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语教学 大学英语教学方法简析优秀4篇
【导言】此例“外语教学 大学英语教学方法简析优秀4篇”的教案资料由阿拉题库网友为您分享整理,以供您学习参考之用,希望这篇资料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支持吧!
外语教学【第一篇】
关键词:内容依托式教学;公共外语教学;能力培养
公共外语作为公共学位课程,在课程体系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对培养学生的多元能力和人文素养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提高我国教育国际化水平”和“培养具有国际视野、通晓国际规则、能够参与国际事务和国际竞争的国际化人才”是《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提出的具体目标。而目前公共外语的教学现状是:公共外语课程教学对学生需求的国际化交流、语言运用能力和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欠缺,导致培养出来的学生无法适应教育发展国际化、人才需求全球化的趋势。在此国际化教育背景下,建筑类高校,作为行业特色高校的一个组成部分,必须充分发挥建筑、土木等相关学科的特点,改变以通识英语为主导的语言教学模式,改革课程设置、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考核体系,探索以建筑学科内容为依托的公共外语教学模式,提高学生在专业领域内的学术交流能力,培养拥有国际视野,具备国际竞争力的建筑类复合型人才。
1内容依托式教学理论
内容依托式教学(content-basedinstruction)是20世纪80年代兴起于西方的一种语言教学模式,90年代中期国内教育界开始把这一教学模式应用到公共外语教学之中。CBI的核心观点是“用语言作为内容学习的媒介,而内容则作为语言的载体,为语言习得提供丰富的资源”。这种教学理念通过主题或学科内容教学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他们感兴趣的学科知识上,从而达到外语学习目的,符合“培养学习者外语综合应用能力和培养复合型外语人才”的社会需求,因此,越来越多的高校开始在公共外语教学中引进这一教学理念并进行了一些列的应用探讨及实证研究。大量的实践证明,在进行基于CBI理念的公共外语教学时,要重视以下要素:“(1)课程设置以学科内容为核心,而非语言形式;(2)使用真实的语言材料;(3)学习者应使用目的语学习新信息;(4)充分考虑学习者的语言能力、认知能力、兴趣爱好、情感需求和学科要求。”
2内容依托式教学实践
近年来,随着经济全球化和信息技术化的发展,全社会对外语的重视程度与日俱增,但高校外语教学中也存在着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学生学习外语,是把外语作为服务于学习和工作的涉外工作语言,还是把外语作为融入另一文化的社区语言?前者侧重语言的交际工具功能,后者侧重语言的文化载体特征。长期以来,公共外语教学始终重视后者,其结果就是教学效果无法满足学生及社会的需求:有用的没学,学了的不会用。只有摒弃传统的语言教学模式,开展以内容为依托的外语教学,才能满足学生和社会的需求。正因为如此,“语言学习和学科知识学习的融合已成为当今公共外语教学趋势”。在国际化教育背景下,沈阳建筑大学充分发挥行业特色高校的优势,结合自身的办学特色和建筑、土木等学科优势,改变了以通识英语为主要授课内容的教学模式,在课程设置、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考核体系等方面入手进行构建,实现了教学内容、教学模式的转变,在全面提高学生语言综合运用能力的同时,为学生进行本专业的研究打下坚实的语言基础,提高了学生在相关专业领域内的学术交流能力,从而培养出了拥有国际视野,具备国际竞争力的建筑类复合型人才。(1)调整教学内容,兼顾语言技能与学术交流能力。公共外语教学的目的是在掌握通用英语的基础上,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学术英语应用能力。因此教学内容的设置也应该倾向于专业性和实用性。在总学时不变的前提下,将原有的基础英语和听力细化为通识英语阅读、通识英语听说、建筑英语阅读,建筑英语听说。建筑英语阅读、建筑英语听说采用主题化教学,教学内容分为建筑、土木、环境、材料、信息、管理、交通、机械八个专业模块,教学过程中关注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侧重专业知识的传授,坚持教学的适用性和实用性原则。学生根据自己的专业特点选择对应的模块进行学习,掌握本专业常用词汇,并通过专业拓展训练进行输入和输出的有效互动,实现英语学习和专业特色的有机结合。