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生命精选5篇
【导言】此例“谈生命精选5篇”的教案资料由阿拉题库网友为您分享整理,以供您学习参考之用,希望这篇资料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支持吧!
谈 生 命【第一篇】
(一)
广东深圳育才二中 夏志明
学习目标:
1. 理解文章蕴含的深刻哲理,认识生命的本质和生命的意义,培养积极的人生观。
2. 反复朗读,提高诵读水平,感受文章的优美语言。
3. 欣赏散文,品味其中的情思和意蕴。
学习重点:
1. 理解作者的人生感悟和理性的思考,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2. 在反复朗读中品味散文的特点。
学习时间:
2课时。
学习过程:
第一课时
组织自学
一、借助工具书,扫除字词障碍
解释词义:一泻千里 啼血 清冷 清吟
二、分A、B组完成
A组以《生命像一江春水流动着》为题,B组以《生命像一棵小树生长着》为题,将课文改编成朗诵材料,进行诵读练习。
三、诵读表演
四、诵读评议
1. 评议朗诵效果。(语气、语调、语音、语速、情感、节奏等)
2. 评议改编的材料(有无肢解层次内容,有无突出重点等)
五、梳理结构
细心的同学已经发现,本文只有一段。现在我们就文章的内容划分层次,并用简洁的语言写出层次大意。(言之成理即可。)
六、课后拓展学习
1. 网络学习:阅读“生命之光”一类纪念冰心老人的文章。
2. 搜集关于“生命”的格言、警句。
提供网址
第二课时
课内学习
一、格言导入 课文
1. 同学们展示搜集的格言、警句。
2. 老师出示一条格言,组织讨论。
“以特写的角度看生命,它是一个悲剧,以长镜头的角度看生命,则是一场喜剧。”
──查尔斯·加普林〈Charles Chaplin〉)
请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对于生命的含义,同学们似乎明白了一点。但是,生命是大自然的奇迹,要想真正明白它的真谛,不妨借助前辈们对生命的感受和思考来开阔我们的视野,丰富我们的思想。
二、诵读课文,体会作者对生命的思考
1. 默读课文,质疑问难。
2. 组织讨论,理解生命的含义。
A.“然而我不敢说来生,也不敢信来生”这句话的含意是什么?在文中反复出现有什么作用?
因为缺少了奋斗与成长,生命变成了“死湖”,变成了“空壳”,而现实中确实有缺少进取精神的人,所以作者不敢说来生,也不敢信来生。反复强调作用:强调今生今世要奋斗,要前进,要成长。
B.“他消融了,归化了,他说不上快乐,也没有悲哀!”这句话十分形象地表现了历经奋斗者的心境,用你的语言表达你的理解。
经过奋斗的人,在回顾生命历程时,虽然没有遗憾,心境平和宁静,但却有几分怅惘和虚无。
C.“在快乐中我们要感谢生命,在痛苦中我们也要感谢生命。”作者为什么说在快乐和痛苦中我们都要感谢生命?
因为生命让我们承受了人生特有的愉悦和美丽。
D.虽然作者说“我不敢说生命是什么”,但是,纵观全文,事实上已经作了回答。那么,生命到底是什么?
生命诞生于自然,最终又归于自然;生命是战胜困难、享受欢乐、不断前进的过程。
三、诵读课文,体会议论散文的特点,了解作者的人生观
议论性散文具有抒情性、形象性和哲理性的特点,它给读者一种富于理性的形象和情感,从而提供一个广阔的思索和联想的空间。它往往蕴含深邃的哲理,熔情感、哲理、形象于一炉。鉴赏议论性散文,要注重从情中悟理,在理中染情,仔细体会情理交融的艺术特点。
请大家细细品读,说说本文是如何让“生命”这个理性的事物形象起来的,它为我们提供了哪些思索和联想的空间?
通过两个比喻,让生命充满盎然的活力和勃勃的生机,形象地表达了生命历程里的欢乐(一江春水经过细细平沙,看见夹岸桃花;一小树种籽破壳出来;小树开出满树繁花,蜂蝶围绕,小鸟歌唱,小树荫庇花草;小树结出累累果实等。)和痛苦(遇到暴风雨,使他心魂惊骇;冬天的朔风,使他无力的在空中旋舞,在根下呻吟等。)最后,用富有哲理的语句(“生命不是永远快乐,也不是永远痛苦,快乐和痛苦是相生相成的。”“在快乐中我们要感谢生命,在痛苦中我们也要感谢生命。”“快乐固然兴奋,痛苦又何尝不美丽?”这些话道出了生命的真谛,表达了积极的人生观。这完全是作者自身生活态度的写照。
有人说,冰心的生命,像诗一样优美、清新,像玫瑰一样芬芳、艳丽。长长的一个世纪,从起始到终点,以笔和生命画了一道美丽的弧线。对此,不知同学们有什么感触?(结合课外阅读谈谈感想)
冰心一生,追求真善美,憎恶假恶丑,敢于揭露黑暗和腐朽,无私无畏。
冰心平易慈爱,在她眼里,没有平民百姓和“达官贵人”之分。
巴金说:“冰心大姊的存在就是一种巨大的力量,她是一盏明灯,照亮我前进的道路,她比我更乐观。灯亮着,我放心地大步向前。灯亮着,我不会感到孤独。”
梁启超1924年赠送冰心一副对联“世事沧桑心事定,胸中海岳梦中飞”,这正映照着冰心的人格、境界。这就是冰清玉洁的一颗心。
