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物说课稿精编3篇
【路引】由阿拉题库网美丽的网友为您整理分享的“高中生物说课稿精编3篇”文档资料,以供您学习参考之用,希望这篇范文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支持吧!
高中生物说课稿1
一、教材分析
(一)课题
新陈代谢与酶
(二)课型
探索性实验课
(三)教材内容及位置
现行高中《生物》(必修)第一册,第三章第一节45~48页
(四)课时安排
本节重点是理解酶的概念和酶的特性。酶的概念是与酶的发现史联系起来的,可采用讲述法。酶的特性是通过探索性实验实验四、实验五,然后引导学生讨论和总结得出。
根据教参,讲述和实验约2课时。如果将两节课分开,不利于整体教学,因此,我计划用两节连堂课在实验室内完成该节全部教学目标。
(五)编排意图
教材绪论说新陈代谢是生物体进行一切生命活动的基础,新陈代谢是生物体内全部有序的化学反应的总称。既然是化学反应,就有催化剂。教材根据学生认知特点,通过探索性实验得出结论,以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实际操作能力,也是让学生知道实验是生物学的学习研究和实践中不可缺少的。
(六)前后联系
学生在初中阶段已学习过多种消化酶在食物的化学性消化的作用且做了“观察唾液粉酶对淀粉的消化作用”实验。本节从酶的发现史入手,简单介绍过程,总结得出酶的概念,再通过实验得出酶的特性,为后面进一步学习其它生命现象奠定基础。
(七)教学目标
1、酶的发现(A:知道)2、酶的概念(C:理解)
3、酶的特性(C:理解)
①实验五:
a、初步学会探索酶催化特定化学反应的方法
b、探索淀粉酶是否只能催化特定的化学反应
②实验四:
a、初步学会探索酶催化效率的方法
b、探索过氧化氢酶和Fe3+催化效率的高低
以上目标是按《大纲》要求确定的。
(八)教学重点
1、酶的概念
2、酶的催化作用具有高效性、专一性和需要适宜条件的特点
实验教学是训练培养学生实际操作能力的主要手段,也是进行素质教育的重要环节,故本节的能力培养与知识教学同等重要,同为重点。
(九)教学难点
组织和引导学生完成酶具有高效性、专一性的实验。
(十)教学关键
正确的认识来源于正确的认识方法和过程,对本节内容,学生知识的获取来源于正确的实验操作而总结的结论,故应规范学生的实验操作程序,引导学生总结出正确的结论是本节关键所在。
二、学情分析
(一)现有基础
学生在初中阶段学习《生物》时,本应有多个实验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但由于我市具体条件限制,许多学生在中学阶段尤其是生物学科基础差,前后联系不强,加之高中教材前面才安排了“三个实验”,给本实验操作有一定难度。
(二)学习动力
高中学生正处青春期,好奇心强,加之才开始接触生物实验不久,所以学生对实验教学喜而不厌,兴趣是动力的源泉,又可通过实验激发学生学习生物学科的积极性。
(三)学习能力习惯
由于长期受应试教育影响和其它条件限制,学生习惯于偏重书本知识的理解记忆和习题解答,而不注重实际操作的训练。这种状况短时间内还无法纠正,学生往往抽象思维能力强,实验技能差,实验时习惯于得出“先入为主”的结论,达不到探索性实验的目标。为了提高学生综合素质,须在实际课教法上采取相应措施。
三、课前准备
(一)实验分组
宜将操作能力强与书本知识掌握较好的学生合理搭配;选择实验能力较强、组织纪律性较好的学生担任组长,以带动各组实验取得好的效果。
(二)器材准备
1、实验器材:
新鲜的质量分数为20%的肝脏研磨液,体积分数为3%过氧化氢2溶液,质量分数为%的氯化铁溶液,质量分数为2%的新鲜淀粉酶溶液,质量分数为3%的可溶性淀粉溶液,质量分数为3%的蔗糖溶液,斐林试剂(实验现配),热水。
2、其它器材:
试管、量筒、烧杯、试管架、温度计、石棉网、三角架、酒精灯、火柴、卫生香等。
