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巷精编5篇
【路引】由阿拉题库网美丽的网友为您整理分享的“雨巷精编5篇”文档资料,以供您学习参考之用,希望这篇范文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支持吧!
雨 巷1
第一课时
一、教学目标 :把握诗的象征意义
二、教学过程 :歌曲导入 :丁香花(唐磊)
1、 学生谈谈听后感受,引入丁香花出示图片,了解丁香花
(1) 丁香花:开花在仲春时节,诗人们常对着丁香伤春,说丁香是愁品。丁香花白色或紫色,颜色并不轻佻,因而丁香也就成了美丽、高洁、愁怨三位一体的象征。
(2) 导入 作品:今天我们要学习的作品也成功的运用并发展了这一丁香花意象。下面我们将共同学习这首作品。
2、 作者作品简介
戴望舒,浙江杭州人,原名戴梦鸥。1932年赴法留学,1935年回国。在《现代》上发表诗作,逐渐成为现代诗派“诗坛首领”。著有:《我思想》、《无题》、《我用残损的手掌》、《烦忧》、《偶成》、
3、 了解时代背景
产生的1927年夏天是中国现代史上最黑暗的时代。反动派对革命青年的屠杀。原来热烈响应革命的青年,一下子从火的高潮堕入了夜的深渊。他们中一部分人找不到革命的前途。他们在痛苦中陷入彷徨迷惘。他们在失望中渴求着新的希望的出现,在阴霾中盼望飘起绚丽的彩虹。就是当时一部分进步青年这种心境的反映。
4、 听配乐朗诵
5、 学生齐读作品,教师略作指导
6、 作品思路分析
(1) 学生讨论
(2) 明确:第1节:“我”独自彷徨在悠长又寂寥的
第2-6节:想象中的丁香般的姑娘从穿过,从“我”身旁飘过。
第7节:采用重章叠唱的形式写出“我”的希望。
飘过过程:默默走近、走近-远去-消失在尽头
7、 探讨作品中各意象的象征意义
思考讨论:(1)诗中给我们塑造了、姑娘、“我”的意象,他们各有什么特点?
讨论后明确:
:悠长、寂寥、下着雨
姑娘:有丁香一样的芬芳、彷徨着忧愁的姑娘
“我”:孤独、忧愁有所希望又彷徨苦闷
(2)结合诗中情节及、丁香般的姑娘、“我”三者的关系,你认为作者要表达一种怎样的情感?思考其象征意义。
讨论后明确:那狭窄阴沉的,在中徘徊的独行者,以及丁香般结着愁怨的姑娘构成一种象征意境。含蓄地暗示出作者既迷惘又感伤又有期待的情怀。表层上是在写对美好爱情的期待。深层上,是个人乃至一代青年人内心复杂情绪的象征,一种美好理想得而复失的苦闷与彷徨。
10、再次有感情的朗读作品
11、小结
戴望舒作为现代派象征主义诗人的代表,运用象征主义的手法塑造了悠长寂寥的、丁香般的姑娘、独行者的形象,也传达出诗人内心的苦闷和彷徨,给我们呈现出那个时代知识分子的心理状态。
12、作业 :(1)思考的艺术魅力
(2)背诵全诗
第二课时
一、教学目标 :(1)了解作品的艺术魅力 (2)深入探讨丁香花这一意象的内涵
1、检查背诵 2、请学生朗诵 3、思考探讨
(1)你认为在艺术上有什么特点?
分组讨论后明确:
①象征性的抒情手法 ②优美的音乐旋律
诗中运用叠句、复沓、重唱等手法造成了回环往复的旋律和宛转悦耳的乐感。
结构特点:共七个诗节,每节七行,每行长短不一;押韵位置错综变化;似断实连的分节跨行。
效果:使全诗回荡着一种深沉而优美的旋律,细腻而传神的暗示了诗人低回、迷茫的心境。
(2)深入探讨丁香花这一意象
①回顾丁香花的特点:
开花在仲春时节,诗人们常对着丁香伤春,说丁香是愁品。丁香花白色或紫色,颜色并不轻佻,因而丁香也就成了美丽、高洁、愁怨三位一体的象征。
②举例探讨
代赠二首(其一)
李商隐
玉梯横绝月如钩。
楼上黄昏欲望休,
芭蕉不展丁香结,
同向春风各自愁
③小结:作者成功的运用了丁香花这一美好、高洁又哀怨的意象,表现了作者对美好理想的追求,作者在希望和失望之间只能是孤独、苦闷和彷徨。
5、作业 :搜集有关丁香一词的诗句
一、说教材
产生的1927年夏天是中国现代史上最黑暗的时代。反动派对革命青年的屠杀。原来热烈响应革命的青年,一下子从火的高潮堕入了夜的深渊。他们中一部分人找不到革命的前途。他们在痛苦中陷入彷徨迷惘。他们在失望中渴求着新的希望的出现,在阴霾中盼望飘起绚丽的彩虹。就是当时一部分进步青年这种心境的反映。
戴望舒作为现代派象征主义诗人的代表,运用象征主义的手法塑造了悠长寂寥的、丁香般的姑娘、独行者的形象,也传达出诗人内心的苦闷和彷徨,给我们呈现出那个时代知识分子的心理状态。
那狭窄阴沉的,在中徘徊的独行者,以及丁香般结着愁怨的姑娘构成一种象征意境。含蓄地暗示出作者既迷惘又感伤又有期待的情怀。表层上是在写对美好爱情的期待。深层上,是个人乃至一代青年人内心复杂情绪的象征,一种美好理想得而复失的苦闷与彷徨。
作者对象征主义手法的成功运用及诗的优美的音乐旋律使它成为现代新诗史上里程碑之一。
二、说教法
课时安排为两课时,第一课时主要是让学生熟悉作品并把握诗的象征意义,第二课时侧重把握诗的艺术魅力。教法上第一节课通过朗读、讨论、启发为主,第二节课则以讲授、探讨为主。
三、教学目标 :
1、了解中象征手法的运用及诗中意象的象征意义。
