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教版八年级地理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教案【优秀8篇】
【请您参阅】下面供您参考的“湘教版八年级地理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教案【优秀8篇】”是由阿拉网友精心整理分享的,供您阅读参考之用,希望此例范文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支持一下小编了!
湘教版八年级地理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教案【第一篇】
以《地理课程标准》为依据,努力使每一个学生通过学习地理,能够对地理学知识有更深入的理解,能够对今后的学习方向有更多的思考;能够在探究能力、学习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方面有更多的发展;能够在责任感、合作精神和创新意识等方面得到提高。通过学习学生生活密切联系的地理知识,传达地理思想,培养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和初步能力,最终使学生从“会学地理”
二、学生基本情况分析:
初二年级是经1年半学习,年级整体情况较好,生活、学习基本上能按部就班,任教年级约120名学生,有三个班级,基本形成了有序课堂,为有效教学事先存在了基础。个别学生有时不能形成班级焦点,必须进行较多的组织教学。有不少学生好动、贪玩,精力不集中,学习方法欠恰当,因而学习成绩不够理想。面对这种情况,作为教师要加强思想教育,做到因人因材施教。
三、教材分析:
该教材针对初中生的特点,设置了多个学生活动,同时还有课外读及小资料对学生的知识面的拓展起积极作用,同时活动又利于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
初中地理整学期的教学内容,实际上就是基础知识和灵活运用理论解决实际问题两大部分。
复习基础知识,必须以书本为主,将书本看透,图看懂,达到重点知识理解记忆。只要基础知识能理解掌握,通过活动题检验理解的程度。如果活动题能顺利解决,那基础知识也就基本掌握,灵活运用理论解决问题的前提条件就已经具备。
四、教学目标:
初一地理第一章《地球和地图》和第三章《天气和气候》是本学期的复习教学重难点。
第一章《地球和地图》最难,学生普遍掌握较差。转入复习时,这部分应作重点讲解复习。经过初一的学习,学生的理解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已有所提高,复习时再讲解,学生理解起来就应该容易些。所以,教师应抓住这个时机全面系统地引导学生理解掌握,给学生一个整体知识的框架,让学生理清思路。
第三章《天气和气候》的难度比第一章少降低一些。复习时可以多以实际生活作为例子帮助学生理解记忆,尤其是第二、三节气温、降水时空分布的变化。
这两章内容都应以读图理解作为突破,其他章节可以点清重点,让学生理解记忆。
总之,复习要紧扣教材,有效运用地图,精编练习加以训练巩固。初一地理难点,重点很多。大部分学生对基础知识的巩固还不过关,所以复习的方式应以夯牢重点基础知识记忆,抓住读图理解掌握为主。
下册区域地理以课本图为重点抓住关键,做到图文结合,掌握基础培养能力。
湘教版八年级地理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教案【第二篇】
1.工业生产的一般过程,以及工业生产各部门之间的联系。
2.认识工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以及与人民生活的关系。
3.掌握我国工业发达地带和主要的工业地区。
4.我国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特点。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
1.能运用资料,说明我国工业发达地带和主要工业地区,工业城市的分布。
2.培养学生综合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会分析工业区的形成和发展条件。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通过我国工业发展的学习,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运用资料说出我国工业的分布特点。
教学难点:认识我国重要的工业中心和工业基地。
教学过程。
导入工业。
同学们都知道我们苏州的经济发展是在全国名列前茅的,那么苏州的经济到底有多强呢?我们一起来看一些数据(投影展示)。
转:通过同学们新闻中的数据可以看到,苏州的经济位列全国第五,单论工业更是仅次于上海,排名全国第二,可以看出我们苏州的经济确实很强,其中,工业的贡献很大,那么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认识我国的工业。
讲授工业及其重要性。
1.自主学习,阅读课文,思考问题:。
(1)什么是工业?
(2)工业在我们的生产生活中有什么重要作用?
(3)我国的工业分布情况如何?
2.教学引入:以汽车生产为例,了解工业生产的过程。
学生教师共同总结什么是工业。
请同学再举一个工业生产过程的例子。
3.小组讨论:请同学说出工业产品之间的联系,体会工业产品和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
结合图片,举例说明工业对各行业的重要作用。
教师讲述:目前,我国的工业概况,从工业大国向工业强国的转型过程中。
中国的工业发展迅速,从哪些方面可以看出来呢?展示图片:正在研制生产的国产大飞机c919,视频展示相关新闻视频,让同学有所了解。
设计意图:从学生的身边入手,贴近生活,学生思路易于打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讲授我国工业的分布。
教师幻灯片展示《中国主要工业中心和工业基地》,让学生观察、讨论、归纳主要分布在东部地区,特别是沿海、沿长江分布。我国主要工业中心和工业基地的分布特点,可由学生讨论总结,后由老师做出总结。
师:通过观察,同学们了解了我国工业分布的特点:东部沿海地区工业中心密集,并集中了主要的工业基地;中部地区工业中心较多;西部地区工业中心较少,分布稀疏。
小试身手:。
教师展示《2010年我国各省级行政区域人均工业总产值图》,学生分组探究分析影响工业分布的因素。
思考问题:(1)人均工业总产值最少和最多的省区分别是哪几个?
