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兰之死》教案(汇总4篇)
【阅读指引】阿拉题库网友为您分享整理的“《楼兰之死》教案(汇总4篇)”范文资料,以供您参考学习之用,希望这篇文档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下载分享给大家吧!
楼兰之死【第一篇】
楼兰之死
一、 教学目的
1、 探究楼兰之死的原因,引发学生深入思考——土地沙漠化的 问题,是人类面临的重要的生存环境问题,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
2、 引导学生保护环境,要从现在做起,从我做起,从小事做起。
3、 通过阅读,使学生了解除了以前学习过的列数字、作比较等 说明方法之外,诠释、具体的事例,以及适当的引用,也是说明事物的方法。
4、 知道本课是从历史和环保的角度来说明变化的。
二、 教学准备:
(1)课件
(2)资料收集
三、 教学过程
1、 引入 板书“楼兰之死”,学生根据课题质疑,提出本课研究的问题。如:楼兰死亡的原因,楼兰的地理位置,楼兰是什么样子的。
2、 品读课文1-3自然段 通过读,体会作者应用引用和对比的说明方法来说明楼兰及周边地区的沧桑巨变归纳概括:完成填表(用简洁的文字表达) 地名 时间 以前 现在 楼兰 罗布泊 塔克拉玛干 变化的原因通过对比,让学生发表自己的感受,并通过现象引起学生深入的思考:楼兰为什么会死,为什么在短短的1000多年里会销声匿迹?
3、学生自主探究楼兰死亡的原因(阅读2-6) a、自组学习,小组交流 b、概括出死亡原因——土地沙漠化 c、土地沙漠化给人们带来哪些威胁:读书体会 d、补充资料,体会土地沙漠化的严重性和紧迫感 e、造成土地沙漠化的原因:自然的原因(河流改道,沙尘暴,气候的变化等因素)人为原因:(战乱,过度垦荒,破坏植被……)
4、升华
(1)保护我们生存的环境,我们能做什么?从身边做起从现在做起,举日本人到内蒙植树的事情。把保护我们的生存环境看为是自己的责任。
(2)站在楼兰的废墟上,你一定感慨万千,此时此刻你想对世人说些什么?把你想说的话写下来。
四、 课后作业 社会调查:自己所生存的环境土地面积是多少,绿地面积是多少,是否有加速自然灾害进程的做法和情况。资料:由于自然条件和人为活动的影响,我国土地的沙漠化危害也较为严重,据有关资料统计,我国沙漠化土地已达万平方公里,而且正以平均每年增加 1560平方公里的速度扩张着。从其发展趋势来看,如不采取防治措施,今后10年我国的沙漠化土地仍将继续增加中国西部同沙线共有130万平方公里的沙漠、戈壁、沙化土地,横贯新疆、甘肃、青海、宁夏、山西、陕西、内蒙、河北直到东三省,直接威胁、危害着占国土总面积%的辽阔地域,其中包括天津、北京两个大都市。 这是一条长达近1万公里,最宽的地段1000公里的浩浩荡荡的风沙线。 这是一条咄咄逼人的风沙线。 华北、东北、西北、三北地区200多个县、旗的人民在风沙线上挣扎,2亿多亩农田遭受风沙之害,亿亩草场沙化、盐渍化,800多公里铁路、数千公里公路面临着被风沙压埋的前景。黄沙染上残阳之血。在任何一个初次与之相识的人眼里,世间美景不过如斯。但这却是一种死亡的美丽。而在沙漠面前,人类已经后退了数千年。现在,沙漠已经离我们不足70公里,内蒙古锡林郭勒方向呼啸而来的狂沙是造成每年春天沙尘暴天气的罪魁。看着这张中国沙漠分布图,我想,或许,未来的岁月里,我们将打响一场与沙漠作斗争的首都保卫战…
中国一日
教学目标:
1、初步感知询问年的体裁特点,把握课文结构,了解课文内容。
2、通过阅读,进一步体会改革开放给中国带来的巨大变化,同时理解作者“崛起于城中同步,希望于困顿同在”这句话的含义。
3、学习本文大量运用列数字、作比较等说明事物的方法。
教学准备:查找有关资料。
教学过程:
一、延伸导入
1、学完《这儿,原来是一座村庄》你感受了什么?
2、揭示课题,在中国这片神奇的土地上,每时每刻都在发生着变化,我们一起走进《中国一日》,确实感受一下。
二、阅读感悟
1、了解新闻的体裁结构。
2、默读课文。
出示阅读提示:
a、认真阅读课文;
b、想一想,作者从哪几方面写了“中国一日”?
