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编者意图介绍
【导言】此例“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编者意图介绍”的教案资料由阿拉题库网友为您分享整理,以供您学习参考之用,希望这篇资料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支持吧!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编者意图介绍
一、编排体例
在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中,九年级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7~9年级)的最后一册,也是整个义务教育的最后阶段。在编排体例上,仍是以专题组织单元,同时兼顾文体。
九年级上、下册,文体分编,文白分编,侧重培养欣赏文学作品和浅易文言文的能力。属于整套教材的第三个阶段,六个单元分别安排为诗歌、小说、散文、戏剧、先秦诸子散文、叙事散文以及古代诗歌等。
上册主要以文学作品(包括古代白话小说)和议论性文章为主,以专题、文体为内容安排,以单元形式进行阅读教学,并另有文言文单元,集中学习文言文。在九年级,文学作品作为单独的内容形式出现,不再像以往那样混杂在记叙文和说明文的文体之内,以培养学生初步的文学欣赏能力。上册教材分编有诗歌、小说、古代白话小说三个单元,诗歌单元以大自然的颂歌为主题,小说单元以少年生活为主题,古代白话小说单元主要以古典名著为主。议论性文章作为本册教材的重点,编有两个单元。一个是演讲和书信单元,以思想风采为主题,也兼顾议论的方法;一个是纯粹的议论文单元,是本套教材唯一按议论文文体安排的单元。以求知为主题,学习立论和驳论的特点和方法。文言文单元以史传为主题,进行文言文阅读教学,并承接以前的教材安排,编有一定数量的古代诗歌。
下册按照人与自我、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三大板块,设计了六个人文专题。它们分别是:土地情思、人物画廊、生命之歌、舞台人生、百家争鸣、古代生活。在语文学习过程中,注重激发学生爱祖国、爱家乡、爱人类的思想感情,引导他们关注人类,关注自然,理解和尊重多样文化,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
二、教学目标
整套教材的教学目标,是按照三个维度设置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过程和方法,知识和能力。九年级上、下册教材侧重培养欣赏文学作品的能力,阅读议论文的能力和阅读浅易文言文的能力。具体目标如下:
文学作品:
1.能够区分写实作品和虚构作品,了解诗歌、小说等文学样式。
2.欣赏文学作品,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对作品的思想感情倾向,能联系文化背景作出自己的评价;对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能说出自己的体验;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
议论文:
阅读简单的议论文,区分观点与材料(道理、事实、数据、图表等),发现观点与材料之间的联系,并通过自己的思考,作出判断。
文言文:
1.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
2.诵读和背诵古代诗词,有意识地在积累、感悟和运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和审美情趣。
三、具体内容
在内容上,九年级上、下册由六部分组成:阅读;写作、口语交际与综合性学习;课外古诗词背诵;名著导读;语法知识(补白);附录等。现将二册各部分的教学重点介绍如下:
九年级上册:
1.阅读单元学习重点
本册六个单元:文学作品三个单元,议论性文章二个单元,文言文一个单元。这些单元围绕其学习目标,确定学习重点。
①文学作品:诗歌单元要学生展开想像和联想,感受诗歌的意象和诗人的思想感情,品味诗歌含蓄、精练、优美的语言;小说单元一是理解小说的主题,分析人物形象,品味语言;二是结合具体环境,把握人物的性格特点。
②议论性文章:演讲、书信单元,首先注意文体的形式特点,其次要了解文章的观点和论述,最后了解书面语和口语的差异;议论文单元要区分观点和材料,辨析两者之间的联系,学习准确、严密、生动的论述语言。
③文言文:积累文言词语,培养文言语感,理解文章意思。