(2)比较我国人均工业总产值与工业中心的分布,你能得出什么结论?
讲授蓬勃发展的高新技术产业。
引入:近年来,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高新技术产业作为新兴工业在我国迅速发展起来。高科技产品我们用的很多(主要包括电子产品、通讯产品等)。
猜一猜:展示几组高新技术的图片,分别请同学猜一猜是哪一类高新技术。
设计意图:通过竞猜的方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活动读图分析。
(教师)我国的各类高新技术产业正在迅速发展。请同学观察图“中国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的分布”,回答:。
1.我国高新技术开发区的分布特点。
2.找出我国高新技术中心主要集中的三个地区。
(学生)读图回答分布特点:主要分布在沿海和大中城市。
设计意图:乡土地理是学习地理知识不可缺少的一部分,通过分析高新技术产业分布的因素,灵活运用到自己家乡的高新区发展,让学生充分运用所学知识,应用于实践。理论联系实际,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
活动梳理归纳。
湘教版八年级地理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教案【第三篇】
1.使学生了解我国人口的数量、分布特点与人口增长;。
2.使学生理解人口增长应与资源环境相协调,与经济增长相适应,理解我国的人口政策。
(二)过程与方法。
1.培养学生阅读“我国人口密度分布”图等地理图表的能力;。
2.培养学生分析相关数字资料和图表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使学生树立正确对待人口问题的态度和价值观,树立科学的人口观。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1.我国人口的数量及增长;2.我国人口分布特点。
教学难点:我国存在的人口问题及对我国人口基本国策的理解。
教学工具。
课件。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大家都知道我们伟大的祖国地大物博,人口众多。那么,“众多”到底是多少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
(板书)第二节众多的人口。
[讲授新课]。
(板书)一、人口数量。
请大家看课本第11页第一行,并齐读这一行。
(板书)亿(2000年),占世界1/5,最多。
(承转)大家还记得俄罗斯、加拿大、美国的面积和人口大约是多少吗?
(活动)大屏幕展示中国与俄罗斯、加拿大、美国的面积和人口的比较图,请大家:
1.算一算中国的人口数分别是俄罗斯、加拿大、美国人口的多少倍?
2.算一算这四个国家的平均人口密度。
(归纳讲述)中国的国土面积居世界第三位,但人口却超过俄、加、美三国人口总和的两倍,与面积和我国差不多的加拿大、美国相比,我国人口是加拿大的42倍,是美国人口的倍;与比我国面积大得多的俄罗斯相比,我国人口是俄罗斯的9倍,可见我国是名副其实的人口大国。在世界上,人口在5000万以上的国家就被称为人口大国,而我国的河北、山东、河南等九省的人口就超过5000万,如果全中国人手拉手站成一列,就能环绕地球赤道50圈。
(承转)为什么我国的人口数量如此庞大呢?这与我国的人口增长速度过快不无关系。
(板书)二、人口的增长速度过快。
(活动)阅读p11我国人口增长图,分析以下问题。
1.从公元初到1578年前,我国人口增长速度如何?
2.从公元初到2000年,我国人口有几次人口增长高峰?哪一次增长的更快?为什么?
(小组讨论后,代表总结发言,教师归纳总结)自中华大地有人类以来到1578年这漫长的岁月中,我国人口增长的速度可以说是比较慢的。大家读图可知,这个时间段这条增长曲线的坡度很小。但到1578年后,这条曲线的坡度开始急剧加大,这表明我国人口进入了快速增长阶段,这就是我国人口增长的第一次高峰。到1949年以后,人口曲线可以说呈直线上升,到2000年达亿,这就是我国人口的第二次增长高峰。
为什么解放后我国人口增长如此之快呢?
