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氧化硫教案最新4篇

网友 分享 时间:

【前言导读】这篇优秀教案“二氧化硫教案最新4篇”由阿拉题库网友为您精心整理分享,供您学习参考之用,希望这篇资料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吧!

高一化学教案 二氧化硫【第一篇】

一教材分析

本节取材于人教版化学必修一第三章第四节,课标要求:根据生产生活的应用实例或通过实验探究,了解二氧化硫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用途,危害以及三氧化硫的有关性质。初步认识实验方案设计在科学研究中的应用。本节课是典型的元素化合物知识,主要介绍了二氧化硫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通过学习本节课了解硫酸型酸雨的形成、危害及其防治,认识二氧化硫的性质及其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本节课在初中对硫的认识的基础上与本书第二章第三节《氧化还原反应》相联系,形成一个完整的以硫及硫的化合物为主线的知识网络,提高了对氧化还原反应知识的认识,同时还为本章节后面第四节硫酸的知识的学习做铺垫,承前启后。

二学情分析

认知方式:高一的学生已有一定的认知能力,能通过结构分析物质性质。

知识储备:学生在初中接触了二氧化硫,在高中已经学习了氧化还原反应、部分元素化合价的性质以及元素周期律等知识,对物质的性质的探究已经有了相应的理论基础。

心智特点:高一学生思维敏捷,活泼好动,缺乏谨慎的态度和正确的科学探究方法,且在之前的学习中具有一定的动手能力,能胜任本节课的探究活动。因此本节课我采用启发式教学,调动学生实验积极性,正确引导,通过分组讨论、分组实验、分析归纳的方式探究二氧化硫的性质和二氧化硫漂白的原理,培养大胆提出假设以及实验探究能力。

学习方法:①目前学生的学习方式属于被动接受学习式,不利于学生的学习与发展。因此在课堂中我引导学生积极的采用发现学习的方式,运用所学理论指导硫元素化合物的学习。②对同类知识运用对比法,加深知识的理解和掌握。通过二氧化硫与氯水的漂白原理、反应类型、与品红溶液反应稳定性等方面的对比,加强对二氧化硫、氯水等物质漂白性的理解和掌握。③通过猜想→制定探究计划→进行探究→得出结论这一流程,让学生在活动中相互交流、相互评价,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体。

三、教学目标

根据课标要求及学生学情分析,我制定了如下学习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了解硫与二氧化硫的物理性质。掌握二氧化硫的化学性质。了解二氧化硫的`用途及其危害。了解三氧化硫的有关性质。

2、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大胆猜想及实验探究活动,亲历科学探究过程,体验协作学习初步学会从实验中推导化学性质的学习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通过自主实验激发化学学习兴趣和情感,培养合作交流能力培养关注社会的意识,增强环保责任感。树立辩证唯物主义思想----事物具有两面性。根据本节课内容分析及课标要求教学重点:二氧化硫的化学性质

教学难点:二氧化硫具有氧化性与还原性、二氧化硫的漂白原理

四、教学过程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得到的,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下,借助教师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材料,通过意义构建的方式获得的。因此本节课我运用现代教学媒体,创设情境,为学生提供生动直观的画面,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教学过程如下:

第一部分:新课导入:

创设情境,展示图片:

展示酸雨破坏森林、建筑、河流的图片,展示不法商贩将银耳变白的图片。设问:形成酸雨的罪魁祸首是什么物质?为什么能够腐蚀建筑物?不法商贩是如何将银耳变得更白?创设问题情境,引出本课标题。从实际生活中去选定事实,激发学生好奇心,激活学习动机,同时使学生认识到化学与生活是紧密联系的。

第二部分:新课教学:

认识物质的一般过程:回忆初中学习的关于硫的知识,硫的性质,及其燃烧的方程式引出二氧化硫。

二氧化硫是重要的化工原料也是污染物,要更好的利用它和防治它要了解它的性质。

推测二氧化硫的物理性质,回顾同为非金属氧化物的二氧化碳的性质,类比猜想二氧化硫的物理性质,将事先收集好的二氧化硫的小试管用胶塞塞好,发给每个小组,组织学生观察总结二氧化硫的物理性质,让学生自主发现知识,总结知识,产生成就感,增强学习兴趣。

实验探究二氧化硫的化学性质:引导学生从酸性氧化物的角度分析二氧化硫的性质并与二氧化碳做对比,大胆猜想二氧化硫的性质,分组交流讨论,设计实验验证自己的假设,选出安全可行、环保的实验方案进行试验,并填写实验报告,从中学会科学探究的一般思路和基本方法。

