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教学教案精编5篇

网友 分享 时间:

【前言导读】这篇优秀教案“地理教学教案精编5篇”由阿拉题库网友为您精心整理分享,供您学习参考之用,希望这篇资料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吧!

地理教学教案1

教学重点

1.我国南北方耕作制度的差异和农作物的分布规律。

2.抓紧粮食生产的重要性。

教学难点

我国南北方耕作制度的差异和农作物的分布规律。

教学媒体

计算机课件

教学方法

讲述法、讨论法、谈话法。

教学过程

(引言)

上学期我们已经学习、研究了中国地理环境方面的有关知识,从这个学期开始我们将一起学习和研究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的关系,了解和熟悉我们利用环境、改造环境以及保护环境方面的知识。

在人类的所有活动中,人们最早从事的活动就是农业生产活动;中国作为历史悠久的古国,农业生产的地位至今都居各业之首。

下面,我们就一起学习、了解我国的农业生产。

(板书)第七章 中国的农业

(提问)1.农业生产为什么能成为人们最早从事的生产活动?

两个原因,一是生存必需,即所谓的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件件都是农业生产的产品;二是生产技术相对简单,人们易发明和掌握。

(提问)什么是农业?我们首先要明确农业的概念及其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广义上的农业或叫大农业,即通常所说的农、林、牧、副、渔五业。

(展示)农业的分类图片

请学生一一读出各业的主要产品并分析与人们生产生活之间的关系。特别注意补充农业生产的内容,不仅种粮食,还种棉、菜、油、糖等作物。

启发学生得出结论:农业为人们的日常生活提供必需的吃、穿、用等物质资料。

请学生观察后回答问题。

(展示)分别展示纺织厂、陶坛储酒车间的图片。

(提问)图中展示的是什么生产?(纺织工业)

这种工业生产的原料有什么?(棉花)棉花是农业产品。

这张图片展示的是什么生产?(造酒,是酿造工业)

原料是什么?(粮食,所以叫米酒)

(展示)农机作业图片

(提问)图中的机械是农民自己制造的吗?

(回答)(不是,它们是工业产品)

启发学生得出结论:农业还给工业生产提供大量的原材料和消费市场。

所以,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

(提问)请同学们分析:大农业的五业当中,哪一业最重要?(种植业。所以,狭义的农业就是指种植业)

(承转)下面我们就从种植业谈起。(转入第一节的教学)

(提问)什么是种植业?制约种植业的因素有什么?

教师明确给出种植业的概念:种植业是指在耕地上种植农作物的农业生产部门。它深受多种自然条件的影响。

(提问)那么,这个生产部门有哪两个必需的自然条件呢?

引导学生分析种植业的两个必需自然条件(学生回答后教师概括:一是土地,二是影响农作物生长的气候条件)。

因此,土地质量的好坏以及影响农作物生长的气候因素就都会影响到种植业的类型和特点。

(提问)是不是所有的土地都能种植农作物?(高山、戈壁、沙漠等土地不能种庄稼)

什么样的土地可以种庄稼呢?

引导学生讨论得出:地形平坦,土壤深厚、肥沃,水源丰富的土地,才适宜种植业的发展,即只有耕地,才能发展种植业。

(提问)是不是所有的耕地都完全一样呢?

(展示)水田、旱地、梯田的图片

(提问)(转入气候条件)为什么北京不能种椰子,黑龙江不能种香蕉,新疆不能种水稻?

请学生回答后教师概括:因为任何一种农作物的生长都需要足够的热量、水分、光照等气候条件。

综合上面的分析,既要有耕地,又要有适宜的气候,两者都具备,才能发展种植业(转入种植业的地区分布)。

所以,世界上温带和热带的一些河流冲积平原地区,往往成为人类发展种植业最早的地区,并因此成为人类文明的发祥地。

请学生说出世界著名的文明发祥地(南亚的印度河—恒河平原,西亚的两河平原,北非的尼罗河三角洲,中国的黄河和长江流域)。

我们已经知道,我国是世界上历史最悠久的农业大国之一。据考古发现,早在氏族公社时期,我国的黄河、长江流域就已出现了原始的种植业。直到今天,种植业仍是我国农业生产的主要部门。

下面,我们就详细了解我国都种植什么主要作物,在什么地方种植。

(提问)请同学们回忆前面学过的知识,从地形、气候等方面综合分析,我国满足上述两方面条件的地区在什么地方?