主要是因为解放后,医疗卫生条件大大改善,人民生活水平有较大提高,从而使我国的人口死亡率大大下降,而与此同时,人口出生率还保持较高水平,因此人口的自然增长率较高。从70年代末以来,我国开始实施计划生育这一基本国策,我国的人口自然增长率才开始下降。到1999年,我国人口自然增长率下降为%,但由于人口基数过大,每年仍新增人口1200万,超过了希腊、比利时、葡萄牙等国家的人口总数。
我们经常说“人多力量大”,人口数量越多越好吗?请大家以组为单位进行讨论。(也可让两个小组就此问题展开正反两方的辩论)。
讨论结束后,各小组选代表陈述观点,其他小组可以补充或反驳,教师归纳小结。
(活动)大屏幕展示下表,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讨论:。
(讲述)人是生产者,但同时人也是消费者。作为生产者的时间是有限的,而人的一生都是消费者,而且要维持人的生存条件和劳动能力,需要消耗大量资源和能源的。正如表中所列内容,我国每年的新增财富中,很大一部分被新增人口所消耗,我国所拥有的各种自然资源的总量,很多都居世界前列,但是按人口平均计算,每人占有的数量就不多了,在世界各国的名次中,也就排在后面了。
人口数量过大,势必给国家、社会、家庭、资源利用、生态环境增加沉重的负担,势必限制生产的进一步发展和人民生活的进一步改善。人口的增长要同社会经济发展和资源环境条件相适应。所以我国将计划生育作为一项基本国策。
(大屏幕展示投影片明确重点):
人口国策:实行计划生育、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
基本内容:晚婚、晚育、少生、优生。
请大家读p11页课文最后一段及p12图“晚婚5年,100年可少生1代人”,思考我国实行计划生育政策会带来哪些好处。
(教师归纳小结)实行计划生育政策,取得了显著成效。按1970年的生育水平推算,到1988年底,近30年全国少生亿人,仅抚养费一项就为社会节约3万亿元,同时也使人们受教育的程度提高了。到2000年底,全国普及九年义务教育的人口覆盖率达80%,我国的粗文盲率为%,比1990年下降了个百分点;同时我国每十万人中具有大学以上程度的人数也由1990年的1422人上升为3611人,增长了154%。计划生育带来的好处已经使晚婚、晚育、少生、优生成为广大人民群众的共识。
(承转)我国不仅人口多、增长快,而且人口分布在不同地区也不平衡。
(板书)三、人口的分布不平衡(东部多西部少)。
(活动)大屏幕展示投影片。
国家面积(万平方千米)人口(亿)人口密度(人/平方千米)。
中国。
俄罗斯。
美国。
让学生计算我国、俄罗斯、美国、巴西的人口平均密度并比较分析我国人口平均密度情况。
(活动)大屏幕展示投影片:我国人口密度图,请同学们在图上找出黑河——腾冲一线,观察:
(1)此线东南和西北的人口密度有何不同?
(3)东部和西部的人口、面积各占全国的百分比是多少?
(4)总结一下我国人口分布特点。
(教师归纳小结)我国东部地区人口密度大,有些地方可达500~600人/平方千米,西部地区人口密度小,多数地区人口密度在10人/平方千米以下。人口东部多,西部少。
(活动)学生讨论:
(1)人口东西分布不均的原因是什么?(从气候、地形、经济发展状况等方面讨论)。
(2)能否用迁移的方法改变人口分布不均的现状?(从人口分布应与生存环境相适应角度讨论)。
学生各抒己见、引发争论,教师给以鼓励并小结。
课后小结。
这节课我们主要了解了我国的人口数量、人口增长、人口政策和人口分布四方面问题。我国是世界人口大国,虽然近年来人口自然增长率有所下降,但净增人口数仍很庞大,因此计划生育工作仍不得放松,同时应积极发展经济,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和文化素质,以迎接知识经济时代的来临。
板书。
一、人口数量。
亿(2000年),占世界1/5,最多。
二、人口的增长速度过快。
三、人口的分布不平衡(东部多西部少)。
湘教版八年级地理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教案【第四篇】
教学目标:
知识和能力目标:
1、知道我国是一个人口大国及由此产生的人口问题;。
2、理解我国人口增长迅速的主要原因;。
3、了解我国的人口政策和人口分布特点;。
4、培养学生分析图表和动手制作统计图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目标。
1、运用有关数据说明我国人口增长趋势;。
2、运用人口分布图说出我国人口的分布概况;。
3、通过让学生收集计划生育标语,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关心周围事物的意识。
情感和价值观目标:
1、使学生认识到实行计划生育是每一个公民的责任和义务;。
2、正确处理人口与经济发展之间的矛盾,树立正确的人口观;。
3、培养学生参与国家大事的意识和辨证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
1、我国人口的基本国情和分布特点;。
2、解决我国人口问题的对策。
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分析图表和动手制作统计图的能力。
教学方法:
读图分析法、对比分析法。
教学过程:
生:我国人口已超过13亿,总数居世界第一。
一、世界人口大国。
师:这位同学说中国人口世界第一,到底是不是呢?下面我们用数据说话。(指导学生完成课本11页活动题1:根据表1-2,分别计算不同年份中国人口占世界人口的比例,并绘制成形象统计图。)。
(知识拓展):同学们知道形象统计图有哪几种吗?
