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北师大版语文教案模板优推10篇
一年级北师大版语文教案旨在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与阅读理解,通过丰富的课文、活动和练习,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全面发展。以下是阿拉网友为您整理的一年级北师大版语文教案模板优推10篇优秀范例,供您学习参考,希望对您有帮助。
一年级北师大版语文教案【第一篇】
要结合学习数学的过程评价学生对数学概念知识的理解。学生只有理解了数学概念和它们的意义或解释,他们才能理解数学、有意义的“做数学”。
(二)重视对学生初步的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评价。
对解决问题的评价,首先应注意评价学生对问题的描述,即怎样把情境图呈现的问题,用口头语言完整地描述出来。
(三)重视对学生学习数学的情感与态度的评价。
对一年级学生学习数学的情感与态度的评价,主要通过课堂观察来收集有关的信息,象他们参与班级讨论中,试图解决问题中,独立或小组学习中,无时不在显示他们对数学学习的情感与态度,能看出是否有信心,是否有兴趣,是否乐于探究,是否有毅力,是否有好奇心,谁敢于质疑。
一年级北师大版语文教案【第二篇】
例3是公因数、最大公因数在生活中的实际应用。教材通过创设用整块的正方形地砖铺满长方形地面的问题情境,应用公因数、最大公因数的概念求方砖的边长机器最大值。
学生已掌握了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的概念及求法,本课内容主要是帮助学生通过分析,使学生发现这样的地砖必须即使16的因数又是12的因数。在此基础上学习本课不难。
1.通过解决实际问题,初步了解两个数的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
2.在探索新知的过程中,培养学好数学的信心以及小组成员之间互相合作的精神。
初步了解两个数的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初步了解两个数的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
方法指导:
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一、激趣导入。
(约5分钟)。
课件展示教材62页例3,今天我们要给这个房子铺砖大家感兴趣吗?要求要用整数块。
二、自主学习。
(约5分钟)。
1.几个数()叫做这几个数的公因数,其中最大的一个叫做()。
的因数有(),24的因数有(),16和24的公因数是(),最小公因数是(),最大公因数是()。
=225,b=235,那么a和b的最大公因数是()。
4.用短除法求出99和36的最大公因数。
三、合作交流。
(约13分钟)。
小组合作学习教材第62页例3。
1.学具操作。
用按一定比例缩小的方格纸表示地面,用不同边长的正方形纸表示地砖,我们发现边长是厘米的正方形的纸可以正好铺满,没有剩余,其它的都不行。
2.仔细观察,你们发现能铺满的地砖边长有什么特点?把你的发现在小组里交流。
3.总结。
解决这类问题的关键,是把铺砖问题转化成求公因数的问题来求。
四、精讲点拨。
(约8分钟)。
根据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情况明确展示任务,进行展示。教师引导讲解。
五、测评总结。
(约9分钟)。
1.达标练习。
六、全课总结。
这节课你都学到了什么知识?有什么收获?
七、作业布置。
练习十五5,6题。
板书设计:
最大公因数。
铺砖问题:求公因。
一年级北师大版语文教案【第三篇】
针对课前对学生的调查,我发现整理书包并不是难点,关键在于借助整理书包让学生建立分类的概念,学会寻找分类的标准或按不同的标准进行分类。为此,我还把全班学生分成10个小组,每组4名同学,每一小组选一名组长。课堂上我放手让学生各自整理自己的书包,把重点放在让学生交流各自不同的整理方法上,以训练学生的数学思维和口头表达能力。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二、教学内容。
三、教学目标。
1、学生在观察、操作、游戏等活动中体验分类标准的多样性,知道根据不同的分类标准可以有不同的分类方法,体会分类的作用。
2、感受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培养学习兴趣,培养操作、合作、表达的能力,体验成功的喜悦。
四、教学重难点。
能按照给定的标准或选择某个标准(如形状、颜色、大小)对物体进行比较、排列和分类。
五、教具准备。
书本图片若干、人物头像图片若干、帽子图片若干、大小圆纸片、大小正方形纸片等。
六、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探索新知。
1、猜谜语。
四四方方一口箱,书本文具里面藏,每天上学离不了,它是我们的好伙伴。
小朋友们争相回答:“书包。”
师:老师想知道你们的书包平时都是谁分享的“一年级北师大版语文教案模板优推10篇”,互相交流自己的想法。
师:小朋友们赶快把书包里的东西拿出来!谁来说一说,今天你们的书包里都装着什么呀?
