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编教案设计【4篇】

网友 分享 时间:

【导言】此例“精编教案设计【4篇】”的教案资料由阿拉题库网友为您分享整理,以供您学习参考之用,希望这篇资料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支持吧!

优秀教学教案【第一篇】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9个生字,绿线内的1个字只识不写。认识3个偏旁。

2.初步了解一些象形字的来历,激发学生学习汉字的兴趣。

3.有感情地朗读儿歌,体会儿歌表达的情感。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文中汉字演变过程、山水图、儿童作画图、儿歌”;录象“祖国好河山画面”;每学习小组一张铅画纸、轻音乐磁带、词语卡片、生字卡片、田字格。

一、运用媒体,在情境中感知

过渡:在很久很久以前,我们的祖先生活在一起,劳动在一起。他们看到了很多很多的东西,遇到了许许多多的事情。请小朋友看大屏幕。

1.播放轻音乐,创造一种氛围,运用多媒体演示“实物—古文字—今文字”的演变过程。(屏幕出现“船”的实物图,接着屏幕依次出现“竹子、石头、泉水、河川、燕子”的实物图,引导学生认识)

1.师述:由于劳动和生活的需要,他们要把看到的东西,遇到的事情记下来,可是那时候还没有文字,怎么办呢?我们的祖先是富有智慧的,他们想出了一个好办法,他们看见“船”就把“船”画下来。(屏幕上以动画形式依次出现由实物图变成象形字的过程)这就是我们的祖先用画图的方法创造除了的象形字,这是最早的一种造字方法。为了便于书写,后来,人们就在象形字的基础上,又造出了现在的汉字。(品古上依次出现现代汉字“舟、竹、石、泉、川、燕”,让学生读一读,认一认,初步感知字音、字形)(指大屏幕)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识字3》。(板书课题)

二、看图想象,在情境中认知

1.学习词语。

认识了汉字的演变,老师要带大家去欣赏一幅祖国的山水画。(出示山水图)你喜欢哪些景物?随着学生的回答,相机出示词语“竹子、燕子、河川、石头、泉水、小舟”。(指名读,师领读,齐读)

2.学习儿歌。

过渡:画儿真美,老师这儿还有一首更美的儿歌呢!你们想读吗?(出示儿歌)请小朋友自由地读,想怎样读就怎样读。(学生自由读)谁来当一回小老师,领着大家读。(指名领读)想读给你的好朋友听吗?(走下课桌找朋友读)

3.读好儿歌。

过渡:这么美的儿歌,老师也想读读,你们愿做老师的好听众吗?范读儿歌。老师读得怎样?为什么老师读得好呢?(指图,引导学生一边读一边想,想象山水图的美景,想象儿童画画的表情、心情)愿意像我一样读吗?请同学们在小组中练读,不足之处,请小组长指点指点。(小组合作练儿歌)

这么美的儿歌,老师指导你们一定能把它们读好。(男女生赛读,齐读)

三、小组合作,在讨论中深化

1.小组合作,读懂儿歌。

请小朋友分小组自读儿歌,画出自己不懂的词语,提出自己不明白的问题。(学生小组自学讨论)(大屏幕放映祖国河山画面图,教师随机简介)

2.诵读儿歌。

这么美的祖国河山,你想用你的朗读加上你的情感和动作来赞美他吗?(出示儿歌)(学生自由表演,诵读儿歌)

四、总结延伸,在创作中巩固

1.即兴作画。

祖国的河山真是美丽壮观,你想用你手中的彩笔,来画一画这美丽的河山吗?(播放轻音乐,学生小组合作即兴作画)

2.创作儿歌。

你们能仿造课本上的儿歌,给你们的画编上儿歌吗?编好后先在小组中读一读。(小组合作自创儿歌)等一下我们请各组的代表把你们一组的画于儿歌一起介绍给大家。

五、导书写生字,完成《习字册》

1.认读要求书写的生字:舟 竹 石 川 燕 笔 黑 什

2.扩词。

3.讲解笔画名称和笔顺(你愿意教大家写哪个字?试着说一说,学生跟着书空。其中新出现的偏旁:四点水、竹子头、单人旁,应指导学生认识)

