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桥之美》教案精编3篇
【前言导读】这篇优秀教案“《桥之美》教案精编3篇”由阿拉题库网友为您精心整理分享,供您学习参考之用,希望这篇资料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吧!
《桥之美》教案1
学习目标
1、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作者喜爱桥的原因。
2、品味本文优美而又富有意蕴的语言。
3、学习从某一角度欣赏艺术作品的方法。
学习过程
一、导人新课。
马致远的“小桥流水人家”让人联想到家的温馨;徐志摩的《再别康桥》使人产生无限的惆怅……在诗人的眼中“桥”是人性化的,是情感的载体;在画家的眼中,桥则别有一番韵味。今天就让我们跟随当代画家吴冠中去感受“桥之美”。(板书课题,“美”字写大,突出一下)
教师配乐范读课文。
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思考以下问题:
问题:
a、在作者的眼中桥美在何处?
b、为了说明桥之美作者主要举了哪些例子?
c、联系课文说说怎样欣赏一幅画?
四人小组讨论明确:
a、并不着眼于桥自身的结构美,而是缘于桥在不同环境中的多种多样的形式作用。
b、举了四个例子:乌镇苇丛上的石桥;江南乡间细柳下的石桥;水天间的长桥——颐和园的仿卢沟桥、苏州的宝带桥;形式独特的广西、云南、贵州山区的风雨桥。
c、画面的构成是否有块、线、面的搭配;画中的形象是否都能和周围的景物既形成对照又不失和谐。
二、研读与赏析
(过渡)通过阅读文章,我们不难看出作为画家,作者看桥淡化其结构、种类、功用,更重其美学价值。那么你能用优美的语言描绘文中你最欣赏的一幅画面吗?
重点研读第④小节。
四人小组讨论:
a、说说四幅图中你最喜欢哪一幅,用生动的语言描绘画面并说说为什么喜欢?
b、请有绘画天赋的同学点评。
c、我们应从哪些角度欣赏一幅艺术作品?
明确:
a、厚厚实实的平面铺开的苇丛使空间显得狭窄拥挤,令人产生憋闷感;间或出现的石桥轮廓简单鲜明,能使空间陡然显得疏朗开阔,令人觉得神清气爽。
细弱的柳枝拂着桥身厚重坚硬的石块,这里有形体上的强弱、轻重、动静之分,有颜色上的对比,还有变(柳枝年年发新芽)与不变(桥能历久不变)之别,种种不同,归结起来,其实是阳刚与阴柔这两种美的类型的不同,因桥的轮廓精心设计而和谐统一。
长桥一般建筑在比较宽阔的水面上,打破了背景的单调感。桥是人们劳动的成果,出现在苍茫水面上的长桥,是人类创造力的体现。整个环境似乎有了灵气和生命。
桥面上盖有廊和亭的桥,给人安闲、自在的感觉,这种感觉恰好与险峻的山峰、桥下的急流给人的感觉形成对照。
b、点评语言、欣赏的角度。
c、从色彩的搭配、画面构成(块、线、面)、景物的选择(强弱、明暗、动静等)是否对立统一……角度来判断。
美句赏析。
a、找出意蕴丰富的语句,体味句子的情昧。
b、先四人小组讨论,再让小组派代表发言。
重点赏析以下语句:
茅盾故乡乌镇的小河两岸都是密密的芦苇,真是密不透风,每当其间显现一座石桥时,仿佛发闷的苇丛做了一次深呼吸,透了一口舒畅的气。
早春天气,江南乡间石桥头细柳飘丝,那纤细的游丝拂着桥身坚硬的石块,即使碰不见晓风残月,也令画家销魂!
无论是木桥还是石桥,其身段的纵横与桥下的水波协同谱成形与色的乐曲。
田野无声,画家们爱于无声处静听桥之歌唱,他们寻桥,仿佛孩子们寻找热闹。
(过渡)我们从《桥之美》中,体会到了桥的美感,真是赏心悦目。同是写桥的文章,《中国石拱桥》与之有什么不同之处呢?
课堂小结。
同学们,今天我们在画家吴冠中的带领下,一起领略了桥的风采,生活中有多少美不胜收的景致,或纤弱或雄壮或含蓄……让我们练就一双慧眼去发现、去鉴赏这大干世界吧!