……
四、联系自己的生活体验,说说自己的人生色彩
五、课后拓展学习
1. 仿句练习
A.用“不是……也不是……而是……”句式写话。
B.写一组排比句。
2. 以“生命,苦耶?乐耶?”为题,写一段话。
谈生命【第二篇】
课文研讨
一、整体把握
本文以“一江春水”和“一棵小树”为喻,揭示生命由生长到壮大,再到衰弱的过程和一般规律,以及生命中的苦痛与幸福的相生相伴的共同法则,表达了生命不止奋斗不息的意志和豁达乐观的精神。从结构上看,课文仅一段,即中间不分段,但思路清晰,章法严整,很容易看出行文层次来。下面从文章的思想感情、思路章法和语言运用等方面作简要分析。
“谈生命”是一个寻常的话题,但本文开篇即生波澜,不说“生命是什么”,而说“生命像什么”。“是什么”是下定义;“像什么”是文学性的表述,决定了全文形象性、审美性和隐喻性的特点。总之开篇的话警醒眼目,提示话题。
接下来描写“一江春水”的全部生命历程。这里喻示着人的生命历程中的几种状况,但所描写的几个“有时候”的情况,从事情性质和发生的状态来看,不分先后阶段,即不与人的生命历程的阶段一一对应,而是显示“一江春水”亦即人的生命历程的丰富多彩。“他聚集起许多细流……一泻千里”,这些句子非常连贯顺畅,有气势,有力度。有几个重要的词语,“快乐勇敢”“享乐”“愤激”“怒吼”等,都是表示情绪色彩的,对刻画“春水”形象和表达作者的心意有很大作用。
再往下描写“一棵小树”的全部生命历程。与前一层有所不同的是,从“破壳出来”,到“长到最茂盛的中年”,再到“他消融了,归化了”,这几个连续的阶段,勾画着或喻示着人的生命历程。但在情调、寓意上与上一层是一致的。开头几句话,“生命又像……在烈日下挺立抬头!”细读之中可以感受到生命力量的冲动与奋进,其中“聚集”“破壳”“伸出”“挣脱”等词语对表达这种意义起着重要作用;另外,“快乐”“吟唱”“跳舞”“宁静和怡悦”等词语,表达的思想感情也与上一层是一致的。
最后绾结全文,点明、深化主题。作者在这一层揭示生命的本质(由卑微、渺小到生长、进化),点明快乐和痛苦是生命之歌的基本旋律。开头几句气势非凡,“宇宙是一个大生命……大生命中之一滴”,语调高亢有力,表露作者浩渺的思绪、宽广的胸怀。“生命中不是永远快乐,也不是永远痛苦,快乐和痛苦是相生相成的”,“在快乐中我们要感谢生命,在痛苦中我们也要感谢生命”,这两句是作者积几十年的生活经验写成的精警之句,是最富有思想情感的句子,也是全文点题之句。作者提炼出深刻的哲理,并表明自己的人生观、人生态度,以及对社会、对宇宙自然、对人生的深刻感悟。全文具有高亢、激昂、达观的情调,这种情调在结尾部分更加显著。
本文兼具感性化和理性化的特点。以前者而论,“一江春水”“一棵小树”是比喻性的说法,描述它们的行进和生长过程,生动形象,蕴藉含蓄,给人以美的享受。这是本文作为文学作品的显著特点。以后者而论,文章揭示了生命的一般规律、生命历程中的艰难与幸福的辩证法,以及幸福含义的多样性丰富性,揭示了宇宙生命之间的关系及其相互作用,这些都是文章哲理意味、理性精神的表现。
另外本文在语言运用上也很有特点,都是纯白话,但明朗、灵动、蕴藉,有韵味,上文提示的许多词语就是例证。文中还有反复的语句,如“生命像……”“生命又像……”,既成为行文层次的标志,又有旋律回转、反复吟唱之感;“大海(大地)庄严地伸出臂儿来接引他,他一声不响地流入(落在)她的怀里。他消融了,归化了,说不上快乐,也没有悲哀!”“然而我不敢说来生,也不敢信来生!”这种反复的语句,庄重而精警,生动又富含思想。其中“说不上快乐,也没有悲哀”是一种特殊的感受,也许在常人的感觉和想像中,死亡是痛苦和悲哀的,但作者超越了这些,达到了非常人所能达到的思想高度,语句看似平常,实则蕴含邈远情思、意味深长。
二、问题研究
1.全文可以划分为几个层次?有几种不同的划分方法?
可以有多种分段方法,下面作一种较为粗略的分段,并对各段的意义和作用作些说明。
第一层:仅一句话,“我不敢说生命是什么,我只能说生命像什么。”这是全文的领起句,也是文章思路的起点,为下面行文展开作一铺垫,它独立于文章各层或各段之外,不好与下文联成一段。
第二层:从“生命像向东流的一江春水”到“也不敢信来生”。描写生命像春水东流的状况,应该独立成段,如果细分,这段的最后一句话还可以独立成段,以示这一句话的重要性。
第三层:从“生命又像一棵小树”到“也不敢信来生”。描写生命像一棵小树成长和衰亡的状况,段落特点和作用与第二段是一致的。
第四层:最后结尾。总结上文,抒发感想,阐发哲理。
这种分段以“粗略”为原则,如果要细分,还可以在二、三、四段内再细分。本文的分段没有定规,“有几种不同的划分方法”这本身就含有鼓励学生有不同答案的意思。
2.最后一段(层)在全文结构和表达主题方面起什么作用?
最后一段(层)全是议论,从表达主题方面说,在前文对生命的现象作比喻性的充分描写之后,再点明命意、阐明文旨、深化主题;从结构方面说,起着总绾全文的作用,由于文章具有哲理性、议论性的特点,所以最后一段具有作结论的性质。
3.怎样理解“愿你生命中有够多的云翳,来造成一个美丽的黄昏”这句话?
