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科学下册教案(优质5篇)
【路引】由阿拉题库网美丽的网友为您整理分享的“五年级科学下册教案(优质5篇)”文档资料,以供您学习参考之用,希望这篇范文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支持吧!
五年级科学下册教案【第一篇】
第三单元 它们是怎样延续后代的
1、不用种子也能繁殖吗
教学目标
过程与方法:
1、能够根据需要查阅资料,选择合适的方式搜集有关信息
2、能用植物的根、茎、叶进行营养繁殖
知识与技能:
知道一些植物可以用营养繁殖的方式繁殖后代,知道常见的营养繁殖方式
情感态度价值观:体验到营养繁殖中栽种一种植物的乐趣对栽种的植物感兴趣、愿意照顾栽种的植物
教学重点:
知道植物除了种子繁殖外,还可以通过哪些方式繁殖。
教学难点:
利用一些植物的根茎叶进行营养繁殖。
教学准备:
让学生带一些常见的植物。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提问:植物怎样繁殖后代的,你能举几个例子说一说吗?你在家看到过父母种菜或是种花吗?他们又是怎样繁殖这些植物的?
2、学生小组内交流。
3、提出问题:植物不用种子也能繁殖吗?(出示课题)
4、学生先写下自己了解的知识,然后再小组讨论交流。
5、全班交流师生共同归纳:有些植物用种子繁殖后代,如白菜、萝卜、油菜、向日葵等,还有些植物不用种子繁殖,例如天竺葵、吊兰、马铃薯、生姜、菊花、落地生根、水仙等,这些植物分别是用植物的根、茎、叶来繁殖的。
二、研究营养繁殖的方式
1、教师用大屏幕展示课文中的五种植物:落地生根、马铃薯、吊兰、生姜和水仙球。还可以展示更多营养繁殖的例子。带领学生一一分析:落地生根的边缘向下会长出一些不定根,向上会萌发出一些小叶子,摘下带有不定根的小叶子,直接插入土中就可以成活。马铃薯切块繁殖,只要上面有一个芽,就会长出一个新的植株来。吊兰的茎上会结出小苗,小苗下部带有不定根,所以落在土中就能繁殖。生姜是块茎,在他的茎节上向上能“冒出”小芽向下能长出不定根,所以不用种子也能繁殖。水仙鳞茎旁边会长出小的鳞茎,植入土中又可以发育成一株新的水仙,所以水仙用鳞茎繁殖。
2、根据大家的讨论和刚才的展示,你能整理出植物繁殖的类别吗?
3、小组讨论后汇报:植物除了用种子繁殖,还可以用茎、叶、或根来繁殖后代,这种营养繁殖或是无性繁殖(克隆)。
三、指导学生用营养繁殖的方式栽种植物
谈话:现在我们已经知道了一些植物怎样用营养繁殖方式进行繁殖了,你想自己用营养繁殖方式来繁殖一种只物吗?说一说如何繁殖。
1、小组交流扦插、压枝、分株等技术方法和注意事项。
2、指导学生亲自动手繁殖自己喜欢的植物。
3、小组之间互相参观、评价栽种的效果。
4、师生共同小结活动。
课后反思:
五年级科学下册教案【第二篇】
6、自行车车轮转动的奥秘
教学目标:
过程与方法:
1、能够在比较现代自行车与过去自行车的差别中发现自行车的传动方式。
2、能够通过观察和实验发现一些传动装置的结构和作用。
3、能够对两种传动方式进行比较。
4、会组装链条传动和齿轮传动的方式。
知识与技能:
1、知道什么是传动装置及传动装置的作用。
2、知道链条传动和齿轮传动的结构和功能。
3、了解自行车是怎样传动的。
4、认识玩具和常见机械的传动装置。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乐于进行有关传动的研究活动。
2、能够留心观察所见到的机械传动方式。
教学准备:
自行车、齿轮、链条、皮尺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集中话题
1、你们知道自行车为什么会向前进吗?
2、交流。
3、比较两种自行车的差别。
4、重点观察现代自行车。
5、让学生交流使自行车向前进的动力来源。
6、教师讲解部分结构,齿轮、链条。
二、探索和调查
1、自行车是如何利用齿轮和链条行进的,请学生画出示意图。
2、展示、交流示意图。
3、制作链条传动的模型。
4、展示制作的模型。
5、讲解链条传动的概念。
6、让学生解释,链条传动需要哪些基本构件。
7、让学生说,链条传动的作用。
8、如果没有了条,两个齿轮之间可以构成简单机械吗?