2.综合性学习的学习重点
本册综合性学习可以分如下几类:
①“雨的诉说”“青春随想”,主要是启迪学生的灵性,培养他们健康的审美情趣。
②“微笑着面对生活”“金钱,共同面对的话题”,主要是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形成良好的品格。
③“好读书,读好书”,主要让学生寻找适合自己的读书方法,并培养他们勤于读书的良好习惯。
④“话说千古风流人物”,主要引导学生跨学科学习,学习古代杰出人物的优秀品格。
综合性学习主要体现为语文知识的综合运用、听说读写能力整体的发展、语文课程与其他课程的沟通、书本学习与实践活动的紧密结合。
3.课外古诗词背诵
重点是积累,给学生文化、审美等方面的感受领悟。
4.名著导读
本册导读的名著是《水游》《傅雷家书》和“培根随笔”,与课内相对应。注意沟通课内外,把课内学习和课外阅读有机地结合起来,丰富学生的学习内容,扩展他们的视野。也可根据实际情况,另外引导学生阅读其他名著,包括哲学、历史等学科的名著。
5.附录
“附录”有“怎样读诗”“怎样读小说”“复句常用关联词语一览表”“常用修辞格简表”。前两项是文学欣赏的常识介绍,可以指导学生阅读诗歌和小说;后两项是有关语法修辞的知识归纳,可以指导学生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体会、运用。“附录”中的知识,教师可以适当指导学生自读,多少予以了解,有助于学习。
九年级下册:
阅读部分包含四个现代文单元,两个文言文单元。
第一单元学习中外诗歌,主要学习自由体诗。与以前各套教材相比,这套教材大大加重了自由体诗的比例。全套教材共有中国新诗和外国诗歌17课23首,占全套教材课文比例的1/10。再加上古典诗词的篇目,这套教材对诗歌的重视是显而易见的。学习这个单元要注重诵读和体味,抓住诗中饱含诗人思想感情的具体形象,深入领会诗歌的情感内涵与思想意蕴。
第二单元学习小说。本单元围绕“人物画廊”这一专题,选编了4篇中外小说,目的就在于引导学生抓住小说的主要因素──人物,了解小说的主要特点,深入体会小说的思想和艺术魅力。
第三单元学习散文。本单元侧重学习哲理性散文。这类散文,除了具备一般散文“形散而神不散“的特点以外,还有一些自己独特的特点。如在具体细腻的描写之外,一般都隐含着某种深刻的理念,如《谈生命》和《人生》。有的则借助对环境和景物的描写,抒发自己的人生感悟,如《地下森林断想》。学习时要学会抓住关键语句,深入理解文章的丰富内涵。
第四单元学习戏剧和影视文学。设计这样一个单元,目的在于通过这些剧本的学习,激发学生对戏剧影视文学的兴趣,开阔视野,增强对不同艺术的感受能力。学习时要注意抓住每篇作品的艺术特点,重点把握戏剧冲突和戏剧语言,注意剧本在矛盾冲突中展现人物性格,怎样以个性化的语言塑造人物形象。对于电影文学,则要注意体会其生动的画面感。
第五、六单元是浅易的文言文。其中既有诸子散文,也有先秦时期的一些叙事散文,还有《诗经》中的两首名篇,都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瑰宝。学习这类文章,有助于培养学生对文言文和古代文化的兴趣。学习这两个单元,首先要借助注释和工具书,努力扫清文字障碍。常用文言词语、句式是学习的重点。另一方面,学习文言要注重诵读,反复朗读直至成诵。积累丰富的文言篇章,对提高学生的现代文阅读和写作能力也非常有帮助。
九年级下册的写作、口语交际和综合性学习与前几册一样,也主要有两种呈现形式:一种是整合于综合性学习活动中。本册一共设计了六个综合性学习活动:脚踏一方土,走进小说天地,关注我们的社区,乘着音乐的翅膀,我所了解的孔子和孟子,岁月如歌──我的初中生活。它们一般都是由本单元的课文内容生发、拓展来的,每项活动的内容都比较丰富。如由第一单元的“土地情思”,设计了“脚踏一方土”的活动,引导学生关注土地的过去和现状,讲述土地的故事,增强对祖国、乡土的热爱之情。另一种是设置在课文后面的“研讨与练习”中。这类写作与口语交际练习相对简单一点,一般会随课文而生发,进行一些仿写、改写或说话练习等。
古诗词背诵和名著导读也是教材的有机组成部分。本册选了10首古代诗词,都是中国文学史上的名篇佳作。推荐这些背诵篇目,主要是为了增加背诵量,使学生在记忆力最好的时候,多一点文化积累。本册推荐的名著有《格列佛游记》《简•爱》和泰戈尔的诗。
本册书将有关的语法知识放在了补白中,一共五项,分别是:句子的结构要完整,表达要合事理,句子成分搭配要得当,语序要合理,使用句式要单一,其核心内容是“如何修改病句“。
附录是两篇如何进行文学欣赏的指导性文章,1篇是“谈谈散文”,1篇是“谈谈戏剧文学”。这两篇文章分别从各自的体裁出发,深入浅出地讲述了散文与戏剧文学的不同特点,并以教材所选文章为例,谈到如何进行文学欣赏的问题。四、编排宗旨