2、对丁香这一意象的深层理解。 3、培养学生对现代诗的感悟力。
四、教学重难点:1、了解诗作的时代背景及诗人的时代心情
2、理解、丁香般姑娘、“我”的象征意义,并把握作者表层及深层情感。
3、进一步了解作品的艺术魅力及诗词作品中的丁香
它山之石可以攻玉,以上就是差异网为大家整理的5篇《雨巷》,希望可以对您的写作有一定的参考作用。
雨 巷2
人教课标版必修一网络学习课堂实录及思考
李擎
授课对象:
授课地点:新安中学电子阅览室
《雨巷》是戴望舒的成名作,全诗没有直白的“情语”,只有委婉的“景语”,是1篇象征意味很浓、抒情色彩浓烈的现代诗歌,这给学生感知、体验、认识带来了困难。因而,在教学活动中就要首先训练学生感知意象的能力,进而引导学生去进行体验情感,并使学生达到认识诗歌意蕴的目的,在此基础上再进一步培养学生对诗歌艺术价值的评价能力。而且,这是1篇拓展阅读篇目,因此,应该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
[知识目标]体会本诗在意象、主题与艺术手法方面的特点;学习鉴赏、解读现代诗歌的方法。
[能力目标]学会借助现代信息技术查寻、分析、筛选、整合信息,解决问题。
[教学重点]利用网络环境解读作品,在自主、合作、探究中领会《雨巷》的意象,把握诗歌主题,评价诗歌的艺术价值。
[教学难点]
1、对“丁香一样的姑娘”的理解。
2、如何理解评论界对此诗的艺术价值持有的完全不同的两种观点。
早读准备感悟《雨巷》
一、 反复诵读,把握情境。
1、 默读全诗、正音释词。
2、 听录音范读、体悟诗境。
请同学们谈谈对这首诗的感觉与体验。
3、 入情朗读,读出诗歌哀怨、低沉、无奈的情绪。
二、 质疑讨论
我们的感觉和体验是如何获得的?我们为什么认为它很美呢?
三、 教师提出要求:
请同学们从意象、主题、艺术特色等方面质疑、思考,为下一节研究性网络学习做初步的准备。
网络学习研究《雨巷》
[导语]课前,我们初步感知了《雨巷》令人窒息的忧郁的美,现在,我们要依托“家园”网站,利用互联网资源,进一步从理性上对《雨巷》进行深入的观照、探究。希望通过这次学习,大家能学会如何鉴赏现代诗歌。
一、5分钟上传自己的疑问。
[设计说明]利用网络空间,让每个同学有质疑的机会。让学生带着问题学习,增强学习的主动性与针对性。
——课堂上,这一过程中,共有55人发言,有的同学还顺便对别的同学的疑问发表了自己的看法,生生互动随意而自然。
二、搜索资料、进行探讨
此过程30分钟,教师出示讨论问题,学生利用网络,搜索有关信息的网站,并对自己搜寻到的资料进行筛选,把整合好的答案发布于讨论区;更欢迎学生发表自己独到的见解。教师在此过程中,或巡视、或指导、或在讨论区发言。
(一)、关于意象:意象是融入主观情意的客观物象。请搜集资料,谈谈你对以下本诗中意象的理解。
(1)雨
(2)巷
(3)油纸伞
(4)作者为什么用丁香来形容姑娘?
[做法]将全体学生分为四大组,每组负责其中的一个意象。
[设计说明]对诗歌意象的理解,是鉴赏诗歌的关键。这个过程,充分地体现了学生的分工和合作,使每一位学生都有学习的时间和空间,享受学习的过程,提高自主学习的能力。
[师生讨论过程节录]
1、我想在这首诗内,雨的描写是为了给诗增添一种迷幻和忧郁的色彩,让作者的感情在诗中更能表现出来,另一方面,也是给那诗中的“丁香姑娘“增添梦幻般的背景。。(po)
2、下雨肯定要撑伞的啦!作者可能没什么用意,所有的都只是我们空想出来。(我穿青叶子)
3、油纸伞与这古老的江南小巷有着共同的特质:古老。文中没有更多地描写。我们只能凭自己的感觉去猜测他的用意了。我认为伞成了将作者和外边世界之间的隔网,忧愁还是从网的孔里透了过来。(我穿青叶子)
4、经查找资料可知,在中国台湾油纸伞有富贵团圆之意,但此诗中油纸伞明显不是上述之意,我认为油纸伞的含义需联系到诗人当时的社会背景,据调查戴望舒的成名作《雨巷》是写在蒋介石发动“四•一二”政变之后,当时他正避居于施蛰存的家乡松江,这一点信息给了我们一点启示,那就是这场雨暗示着“四•一二”政变,而油纸伞是当时诗人的避难所施蛰存的家乡松江。(胭脂泪)
5、整首诗说不清道不明的迷蒙意境都来源于“丁香”两字。美丽的事物总是和姑娘联系在一起。丁香一样的姑娘,丁香一样的忧愁,为什么要选用丁香?明确:丁香形状象结,开在暮春时节,开花为淡紫色或白色,在中国古典诗词中,丁香象征着美丽、高洁和愁怨。《雨巷》中写“一个丁香一样的结着愁怨的姑娘”源于李璟词“丁香空结雨中愁(《摊破浣溪沙》)(小儍帽)
——在网络资源的帮助下,学生的思考由肤浅逐步走向深刻。
(二)、关于主题
“丁香一样的姑娘”实有其人吗?请搜集资料,谈谈你的理解。
[设计说明]这是诗歌理解的重点,也是难点。对这一问题的理解不同,直接造成了对诗歌主题的不同解读。
[师生讨论过程节录]
教师发言:对这首诗的主题,有这样一种说法:戴家北面是前清宰相府,姑娘是对于宰相府少女的身影的记忆,诗人不是为革命倒在力量镇压的血泊之中而哀伤,而是站在相府少女的立场,为这时代的残忍而迷茫。还有一种说法是:本诗是为戴望舒的初恋情人写的,你觉得呢?它是一首爱情诗吗?
