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数学课件(精编4篇)

网友 分享 时间:

【路引】由阿拉题库网美丽的网友为您整理分享的“四年级数学课件(精编4篇)”文档资料,以供您学习参考之用,希望这篇范文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支持吧!

四年级数学课件1

教学目标:

●引导学生探究和理解乘法交换律、结合律,能运用运算定律进行一些简便运算。

●培养学生根据具体情况,选择算法的意识与能力,发展思维的灵活性。

●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能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

一、主题图引入

观察主题图,根据条件提出问题。

(1)负责挖坑、种树的一共有多少人?

(2)一共要浇多少桶水?

学生在练习本上独立解决问题。

引导学生观察主题图。

根据学生提出的问题,适当板书。

二、新授

引导学生对解决的问题进行汇报。

(1)4×25=100(人)

25×4=100(人)

两个算式有什么特点?

你还能举出其他这样的例子吗?

教师根据学生的举例进行板书。

你们能给乘法的这种规律起个名字吗?

板书:交换两个因数的位置,积不变。这叫做乘法交换律。

能试着用字母表示吗?

学生汇报字母表示:a×b=b×a

我们在原来的学习中用过乘法交换律吗?在验算乘法时,可以用交换因数的位置,再算一遍的方法进行验算,就是用了乘法交换律。

根据前面的加法结合律的方法,你们能试着自己学习乘法中的另一个规律吗?

教师巡视,适时指导。

(2)(25×5)×2 25×(5×2)

=125×2 =10×25

=250(桶) =250(桶)

小组合作学习。

①这组算式发现了什么?

②举出几个这样的例子。

③用语言表述规律,并起名字。④字母表示。

小组汇报。

教师根据学生的汇报,进行板书整理。

三、巩固练习

P35/做一做1、2

四、小结

学生小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教师引导学生回忆整节课的学习要点。

完善板书。

五、作业:P37/2—4

板书设计:

乘法交换律和乘法结合律

(1)负责挖坑、种树的一共有多少人?

(2)一共要浇多少桶水? 25×4=100(人) 4×25=100(人) (25×5)×2 25×(5×2) 25×4=4×25 =125×2 =10×25 (学生举例) =250(桶) =250(桶) (25×5)×2=25×(5×2)

交换两个因数的位置,积不变。 先乘前两个数,或者先乘后两个数, 这叫做乘法交换律。 积不变。这叫做乘法结合律。 a×b=b×a

以上内容就是差异网为您提供的4篇《四年级数学课件》,能够给予您一定的参考与启发,是差异网的价值所在。

四年级数学课件2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掌握加法结合律.

2、能够应用加法的交换律和结合律进行简便计算.

教学重点

对加法结合律的理解、掌握和应用.

教学难点

加法结合律的运用.

教学步骤

一、铺垫孕伏

1、什么叫加法交换律?用字母如何表示?

2、根据运算定律在下面的( )里填上适当的数.

43+67=( )+( ) 35+( )=65+( )

( )+18=19+() a+100=( )+( )

3、下面各等式哪些符合加法交换律?

270+380=390+260 20+50+80=20+80+50

a+400=400+a 140+60=60+140

谈话引入:以上,我们运用了加法的意义及交换律解决了一些问题,那么关于加法还有没有其他的规律性知识?这些知识又有什么用途呢?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这方面的知识——加法结合律和简便运算.(板书课题)

二、探究新知.

(一)教学例3、观察下面每组的两个算式,它们有什么样的关系?

(12+13)+14○12+(13+14)

(320+150)+230○320+(150+230)

1、教师提问:

(1)上面等式两边算式有什么相同点?有什么不同点?

相同点:都有三个加数,左右两边的三个数相同;

不同点:加的顺序不同.

(2)每组两个算式的结果怎样?用什么符号连接?每组算式说明什么?

2、归纳加法的结合律.

3、用字母表示加法结合律.

如果用字母a、b、c分别表示3个加数,怎样用字母表示加法结合律呢?

教师板书:(a+b)+c=a+(b+c)

等号左边(a+b)+c表示先把前两个数相加,再同第三个数相加.