生:语文书、数学书、语文基础训练、数学基础训练、拼音本子、数学本子……。
学生开始自己动手整理书包,整理好后和小组内同学交流分享的“一年级北师大版语文教案模板优推10篇”,有按学科分的,有按。
书、本子分的……(学生边介绍边在实物投影仪上展示不同分类方法)。
(二)动手操作,深化新知。
活动一:分人物头像。
(2)学生通过小组之间的互相合作、交流之后,纷纷举起手来,要求汇报不同的分类的方法。
(3)分的结果大致有以下几种:按年龄分;按性别分;按是否扎辫子分;按是否眯眼睛分;按是否戴帽子分……(老师请学生上来汇报,同时在实物投影仪上演示分的过程)。
活动二:分帽子。
(2)分的结果大致有以下几种:按颜色分;按款式分……(学生在实物投影仪上汇报、展示不同的分类方法)。
活动三:分车子。
(自行车、卡车、公共汽车、小轿车)。
(1)师:小朋友们有本领把车子也分分类吗?把书翻到第55页。这回有个要求,请小朋友们自己先独立思考,想想我要怎么分,按什么分,分几类?看哪个小朋友想的方法又多又合理。
(2)学生汇报分类的结果大致有:按机动车和非机动车分;按车轮的个数分……。
活动四:给小组同学分类。
(1)让学生以学习小组为单位,想想,你们组的人可以怎样分?
(三)全课小结。
(四)校外实践活动。
一年级北师大版语文教案【第四篇】
20以内的数的认识分三个阶段来安排:第一单元,认识10以内的数的意义,第二单元,认识10以内的数的大小。这两个单元对后继的数的认识有迁移作用;这部分教材编写的突出特点是结合生动具体的情境,通过观察、记数、操作等教学活动,来呈现学习内容,让学生从中体验数的意义,感受数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发展对数的理解力。
(二)加减法的处理。
1、不以10以内数的合成与分解作为学习加减法的逻辑起点,直接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把学习加减计算与解决问题的过程结合起来,让学生亲身经历从问题情境抽象出加减算式加以解释和应用的过程,从中理解加减运算的意义和应用价值。
2、10以内的数的组成和分解虽然不再被作为10以内的加减法的逻辑起点,但它仍是熟练的口算20以内的加减法的有效手段。事实上,10以内数的合成分解与10以内数的加减法只存在描述数量关系的形式上的差异,并无本质的区别。因此,教材不但没有削弱对数可分可合的认识,而且还创设了丰富多彩的问题或游戏活动,不断强化数的分解与组成的意识。
3、加减法学习内容的编排有分有合,加减法的提前混编。加减法提前混编的优点有:一是从一个问题情境即能提出加法问题,也能提出减法问题,这样可以提高教学效率。二是有助于学生体会加法与减法存在某种关系,从不同角度揭示相同的数量关系。三是从心理学角度看,加减编后学习内容更富有变化和挑战,不至于因为内容单一而枯燥乏味。
4、体现算法的多样化,,给学生提供自主选择算法与交流各自算法的时间和空间。
(三)空间与图形的安排。
1、确定物体的位置与顺序是建立空间观念的一项基本内容,确定位置与顺序的方法很多,其中最基本的是会用前、后、上、下、左、右等词语进行描述。
2、认识物体的形状和大小,也是建立空间观念的基本内容。第六单元所认识的是四种最常见的简单物体的形状:长方形、正方形、圆柱和球。
(五)分类与统计的编排。
分类的经验不仅是进行统计活动的必要基础,教学概念的学习本质上也是一种分类的行为,所以认识物体始于对物体分类。
一年级北师大版语文教案【第五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和背诵课文。