生:主要有饼状图、条形图、折线图。(根据回答,要求学生自己选择合适的统计图的种类,指导学生画图,对制作规范的进行展示)。
(学生亲手制作统计图,掌握制作方法和技巧,并在自己制作的图中找出对自己有用的东西。)。
结论:中国自新中国成立以来,人口总数一直处于世界首位,人口在世界总人口的比例一直保持在1/5以上。
过渡:知道了我国人口的比例,下面我们进一步了解中国近五十年以来我国的人口数量。我国已经进行了五次人口普查,请同学们根据我国五次人口普查人口数绘制“人口数折线统计图”。
(老师到学生中间指导学生画图,对制作规范的进行展示,根据折线图得出结论。)。
结论:。
二、我国人口增长快。
课件展示:中国、叙利亚、阿曼三国自然增长率和年净增人口数的对比图。1、我国人口增长原因:人口基数大。
众多的人口给我国的发展带来了沉重的负担,
讨论:人口众多且增长迅速对我国社会带来什么影响?
2、我国的人口问题。
1、人均国民生产总值低,资金积累困难。
2、资源人均占有量少,资源压力增加。
3、对生态环境也造成巨大压力。
4、农村剩余劳动力较多。
5、就业形势严峻,由于人口整体素质较低,结构性失业突出。
6、老年人口增多,社会负担加重。
7、流动人口增多,交通压力增加,也导致社会治安问题日益严重。
3、我国的人口政策——计划生育。
控制人口数量使人口增长与社会经济的发展相适。
应,同资源利用和环境保护相协调。
实行计划生育。
提高人口素质。
过渡:人口的数量会影响经济的发展,那么人口的分布会不会对经济也产生影响呢?
三、人口分布。
课件展示“中国分省区人口密度图”,引导学生根据图例看图,思考问题:
1、人口密度如何计算?
2、从沿海到内陆人口密度有什么变化?这是为什么?
3、你认为人口密度的这种分布对我国经济的发展有什么影响?
课堂小结(略)。
[教学点评]。
我国的人口,是中国地理非常重要的人文地理知识,是同学们学好中国地理,尤其是学好我国工业、农业、交通、城市等知识以及分区地理知识的基础。本节内容是学生比较了解和熟悉的,执教老师让学生在统计、绘图等活动中认识我国的人口问题,培养学生绘制图表的能力。特别是通过课件中三个国家人口自然增长率和年净增人口数统计对比图的展示,得出:我国人口基数大,人口增长快这一结论,可谓水到渠成,课堂活动学生参与度高。
我国从沿海到内陆人口密度的变化,让学生自己得出:我国人口分布不均匀,东部多、西部少这一结论。)。
湘教版八年级地理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教案【第五篇】
一、情况分析:。
20--届毕业班总复习时间相当紧,只有16周左右,而地理学科的复习,内容广泛而复杂,空间跨度很大。所以要想在较短时间内让学生掌握如此多的内容,最后还要考出好成绩,合理安排复习时间,精心选择复习试题,就非常关键了。
二、复习设想:。
1、注重基础知识,提高读图能力。
在复习过程中要注意知识系统化,以教材为依据,以《--市地理中考考纲》为指导,把握好地理知识、地理要素之间的联系。并且在复习过程中要特别重视读图的训练,提高读图能力。
2、把握热点问题,加强实际应用。
热点冷考是我市今年中考的一个指导思想。因此在复习中,要关注热点问题又不可过分投入,主要是加强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的培养,进而提高复习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三、具体措施:
1、应用远程多媒体资源,强化地图教学。
地图是学习地理的拐杖,是必不可少的工具,是地理知识的重要载体。因此,考生读图能力的高低,直接关系到地理成绩的好坏。在复习教学中,老师应注意远程资源的应用,指导学生将地图装在大脑里,培养自己图文转换的能力,做到脑中有地,心中有理。
2、关注生活、关注热点,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社会热点、焦点、身边的生活环境问题往往是地理考试的切入点。老师要指导学生将这些问题回归课本,从中找出相关的地理素材,用学科知识去分析、阐述和评价重大社会问题及人类生产和生活所面临的诸多问题,真正做到学以致用。
3、重视学生考试技能的培养。
首先,是读题和审题能力的训练。老师在平时训练中,要注意经常变换题型,防止学生答题时的定势现象。其次要注意语言运用的准确性。答卷中用词不准确或不完整,也会影响得分。最后要注意检查。特别是选择题,得分容易失分也容易。做完后一定要认真检查。
四、复习步骤:
1、基础知识复习阶段。
2、综合能力训练阶段。
3、模拟考试阶段。
五、进度安排:(总计40课时)。
预备知识:3课时。
乡土地理:2课时。
综合运用:8课时。
模拟测试:15课时。