这是一句形象生动的话,本可以有多种理解,但在本文中,意思是:希望你的一生有丰富多样的经历,你才真正体验到人生的美好。或者说人生应该经历幸福和痛苦、快乐和悲哀,只有某种单一的经历是不够的。这里的“云翳”喻指丰富多样的经历、体验;“美丽的黄昏”喻指人活到一定的年龄,或者说到了老年,具有无限感慨又感到幸福和欣慰的景况,可以指老年时,但也未必确指老年景况。
这句话是诗句,很有意味,可以让学生背诵下来,对于学生理解本文、体验生活、认识人生都有好处。如果可能,还可让学生仿写类似的语句。
4.全文的感情是怎样变化的?感情基调是什么?
本文表达的感情是丰富多样的。细说起来,随文章的展开,感情呈起伏变化状。文章描写一江春水时充满激情,从“愤激”“怒吼”“奔腾”等词可以读出这种感情来;继而面对种种境遇,心情是快乐的、平静的;最后描写春水到了大海,表达的心情更是平静的,没有快乐,也没有悲哀。描写一棵小树则略有不同,一开始充分喜悦,充满希望,继而是“宁静和怡悦”,最后冬天来临,叶落归根,则怀有超乎寻常的平静,没有快乐,也没有悲哀。
尽管全文的感情有起伏变化,但总的说来感情基调是积极乐观的,作者借此文宣示一种健康、进取的人生观。
关于练习
一、反复朗读课文,品味关键语句,说说作者对生命的本质有怎样的认识。
本题意在整体把握文章大意,深化对文章思想的认识。注意把握本题的三个要求:“朗读”,“品味”语句,阐明文章主旨。这三者有前后顺承的联系,或内在的联系,即通过对课文的感觉感知,达到对文章的本质的理解把握。
文章中蕴含着作者丰富的感情,可以通过朗读体会得到。要指导学生认真朗读,读到感情激越处要情调激昂,声音响亮;读到感情平静处要语调深沉;读文章最后部分要情调高昂,字字蕴含力量。
关键语句很多,主要集中在文章最后一段。品味这些语句其实也是在抓文章的主旨句、主题句和精警语句。这些语句有:“生命中不是永远快乐,也不是永远痛苦,快乐和痛苦是相生相成的”,“在快乐中我们要感谢生命,在痛苦中我们也要感谢生命”,“快乐固然兴奋,苦痛何尝不美丽?”这些话大同小异,但意味略有分别。第一句阐述生命中快乐与痛苦的辩证法,表明对生命规律的判断、认识;第二句阐述作者(或我们所有人)对于生命中的辩证法应持的态度,这是在对第一句的内容既已了然之后,更进一层地表明态度;第三句的意义与第二句相似,只是以反问的形式阐述,即无疑而问。
作者对生命的本质的认识是:生命的道路是曲折的,要经历种种磨难,其间有痛苦也有幸福,痛苦也是一种幸福;生命存在于运动之中,生命的过程是进取、斗争的过程;个体生命是宇宙大生命的一分子,个体生命最终要回归宇宙大生命的母体之中;生命的体验,始而新鲜,继而平静,最终归返大生命母体中则无欢喜也无悲哀……考虑到这一思考有一定难度,也可以另作这样的表述:生命的本质和规律,在于蓬勃成长,奋勇前进,任何力量也无法阻碍它、压制它;它始而渺小、微弱,继而强健、壮大,终而归于消亡,其间幸福与痛苦、顺利与曲折相伴相随。要注意,这里陈述的是作者对生命的本质的认识,而不是让学生畅谈他们自己对生命本质的认识,所以答案应尽量贴近课文的本意。
二、文章用一江春水东流入海、一棵小树长大叶落归根来比喻一个人生命的全过程,并对人生的每一阶段进行了形象的解说。反复朗读、体味有关文段,按照原文的思路,试着用自己的话描述一下这个快乐而痛苦的人生过程。
本题意在引导学生理清文章思路,并揣摩文章重要段落的意蕴。“用自己的话描述”,意即答案有较大的伸缩性,可以有多种答题思路。
思路一:以一江春水的生命历程为例,阐述生命是一个快乐而痛苦的过程。这个过程具有曲折和大起大落的特点。这就要回顾文章有关段落,试作提炼、概括,再用自己的话表述。
思路二:以一棵小树的生命历程为话题,阐述生命是一个快乐而痛苦的过程。要求同上面一样。所不同的是这个过程在这里表现得更加平静而温柔一些。
答题的关键,一是按照原文的思路,不能离开课文;二是用自己的话作归纳总结。
三、作者说:“生命中不是永远快乐,也不是永远痛苦,快乐和痛苦总是相生相成的。”“在快乐中固然兴奋,苦痛又何尝不美丽?”联系自己的体验和对生命的认识,以“生命,苦耶?乐耶?”为话题写一段话,并展开讨论。
此题意在挖掘文章思想感情的价值,进行情感态度、价值观教育,并进行写作训练。理解作者的话不是此题的重点,重点在于“借题发挥”,要联系自己的生活体验,说出自己的独特理解,表达自己的人生信念。
教学建议
一、加强生命体验,丰富人文素养。课文描述了生命的现象和规律,表现出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教学时应引导学生对生命现象和规律进行思考,并感受和借鉴这种人生态度,也就是说在学习课文的过程中,进行人生观、价值观教育。
二、联想、想像、揣摩、品味。课文以“春水”“小树”比喻人生,具有很强的隐喻性,需要训练学生的形象思维,激发他们的联想和想像,感受文中鲜活的形象;还要揣摩文中的哲理性思考,训练学生的理性思维、提炼概括的能力。
三、注重朗读和背诵。本文以典范优美的现代白话写成,注入了感情,写出了气势,很适合朗读。此外,可以结合朗读和揣摩文意来学习语言。本文语言既有形象的描写,又有哲理的陈述,句式变化多样,可以让学生熟读,一些精彩句段可以背诵。可以背诵最后一段,也可以背诵全文。在朗读和背诵的同时,还可以对文中的一些语句进行仿写、扩写。
四、课文后附了冰心写于1985年的散文《霞》,这篇散文与课文的写作时间相距近四十年,其间我们国家经历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作者也由中年人变为老年人。两文中的主题有相似之处,当然思想感情也有不同之处,例如课文的情调更加激昂一些,《霞》更加平和一些。将两作一比较,可以更加深入地理解课文,把握作者的人生态度、人生观念。
五、有关课文的几个大的、重要的和有争议的问题在“问题研究”中已经提出并作了解答,这里再补充一些问题供教学时参考。
1.你从课文中领悟到生命的本质是什么?生命的规律又是怎样的?