2、复习巩固汉语拼音,认识8个生字,会写其中的4个字。
3、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江南水乡的美景。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
借助拼音和课文插图,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并背诵课文,借助拼音认识8个生字,会写4个字。
教学难点。
初步具有阅读古诗的兴趣。
教具、学具。
教具:
自制cai光盘,课文放大彩图,生字卡片,画有小鱼、荷叶、东南西北图案的头饰。
学具:
生字卡片。
课时安排。
1~2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利用cai课件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多媒体显示江南夏季的荷塘人们采莲和水中鱼儿戏游的情景。(学生一边看画面、听音乐,一边想象)。
小朋友,看了刚才屏幕上的画面,你们看到了什么?你们觉得这个地方美吗?想知道那是什么地方吗?想不想到那里去游玩呢?今天,老师就带你们到那里去游玩一番吧!板书课题。学生借助拼音齐读课题两遍。
教师讲解:江南就是我国的长江以南一带,那里风景优美、物产丰富,是的鱼米之乡。
二、初读课文。
1、借助汉语拼音自由地轻声读课文。要求:先读读拼音,再看看下面的字,遇到难读的字多读几遍,特别要读准生字的音。
2、数一数,课文共有几行,是由几句话组成的。
3、检查自读情况。问:谁愿意读给大家听?抽几个同学读课文,其余同学边听边用“•”画出生字,教师抽查。
4、教师范读、领读。
三、学习生字。
1、指名分句朗读,结合学习生字词。(出示生字卡片)。
第一句:江、可、采;第二句:叶、何;第三句:鱼、戏、间。
2、学生拿出生字卡自读,教师相机正音。
注意“江”、“间”的读音一个是后鼻音,一个是前鼻音。“采”的读音是平舌音,不要读成翘舌音。“可”和“何”韵母相同,“叶”和“鱼”的读音是自成音节。
3、检查识字情况。先打乱顺序认读生字,师出示生字卡,抽读,开火车读,齐读;再朗读包含这些生字的句子。
4、指导写字:可、江、采、鱼。
(1)记住字形。
分四人小组合作学习,讨论如何识记生字。可启发学生用学过的笔画和熟字来分析记忆字形。
“可”:有五笔。扩词:可爱、可口、可以。
“江”:三点水加“工”。江与水有关,所以有三点水。口头组词:江水、江边、江上、长江、江岸。
“采”:上下结构,采要用手,注意上面是一个爪字头。口头组词:采花……。
“鱼”:下边的一横是“鱼”的尾巴,利用课件展示。口头组词:鱼儿、鱼尾巴……。
(2)指导学生按笔顺提示描红。
(3)学生练习描红,教师巡回指导,及时纠正写字姿势。
(4)指导学生在田字格中书写。
(5)生练习写生字后师点评。
四、精读课文。
1、学习诗的一、二行。
(1)指名朗读诗的一、二行。
(2)指导学生看图,观察荷叶。荷花长得怎样。“何”:表示感叹,惊讶;“田田”:指荷叶长得层层叠叠,茂盛鲜亮,非常可爱。
(3)指导反复朗读,展开联想,从这两行诗中你知道了什么?从中感受荷叶茂盛鲜亮、非常可爱的样子。
2、学习诗的后五行。
(1)指明朗读诗的后五行。
思考:在荷塘里除了荷叶、荷花、莲蓬之外,还有什么?(鱼儿)鱼儿在干什么?(游水嬉戏)。
(2)鱼儿在莲叶间是怎样游动的?哪些地方写出了鱼儿的快乐和自在?