湘教版八年级地理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教案【第六篇】
八年级的新学期时间已经过去半个月的时间,大家都在忙着学习地理的什么知识呢?,下面本站网友分享八年级下册地理复习提纲粤教版提纲,帮助同学们更有效的复习地理。
地理复习提纲。
第五章各具特色的四大地理。
1、四大地理单元地理特征。
北方地区。
南方地区。
西北地区。
青藏地区。
位置。
秦岭-淮河以北,大兴安岭以东,内蒙古高原以南。
秦岭-淮河以南,青藏高原以东。
昆仑山-阿尔金山-祁连山-长城以北、大兴安岭以西。
昆仑山-阿尔金山-祁连山-长城以南、横断山脉以西。
范围。
长江中下游地区、南部沿海地区和西南地区,约占全国25%。
新的大部、甘的西北部、整个内蒙古、冀、宁的北部,约占全国30%。
青藏高原上的藏,约占全国25%。
人口。
约占全国40%。
约占全国55%。
约占全国4%。
约占全国1%。
植被。
针叶林。
落叶阔叶林。
常绿阔叶林。
草原。
荒漠。
高寒草甸草原。
主要河流。
黄河、黑龙江、松花江、辽河、海河。
长江、珠江。
塔里木河(内流河,2176千米)、额尔齐斯河。
雅鲁藏布江、黄河源头、长江源头。
主要山脉。
大兴安岭、小兴安岭、长白山、太行山。
南岭、武夷山。
阿尔泰山、天山、昆仑山、阿尔金山、祁连山、大兴安岭。
昆仑山、阿尔金山、祁连山、唐古拉山、喜马拉雅山。
主要地形区。
东北平原、华北平原、黄土高原。
长江中下游平原、云贵高原、四川盆地、东南丘陵。
内蒙古高原、准噶尔盆地、塔里木盆地。
青藏高原、柴达木盆地。
耕地类型。
旱地。
水田。
温度带。
中温带、暖温带。
亚热带、热带。
中温带、暖温带。
高原气候区。
干湿区。
半湿润区、湿润区。
湿润区。
半干旱区、干旱区。
半湿润区、半干旱区、干旱区。
年降水量。
800毫米以上。
400毫米以下。
400毫米以下。
气候特征。
温带季风气候。
夏:高温多雨。
冬:寒冷干燥。
亚热带、热带季风气候季。
水热充足、雨热同期。
温带大陆性气候。
干燥、日照充足。
高原山地气候。
高寒低氧、日照充足。
主要粮食。
作物。
小麦、玉米。
水稻。
小麦、玉米。
青稞、小麦、豌豆。
主要经济。
作物。
甜菜、棉花。
油菜、甘蔗、蚕丝。
瓜果、棉花、甜菜。
作物熟制。
一年一熟。
或两年三熟。
一年两熟或三熟。
工业基地。
辽中南工业基地、京津唐工业基地。
沪宁杭工业基地.珠江三角洲工业基地。
牧区。
新疆牧区、
内蒙古牧区。
青海牧区、西藏牧区。
牧场类型。
草原牧场和山地牧场。
高寒牧场。
种植特点。
灌溉农业、绿洲农业。
河谷农业。
种植业分布。
河套平原、宁夏平原、河西走廊和天山山麓。
藏南谷地和湟水谷地。
优良牧种。
内蒙古牧区:三河马、三河牛。
青海牧区:牦牛、藏绵羊。
新疆牧区:细毛羊。
西藏牧区:牦牛、藏绵羊。
2、秦岭-淮河:重要的地理分界线。
秦岭-淮河以北。
秦岭一淮河以南。
1月平均气温。
小于0℃。
大于0℃。
河流是否结冰(封冻)。
是、结冰(封冻)。
否不结冰(不封冻)。
温度带。
中温带、暖温带。
亚热带、热带半湿润区、
干湿区。
半湿润区、湿润区、
湿润区、
水源。
短缺。
丰富(充足)。
耕地类型。
以旱地为主。
以水田为主。
作物熟制。
一年一熟或两年三熟。
一年两熟或三熟。
主要粮食作物。
小麦。
水稻。
主要经济作物。
甜菜、棉花。
油菜、甘蔗。
商品粮基地。
三江平原、松嫩平原。
成都平原、江汉平原、洞庭湖平原、鄱阳湖平原、江淮平原、珠江三角洲。
主食。
面食。
大米。
年降水量。
小于800毫米。
大于800毫米。
主要运输方式。
公路、铁路。
公路、铁路、水运。
秦岭—淮河一线在气候方面的重要地理意义。
(1)与一月份0℃等温线一致。
(2)亚热带与暖温带的分界线。
(3)河流有无结冰现象的分界线。
(4)800毫米年等降水量经过的地方。
(5)温润地区和半温润地区界线。
(6)水田和旱地的分界线。
(7)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和温带季风气候区界线。
(8)南方地区和北方地区的分界线。
西北地区深居内陆、距海遥望,加之我国众多的山脉,使得海洋上的湿润气流难以到达。因此,降水稀少,气候干旱。干旱成为本区的主要自然特征。降水量由东向西逐渐减少,地面植被呈现出草原—荒漠草原-荒漠的景观变化。
青藏地区海拔在4000米以上,有“世界屋脊”之称。因此,“高”“寒”成为本区的主要自然特征。
3、练习题:。
(1)根据各地的地理位置、自然条件和人文地理特点的差异,把我国划分为四大地理单元:
北方地区。
南方地区。
西北地区。
青藏地区。
(2)四大地理单元中,海拔最高的是青藏地区;平原分布最广的是南方地区。
