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物理上册教案 八年级物理上册教案(精选5篇)
【导言】此例“八年级物理上册教案 八年级物理上册教案(精选5篇)”的教案资料由阿拉题库网友为您分享整理,以供您学习参考之用,希望这篇资料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支持吧!
八年级上册物理教案设计【第一篇】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知道什么是杠杆;
(2)理解支点、阻力、阻力臂、动力、动力臂。
过程与方法:通过举例认识杠杆,会分析杠杆的几个概念。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验科学探究的乐趣,了解杠杆在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重点:认识杠杆。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通过浮力的学习,同学们已经知道了阿基米德是古希腊伟大的科学家,他在物理学方面的主要贡献有两项:浮力问题与杠杆平衡问题。阿基米德有句名言:“给我一个支点,我可以撬动地球。”
置疑:阿基米德说这句话的根据是什么 ? �
二、杠杆
1、认识杠杆
要求学生观察书上图12-2-3:生活中的常见的杠杆。
要求学生举出其他生活中的杠杆。
进行讨论,找出图中杠杆的共同特征——都绕一固定点转动。
教师出示羊角锤,分析使用时有一固定点。
要求学生分析其余杠杆的固定点。
得到杠杆概念:在力的作用下,能绕某一固定点转动的硬杆,叫杠杆。
“硬杆”指在力作用下不易发生形变的受力的杆状物体,可以是直的也可是弯的,形状也可以是各种各样,可是方的、圆的等。
要求学生再举其他例子。
例如:用来拧螺母的扳手可以使我们轻易地将螺母拧紧或拧松。
订书机可以很方便地把纸装订在一起。
2、与杠杆有关的概念
首先认识杠杆的几个概念
支点 ( O ) :杠杆绕着转动的固定点。
动力 ( F1 ) :使杠杆转动的力。
阻力 ( F2 ) :阻碍杠杆转动的力。
动力臂 ( L1 ) :支点到动力作用线的距离。
阻力臂 ( L2 ) :支点到阻力作用线的距离
力臂是支点到力的作用线的距离,作力臂的步骤:( 1 )找准支点;( 2 )沿力的方向作出力的作用线;( 3 )从支点向力的作用线画垂线;( 4 )标出力臂。
教师举杠杆撬球的例子分析五个概念。
画出杠杆撬球中的各种物理量。
支点是杠杆绕着转动的固定点,在分析支点时,我们可以假想杠杆发生转动,杠杆围绕哪一点转动,哪一点就是支点。如图所示,我们假设杠杆在动力作用下做逆时针转动,其中 O 点是不动的,所以 O 点就是支点。
力的作用线就是从力在杠杆上的作用点起,沿力的方向所画的直线,如图所示,动力的作用线是从 A 点起沿 F1 方向的直线。
从支点 O 向动力 F1 的作用线所画的垂线就是动力臂L1 ,从支点O 向阻力F2 的作用线所画的垂线就是阻力臂L2 了。画力臂实际上就是作一个点到一条线的垂线,只要把平面几何中作“点到直线的距离”的方法迁移过来,就不难解决力臂作法这一难点。
必须明确:力臂是支点到力的作用线的垂直距离,而不是支点到力的作用点的距离,如图所示中,不能把 OA 和 OB 作为动力臂和阻力臂。
例题: 在黑板上画出各杠杆的示意图,画出它们的支点、动力和阻力。
如:铡刀、瓶盖起子、独轮车、铁锹等。
由4名学生分别画出它们的动力臂和阻力臂,巡回指导,最后进行讲评。
可选择分析一些实际杠杆,如:抽水机、汽车刹车踏板、胳膊、缝纫机踏板等。
三、课堂小结
认识杠杆,并介绍了杠杆的几个重要概念,学会分析生活中的杠杆。
四、实践活动
注意观察生活中有哪些杠杆,试着分析它们的支点、动力、阻力、动力臂、阻力臂。
五、板书:
第一节 杠杆(一)
杠杆:1 、杠杆:在力的作用下,能绕某一固定点转动的硬杆,叫杠杆。
2 、杠杆的几个概念:
支点 ( O ) :杠杆绕着转动的固定点。
动力 ( F1 ) :使杠杆转动的力。
阻力 ( F2 ) :阻碍杠杆转动的力。
动力臂 ( L1 ) :支点到动力作用线的距离。
阻力臂 ( L2 ) :支点到阻力作用线的距离。
八年级物理上册教案【第二篇】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1、知道物态变化的概念,能够说出各种物态变化的吸热、放热情况。
2、知道水在生活、生产、技术中的各种应用。
3、能用水的三态变化解释自然界中的一些水循环现象。
4.树立保护水资源的紧迫意识,养成节约用水的习惯。
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对水循环示意图的再认识,归纳总结出物质三态之间发生变化的规律。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1、引发学生认识水资源,了解水的珍贵。通过教学激发同学们热爱自然、珍爱水资源的优秀品质,养成节约用水、保护人类水资源的好习惯.