(展示)中国地形图、中国温度带、干湿地区分布图,指导学生阅读,得出:我国种植业为主的地区主要分布在半湿润和湿润的平原地区。

(展示)练习的图片,根据分析找出正确的一幅图。

(提问)整个种植业区内是不是全种植一种农作物?(不是)

(展示)动画:中国主要种植业区和主要农作物的分布

一边展示,一边请学生辨认农作物并了解各种农作物主要分布的地区。

教师落实各种主要农作物的地区分布:小麦主要分布在秦—淮以北,水稻主要分布在秦—淮以南,棉花主要分布在长江和黄河之间的平原地区;糖料作物中的甘蔗分布在南部的台、闽、粤、琼、桂、川等省区,甜菜则分布在北方的黑、吉、内蒙古、新等省区;油料作物中的油菜主要分布在长江流域,花生主要分布在华北平原地区。

(提问)在我国广大的种植区内,这些地方(指图)种水稻、甘蔗、油菜等并且一年内能二熟至三熟;而这些地方(指图)能种植小麦、棉花、花生、甜菜等,但一年内只一熟或两年三熟,为什么?(转到我国南北农业的差异)

因为,就是在种植区内,各地的热量、水分等气候条件也存在着显著差异,导致不同地区种植的农作物品种和农作物种植的次数都不相同。尤其我国南北方之间,这种差异最显著。

(提问)请学生回答并在图中指出我国南北方的界线(秦岭—淮河)。

一边看动画概括,一边指导学生填下面的表。

耕地类型

温度带

干湿状况

粮食作物

油料作物

糖料作物

熟 制

北 方

南 方

(提问)这些农作物都是因为人类生存需要,才种植它们;但每一种农作物人们需要的数量并不一样多,那么,在我们的生产和生活中,需要量最大、与我们人类的关系最为密切的是哪类作物?(粮食作物)

(提问)为什么粮食生产和人类的关系最为密切?

引导学生讨论,得出:

(1)民以食为天,食以粮为本;

(2)我国人口众多,粮食需要量大;(请学生计算一下,我国12亿人口,每人若按400千克的粮食标准,每年需生产多少粮食才能满足需要?)

(3)随着人口的迅速增加,耕地面积不断减少。(引导学生阅读“我国粮食总产量及其人均值的变化”图,请学生思考家里平时吃的粮食、蔬菜、食油、食糖是当地生产的,还是从其他地方运来的?);

(4)自然灾害频繁,粮食产量波动大。

(小结)所以,粮食生产是关系到我国国计民生的头等大事。政府历年都把努力增产粮食放在首要地位。

(活动)我们下面请同学们筹划一下我国如何努力发展粮食生产的问题。

请学生分析回答(提醒学生不要脱离我国人多地少的国情),得出提高粮食产量的主要途径:一是要珍惜和合理利用每一寸土地;二是要用科学方法种田,提高单位面积粮食的产量和质量(视情况补充节约粮食,反对浪费,从我做起这方面的知识,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

也就是说,用科学方法种田,提高单位面积粮食的产量和质量是目前我国增产粮食的主要途径。

(提问)谁能在这方面做做文章?

引导学生从种田的科学方法和自然条件上分析,找出商品粮基地。

因为农业生产受自然条件的影响很大,所以首先要找那些自然条件优越(面积广大、土壤深厚肥沃的平原,热量充足、降水较多且灌溉便利),生产水平高,便于统筹管理的地区;在这些地区用科学方法种田(种田的科学方法一般包括:优良种子、先进的种植技术、科学的管理方法)。这些地区就叫商品粮基地,目前全国有九大商品粮基地。

(展示)九大商品粮基地图(课上做练习:先在投影图上请学生练习,方法是一个学生指,另一个学生答;然后,指导全体学生一起在中国空白图上填注)。

(提问)商品粮基地在我国的农业生产中有什么作用呢?