(3)新疆的地形结构特征可以概括为三山夹两盆(由北至南依次是:阿尔泰山脉、准噶尔盆地、天山山脉、塔里木盆地、昆仑山脉。
(4)吐鲁番盆地夏季最高气温曾达℃,被称为火焰山。
(5)坎儿井是古代劳动人民创造的地下引水渠,水源主要来自冰山雪融水(由于西方北地区日照充足,坎儿井的暗渠是为了避免水的大量蒸发)。
(6)青藏高原是世界上最高的大高原,被称为世界屋脊。
(7)骆驼是塔克拉玛干沙漠重要的交通运输工具,被称为沙漠之舟,牦牛是青藏高原特有的畜种,在高寒低氧的高原上是主要的交通运输工具,因而被称为高原之舟。
(8)羊八井地热发电站位于拉萨附近,是我国最大的地热发电站。
(9)青藏铁路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线路最长、修建难度最大的高原铁路。
(10)哈尔滨市的美称是冰城,广州市的美称是花城、羊城,昆明市的美称是春城,拉萨市的美称是日光之城。
湘教版八年级地理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教案【第七篇】
什么是自然资源:自然资源是存在于自然界的能为人类提供福利的物质与能量。
主要包括气候资源、水资源、土地资源、生物资源、矿产资源以及海洋资源等。
自然资源的特征:自然资源的概念不是一成不变的。在自然界,自然资源的数量是巨大的,但又是有限的。自然资源的质量各个地区是有差异的。我国自然资源仅次于美国和俄罗斯。自然资源由于受大某些成因的制约,其分布具有一定的规律性,但他们在地区分布上一般都是不均匀的。自然资源的状况处在不断的变动之中。
年太阳辐射总量最多的地区是青藏高原。新疆、内蒙古等地由于深处内陆,水气少,云雾少,光照强,太阳辐射总量较多,而青藏高原除上述原因外,海拔高,空气稀薄,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弱,二者共同作用,使之成为太阳辐射量最大的地区。年太阳辐射量最小的地区是四川盆地,该地区处在东南及西南暖湿气流交汇的地区,年降水量多,云雾量大,造成该地区太阳总辐射量少。
中国的土地资源。
6月25日世界土地日,土地资源是人类生存最基本的自然资源。
“人多地少”是我国的基本国情。类型齐全:我国各类土地资源齐全,形成了耕地、林地、草地等多种土地类型,这有利于因地制宜。我国草地面积广达、居世界前列,为发展畜牧业提供了较好的资源条件。我国是一个少林的国家。我国耕地面积不到一亿公顷。
区域差异明显:我国土地资源的空间分布不平衡,土地生产力的区域差异明显。我国耕地主要分布在东部季风区的平原和盆地地区。我国的天然林地主要分布在东北、西南、东南部山区的林地多为人工林和次生林。我国草地主要分布在内蒙古的东部、青藏高原的东部与南部。
我国土地资源的质量的区域差异。
地区土地资源区域差异自然原因。
南方地区以水田为主多丘陵、山地,但热量高,降水丰富。
西北内陆区以草地和荒漠为主光照充足,热量较为丰富,但干旱少雨,水源不足。
青藏高原区土地生产力较低光照充足,但热量不足。
我国土地利用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采取的措施。
土地类型存在问题主要原因采取的措施。
耕地耕地面积减少人均耕地少,可开垦的土地资源不多,工业、交通和城镇的发展占用了一部分耕地,使用不合理,乱占耕地现象严重一方面切实保护耕地,另一方面适当开垦荒地。
林地滥伐森林,面积减少管理与利用不尽合理严禁滥伐,盗伐森林。
中国的水资源3月22日世界水日。
1、水资源的时空分布不均。
时间分配不均及解决措施:
具有夏秋多、冬春少解决措施修建水库。
和年际变化大的特点。
地区分布悬殊及解决措施。
解决措施。
南丰北缺跨流域调水(南水北调,引黄济青)。
2、节约用水和保护水资源。
水资源严重紧缺的原因:水资源的时空分布不均匀;人口增长,工农业用水量大大增加;不合理用水,浪费、污染现象严重。节约用水,科学用水,保护水资源,防止水污染,是缓解缺水#from本文来自学优网end#问题的有效途径。
3、南水北调。
水北调的总体布局确定为:分别从长江上、中、下游调水,以适应西北、华北各地的发展需要,即南水北调西线工程、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和南水北调东线工程。南水北调工程分东、中、西三条调水线路。建成后与长江、淮河、黄河、海河相互联接,将构成我国水资源“四横三纵、南北调配、东西互济”的总体格局。
东线:从长江下游扬州附近抽引长江水,沿京杭运河北上,在山东西部穿过黄河,进入河北抵达天津、北京。
中线:从长江支流汉江上的丹江口水库引水,跨长江、淮河、黄河、海河四大流域,沿太行山山前平原开渠输水,终点北京。中线工程具有水质好,覆盖面大,自流输水等优点,是解决华北水资源危机的一项重大基础设施。