按照课程标准的精神,九年级教材在选文、练习、活动等方面的设计主要贯彻以下几个意图。
(一)编写主旨
1.人文性
这套教科书以语文与生活的联系为线索,按人与自我、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三大板块组织单元。本册教材在选文、练习等编排上,努力突出人文性。比如《纪念伏尔泰逝世一百周年的演说》中对自由和平等的呼吁;《孤独之旅》中对少年成长的关注:《应有格物致知精神》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审视;《陈涉世家》对暴政的反抗等等,都具有强烈的人文精神。
2.多样性
由于读者的成长环境、人生阅历、文化修养的不同,对文学作品的理解也会有所不同;阅读文学作品的过程,也就是读者再认识、再创造的过程。因此,对文学作品理解的多样性,是应该允许并予提倡的。教材尊重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的独特体验,尊重学生多样的阅读趣味。在阅读提示和练习的设计中,也尽可能地引导学生得出自己的认识,避免标准的统一的答案。如对《故乡》主题的分析,对《我的叔叔于勒》中菲利普夫妇的评价,对《范进中举》中范进的悲喜剧内在意义的认识等。
3.探究性
进入初三阶段,学生的心智得到一定的发展,思维水平也得到一定的提高,个性的形成也得到一定程度的深入。所以,教材鼓励学生运用多种方法,从不同的角度,进行多样化的探究,逐渐增加学生探究性学习的深度。无论是阅读还是综合性学习活动,都需要学生透过语言表达等表层的东西,探究深层次的问题。如《敬业与乐业》中对“有业”“圆满”等人生问题的思考,《智取生辰纲》中对叙述角度的研究,《词五首》中“酒”在古代诗歌中的意义等。探究性学习重点培养学生综合的语文能力,而不是单方面地训练某些语文技巧。
4.开放性
开放性的含义是沟通教材内外、课堂内外和学校内外,使教材从课内向课外延伸扩展,使学生丰富自己的学识、经验,并对社会人生有一定程度的了解。本册教材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比前四册更加注重教材的开放性。尤其是在研讨与练习中,几乎每课后都有一定深度、广度的扩展性题目。如《心声》中对当前教育某些现象的触及,《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对学生思维的启迪,《唐雎不辱使命》对人格与历史的引申等;综合性学习更是以各种活动,扩大学生学习的范围和形式,让学生开阔视野,加深思维,关注社会生活。如《微笑着面对生活》《青春随想》《金钱,共同面对的话题》等,都和学生的实际生活密切相关,让他们在活动中丰富人生经验,形成良好的个性和观念。
(二)学生素质
1.自主意识
九年级教材以文学作品欣赏和议论性文章阅读为主,比前四册更注重使阅读成为学生的个性化行为,阅读提示、研讨与练习主要引导学生在自主阅读中,联系自己的生活体验,激活思维,激发情感,深入理解课文的思想内涵,并积极由课内学习向课外实践延伸。在教学中,要发挥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倡学生自主学习,教师给予适当的指导。提倡启发式、讨论式教学。充分发挥师生双方在教学中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提高语文能力,完成教学目标。教材中阅读提示主要给学生指出深入探究的途径和解决问题的方法,而不是给出明确的答案。 2.创造精神
本册教材因为内容题材的特点,注重发挥学生的创造性。文学作品阅读更强调个性、创造性,提倡多角度的、有创意的阅读,以学生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去感悟和思考,得到情感熏陶、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在写作上更要发挥学生的创造性,为他们提供自由和想像的空间,减少对学生写作的束缚,鼓励学生有创意的表达。尤其是对文学作品的理解,创造性是读者阅读的必要的活动。如诗歌单元对意象的理解,小说单元对人物的解读等,都为发挥学生的创造精神提供了广泛的空间。
3.合作意识
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既要重视学生个体的独立钻研,也要重视学生群体的讨论切磋。合作精神不仅对学生提高语文水平具有重要的作用,而且对学生形成健全的个性和良好的品格,也有一定的意义。教材强调学生合作性学习,综合性学习活动不必多言,如《好读书、读好书》《青春随想》中的许多活动,都明确合作学习的内容、方式;课后各项练习也多有合作交流的要求,如《雨说》中交流心得,《应有格物致知精神》中借鉴他人的探索经验等。教材为学生合作学习提供机会和空间,教师要多注意引导、鼓励。