粮食生产是我国的头等大事,并且,我国的人均粮食产量还没有达到世界的平均水平,那我们干脆把我国的所有耕地都用来种粮食,这样行不行?(不行)为什么?

引导学生回答(一是我国的自然条件和土地资源是多种多样的;二是国家建设和人民生活的需要也是多种多样的)。

所以,就必须在坚持“决不放松粮食生产”的同时,还要贯彻“积极开展多种经营”和“发展优质、高产、高效农业”的方针,因地制宜,使农林牧副渔得到全面发展。

(小结)

(1)了解了农业的概念和重要性;

(2)学习了在地形、气候等自然条件影响下,我国农业生产的地区分布和主要农作物分布;

(3)抓紧粮食生产和多种经营的意义;

(4)九大商品粮基地及其分布。

地理教学教案2

导入新课:由于各地区的地理位置、自然与人文地理的特点不同,形成了各具特色的若干地理区域。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北方地区,那么今天我们进入南方地区去看看!

一 范围、面积、人口、民族

师:读本区在全国的位置图和中国地形(或政区)图,明确四周的起止位置、本区所属的三个分区。

学:(长江中下游、南部沿海和西南各省)。

师:利用两个百分比说明本区是我国人口密集区。

生:(面积占全国25%,人口占55%)

师:本区少数民族30多个,是我国少数民族最多的地区,多集聚在西南各省,要求任意记住5~6个民族。

二 农业资源与农业生产

师:农业发展的重要条件是什么呢?

生:光、热、水、土、生物都是农业资源

因而把“山青水碧”、“经济作物和林果”、“紫色盆地”、“长江防护林”等四个标题的内容,列表处理。

1.学生默读课文、回忆旧知,教师指导填表:

掌握上列表格中的内容,基本上达到了课文关于农业部分的知识要求。以下的讲述是作为较高要求而提出。

2.为适应城市学生的需要,(1)讲明粮食作物与经济作物的区分。(2)区别哪些是油料作物、糖料作物、纤维作物。(3)经济作物(一年生、草本)经济林木(多年生、木本)的区别。(4)个别的经济林木可扼要说明其用途,例如,油茶的种子可榨出茶油,为湖南等地人民所喜爱的食用油,桐油的种子可榨工业用和民用的桐油,涂在木料上可防腐。

3.紫色盆地讲:(1)紫色土的简单成因,以及它含有磷、钾养分,土壤肥沃。

(2)紫色盆地,即四川盆地,有“天府之国”的美称,是我国粮食和亚热带作物的重要产区。

4.讲水稻土:强调水稻土是人类种植水稻生产活动所形成的特殊土壤,含有机质丰富。

5.讲“长江上、中游防护林工程”。

师:(1)提出问题,长江流域为什么要营造防护林?

生:(原因),自学课文找答案。

师:(2)利用已知,解答营造防护林的重要意义。

师:营造防护林的原因:(1)长江流量大,输沙量也大,有人预言,不及早治理,有可能成为第2条黄河。(2)滥伐滥垦,植被破坏,加剧流域内的水土流失。(3)河湖长期淤积,蓄洪水能力大大降低,生态环境受到严重破坏。简单交代重点措施。

生:营造防护林的意义:(1)利用利民的跨世纪工程。(2)改善流域内的生态环境。(3)减少旱涝灾害,(4)增加经济收入。(5)缓解农村中用材和“三料”的紧张状况。

6.小结 南方地区的区域特征:“水乡风光”。

三 有色金属和水能资源丰富

1.自绘一张南方地区各省(市)空白图,用硬纸画出钨、铜、汞?等矿产

符号,一个个符号剪开,按课文中的矿产产地,教师讲一个,在图上贴一个。然后,全部取下来,再让学生贴一遍。或者,让学生把课文中的地名、矿产,在课文矿产图上作出标记。

2.在课本南方地区地形图上,将长江、珠江、钱塘江、闽江、葛洲坝、三峡、秦山、大亚湾等河流名称和地名用笔勾划出来。进而讲大、小电站在南方已遍地开花,按我国能源战略部署,本区将建成为水电能源供应基地,担负西电东送、支援东部各地建设的任务。

3.完成“想一想”两题

师:本区为什么水能资源丰富?