9、出示齿轮传动装置。
10、讲解齿轮传动的构成和名称。
11、比较齿轮传动和链条传动的区别。
12、观察传动装置的正转和反转。(大轮带小轮和小轮带大轮的区别)
13、齿轮传动和链条传动在生活中分别适用于什么地方。
三、回顾和解释
1、研究自行车蹬一脚踏板,后轮转几周。
2、量量自行车车轮转一圈,在地上行进多长距离。
教学反思
五年级科学下册教案【第三篇】
第三课 《昼夜交替》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1)能够解释昼夜现象和昼夜交替想象。
(2)能够读图判读晨昏线,并能够运用晨昏线的特征解决问题。
2、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教学挂图解释昼夜现象,运用地球仪演示昼夜交替现象,运用教学挂图分析晨昏线的特征。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树立世界的物质性及物质运动规律性本质性的价值观。
教学重点
探究昼夜变化的原因。
教学难点
根据已知条件推算某地的时间。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
昼夜交替的图片,投影仪、地球仪等。
学生准备:
手电筒,小地球仪,搜集“人类对昼夜交替的成因有哪些不同的观点”资料。
时间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比较思考:昼夜是怎样形成的?
1、师:在连续24小时(我们通常所说的一天)中,会出现哪些现象?(白天和黑夜)
2、出示校园(或周边村庄)白天和夜晚的图片,学生欣赏优美的景色。
师:关于昼夜现象你有那些感兴趣的问题?
3、学生交流:
(1)昼是什么意思?夜呢?昼夜交替是什么意思?(太阳的东升西落,太阳不断的从东边升起,西边落下)
(2)昼夜交替时动植物有哪些变化?
(3)昼夜交替时人们的生活规律是怎样变化的?
(4)昼夜交替是否与地球、太阳有关?有怎样的关系?
(5)昼夜交替的成因是什么呢?
师:今天,我们就来探索关于昼夜交替的成因。
二、模拟实验:认识昼夜交替的成因
1、游戏活动:
(1)师:人从你左边出现,又在你右边消失,又在你左边出现,猜想一下你和这个人是怎样运动才会产生这样的现象的?可能有几种情况?
(2)、学生讨论并交流。(人不动自己转、自己不动别人绕着自己转、两人都转但转的速度不一样)
师:那你认为昼夜现象到底是什么原因形成的呢?(以上三种情况,会是哪一种?)
2、教师演示实验:
(1)用地球仪和投影仪做昼夜交替的实验。学生观察。
(2)师:根据太阳的东升西落现象,你认为地球仪应该朝哪个方向转动?(逆时针转动。)
(3)启发学生质疑:在这个实验中你认为有哪些地方值得注意?
3、你们能设计一个模拟实验来解释昼夜交替的现象吗?
(出示地球仪和手电筒)
4、学生实验,交流操作注意点。
5、学生分组讨论昼夜的成因。(地球是个球体,太阳只能照亮地球的一半,对着太阳的那面是白天,背着太阳的那面是黑夜,地球不停地自转,昼夜就会交替出现。)
第二课时
一、研究不同地点所处的时间差异
1、师:我们观察转动的地球仪,想一想地球上一部分国家和地区是白天的时候,哪些国家和地区正处于黑夜?哪些国家和地区处于清晨?哪些国家和地区处于黄昏?
提示:先找到“昼夜交界线”,(这是教学本部分的关键)然后再判断;注意地球自转的方向;地球自转时,哪边先进入白天,哪边先进入夜晚。
完成小练习:
小组实验,在横线上写出国家或地区的名称。
当_____________是白天时,__________________是黑夜,_______________是清晨,__________是黄昏。
2、拓展思考: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开幕式定在晚上20点,那么美国、德国、澳大利亚等国家的观众应该分别在什么时候收看实况直播?
提示:要确定这些国家所处的位置,与我国的位置进行对比;还要考虑地球自转方向。
学生分组讨论汇报,师作适当介绍:
师:大家想一想:为什么美国主张将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游泳、篮球、田径的决赛放在早上8:00进行。
二、信息交流
1、师:就“昼夜交替”的话题,自古以来人类有哪些不同的观点。(结合课前搜集到的知识信息和书上第8页的内容进行交流。)
2、小组讨论后班级交流:这些观点当中哪一种更加可信?找出这几种观点中合理和不合理的地方。
3、交流:人类对昼夜交替的成因还有哪些不同的观点。
4、师:了解了这些资料之后,你们还有什么想法?
三、作业
布置学生写研究昼夜交替的科学小论文。
了解古人对昼夜交替原因的探索,让学生认识到人类对探索宇宙的艰难历程,体会到人与自然的关系,从而认识到:科学史不断发展的,人类对自然的认识是在不断进步的。
板书设计:
昼夜交替→地球自转
五年级科学下册教案【第四篇】
5、国旗怎样升上去
教学目标:
过程与方法:
1、能够通过观察,描述滑轮构造上的特点。
2、能够识别动滑轮和定滑轮。
3、能够就两种滑轮的不同作用提出假设并开展科学探究活动。
会做滑轮的实验,并通过数据分析,解释定滑轮和动滑轮的作用。
知识与技能:
1、知道滑轮的结构特征及其分类。
2、知道两种滑轮的作用以及一些在生产生活中的运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科学探究活动,体验和感受科学数据的重要意义。
2、建立一种物体可以有多种用途的意识。
教学重点:
知道动滑轮、定滑轮各有什么作用。
教学难点:
组装滑轮装置进行实验
教学准备:滑轮、铁架台、钩码、线、测力计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集中话题
1、有谁做过升旗手。
2、能告诉我,你升旗的时候是向下用力还是向上用力的呢?