建筑英语写作以各专业的研究� (2)根据教学内容调整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语言输出能力。听、说、读、写是语言学习,特别是外语学习和二语习得中最根本的四大技能。全方位提高学生的语言综合运用能力,实际上就是要平衡这四种技能,使他们能够协调、共同发展。建筑类院校的公共外语教学更要协调好通用英语、建筑类英语之间的关系,全面培养学生的语言输出能力,为培养合格的建筑类人才打好坚实的语言基础。通识英语阅读课由教师讲授难点、重点,学生参与讨论,注重学生对英语语言的精确把握,强调语言输入;建筑英语读写以任务为基础,每单元完成一个涉外学术写作任务;以模拟应用训练为主线,训练内容以模拟应用为核心;以表达能力为主导,语言训练围绕培养语言输出能力展开;以网� 在教学过程中要目标明确,为学生提供具有真实场景的语言交际活动环境,使学生通过完成真实语言环境下的交际活动掌握学习、生活、学术交流中运用的语言;教学活动坚持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指导思想,在学习方式上强调体验、实践、参与、交流和合作。鼓励学生参与任务型学习,并从学习活动中了解语言,发现问题,找出规律,最终灵活运用语言,体验用正确语言进行交际的成功与快乐;在进行任务型教学过程中,学生以完成任务中的某个活动为目标,任务完成后,教师和学生共同分析活动中使用过的语言,并进行纠正和调整;教师的角色也要进行转变,他们不再是传统的知识的传授者,而是课堂活动的设计者、组织者和指导者。他们的主要任务是设计课堂讨论的话题,提供交际的真实语言环境,以教学目标为参照,设计任务或活动,吸引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课堂教学之中,训练学生语言书面输出能力;听说课采用交际法和情境法等,鼓励学生多听多说,完成一定的交际任务,侧重学生英语应用能力的培养,训练口头输出能力。(3)重视教材建设,编撰具有建筑类院校特点的外语教材。外语教学离不开教材,因为教材是进行外语教学的基础和依据。拥有高水平的外语教材是提高外语教学质量的前提和保证。因此,要提高公共外语教学的质量,必须重视并加强教材建设,以内容依托式英语教材为改革创新的切入点,以建筑类院校学生为使用对象,撰写出具有时代性、实用性和世界性的公共外语新教材。在教材编写过程中,改变了传统的以知识点为核心的编写模式,采用主题化设计,编写了兼顾英语学习和专业特色的英语教材——《建筑英语高级读写译教程》、《建筑英语高级听说教程》、《国际学术交流英语(建筑工程类)》,内容涵盖建筑、土木、环境、材料、信息、管理、交通、机械等八大主题专业模块,实现了英语学习和专业特色的有机结合。(4)关注学生多元能力的培养,提高学生人文素养。长期以来,公共外语教学重视听、说、读、写、译等技能教学,忽视人文知识的传授。学生人文知识的欠缺致使对外学术交流无法顺利进行。沈阳建筑大学在实施以内容为依托的公共外语教学的同时,通过通识英语教学扩展了学生知识结构,丰富了学生知识面,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了提高。正是学生的全面综合发展,人文精神和科学精神的完美融合,使学生最� 通识英语课堂教学在教师讲授的基础上,采用Seminar形式,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与团队意识,提高合作能力和人际交往能力。考核方面制定严谨的形成性评价体系和终结性评价体系,两者相结合。形成性评价要求学生结合自己的专业特点,以Paper形式进行,重点考察学生的思辨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为专业学习和学术交流打下了良好基础。
3结语
“公共外语教学从侧重语言技能的培养向依托内容进行教学的转向已� ”它符合语言的本质特征和二语习得的规律,强调将学科内容学习和语言学习相结合,通过学科内容学习实现语言学习,在学习专业知识的同时,提高语言运用能力。CBI教学理念迎合了“培养复合型外语人才”的外语教学趋势,必将在高校公共外语教学,特别是在具有行业特色的高校外语教学中发辉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Crandall,J.&—basedlanguageinstructioninsecondandforeignlanguage[A].InAnivan,Sarinee(eds).LanguageTeachingMeth-odologyintheNineties[C].Singapore:RELC,1990.
[2]Leaver,.&Stryker,(1989),Content—[J].22(3):269-275.
[3]毛俊涵,刘婷婷。国内CBI教学研究十年综述[J].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2013(12):117-11.
[4]沈像怡。以内容为依托的大学英语拓展课程体系构建[J].重庆理工大学学报,2012(5):112-114.