指导反复朗读:“鱼戏莲叶间……鱼戏莲叶北。”
课件展示鱼儿在莲叶下面游水嬉戏的情景,让学生展开联想,感受鱼儿的快乐和自在、逗人喜爱的样子。
理解方位词:东、南、西、北,并让学生动手画出方位图。这里的东南西北是指荷叶的四周。
展开想象:鱼儿在莲叶间游玩,它们会想些什么说些什么?同桌互相描述鱼儿在莲叶间游玩的欢快情景。
教师揭示:鱼儿在莲叶间,一会儿游到东面,一会儿又穿到西面,一会儿钻到南面,一会儿又滑到了北面。五个“戏”字写出了鱼儿的快乐和自在,“东、南、西、北”则写出了鱼儿在水间自由自在、逗人喜爱的样子。
(3)指导有感情地朗读诗句。
问:小朋友,当你看到鱼儿那样欢快,你心情怎么样呢?
怀着高兴的心情朗读鱼儿戏游的句子,注意重音和停顿。
五、背诵课文。
1、尝试背诵。(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法练习背诵课文。)。
2、抽生背诵,说说你用的什么方法背诵课文。(看图记、根据重点字词记、想象记)。
六、戴上头饰表演鱼儿在荷叶中戏游的欢乐情景。
4个同学戴着东、南、西、北的头饰扮演东、南、西、北,3个同学戴着小鱼的头饰扮演小鱼,6个同学戴着荷叶的头饰扮演荷叶,边背诵边表演。
七、总结。
通过本课的学习,我们学会了本课的生字,理解了诗句的意思,看到了江南水乡的美丽景色,感受到了大自然是多么美好,我们以后要更加热爱大自然,保护大自然。从本课的学习中,我们还体会到了阅读古诗的乐趣,希望今后继续努力,多阅读多积累一些优秀的古诗。
一年级北师大版语文教案【第六篇】
一教学目标:
1.能够将相邻区域的小圆片的个数相加。
2.对给出的“结果数”能够分拆成两个合适的数。
3.通过摆圆片、填合适的数,感受到三角盘中三个数与三个结果数之间的关系。
教学重点:
对给出的“结果数”能够分拆成两个合适的数。
教学难点:
三角盘中三个数与三个结果数之间的关系。
教具准备:
磁性黑板、三角盘、翻转片、数字卡。
教学过程:
一、找规律。
2.出示一个三角板,将小圆片放到各个区域中去,教师不做解释的摆放第一张结果数卡。
3.用磁性小圆片和数卡将书上题2摆在三角板上,然后学生得到计算三角的草图,并摆出题2,求出结果数并填入。
二、提高过程。
1.题3:只给出一个结果数,且一个区域没有摆出。教师摆出三角板,给出题3,提问:你们能填一填吗?说出为什么这么填的理由。
5+()=1111-5=()。
三、探究。
1.题6:摆出题6的三角板,师:你们能够用小圆片摆一摆,试一试吗?和学生一起探讨,通过尝试解决问题。
尝试一:首先上方摆上3个,那么左下方如何摆或者右下方如何摆。探讨:这样摆可以吗?不可以的话是为什么?说一说理由。
2.检验:4+3=73+5=85+4=9将小圆片抽象到数,填入题目中。
四、练习册的练习。
1.简单题型将相邻的区域相加并将结果写在卡片上。
2.难度增加:2个区域是空的。师:你能说一说你是如何算出来的吗?(必要时可以让学生用小圆片摆出)。
4.找规律。
五、课堂小结。
略。
一年级北师大版语文教案【第七篇】
1、下雪啦,下雪啦!