4.整合能力
语文能力是一种综合能力,所以,教材注重整合性。整体考虑知识与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过程与方法的综合,综合听、说、读、写以及实践能力。并且沟通课堂内外,充分利用学校和社区等教育资源,开展综合性学习活动,拓宽学生的学习空间,增加学生语文实践的机会。在综合性学习中,口语交际、写作和专题活动整合在一起,使学生在实践中提高口语交际能力和写作能力。如《好读书,读好书》中搜集名人读书经验(阅读),说说自己读书的体会(口语表达),写评论、报告(写作),办沙龙、做书探(实践),全面整合学生的语文能力。在阅读教学中,也注意把各种知识技能结合起来运用,课后练习有读有写有说有听,有交流有实践,改变以往单一、片面的教学模式。
五、教学建议
(一)如何进行文学作品的教学
文学作品有着多义性、丰富性、含蓄性的特点,这就要求我们教学时首先要尊重学生自己的独特感受,注意体验、感悟、生发,切忌某些生硬概念的灌输。要结合文学作品多用形象思维的特点,着力培养学生的想像能力、联想能力。文学作品讲究以情动人,无论诗歌、散文,还是小说、戏剧,往往蕴涵着丰富的情感,教学时要注意引导学生多加体会,在潜移默化中进行真善美的教育。教学时还要引导学生多诵读,在朗读中细细体味文学作品的音韵美和意境美。另外,对文学作品,不要孤立地阅读,而要把作家作品放到历史发展的长河里去分析,结合时代背景和社会背景,深入理解作品的深刻意蕴。
(二)培养学生阅读的兴趣
教师要把培养学生读书的兴趣放在重要位置来抓。要引导他们广泛读书,不仅要课内读,还要课外读;不仅要读单篇的文章,还要读整本的书;不仅要读诗歌、散文、小说、戏剧等文学作品,还要广泛涉猎哲学、历史、经济、自然科学(科普)等方面的著作;不仅要读中国的,还要读外国的。应尽量引导学生多读一点,读杂一点。古今中外的名著读得多了,独立欣赏鉴别的能力也就强了,文化素养也就提高了。
(三)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良好的学习习惯包括很多方面,如善查工具书;学习时注意做卡片、文摘,写读书笔记;读书前读序跋、目录;认真认字、写字,字斟句酌,克服写错字、用错字的毛病等。关于读书方法,张志公先生曾提出一个“三遍读书法”,即粗读一遍,想一遍,再细读一遍。粗读一遍的目的在于粗知文章大意,得其梗概。想一遍,就是在自己头脑中理清文章的脉络和主旨。再细读一遍,目的在于验证、咀嚼、消化。这种读书方法对中学生应该很有借鉴作用。写作方面,则包括仔细观察和认识生活,善于发现生活中的真善美;写作之前先写提纲;会自己修改文章等。这些习惯都贵在坚持,需要教师的悉心指导和有意识的培养、督促。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编者意图介绍
课程教材研究所 赵晓非
一、编排结构
在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骏教科书·语文》中,九年级上册主要以文学作品(包括古代白话小说)和议论性文章为主,仍以专题、文体为内容安排,以单元形式进行阅读教学,并另有文言文单元,集中学习文言文。
在九年级,文学作品作为单独的内容形式出现,不再像以往那样混杂在记叙文和说明文的文体之内,以培养学生初步的文学欣赏能力。本册教材分编有诗歌、小说、古代白话小说三个单元,诗歌单元以大自然的颂歌为主题,小说单元以少年生活为主题,古代白话小说单元主要以古典名著为主。
议论性文章作为本册教材的重点,编有两个单元。一个是演讲和书信单元,以思想风采为主题,也兼顾议论的方法;一个是纯粹的议论文单元,是本套教材唯一按议论文文体安排的单元。以求知为主题,学习立论和驳论的特点和方法。
文言文单元以史传为主题,进行文言文阅读教学,并承接以前的教材安排,编有一定数量的古代诗歌。
二、教学目标
整套教材的教学目标 ,是按照三个维度设置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过程和方法,知识和能力。本册教材侧重培养欣赏文学作品的能力,阅读议论文的能力和阅读浅易文言文的能力。具体目标如下:
文学作品:
1.能够区分写实作品和虚构作品,了解诗歌、小说等文学样式。
2.欣赏文学作品,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对作品的思想感情倾向,能联系文化背景作出自己的评价;对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能说出自己的体验;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