学生发言:
1、我认为丁香一样的姑娘并不是真的存在于现实社会,她只存在于作者的心里,因为作者在诗中写到:“我希望逢着一个丁香一样的姑娘。”因此,丁香姑娘只是一个虚构的角色,她被用来抒发作者心中的情感,她是一个线索,是诗中的灵魂人物,是一种美好理想的象征。但是这种美好的理想又是渺茫的,难以实现的。所以作者“希望”逢着这样一个忧郁的丁香姑娘。(月之痕)
2、我想是有的,是因为本诗包含着作者深深的情感,没有这个人是不会有那么细腻的描写和那么深的感情!(八里香)
3、在作者的生活中是否真有丁香一样的女孩?我也说不清,或许这种女孩只是作者自我幻想出来慰籍自己。但是我认为其实每个人都有可能会成为丁香一样的人,因为其实作者所说的丁香的人即结着忧怨的人,每个人都有那么一个时候是觉得自己很沉沦的,而每个人在这种时候都喜欢也碰到一个像自己一样的人,或许只有这种人才能明白自己心中的感受。(湮笼寒水)
4、我认为“丁香一般的姑娘”只是作者幻想中的人物形象。“雨巷”是作者所处社会的缩影,而“丁香一般的姑娘”是清丽、脱俗的,是作者内心所希望的能打破当时社会沉寂的理想化人物。(等待风的星辰)
5、诗人把当时黑暗阴沉的社会现实暗喻为悠长狭窄而寂寥的“雨巷”,没有阳光,也没有生机和活气。而抒情主人公“我”就是在这样的雨巷中孤独的ㄔ亍着的彷徨者。“我”在孤寂中仍怀着对美好理想和希望的憧憬与追求。诗中“丁香一样的姑娘”就是这种美好理想的象征。但是,这种美好的理想又是渺茫的、难以实现的。这种心态,正是大革命失败后一部分有所追求的青年知识分子在政治低压下因找不到出路而陷于惶惑迷惘心境的真实反映。(期待假日)
——围绕这个问题,师生各抒己见,在互相碰撞中激起思维的火花。
(三)、关于艺术手法
凡尼《戴望舒诗作试论》(《文学评论》1980、4)说本诗除了艺术上的和谐音律外,“在内容上并无可取之处”,“用一些皂泡般的华美的幻想来欺骗自己和读者”,著名诗人朱湘却说这首诗“比起唐人的长短句来,实在毫不逊色”,你同意谁的观点?请说说理由。
[设计说明]评价诗歌的艺术手法是学习的难点,用两种对立的观点比较容易激发学生思维。
[师生讨论过程节录]
1、我同意朱湘。首先,“在内容上并无可取之处”,“用一些皂泡般的华美的幻想来欺骗自己和读者”,这话只能表现说话人没有对诗进行深层的思考,对诗的背景和作者的用意都没有领会。诗写得华丽有错吗?它并非华而虚的,其内涵我们也十分清楚了。再有,本诗的句式有点像词而非词,长短句的节奏虽不是非常强烈,但是给人错落感,也是很美的呀。整齐工整的诗为求达到押韵、对仗等使得读者有时难以理解,反而弄巧成拙。长短句还让人觉得感情起伏。(无花空折枝)
2、这首诗写于1927年夏天。当时全国处于白色恐怖之中,戴望舒因曾参加进步活动而不得不避居于松江的友人家中,在孤寂中咀嚼着大革命失败后的幻灭与痛苦,心中充满了迷惘的情绪和朦胧的希望。《雨巷》一诗就是他的这种心情的表现,其中交织着失望和希望、幻灭和追求的双重情调。这种情怀在当时是有一定的普遍性的。《雨巷》运用了象征性的抒情手法。诗中那狭窄阴沉的雨巷,在雨巷中徘徊的独行者,以及那个像丁香一样结着愁怨的姑娘,都是象征性的意象。这些意象又共同构成了一种象征性的意境,含蓄地暗示出作者即迷惘感伤又有期待的情怀,并给人一种朦胧而又幽深的美感。富于音乐性是《雨巷》的另一个突出的艺术特色。诗中运用了复沓、叠句、重唱等手法,造成了回环往复的旋律和宛转悦耳的乐感。因此叶圣陶先生称赞这首诗为中国新诗的音节开了一个“新纪元”。(幽蓝如梦)
3、教师的看法:
a、内容上并不是无可取之处,用象征手法,体现了含蓄的美。
b、反映了时代普遍的情绪,并无欺骗之意,具有永恒的魅力。
c、遣词造句精炼含蓄、节奏优美,迷蒙空灵,具有古典美。
——学生上传的内容较上课伊始的丰富厚重了许多,由复制网络资源变为自由发表看法,对诗歌的理解逐渐深刻。
三、总结
1、教师就学生发言进行点评,将自己的看法融入点评之中,教会学生如何评价自己发表的看法,在比较中明白思想的高下。
2、通过以上的学习,我们由感性到理性进行一次诗歌之旅,下面我们学习鉴赏诗歌的基本方法。
了解诗歌产生背景——把握诗歌意象——理解诗歌情感——评价诗歌艺术手法
[设计说明]总结学法,培养能力。
3、评选最佳发言人
[设计说明]激发学生参与思考讨论的兴趣,进行成功教育。
四、 布置作业
1、对课前上传的问题进行解答,老师将对未能解答的问题在网络上予以解答。
[设计说明]让学生的学习由课内延伸到课外,体现教学过程的完整与多元。
2、从课堂讨论的问题中任选一题,或另选角度,把你对本诗的思考感悟写成小论文或随笔上交网络。
[结语]希望通过这次网络课,同学们学会利用网络互相交流、互相借鉴,共同提高语文水平!