雪地里(来)(了)(一)群(小)画家。
2、冬瓜(躺)在地上,冬瓜(大),是(绿)色的,皮上有(细)(毛)。
茄子(挂)在枝上,茄子(小),是(紫)色的,柄上有(小)(刺)。
3、小鸭说:“妈妈,您带我去游泳好吗?”妈妈说:“小溪的(水)(不)深,(自)(己)去游吧。”过(了)(几)(天),小鸭学会了游泳。
小鹰说:“妈妈,我想去(山)那边看看,您带我去好吗?”妈妈说:“山那边(风)景很美,自己去看吧。”过了(几)(天),小鹰学会了(飞)翔。
4、妈妈告诉我,沿着弯弯的(小)路,就能(走)(出)(大)(山)。遥远的北京城,有(一)座(天)安(门),(广)场(上)(升)旗仪式非常壮观。
辨别方向:早晨起来,面向太阳。前面是(东),后面是(西),左面是(北),右面是(南)。
10、猴子的尾巴(长),兔子的尾巴短,松鼠的尾(巴)好像一把伞。
(公)鸡的尾巴弯,鸭子的尾巴(扁),孔雀的尾巴(最)(好)(看)。
11、影子在(前)影子在(后)影子常常跟着我,就像一条小黑狗。
影子在(左),影子在(右),影子常常陪着我,它是我的好朋友。
12、阳光像金(子),洒遍(田)野、高(山)和(小)河。
(田)里的(禾)苗,因为有了阳光,更绿了。(山)(上)的(小)树,因为有了阳光,更高了。河面闪着阳光,小河就像(长)(长)的锦缎了。
早晨,我拉开窗帘,阳光就跳进了我的家。
谁(也)捉不住阳光,阳光是(大)家的。
阳光像金子,阳光比金子更宝贵。
13、弯弯的(月)(儿)(小)(小)的船。
小小的船儿(两)(头)尖。
我在小小的船里坐,只看(见)闪闪的星星蓝蓝的(天)。
14、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15、一座(房),两座(房),青青的(瓦),白白的(墙),
宽宽的(门),大大的(窗)。
三座(房),四座(房),
房前(花)(果)香,
屋后(树)(成)(行)。
哪座房子最(漂)(亮)?
要数我们的(小)(学)(堂)。
16、(小)竹排,顺(水)流,
(鸟)(儿)唱,(鱼)(儿)游。
(两)岸树(木)密,
(禾)苗绿油油。
江南(鱼)(米)乡,
(小)(小)竹排画(中)游。
17、草芽尖尖,他对(小)(鸟)说:“我是春天。”
荷叶圆圆,他对(青)(蛙)说:“我是夏天。”
谷穗弯弯,他鞠着躬说:“我是秋天。”
雪人大肚子一挺,他顽皮地说:“我就是冬天。”
18、远看(山)有色,近听(水)(无)声。春(去)花还在,(人)(来)(鸟)(不)惊。
一年级北师大版语文教案【第八篇】
1、了解数据的整理过程。
2、初步认识条形统计图,会把统计的结果在方格图上表示,并能根据统计图回答一些简单的问题。
单元教学要求。
通过学生对身边的事物进行调查及一些游戏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及求知欲,使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教学活动。
单元教学重点。
1、了解数据的整理过程。初步了解数据的整理过程,初步认识条形统计图,会把统计的结果在方格图上表示。
2、培养学生有条理的思考问题及初步的推理判断能力。
3、根据统计图回答一些简单的问题。
单元教学难点。
根据统计图回答问题。
教学时间。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初步的统计知识。
教学目标。
1、初步了解数据的整理过程,初步认识条形统计图,会把统计的结果在方格图上表示出来。能回答一些简单的问题。
2、培养学生有条理的思考问题和初步的推理判断能力。
教学重点。
初步了解数据的整理过程,初步认识条形统计图,会把统计的结果在方格图上表示出来。能回答一些简单的问题。
教学难点。
会把统计的结果在统计图上表示出来,能回答一些简单的问题。
教具准备。
投影片、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引入。
如果我们班要组织一次比赛,同学们想一想组织下面的什么活动好?
1、出示:
(1)踢毽子、跳绳、拍球、套圈。
(2)学生自由选择。
(3)为了使大家都满意,我们来统计一下。
2、出示统计图。
3、根据数据在统计图上涂一涂。
4、观察统计图,并回答问题。
(1)统计图中可以看出,调查了()名学生。
(2)喜欢()活动的人最多,喜欢()活动的人最少。
(3)如果你们班有一名同学没来,猜测他最有可能喜欢()活动。
(4)你认为你们班最好组织什么比赛?