议论文:
阅读简单的议论文,区分观点与材料(道理、事实、数据、图表等),发现观点与材料之间的联系,并通过自己的思考,作出判断。
文言文:
1.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
2.诵读和背诵古代诗词,有意识地在积累、感悟和运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和审美情趣。
三、编排宗旨
按照课程标准的精神,本册教材在选文、练习、活动等方面的设计主要贯彻以下几个意图。
(一)编写主旨
1.人文性
这套教科书以语文与生活的联系为线索,按人与自我、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三大板块组织单元。本册教材在选文、练习等编排上,努力突出人文性。比如《纪念伏尔泰逝世一百周年的演说》中对自由和平等的呼吁;《孤独之旅》中对少年成长的关注:《应有格物致知精神》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审视;《陈涉世家》对暴政的反抗等等,都具有强烈的人文精神。
2.多样性
由于读者的成长环境、人生阅历、文化修养的不同,对文学作品的理解也会有所不同;阅读文学作品的过程,也就是读者再认识、再创造的过程。因此,对文学作品理解的多样性,是应该允许并予提倡的。教材尊重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的独特体验,尊重学生多样的阅读趣味。在阅读提示和练习的设计中,也尽可能地引导学生得出自己的认识,避免标准的统一的答案。如对《故乡》主题的分析,对《我的叔叔于勒》中菲利普夫妇的评价,对《范进中举》中范进的悲喜剧内在意义的认识等。多样性也为学生个性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条件,在教学中要予以重视。
3.探究性
进入初三阶段,学生的心智得到一定的发展,思维水平也得到一定的提高,个性的形成也得到一定程度的深入。所以,教材鼓励学生运用多种方法,从不同的角度,进行多样化的探究,逐渐增加学生探究性学习的深度。无论是阅读还是综合性学习活动,都需要学生透过语言表达等表层的东西,探究深层次的问题。如《敬业与乐业》中对“有业”“圆满”等人生问题的思考,《智取生辰纲》中对叙述角度的研究,《词五首》中“酒”在古代诗歌中的意义等。探究性学习重点培养学生综合的语文能力,而不是单方面地训练某些语文技巧。
4.开放性
开放性的含义是沟通教材内外、课堂内外和学校内外,使教材从课内向课外延伸扩展,使学生丰富自己的学识、经验,并对社会人生有一定程度的了解。本册教材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比前四册更加注重教材的开放性。尤其是在研讨与练习中,几乎每课后都有一定深度、广度的扩展性题目。如《心声》中对当前教育某些现象的触及,《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对学生思维的启迪,《唐雎不辱使命》对人格与历史的引申等;综合性学习更是以各种活动,扩大学生学习的范围和形式,让学生开阔视野,加深思维,关注社会生活。如《微笑着面对生活》《青春随想》《金钱,共同面对的话题》等,都和学生的实际生活密切相关,让他们在活动中丰富人生经验,形成良好的个性和观念。
(二)学生素质
1.自主意识
整套教材的设计,注重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使学生在积累和实践中把握运用语文的规律。本册教材以文学作品欣赏和议论性文章阅读为主,比前四册更注重使阅读成为学生的个性化行为,阅读揭示、研讨与练习主要引导学生在自主阅读中,联系自己的生活体验,激活思维,激发情感,深入理解课文的思想内涵,并积极由课内学习向课外实践延伸。在教学中,要发挥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倡学生自主学习,教师给予适当的指导。提倡启发式、讨论式教学。充分发挥师生双方在教学中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提高语文能力,完成教学目标 。教材中阅读提示主要给学生指出深入探究的途径和解决问题的方法,而不是给出明确的答案。练习也有比较多的讨论性题目,如《致女儿的信》中对几句重要语句的理解,《短文两篇》中对读书方法的讨论等。有些练习虽然没有以讨论的形式出现,但是具有形成讨论的基础,教学时可以灵活掌握。
2.创造精神
