1、导入。
师:“今天我带来了两位好朋友,它们在哪呢?”
2、游戏“排队”,复习ABAB模式。
二、学习按规律进行4格间隔排序。
1、出示2个小动物图片和两层楼房的图片引导幼儿观察。
2、师幼一起帮老虎和狮子分房间。
要求:横排住的两个小动物不一样,()竖排住的.两个小动物也不一样。
三、学习按规律进行9格间隔排序。
1、出示3个小动物图片和3层楼房的图片引导幼儿观察。
2、按幼儿的要求安排小动物住进第一横排的房间,教师引导幼儿观察小动物们的排列顺序。
3、请幼儿安排小动物住进第一竖排的房间。
四、幼儿操作,展示作业。
1、出示操作材料。
2、提出操作要求。
(1)横排住的3个小动物不一样,竖排住的3个小动物也要不一样。
(2)谁住第一间房间自己决定。
(3)分房间时要注意小动物的排列顺序。
3、幼儿操作。
4、改错。
教师出示一个错误的操作结果请个别幼儿改错,集体检查。
5、探索发现其规律:斜着的房间里住的小动物是一样的。
6、展示幼儿不同的排序方法。
大班科学活动教案 篇3
设计思路:
随着社会经济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人们的环保意识越来越强.幼儿随着年龄增长,是非辨别能力得到提高,而且电视中也时常有社会公益广告宣传,他们有了保护地球、保护环境的美好愿望。通过这次活动,让他们在讨论交流后,知道人类愿意生活在美好的绿色环境中,对于脏、乱、差要积极想法整治,并将自己喜欢居住在美丽家园的心愿用绘画形式表现出来,从而初步培养他们保护环境的意识。
活动目标
1、学习用语言、符号等多种形式记录自己的发现。
2、在活动中,让幼儿体验成功的喜悦。
要求:
1、通过活动,鼓励幼儿创造画出美丽的家园,培养幼儿运用色彩表现美的能力。
2、知道地球是人类生活居住的地方,初步培养幼儿保护人类生存环境的意识。
3、充分体验“科学就在身边”,产生在生活中发现、探索和交流的兴趣。
4、能在情景中,通过实验完成对简单科学现象的探索和认知,乐于用自己的语言表达所发现的结果。
活动重点、难点:
大胆运用绘画手法和协调的色彩表现人们喜欢居住的`环境。
活动准备:
地球仪,有关地球的录象;范例,绘画用品。
活动流程:
导入活动------感知、交流------体验表现------评价延伸
活动过程:
一、导入活动,引出主题。
1、出示地球仪,问:“这是什么?是谁的家?”
2、小结:这是地球,是人类、动植物的家。
二、感知地球环境,交流环保经验。
观看两段录象(美好家园和脏、乱、差的环境),组织讨论:
1、刚才你看到了什么?你喜欢生活在什么地方?为什么?
小结:我们喜欢生活在花园般的地方,那儿空气清新,既干净又美丽。
2、你不喜欢生活在什么地方?为什么?
小结:我们不喜欢生活在又乱又脏的地方,那儿没有小鸟,没有花、草、树木。
3、怎么样将它变得既干净又美丽呢?
小结:废气、废水不可乱排放,不乱扔垃圾,多植树绿化,交通工具使用无污染的能源等。
4、总结:地球只有1个,我们人类只有保护好地球,才能生活在空气清新、干净、美丽的家园,人类和动植物才能快快乐乐。
三、体验美丽的家园,表现美好的愿望。
1、你想象中的美丽家园是怎样的?(幼儿介绍)
2、教师示范讲解:绿色的大地、树林;兰色的天空、海洋。绿、兰表示清洁、干净;红、黄、橙表示美丽、幸福。
3、幼儿绘画:教师启发幼儿大胆想象创作,并用色彩来表现。
四、评价延伸活动
1、评价幼儿作品、创作绘画、色彩表现。
2、延伸活动:我们一起努力将地球建设得更加美丽。
活动反思:
整个活动环节自然相扣,主线清晰,幼儿不仅对我们美丽的家乡(中国)有了较全面清晰的认知和了解,同时通过教师对灾区情况的介绍,让幼儿对灾区小朋友的学习、生活情况有了进一步的了解,并激发了幼儿同情心及博大的爱心,记住在这次地震中遇难的亲人和同胞,记住奋战在抗震救灾第一线的叔叔、医生护士、广大的志愿者,树立长大后建设我们美丽家园的决心。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