外语教学法【第二篇】
关键词: 外语教学法 教学法流派 教学效率
无论在我国,还是在国外,外语教学都有着悠久的历史。18世纪以来,外语教学法有了很大的发展。据不完全统计,当今世界外语教学法不下百种。当今使用最广泛的、最有影响的、为大家所公认的国内外外语教学法流派主要有语法翻译法、自觉对比法、自觉实践法、直接法、听说法、视听法、认知法、沉默法、咨询法、暗示法、全身反应法、交际法等。每一位外语教师都希望找到并运用一种最好、最有效的外语教学方法,以提高教学效率。那么,究竟哪一种外语教学法最好?好的标准又是什么?我们该怎样运用好的教学法?语法翻译法、听说法是否落后过时?交际法是否是适应所有学校所有学生的最有效的外语教学法?这一系列的问题归结起来就是一个问题,即正确分析、对待各种外语教学法流派的问题。那么,我们该如何正确地对待各种外语教学法流派呢?笔者认为,应该从以下三方面进行考虑。
一、全面、辩证地认识各外语教学法流派
对任何一种外语教学法流派都应从以下四个方面全面辩证地分析与认识。
1.每一种外语教学流派都在外语教学史上发挥过积极的作用。
每种教学法都是历史的产物,反映了当时社会对外语教学的需求,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哲学、语言学、心理学、教育学等学科的水平,代表了 每种教学法都培养出了符合当时社会发展需求的外语人才,所以它们的历史作用和功绩是应当肯定的。没有它们的实践成就,我们今天就不得不从头摸索外语教学规律。
2.各种外语教学法流派都有自己的优点和不足。
每种外语教学法都从不同的角度观察、分析、探讨、摸索外语教学的基本规律,因此,往往对某些外语教学规律观察得细微、深入,从而形成了自己的特色与特长而流传至今。
而与此同时,却由于片面性、局限性而忽视了对其他规律的研究。所以对每种外语教学法体系都应一分为二,既看到其优点长处,又看到缺点不足。试图找到尽善尽美,能适应各种外语教学的万能教学法是不可能的。
3.各种外语教学法长期共存并在不断自我完善。
正因为各种外语教学法流派都有各自的合理成分和可取之处,但同时又有它的问题和局限,所以才出现了以下的局面:其一,每种外语教学法至今都有自己的用武之地,都在以不同的规模被采用:语法翻译法并没有因受其他教学法的冲击而消失,它在许多国家和地区仍被广泛采用。直接法也未被交际法、认知法等所取代。所以外语教学法不存在推陈出新、新旧交替的问题,而是长期共存、百花齐放。其二,各种外语教学法流派都在激烈竞争中不断自我完善,扬长避短,出现了综合、折衷趋势,以适应社会发展的新需要。例如,语法翻译法、认知法等理性认知派也已重视实践练习,发展学生的听说能力和实际运用语言的交际能力,而直接法、听说法、视听法、交际法等习惯形成派也开始注意用归纳法总结语言规律和重视读写能力的培养。自觉实践法的产生与发展,正反映了这种综合折衷的趋向。
4.要辩证地分析每种外语教学法流派的特点。
每种外语教学法流派的长处或短处,也不是绝对的。在不同的教学环境中,长处、短处都是可以互相转化的。例如,直接法重视语音、听说,不重视语法,排斥母语等,在教成年人学外语或重点培养阅读翻译能力时是不利的,但教少年儿童开口说话时却是很适合的。语法翻译法重视语法规则,提倡翻译手段等,因此应用该法来培养理解能力、阅读翻译能力就恰到好处,但教中小学生打好语言基础却力不从心。所以我们很难说哪种方法最好,要根据不同的教学目的和教学对象确定教学内容和方法。
二、考虑、选择外语教学法的主要因素
语言是十分复杂的社会现象。语言学家对于语言的规律研究还远未能获得满意的结果,而教师要把外语传授给学生,或帮助学生掌握外语,其过程则更加复杂。所以尽管语言学家、外语教学专家苦苦探索了几百年,至今仍没有找出令人满意的外语教学法体系。因此,外语教师不应迷恋于某一种教学法,误认为它是万能教学法而束缚住自己的教学思路。也不应该不顾教学目的、条件、场合等诸多因素,盲目地生搬硬套或者轻易地肯定或否定某种教学法主张。这都不利于提高外语教学质量。在选择、确定外语教学法时至少要考虑到以下多方面因素。
1.教学目的。