生:地势由第二级阶梯进入第三级阶梯,河流落差大;降水丰沛,河流水量大。水电比利用煤、石油发电的好处很多:发电成本低、不污染环境、而且是可更新能源。

四 沿海和内地工业的发展

师:简述建国以前,本区以轻工业、采矿业为主,工业落后。建国以来,工业蓬勃发展。

生:做连线题,讲长江沿岸工业带,在地图上找到位置。

A 高精尖产品的综合工业 ①宜昌、重庆为中心

B 钢铁基地 ②攀枝花、六盘水为中心

C 钢铁、煤炭工业 ③上海、南京、杭州为中心

D 多种有色金属工业 ④武汉为中心

E 电力工业 ⑤湘、赣、粤为中心

师:提出诱导性问题,

学习“南部沿海外向型工业地带”问:你听说过我国设立了哪五个经济特区,请在课文广州?宁波等7个地名中找出4个。那么,另外还有最大的一个经济特区是什么地方?

(海南岛)。除此以外,有广州、宁波等14个个沿海开放城市以及若干开放地区。

师再问:设立经济特区和开放城市,将发展什么工业,其有利条件是什么? 生:发展以出口为主的加工工业和制造工业;便于吸收外资,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和管理方法,并发挥劳力资源优势。

指出:上海浦东地区也将建成为外向型的经济开发区。

4.小结 长江“黄金水道”+沿海“黄金海岸”,将是南方地区工业腾飞的两条巨龙。

五 南方人民的生活

地理的教案3

教学重点森林资源的重要性;世界森林的分布

教学难点读图理解护田林带和护坡林带的作用;保护森林与获取木材的关系

教学手段计算机课件:ppt演示文稿

教学过程

(引入)前面我们学习土地资源和水资源都是从四个方面进行学习的,即该资源的重要性、分布、利用和保护。现在,我们也按这个思路来学习森林资源。

(提问)你知道森林有什么作用?

(展示)森林的作用

(讲述)森林为我们提供了木材,使我们可以造房子、做家具、造船、造纸等等。然而森林还有另一个方面的作用,即保护环境。

(展示)"一亩树林一天的作用",体现了森林保护环境的作用

(练习)用直线把相应的现象与森林保护环境的作用连接起来

(边讲述边演示)"水土保持护坡林带作用示意图"。一座山坡,上面长着人工培育的护坡林。此时,天空阴云密布,大雨滂沱。雨水汇聚成水流,挟带着泥沙从山坡上滚滚而来。但遇到了护坡林带的阻滞,水流的速度减弱,部分泥沙沉积在坡上,水流下渗。再经过一道护坡林,水流进一步减弱,泥沙进一步沉积,变成微量清水流入山下的`河流。

(提问)

1、护坡林为什么能使地面径流减少?图中森林起到了什么作用?

2、如果山坡上没有森林,从坡上到坡下径流量及其含沙量将怎样变化?这将引起什么灾害?(水土流失)

3、山坡上的水和土流失了,有什么后果?(土地干旱缺水,土层变薄,植物难以生长)

4、山坡上的水和土流入河里,会产生什么后果?(大量水迅速进入河流易形成洪水,泥土进入河流会淤塞河道,使排洪不畅,容易引起洪灾)

5、1998年长江特大洪灾的发生跟哪个地区的水土流失有关系?为此国家采取了什么措施?(长江洪灾跟长江中上游,特别是四川的水土流失有根大关系。为此,现在四川已禁止砍伐天然林。)

(归纳)由此可见,保护森林不仅可保护树木,而且还保护了水(水资源)、保护了土(土地资源),还能防洪、防旱。自然界中的水、土、风、沙、大气成分、空气湿度都与森林作用有密切关系。因此,人们把森林叫做大自然的"总调度室"。

(展示并提问)读"世界森林的分布图",思考下列问题:

1、世界上主要有哪几个自然带是森林自然带?