2.“一江春水”和“一棵小树”分别经历了哪几个生命历程或哪几种生命状态?暗示了怎样的人生历程、人生状态?
3.在这几种生命历程和生命状态中,“春水”“小树”表现了怎样的心理品质、情绪状态?
4.“行程的终结”喻示生命的终结,此时“春水”的心态是怎样的?(或“春水”怎样面对死亡的来临?)
5.最能表达课文主题思想的是哪一句或哪几句?
6.你能简要分析人类或自然界中痛苦与幸福相伴共生的其他生命现象吗?
7.综观全文,作者意在宣示一种什么样的人生观?
有关资料
一、冰心传略
冰心(1900—1999),原名谢婉莹,现代著名女作家。1900年10月5日生于福建福州长乐。父亲谢葆璋是海军军官,曾参加甲午中日海战,具有爱国思想。冰心的童年是在山东烟台海边度过的。大海以它奇幻多彩的晨昏朝夕,孕育了她丰富的想像,陶冶了她诗人的气质。在海边孤寂的童年生活中,冰心7岁就开始阅读《三国演义》《聊斋志异》《西游记》《水浒传》和林纾〔林纾(1852—1924):近代文学家、翻译家。原名群玉,字琴南,福建闽县(现在福州市)人。他译了四十多种世界名著。〕译《说部丛书》。辛亥革命起,随家南回,才进福州女师上学。1913年全家迁至北京。1914年入北京教会学校贝满女中。因志愿学医,于1918年进协和女子大学理科预科。五四运动爆发时,她是预科一年级学生,满腔热情地投入青年爱国运动,在学生自治会任文书,又是北京女学界联合会宣传股中的一员。为了扩大宣传效果,她开始在北京《晨报》发表《21日听审的感想》等鼓吹爱国学生运动的时评,署名谢婉莹。在奔腾澎湃的五四运动的启迪下,她看到了半封建半殖民地的中国的一些社会问题。从1919年9月起,以冰心这一笔名写了许多问题小说〔问题小说:为提出某种社会问题而创作的小说。〕,如《两个家庭》《斯人独憔悴》《秋风秋雨愁杀人》《去国》等,引起了较为强烈的社会反响。所以冰心说,是五四这道电光,这声惊雷“把我‘震’上了写作的道路!”由于白天上街宣传、募捐,晚上笔不停挥地写“问题小说”,理科的功课脱下一大截。1921年,在理预科毕业后,就考入文本科。因文科成绩优异,还跳了一级。
冰心的“问题小说”大致可分为三类:一是抒写对封建社会和封建家庭的不满,二是揭露军阀混战造成陷民水火的惨痛生活,三是从人道主义立场表现对劳动人民的同情。
1921年,冰心由许地山、瞿世英推荐,列名于文学研究会。她的“问题小说”与文学研究会的文学应该反映社会现象、讨论人生问题的宗旨是一致的。这时,冰心着重反映刚从封建思想束缚中挣脱出来而又找不到出路的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的彷徨与苦恼,她敏锐地感到了这部分青年的危机:“不能升天,不甘入地”,他们被“悬在天上人间的中段”。代表作有《超人》《烦闷》等。但那时冰心已不满足于只在小说中提出问题,她在探索人生道路上希望寻求答案。当时她既不可能与工农结合,又缺乏先进思想的武装,只能以自己“美满”的家庭中的“亲子之爱”作为灵药,推荐给当时患有时代病的青年,以母爱的深沉,自然的神妙,童心的纯真来慰藉他们烦闷的灵魂。这就是冰心的“爱的哲学”的起因。她的小说和散文的文采既融化了古典文学的神韵,又融合了欧美文学的乳汁,赢得许多青年的共鸣,被人称为“冰心体”。
从1920年开始,冰心又以诗歌体裁抒唱对人生的感受。由于受泰戈尔《飞鸟集》的影响,她写出了为文坛瞩目的短诗集《繁星》和《春水》,摹仿者不乏其人,造成了所谓“小诗的流行的时代”,当时有人将此类短诗称为“春水体”。冰心的诗歌风格含蓄、温婉、隽美。她的“诗的女神”“满蕴着温柔,微带着忧愁,欲语又停留”。冰心早期的文学观是,文学要能“表现自己”才是有创造性的、有个性的“真的文学”。而她的短诗则是最能“表现自己”对人生的探索,对自然的赞颂,乃至心灵深处的矛盾、烦闷的“真的文学”最典型的例证。
1923年,冰心出版了小说集《超人》,诗集《繁星》《春水》。同年她毕业于燕京大学(协和女大已与燕大合并),以最优的成绩获得金钥匙的荣誉,并得到燕大的姊妹学校美国威尔斯利大学的奖学金,于1923年8月赴美留学。不久因病住在美国青山沙穰(ráng)。疗养院7个月。在疗养院她过着“完全与‘自然’相对”的生活,病友间的相互忆念似乎又实现了“世界上的儿子和儿子都是好朋友”的幻想,加上客旅中的乡愁使她倍加思念母亲,这样就在作品中更热衷于以宣扬母爱、自然、童心为内容的“爱的哲学”,代表作有《悟》《寄小读者》等。冰心从1923年开始在《晨报》副刊《儿童世界》栏内发表《寄小读者》,1926年结集出版。《寄小读者》中虽着力咏唱“万全的爱”,但在这本旅美通讯集中从不渲染资本主义制度的所谓“物质文明”,而是热恋着祖国的乡土和亲人。从1926年至1935年,该集即发行21次,平均不到半年即重印一版。冰心是五四以来最有影响的儿童文学作家之一。当时她以平等、诱导的教育方法启发儿童,这对封建的填鸭注入式的教育方法是一种否定。1926年冰心获文学硕士学位后返国,先后任教于燕京大学、清华大学和女子文理学院。其时,北伐战争的革命风暴使她感到超阶级的“爱的哲学”的虚幻;日寇入侵的炮火将她那个能“融化消灭”世间烦愁的“家”也拆散了。冰心的思想有所变化,写出了《分》《冬儿姑娘》等作品,对劳动者的苦难生活寄予深切的同情。《分》侧面描述一位劳动妇女为生活所迫而做奶娘,无法哺育新生亲子,说明了母爱也不是人人能平等享受的。茅盾在1934年所写的《冰心论》,对她早期的创作道路论述颇详,对《分》的评价也较高。