以上均可由实验员准备。
(三)预试实验
教师必须先做预试实验,可验证或修正实验步骤等,使实验的关键和难点能心中有数,以便调控实际教学程序。
四、教法分析
(一)讲述法
通过教师的语言阐述,让学生知道一些有关本节内容无法验证的知识,也便于激发学生的思维,在实验探究中集中注意力,得出正确结论。
(二)实验法与演示法
实验法与演示法是生物直观教学的重要方法。实验法使学生手脑并用,从感性材料获得感性认识,从现象中总结出结论,同时培养基本操作技能。在实验中,老师演示方法步骤的关键和难点是必不可少的。故两种方法是本节课联系的主要教学方法。
(三)发现法与对比法
探索性实验要求课前不必预习,以避免“先入为主”,通过教师指导、设问;学生自己操作、探究,在实验中发现现象。同时,对实验前后的认识和现象进行对比,再进一步分析实验结果,总结归纳,得出酶的高效性、专一性等,从而培养基础技能和训练思维能力,以达到素质教育的目的。
五、学法指导
(一)强调规范操作
规范的实验操作具有科学性强、效率高、目标一致,节省材料等特点,故应提倡并强化操作程序,纠正错误的操作习惯,提高实验效果,以达到实验教学目标,提高学生实验能力。
(二)指导观察
观察是学生获取实验现象的重要环节,指导学生观察要具体、细致,且忌目无重点。
(三)引导讨论、归纳
要引导学生对观察到的现象进行适当地分析、讨论、归纳总结得出结论。
六、教学程序
在本节教学中,教师先用讲述法学习酶的定义,再用实验法探究得出酶的特性。对酶特性部分,教师讲解宜少而精,大量时间应由学生操作,教师巡回指导,突出教师的主导与学生的主体地位。本节是实验四与实验五同时进行,所以,进行实验时宜采用分段式,即讲解一段,学生独立操作一段,学生总结出结论后再进行下一个实验。具体如下:
强调几点:教学与实验一并进行,要遵守组织纪律,一切听从指挥。
(一)组织讲解酶的发现
1、酶的发现史
2、酶的概念
(二)组织教学酶的特性
1、实验四:比较过氧化氢酶和Fe3+的催化效率。
(1)统一讲解和演示
①简析“实验原理”:过氧化氢酶、Fe3+均可催化H2O2分解为H2O和O2
②简析目的要求:学会探究酶催化效率方法,比较过氧化氢酶和Fe3+催化效率高低。
③演示规范操作:按预先标明的步骤规范演示,注意只演示步骤,不说明结果。
(2)学生操作实验,教师指导
指导要点及设问
①加入过氧化氢酶液和FeCl3液后,应立即用手指堵住管口,并立即观察实验现象。
②向试管内液面上方放入快要熄灭的卫生香时,动作要快,但不要插入到气泡中,以免使卫生香潮湿而熄灭。
③过氧化氢溶液有一定的腐蚀作用,应提醒学生注意,加药品时切勿溅到皮肤上。如果溅到上面,应立即用清水冲洗掉。
④当分别向过氧化氢溶液中加入已知数量的Fe3+和过氧化氢酶分子后,哪个试管产生的气泡快、多?(加过氧化氢酶的试管)
⑤哪个试管内反应产生的气体能使熄灭的卫生香猛烈地复燃?(加过氧化氢酶的试管)
⑥试管中产生的气体各是什么?(均为氧气)
(3)引导总结得出结论
根据实验现象,引导学生得出酶的特性之——高效性
2、实验五:
(1)统一讲解和演示
①简析实验原理:淀粉和蔗糖都是非还原性糖,它们在酶的催化作用下均能生成还原性糖。还原性糖能够与斐林试剂发生反应生成砖红色氧化亚铜沉淀,用淀粉酶分别催化淀粉溶液和蔗糖溶液,再用斐林试剂鉴定有无还原性糖。
②浅析目的要求:初步学会探索酶催化作用特定的化学反应,探索淀粉酶是否催化这两种化学反应。
③演示实验操作
(2)学生操作实验,教师巡回指导。
指导要点及设问
①制备的可溶性淀粉必须完全冷却后才能使用,如果温度过高,会破坏淀粉酶的活性。
②注意两支试管应放在水温为60℃左右,低于50℃或高于75℃,会降低化学反应速度。
③如果加蔗糖的试管也出现砖红色沉淀,要指导分析原因:
a、蔗糖液放置时间过长,蔗糖被微生物分解成还原性糖,影响实验结果
b、试管未洗干净也会影响
c、蔗糖本身不纯净
④指导学生正确使用酒精灯,杜绝随意用火。
⑤在实验过程中,两支试管的颜色发生怎样的变化?