西线:从长江上游通天河、支流雅砻江和大渡河引水入黄河,解决西北地区的缺水问题。
中国的海洋资源。
多样的生物资源:大黄鱼、小黄鱼、带鱼和乌贼是我国著名的四大海产。黄渤海渔场、舟山渔场、南海沿岸渔场和北部湾渔场是我国的四大渔场,其中,以舟山渔场最大。
丰富的矿占资源:我国沿海的大陆架上,蕴藏着相当丰富的石油和天然气。巨量的化学资源:我国海盐总产量的85%集中在淮河以北的北方地区。北方以长芦盐场(渤海西岸天津和河北境内)最为著名,南方有海南的鹰歌海盐场等。
保护“蓝色国土”:我国在海洋资源的开发利用上取得巨大成就,目前也面临着一些严峻的问题。如过度捕捞、石油污染、赤潮等。
第四章中国的经济发展。
1.农业是指利用动植物等生物的生长发育规律,通过工人培育来获得生活和工业生产所需的动植物产品的各部门;包括种植业、畜牧业、水产业、林业等主要部门。农业是人类社会最基本的物质生产部门,为人类提供衣、食、住等物质资料,为工业提供原料和市场;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
※2.我国农业东西部差异(东西部以400㎜等降水量线为界):西部地区天然草场广布,以畜牧业为主,那里有我国四大牧区(四大牧区:内蒙古牧区,优良畜种是三河马与三河牛;新疆牧区,优良畜种是新疆细毛羊;青海牧区,优良畜种是滩羊;西藏牧区,优良畜种是牦牛);因为降水稀少,种植业只分布在有灌溉水源的平原、河谷和绿洲。种植业、林业、渔业主要分布在我国东部。其中,东部半湿润的平原地区以种植业为主;林业集中分布在东北、西南和东南;东部沿海地区是我国海洋捕捞和海洋养殖的基地;长江中下游地区是我国淡水渔业最发达的地区。
※3.我国农业的南北差异:
农作物熟制耕地类型农作物。
粮食作物油料作物糖料作物棉花。
北方两年三熟(华北)一年一熟(东北)旱地小麦花生。
(黄河中下游)甜菜。
(东北平原)三大棉区:新疆南部、黄河流域、长江流域。
秦岭—淮河。
南方一年两熟至三熟水田水稻油菜。
(四川盆地、云贵高原、长江中下游)甘蔗。
(南部沿海)。
4.造成我国农业生产与农作物分布差异的主要原因是自然条件(气候、地形、土壤等)和社会经济条件。
※5.我国的九大商品粮基地:三江平原、松嫩平原、成都平原、江汉平原、洞庭湖平原、江淮平原、太湖平原、鄱阳湖平原、珠江三角洲。
※6.我国农业面临的挑战与对策。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业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主要农产品产量位居世界前列,粮食等主要农产品生产能力有了明显提高,实现了农产品供给由长期短缺到总量基本平衡,丰年有余的历史性转变。
我国的农业在取得巨大成就的同时,也面临人口增加、耕地不断减少、水土流失、自然灾害、环境污染等问题严峻挑战。人口和资源的矛盾将长期困扰我国的农业。因此,防止滥伐、滥垦、超载放牧;实行退耕还林、退耕还草,植树造林、种草等都是十分艰巨的任务。
发展农业要因地制宜。大力发展优质、高产、高效、低耗的可持续农业,是21世纪世界农业发展的方向。
7.工业是指采掘自然资源、对工业品原料和农产品原料进行加工,为国民经济各部门提供生产工具、技术装备和原材料,为人民提供日用品的产业。工业是国民经济的主导部门,工业水平标志着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水平。工业部门按产品类型可分为钢铁工业、机械工业、造船工业、纺织工业、石油工业、化学工业、电力工业、电子工业等;按产品用途可分为轻工业(生产生活资料的工业)和重工业(生产生产资料的工业)。
※8.我国工业的地理分布:沿线、沿江、沿河、沿海。
沿铁路线分布;京哈、京广、京沪等铁路沿线,形成了很多具有全国意义的工业基地。
沿江沿河分布;黄河流域是能源开发的重要工业带,长江沿线形成了以上海、南京、武汉、重庆攀枝花等城市为中心的沿江经济发达地区。
沿海分布;沿海地区集中了长江三角洲、辽中南、京津唐、珠江三角洲地区,以及经济特区和沿海开放城市等工业最发达的经济核心区。
※9.四大工业基地:辽中南——北方以重工业为主的工业基地,京津唐——北方最大的综合性工业基地,沪宁杭——我国最大的综合性工业基地,珠三角——以轻工业为主的综合性工业基地。
10.影响工业分布的条件:矿产资源、交通运输、消费市场、劳动力的数量和质量、劳动力成本以及所在地区的农业基础等。
11.高新技术产业以电子、信息类产业为支柱;其布局一般依托于沿海发达地区或内陆的大城市,呈现出大分散、小集中的点状分布特征。北京、上海成为我国高新技术核心地区。