教学方法是为教学目的服务的。教学目的不同,教学方法也不同。例如,以培养听说口头交际能力为主要教学目的(如在职业学校中对未来的营业员、服务员、招待员等职业培训),就应选择能提供短期口语强化训练的教学方法,如听说法、视听法、交际法等。如培养阅读理解、书面翻译能力为主要教学目的,就应采用重视语法、阅读、翻译的教学方法如语法翻译法、自觉对比法等。但是无论选择什么教学方法,都必须保证提供最大限度的各种训练以达到教学目的。
当代教育思想及外语教学思想要求把语言能力的培养和学习能力的培养放在极其重要的位置上。所以无论采用什么教学方法都要重视启发学生的思维,培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尽早获得自学外语的能力,促进听、说、读、写能力的全面协调发展。
2.教学对象。
面对不同学生应采取不同的教法。例如,教年幼活泼、记忆力强,善于模仿的小学、初中学生时加强听说口语训练、运用游戏等多种训练是奏效的。而对思维成熟、进取心强、自尊稳定的高中、大学学生则必须加强阅读、写作、翻译等方面教学效果会更佳。既 所有这些都会引起外语教学方面的种种差异,需要我们采用不同的、适当的外语教学方法。
3.教师水平。
教学方法须由教师贯彻运用。因此,教师的专业水平至关重要。同时也应注意扬长避短,例如,对语法规则、语言知识掌握得不够牢固的教师不宜运用理性认知各流派;听说口语能力较弱的教师不应选择习惯形成诸流派。与专业水平同样重要的是外语教学法素养,外语教师要认真专研外语教学法,不断提高自觉运用正确教学法的能力,才能迅速提高教学质量。
4.教学条件。
外语教学条件包括外语教学环境、教学设备、班级容量、教材体系、课时多少诸因素。
教学环境指学校所在地区周围外语使用的情况,如学生是否能经常接触到外语、有没有使用外语的实践机会等。一般来说,大城市和沿海地区的外语环境较好,乡村和内地的外语环境较差。听说法、视听法和交际法对语言环境要求较高。
教学设备指直观教具、电化教学设备、声像资料等。听说法、视听法、交际法等对电化视听手段要求较高。
班级容量过大不利于课堂听说训练,语法翻译法、自觉对比法、认知法等则不受大班授课的影响。
教材的编写体系受教学法的支配,如语法翻译法的教材是以语法为主线,以课文为主体的。听说法的教材是以句型为主线,以句型操练为主体的。同样,反之亦然,教材往往限制了对教学法的选择。
三、考虑、选择外语教学法的标准
1.保证达到外语教学目的,完成外语教学任务。
这是首要的标准,也是根本的标准。在考虑、选择教学方法时首先必须保证该教法能够达到外语教学的教学目标,能够完成外语教学任务。
2.符合学生学习外语的实际。
教学活动是师生双边活动,学生是外语教学的主体,学习外语在很大程度上是学生的活动,并且外语教学效果最终是反映在学生掌握的程度上的。所以教学方法必须与学生的实际相符合,即与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能力、学习方法、学习习惯等相符合,必须有利于学生学习能力的发展。
3.有利于发挥教师的优势和特长。
每一位教师都有自己的教学优势和长处,也有相对薄弱和不足的某些方面,因此,教师应不断提高业务教学水平,弥补不同。同时也要注意充分发挥自己的教学特长,运用得心应手的教学法法,以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
4.花费较少的时间和精力取得较好的效果。
学生面临许多课程学习任务,不可能把很多时间和精力花在外语学习上。所以教师要选择能调动学生智力因素、有助于学生尽早掌握学习方法,使学生能举一反三、主动学习的那些教学方法。
5.坚持灵活性、可行性、综合性。
外语教学是一个相当复杂的过程,它涉及教与学、讲与练、知识与技能、规则与习惯、口语与书面语、理解与表达、准确与熟练等方面的矛盾与综合。所以教师在考虑选择教学方法时要采取灵活性,考虑可行性,贯彻综合性,避免单一化、片面性,因为外语教学涉及许多因素,绝不是某一种单一的教学方法所能应付的。
此外,还应看到,选择外语教学方法的标准有许多条,希望满足全部标准往往是很困难的。所以教师应该进行综合分析,首先满足最重要的标准,既保证达到教学目标、完成教学任务,同时又力求满足更多的其他标准。为此,往往要综合采用多种外语教学方法,并且灵活地变换教学方法,使各种方法达到有机的配合。
参考文献:
[1]杜诗春。应用语言学[M].长沙:湖南出版社,1988.