加入淀粉的试管:浅蓝色→棕色→砖红色
加入蔗糖的试管:浅蓝色不发生变化
⑥保温5分钟的目的是什么?(保证有足够条件供酶分解)
(3)讨论总结
通过实验让学生明确:淀粉酶只催化淀粉水解,对蔗糖不起催化作用,从而得出酶只有专一性,也推导出酶的多样性特征。
(三)课堂小结
1、通过讲述法和实验法探索,得出酶是活细胞产生的一类具有催化作用的有机物,酶具有高效性、专一性、多样性特征,酶的催化效率需适宜的外界条件。
2、纠正实验课中学生的不正确操作。
(四)练习设计
1、本节练习分两部分,一部分是回答在教学程序中的设问,让学生边观察边回答。
2、各小节实验的总结提问。
3、课后练习
①完成实验报告册上的练习,落实基础。
②完成一个探索性实验:酶的活性受温度和PH值的影响。
七、板书设计
正板书(大黑板)
新陈代谢与酶
1、酶的发现史:1773年斯帕兰札尼实→1836年施旺→1926年萨姆纳→1980年切赫
2、酶的意义:酶是活细胞产生的一类具有生物催化作用的有机物
3、酶的特性:
(1)高效性:无机催化剂的107~1013倍。
(2)专一性:一种酶只能催化某一种或某一类化合物的反应
注:由于酶的专一性,反应也如此复杂,酶具有多样性
(3)酶需要适宜的条件
适宜的温度:38℃左右催化率最高
适宜的PH:绝大多数酶在PH=7的环境催化效率最高
小黑板板书
实验四:比较过氧化氢酶和Fe3+的催化
实验五:探索淀粉酶对淀粉和蔗糖的作用
它山之石可以攻玉,以上就是差异网为大家带来的3篇《高中生物说课稿》,希望对您有一些参考价值。
高中生物优秀说课稿2
一、说教材分析
(一)教材中地位
地位:本节课位于高中生物第五章生物的生殖和发育的第二节,其所有的知识点在教学大纲中要求的层次全部为A。
作用:学习本课有利于建构起一个完整的生物体生命活动周期,及理解生物的基本特征。
(二)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
①被子植物种子的形成(A:知道)
②种子的萌发过程(A:知道)
③植株生长和发育的过程(A:知道)
2)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实验观察、分析、归纳的思维能力和探究学习能力,以及进行知识迁移和自主学习的学习方法;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培养学生的科学实验观点,理论联系实际。
教学目标的确定,主要根据教学大纲及新课标,体现出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方面。实施研究性学习,着重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和实践能力,充分体现新教材中要使学生“具有利用课本以外的图文资料和其他信息资源的能力”的精神,拓展知识面,知识迁移等要求。由于本课引入了一个学生实验,所以在能力目标和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方面我做了以上安排。
(三)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种子的形成过程;
教学难点:学生对种子形成过程中原有的生活经验与科学知识、实践的融会贯通以上教学重难点的确定主要依据新教材的教学大纲及课程标准,同时结合学生情况(如:原有的知识基础,知识理解能力)、知识本身的抽象程度和科学知识在实践生活中的迁移应用。由于学生在这些方面的能力较欠缺,因此,我确定本节课的难点为学生对种子形成过程中原有的生活经验与科学知识、实践的融会贯通。
对于这些重难点的解决方法,我主要设计利用多途径,多维度及反复多次地强调讲授,结合实物观察、实验操作,学生阅读归纳,让学生自主获得知识。
二、说教法与学法
(一)教学方法及手段