课后思考
本节课与传统的教学不同,教师与学生在课堂中的角色与行为模式都发生了根本的转变。作为教师,由讲解者变成了指导者,参与讨论者,便于针对个人进行教学;作为学生,由聆听者变为探究者、合作者,课堂为每一个学习者提供了参与的机会,学生自主查寻资料,个性化学习,充分体现了教学的民主化。而且将教学由课堂延伸到课外,能大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学习效率。这是传统教学不可想象的。学生的上传时间从XX年10月25日17点一直延续到11月4日9点,上传的帖子近200张,便可充分说明这一点。
《雨巷》教案3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1、认识诗人戴望舒。2、品味揣摩诗歌中的重要意象,并分析其象征意义。
过程与方法:教师范读,指导学生反复读,品味诗歌舒缓悠扬的节奏。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知人论世,体悟作者情怀,引发共鸣,养成良好的审美情趣。
教学重点诵读与鉴赏
教学难点意象的把握
教学安排一课时
教学方法诵读法、比较法、交流式
教学用具课件、mp3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播放歌曲《丁香花》,学生谈谈听后感受,引入丁香花。
(出示图片,了解丁香花:丁香形状象结,开在暮春时节,花为淡紫色或白色,丁香花虽美,但容易凋谢。丁香是古典诗词里常见的意象:“芭蕉不展丁香结,同向春风各自愁。”(李商隐《代赠》)“青鸟不传云外信,丁香空结雨中愁。”(李璟《浣溪沙》)它不仅是美的象征,也代表了高洁、愁怨。所以说,丁香总是和“愁”联系在一起,而雨中的丁香更是增添了许多的愁怨和凄美。)
今天我们要学习的作品《雨巷》也成功的运用并发展了丁香花意象。《雨巷》是戴望舒的成名作和前期的代表作,他曾因此而赢得了“雨巷诗人”的雅号。
二、研读课文
(一)、走进雨巷——泛读,了解作者、理清思路
(出示图片)戴望舒(1905—1950),浙江杭县人。中国现代著名诗人。1925年入上海复旦大学学习法文,开始受法国象征派影响。1928年开始创作现代派诗歌。著有诗集:《我的记忆》《望舒草》《望舒诗稿》《灾难的岁月》,早期诗歌多写个人的孤寂心境,感伤气息较重,因受西方象征派影响,意象朦胧、含蓄。代表作是《雨巷》。后期(抗战爆发后)诗歌表现了热爱祖国、憎恨侵略者的强烈情感和对美好未来的热烈向往,诗风积极、明朗。代表作是《我用残损的手掌》。
学生自由朗读课文。分析作品思路。(学生讨论)明确:
第1节:“我”独自彷徨在悠长又寂寥的雨巷。
第2-6节:想象中的丁香般的姑娘从雨巷穿过,从“我”身旁飘过。
第7节:采用重章叠唱的形式写出“我”的希望。
飘过过程:默默走近、走近-远去-消失在尽头
(二)、驻足雨巷——研读,感受意象、探究情感
1、诗中有哪些主要的意象?它们各有怎样的特点?(学生讨论)明确:
油纸伞:复古、怀旧、神秘、迷蒙
雨巷:悠长、寂寥、下着雨
丁香:美、高洁、愁怨
篱墙:哀怨、凄凉、衰败
丁香般的姑娘:美丽、高洁、愁怨
我:彷徨、迷茫、寂寞
2、“一切景语皆情语”,在这样的环境中,诗人的心情应该是怎样的呢?联系全诗,找出描写“我”心情的词语。(学生讨论)
明确:独自、彷徨、默默彳亍、冷漠、凄清、惆怅。这些词语写出了“我”是一个忧伤、迷茫的独行者,但同时也有所追求,因为“我希望逢着/一个丁香一样的/结着愁怨的姑娘”。
3、(出示图片)介绍本诗的创作背景。
《雨巷》产生的1927年夏天,是中国历史上一个最黑暗的时代。反动派对革命者的血腥屠杀,造成了笼罩全国的白色恐怖。原来热烈响应了革命的青年,一下子从火的高潮堕入了夜的深渊。他们中的一部分人,找不到革命的前途。他们在痛苦中陷于彷徨迷惘,他们在失望中渴求着新的希望出现,在阴霾中盼望飘起绚丽的彩虹。《雨巷》就是一部分进步青年这种心境的反映。戴望舒写这首诗的时候只有二十二岁。一年多以前,他与同学杜衡、施蛰存、刘呐鸥一起从事革命的文艺活动,并加入了共产主义青年团,用他的热情的笔投入了党的宣传工作。1927年3月,还因宣传革命而被反动当局逮捕拘留过。“四一二”政变后,他隐居江苏松江,在孤寂中嚼味着“在这个时代做中国人的苦恼”。
4、结合诗中情节及雨巷、丁香般的姑娘、“我”三者的关系,你认为作者要表达一种怎样的情感?思考其象征意义。(学生讨论)
明确:那狭窄阴沉的雨巷,在雨巷中徘徊的独行者,以及丁香般结着愁怨的姑娘构成一种象征意境。含蓄地暗示出作者既迷惘又感伤又有期待的情怀。表层上是在写对美好爱情的期待。深层上,是个人乃至一代青年人内心复杂情绪的象征,一种美好理想得而复失的苦闷与彷徨。