本册教材因为内容题材的特点,注重发挥学生的创造性。文学作品阅读更强调个性、创造性,提倡多角度的、有创意的阅读,以学生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去感悟和思考,得到情感熏陶、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在写作上更要发挥学生的创造性,为他们提供自由和想像的空间,减少对学生写作的束缚,鼓励学生有创意的表达。尤其是对文学作品的理解,创造性是读者阅读的必要的活动。如诗歌单元对意象的理解,小说单元对人物的解读等,都为发挥学生的创造精神提供了广泛的空间。
3.合作意识
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既要重视学生个体的独立钻研,也要重视学生群体的讨论切磋。合作精神不仅对学生提高语文水平具有重要的作用,而且对学生形成健全的个性和良好的品格,也有一定的意义。本册教材强调学生合作性学习,综合性学习活动不必多言,如《好读书、读好书》《青春随想》中的许多活动,都明确合作学习的内容、方式;课后各项练习也多有合作交流的要求,如《雨说》中交流心得,《应有格物致知精神》中借鉴他人的探索经验等。教材为学生合作学习提供机会和空间,教师要多注意引导、鼓励。
4.整合能力
语文能力是一种综合能力,所以,教材注重整合性。整体考虑知识与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过程与方法的综合,综合听、说、读、写以及实践能力。并且沟通课堂内外,充分利用学校和社区等教育资源,开展综合性学习活动,拓宽学生的学习空间,增加学生语文实践的机会。在综合性学习中,口语交际、写作和专题活动整合在一起,使学生在实践中提高口语交际能力和写作能力。如《好读书,读好书》中搜集名人读书经验(阅读),说说自己读书的体会(口语表达),写评论、报告(写作),办沙龙、做书探(实践),全面整合学生的语文能力。在阅读教学中,也注意把各种知识技能结合起来运用,课后练习有读有写有说有听,有交流有实践,改变以往单一、片面的教学模式。
四、具体内容
1.阅读单元学习重点
本册六个单元:文学作品三个单元,议论性文章二个单元,文言文一个单元。这些单元围绕其学习目标,确定学习重点。
①文学作品:诗歌单元要学生展开想像和联想,感受诗歌的意象和诗人的思想感情,品味诗歌含蓄、精练、优美的语言;小说单元一是理解小说的主题,分析人物形象,品味语言;二是结合具体环境,把握人物的性格特点。
②议论性文章:演讲、书信单元,首先注意文体的形式特点,其次要了解文章的观点和论述,最后了解书面语和口语的差异;议论文单元要区分观点和材料,辨析两者之间的联系,学习准确、严密、生动的论述语言。
③文言文:积累文言词语,培养文言语感,理解文章意思。
2.综合性学习的学习重点
本册综合性学习可以分如下几类:
①“雨的诉说”“青春随想”,主要是启迪学生的灵性,培养他们健康的审美情趣。
②“微笑着面对生活”“金钱,共同面对的话题”,主要是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形成良好的品格。
③“好读书,读好书”,主要让学生寻找适合自己的读书方法,并培养他们勤于读书的良好习惯。
④“话说千古风流人物”,主要引导学生跨学科学习,学习古代杰出人物的优秀品格。
综合性学习主要体现为语文知识的综合运用、听说读写能力整体的发展、语文课程与其他课程的沟通、书本学习与实践活动的紧密结合。在活动中应强调学生的合作精神,重视学生主动积极的参与,培养他们策划、组织、协调和实施的能力,指导学生自行设计和组织活动。要根据学生的能力制定目标,不要盲目求高求深。要根据实际情况安排活动,不一定唯教材是从,如自己有创意更好。进行各项活动,要注意学生的不同条件,不要强求划一,增加学生的负担。
3.课外古诗词背诵
重点是积累,给学生文化、审美等方面的感受领悟。
4.名著导读
本册导读的名著是《水游》《傅雷家书》和“培根随笔”,与课内相对应。注意沟通课内外,把课内学习和课外阅读有机地结合起来,丰富学生的学习内容,扩展他们的视野。也可根据实际情况,另外引导学生阅读其他名著,包括哲学、历史等学科的名著。
5.附录
“附录”有“怎样读诗”“怎样读小说”“复句常用关联词语一览表”“常用修辞格简表”。前两项是文学欣赏的常识介绍,可以指导学生阅读诗歌和小说;后两项是有关语法修辞的知识归纳,可以指导学生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体会、运用。“附录”中的知识,教师可以适当指导学生自读,多少予以了解,有助于学习。
上一篇:孤独之旅精编4篇
下一篇:《新年好》教案通用4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