接着回顾氧化还原反应等相关知识,观察分析二氧化硫中硫元素的化合价,思考硫元素在化合物中都具有哪些化合价,并以数轴的形式表现出来。得出二氧化硫具有氧化性和还原性,并设计验证方案。解决学习难点。

深入探究:二氧化硫的漂白性的特点

用播放演示实验视频的方法,让学生观看实验,并总结二氧化硫漂白性的特点,比较与氯水漂白性的异同。视频演示实验可以减少二氧化硫对空气的污染,把信息技术与科学教学有机的结合,利用多媒体增大课堂容量,用真实生动的画面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让学生用分析比较法解决问题。

分组讨论:情境创设中“二氧化硫是怎样形成的?”得到两条路径:

二氧化硫与氧气反应生成三氧化硫,三氧化硫再与水反应生成硫酸;

另一条:二氧化硫先与水反应生成亚硫酸,亚硫酸再与氧气反应生成硫酸。引导学生进行大胆的假设,并自主解决问题,以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知识拓展

教师设问:

二氧化硫三氧化硫呢有哪些用途,酸雨有哪些类型?有哪些危害?如何防治酸雨?(从二氧化硫的来源考虑)

学生通过阅读课本,查阅资料,讨论归纳解决问题充分认识二氧化硫的两面性,辩证的认识事物。将所学的知识应用到实际的生活中,在探究酸雨的控制,改善人类生存环境的过程中,感受到个人与化学学科的价值,增强的环保意识。

六、说课小结

针对学生的素质的差异可以进行分层次训练,这样既可以使学生掌握基础知识又可以使有余力的学生有所提高。

学生自己小结,教师给与必要的指导这样有利于学生构建自己的知识结构,形成自己完整的知识体系。

教师应做到课前提前思考,课上同学生一起思考,课后及时总结学生出现的问题,再者,多样的教学形式可能一定程度上分散学生的注意力要及时对重点内容加以复习。

氧化硫教案【第二篇】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⑴使学生了解二氧化硫的物理性质和用途。

⑵使学生掌握二氧化硫的化学性质。

⑶使学生了解二氧化硫对空气的污染及其危害,加强环保意识,做珍爱家 园——地球的主人。

2、能力目标

⑴培养学生实验操作的基本技能和设计实验、观察实验、分析实验的能力。

⑵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理论知识,指导学习元素化合物知识的方法,提高对元素 化合物知识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⑶培养学生辩证分析问题的能力。

⑷培养学生利用化学知识化害为利的科学思想。

3、情感目标

⑴通过化学实验,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和情感,培养学生以实验事实为依 据,严谨求实,勇于创新的科学品质。

⑵通过对二氧化硫对空气的污染及其危害的学习,加强学生的环保意识,增强 环保责任感和使命感,做珍爱家园——地球的主人。

教学重点与难点

1、教学重点

二氧化硫的化学性质。

2、教学难点

二氧化硫的化学性质。

二、教学方法的选择与确定

教学方法的选择,必须要结合教学内容、学生情况、教师自身素质等三方面的因素来考虑。其原则是: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重在启发。本节内容是典型的元素化合物的知识,文中安排了2个演示实验和1个家庭小实验,有很多内容与生活环境有关,再结合高一学生的年龄生理、心理特点、基础知识等实际情况,采用情境激趣法、随堂实验法、演示法、对比法、自学法、讨论法等多种教学方法的结合。

三、学习方法的指导

1、运用所学理论指导元素化合物的学习。

在学习“二氧化硫与氧气的反应”时,利用氧化还原反应理论和质量守恒定律推写“二氧化硫与氧气的反应”的化学方程式。通过分析二氧化硫中硫元素 的化合价及其在硫元素所有化合价中所处的位置,推出二氧化硫具有氧化性和 还原性。

2、对同类知识运用对比法,加深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在学习“二氧化硫的漂白性”时,通过二氧化硫与氯水的漂白原理、反应类型、稳定性、与品红溶液作用、与紫色石蕊试液作用等项目的对比,加深对二氧化硫与氯水等物质的漂白性的有关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四、教学程序

㈠新课引入

先播放一段《酸雨》的教学录像,然后提出问题:形成酸雨的罪魁祸首是什么物质?它是一种怎样的物质?它有哪些性质?让学生思考并回答。学生观看了录像后,容易回答出第一个问题,但不能回答出第二和第三个问题,让学生留下悬念,这样就很自然地把学生注意力引向新课的学习。