2、目前世界上仍保留有大片原始森林的是哪两个自然带?

3、世界上哪个森林自然带已没有大片原始森林了,为什么?

(学生回答,教师总结)温带阔叶林已被大量砍伐,目前世界上热带雨林和亚寒带针叶林带还保留有大片原始森林。但是,这两种森林也在急剧减少。特别是热带雨林,现在正以每分钟50公顷的速度消失,如不阻止这种趋势,几十年后,地球上将没有热带雨林了。而与此同时,人们植树造林的面积却很少。

(展示)热带雨林的景观图片

(展示并提问)看漫画,思考:这幅漫画说明了什么?(破坏森林不仅使野生动物丧失栖息地,同时也是破坏我们自己的家园)

(展示)热带雨林和破坏后的热带雨林的图片

(提问)思考:现在,某地有10000公顷森林,对这片森林如何处理,有如下三种不同意见。

1、全部保护起来,禁止砍伐。

2、全部砍伐,以满足当地经济建设和人民生活的需要。

3、把10000公顷人工用材林地,划分为10片,每年砍伐1片,即1000公顷。砍伐以后,随即补种树苗,10年后成材。

你赞成以上哪一种方法?为什么?你还有更好的办法吗?你能为保护森林做哪些事情?

(第三种好。它既满足了人们获得木材的需要,又可以使森林得到保护和更新,从而使森林提供木材的经济效益和环境保护的价值都体现出来,是对森林资源最充分的利用)

板书设计

探究活动

调查绿色植物对环境的影响

准备工具:温度计、湿度计、风向仪;记录用笔、纸张

行动过程:

1、分组:2—4人为一小组,每两个小组为一大组,利于观测数据进行比较

2、地点选择:每大组分为有森林和无森林、有草地和无草地分别观测

3、时间:每天早、中、晚各观测一次,连续一周的时间。

4、方法:两个小组同时调查,用温度计和湿度计进行观测。两个小组进行观测的两个地点不要相距太远。观测要同时开始并记录有关的数字,主要有气温、湿度、风向和风速等内容。将数字比较分析,看绿色植物(树木、草地等)对环境所带来的影响。

地理的教案4

第一部分 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掌握长江的基本概况;会利用长江流域图找出长江的相关河流信息

过程与方法目标

培养学生的综合分析问题能力、知识的迁移能力;提高学生的读图、识图能力;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培养学生从小树立节约用水、保护环境的意识

二、教学重点:

长江的基本概况

三、教学难点:

长江的各河段特征

四、教学方法:

谈话法、读书指导法、启发式教学等

五、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教材

六、课 时:1课时。

七、教学过程:

[导入]同学们,你们知道这句歌词出自哪首歌吗?“你从雪山走来,你向东海奔去……”——《长江之歌》那它又为什么要赞美它呢?而我们经常听到的俗语也有:“长江后浪推前浪,一代新人换旧人”中也提到长江,这又是为什么?今天我们就来学习长江。

[板书]长江

一、长江的基本概况

[讲解]根据歌词“你从雪山走来,你向东海奔去……”我们可以知道长江是一条外流河,请同学们看到书上95页的两副彩图和96页的长江流域图,找出长江的源头与注入海洋。

[板书]1、源头,流向,注入海洋

[板图]长江流域图(下面边讲解边版图)

[讲解]长江发源于我国最大的青藏高原唐古拉山脉主峰各拉丹冬峰,随着我国西高东低的地势自西向东流,在上海崇明岛附近注入我国的东海。长江干流全长6300余千米,是我国最长的河流,在世界上仅次于非洲的尼罗河和南美洲的亚马逊河,位居世界第三!那么,请同学们看着96页的长江的流域图,找出长江干流流经的省级行政区和地形区。