[2]刘润清。论大学外语教学[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0.
外语教学论文【第三篇】
关键词:设计教学法;大学公共外语教学;外语交际能力
国家新的发展战略要求我们不断改进完善教育培养体系和教学培养方案,培养外语水平高、基础扎实、专业能力强、知识面广、应用能力强、符合“一带一路”战略需要的知行合一的新型人才[1]。随着全球化时代的到来,世界各国经济文化交流日益密切,各个领域的跨文化交际发展迅速,各国专业技术人士直接参与国际对话。毫无疑问,为了取得成功的国际交流,合作双方必须能有效解决交流中所产生的各种语言文化问题。在此背景下,外语的交际功能日益突显。外语教学基本任务不仅要培养学生语言能力,还要培养其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其对所学语言国家文化和传统的兴趣,并使其具备向外国人介绍祖国文化和传统的能力。怎样在大学外语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呢?设计教学法有助于解决该问题。这种教学法可以把外语教学转化为培养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工具。
一、设计教学法概述
设计教学法由美国教育家杜威首创,后经其学生克伯屈改进并大力推广。设计教学法也叫单元教学法,目的在于设想、创设一种问题的情景,让学生自己制定计划并解决问题[2]。设计教学法于1918年问世,在二战前夕的美国、20世纪20—30年代的苏联等多个国家曾大力推广。然而在美国当时由于没有辩证理解这种教学法的实质,在教学实践中产生了负面效果;在苏联则因为政治意识形态问题,杜威教育思想最终被摈弃。20世纪80年代以来,全世界出现了教育危机,欧美教育界开始重新审视杜威教育思想遗产,对其进行客观公正评价,于是设计教学法在美国、英国、法国和德国课堂上广泛使用。苏联解体后,俄罗斯教育界寻求走出教育危机的措施,杜威教育思想得以重见天日,设计教学法在俄罗斯外语教育中颇受欢迎。此教学法不仅活泼,而且许多创意学习活动从中产生。首先,学生在有明确目的及强烈意愿的前提下学习,必然能提高学习热情;其次,当由学生自己去思考、去拟订计划时,更能训练他们的思考、组织和搜集资料的能力;第三,一切手、脑并用的活动,对于培养学生养成渴求知识、自觉学习和深入思考的习惯都是有益处的,学生由始至终能获得完整的经验。设计教学法本身除了能使学生在独立思考及自主活动中进行有意义的学习之外,还有许多独特的价值是其它教学法不能比拟的。譬如:学习过程有效避免呆板与沉闷,能引起并刺激学习的动机;由于解决问题需要每个团队的所有成员分工合作,所以这种教学法还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促进团队成员之间的默契配合;能满足学生求知、好奇与表达的欲望,培养学生自主创造、思考和负责的精神。
二、设计教学法在外语教学中的应用
设计教学法能帮助解决外语教学的一个复杂而突出的问题———创造使用外语的语言环境,激发学生使用外语的能动性。设计教学法囊括了问题教学法和研究教学法,其目的是培养学生外语学习的成就感,点燃其学习外语的激情。学生自己动手,筹备和实现个人有创意的设计,在这个过程中不仅学生的外语交际能力得到发展,而且学生在独立制定计划和实施计划的过程中,其言语交流和智力情感活动有机结合,这是外语教学中实施设计教学法之目的所在[3]。设计教学法把教学中心从教师转移到学生,为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创造条件,这就是动机因素,而正确的动机是学好外语的关键。完成设计任务可以使学生感受到学习外语的实际用途,从而提高对外语的兴趣。学生自主地进行研究性学习,这种模式是现代教育领域的新趋势[4]151。在完成自己设计的过程中,学生在某种无形的命令驱使下,对自己所负责的工作持认真态度,也会珍惜自己和小组其他同学的劳动成果。探究过程潜移默化地培养了学生坚持不懈把事情进行到底的好习惯和持之以恒的耐心。这个过程也鲜明地体现了现代外语教学法的交际化、个性化取向。在完成设计任务的过程中,学生不知不觉地记住了词汇搭配和语法规则,这为流利地表达个人思想、领会所学知识创造了条件。