c、在你不理解或不知道的地方做下记号。
d、读完后和小组的同学交流交流。
3、交流阅读提示b。(从中国的消费、市场、住宅、交通运输、人口、国内生产总值等方面)
4、小组选择一个内容,以画图表的方式把具体的数字呈现出来。提供学习资料:瑞典人口总数880万,芬兰人口总数524900,挪威人口总数462万。澳大利亚人口总数1900多万。
5、各小组把列好的表格展示并解说。
6、讨论:中国为什么会发生这么大的变化?(板书:改革开放)
7、拓展:在日新月异的今天,我们是否可以安枕无忧了呢?出示网上调查资料 2005年世界人均gdp排行榜 1. 卢森堡43,940 2. 挪威43,350 5. 香港36,800 3. 瑞士39,880 6. 日本34,510 8. 加拿大31,300 4. 美国37,610 7. 丹麦33,750 9. 冰岛30,810 98. 中国1,700
8、看到这份资料你感受到什么?(崛起与沉重同步,希望与困顿同在)
9、延伸:
●这则新闻是1994年的调查结果,在12年后的今天,这些数据是否发生了变化了呢?课后去查找相关的资料。
●学习作者的写作方法,写1篇新闻《我家的一日》。
楼兰之死【第二篇】
〈楼兰之死〉教学反思
教学本课后我一直在反思:觉得自己的教学设计已经比较完美,教学环节丝丝相扣,过渡语也很自然,并且引导了学生抓住重点字词理解课文,并相机对学习方法指导。然而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积极性却不高,在课上,老师的情感没有和学生产生共鸣,这是为什么?
我仔细回忆课堂的情景,发现了这几个方面的不足:
一、学生读的少。
我在引导学生感受楼兰昔日的辉煌时,我用自己的语言描绘了楼兰的盛景,让学生谈自己的体会,已经激起了学生的向往之情,这时应该让学生带着自己的感受读一读,本来在教学设计中是安排好的,可是上课时的疏忽,忘记了。错失了一个让学生朗读的机会,也导致后面学生的学习情绪不够高涨。
让学生读今日楼兰已变成一片废墟时,学生已感觉到了痛心,但由于朗读的技巧不够,所以读的还不够好,这时我虽然范读了,但由于是公开课,怕时间不够用,没有认真指导,也没有给学生练读的机会,致使学生的朗读还不到位。
二、学生说的少。
对于楼兰昔日美景的描述,对于土地沙漠化的危害,对于保护环境的做法,都没有让很多的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可能也堵塞了他们的思路,使课堂气氛不够活跃。
一节课上下来,总感觉自己不敢放手,没有给学生足够的空间,没有关注到全体的学生,可能有的学生收获不大啊!
三、忽略了课堂细节
对于学生的回答,反映不够及时,有问题的地方没有发现,所以也没有及时纠正学生的错误。还是缺乏教学的技巧,驾驭课堂的能力还有待提高。
由于觉得是上公开课,过于关注教学过程的完美,而没有把学生的学习需求放在第一位,所以出现问题没有及时反馈。觉得自己以后上公开课要有平常心,真正上的是原生态的课,关注全体学生,让每个学生都有收获!
《楼兰之死》校内研究教学反思
教学本课后我一直在反思:觉得自己的教学设计已经比较完美,教学环节丝丝相扣,过渡语也很自然,并且引导了学生抓住重点字词理解课文,并相机对学习方法指导。然而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积极性却不高,在课上,老师的情感没有和学生产生共鸣,这是为什么?
我仔细回忆课堂的情景,发现了这几个方面的不足:
一、学生读的少。
我在引导学生感受楼兰昔日的辉煌时,我用自己的语言描绘了楼兰的盛景,让学生谈自己的体会,已经激起了学生的向往之情,这时应该让学生带着自己的感受读一读,本来在教学设计中是安排好的,可是上课时的疏忽,忘记了。错失了一个让学生朗读的机会,也导致后面学生的学习情绪不够高涨。
让学生读今日楼兰已变成一片废墟时,学生已感觉到了痛心,但由于朗读的技巧不够,所以读的还不够好,这时我虽然范读了,但由于是公开课,怕时间不够用,没有认真指导,也没有给学生练读的机会,致使学生的朗读还不到位。
二、学生说的少。
对于楼兰昔日美景的描述,对于土地沙漠化的危害,对于保护环境的做法,都没有让很多的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可能也堵塞了他们的思路,使课堂气氛不够活跃。
一节课上下来,总感觉自己不敢放手,没有给学生足够的空间,没有关注到全体的学生,可能有的学生收获不大啊!
三、忽略了课堂细节
对于学生的回答,反映不够及时,有问题的地方没有发现,所以也没有及时纠正学生的错误。还是缺乏教学的技巧,驾驭课堂的能力还有待提高。
由于觉得是上公开课,过于关注教学过程的完美,而没有把学生的学习需求放在第一位,所以出现问题没有及时反馈。觉得自己以后上公开课要有平常心,真正上的是原生态的课,关注全体学生,让每个学生都有收获!
楼兰之死【第三篇】
〈楼兰之死〉教学反思
教学本课后我一直在反思:觉得自己的教学设计已经比较完美,教学环节丝丝相扣,过渡语也很自然,并且引导了学生抓住重点字词理解课文,并相机对学习方法指导。然而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积极性却不高,在课上,老师的情感没有和学生产生共鸣,这是为什么?