2、使学生自觉增强水资源保护意识,对水的使用有自己的见解,做到节约用水从点滴开始。
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及其教学策略
重点:对云、雨、雾、雹、露、霜、雪的成因的认识.用水的物态变化解释自然界中的一些水循环现象。
教学策略:通过知识梳理,使学生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运用时要紧紧抓住物态变化的特征。
2.教学难点及其突破策略
难点:科学推断出物质的三态变化所遵循的规律。对水资源的合理利用的认识及环保意识的形成
突破策略:通过对水的三态发生变化时总要伴随着吸热或放热情况的分析,使学生明白吸热的物体能量增加,放热的物体能量减少,从而推断出一般规律。
教学方法
讨论式学生探究式合作与交流
窗体底端:
一、导入新课
投影自然界中水循环
配音:唐代诗人李白写下了著名的诗句:“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那么水是不是从“天上”来的呢水奔流到海之后是不是“不复回”了呢?
1.自然界中的水循环
地球上的水处于不停的运动之中,陆地和海洋表面的水通过蒸发进入大气;进人大气的水是纯净的水。大气中的水蒸气冷却通过降水又回到陆地和海洋.水的这种循环过程不仅是水的气态、液态、固态之间的物态变化,更重要的是使陆地上的淡水不断得到补充。
2.水循环与自然现象
陆地和海洋的水不断蒸发,空中的大量水蒸气遇到冷空气就液化成极小的水珠或凝华成极小的冰晶,大量的小水珠和小冰晶浮在高空中,就形成了云。
云中的小冰品和小水珠,如果凝聚,会越聚越大,当大到一定程度时,便会下降。如果下降过程中,熔化成水珠,这就是雨。
如果水珠在下降过程中,骤然遇到0℃以下的冷空气,于是水珠便快速凝固成冰珠,在上升气流带动下上升,冰珠越结越大,下落时,就是冰雹。
如果冰晶在下降过程中,没有完全熔化,空气中的水蒸气与其结合形成六角形的小薄片,这就是雪。
夜晚或早晨,当地面气温较低时,空气中的水蒸气液化成小水珠就形成雾。
水蒸气液化成小水珠附在草木、屋瓦上,便是露。
气温低于0℃时,水蒸气直接凝华成小冰粒附在草木、屋瓦上,便是霜。
3.水是珍贵的资源
水资源主要指的'是淡水资源,地球上的水有97.2%以上是海洋咸水,人类无法直接利用.淡水只有%,且%以上的淡水被固定在南极洲和格陵兰的冰盖中,人类难以利用,人类实际可以直接利用的只有不到%,缺水已是个世界性的普遍现象.据统计,全世界有100多个国家存在不同程度的缺水问题,其中有28个国家被列为缺水国或严重缺水国。所以水是十分珍贵的资源。
4.合理利用水资源
(1)水资源危机
造成水严重缺乏的主要原因之一是水的污染,而污染水资源的源头则是来自生活污水、工业废水、工业固体废物、生活垃圾等.水资源的破坏直接影响生态环境,可以引起动物、植物、人类的各种疾病,甚至导致死亡。
水是地球上人和一切生命得以生存的物质基础,水作为资源,是其他任何物质不能代替的,海上溢油污染事件的频繁出现是海洋污染的重要原因.赤潮是海洋遭受污染后所产生的一种灾害性海洋现象,是因有机物和营养盐过多引起的。由于海水过于营养化,某些浮游生物在水里爆发性繁殖。这种生长量特别巨大的浮游生物是粉红色或红褐色的,因此染红了海水,导致赤潮。
(2)珍惜每一滴水
水是生命之源:面对越来越严峻的缺水、污染问题,请珍惜每一滴水。
合理利用水资源,是一项十分重要的事情。因为人类现在面临水资源危机。合理利用水资源的方法很多,如污水处理,循环使用;农业喷灌,节约用水;科技处理,海水淡化等。
水是珍贵的资源,有效、合理利用水资源。
1、既然水资源如此珍贵,那我们在日常生活当中应该怎么做呢?