在完成设计任务的过程中,学生主动探索知识,这样,外语学习中的主要问题,如懒惰、缺乏动机、因害怕出错不敢说外语等,轻而易举被克服。设计教学法有助于学生打下牢固的语言基础、丰富词汇量、提高交际能力和拓宽视野[5]。运用设计教学法时,一般要围绕“人和周围的世界”来选择对学生具有实际价值的题目,因为这样的题目最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创造力。设计教学法可以分成两个模块来进行:研究模块和展示模块。研究模块要求学生全面考虑并设计结构;展示模块要求学生分角色表演,在该模块设计结构初具轮廓,直到设计任务完成设计结构仍保持开放性,学生可以在未来的学习中继续完善设计结构。设计教学法一般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设定情景,把要讨论的课题分成若干个问题;第二阶段是设计筹备阶段,学生收集资料,整理分析,分工合作,开展创造性活动;第三阶段是学生创造性工作成果的汇报阶段,学生们对各自的设计活动进行展示、讨论及质疑。如果设计活动的目的是研究所学语言国家的文化生活、地理、历史和中国与该国的交往史等,通常会引起学生极大兴趣,因为这样的设计活动涉及到许多有趣的知识。一开始可以建议同学们用所学外语填写某种正式证件、文件表格,如个人履历表、出国留学申请表、签证申请表或宾馆客人登记表,让学生首次遭遇“文化冲突”,然后由浅入深,给学生指定不同难度的题目,让他们各自发挥能动性,自由设计。涉及两国文化对比的题目通常能够激发学生的探索热情,有助于培养他们跨文化交际能力。我们以去英国旅行为例来具体探讨如何在公共外语教学中运用设计教学法。第一个阶段是设定情景。按照这个题目划分出几个要探索的问题,如旅行计划、行程安排、交通、食宿、购物等,并进行小组角色分配,由一些学生充当游客,一些学生担任导游。第二个阶段是筹备阶段。在该阶段,学生能锻炼两种能力———外语表达能力和资料查找分析能力。在该阶段,学生在本小组内用所学的英语知识演练去英国旅游的整个过程。这个阶段有两项主要工作。第一,小组每个成员根据各自任务,用英语描述或提问。话题有住宿、行程安排、选定城市的概况和著名景点、购物等,不同的景点由不同的同学充当导游。这项工作要求学生编制关键词目录,回忆和查找相关的英语词汇及语法知识,并模拟真实的交际场景分角色排练。这项工作之目的是激发学生开口说外语的动机,提高学生运用听说读写四种言语活动的量和质。第二,学生制作影像、图片及文字资料,增强活动的趣味性和形象性,激发学生的创造性和审美意识。这个阶段的主要任务是收集、分析和整理信息。教师可以帮助学生分析所收集的材料,把材料合并成一个完整的小组设计作品。第三阶段,即最后一个阶段,是学生创造性活动的展示阶段。学生分组展示设计成果,全班同学对此进行评论和质疑。每个设计小组自己决定如何展示本组作品,指定汇报人员,分角色表演。在展示过程中学生可以张贴宣传画,向听众分发表演的节目单,播放音乐、视频等,运用多种辅助展示手段提高表演效果,激发全班学生参与热情。其他小组做记录,评论和说出自己的意见和建议。在展示过程中,学生还可以学习到别人的成功经验。设计教学法的特征是交际取向,积极地把学生融入教学活动,使他们各自为学习的推进负责任。重要的是,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生能自愿探索知识,因为这是学生自己在进行创造性劳动,他们在这个过程中体会到创造的快乐和成就感。设计法有助于营造创造性学习环境,为学生个性的发展提供自由空间和条件。设计教学法中的学习活动具有综合性特点,可以为学生身心协调发展创造条件。学生以自由轻松的心情融入到学习中,在展示的过程中有成就感,最终体会到外语学习的快乐和益处———学会一门外语就等于找到了通向另一种文化的窗户,通过这扇窗我们可以看到五光十色的外部世界,可以了解到另一种文化,从而知道自己本民族文化的优缺点。这样,学生学习外语就有了高尚的内驱力,学习外语不再是受功利驱赶———拿毕业证,找到好工作等,而是为了提高自己综合素质和提升民族文化软实力。学生的精神境界得到升华,这才是教育的真正目的。设计教学法顺应了人的本性。