㈡新课教学

1、二氧化硫的物理性质

①学生实验:将事先收集满SO2的小试管用胶塞塞好,发给学生,让学生观察 SO2的颜色、状态,并闻气味。让学生回答并板书。

②利用相对分子质量的大小比较,引导学生得出SO2与空气的密度大小关系。

③学生实验:将另一只事先收集满SO2的小试管用胶塞塞好,发给学生,让学 生按课本实验6—1的方法完成实验,要求学生观察现象,分析原因并 得出结论。让学生回答,教师说明并板书。

④通过上述“滴有紫色石蕊试液的水变红”这一现象,引导学生判断是属于SO2 的物理或化学性质,引出“二氧化硫的化学性质”的新课;通过引导学生分析 其原因,引出“二氧化硫与水的反应”这一化学性质。边讲边板书。

2、二氧化硫的化学性质

⑴二氧化硫与水的反应

①引导学生得出二氧化硫与水反应生成亚硫酸。

②根据“二氧化硫溶于滴有紫色石蕊试液的水中,使水溶液变红,长时间放置后, 溶液又重新恢复紫色”这一事实,说明亚硫酸的不稳定性,进而说明“二氧化 硫与水的反应”的可逆性,并简单说明“可逆反应”的特征。

③复习“酸性氧化物的通性”。

④让学生判断“二氧化硫与水的反应”是否属于氧化还原反应,通过分析二氧化 硫中硫元素的化合价及其在硫元素所有化合价中所处的位置,引导学生得出二 氧化硫具有氧化性和还原性,并引出“二氧化硫与氧气的反应”这一化学性质 的学习。

⑵二氧化硫与氧气的反应

①利用氧化还原反应理论和质量守恒定律引导学生写出“二氧化硫与氧气的反 应”的化学方程式,并说明反应条件与反应的可逆性。

②讲述SO3的性质。

③简单说明二氧化硫还能与氯水、溴水、碘水、MnO4等强氧化剂,H2S等还原 剂发生氧化还原反应。

④演示:实验6—2,引出“二氧化硫的漂白性”这一化学性质的学习。

⑶二氧化硫的漂白性

①通过实验现象分析得出,二氧化硫具有漂白性,漂白不稳定,在一定条件下, 被漂白的物质又会恢复原来的颜色。

②通过二氧化硫与氯水的漂白原理、反应类型、稳定性、与与品红溶液作用、与 紫色石蕊试液作用、等项目的对比,加深对二氧化硫与氯水等物质的漂白性的 有关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③提问学生:SO2能使溴水、碘水、高锰酸钾溶液褪色,是否表现了SO2的漂白 性。作出解释。

3、二氧化硫的用途

简单讲解。

4、二氧化硫的污染

①指导学生阅读课文和看录像。

②引导学生讨论如何评价二氧化硫,并指定学生分甲、乙两方对二氧化硫的利弊 进行辩论。

㈢课堂小结

归纳本节书的教学内容,要求学生理解和掌握好“二氧化硫的化学性质”,教育学生要加强环保意识,增强环保责任感和使命感,做珍爱家园——地球的主人。

㈣布置作业

P129 第五题。

第二节 二氧化硫 教案【第三篇】

高一化学二氧化硫教案

教学重点:

二氧化硫的化学性质

难点:

二氧化硫的漂白作用

教学过程:

引入:我们知道硫在氧族中燃烧能够生成一种有刺激性气味气体二氧化硫。

播放视频:硫在氧气中燃烧。

引言:我们以硫为代表物,认识了氧族元素的主要化学性质,现在我们要学习硫的重要氧化物之一二氧化硫的性质、用途和危害。

讲述:物理性质

展示:闻气体气味正确方法的图片

演示实验:二氧化硫溶于水(此处若无演示条件,也可以播放视频文件)

讨论:根据二氧化硫的物质分类判断它是酸性氧化物,因此具有酸性氧化物的通性。

分析:二氧化硫与水反应的实验现象,既说明它能溶于水,又说明它和水反应生成了酸。在此可以复习可逆反应的概念。

讨论:二氧化硫溶于水的实验中为什么开始水面没有顺利上升?振荡后水面很快上升?(在液面上形成饱和亚硫酸溶液,阻止SO2的吸收。

)