[板书]2、流经地(行政区、地形区)

[讲解]从源头到入海口,长江干流流经的省级行政区有:青海省、西藏自治区、四川省、云南省、重庆市、湖北省、湖南省、江西省、安徽省、江苏省、上海市11个省级行政区,结合我们前面所学的中国地形图可以知道:长江还流经了青藏高原、四川盆地、云贵高原和长江中下游平原。长江流域的总面积高达180多万平方千米,是我国最大的河流,在世界上仅次于南美洲的亚马逊河和北美洲的密西西比河,位居世界第三。它有如此广大的流域面积,主要归公于长江有众多的'支流,那么,长江有哪些主要的支流呢?

[板书]3、主要的支流、湖泊

[讲解]从96页的长江流域图中可以看出,长江有众多的支流,由于时间关系,我们在这里主要讨论几条较重要的支流。从源头到入海口,长江干流北面的主要的支流有:在攀枝花处与长江交汇的雅砻江、流经了天府之国的岷江,在宜宾处与长江交汇、重庆市流入长江的嘉陵江、长的支流汉江在湖北武汉处汇入长江;长江干流南面的支流有:在重庆市涪凌地区汇入长江的乌江、沅江和湘江在先汇入洞庭湖后再汇入长江、赣江则是先流入鄱阳湖后再汇入长江。以,长江干流串联的两大淡水湖泊为:洞庭湖和鄱阳湖。

[承转]这些就是长江的基本概况,我们学习黄河的时候把黄河分为上中下游三段进行分段学习,黄河的上中下游是山西的河口和河南的孟津,我们今天也将长江进行分段学习,那长江的上中下游在哪儿呢?

[板书]二、长江的上中下游

[讲解]长江的分段方法有两种:按河段名称和上中下游分。首先,长江发源于青藏高原,其主源是沱沱河,在与当曲交汇后到青海玉树一段称为通天河,从玉树到岷江与长江交汇的宜宾处称为金沙江,从宜宾以后才开始称长江,而宜宾到湖北的宜昌大部分河段位于四川盆地境内,所以习惯上把这一河段称为川江;在湖北的枝城到湖南的城陵矶一段由于河道弯曲,有‘九曲荆江’之称,在河水大量来临时易发洪涝灾害,又有‘万里长江,险在荆江’之称。外国最先到达长江的扬州苏州镇江,因此,在外国书籍上看到的长江就是以扬子江代称长江。而第二种分段法就是将长江分为上中下游,书上96页的长江流域图中明确的给出了长江的分界点,请同学们找出来。

[板书]1、分界点 宜昌 湖口

[讲解]从96页的长江流域图可以知道长江的上中下游的分界点为湖北的宜昌和江西的湖口。那么长江各河段特征又是怎么样的呢?

[板书]2、各河段特征

[讲解]首先,我们看上游:长江从海拔六千多米的高度流入我国位于第三级阶梯的宜昌,我们知道第三级阶梯的海拔高度在500米以下,所以长江上游的第一个特征是落差大;在长江的上游有一个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就是三江并流,这一段主要穿过了沟壑、峡谷众多的横断山区,所以长江上游的第二个特征是峡谷多;在雨季来临时,长江有来自青藏高原的冰川融水补给、来自印度洋的西南季风带来的降水和来自太平洋的东南季风的降水,而上游本身拥有落差大,峡谷多的优势,所以长江上游的水能资源丰富,由于地处我国西南,交通不便,因此还没有大量开发利用出来。但是,随着人们对经济欲望的不断追求,人们在长江的上游进行大量的滥砍滥伐,破坏了地表植被,使得泥土在雨季时随着河水进入长江,使长江的含沙量在逐年递增。