(选自《冰心研究资料》,北京出版社1984年版)
二、生命的璀璨瑰丽(陈子善)
52年前,冰心先生写过1篇散文《谈生命》,发表于当时京沪铁路管理局主办的《京沪周刊》第1卷第27期。《京沪周刊》是份小而冷僻的综合性刊物,以报道铁路新闻,探讨铁路修建为主,兼及时事经济,文艺只是点缀。因此,冰心先生这篇情感真挚深邃,文笔清新柔美的散文长期湮没,为各种冰心作品集和研究资料集,包括迄今搜录最为齐全的《冰心文集》(六卷本,上海文艺出版社)和《冰心全集》(八卷本,海峡文艺出版社)所失收,不为人知。
现在,冰心先生走了。她老人家的谢世,标志着五四新文学运动最后一位成就卓著、影响深远的作家隐入了历史。作为一个中国现代文学研究者,我未能有幸亲承冰心先生謦,但我想起她老人家90年代初以来给我的好几封亲笔信,想起她赠我的题词,想起她慨然惠允担任我参与主编的民国女作家小说经典“虹影”丛书的名誉主编,对她老人家的宽厚、亲切和关爱,一直心存感激。为表示我的深切的哀悼之情,现把这篇半年前无意中得之于冷摊的先生佚文《谈生命》公之于世,以为纪念。
在我看来,冰心先生与世纪同龄的生命是坚定的,正直的,是完全融合在她的多姿多彩的创作之中的。在这篇用诗一般的语言写成的《谈生命》中,先生说:“生命中不是永远快乐,也不是永远痛苦,快乐和痛苦是相生相成的。好比水道要经过不同的两岸,树木要经过常变的四时。在快乐中我们要感谢生命,在痛苦中我们也要感谢生命。”冰心先生在她漫长的生命中有快乐,也有痛苦,更有大痛苦,她与读者同快乐,也与读者同痛苦,七十余年如一日,从而成就了她的璀璨瑰丽的生命。她虽然未能迎接新世纪的到来,但她的生命与20世纪中国新文学同在,与一代又一代的千万读者同在,与中国知识分子的良心同在。冰心先生走而无憾。
(1999年3月4日《文汇报》)
※版权归本站或作者所有,仅供大家学习欣赏,任何人不得私自转载!※
谈生命【第三篇】
情境导入:
许多名家都在探讨生命的奥秘,生命的奥秘到底是什么呢?在冰心老人的笔下,生命是奔腾不息的一江春水,是顽强生长的一棵小树,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冰心的《谈生命》,去感受生命的流动与生长。
(大屏幕出示学习目标)
学习目标:
1.朗读课文,感悟作者的思想感情。
2.品读优美词句,认识生命的本质。
师:文章蕴涵着作者丰富的感情,可以通过朗读体会得到。大家要注意读到感情激越处要情调激昂,声音响亮;读到感情平静处要语调深沉。读文章最后部分要情调高昂,字字蕴含力量。在反复诵读中,体会生命的本质和规律。
同学们回家预习课文了,谁来给大家读读下列词语
大屏幕出示:骄奢 挟卷 挣脱 枭鸟 荫庇 芳馨 云翳
指一生读
师:他读得如何?生答:全对(很好)!
师:看来大家预习得不错,下面由老师来给大家朗读一下课文,请大家边听边思考:作者是如何解说生命的?她对生命的本质有怎样的认识?
(老师深情读完后,学生情不自禁鼓掌)
回归问题,学生简单交流后回答
生1:作者用比喻的手法生动的解释了生命;
生2:作者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把生命比做一江春水、一棵小树,生生不息
师:你们说得不错,谁能再来深入谈谈作者是怎样认识生命的本质的?
生1:作者认为生命是奔腾的,是顽强的;
生2:她还认为生命是不断发展的、向上生长的。
师小结:正如同学所说的那样,文章用一江春水东流入海,一棵小树长大叶落归根来比喻一个人生命的全过程,并对人生的每一个阶段进行了形象的解说。接下来,就让我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对生命解说最生动的一部分,思考这样两个问题:
1.生命像东流的一江春水,在流动的过程中,他曾有过怎样的境遇?
2.生命像一棵小树,在生长过程中,他经历了哪些阶段?
(分组准备交流)
首先交流第一个问题(略谈、详谈)
生1:在作者笔下,生命象奔腾不息的一江春水,经历了四个有时候。
师:谁能再来详细谈谈你的认识?
生2:作者把生命比作一江春水,春水奔流入海,先经过了四个“有时候”,然后奔入了大海,这就好象是人生经历了各种困难和挫折,最终获得成功。最后,它从海上蓬蓬的雨点中升起,又告诉我们实现理想后,要继续努力,争取下一次更加辉煌的成功。
师:谁再来联系生命中的各种境况谈谈?