4.教师在田字格中范写,讲解每个笔画在其中的位置,学生描红,边描边按笔顺说说笔画名称。

5.完成《习字册》,教师巡视指点。

优秀教学教案【第二篇】

一、案例背景

“有效教学”是新课改背景下催生的一种教学理念,其内涵就是在正确的教育教学思想的指导下,通过教师的有效行为,取得最佳的教学效果,促进学生有效的发展;它的外延涵盖有效的课前准备(解读课标、背景分析、资源整合,有效预案等)、有效的教学实施(即有效的课堂教学)和有效的教学评价。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指通过课堂教学使学生获得发展。发展指的是知识、技能,过程、方法与情感、态度、价值观三者的协调发展。“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指通过课堂教学活动,学生在学业上有收获、有提高、有进步。具体表现在:学生在认知上,从不懂到懂,从少知到多知,从不会到会;在情感上,从不喜欢到喜欢,从不热爱到热爱,从不感兴趣到感兴趣。在学习态度上,从‘要我学’到‘我要学’。”科学新课程实施已经有几年了,我们可喜地看到许多先进的教学理念和方法被广大教师所接受。可是在听了许多节公开课后,我又慢慢看到了一些不和谐的现象,发现现在的科学课堂越来越模式化,甚至一些老师不顾实际,对“流行”的教学模式生搬硬套,机械模仿。下面,是我对几种模式化现象的观察和思考,希望能引起大家的反思。

二、案例描述

情境1

这是目前最“流行”的一种新课导入方式:

教师:关于**你已经知道了哪些知识呢?

学生:我知道……

师:关于**你还想知道它的哪些方面问题呢?

生:我想知道……

生:我还想知道……

师:能提出这么多的问题,你们真棒!我们就来研究其中的**问题,好不好?

生(齐说):好!

我们在听课时发现,老师问“大家愿意不愿意?”学生一般都会毫不犹豫、茫然而顺从地回答“愿意”,然后教师根据自己预先的设计进行教学。也有些老师,面对学生的回答,会是或否地表面应付着,如果学生最终还是没有提出教师预设的那个问题,教师便干脆把学生提出的一堆问题放在一边,仍回到原来的设计进行教学。

反思

其实以上的这种导入能重视并调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基础,还让学生充分的展开想象,并且说出来和大家交流,体现了我们的教学要以学生为主体的理念。但是,在太多的老师无论什么课型都这样导入时,就值得我们去深思了:

1、都这样导入,对实现课堂教学目的一定有帮助吗?我想科学课应把更多的精力和时间放在学生自主探究、学习知识的过程上,导入毕竟就只是个开头的引子,不能主次不分,在猜测探究目标上盲目花太多时间。有些课,完全可以开门见山地引入正题的,就不需要太多的前缀。

2、这样的导入多了,不一定是件好事。学生在提出了一堆迫切想探究的问题后,他们却不能真的去研究,要探究什么最后还是老师说了算,这样能说是真正体现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吗?这个提出问题的环节真的能使他们有好奇心,能产生探究的欲望吗?我有点担心,如果某个老师老是这样导入,还可能会打击学生探究的热情呢!

情境2

现在的公开课上,我们能一直听到老师对学生使用鼓励性的语言和肯定的评价。例如:“你真棒!”“你很聪明!”“这个办法好,大家为他鼓掌!”等等,一节课下来,好像就没有一个学生有犯错误,也听不见老师有指出错误的。

一次,听一位老师上七年级科学《质量的测量》中天平的使用。某实验小组的学生在汇报实验时,测量结果明显比别人大了许多,老师听了后,仍然微笑地对学生说“没关系,请坐下”,然后请别组同学继续汇报了。我留心了一下,刚才的学生原来把物体放右盘,砝码放左盘了!为什么老师不敢指出学生的错误呢?

反思

新课程标准提倡:“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对学生多使用正面和积极的评价,关注学生在自主学习中的取得的进步和改变,从而不断激发和维持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那么,是否说好不说差就是对学生的激励呢?是否一味的肯定、表扬和激励就有利于学生的成长呢?

我想上例的那个老师完全可以告诉学生:“这次实验,你们失败了!但是别灰心”,还可以让其他同学帮助他们找出错误的地方并加以纠正。这样对失败和错误的评价,适当的时候就必须出现,它可以帮助学生认识到自身长处和进步的同时,也认识到自己的不足,并对他们提出努力的方向,让学生从失败中获取新知识,更培养了他们的心理品质。

情境3

在一个科学老师上七年级科学《生物与非生物》第一课时,让2个学生为一个实验小组进行合作,用一个放大镜观察蜗牛……

反思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起,就像上例一样,有些老师不管什么问题、什么时候一律都只采用“合作探究”的形式进行探究、谈体会、说小结,哪个地方不用就怕别人说他教学理念不先进,走入了“重视讨论,忽略思考”“重群体,轻个体”的死胡同,根本忘记了对学生个体独立思考、探究能力的培养。。那么“合作学习”是不是科学课堂上唯一的学习方式呢?是否什么问题什么时候都适合“合作学习”呢?