为了实现以教师为导向、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方式,提高教学效率,在教学中,我运用了情景教学法、直观教学法、启发式教学、问题教学法等方法,并渗透语言、心理暗示,引导鼓励;通过把实验带入课堂,开展研究性的创新教学及充分利用现代教育信息技术——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展现出生物学特有的生动活泼的教学特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学法指导
针对学生原有对植物个体发育过程,特别是种子的形成过程的生活常识,实施相应的教学创新,使学生将原有的生活经验与科学知识、实践融会贯通,通过自主实验观察法、图文相互转换法、阅读分析归纳法等方法,使学生从“一知半解”的常识上升到熟练掌握的科学知识。引导学生改变学习方式,从机械地接受知识到自主学习,主动探究,从“学会”变为“会学”,体现“主体性教学原则”和“以人为本、全面发展”的教育理念,并为其终身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
三、说教学程序
(一)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玉米种子和花生种子;双面刀片、放大镜;多媒体教学课件。
(二)导入:
通过幻灯片展示一组生物图片:蓝鲸、恐龙,磷虾、苍蝇,巨杉,小草。通过直观生物自然,形成感官刺激,引发学生兴趣,引出有性生殖的生物个体尽管在形态大小上存在显著差异,但是都是由一个受精卵发育而成的,从而引入个体发育的概念。通过直观教学引入,学生较容易接受。
(三)探究新知:
这部分我主要分为五个环节:
1)被子植物种子类型及结构
通过直观观察、实验操作,结合多媒体展示花生和玉米的种子结构图片,进行实物观察,加深印象,为后面学习胚和胚乳的发育及单子叶有胚乳,双子叶无胚乳的学习奠定基础;通过提问被子植物种子类型及结构,让学生总结实验观察,锻炼表达归纳能力。
2)种子的形成
①胚的发育
②胚乳的发育
通过问题:被子植物的种子从何而来?其各部分结构又是如何形成的?引入种子的形成,并让学生带着问题,阅读教材P108~109种子形成的相关内容,联系被子植物花和子房的结构,及双受精过程,结合幻灯片展示荠菜胚的发育过程,进行思考和主动获取知识,再通过提问学生归纳种子发育过程中最重要的两个内容:
①胚的发育
②胚乳的发育,并纠正指导其归纳知识点。
此处利用问题教学法有利于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归纳能力,并有助于加深学生的记忆。通过实物观察、学生阅读、图片展示、提问及问题教学等多维度教学,突破难点。
3)种子的萌发
用通俗的语言引导学生:“被子植物种子的成熟,伴随着果实的成熟。我们收获了果实,会怎么做呢?”
学生反馈:我们把果实吃了,然后再把种子种下去。
利用学生的回答,自然过渡引入种子的萌发。然后通过幻灯片动态展示种子的萌发及胚的各部分结构的发育,并强调单子叶和双子叶植物种子萌发的能量分别由胚乳和子叶提供。再次区别单子叶和双子叶植物种子结构的差异。
4)植株的生长和发育
结合玉米植株的生长发育的图片动态展示,讲述植株的生长发育阶段需经历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的阶段。最后提问学生,归纳总结被子植物的个体发育过程。
5)以知识框架(即板书)的形式作为小结,再次复习巩固本节内容及重点,从而使学生掌握重点,理解难点。
使用多媒体逐步展示作引导,学生回忆并回答,有利于学生加深教学知识中重、难点的印象。
(四)练习反馈
通过设置知识性和开放性的练习作检测,充分调动学生,及时巩固课堂学习,提高效率;使课本知识得以延伸,运用知识迁移,再次反复地对教学重点和难点进行巩固训练(让学生当场完成并评讲),从而达到抓重点,破难点的效果。
(五)布置作业:
除课后复习题、练习册外,精选具有针对性的补充练习,让学生更好的掌握重点,突破难点。
(六)教学预期:
本节课的重点难点定位在将学生生活经验中对种子及种子形成的认识与科学实践和知识掌握进行融会贯通。重难点的突破方面,我通过多途径,多维度及反复多次地强调讲授,使学生充分掌握重点,理解难点。如:使用幻灯片展示单子叶(玉米)和双子叶植物(花生)的种子结构解剖图,并让学生进行实物解剖观察;幻灯片展示荠菜胚的发育过程图片、学生阅读归纳,提问讲授及板书,小结复习、课堂练习题目的设置、作业巩固)利用动手实验,观察花生和玉米种子的结构,阅读归纳种子的形成,胚的发育和胚乳的发育,让学生自己发现问题,寻找答案,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和探究学习能力。从而也达到了对重难点知识的掌握。
通过以上的课程设计,可以达到所设计的教学目标。
高中生物优秀说课稿3
大家好,我是高三生物教师,我说的教科书是高三生物选修课本全一册,这册教科书是学生已经学习了高二生物必修教材的基础上的一册选修教材,通过这册书的学习,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尤其是发展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帮助学生理解生物科学、技术和社会的相互关系,增强学生对自然和社会的责任感,促进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和价值观。
一、课程价值
1、知识构建功能:这册书共分6章,通过这册书的学习,让学生完成以下知识目标:
(1)理解人体的稳态是如何调节的,知道免疫的过程和意义。
(2)理解光合作用中能量的转换过程,了解C3植物和C4植物的结构特点,理解如何提高农作物光合作用,掌握固氮微生物的类型及氮循环的过程。
(3)了解细胞质遗传的原因及特点,掌握基因工程的操作过程及应用,理解基因的结构及人类的基因组计划。
(4)了解什么是细胞的生物膜系统及应用,掌握细胞工程中的植物细胞工程和动物细胞工程的技术要点及这些技术的应用。
(5)了解微生物的类群,理解微生物的营养、代谢和生长,掌握发酵工程和酶工程及应用。
(6)自学能力,即通过已有知识的回顾和阅读教材,能把一些基础问题找出来并解决,并能对书本上的知识进行理解、分析、总结。
2、能力培养和实践操作功能。
(1)培养学生能根据书本知识进行自主学习及能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通过高三生物的学习,使学生通过观察或从现实生活中提出与生物学相关的、可以探究的问题,做出假设和预期等从而发展学生的科学探能力。
(3)明确实验原理及操作中的关键步骤的注意事项。
(4)掌握实验设计的基本要求和基本过程。
(5)能有一定的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既能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和解释身边的常见的现象。
3、心理教育及情感教育功能。
(1)通过学习生物知识,培养他们仔细观察,认真思考的求实精神。
(2)通过知识的获得过程的学习,培养他们勇于面对困难,承受失败和压力,以平静的心态对物对人的能力。
(3)通过生物学家在探求科学真理上默默而又执着的精神的介绍,培养他们不畏辛苦,执着追求的品德。
(4)通过生物学的学习,培养学生正确的思想观点,辨证唯物主义观点以及热爱大自然、热爱生命的情怀。
(5)关心我国的生物资源状况,对我国生物科学和技术发展状况有一定的认识,更加热爱家乡、热爱祖国,增强振兴中华民族的使命感和责任感。
二、课程价值达成度
1、内容选取:
(1)这本书的主要内容是对高二生物的升华,是对高二基础知识的拓展和延伸,以及对高二没有涉及到到由于生物学的日新月异的快速发展而生物书的编排内容比较滞后的一种补充,更注重和生活实际的紧密联系。