(要求:注意语气、语速、语调及重音的把握)
(多媒体或投影显示问题组)
(出示学生绘制的四幅图画)
(过渡)吴冠中以他画家的真知灼见,不但告知了我们如何用“美学”的眼光来重新审视事物,而且他还用蕴涵丰富的语言引起我们强烈的感情上的共鸣。
教后反思
课前学生借助网络或图书,查阅一些有关的图片资料,或依据课文内容绘制几幅图画。
《桥》教案2
教学目标
1、学习课文,阅读有关桥的信息,培养学生整理,收集能力,鼓励学生学会积累。
2、抓重点词、句理解课文内容,了解课文三部分之间的联系。
3、有感情朗读课文、理解“无形的桥”的含义、结合事例交流自己的看法。
教学重点
1、了解桥的功能、材料及其样式,理解桥给人带来了美的享受。
2、理解“无形的桥”的含义,体会路桥虽不可少,但心桥更为珍贵。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学习了樊发稼的《桥之思》这首散文诗,这节课让我们继续来学习。(板书课题)生齐读两遍
二、深入学习课文
(一)学习第一小节
1、师:第一小节谁来为我们读读。其他同学思考第一节讲了哪些桥?
学生交流。
2、师:是不是只有这些桥呢?(生回答不是)那你从哪里看出来的呢?
生:省略号在这里,证明还有很多很多。
3、师:你还知道哪些桥?
学生畅所欲言。
4、师:是的。还有好多好多桥呢!有材料是木头做的木桥,有石头砌成的石桥,有钢铁架的铁桥,有水泥修建而成的水泥桥。除了材料不一样,咱们还有样式各异的独木桥,有下面可以走船的石拱桥,有舟船相连再铺上木板的浮桥,有跨过大江大河的斜拉桥(看图引读)
5、师:那么在我们的生活中,这么多的桥让我们在潺潺流水、滔滔江水还有车水马龙阻断了我们的去路时,发挥了什么作用呢?
生:沟通、交流
6、师:所以我们说,桥也是路,是没有路的地方路,是路的连接和延伸。
7、师:正是这样的连接与延伸,让我们可以更加方便,顺势地与人沟通交流 。(板书:沟通交流)
8、全班齐读第一小节。
(二)学习第二小节
1、师:桥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方便,还有什么作用?请同学们默读第二节找找答案。
生汇报。作用是美的享受。(板书:美的享受)
2、师:谁来说说你从那些地方体会出桥的美?
生:回答“碧波粼粼”“回旋别致”“湖光水色”“迷人魅力”“幽静”
3、师:文中用回旋别致来形容九曲桥的特点,谁来说说回旋别致是什么意思呢?
此时播放九曲桥图片
师:当我们不理解这个词语时,我们可以用哪些办法来解决?
4、师:嗯,非常棒,大家可要把这个办法记住哦。请同学们闭上眼睛想象一下,忙碌了一天的人们,远离喧闹,漫步在回旋别致的小桥上,聆听着鸟鸣,闻着淡淡的花香,欣赏着碧波粼粼的湖水。
5、师:请大家睁开眼睛,说说你刚才有什么感觉?你仿佛看到什么?
(学生交流)
要是我们能漫步于这样的桥上多好啊,谁能把这种美好的语气读出来呢?
(个读—全班齐读)
6、师:太美了,老师从你们的朗读声中都听出了九曲桥的那份秀美。那立交桥又给我们带来怎样美的享受?
7、师:我们一起来欣赏立交桥,立交桥是立体交叉的桥梁,有多层构成,纵横交错,不同方向的车辆可以同时通行。看完这图片你想哪些词语来形容它?
8、师:如果我们现在就让我们坐着车,奔驰在这样巍峨雄伟的立交桥,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看到了闹市区里车水马龙,南来北往,非常畅通,立交桥这一血脉,推动着我们城市发展的速度,给整个城市平添了一份浩然坦荡的现代化气势……谁来读读?
(个人读、全班读)
9、这两座桥各有各的美,各有千秋,请我们男女生比赛一下,女生带着我们走进着温柔婉约的九曲桥,男生带着我们走进浩然正气的立交桥。
男女生比赛读(PPT打出课文1、2自然段内容)
10、老师听出了我们女生带来的秀丽之美,也听出了男生带来的壮丽之美,真是太美妙了。你们真棒,把热烈的掌声送给你们自己。
11、引读:正是这样,所以我们作者说:各种……美的享受。(PPT出示)
像这样的美老师也捕捉到了一些,一起来欣赏吧。
播放图片
(三)学习第三小节
1、师:同学们刚才我们学习到的都是有形的桥,而在现实生活中有这样一座桥,它既不架在水上,也不架在陆地上,可它却实实在在地发挥着“桥”的作用。请大家自由读第三小节,想想这是一座什么桥?