二、课堂作业:
调查本班参加课外小组的人数,整理后制成统计图。
看统计图回答问题。
1、从图中看出,一共调查了()名学生。
2、参加哪个组的人数最多?哪个组的人数最少?
3、唱歌组比美术组多()人?
4、电脑组和手工组一共有()人?
三、小结:
今天我们学习的内容是统计,统计的知识在我们的生活中用处非常广泛。我们今天只是学习了初步的统计知识,认识了条形统计图,它的用处在于可以直接表示出数量的多少,非常直观。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统计的知识。
教学目标。
1、使学生体验统计的过程,掌握统计的方法,会根据统计图回答问题。
2、培养学生的统计意识。
教学重点。
进一步使学生掌握统计的方法,体验和感受整理数据的过程。
教学难点。
观察统计图,回答提出的问题。
教具准备。
投影片、图片。
教学过程:
一、谈话。
同学们,新年快到了,我们布置教室需要一些气球,你们说是哪种颜色的气球可以多买一些。
二、制成条形统计图。
红色黄色绿色蓝色。
1、统计图中可以看出,调查了()名同学。
2、喜欢()颜色的人最多?喜欢()颜色的人最少?
3、如果你们班有一名同学没来,他最有可能喜欢()颜色?
4、布置会场,多买些什么颜色的气球比较好呢?
三、实践活动:
每一位同学调查本组同学最喜欢的电视节目是什么?做一次统计。
一年级北师大版语文教案【第九篇】
1、通过自主学习,掌握多音字“盛、扇”。
2、通过读文体会真实的情感,、培养学生有感情朗读课文的能力。
3、通过说话、写话的训练发展语言表达能力和想像力。
4、通过学习课文,进一步了解人与自然怎样进一步和睦相处,增强环保意识。
教学重点、难点。
1、通过读文体会真实的情感,有感情朗读课文。
2、通过学习课文,进一步了解人与自然怎样进一步和睦相处,增强环保意识。
教具准备:花瓣式词语卡片、笑脸卡片。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课前交流。
刚刚老师看到同学们做的作业,做的很工整,谁来跟老师说说,你们回家都什么作业啊?(出示词语:一项作业、布置)。
二、揭题质疑,学习第1自然段。
1、出示课题:指名读-齐读(板书课题:特别的作业)。
2、谁能给特殊找个近义词。
3、读了题目,你有什么疑问吗?
预计:作业怎么会是特别的?特别的作业是什么?
4、师:答案就在课文中,我们一起去读读课文。(出示:第一自然段)。
a、自由读读这一自然段。
b、(指名读)谁愿意用响亮的声音来帮老师布置这项作业。
5、有什么特别的吗?
三、初读感知,学习第2~3自然段。
4、老师觉得这个句子可有趣了,于是给他们排着队伍出来了,我们一来读读吧!
有用水碗盛的紫丁香。
有放在铅笔盒里的兰花。
有插在瓶子里的柳枝。
有装在塑料袋里的青草。
5、师生合作读,读着读着,你发现了什么?
6、你能把第一句的动词也学着后面的句式一样放在前面呢?该怎么改同座讨论一下吧!
四、学习第4~7自然段。
1、文章的那几个自然段是关于小丽的作业呢?请同学翻开书自由读读课文。
2、哇!这么快就找到了啊,我发现刚才四种作业一个自然段就介绍完了,可现在小丽的一种作业就用了4个自然段来介绍,看来课文有的介绍的很简单,有的介绍的详细。
3、(分角色读4—7自然段)能代表春天吗?为什么没有摘而是画,直接摘一朵玉兰花多简单呀!
五、学习8~10自然段。
1、我们再来看看小龙的作业吧!在文章的8、自然段。(分角色读课文)。
2、这是你找到的春天吗?