2、要想节约、保护水资源,我们必须从我做起、从身边的小事做起,这样,不仅我们自己有水用,而且我们的子孙后代也会有水用。但是现在我们身边还是有一些浪费水的现象,请大家想一想,在我们校园内有那些地方有浪费水的现象?我们应怎样做?
二、我们学到什么:
今天这节课我们认识了水的循环系统,还了解了水资源是非常珍贵的,更明确了我们要节约用水、保护水资源。课后希望大家行动起来,保护水资源。
八年级物理上册教案【第三篇】
一、单元(成章)教材分析:
1、体现初中物理的启蒙性,注意创设情景,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2、突出物理的学科特点,引导学生体会物理实验是获取物理知识和学习科学探究活动的重要手段。
3、重视学生的生活经验和亲身感受到,注意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科学探究,培养学生亲近物理和热爱物理的情感,树立能够学好物理的信心。
4、学生对声音的产生与传播过程的探究
5、利用实验去探索影响声音特性的原因。
6、噪声控制的途径
7、了解现代技术中与声有关的知识的应用。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1、对学生进行化物理学习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方面的熏陶和培养,引导学生学习科学探究的办法方法。
2、学生对声音的产生与传播过程的探究
3、利用实验去探索影响声音特性的原因。
4、噪声控制的途径
5、了解现代技术中与声有关的知识的应用。
教学难点:
1、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科学研究的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等方面的教学。
2、设计探究的实验,‘验证声音是怎样产生的,又是如何传播的。
3、利用所学知识对声现象的'分析、解释。
4、噪声的危害以及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
5、设计探究的实验,验证声音的三个基本特性与什么因素有关。
三、课时安排:
本章共6节,计划用9课时
引言科学之旅1课时
第一节声音的产生与传播1课时
第三节声音的特性2课时
第四节噪声的危害和控制1课时
第五节声音的利用1课时
第一章单元复习与检测1课时
新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教案【第四篇】
教学目标
从生活经验中体会乐音的特性:响度、音调和音品,能用实验验证影响乐音特性的主要因素。能知道影响常见乐器发音特性的因素。
重点难点
体会乐音的特性:响度、音调和音品。
课时
1课时。
教具
收录机、磁带(几种乐器的独奏曲)、吉他、橡皮筋。
教法
以观察、实验为主,辅以讲解、讨论。
课型
新授课。
教学过程
一、复习提问
1、锣发声时,有手按住锣面,锣声就消失了。为什么?
2、甲同学把耳朵贴在长铁管的一端,乙同学在长铁的另一端敲一下这根铁管,甲同学听到了两下响声。这是为什么?学生回答
3、为什么登上月球的宇航员即使面对面地站在一起,也无法听见对方的声音,只能靠无线电交谈?学生回答
二、新课引入
用吉他奏出几个音,让学生分析有何不同。原来是这几个音的音调不同。
三、新课讲授
乐音和噪声
我们周围有很多的声音,有规律、好听悦耳(使人感到愉快)的声音叫做乐音;无规律、难听刺耳或污染环境的声音叫做噪声。
演示,先一段优美的轻音乐,后用铁片刮,让学生感觉。
讲述:同样是乐音,有的高,有的低有的听得见,有的听不见。为什么呢?乐音有一些特性。
乐音的特性
1、响度(loudness)
(1)声音不但有高有低,还有大小(强弱),在物理学中,把人耳感觉到的声音的强弱叫做响度。
(2)响度与什么有关系
演示:先轻敲音叉,再稍重敲音叉,比较两次听到的声音强弱,叉股把塑料球弹起的幅度怎样?学生回答
学生实验:将一根橡皮筋张紧,先轻轻拨动张紧的橡皮筋,再稍用力拨动张紧的橡皮筋,注意两次听到声音的强弱有什么不同?橡皮筋振动的幅度有什么不同?