12.我国工业的发展:西部地区(矿产资源丰富、人口少、交通不便、工业基础薄弱、资源和工业配置不合理)和东南沿海地区(支柱力量雄厚、市场经济发达、经济水平高、矿产资源缺乏)互补;沿海侧重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内地多发展与军工有密切关系的产业,边境地带发展以边境贸易为主的产业。
13.交通是经济发展的“先行官”
※14.现代交通运输五种基本方式:铁路、公路、航空、水运和管道运输。从运输价格上看,空运最高,陆运其次,水运最低;从速度来看,飞机最快,火车汽车次之,船舶最慢;从运量来看,火车,轮船最大,汽车次之,飞机最小。
※15.铁路是我国最重要的运输方式。
重要的铁路线:五纵三横(“纵”:京哈-京广、京沪、京九、焦柳、宝成-成昆;“横”:京包-包兰、陇海-兰新、沪杭-浙赣-湘黔-贵昆)、青藏线、大秦线、南昆线等。
重要的铁路枢纽:北京、郑州、徐州、株洲、兰州、成都。
16.我国公路交通网由国道、省道、县乡道组成,基本实现每个县城都通汽车;高速公路总里程居世界第二位。
17.我国航空业发展迅速,运输总周转量居世界第十位。北京、上海、广州等是重要的航空港。
18.我国的水路运输按航行区域可分为远洋运输、沿海运输、内河运输和湖泊运输。沿海各大海港中,大连、上海和广州是我国的海运中心。
19.生活在不同地区的各个民族,由于地理环境、历史差异、风俗习惯不同,在饮食文化、建筑艺术、节日庆典、衣着礼仪等方面呈现出不同的特色,形成多姿多彩的中华文化。
20.我国地理环境复杂,气候类型齐全,具有丰富的旅游资源。有世界自然遗产、世界文化遗产、世界自然与文化遗产、人类口述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等多种;但要注意充分保护和合理利用,以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
湘教版八年级地理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教案【第八篇】
1.在地图上找出我国主要的河流,归纳我国内流河、外流河的分布特征、区别。
2.运用地图和资料说出长江、黄河的主要水文特征以及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1.归纳我国内流河、外流河的分布特征。
2.长江、黄河各河段的主要水文特征及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
教学难点:综合分析河流水文特征的思维方法的形成。
教学工具。
课件。
教学过程。
a新课引入。
(设计意图:以音乐带入,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
b、让我们先整体认识一下长江:(设计意图:让学生对长江有整体印象)。
c、这就是多面的长江,真实的长江,接下来让我们更具体的认识她。(设计意图:语言过渡)。
d、展示学习目标,请同学们大声阅读学习目标,(设计意图:让学生的学习有方向,学习目标明确)。
(一)展示课件:(自主学习一)我国第一大河,完成以下问题:
(1)学生自主学习,教师巡视指导。
(2)教师指导学生读图,落实基本概况知识。
(3)学生活动,图上进行填充。(设计意图:活跃课堂,调动学生积极性,培养训练学生读填图能力)。
(课堂检测一)(设计意图:检测学习效果,发现学习中的问题)。
(自主学习二)。
读课本第42页内容,完成以下问题:
(1)学生自主学习,教师巡视指导。
(2)教师指导学生读图,落实基本概况知识。
(3)探究活动。
(课堂检测二)(设计意图:检测学习效果,发现学习中的问题)。
f、通过学习我们应理顺如下逻辑关系:思考黄河的开发与治理。(设计意图:设问过渡)。
(自主学习三)治理与开发。
充分阅读课本42页—44页课文,小组合作探究与交流完成以下问题:
(1)学生自主学习,教师巡视指导。
(2)教师指导学生读图,落实基本概况知识。
(3)探究活动。
g、长江毕竟是养育中华文明的母亲河,她给与我们的还是很多,因此我们要合理利用黄河。(设计意图:过渡、达成学习目标)。
h、长江还有存在其它问题,请同学们阅读44页“长江洪涝灾害救援情景”(设计意图:过渡、完善学生对救援情景问题的整体认识,达成学习目标(三)长江的综合治理)。
i、让我们总结,学有所成,学有所想,学有所问。(设计意图:课堂总结)。
j、剩余时间同学相互间交流、提问、巩固新知识,有问题还可问老师。(设计意图:巩固新知,找出不足,课后延伸。)。
上一篇:实用friendship教案 friendships教学精编3篇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