3、你觉得小龙是个怎样的孩子?
4、你能把小丽和小龙的作业也学着上面的句式,送到队伍当中去吗?
5、自由读句式,你觉得谁的作业做得,
6、是啊,那些紫丁香、杨柳、青草、柳枝都能代表春天,可是小丽和小龙的作业不仅能代表春天,还表示了他们对大自然的爱,难怪于老师说······(出示最后一个自然段)。
7、(贴笑脸)老师笑了,今天小朋友们表现的这么棒,胡老师也笑了。
六、拓展延伸。
1、(出示配音乐的春天美景)春天到处生机勃勃,桃花开了········。
2、你们喜欢春天吗?老师也很喜欢,有开在上坡的桃花(老师根据图片示范句式)。
3、老师送给你们几幅图片,谁也来学着句式说说:有的。
七、作业:写写画画。
2、师巡视指导。
3、实物展台展示学生的作业,老师给予评价。
一年级北师大版语文教案【第十篇】
2.复习单韵母。认识6个生字,会写4个生字。
教学重点与难点:联系实际,培养孩子每天阅读的良好习惯。
教学准备及手段:生字卡片、图片、录音。
教 学 流 程。
一、揭示课题。
今天,丁丁想请小朋友们参观他家的书房。不过先要猜个谜语,猜出来就欢迎大家来参观。
一座小楼房,没门又没窗。
图书一本本,全在里边藏。
出示课件:小书架的图片。
板书:小书架。
(一堂精彩的语文课,需要一个好的开场白、好的导入语。因此,作为语文教师必须重视新课的导入,进而对课堂教学的导入方式进行精心的设计,引导学生深入课堂,挖掘课堂的深度,使学生的学习兴趣有无味变得有味,使课堂的开始就有一个精彩的亮点,使学生对学习的内容产生兴趣。
如谜语的导入,谜语能开启学生的智力,对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调动学习积极性,营造欢乐、愉快、轻松的学习氛围有重要的作用。学生在老师上课前对新知充满了好奇、新鲜,知识对学生来说就像一个个神秘的问号,如果用上一个小小的谜语作导语,就能紧紧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他们多思多想,专心于课堂的学习。)。
二、初读课文。
1、小朋友们看,这就是丁丁家的小书架。这么多的书,那老师想考考你们。书架上都有些什么书?谁能从上往下来说一说呢?(生看图回答)丁丁爸爸的书在书架的什么位置?他妈妈的书呢?丁丁的呢? (师板书“上面”“中间”“下面”)小朋友答的很对,那哪个最聪明的孩子能告诉我你是怎么知道的呢?(给书分类)。
2、现在请小朋友们自由指读课文,画出不认识的字。(1)哪个小朋友会读,站起来当小老师来都大家好吗?开火车读(2)同桌互相帮助学习生字,学得好就夸夸他,给他贴个笑脸,有困难就帮帮他。
三、背儿歌。
你愿意帮丁丁介绍一下他的小书架吗?并带上动作。
(新课程指出,在阅读目标方面,第一个要关注的问题是阅读中积极健康的情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导向,使德育目标、智育目标和美育目标能够得到综合的体现。就情感态度而言,首先是强调养成阅读的兴趣和习惯。《小书架》这首儿歌内容易读、易背,生字都是常用字,主要让学生通过自读养成良好的阅读兴趣和学习习惯,并能初步认识上、中、下的位置。)。
四、学习生词,巩固单韵母。
1、采取各种方式读词语。
2、复习单韵母及四声。“韵母回家”游戏。
五、学写生字,识记字形。
1、书、用、中、下。
中——口 用——月。
六、总结。
这节课,我们和丁丁一起学习了《小书架》,同学们学得很认真,老师希望你们也能像丁丁一样,养成每天看书的好习惯。
七、实践性作业:用你的小画笔,画一画你家中的或心目中的小书架。
上一篇:六年级数学教案带反思范文精编8篇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