要求:学生写出证明二氧化硫是酸性氧化物的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简介:亚硫酸

讨论:根据二氧化硫中硫元素的化合价推断它应具有的化学性质。

讲述:当二氧化硫遇到强还原剂时,表现出氧化性。例如:二氧化硫和硫化氢反应可以生成硫和水。

过渡:二氧化硫主要表现出还原性。

讲述:二氧化硫和氧气的反应

增加演示实验:二氧化硫使碘水褪色。

分析:此实验说明了什么?由此推断二氧化硫能否使高锰酸钾溶液褪色,使氯水、溴水褪色?写出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演示实验:二氧化硫使品红溶液褪色。

分析:二氧化硫的漂白原理并与氯气等作对比,小结具有漂白性的物质。

讨论:根据二氧化硫的性质推断它的用途。

过渡:二氧化硫在工业上可以作漂白剂,还能杀灭霉菌和细菌,作食物和干果的防腐剂。但是也有不法之徒利用二氧化硫的`性质,让馒头、银耳变得更白,只顾个人利益,不管他人的身体健康。请同学们今后要注意。此外,二氧化硫还是污染大气的主要有害物质之一。

讲述:二氧化硫的污染。酸雨的概念和危害。

展示图片、播放有关酸雨的录像。

小结:

作业:写出鉴别二氧化硫和二氧化碳的方法。

板书设计:

第二节二氧化硫

一、二氧化硫的性质

1.物理性质

无色、有毒、刺激性气味的气体;易液化、易溶于水(1:40)

2.化学性质

(1)具有酸性氧化物的通性

(可逆反应);

(过量)

(2)二氧化硫的氧化还原反应

①弱氧化性:

②较强的还原性:

如能使氯水、溴水、溶液褪色。

(与有类似反应)

*(此方程式不要求学生掌握)

(3)漂白性

3.用途

二、二氧化硫的污染

酸雨

氧化硫教案【第四篇】

教学设计

1、教材及内容解析

本节内容选自人教社高中化学必修一第四章第三节(第一课时),本节内容是典型的元素化合物知识,这一课时主要是二氧化硫的性质。教材意图在研究了硅、氯单质及其化合物的基础上,继续学习硫及其氧化物,也是为后面硫酸的学习做准备。因此本节内容除本身内容的重要性外,在这一章的学习中还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由于硫元素有非金属元素的多种变价,性质上有很多的特殊性,学好本节内容,学生可以进一步熟悉学习非金属单质及其化合物性质的一般方法和规律,对掌握元素及其化合物的性质极其重要。

另外,二氧化硫是大气污染的两种典型代表之一。体现新课程标准“关注人类面临的与化学相关的问题,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参入意识和决策能力”的要求,加强环境教育,关注环境问题,体现了知识与社会、生活、健康、环境的联系,并将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融合其中,在介绍二氧化硫主要的性质与应用时,不回避对环境健康带来的负面影响,并指出化学在解决这些问题时可能的方向和作用,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和价值观。

2、学情分析

由于本节课的实验设计和操作的难度不大,适合学生采用探究的方式开展学习。而且学生在初三已初步拥有了元素化合物的知识:如酸性氧化物的通性,初步了解有关二氧化硫与酸雨危害的知识,有一定的化学理论知识,如氧化还原反应规律等。同时,学生初步具备了一定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分析能力,对化学实验兴趣浓厚,有强烈的探求欲、表现欲和成就欲。但由于学生是在高中阶段刚开始接触元素化合物知识,对元素化合物知识的系统学习方法还没有掌握,尚不能认识到物质性质的多样性:既有一般规律又有特殊性。学生的实验探究能力存在差异,在教学中教师要充分调动学生开展合作式学习,争取让每一位学生都能从课堂上获益。

3、设计思路与其他依据

《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实验)》指出:科学探究是一种重要的学习方式,也是高中化学课程的重要内容。诚然,科学探究这种学习方式既能为学生学习方式的多样化提供有效途径,又能为落实“过程与方法”目标提供可靠的载体,同时使得化学教学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有了可操作的内容,因此也越来越受到广大教师的亲睐。但如何设计探究式教学,并能让学生真正参与到实验探究的环节当中,还是非常值得探讨的。