(三)、流连雨巷——朗读,品味语言、赏析技法
播放名家朗诵,用视听的手段来展示诗歌意境,将诗歌内容形象化、具体化,创设情境,增强学生对诗歌的主体感悟,感受诗歌的音乐美,品味语言,理解诗人当时失望和希望、幻灭和追求交织在一起的心情,让学生进一步感受本诗的意象。
1、(出示图片)这些词语是表示动作、情绪、物态的,选出你认为用得很好的来说说。
我:独自、彷徨、希望、默默、彳亍、冷漠、凄清、惆怅
雨巷:悠长、寂寥、颓圮、哀曲、
丁香姑娘:结着愁怨、丁香一样的颜色、芬芳、忧愁、哀怨、默默、彳亍、冷漠、凄清、惆怅、太息一般的眼光、走近、飘过、像梦一般的、凄婉、迷茫、到了、走尽、消散了……
(举例分析)
“希望”,写出了作者是有所追求的人。
“结着愁怨”,说明作者和丁香姑娘一样,有着忧愁,是为理想不得实现而忧愁。
“悠长、悠长”写出了道路的漫长,“独自”写出了诗人的孤独,“彷徨”写出了诗人在那个年代的迷惘。
“丁香一样的颜色”,“丁香一样的芬芳”,写丁香姑娘外表的美丽,气味的芳香,象征着诗人理想的美好、高洁。
“走近”“飘过”“到了”“走尽”“消散了”等词语,写丁香姑娘飘然而来,又飘飘而去,象征着理想的缥缈、空虚,由此可知诗人的伤感、迷惘。
2、(出示图片)结构特点:共七个诗节,每节七行,每行长短不一;押韵位置错综变化;似断实连的分节跨行。这样写的效果是什么?(学生讨论)明确:
使全诗回荡着一种深沉而优美的旋律,细腻而传神的暗示了诗人低回、迷茫的心境。
3、思考探讨雨巷在艺术上有什么特点?(学生讨论)明确:
①象征手法,意蕴深远。表面上写对一个少女的追慕和美好理想破灭后的惆怅,实际上却象征着当时一部分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的精神状态。
②音节和谐,节奏优美。全诗7节,每节6行,尽管句子有长有短,但诗句停顿很鲜明。
③诗中运用叠句、复沓、重唱等手法造成了回环往复的旋律和宛转悦耳的乐感,增强了诗歌的抒情气氛。
因此叶圣陶盛赞这首诗为中国新诗的音节开了一个“新纪元”。
三、延伸拓展
走出雨巷——选读,比较阅读,提升能力
都说《雨巷》这首诗美,音节美、意象美、意境美,在我看来,它的作者戴望舒本身就是一种美,在它身上体现着一种略带着一丝忧怨的,苦苦追梦的执著美。
(出示图片)比较:赏析《雨巷》与《浣溪沙》的异同。
浣溪纱南唐李璟
手卷真珠上玉钩,依前春恨锁重楼。风里落花谁是主,思悠悠。
青鸟不传云外信,丁香空结雨中愁。回首绿波三楚暮,接天流。
提示:从意象、意境、主旨、表现手法这几个角度去比较。
相同点:都将丁香花作为主要意象;意境朦胧;都抒发内心的忧愁与惆怅;都运用象征、比喻。
不同点:除了丁香花外,《雨巷》还选了“油纸伞”“雨巷”“姑娘”,《浣溪沙》还选了“落花”“青鸟”“绿波”;意境:《雨巷》以清幽为主,《浣溪沙》结尾气象雄伟壮阔;主旨:《雨巷》主要抒发个人的忧愁与惆怅,《浣溪沙》主要表达作者对南唐国运的忧愁与感慨;表现手法:《雨巷》除象征、比喻,还运用了排比,《浣溪沙》除象征、比喻,还运用了拟人。
四、课堂小结
回首雨巷——熟读,复习巩固,达到背诵
有人说,这诗如中国的水墨写意,只尽情地渲染情感,发散着自己忧愁与迷惘,“我喜欢你彷徨中的美丽,我铭骨你遗憾时的忧伤”。当你彷徨迷茫的时候,请一定想起戴望舒的《雨巷》,记得在那发黄的诗中,有一位美丽而忧伤的姑娘等着你。
布置作业:请复述一下“我”和“丁香姑娘”之间的故事梗概,注意环境、景物、动作、肖像、心理等描写方式的运用,不超过200字。
板书设计
雨巷
戴望舒
意象感受
油纸伞复古怀旧神秘迷蒙
雨巷幽深寂静
丁香美、高洁、愁怨
篱墙哀怨凄凉衰败
丁香般的姑娘美丽高洁愁怨
“我”彷徨迷茫寂寞
李华民
雨 巷4
《雨巷》说课稿
说教材
1、教材地位及作用
培养学生高尚的审美情趣和良好的审美创造力是语文学科的任务,《雨巷》出自人教版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教材(必修)第一册第一单元,这一单元收录了中国现当代的一些优秀诗篇《雨巷》排在本单元的第二课,属于必修课学生可以借此体会、比较、鉴别不同题裁、不同风格、不同流派的诗词,这又契合了新课改特别关注学生多方位情感体验,使其受到美的熏陶的要求
2、教学目标
本诗是“雨巷诗人”戴望舒的成名作,诗人通过典型意象营造出优美的意境,同时巧妙的将自己的情感融入其中因此我把本课的学习目标定为: (1)反复诵读体会诗歌营造的意境 (2)把握中心意象,深入体会诗人情感。