3、为什么向下用里,国旗却会向上走呢?
4、讲解滑轮的概念。
二、探索和调查
1、你认为一个滑轮应该有哪些部分构成?
2、出示滑轮,讲解各部分名称。
3、讲解动滑轮和定滑轮的特点。
4、定滑轮除了可以帮助我们改变用力的方向,还能帮我们省力吗?
5、动滑轮又有什么用呢?
6、学生选择研究动滑轮还是定滑轮。
7、讨论实验。
8、交流、改善实验。
9、实验、记录、交流、小结。
10、要想做到既省力,又改变用力方向,可以怎样做呢?
11、讨论。
12、实验验证。
三、回顾和解释
1、生活中如果想应用滑轮来解决生活中的问题,你觉得必须要有哪些条件,才能比较方便地使用滑轮?
教学反思
五年级科学下册教案【第五篇】
2、质疑
教学目标:
过程与方法:
1、能够对不合理的问题、推理过程、结实、取证方法做出分析。
2、能够尝试设计合乎探究规则的取证方法。
知识与技能:
1、知道什么是质疑。
2、知道质疑的内容有哪些。
3、知道科学不能弄虚作假。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敢于质疑别人,勇于接受别人的质疑。
2、形成注重真实的科学品质。
3、乐于发现问题,进行质疑。
教学重点与难点:
1、知道什么是质疑,也知道哪些内容值得质疑。
2、能够对不合理的问题、推理过程、解释、取证方法做出分析,能够尝试设计合乎探究规则的取证方法。
教学课时: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交流”知识,知道“质疑”及其意义
1、谈话:上节课,我们学习了解了什么是交流以及交流的几种方式。在课堂上,同学们最常用的交流方式就是举手发言或是小组讨论了。你们知道这样的交流有什么好处吗?
2、学生思考
3、引导:正因为交流有这样多的好处,所以我们强调大家要养成认真倾听的良好习惯。倾听不仅能开阔自己的视野、丰富自己的思维,更重要的是我们要对交流的人给予尊重和帮助,对他的交流内容是否注重事实和证据进行科学的质疑。(板书课题)
4、提问:在课堂上,我们常常听到质疑这个词,你能说说“质疑”是什么意思吗?
5、学生发表意见。
二、引导学生了解“质疑”的几个方面
1、谈话:其实,在以前的科学课上,我们经常进行质疑,比如,我们在研究“蒸发快慢与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时,我们同学提出了怎样的假设?又做了怎样的实验方案设计?
2、学生思考回答。
3、同学们对他们的假设、设计有没有不同的意见?
4、刚才你们对这些实验设计的不同见解,就是“质疑”。
5、引导:想一想,你们刚才的质疑针对的是哪一方面?
6、教师小结引导:刚才我们质疑的是针对实验设计是否科学合理方面的。那么,除了对实验设计是否科学合理提出质疑外,你还对同学或自己的哪些科学活动有过疑问,提出过自己的见解?
7、学生回忆、交流。(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
8、引导归纳:那么谁来说说,在科学探究活动中,我们要从哪几个方面进行质疑?
9、师生共同小结:质疑应从实验设计是否科学合理、探究问题是否具体明确、得出结论的证据是否充足合理、做出的解释是否可靠等方面入手。
三、巩固运用
1、谈话引导:有位五年级的同学叫马小虎,非常想独立完成一项科学研究。这天下课时,看着饮水机前一个个排队接水喝的同学,忽然灵机一动想通过调查本班6名同学每天的饮水次数和饮水量,来估算全校800名同学一天的饮水总量。你们在小组内讨论讨论,说说他这样做行不行?
2、学生小组内交流想法并向全班汇报。
3、小结
4、引导:谁能为马小虎同学的这项科学研究提出科学合理的建议,帮他完成自己的心愿?
5、学生讨论交流。
6、引导:假如你是马小虎,经过大家的质疑、帮助,你将怎样调整研究方案?
7、学生思考交流。
6、布置作业
请你回家后,参考刚才的实验方案,想一想,如果你来对全校六个年级中各选一名同学就同样的饮水量问题进行调查,你应该怎样做呢?把你的设计写成研究方案。
和其他同学交流自己的想法。
上一篇:心理健康教育教案【实用4篇】
下一篇:汉语拼音整体认读音节教案优推4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