我仔细回忆课堂的情景,发现了这几个方面的不足:
一、学生读的少。
我在引导学生感受楼兰昔日的辉煌时,我用自己的语言描绘了楼兰的盛景,让学生谈自己的体会,已经激起了学生的向往之情,这时应该让学生带着自己的感受读一读,本来在教学设计中是安排好的,可是上课时的疏忽,忘记了。错失了一个让学生朗读的机会,也导致后面学生的学习情绪不够高涨。
让学生读今日楼兰已变成一片废墟时,学生已感觉到了痛心,但由于朗读的技巧不够,所以读的还不够好,这时我虽然范读了,但由于是公开课,怕时间不够用,没有认真指导,也没有给学生练读的机会,致使学生的朗读还不到位。
二、学生说的少。
对于楼兰昔日美景的描述,对于土地沙漠化的危害,对于保护环境的做法,都没有让很多的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可能也堵塞了他们的思路,使课堂气氛不够活跃。
一节课上下来,总感觉自己不敢放手,没有给学生足够的空间,没有关注到全体的学生,可能有的学生收获不大啊!
三、忽略了课堂细节
对于学生的回答,反映不够及时,有问题的地方没有发现,所以也没有及时纠正学生的错误。还是缺乏教学的技巧,驾驭课堂的能力还有待提高。
由于觉得是上公开课,过于关注教学过程的完美,而没有把学生的学习需求放在第一位,所以出现问题没有及时反馈。觉得自己以后上公开课要有平常心,真正上的是原生态的课,关注全体学生,让每个学生都有收获!
楼兰之死【第四篇】
一、教学目的1、探究楼兰之死的原因,引发学生深入思考——土地沙漠化的 问题,是人类面临的重要的生存环境问题,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2、引导学生保护环境,要从现在做起,从我做起,从小事做起。3、通过阅读,使学生了解除了以前学习过的列数字、作比较等 说明方法之外,诠释、具体的事例,以及适当的引用,也是说明事物的方法。4、知道本课是从历史和环保的角度来说明变化的。二、教学准备:(1)课件(2)资料收集三、教学过程1、引入板书“楼兰之死”,学生根据课题质疑,提出本课研究的问题。如:楼兰死亡的原因,楼兰的地理位置,楼兰是什么样子的。2、品读课文1-3自然段通过读,体会作者应用引用和对比的说明方法来说明楼兰及周边地区的沧桑巨变归纳概括:完成填表(用简洁的文字表达)地名 时间以前现在楼兰 罗布泊 塔克拉玛干 变化的原因&nb(阿拉文库★)sp;通过对比,让学生发表自己的感受,并通过现象引起学生深入的思考:楼兰为什么会死,为什么在短短的1000多年里会销声匿迹? 3、学生自主探究楼兰死亡的原因(阅读2-6)a、自组学习,小组交流b、概括出死亡原因——土地沙漠化c、土地沙漠化给人们带来哪些威胁:读书体会d、补充资料,体会土地沙漠化的严重性和紧迫感e、造成土地沙漠化的原因:自然的原因(河流改道,沙尘暴,气候的变化等因素)人为原因:(战乱,过度垦荒,破坏植被……)4、升华(1)保护我们生存的环境,我们能做什么?从身边做起从现在做起,举日本人到内蒙植树的事情。把保护我们的生存环境看为是自己的责任。(2)站在楼兰的废墟上,你一定感慨万千,此时此刻你想对世人说些什么?把你想说的话写下来。四、课后作业社会调查:自己所生存的环境土地面积是多少,绿地面积是多少,是否有加速自然灾害进程的做法和情况。资料:由于自然条件和人为活动的影响,我国土地的沙漠化危害也较为严重,据有关资料统计,我国沙漠化土地已达万平方公里,而且正以平均每年增加1560平方公里的速度扩张着。从其发展趋势来看,如不采取防治措施,今后10年我国的沙漠化土地仍将继续增加中国西部同沙线共有130万平方公里的沙漠、戈壁、沙化土地,横贯新疆、甘肃、青海、宁夏、山西、陕西、内蒙、河北直到东三省,直接威胁、危害着占国土总面积%的辽阔地域,其中包括天津、北京两个大都市。
这是一条长达近1万公里,最宽的地段1000公里的浩浩荡荡的风沙线。
这是一条咄咄逼人的风沙线。
华北、东北、西北、三北地区200多个县、旗的人民在风沙线上挣扎,2亿多亩农田遭受风沙之害,亿亩草场沙化、盐渍化,800多公里铁路、数千公里公路面临着被风沙压埋的前景。黄沙染上残阳之血。在任何一个初次与之相识的人眼里,世间美景不过如斯。但这却是一种死亡的美丽。而在沙漠面前,人类已经后退了数千年。现在,沙漠已经离我们不足70公里,内蒙古锡林郭勒方向呼啸而来的狂沙是造成每年春天沙尘暴天气的罪魁。看着这张中国沙漠分布图,我想,或许,未来的岁月里,我们将打响一场与沙漠作斗争的首都保卫战…
上一篇:骑牛比赛教案精编4篇
下一篇:《中国石拱桥》教案(精编4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