3、教学重难点
学生对诗歌并不陌生,但是本首诗在特定的背景之下主要意象被赋予了丰富的内涵,在诵读和对意象的把握中体味出诗歌内涵的多义性并力求个性化理解就成为重难点
说教法
本课采用以诵读法为主其它教学法为辅的综合教学法
诗歌是情感的艺术,多诵读有助于学生很好地把握内容理解作者情思,从而获得自我的情感体验同时,诵读有助于品味诗歌的语言美所以,教学中我指导学生通过反复诵读加深理解把握情感
另外,本诗教学以体验性学习为主,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和主动性,用自己的心灵去感悟,用自己的观点去判断,用自己的思维去创新,用自己的语言去表达,贯穿整堂课教师只作必要的引导提示,使学生在反复诵读中理解与感悟,并力求激发学生个性化的理解
说学法
1、诵读法加强诵读,这是阅读诗词的一般方法2、体悟法通过意象把握情感,主要是让学生设身处地的走进雨巷去感悟3、联想比较法,通过与诗人的其他作品的比较学习,体会创作风格及作者情感
说教学过程(结合课件)
1、激趣导入
为了使学生更好的感受诗的意境,更容易理解“丁香”,我采用学生耳闻能熟的网络歌曲《丁香花》导入并附以介绍有关知识及其“美丽”“孤高”“忧愁”的个性学生有了追求美的感觉,兴趣也就被激发出来
2、作者介绍
《雨巷》是诗人的成名作,相关的情况介绍是必要的
3、赏析全诗
① 初读全诗,整体感知
学生自由朗读全诗,获得初始体验在这个环节,学生只要读出这是一首什么诗,并对诗有初步的感受就可以
② 再读全诗,体会意境
师生共同欣赏(课件展示)配乐朗诵音像作品,用视听的手段来展示诗歌意境,将诗歌内容形象化、具体化,创设情境,增强学生对诗歌的主体感悟而教师提示学生方法即抓住几个主要意象展开联想,学生头脑里自然会勾勒出“雨巷”画面,就能体会出诗的意境
③三读全诗,感悟情感
学生在上一环节体会诗歌营造的意境和富有流动的画面美,充分发挥想象力,展示他们的表达能力、理解能力在此,可鼓励学生大胆揣测诗人创作情况及情感,引导其积极思维
教师此时再做必要的创作背景的补充可谓补学生之所需,学生对诗中所抒发的情感与追求自然会容易得多也丰富的得多通过合作交流,可进一步加深学生对诗的理解,把握诗的中心形象(雨巷、丁香一样的姑娘)的象征意义
④四读全诗,体会创作美
再次指导学生把情感融入朗读中体会诗歌的“美”,品味美的意境、美的语言、美的情感,加深感悟
4、拓展阅读
引入作者的其他作品,使学生更充分的了解其情感及创作风格,通过比较联想培养学生的鉴赏和审美能力总之,在设计教学中我力求依照新课改的要求及理念,引导学生去阅读和鉴赏
说板书设计
1篇优美的板书设计有“微型教案”之称,1篇好的板书设计能体现本节课的教学思路,教学重点、难点,也易于学生学习这节课我采用图示式的板书设计,兼以简洁的文字说明,体现课文内容,并利于学生背诵理解根据求实、求精、求新、求美的原则,我设计了如下板书:意向(雨巷、 油纸伞、 丁香般的姑娘)感受(幽深、 寂静、 美丽 高洁)象征意义(心境、恋人)
《雨巷》教案5
雨巷(人教版高一必修教案设计)
教学目的:
1、通过分析戴望舒的代表作品《雨巷》,初步体会戴望舒诗歌的特点。简单了解现代派诗歌的特点
2、分析《雨巷》所描写的意象及其象征意义,体悟作者的情感。
3、提高学生鉴赏现代诗歌的能力
教学重点:
《雨巷》中意象的选取及其作用。
教学难点:
作者的情感;知人论世,了解时代与文学的关系
第一节
一、导入:
课前放唐磊的《丁香花》
每次听唐磊的《丁香花》这首歌,在它淡淡的哀愁中总能想起一位诗人,他也曾撑着油纸伞,独自彷徨在悠长又寂寥的雨巷中,希望缝着一个丁香一样的姑娘,他就是——戴望舒。
二、诗人简介:
戴望舒,浙江杭县今余杭人,中国现代派代表诗人。他成名于上个世纪三十年代,是继徐志摩之后,我国诗坛上又一颗璀璨的明星。他前期的诗风轻盈流丽,重象征、意象,追求诗意的朦胧含蓄。后期的诗,因受抗战激发的影响,诗风变得厚重、刚健,语言也更为洗练纯朴。《雨巷》是用象征手法写的一首抒情诗,这首诗发表后,戴望舒获得了“雨巷诗人”的美称。
三、预习检查:
1、读准下列词语并解释。
彷徨:走来走去,犹豫不决,不知往哪个方向去。
寂寥:寂静,空旷。
彳亍:走来走去。
颓圮:坍塌,破败。
四、诵读感知:
1、我们常听说“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今天我们也来做一回现代古人,集体朗读,熟悉诗歌内容。诵读时请大家注意诗行中诗人流露出的感情。
2、读完这首诗后,你体会到诗人在诗行中流露出怎样的情感?诗中有没有相应的词语?