俄罗斯当代著名教育家乌里夫松指出:“追求独立行动———这是人的本性,在教学中不应该忽视人的这种本性,相反,应该有目的利用之。现在的教学不主张学生大部分上课时间都在听老师讲授,教室应该变成实验室。因此课堂大部分时间应让学生动手完成一些设计活动,活动难度也应逐渐加大。学生在活动中不可避免会遇到一些困难,但他们会利用已有的知识和技能克服困难。这将使学校形成学生爱学习的氛围,使学生感受到独立创造、探寻发现的快乐。”[6]设计教学法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创造力。需要注意的是,虽然设计教学法重在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但是这种教学法对教师的要求也比较高。教师除了要有丰富的经验及相关知识外,还需对各个学习阶段学生的发展特性有所了解,并掌握学生的学习心理。除此之外,教师还要具备指导学生学习过程的种种能力。由于设计教学法没有固定的教材,没有死板的教学过程,教师要具备灵活应变能力。这种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方法,仍需教师从旁予以不断的鼓励,以增加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兴趣。活动结束后教师的评估与补充更是不可缺少。
三、设计教学法和传统教学法的辩证关系
俄罗斯杜威研究专家托米娜指出,杜威并没有把设计教学法绝对化,而是辩证地加以评价。不应该把所有的教学活动都围绕设计教学法来开展,应把设计教学法和其他教学法结合起来[7]。同样,外语教学中也不能把设计教学法绝对化。通过这种方法,学生获得的知识是碎片化的,不具理论性和系统性,对于全面的外语教育是不适用的,因此应把设计教学法和传统的以词汇和语法为纲的翻译教学法结合起来。设计教学法适宜用来训练生活语言,但是大学公共外语教育的培养目标不但对读、写能力有高层次的要求,就是对听、说能力也有较高层次的要求。长时间使用设计教学法,学生获得的外语知识往往显得凌乱、不成体系。系统的外语语言知识包括系统的语法规则和词汇知识,是外语交际能力的重要基础,语言知识不足的人很难发展语言交际能力。学习语法规则可以起到举一反三的作用,加速语言内化过程。对学生来说,外语语言形式的掌握十分重要,必不可少。如果对外语的语言规则掌握不好,学生进行外语日常会话不存在问题,但发展空间不大,外语交际只能停留在低层次水平,可谓基础不牢,地动山摇。以语法、词汇为纲的传统的翻译教学法比较重视语言形式和词汇知识的系统传授和训练,培养出的学生语法规则掌握得很好,阅读能力很强,可是却容易犯上外语聋哑病。设计教学法则正好可以克服传统教学法的短板,它的突出优点在于:学生在会话中必须根据语境和自己的身份说出合适的话,这种练习实际是现实生活的模拟,有较大的实用价值;学习者投入角色,把思想、感情和语言融于一体,学得生动而深刻,有些话语表演完毕后终生不忘。近年来,外语教学变化甚多,最根本的是教学思想的变化。传统教学法把语言作为知识来传授,并不能有效培养学生使用外语进行交际的能力。直接教学法及其发展而来的听说法、视听法把语言作为工具,效果亦不见佳。有些学生可以把句型掌握得滚瓜烂熟,但是到了生活中,却运用不来。显然,学习语言的过程不是知识传授或习惯培养那么一个简单过程。这些难题使人们认识到外语学习过程是一个异常复杂的过程[8]51。这个过程是一个知识内化的过程,即把语言的语法、词汇、语用内化,成为大脑机制的一部分,也就是我们常说的用所学外语去思维。清华大学崔刚教授在2017年度的中国神经语言学会议上提出,神经语言学最新研究表明,外语思维的培养是可望不可及的美好愿望,但培养熟练的外语技能则是可以实现的梦想。任何一项技能欲达到熟练境界,必须在科学的方法论指导下达到一定量的积累,然后量变发生质变。外语技能的培养亦如此。设计教学法和传统教学法各有无法比拟的优点,也有各自令人沮丧的缺点,二者结合,相得益彰,可以促进学生外语知识的内化,培养学生外语思维。设计教学法是直接教学法的发展,如何把它和传统教学法相结合,二者在外语教学中的权重如何安排,是把设计教学法作为辅助教学法还是主要教学法,亦或二者并重?哪一种结合法效果最好?这需要理论和实践上的继续探索和时间的检验。
四、结语
外语教学法【第四篇】