等号右边a+(b+c)表示先把后两个数相加再用第一个数相加.

a、b、c表示的数是什么范围的数?

4、练习:根据运算定律在下面的□里填上适当的数.

(25+68)+32=25+(□+□)

130+(70+4)=(130+□)+□

(二)教学简便算法.

应用加法结合律我们可以改变一些数的运算顺序,但应用加法交换律更主要的一点是可以使一些计算简便.

1、例4 计算 480+325+75

教师提问:同学们想要计算 480+325+75,怎样计算比较简便?为什么?应用了什么运算定律?(学生试算)

教师板书:

480+325+75

=480+(325+75)

=480+400

=880

2、例5 计算 325+480+75

教师提问:这道题怎样算比较简便?为什么?应用了什么运算定律?(集体订正)

325+480+75

=325+75+480

=(325+75)+480

=400+480

=880

教师提示:哪一步可以省略?

325+480+75

=325+75+480

=400+480

=880

3、比较例4、例5在应用运算定律方面的不同.

例4没有调换加数的位置,直接应用了加法结合律进行了简算;

例5要使325与75相加,则必须先应用加法交换律将75交换到480的前面,再应用加法结合律简算.

4、反馈练习:137+31+63,怎样计算比较简便?用了什么定律?

5、想一想,过去哪些计算应用了加法的结合律?

(在做口算加法时应用了加法结合律)

如:36+48

36+48=36+(40+8)=(36+40)+8=76+8=84

教师说明:根据加法结合律不仅可以做口算加法,还使一些计算简便.简算时要注意数字特点.

三、巩固发展.

1、根据运算定律在下面的□填上适当的数.

369+258+147=369+(□+147)

(23+47)+56=23+(□+□)

654+(97+a)=(654+□)+□

2、下面哪些等式符合加法结合律?

a+(20+9)=(a+20)+9

15+(7+b)=(20+2)+b

10+20+30+40=10+(20+30)+40

3、下面各题怎样算简便就怎样算.

88+75+12 6+2+7+4+8

79+145+21 14+9+2+11+6

25+97+15+3 7+39+43+61+8+32

4、选择比较简便的方法填在括号里.

(1)399+154+201=( )

①399+(154+201) ②(399+201)+154

(2)374+268+126+432=( )

①(374+126)+(268+432) ②(374+ 126)+ 268+ 432

四、全课小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哪些新知识?什么叫做加法结合律?与加法交换律有什么不同之处?

五、布置作业.

光明小学篮球队队员的身高分别是:160厘米、164厘米、158厘米、156厘米、162厘米.队员的平均身高是多少?

六、板书设计

加法结合律和简便算法

例3 观察下面每组的两个算式,它们有什么样的关系?

例4 计算 480+325+75

480+325+75

480+(325+75)

=480+400

=880

例5 计算 325+480+75

325+480+75

=325+75+480

=(325+75)+480

=400+480

=880

探究活动

扑克魔术

游戏目的

让学生体会加法交换律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游戏过程

1.拿出24张扑克牌,平均分成两叠,一叠全部正面朝上,另一叠全部背面朝上.

2.把两叠扑克牌叠成一叠,并洗牌若干次,再平分成两叠.这时,两叠牌都有正面和背面朝上.

3.对学生说:“这两叠扑克牌中,正面和背面朝上的数目都一样.”然后让学生验证.

游戏窍门

将牌递给学生时,悄悄将其中一叠牌全部翻转过来.

游戏原理

不论洗多少次牌,两叠牌中仍会有12张正面和12张背面.假如其中一叠有7张正面和5张背面,另一叠肯定有5张正面和7张背面.如果把其中一叠翻转过来,那么两叠的正、背面的数目便一样了.