忧伤、低沉幽怨。
愁怨、忧愁、哀怨、彷徨、冷漠、凄清、惆怅、凄清迷茫。
3、怎样才能读出这种忧伤、低沉幽怨的感情?
语速缓慢,语调低沉。
4、指定学生或要学生推荐同学朗读,教师评点。
第一节
“悠长、悠长又寂寥的雨巷。”“悠长”,重叠运用,舒缓悠扬的节奏。这个词,要读出江南雨巷幽深、绵延、空蒙的特点。
“我希望逢着。”“希望”,应满含深情地读,读出希冀、企盼、向往的感情。
第二节、第三节
“丁香一样的。”丁香,散发出幽微的芳香,仿佛诗人正以鼻嗅之,读出心驰神往的情态。
“哀怨、哀怨又彷徨”“她彷徨在这寂寥的雨巷”,“哀怨”、“彷徨”,重叠运用,读时声音低沉舒缓,要读出诗人哀怨而又彷徨的心境。
“像我一样”“像我一样地”,回环复唱,诗歌的节奏巧妙地拉长,读时也要尽量拉长声音。
第四节、第五节
-
“她静默地走近。”“静默”,仿佛姑娘迈着轻巧缓慢的步履,向你走来,要读出这份悄无声息中的“静默”色彩,声音要低要沉。
“走过,走近”,仿佛姑娘正向你走来,你热切地注视着,眼神充满期盼和渴望,要读出这种惊喜。
“你梦一般的,你梦一般的凄婉迷茫。”“你梦一般的”,妙用复沓句式,形成诗歌回环往复的效果,要读出“梦”的飘忽、迷离。
“她静默地远了,远了。”“远了”,读的声音要越来越轻,读出怅然若失,读出迷茫失落。
5、教师范读或听磁带诵读。
6、诗文写作、背诵思路。
① 悠长寂寥的巷子,绵绵不尽的细雨,在灰蒙蒙雨帘中撑着油纸伞独自彷徨的抒情主人公“我”希望逢着一个丁香一样的姑娘。
② ③“我” 希望逢着一个丁香一样的姑娘究竟是怎样的姑娘?姑娘有丁香一样的颜色、芬芳、忧愁像诗人一样冷漠、凄清、惆怅。
④终于,诗人期待的姑娘梦幻般地出现,带着太息般的眼光。
⑤⑥姑娘梦幻般地飘逝,走进雨巷。
⑦“我”希望再次遇到丁香般的姑娘。
7、熟读按诗文思路力争课堂背诵。
第二节
一、 这首诗的最大的特点是什么?
这首诗写得比较朦胧,诗里我们看到的不是具体鲜明的景物和人物,一切都是朦朦胧胧、飘忽不定的,但我们可以从诗里看到许多意象,并感觉那朦胧飘忽的,忧伤、缠绵哀怨的意境。
二、 作者为了能营造“低沉、孤独、惆怅、失落、无奈、伤感”的情调,表现“纤细朦胧的凄美”的意境,采用了哪些意象(或者说是景物)和人物形象? 意象:
第一个是油纸伞:这是件真实的雨具,作者并没有做过多具体的描写。这样写的好处是一方面免得喧宾夺主,落入俗套:另一方面又留下了雨打油伞的迷梦意境。因为油纸伞本身就具有复古、怀旧、神秘、迷蒙的特点。而且和雨巷很好地结合起来了。时间是在暮春,在寂寥的雨下,凭添了一份冷漠,凄清氛围,撑一伞风雨独立消魂的形象。把它放在独特的环境中就能产生奇特的意象。
第二个是雨巷:雨巷是由“雨”和“巷”两个意象构成的。这时的“雨” 应该是怎样的“雨”?当然是细雨,细雨迷蒙,天色阴沉就易使人产生伤感。诗中用什么样的词来形容“巷”呢?作者用“悠长、寂寥”来形容“巷”。“悠长”写出了小巷的幽深;“寂寥”表明了这是一条空寂的小巷。小巷里又有“颓圮的篱墙”,“颓圮”写出了小巷的残破;还有让人怀旧的具有隐蔽和遮挡作用的油纸伞,再加上蒙蒙的细雨,阴暗潮湿,青砖灰瓦青石路面,色调阴冷,这几个意象构成了一个阴冷、迷蒙、破败、空寂的背景。
第三个是丁香:丁香形状象结,开在暮春时节,诗人们对着丁香往往伤春、愁怨,说丁香是愁品。开的花为淡紫色或白色,颜色不轻佻,常常赢得洁身自好的诗人的青睐。在中国古典诗词中,丁香象征着美丽、高洁和愁怨。雨中的丁香更是增添了许多的愁怨和凄美。而且丁香花虽美,但容易凋谢。所以,以丁香为象征的姑娘也是容易消失离去的。
第四个是篱墙:这个篱墙是颓圮的,就让人有种哀怨、凄凉、衰败的氛围。人物形象:
丁香姑娘:哀愁、淡雅、轻盈、美丽的姑娘
a、作者在诗中如何描绘她?