生:第一个和第二个“有时候”代表着生命中的所有艰难险阻、痛苦、困难,并都勇敢、坚强地克服困难;第二个和第四个“有时候”象征着克服困难后的喜悦欢乐。
师:四个有时候正好是生命中的不同境遇,体现出了生命的多姿多彩,也揭示了在各种状态下,生命都需向前、向前。
师:那朗读时哪个有时候应读得激昂些,哪个读得舒缓些?
生:我认为第一个和第三个应读得激昂一些,第二个和第四个应读得舒缓一些。
(明确后,指一女生读舒缓部分,一男生读激昂部分)
师:谁来评价一下他们读得如何?
生1:我认为璐璐读得舒缓有感情,张泉读得也比较有力、激越。
生2:我认为张泉的激越程度可再加强些。
师:谢谢你们中肯的评价,我们一起来读一下第一个有时候,注意读出感情。
生齐读,进一步感受激昂。
师:谁来谈谈你对第二个问题的认识
生:生命如小树经历了四季
师:生命也有四季,你觉得生命的四季各有怎样的特点?
生:生命的春天充满朝气,夏天日趋成熟,秋天收获累累硕果,冬天渐渐走向衰亡。
师:谁还能联系自己的生命来谈谈你的认识?
生:我们的少年时代充满活力,播种下了成功的种子;青年时代,要为事业去拼搏;中年时代如日中天,是家庭的支柱;而到了老年也是安享晚年的时候。
师:很确切,谁再来谈谈?
生:小树的生长历程如同一个人的生长历程,从而揭示了人生应该蓬勃向上的真谛,小树在春季生长好比人生的少年,小树在夏季茁壮生长,好比是人生的青年,小树在秋季的丰硕,好比是人生的中年,最终落叶归根,好比是人生的老年。因而把生命分成了几个阶段,并鼓励人们应在人生的各个阶段努力拼搏、奋斗!
师过渡:作者对生命的解说不仅形象生动,而且对生命的感悟更是深刻,让我们齐读最后一段
生齐声朗读
师:这段文字有很深刻的启发教育意义,请同学们找出感受最深刻的语句,反复品读、揣摩,谈谈你对生命的认识和感悟
(采用评点式读书方法,圈圈点点、勾勾画画,在旁边写出感悟,教师巡视)
学生交流所感所悟
生1:我评点的是“我们是大生命中之一滴,大生命中之一叶”,从中可以看出我们的渺小,而这一滴一叶的活动又合成宇宙的进化,虽然渺小也不能忽略,所以,我们应从小事做起,为生命这一大篇章而奋斗。
师:你的想法很伟大。
生2:我评点的是“愿你生命中有够多的云翳,来造就一个美丽的黄昏”,在生活中,我们会遇到各种困难、坎坷,我们不应退缩,而应把这些困难视为自己前进的动力,从困难中吸取更多的经验教训,而当我们再次遇到这些问题时,就会有更大的把握来战胜困难,那么我们也会因此而获得更多的力量,来造就美丽的人生。
师:我们的人生因愈挫而愈勇,因坎坷而坚强。
生3:我评点的是“在宇宙的大生命中……进化运行”。我们虽然渺小,但滴水可以汇成江河,我们虽然微不足道,但我们可以装点星空,我们不可自大,我们更不能小视自己。
师:是的,作为我们应有集体主义观念,为了我们的团体,奉献一份力量。
生4:我评点的是“在快乐中我们要感谢生命,在痛苦中我们也要感谢生命。”
生命就像一杯热咖啡,有苦也有甜,在我们快乐的时候不能一直沉浸在快乐之中,在我们伤心的时候,也不能一味的不能自拔。生命是多彩的,有时阳光明媚,有时风雨交加,我们不应对此怨恨,应该感谢它们,能从中得到生活的经验,不断地完善自己。
师:你能这样想,我很高兴。谁再来谈谈?
生5:我也是评点这一句。人的生命如同一颗柠檬,一口咬下去很酸,但如果你把它榨成汁,再加点糖,就会变得很甜。生命给予我们快乐,但同时也带给我们痛苦。快乐好比今天的阳光,给我们温暖,而痛苦好比明天的希望,给我们信心和勇气。
师:看来大家是受冰心先生的感染,能形象地谈出了自己的感悟。
生6:我评点的是:“要记住:不是每一道江流都能入海,不流动的便成了死湖;不是每一粒种子都能成树,不生长的便成了空壳!”江流的生命意义在于流动,奔流入海;种子的生命意义在于生长,成为大树。那么人的生命呢?人的生命更需要生长,更需要打拼,因为只有如此,才能体现生命的活力;因为只有如此,才能体现人生存的价值;因为如此,我们的生命才不会暗淡无光!
师:确实,生命需要动力与活力。谁还想谈谈这一句?
生7:江流入海,叶落归根,河流因为不断的流动,最终涌入大海的怀抱,种子因为不断生长,最终结出丰硕的果实。生命更是需要不断奋斗,才会灿烂辉煌。
师:还有别处吗?
生8:我评点的是“快乐固然兴奋,苦痛又何尝不美丽?”快乐给人带来的是兴奋,苦痛对于弱者来说,是人生的一大暗礁,对于强者来说却是生活中的小插曲。勾践被俘虏之后为夫差尝粪便,驾马车;少年韩信由市井流氓的跨下爬过。这都是有辱人自尊心的,但他们没有因此而沉沦下去,而是从苦痛中奋起,成为了大勇,原来苦痛之后也会呈现美丽景象。
(学生不由自主鼓掌)
师:最好的东西要留在心底,不断地回味,它会对我们的人生有更大的指导意义,让我们铭记那些给我们启示最深的语句。(生背)
师小结:今天我们跟随冰心老人一起经历了一次生命的历程,让我们懂得了,生命中有欢乐,也有痛苦,有顺境也有逆境。在顺境中,我们要感谢生命,在逆境中,我们也要感谢生命,因为只有生命中有够多的云翳,才能造成一个美丽的黄昏。
(大屏幕打出:愿你生命中有够多的云翳,来造就一个美丽的黄昏!)