关于四年级数学优秀课件3

教学内容:

根据测量的有关内容,自行设计的综合实践活动

教学目标:

1、学会步测、目测等测量方法,了解光侧、影测、绳测等测量方法,进行实际测量。

2、在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中发展空间观念和抽象概括能力。

3、提高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计算能力。

4、体会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准备:

课件、米尺、卷尺、等

教学过程:

一、提出问题

师:我们认识了长度单位米、分米和厘米,并且知道了它们大概的长度,那么今天我们就用我们所学的知识来进行实际测量。在进行测量前,我们要了解哪些测量知识呢?例如:测量工具、测量单位、测量对象、测量方法等等。

(学生提到了进行测量的时候,要使用尺子,记录测量结果的时候要用到米、分米、厘米等长度单位。)

二、活动程序

1、准备活动:展示人们测量一些建筑物的课件。

2、布置活动

师:我们已经掌握了测量的相关知识,下面就请同学们结合实际生活,选择一个你想测量的对象,选用适当的测量方法进行实际测量,测量要求:

(1)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实际测量。

(2)每小组要在活动卡片上做好记录。

3、提供给学生“实际测量活动”卡片。卡片上记录了关于测量内容和测量方法的一些建议,学生也可以根据自己选择的测量对象和测量方法,填好上面的表格。

4、活动开始。每个小组选择1—2个测量对象进行实际测量,小组内进行归纳总结,并分析不同测量方法的优缺点。

全班交流总结:首先每个小组选择一名代表对测量结果进行汇报。其次每个小组发言之后,其他小组进行评议。鼓励学生指出发言小组的不足与错误,并给予补充或更正。最后,教师针对全班的汇报结果进行总结。在现实生活中,有很多实际测量的方法,我们要注意这些方法的实用性和合理性。在遇到实际测量问题时,我们应该选择适当的测量方法,简单、巧妙地解决实际问题。

四年级数学课件4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认识射线,直线,能识别射线、直线和线段三个概念之间的联系和区别。

2、使学生认识角和角的表示方法,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

3、通过观察、操作学习活动,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和概括的初步能力,发展空间观念。

4、让学生体会到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紧密联系,能够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教学重点

认识线段、射线、直线和角的特征,。

教学难点

射线、直线和线段三者之间的关系。

教学准备

课件、活动角、尺或三角板。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1、你能画一条长5厘米的线段吗?

2、线段有什么特点?(有两个端点,中间是一条直直的线,能量出它的长度)

二、认识射线,直线

1、线段的特点

课件出示线段或者在黑板上画一条线段,板书学生总结的特点。

2、认识射线。

(1)课件显示,学生感知线段一端无限延长就得到一条射线。

(2)射线有什么特点?

(3)生活中你见过射线吗?

(4)指导学生用尺或三角板画射线。

3、认识直线。

(1)课件显示,学生感知线段两端无限延长就得到一条直线。

(2)学生尝试画直线。

(3)线段和直线有什么关系?

4、填一填:线段、射线和直线三者之间的联系和区别。

5、练习,下面那些图形是线段、哪些是射线、哪些是直线?(P39、1)

引导想象,课件显示:从一点可以引出无数条射线,为学习角作铺垫。

三、认识角

从一点引出的射线中留下两条,问:这个图形认识吗?

什么叫做角?角该用什么符号表示?下面我们来研究角。

1、你能举例见过的角吗?

学生举实例,教师随着学生举例,可以用课件显示实物图片并抽象成各种形状的角,让学生感知生活中角的存在。

2、建立角的概念。

(1)根据学生的发言总结画角的步骤:

① 画出一点,从这一点引出一条射线;

② 从这一点再引出另一条射线;

③ 写出各部分名称。用∠1表示。

(2)问:到底什么叫角?总结角的概念。

从一点到引出两条射线所组成的图形叫做角。这个点叫做和角的顶点,这两条射线叫做角的边。角的符号用“∠”表示。

四、巩固练习:

1、P36“做一做”1、2

2、P39、2、

五、课堂小结

我们这节课研究了直线、射线和角,说说你了解了它们的哪些方面的知识?

六、板书设计:

直线、射线和角

直线 直的 没有端点 无限长 从一点引出两条射线所组

线段 直的 两个端点 有限长 成的图形叫做角。

射线 直的 一个端点 无限长 记作:∠1读作:角1

20 26716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