丁香一样的颜色,丁香一样的芬芳,丁香一样的忧愁。
b、作者为什么反复地用“丁香”来形容修饰姑娘呢?
丁香在古典文学当中是个“愁品”, 美丽、高洁、愁怨三位一体的象征。丁香姑娘当然就是哀愁、淡雅、轻盈、美丽的姑娘 。
三、 西方有一句名言:"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莱特。"确实,诗歌的鉴赏就是欣赏者通过艺术想象进行再创造的过程。同学们对诗歌的主题有几种理解? 首先让我们结合创作背景、作者的经历来加深对它的理解。
1、 失恋的痛苦:
在爱情上,戴望舒第一次的恋爱在1927年,他爱恋着同学施蛰存的妹妹,后来恋爱失败了,戴望舒十分痛苦。《雨巷》表达诗人对爱情的追求,而恋爱失败后的那种说不清道不明的痛苦。
2、 现实的黑暗:
《雨巷》产生的1927年夏天,是中国历史上一个最黑暗的时代。反动派对革命者的血腥屠杀,造成了笼罩全国的白色恐怖。原来热烈响应了革命的青年,一下子从火的高潮堕入了夜的深渊。他们中的一部分人,找不到革命的前途。他们在痛苦中陷于彷徨迷惘,他们在失望中渴望着新的希望的出现,在阴霾中盼望飘起绚丽的彩虹。戴望舒就是他们中的一分子。他《雨巷》就是一部分进步青年这种心境的反映。戴望舒写这首诗的时候只有二十一二岁。一年多以前,他与同学杜衡、施蛰存、刘呐鸥一起从事革命的文艺活动,并加入了共产主义青年团,用他的热情的笔投入了党的宣传工作。1927年3月,还因宣传革命而被反动当局逮捕拘留过。“四,一二”政变后,他隐居在江苏松江的朋友家中,在孤寂中嚼味着“在这个时代做中国人的苦恼”。他这时候所写的《雨巷》一诗自然贮满了彷徨失望和感伤痛苦的情感。
3、 主题的理解:
"雨巷"象征了黑暗压抑的现实。
"雨巷"象征了大革命失败后,革命事业陷入低谷。
"雨巷"象征了人生际遇上的低谷。
"我"是一个心事重重的知识分子形象。
"我"是一个苦闷的、人生的追求难以实现的知识分子形象。
"我"可理解为一个失恋者的形象,这是一首爱情诗,表现了"我"失恋后仍苦苦追寻的执著情感。
"丁香般的姑娘"象征了诗人在大革命失败后苦苦追求的革命前景和希望。 "丁香般的姑娘"可理解为诗人理想中的恋人形象。
"丁香般的姑娘"可理解为生活中一切美的事物,如美好的人生理想等等。 "丁香般的姑娘"就是作者自己的真实写照。整首诗表现了诗人渴望遇上与自己有同样思想和感情的友人的心情。
整首诗可理解为诗人在革命遭受挫折后,找不到出路,但不甘沉沦的精神痛苦与迷茫。
整首诗还可以理解为诗人对生活中美好理想的追寻的心路历程。
四、 从形式美的角度感受诗歌的音乐美
1、叶圣陶先生曾经盛赞这首诗:“替新诗的音节开了一个新纪元。”如果我们从音乐性的角度来欣赏这首诗,你有什么美的享受?
①读起有一种一唱三叹、迂回反复、回肠荡气的感觉。
②听起来悦耳、和谐,读起来像一首轻柔而沉思的小夜曲。
2、那么,为什么会产生这样的效果呢?
①从全诗看,第一节和最后一节除“逢着”改“飘过”之外,其它语句完全一样,这样,同一主调在诗中重复出现,起结复见,首尾呼应,不仅加重了诗人彷徨苦闷的心境,也增强了全诗的音乐性。
②全诗从头至尾没有换韵,每一节共六行,每节押韵两次到三次,在相隔不远的行里重复一次韵脚,如“雨巷”、“姑娘”、“芬芳”、“惆怅”、“眼光”等,有意地使一个音响在人们的听觉中反复,这样,就造成了一种回荡的旋律和流畅的节奏。
③另外,语言上用反复,如“哀怨,哀怨又彷徨”,“像我一样,像我一样地”,迂回往复,悦耳和谐,一个寂寞而痛苦的旋律在全曲中反复回响,萦绕在我们的心头。
五、 背诵诗歌
上一篇: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教案精编3篇
下一篇:Sports(精编2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