[板书]上游:落差大,峡谷多,水能资源丰富,水土流失严重

[讲解]中游是湖北的宜昌到江西的湖口,我们从长江流域图中可以看出长江有四条大型的支流,两个较大的湖泊,实际上长江的支流和其他较小的湖泊主要集中在长江的中游,因长江中游的湖泊支流较多,我们在介绍长江按名称划分长江时讲到荆江,荆江就是位于长江的中游,荆江河段全长287千米,但是荆江河段的起始点到终点的直线距离是80千米左右,同学们可以想象一下荆江河段的弯曲程度的吧!在雨季来临时,上游大量河水的涌入,中游的流速由于落差小而缓慢,加上中游支流带来大量的河水,导致长江中游易发生洪涝灾害。所以,长江中游的特征是河曲多,支流多,湖泊多,还有水患灾害多。

[板书]中游河曲多,支流多,湖泊多,水患灾害多。

[讲解]下游是江西湖口到入海口,在长江中下游的近海区,海拔在50米以下,河水流速缓慢,而中上游带来大量的河水使下游的河道不断变宽,致使下游出现江阔水深的景观,但是中上游带来的泥沙随着流速的减缓逐渐在这里沉积下来造成泥沙淤积,最显著的代表就是上海的崇明岛!所以,下游的特征是江阔水深,泥沙淤积严重。

[小结]今天,我们学习了长江的基本概况,包括源头,流向、注入海洋,干流流经的省级行政区、地形区,主要的支流、湖泊,还学习了长江的上中下游,包括长江上中下游的分界点,以及各河段特征。

[布置作业]针对长江各河段的问题,我们应该如何来开发利用长江呢?请同学们下来预习,并绘制一幅长江流域图,并结合外流河的水文特征归纳长江的水文特征。

八、板书设计

一、长江的基本概况

1、源头、流向、注入海洋

2、流经地(行政区、地形区)

3、主要的支流、湖泊

二、长江的上中下游

1、分界点 宜昌 湖口

2、各河段特征

上:落差大,峡谷多,水能丰富

中:河曲多,湖泊多,支流多

下:流速缓慢,江阔水深

地理教学教案5

一、素质教育目标

(一)知识教学点

1、使学生正确说出哈萨克斯坦的自然环境特征,主要矿产资源和主要工业部门。

2、使学生正确认识地理环境对农业的影响,以及资源对工业分布的影响。

3、使学生认识到工农业分布与自然环境的密切关系。

(二)能力训练点

1、通过读图等培养学生发现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2、通过前后知识之间的联系,提高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

(三)德育渗透点

1、通过对地理各要素的综合分析,树立学生普遍联系的思维观点。

2、树立因地制宜的观念,充分合理地利用当地资源发展当地经济,树立正确的资源观和济观。

(四)美育渗透点

通过学习,了解哈萨克斯坦独特的内陆自然景观和别具一格的风土人情。

二、学法引导

读图分析法、讨论综合法。

三、重点。难点及解决办法

(一)重点

哈萨克斯坦深居内陆的自然环境决定其工农业分布与特点。

(二)难点

哈萨克斯坦的工农业分布及其特征。

(三)解决办法

通过读图、填图资料分析,分组探讨加以解决。

四、课时安排

1课时。

五、教具学具准备

1、哈萨克斯坦民俗录像带。

2、投影仪、“哈萨克斯坦地形”幻灯片、“哈萨克斯坦政区”图、“哈萨克斯坦农业分布和矿分布”图、“哈萨克斯坦的草原、荒漠景观”图片、地图册。

六、师生互动活动设计

1、读图、填图。

2、讨论、综合分析。

3、竞赛。

七、教学步骤

(一)明确目标

1、知识目标

(1)学生正确说出哈萨克斯坦的自然环境特征,主要矿产资源和主要工业部门。

(2)学生正确认识地理环境对农业的影响,以及资源对工业分布的影响。

(3)学生认识到工农业分布与自然环境的密切关系。

2、能力目标

通过读图等培养学生发现和分析问题的能力;通过前后知识之间的联系,提高学生综合分析能力。

3、德育目标

通过对地理各要素的综合分析,让学生树立普遍联系的思维观点;树立因地制宜、充分、合理地利用当地资源发展当地经济,树立正确的资源观和经济观。

(二)整体感知

哈萨克斯坦是中亚最大的国家,也是世界最大的内陆国,它的自然条件和环境以及经济活动都与它深居内陆的位置和干旱的自然环境有密切的关系。

(三)教学过程()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全球13个地区中惟一一个深居内陆的区——中亚,中亚的国家都是内陆国,其中最大的一个是哈萨克斯坦,它也是全球最大的内陆国家。今天我们就来了解一下哈萨克斯坦的情况。