愿你生命中有够多的云翳,来造就一个美丽的黄昏!
这节课上到这里,下课!
上1篇:《谈生命》作业反馈
下1篇:《谈生命》教学设计2
谈 生 命【第四篇】
谈生命
冰心
教师寄语:
人的一生就是进行尝试,尝试的越多,生活就越美好。----爱默生
学习目标:
1、了解文章内容,识记作家作品、难点字词。
2、感受作品生动的描写,引导学生品味作品的语言,揣摩文中蕴含的深刻哲理。
3、引导学生认识生命的本质,培养学生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
基础知识:
1、为下列加红的字注意。
挟卷( )羞怯( )覆压( )清吟( )
荫庇( )芳馨( )云翳( )悬崖峭壁( )
2、解释下列词语的意思。
一泻千里:
枭鸟:
荫庇:
芳馨:
云翳:
3、 词语积累:一泻千里 荫庇 芳馨 云翳
理解探究:
二、 课文内容分析。
4、本文的主要的内容是什么?
5、本文全文只有一段组成,根据文意,可以把本文划分成几个层次?
6、本文开头第一句话中"生命是什么"和"生命像什么"有什么不同?
7、生命和"一江春水一棵小树"有什么关系?
8、 如何理解"愿你生命中有够多的云翳,来造成一个美丽的黄昏"这句话?
合作释疑:
9、“一江春水”经历了哪些生命过程的体验?(可用文中的关键语句回答)这些体验有无先后顺序?从中你领悟到什么道理?
10、通过“一棵小树”的经历,使我们得到哪些启示?
课内精读:
我不敢说生命是什么,我只能说生命像什么。世界。国家和个人的生命中的云翳没有比今天再多的了。
11、“生命是什么”与“生命像什么”只有一字之差,作者为什么对前者“不敢说”而对后者“能说”呢?请根据文意或语境写出你的理解。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请分别说明以下三句话在文中的意思。
(1)多么光明,又多么黑暗!
(2)他说不上快乐,也没有悲哀!
(3)愿你生命中有足够多的云翳,来造成一个美丽的黄昏。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下列对这篇散文的赏析,正确的两项是( )
a.本文用充满哲理性的语言,对生命过程进行了形象的描述,抒发了一位世纪老人对生命的独特感悟和绝唱。
b.关于生命和生命的意义,原是一个复杂严肃的话题,但作者却能深入浅出,娓娓道来,在说理方法上与鲁迅先生的《拿来主义》具有异曲同工之妙。
c.本文语言形象生动,许多句子不乏深刻的比喻象征意义,如“平沙斜阳芳草里,看到了夹岸桃花”,就使人感受到生命晚景的瑰丽。
d.本文结构严谨,开合自如,行文上非常注意前后照应,如结尾一段中说“一滴一叶的活动生长合成了整个宇宙的进化运行”,就与第一段对江流入海过程的叙写完全照应。
e.本文反复说“我不敢说来生,也不敢相信来生!”,又说“我们是多么卑微,多么渺小”,这些看似与本文积极乐观的主题不太和谐的略带宿命和伤感的文字,应作正话反说理解。
14、对“不是每条一条江流都能入海,不流动的便成了死湖;不是每一粒种子都能成树,不生长的便成了空壳!”这句话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揭示出生命的真谛,生命的活力只有在奋斗中才能体现。
b.生命的意义在于不断进取,克服一切困难,排除一切干扰。
c.成了死湖和空壳,也是生命存在的一种形式,不必遗憾。
d.只有不断流动,生命之水才有活力;只有不断生长,生命之树才能常青。
15、文中画线句“生命又像……”省略了一段话,请联系上下文思考。推断:
(1)“生命又像”什么?生命又像 。
(2)围绕这一比喻可以写哪些内容?请用简洁的语言叙述。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请用“生命像……”开头,写几句话(30-50字),表达你对生命的理解。(文中的比喻和上题中推断的比喻除外)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拓展延伸:
请同学们仔细阅读最后一层,然后把自己的对生命的感想写出来,和其他同学交流。
10那 树
楼德镇初级中学 陈静
教师寄语:
日日行,不怕千万里;常常做,不怕千万事。 ——《格言联璧?处事》
教学目标:
1.反复朗读课文,整体把握文章内容,感知老树的形象。
2.品味文中精妙的语段,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
3.联系生活实际,关注身边的绿色,正确认识科学与环保的关系。
基础知识:
1.给下列划横线的字注音。
佝偻( ) 倒坍( ) 紊乱( ) 踝骨( )
引颈受戮( ) 周道如坻( )
2.解释下列词语。
屹立不动:
引颈受戮:
豁然开阔:
徒劳无用:
周道如砥:
3.请同学们速读课文,用简练的语言概括在“那树”身上发生怎样的故事。
理解探究:
4、大树这样的经历让我们觉得心痛,这到底是一棵什么样的树呢?
5、作者是怎样描写这棵树的?
6、让我们带着这个问题来细读课文,找出描写树的语句,读一读,感受一下那树的形象。
7、品读语言
就是这样一棵集众多特点于一身的老树,有一天,却被砍倒了,连根带枝,此时,作者会是一种什么样的情怀呢?你觉得文中哪个地方最能渗透出作者的感情,最值得欣赏,请你找出来,有感情读一读,品一品。
合作释疑:
8、就这样,一棵充满无限爱心为人类带来无尽福荫的老树被无情的砍倒了,老树倒下了,到死的那一刻也没有一丝抱怨,留给我们的是无限深思。我们假想一下:假如老树不被醉汉撞上,是否能幸免于难?为什么?
9、读完全文,你会受到什么启示?