(2)各章节内容紧密联系,都围绕一个中心——服务于人类自身的生存和发展,从这个角度展开内容的编排,比如人类首要的问题是生存,所以第一章就介绍了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营养和免疫,而人类的生存中最关键的就是吃饭,所以第二章介绍的是如何用人类的智慧尽量地提高粮食的产量,在所有的方法中最科学的方法就是基因工程和细胞工程,它带来人类的便利正越来越明显。所以第三章和第四章主要介绍了基因工程和细胞工程,而在这些高科技的工程中又常常需要微生物来帮忙,比如基因工程中就用到了细菌,或用它的质粒用我们做运载体或用它小小的身躯做受体细胞,通过它的大量繁殖为我们人类生产许多有用的东西,如胰岛素、干扰素等。
2、内容组织:
这一册书是在学生已有了一定的生物学知识的基础上而开设的,是对原有知识的一种补充和拓展,所以学生学起来要比在高二刚接触这门课程要容易入门一些,比如高二讲过光合作用,在高三再次接触这部分内容时学生就容易领悟一些。还有象基因重组在高二讲自由组合定律时已介绍过,那么在我们讲基因工程要用到基因重组就不用太费劲去讲。但毕竟这本书要比高二的知识更加抽象、更加尖端,也就是事情虽然在身边但道理却很深奥,而解决的方法和途径又很难,所以学生学起来仍然有一定的难度。针对这种情况,在教学时尽量给学生一定的时间,让他们进行自主——互动——探究的学习,并且多采用高科技的教学手段——多媒体进行教学,增强直观性和趣味性。
3、形式特征:
这本书有一个非常突出的特点,就是采用多种形式把内容呈现给大家。要求学生必须达成的知识目标是以正文黑体的形式出现:需要了解或辅助说明某些内容的以小字或小资料形式出现:专业性太强、需同学们简单了解的又以“选学内容”出现;而为了扩展学生的知识面,书的旁边还有许多小资料以及还有一些致课外读,这样既减轻了学生的学习负担,又增长了知识。而且书上还有许多图,使本来比较抽象、高深的知识形象、鲜活起来。
三、对教科书的加工和改造
1、加工和改造教科书的视角
高三选修这本书既然是对高二知识的一种补充。那么很多内容都和高二有直接联系,完全可以把它和高二知识进行整合,比如第六章《人与生物圈》,和高二的第七章生态系统有一定的联系,那么在处理这部分内容时就完全可以以高三的知识点为线索把高二的知识进行一下复习和穿插,这样既使知识系统化,又便于学生形成整体感觉,而且使学生更加体会到其实自己就是生物圈中的一员,一定要保护地球,保护人类唯一的家园。
2、加工与改造教科书的途径
这本书的知识点是:第一章 稳态的平衡如何维持及免疫过程;第二章 如何提高光合作用效率及生物固氮过程 第三章 基因工程的过程及应用 第四章 细胞工程及作用 第五章 发酵工程和酶工程。在这些知识点中,基因工程和细胞工程是重点知识也是一个难点知识,一方面是它在现在生物科技中非常重要,另一方面它和人类关系密切,它的发展确实解决了人类生活中的一些问题,如健康问题,粮食问题及环境问题等等,在处理这部分内容时,对于教科书中比较抽象的知识,特别是教科上表述不够详尽的知识,如单克隆抗体的制备过程,书上对二次筛选,介绍的不祥细,我广泛涉猎相关的资料,通过上网等途径,自己先学习、研究,然后将资料尽量清晰、简捷的呈现给他们,帮助学生分析和理解。
为了做到教学统一,我也充分地调动了学生的主动参与意识,比如对书本上一些比较难而学生又非常感兴趣的知识,我就鼓励他们亲自去查资料,这样就更容易把学习中的疑惑自已解决,既增长了学习兴趣,又培养了自主学习的能力。还有高三学生既有了一定的生物学基础知识,又有了一定的自主学习的能力,所以很多知识完全不用老师一一讲解,可以把很多时间、很多学习机会留给学生,让他们成为真正的学习主人,比如他们能说的老师不说,他们能懂的老师不讲,在课堂老师就是一个学习的引领者,问题情景的创设者。
3、教材不足:
(1)这本书中很多实验就目前绝大多数学校的实际情况而言是做不了的,所以,这些实验的安排就显得有些形同虚设。
(2)有些内容介绍得不清楚,比如在讲免疫时的效应T细胞能否杀死抗原,表达的不好,而又没有地方可查。
上一篇:初中物理说课稿5篇
下一篇:幼儿园小班《彩虹伞》教案精彩5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