1、世界最大的内陆国

读图,要求:

(1)找出哈萨克斯坦四周相邻的国家和“海”。(从北部开始,顺时针依次为:俄罗斯、中国、吉尔吉斯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和里海。)

(2)找出哈萨克斯坦境内的几条河流,说出哪些是内流河?哪些是外流河?外流河发源于哪里?下游注入何处?(内流河:乌拉尔河、锡尔河、伊犁河;外流河:额尔齐斯河,发源于尔泰山,注入咯拉海,这是境内惟一一条外流河。)

哈萨克斯坦深居亚洲内陆,河网稀少,水源不足,除额尔齐斯河外,均为内流河,无直接通向大洋的港口。面积270万平方千米,是世界最大的内陆国,也是中亚各国中最大的国家。

2、地势西低东高,境内绝大部分是平原

“哈萨克斯坦地形”图,找到里海沿岸平原、图兰平原、哈萨克丘陵、阿尔泰山和天山。

哈萨克斯坦的地形地势有何特点?

(略)

哈萨克斯坦地域辽阔、地形复杂,地势西低东高。境内大部分为平原。西部为海沿岸平原和图兰平原;中部为丘陵,如哈萨克丘陵;东部为山地,主要是阿尔泰山和天山。

3、以温带沙漠、温带草原性气候为主

图11、5,“卡萨林斯克各月气温与降水量分配”图。

以卡萨林斯克为代表的哈萨克斯坦冬冷夏热,气温年较差大,降水稀少,大部分地区在200毫米以下,以温带沙漠、温带草原性气候为主,植被以分布在草原、荒漠的为主。

打出“哈萨克斯坦的草原、荒漠景观”图片。

4、资源和经济:草原、耕地广阔,矿产资源丰富,能源、采矿、种植、放牧为其主要产业部门。

图11、6,“哈萨克斯坦农业分布和矿产分布”图。

(1)谷物、小麦区主要分布在哪里?为什么?(北部平原地区;地势平坦,有额尔齐斯河和乌拉尔河流过。)

(2)谷物、小麦区为什么不分布在图兰平原一带?(图兰平原是中亚最炎热干燥和缺水 的地区。)

(3)那为什么南部是棉花、水稻的主要分布区?(有锡尔河流过,灌溉方便。)

(4)荒漠畜牧区和灌溉农业区分布在何处?山地畜牧区呢?(南部广大地区,此地借助乌拉尔河、锡尔河、伊犁河和额尔齐斯一卡拉干达运河进行灌溉;山地畜牧区分布在东部山地地区。)

(5)哈萨克斯坦有哪些主要矿产资源?(铁、煤、石油、铜、铅、锌、锰、铝。)

哈萨克斯坦草原、耕地广阔,小麦、棉花、畜产品自给有余。矿产资源丰富,煤、石油储量和产量都很多,能源充足。铁矿、有色金属矿产资源也占重要地位,是一个典型的资源型国家。煤炭、钢铁、石油开采与加工、有色金属开采与冶炼、非金属矿产开采、种植业与以养羊为主的畜牧业是其主要产业部门。

5、重要城市

原首都阿拉木图是全国最大的城市,人口130万,是哈萨克斯坦的经济、交通 中心。首都阿斯塔纳位于阿拉木图西北,人口约30万。

八、板书设计

*第2节 哈萨克斯坦

1、世界最大的内陆国

2、地势西低东高,境内绝大部分是平原

3、以温带沙漠、温带草原性气候为主

4、资源和经济:草原、耕地广阔,矿产资源丰富,能源、采矿、种植、畜牧为其主要产业部门

5、重要城市

20 146338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