我认为“合作学习”并不排斥其他的学习方法,教师要选择恰当的时机和其他的教学组织形式:例如教师的演示、讲解等集体教学和学生的独立思考学习相结合。搞好集体教学是进行小组合作学习的基础,二者可以形成互补,相辅相成。教师的精讲,不但可以给学生提供和探究活动有关的知识背景,而且还使学生明确了小组合作学习活动的目的、要求和需要解决的重点、难点。另外,对于较浅显的问题,能让学生靠自己能力去解决的问题,就要大胆地放手让学生进行个体的思考或探究,没有必要为了“合作学习”而搞“合作学习”的形式。例如上例中,教师完全可以让学生单独使用放大镜去观察蜗牛的形态结构,再让他们与其他同学交流观察结果。

情境4

这是一节科学公开课的结尾,又是采用同样的结尾。

老师:“说说这节课你都有哪些收获?”“这节课你学到哪些知识,还有什么困惑呢?”

学生:通过这节,我知道了……

学生:今天,我学会了……

老师:同学们讲的真棒!

反思

说实话,在新课程一开始的时候,我也很喜欢这样的课堂小结。在课结束的时候,学生需要小结,借助这样师生问答式的小结,能较全面地回顾整个课堂学习的认知过程,梳理、升华有关的知识、原理和方法,这是非常必要的。可是,如果老师无论什么类型课都采用这样模式化的小结,学生对科学课堂还有什么新鲜感和期待呢?另外,我认为,在课尾,除了学生,教师更需要小结,需要思考学生到底学到什么程度?采用的教学方法符合学生需求吗?有多少学生还没有达到教学的最低要求?所以,最好的总结应该是师生对应教学目标的相互评价,学生对应教学目标的自我检查、自我评价,发现共同存在的问题,当堂反馈,学生个别的问题,可以在作业辅导中关注。

三、案例反思

教学是一种创造性的活动。只有师生的心灵不断撞击,才会产生激情的火花;只有师生的情感不断交流,才会激发人性的快乐。课堂教学只有回归到人性、回归到生活才会真正达到时效。教无定法,学无止境。只有通过我们尊重人的发展规律、尊重教育的发展规律,转变观念提升能力,才能真正实现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在以上的几个案例中,几个老师都很想体现新课程提倡的“自主”、“探究”、“合作”“启发性原则”“积极的评价”等科学理念,但又没有真正体会这些理念的真谛,而是对流行的教学模式照搬照抄,简单模仿,结果适得其反。新课程背景下教学模式的建立是必须的,它能使教师们走一条有章可循的道路,可以借鉴前人的经验,而不用浪费时间去走弯路。但我们又要注意防止出现课堂教学的模式化。我认为新课程背景下,教学过程与方法的选择是有依据的。教师要根据自身特长、学生水平、学校课利用的教学资源、教材内容要求等实际特点选择合理的教学模式和方法,主要有探究式学习、体验式学习、合作式学习、自学式学习等方式,具体方法的搭配要灵活选用,设计能有效实现教学目标的教学结构和程序,从而达到课堂教学的最优化。

最后,我特别希望每一位科学教师都能努力做一个个性化的教师,抛开模式化,开创个性化的科学课堂。“成为你自己”这句镌刻在奥林匹斯山石上的名言,应该是每个科学教师努力的方向。让个性在教育教学中变成你与众不同的特色和优势,让你的课堂个性飞扬!

参考文献

1、科学课程标准(7-9年级)

2、石光才《新课程谨防合作学习流与形式》《中学生物教学》,

3、严育洪《新课程评价操作与案例》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xx。

4、陈万勇《个性化教师与个性化教学》《四川教育》,

优秀的教案【第三篇】

教学目标

1.认识8个字,会写“上、下、土、个”4个字。

2.培养学生认字的兴趣。

课前准备

每小组一份生字卡片,每生画一幅“我的家”,每生一个信封(装有小卡片)

教学方法

在情境中读读、认认、贴贴、说说。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今天老师心情特别高兴,你们猜是为什么?(有的猜是因为有老师来听课,有的猜是因为我们特别乖……)

师:老师告诉你们吧,是因为老师有一个好朋友,她叫小新,她邀请老师到她家去玩呢,我们一起去好吗?你们瞧,她来了。(小新:欢迎老师到我家做客,也欢迎同学们到我家做客)。

二、利用情境,识字说话。

(一)参观前

1.师:小新,你家都有些什么呢?