现代外语教学是从十七世纪后才开始的,西欧几个主要国家的民族语言和文字是在欧洲经过文艺复兴运动后才基本定型的,成为欧洲的所谓“现代语言”(Modern Languages),如英语、法语、德语等。于是产生了现代语言教学,以区别以前的古典语言(如希腊语和拉丁语)教学。现代外语教学是在不断发展的,尤其是语言学、心理学、教育学等方面的发展,促使外语教学方法的研究不断深化,人们对外语学习过程的认识不同,便产生了多种教学方法。
二、国外现代外语教学思想的演变国外现代外语教学法思想的演变,大体经历了四个时期
(1)十九世纪末以前在西欧,十九世纪末以前的外语教学,翻译法占统治地位。漫长的中世纪,拉丁语始终是欧洲唯一的标准语言和文字。拉丁语教学以背诵语法和范文为其特点。十七世纪德国教育家WolfgangRatichius最早提出了外语教学依靠本族语的原则,主张上课时先用本族语讲解大意,然后对外语进行词汇、语法分析和母语对比。十七、十八世纪的外语教学法家遵循一切语言都起源于一种语言,各种语言基本都是相同的,语言和思维是统一的这一观点,把本族语逐词译成外语,或把外语逐词译成本族语的原则作为外语教学法的基础,这就为翻译法的形成提供了理论根据。
(2)十九世纪末到二十世纪四十年代十九世纪末欧洲出现的外语教学改革浪潮,其争论焦点是解决外语教学教什么(what to teach)的问题。例如,是把教口语放在首位还是把书面语放在首位?要不要教语法?教外语要不要通过与母语的对比翻译等。这一时期语言科学已从书面文献的研究转向注意到活的语言,这个时期强调口语教学,即主张直接法的人都把语音教学放在十分重要的位置。
(3)二十世纪四十年代到六十年代这一时期外语教学以听说法最为盛行。它实际上是在直接法,特别在Palmer的口语教学法体系基础上,与美国结构主义语言学观点相结合而形成的。教学初期以句型操练为主,避开书面材料,尽量从听入手,听说领先。这一时期需要解决怎么教(How toteach)的问题。关于这一时期听说法的教学思想,可以用美国普林士敦大学教授Moulton在他的着作《欧美语言学动向》(Trends in Europeanand American Lingus-tics, 1961)一书中提出的五点听说法原则来表述: 1.语言是说的话,不是写下来的文字; 2.语言是一套习惯; 3.教语言本身,而不是教有关语言的知识; 4.语言是使用这种语言国家的人实际所说的话,而不是某个
(4)七十年代以来这一时期的外语教学思想,主要解决教学对象的问题(Whom to teach)。即强调外语教学中学生本身因素起着很大作用,强调了解学生的重要性。外语教学不能就方法而谈方法,教学方法的概念应该扩大到对教学大纲和学生如何学的研究上去。教学思想的变化重心转移到研究学习者的问题。
三、中国外语教学对翻译法的认识
(一)翻译法(theTranslationMethod)的优势
语法翻译法是外语教学中最古老、影响最深远,至今“仍然方兴未艾,大量使用而且相当成功”(朱纯, 1994: 64)的一种外语教学方法。语法翻译法最早出现于18世纪晚期的欧洲,距今已有三百多年的历史。它的最早倡导者是德国学者麦丁格(JohannValentinMEidinger)和费克(Johann Christian Fick)。这种教学方法提倡用母语教授外语、在教学中以翻译和机械练
(二)翻译法(theTranslationMethod)的局限性
在中国的外语教学过程中,尽管翻译法多年来一直受到人们的指责,但直到今天,在某些学校外语课上使用翻译法仍然相当普遍。特别是在教师英语水平不高,缺乏专业训练的一些学校更是如此。根据当代的语言学和心理学理论和教学实践看来,翻译法存在不少缺点,因此,也是比较落后的。它的缺点是: 1.忽视语音和语调的教学,学生口语能力得不到培养; 2.过分强调翻译,单纯通过翻译手段教外语,这样容易养成学生使用外语时依靠翻译的习惯,不利于培养学生用外语进行交际的能力; 3.过分强调语法在教学中的作用。语法讲解从定义出发,根据定义给例句,脱离学生的实际需要和语言水平。学生虽然学了很多的语法规则却不能运用; 4.学习的语言材料都是一些文学作品片断,词汇陌生,脱离学生生活实际; 5.强调死记硬背,教学方式单一,不易激起学生学习兴趣。
四、结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