10、如果你是交通专家,你会如何处置那树?
11、如果你是那树,面对人类你想说什么?
课内精读:
那棵树立在那条路边上已经很久很久了。更没有人知道几千条断根压在一层石子一层沥青又一层柏油下闷死。
12、这篇文章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13、那树最后遭到了怎样的命运?(请用原文回答)
14、那树“的确是一株坚固的大树”,请说说“坚固”表现在什么地方呢?
15、“于是这一天来了,电锯从树的踝骨咬下去,嚼碎,撒了一圈白森森的骨粉。那树仅仅在倒地时呻吟了一声。”这个句子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请你试着分析这样写的好处。
16、树是人类最亲密的朋友,绿色是大地上最悦目的颜色,当我们身边的“朋友”越来越少,当我们周围的绿色越来越黯淡的时候,你想对周围的人说点什么?写下你最真实的感受吧。
拓展迁移:
大自然在人类面前有时是弱者,有时又疯狂地报复人类,那么人类文明与自然该怎样和谐发展呢?请谈一下你的认识。
(交流认识,畅所欲言。)
谈生命【第五篇】
基础知识及运用 1 写出加点字的注音。 枭( )鸟 荫( )庇( ) 朔( )风 芳馨( ) 怡( )悦 2.结合语境解释加点词语 (1)他伸出他如盖的浓阴,来荫庇树下的幽花芳草。 (2)他结出累累的果实,来呈现大地无尽的甜美与芳馨。 3.仿写 结合加点句句式、修辞,将划线处补充完整。 有人说,冰心的生命, ,像玫瑰一样芬芳、艳丽。长长的一个世纪,从起始到终点,以笔和生命画了一道美丽的弧线。答案:3.像诗一样优美、清新阅读阅读下面文字后,回答问题。 生命又像一棵小树,他从地底聚集起许多生力,在冰雪下欠伸,在早春润湿的泥土中,勇敢快乐的破壳出来。他也许长在平原上,岩石上,城墙上,只要他抬头看见了天,呵!看见了天!他便伸出嫩叶来吸收空气,承受日光,在雨中吟唱,在风中跳舞,他也许受着大树的荫遮,也许受着大树的覆压,而他青春生长的力量,终使他穿枝拂叶的挣脱了出来,在烈日下挺立抬头!他遇着骄奢的春天,他也许开出满树的繁花,蜂蝶围绕着他飘翔喧闹,小鸟在他枝头欣赏歌唱,他会听见黄莺清吟,杜鹃啼血,也许还听见枭鸟的怪鸣。他长到最茂盛的中年,他伸展出他如盖的浓阴,来荫庇树下的幽花芳草,他结出累累的果实,来呈现大地无尽的甜美与芳馨。秋风起了,将他叶子,由浓绿吹到绯红,秋阳下他再有一番的庄严灿烂,不是开花的骄傲,也不是结果的快乐,而是成功后的宁静和怡悦!终于有一天,冬天的朔风,把他的黄叶干枝,卷落吹抖,他无力的在空中旋舞,在根下呻吟,大地庄严的伸出臂儿来接引他,他一声不响的落在她的怀里。他消融了,归化了,他说不上快乐,也没有悲哀!也许有一天,他再从地下的果仁中,破裂了出来,又长成一棵小树,再穿过丛莽的严遮,再来听黄莺的歌唱。然而我不敢说来生,也不敢信来生。宇宙是一个大生命,我们是宇宙大气中之一息。江流入海,叶落归根;我们是大生命中之一滴,大生命中之一叶。在宇宙的大生命中,我们是多么卑微,多么渺小,而一滴一叶的活动生长合成了整个宇宙的进化运行。生命中不是永远快乐,也不是永远痛苦,快乐和痛苦是相生相成的。等于水道要经过不同的两岸,树木要经过常变的四时。在快乐中我们要感谢生命,在痛苦中我们也要感谢生命。 1.一棵小树经历了哪几种生命状态?暗示了怎样的人生历程? 2.在这些生命的状态中,小树表现了怎样的心理和情绪? 3.从选文中你领悟到生命的本质是什么?生命的规律又是怎样的? 4.为什么说“不是每一粒种子都能成树,不生长的便成了空壳”?怎样理解“在快乐中我们要感谢生命,在痛苦中我们也要感谢生命”? 5.生命还像什么?结合你的经历和感悟谈谈看法? 答案:1.破壳出土----春天繁华似锦----夏天绿叶成荫,呈现累累果实----秋天庄严灿烂,宁静怡悦----冬天归落大地 生命诞生,成长发展,创造辉煌,归根奉献。 2. 积极 奉献 坚强 自信 庄严 乐观 3.生命的本质:蓬勃成长,顽强进取,坦然奉献,任何力量也无法阻碍它、压制它。 生命的规律:始而渺小、微弱,继而强健、壮大,终而归于消亡,其间幸福与苦难、顺利与逆境相伴相随。 4.第一问:“成树”预示着人生经历种种奋斗,最终实现远大理想,为社会所承认。在奋斗的历程中必经艰难险阻和幸福快乐;如果不经历这些,半途而废,便难以“修成正果”。 第二问:这表达了作者乐观向上、豁达宽广的胸怀。生命本身不会永远阳光坦途、畅达顺利,常常伴随坎坷痛苦。而这也是茫茫宇宙生命的共性。只要是不息奋斗,无私奉献,一切便无怨无悔。 5.实例:生命像一支铅笔,可以描画成功的足迹,也可能书写错误的答案。生命像一支交响乐,时而柔情无限,如皎洁月光;时而惊涛拍岸,震撼激荡,令人心惊胆寒。
上1篇:《谈生命》学习要点2
下1篇:《谈生命》同步练习(2)
上一篇:《斑羚飞渡》教学设计【实用8篇】
下一篇:《乡下人家》精编教案【精编5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