学生讨论得出
声源振动幅度越大,声音的响度越大。
演示:打开录音机保持其音量不变,教师拿着录音机走近学生时,学生听到的声音变大,远离时学生听到的声音变小。这个现象说明了什么?
响度还跟距离声源的远近有关系,离声源越远,声音声音越小,响度也越小。
(3)响度的量度
在声学上,人们学用分贝作为单位来计量声音的强弱。
阅读课本上一些声音的分贝数和人耳的感觉情况
2、音调
在物理学中,把声音的高低叫做音调(pitch)。通常我们把音调高的声音叫高音,音调低的声音叫低音。
再欣赏音乐,由学生区别高音、低音,反复二三次。
弹吉他两个音,让学生区分高、低音。
音调由什么决定的?
演示:转动齿轮(如课本图3—20所示),注意听两次发声有何不同?同时注意观察齿轮的齿数。
问:音调跟声源振动的快慢有何关系?学生回答。后再次验证
小结:振动快的音调高,振动慢的音调低。
振动的快慢取决于每秒振动的次数,每秒振动的次数越多,振动得越快。物理学中把声源每秒振动的次数叫做频率。频率的单位是赫兹,简称“赫”,其符号是Hz。如果声源每秒振动50次,它的频率就是50Hz。
频率高,振动快,频率低,振动慢。现在我们可以总结音调高低的原因了,请大家填好课本方框中的填空。
声源振动的频率高,声音的音调高;声源振动的频率低,声音的音调低。
简单说就是“频率高,音调高;频率低,音调低。”
人发音的音调是不同的,一般来说,小孩的音调比成人高;女人的音调比男人高。同样是成年的男人(或女人),音调也有不同,故在音乐界有男(女)高音、男(女)中音之分。人的发声频率,大约在85Hz到1100Hz左右。
音乐上的调,就是根据物理上的音调得出的。如中音“C调”中的“1”的频率是262Hz,“1”的频率是524Hz;;“D调”中的“1”的频率是294Hz,“1”的频率是589Hz。
除弦乐器外,其他乐器通过别的办法也奏出不同的音调,如被称为世界八大奇迹之一的我国古代编钟,奏出了中国古代的文明,奏出了世界音乐史上的奇迹。
看“信息窗”图3—21编钟
编钟属打击乐器,你也可以发明一个“编钟”请同学们自己设计,回家自己计划试试,如成功还可做为你的保留节目在文娱活动中演出。
3、音色
放录音:放两、三曲独奏曲
请学生说出是用什么乐器演奏的。
乐器发出的声音不同,声音除了音调和响度外还有第三个特征,音色,反映了声音的品质与特色。
每个人的声音都具有与别人不同的音色,所以我们能从电话、广播的声音中分辨出是不是熟人?是哪位熟人在讲话;同一个人,随着年龄的增大,以及饮食、起居和健康状况等因素,也在发生变化。
通过锻炼可以改善和保持音色。
“迷你实验室”
问:为什么弦乐器上要安装几根粗细不同的弦。学生回答(在弦的松紧、长短相同的情况下,可改变粗细来改变音调,使音域更为丰富。
问:二胡、吉他等是怎样调节弦的长短和松紧的?学生回答
四、小结
通过本节的学习,我们知道声音的三个特征:响度、音调、音色。声音的高低叫做音调(pitch)。声音的强弱叫做响度,响度跟声源振动幅度有关,还跟距离声源的远近有关系;不同的发声体的音色不同。
四、小结(学生总结)
通过本节的学习,我们知道
五、布置作业:
1、阅读课文;2、P4;3、作业。
板书设计
§3—2乐音与噪声
一、乐音和噪声
二、乐音的特性
1、响度:声音的强弱叫做响度
2、音调:声音的高低叫做音调(pitch)。
3、音色:__。
八年级物理上册教案【第五篇】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能用速度描述物体的运动。
2.知道速度的单位,能用速度公式进行简单的计算。
3.知道匀速直线运动的概念;
4.了解平均速度的含义。
二、过程与方法
体验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方法,认识速度概念在实际中的意义。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有能用“运动快慢”的观点观察和分析身边事例的意识。
教学重点
速度的物理意义;用速度公式v=s/t及其变形式进行简单计算
教学难点
速度概念的建立及平均速度的含义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