建构主义教学观认为:教学的核心任务不是如何把现有的知识传授给学生,而是如何激发出原有的相关知识经验,促进知识经验的生长,促进学生的知识构建活动。基于此,笔者在本课时做了大胆尝试,以实验探究为主线,采用科学探究方式,通过层层递进的问题,不断激发学生猜想与假设,并通过小组实验进行验证,让学生在亲身体验实验设计的过程中,感悟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掌握科学探究的一般方法。这种方法的掌握,对学生今后学习其它元素及其化合物知识时能起到有事半功半的效果。同时,通过联系化学在生活中的应用,让学生感悟化学学科的魅力,从而实现本节课的多重教育教学功能。最后,考虑到二氧化硫有毒,通过实验改进,利用实验设计的封闭化和环保化操作,形成科学的态度,增强环保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①了解二氧化硫的物理性质。

②掌握二氧化硫与水的反应、还原性和漂白性。

(2)过程与方法目标:

①通过观察二氧化硫的溶解实验,体会二氧化硫的溶解性;通过类比的方法,递推二氧化硫作为酸性氧化物的通性;通过小组实验,探究二氧化硫的还原性和漂白性等,提高实验设计能力、观察能力、分析能力、探究能力和合作学习能力;

②通过类比预测、实验探究、理论分析、实际应用来探究二氧化硫的溶解性、还原性、漂白性等,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和科学思维方法,提高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①通过了解二氧化硫的性质、用途及二氧化硫对大气的污染,进一步认识化学在生活中的作用,进一步认识化学的价值。

②通过实验设计的封闭化和环保化操作,形成科学的态度,增强环保意识和节约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③让学生体验科学探究成功的喜悦, 培养他们的探究意识和善于与他人合作的精神。

探究总任务

①掌握二氧化硫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

②能说明探究物质氧化性、还原性的基本思路及方法。

重难点

重点:二氧化硫的化学性质。

难点:探究二氧化硫性质的实验设计。

探究准备

一、学生知识和能力准备

学生现有的知识状况是:已初步掌握氧化还原反应相关概念,对元素及其化合物知识有所了解,但灵活运用还欠缺。学生现有的能力状况是:已经初步具备了观察能力、实验能力、思维能力,让这节课的探究活动成为了可能。

二、资源准备(器材和阅读资源)

电脑  展台 (各一台)

实验仪器:试管 20mL一次性针筒 试管夹 酒精灯 橡皮塞(每组两个)

实验药品:二氧化硫(装在针筒内)、矿泉水瓶(装满二氧化硫)、氢氧化钡溶液、氯水、溴水、碘水、酸性高锰酸钾溶液、品红溶液、双氧水、稀盐酸、品红溶液

教学过程

第一环节情境引入

教师讲述:在离陕西很近的河南洛阳,有着举世闻名的世界文化遗产——龙门石窟,它被誉为是中国石刻艺术的瑰宝,可就是这样世人仰慕的国家重点文物,却遭受了苦难,同学们请看:(展示龙门石窟80年代与现在的对比图、新闻视频)

设计意图:创设情境,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且现象中蕴含着本节课的重点知识,为后续讲解埋下伏笔。

第二环节温故知新

提问:你知道的二氧化硫?

设计意图:同学们通过初中的学习,已经明确硫在空气以及在纯氧中都能燃烧生成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即二氧化硫。通过预习,也能答出一些性质,多为物理性质。通过此处设问,为下个环节的探究做准备。

第三环节探究活动

探究一:二氧化硫是否与水反应?

活动一:展示一瓶二氧化硫气体(装在矿泉水瓶中),让同学们观察、个别同学上来闻,归纳物理性质,演示利用针筒向矿泉水瓶中加水,矿泉水瓶变瘪。引导同学们归纳二氧化硫的物理性质。

设计意图:让学生观察二氧化硫的色、味、态,明确研究物质物理性质的一般规律,通过观察塑料瓶变瘪,深刻感知二氧化硫易溶于水的特性。

活动二:探究一:二氧化硫仅仅是溶于水,还是与水发生了反应?如果发生了反应,设计实验并证明。学生经过讨论,提出要验证转变后生成的产物。并从简便性、现象明显等角度分析最可行的方法。

设计意图:让学生回顾所学知识,分析反应是否发生的检验方法。即化学反应的本质,是有新物质生成,学会从生成物的角度去验证化学反应的发生。

演示用pH试纸验证水溶液呈酸性,加入氢氧化钡,有沉淀生成,证明新物质亚硫酸生成。从而递推出二氧化硫的第一点化学性质:能和水反应。

设计意图:提醒学生SO2与水反应的可逆性,指出二氧化硫的水溶液中同时存在SO2,H2SO3,H2O,给出可逆反应的概念。这是学生第一次接触可逆反应的概念,在这里说明含义,为学生今后接触更多的可逆反应,以及学习化学平衡等奠定基础。