新:我家有好多东西,我都写在卡片上了。

师:请同学们读一读卡片,说说小新家里都有什么,好吗?

2.生自学生字。

3.学生汇报,上台说一说:“我知道,小新家有:沙发、茶几、报纸、书架、台灯、挂钟、电视、电话……”

4.齐读、指名读、分组读。

(二)参观

师:听了同学们的话,老师急着想去小新家看看了,大家能用一个成语说说老师现在的心情吗?(着急、非常着急、迫不及待……)

1.小新:这就是我的家,大家请进。

师:小新,你的家真漂亮!谁也能像老师一样用一句话夸夸小新的家?(生:小新你的家真美丽!小新你的家真可爱!小新你的家真棒!)

2.看图说说小新家里都有些什么?(一边说一边卡片出示词语)(贴卡片)

3.仔细观察这些词语,你发现了什么?(可以分为家具和电器两类)请你上来摆一摆。

4.用自己的方法记一记。

5.出示生字(小黑板),指读,说说你认识这些字中的哪些偏旁?(生认出三个,就先学三个)

6.说说其他字你可以怎么记住它。(利用熟字变一变、合一合的方法。)如:火+丁──灯,日+免(去尾巴兔)──晚……

找出生字中平舌音、翘舌音、后鼻音。

7.开火车读卡片。

8.《能力训练》中的你指我读。

9.请小新再介绍一下她的家(为后面请同学说做铺垫)

(三)参观后。

1.小新家这么漂亮,我相信同学们的家也很漂亮,但这么多家老师去不了,好在你们都把家画下来了。每个同学都有一个信封,信封里有许多词语。请你们选择自己需要的字词贴在画上。(板书:1、贴)。

2.贴好了以后向小组里的同学介绍一下自己的家(板书:2、jie shao)

3.把画贴到墙上,请老师和同学来参观你的家,也可以去参观一下别人的家,指着小卡片说一说他家有什么。

(四)写字

在前两课的基础上,让学生自己先看范字,整体认记每个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和笔顺,再试着描描,最后每字写一遍。老师做有针对性的指导,指导重点是“下、个”两个字。

下:认识笔画“、”,写点起笔轻,落笔重,与坚相连,居中线上。

个:上面是“人”不是“入”,撇的起笔高,捺的起笔低一点,两笔相接,开口度大。坚居中,带针尖,不与“人”连接。

(五)巩固练习:

1.《同步阅读》中的分类练习。(把用不同的颜色把词语分成家具和电器两类)

2.猜一猜,连一连。

老大天天演戏 报纸

老二每日作文 电灯

老三千里传声 电视

老四送来光明 电话

三、课后延伸:

师:回家后和爸爸妈妈一同做家具和电器名称的卡片,贴在物品上,这样你就可以学到更多的字了。

教师优秀教案【第四篇】

优秀教师精编教案:秋夕

一、 谈话:

美丽的秋天又来了,让我们与黎明共舞,用诗歌开启新的一天,迎接这金秋时节。

二、 复习诗歌《赠刘景文》、《山行》。

1、师:全体起立,调整呼吸,准备诵读。

2、生齐诵:

赠刘景文

宋 苏轼

荷尽已无擎雨盖,

菊残犹有傲霜枝。

一年好景君须记,

正是橙黄橘绿时。

山 行

唐-杜牧

远上寒山石径斜,

白云生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

霜叶红于二月花。

三、学习新诗《秋夕》。

1、导入:古代的诗人描写秋天的诗还有很多很多,今天我们再来学一首新诗。

2、出示《秋夕》:

秋 夕

杜牧

银烛秋光冷画屏,

轻罗小扇扑流萤。

天阶夜色凉如水,

坐看牵牛织女星。

3、师范读全诗。

4、领同学们诵读。

5、同桌互读,不会的字请教小伙伴。

6、同学们齐声读。

7、小组赛读。

8、男、女生对读。

10、全班齐读。

11、指名背诵。

四、延伸活动。

谁还知道哪些写秋天的古诗?请读给同学听吧。

20 54154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