2、师: 建这样一座桥不用一砖一瓦,无形的桥是以()?它存在于()?
(板书:无形的心桥)
3、畅所欲言。
a、当你和你的好朋友吵架了,你该怎么办?
b、当老师批评你了,你会怎么想?
c、要是家里人和邻居因为楼下停车的事不愉快了,怎么办才好呢?
d、当社会上陌生人需要我们关注、帮助呢?比如:当地震发生时、当山区的孩子由于贫困上不起学时、当一个个年轻的生命经受病痛的'折磨时,你是怎么想、怎么做的呢?
4、师:你们说的真好!老师深受感动!正是这尊重、谅解、关注和信任,才架起了人与人之间的桥,那就是——心桥。
师:所以让我们一起努力在心灵与心灵之间,民族与民族之间、国家与国家之间以尊重、谅解、关注与信任构建心桥,这样的桥越多,越普遍,我们的世界就越和谐,越美好。
(课件展示“心桥”的图片)
5、师:让我们带着这美好的祝愿,一起再读读第三小节。
三、小结
同学们,中国的桥文化源远流长,希望大家通过各种方式去了解更多的桥,更希望架在人与人之间的心灵之桥,会给我们带来更多的快乐。相信只要我们不断的努力,我们彼此之间的心桥就会更加的坚固,更加的美好!
四、作业
1、挑选自己喜欢的词句,选择喜欢的句段背诵。
2、发挥自己的想象力,设计一座自己喜欢的桥。
五、板书设计
桥之思
沟通交流
美的享受
无形的心桥
八年级语文《桥之美》教案3
教学目标:
1、 知识目标:
理解课文内容——桥之“美”美在什么地方。
2、能力目标:
①、理解文意,提高学生筛选、整合信息的阅读能力;(重点)
②、品味本文优美有情味的语言以及在内容和表达上都较具作者个性色彩的句子,并能在教师的指导下结合自己的知识和生活体验进行感悟理解,锻炼表达能力。(难点)
3、情感目标:关注生活,关注自然,做生活的有心人。
教学重、难点突破:
《桥之美》是1篇带有说明性质的小品文,聚集了著名画家吴冠中先生多年的审美体验和感受,内涵丰富,特色鲜明。要让一个审美趣味尚处于初始阶段的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去体验画家积淀多年的审美经验,感受桥在不同环境中所产生的美学效果绝非易事。初读课文,感觉语言很美,情趣高雅,但内容较散,初中学生不好把握。再读课文,研究教法,我觉得不妨从学生熟悉的事物入手,创设情境,以唤起学生的审美需求,激发学生探求美的欲望。同时积极调动学生的生活经验,展开联想和想象,以把握文本所蕴涵的审美特色。
《桥之美》的语言画面感很强,修辞灵活,具有抒情般的感染力,是本文学习的重难点。因此在具体赏析课文时我选择采用语境解读法,使学生结合语境,由粗到精,由此及彼,反复诵读,整体把握,力求使学生既欣赏了桥之美又学习了语言之美。
教学时数: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 情境导入
同学们,你们认识这座桥吗?(出示分水当地桥的图片)……同学们能告诉老师,桥的附近有些什么呢?你觉得它美吗?(生谈师结引入)
二、整体感知:
学生自读课文,按要求筛选信息,明确作者对桥之“美”的认识。(学生自读思考,相互交流补充)
明确:桥在不同的环境中的多种多样的形式作用。(关键)
三、研读赏析:
学生选读赏析自己喜爱的描写“桥之美”的句、段或最有情味的句子。
(教师指导方法,给出示例,让学生立足文本,尽情畅谈。也可提出自己的疑问,深入理解并形之成文。)
结合预习表格,展示学生学习成果。通过“展示——点评、补充——修改”加深对文本的理解与手法鉴赏。
讨论品评,结合学生的展示评价,总结赏析方法(明确规范表达,提升学生的表达能力。)
四、小结语言特色
明确: 形象生动 描写细致 情景交融
五、布置作业
20xx年10月15日起,大师吴冠中的艺术展“沧桑入画”在中国美院美术馆开展。如果有机会与大师面对面,请你学习这篇文章的写法,用艺术家的眼光来向吴老先生说说我们家乡的桥之美。
注意:借鉴作者的写作手法。
上一篇:《海燕》语文教案(4篇)
下一篇:《春夏秋冬》教案(4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