活动三:小组交流:回顾酸性氧化物的通性,类比分析二氧化硫作为酸性氧化物应该具有的化学性质。练习:练习书写SO2与水,NaOH,CaO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设计意图:让学生回顾所学知识,熟悉酸性氧化物的通性。

探究二:验证二氧化硫的还原性(分组实验)

活动四:从化合价入手,从氧化还原角度组织学生讨论其氧化性和还原性,由于课堂时间有限,而且教材中未做介绍,所以在此做了取舍,让学生设计实验验证二氧化硫的还原性。考虑课堂时间有限,为了让同学们在有限的时间内体会到多种氧化剂都能将二氧化硫氧化,故在分组实验中,有的小组给的试剂是酸性高锰酸钾溶液,有的是溴水、有的是碘水、有的是过氧化氢溶液。小组分工合作,观察记录现象,汇报结果。

设计意图:考虑到二氧化硫有毒,故此处设计为封闭式实验,将二氧化硫预先装在针筒中,并在备有两个橡皮塞,一个固定在针头上用于塞试管,另一个用于堵住针头,防止二氧化硫泄露导致环境污染。

引导学生讨论分析被高锰酸钾氧化后的产物。并从氧化还原的角度理论分析二氧化硫与氧气的反应。

在讲解氧气氧化二氧化硫的知识点时,强调反应条件,并再次巩固可逆反应的概念。

活动五:讲解二氧化硫的氧化性,介绍硫化氢和二氧化硫的反应。

探究三:验证二氧化硫的漂白性(分组实验)

通过创设情境,食品安全问题,引出二氧化硫的漂白性。分组实验,将针筒中剩余的二氧化硫推入装有品红溶液的试管中,观察品红褪色。演示加热该试管,无色又变为红色。介绍二氧化硫的漂白性。考虑到我校学生的接受能力较好,在这里列表比较次氯酸和二氧化硫漂白原理的区别。

设计意图:让学生通过动手实验,切身体会到二氧化硫的漂白性。加热溶有二氧化硫的品红溶液时,强调针筒不要拔出,这样改进实验,一方面现象明显,直观地帮助学生认识到有二氧化硫逸出,另一方面让同学们意识到:保护环境,人人有责。

活动六:介绍二氧化硫的用途和空气质量日报中,二氧化硫对环境的污染。

设计意图:通过与前面知识的对比,让学生明白物质本身并没有对错之分,有对错的是人类的使用方式。引导学生对人类面临的与化学有关的社会问题的关注,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增强环保意识,激发学习兴趣,培养主动意识,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和敢于质疑的优良品质。从而实现过程与方法目标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活动七:思考与交流:二氧化硫使品红褪色和使酸性高锰酸钾等溶液褪色的原理相同吗?设计意图:对比分析,让同学们更深刻地体会到二氧化硫还原性和漂白性的区别。

第四环节总结提升

引导学生自己总结归纳本节课所学知识

设计意图:透过现象引发学生深层次的思考,培养学生的归纳能力。培养学生思维的深刻性,提升对元素及其化合物知识的认知水平。

首先,在知识层面:本节课主要探讨了二氧化硫的相关性质,如酸性氧化物的通性、还原性、氧化性和漂白性,了解了二氧化硫还原性和漂白性的检验方法;其次,在方法层面:学生掌握了类比方法、研究物质性质的基本思路和方法;掌握了这些方法,学生在学习其它元素及其化合物知识的时候就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情感态度价值观层面,学生了解了二氧化硫的用途及对环境的污染,关注人类面临的与化学有关的社会问题。

第五环节活学活用

当堂训练:1.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SO2与CO2 均有毒

B、 SO2与CO2 均能跟石灰水反应并生成白色沉淀

C、 SO2具有漂白性,但不能漂白石蕊试液

D、 SO2和Cl2均能使品红溶液褪色

2.下列关于SO2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SO2在空气中能被氧化为SO3

B.SO2有漂白作用,也有杀菌作用

C.SO2溶于水后生成H2SO4

D.SO2是一种大气污染物

设计意图:通过本节课所学知识解决问题,让学生体会到学习的成就感。

布置作业]

1、P90 7、8

2、写1篇关于环保方面的小论文

20 47918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