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地理八年级教案(精编5篇)

网友 分享 时间:

【路引】由阿拉题库网美丽的网友为您整理分享的“初中地理八年级教案(精编5篇)”文档资料,以供您学习参考之用,希望这篇范文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支持吧!

板书 第四节 自然灾害1

一、常见的自然灾害

教师播放有关自然灾害的相关视频,并向学生展示一些图片,让学生举例自己了解哪些自然灾害。

教师小结:自然灾害的定义,我国常见的地质灾害有哪几类。

教师展示气象灾害和地质灾害的图片,让学生判断哪些是气象灾害,哪些是地质灾害。并指导学生阅读课文P54-55,结合图片,了解各种自然灾害的危害性。

教师指导学生完成P55-56的活动题。

板书二、我国自然灾害频发

先让学生回忆今年全国发生了哪些特大自然灾害,后可由教师可以向学生提供一些数据来说明我国是自然灾害频发的国家。

指导学生读图,,并让学生谈谈他所发现的问题,学生讨论,教师总结。

小结:我国地域辽阔,自然环境复杂多样,自然灾害种类多、分布广。我国是世界上自然灾害发生最为频繁的国家之一。 我国也是世界上遭受自然灾害最为严重的国家之一。自然灾害有时会造成重大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并给社会的正常生活和生产带来巨大的冲击。

教师可对一些灾害的概念加以阐述,便于学生理解。如:

寒潮

(1)概念

寒潮是一种大范围强冷空气活动,主要发生在北半球中高纬地区的深秋到初春季节。

(2)形成原因:

形成寒潮的强冷气团聚积在高纬度的寒带,当冷气团向暖气团方向猛烈冲击时,就爆发寒潮。

(3)寒潮的危害

滑坡和泥石流

(1)滑坡:

①成因:是山地斜坡上不稳定的岩体与土体,在重力作用下沿一定滑动面整体向下滑动的地质现象。

②发生条件:一般发生在岩体比较破碎、地势起伏较大、植被覆盖较差的地区。山地丘陵区和工程建设频繁的地区,都是滑坡多发区。

③危害:破坏或掩埋坡上和坡下的农田、建筑物和道路,造成人员伤亡。

(2)泥石流

①概念:是山区沟谷中由暴雨、冰雪融水等激发的、含有大量泥沙石块的特殊洪流。

②发生条件:地形陡峻、具有丰富的松散物质以及短时间内有大量水流的地区是泥石流的多发区。

③危害:泥石流往往在很短的时间内,流出数十万乃至数百万立方米的物质,堵塞江河,摧毁城镇和村庄,破坏森林、农田、道路,对人民的生命财产、生产活动以及环境造成很大的危害。

三、防灾减灾

自然灾害频繁发生,放在减灾工作必不可少,指导学生阅读课文P58-59,了解我国的防灾减灾工作。

让学生举例说明我国还有哪些防灾减灾的措施。

课堂活动

了解避灾方法。举出实例如“遇到洪水时如何自救?”“当发生泥石流时,该怎样保护自己?”可由学生畅所欲言,说说自己的自救方法,后由老师补充,并提供给学生实用、正确的自救方法。

当堂检测

1、针对我国自然灾害频繁发生的国情,开展防灾减灾活动,对我国的生产建设和人民生活意义重大。下列工程中,属于防灾减灾设施建设的是( )

①兴建长江三峡大型水利枢纽

②兴建长江、黄河中上游防护林工程

③修建“西气东输”管道

④在沿海一带修建海防林工程

⑤兴建广东大亚湾和阳江核电站

⑥加固长江、黄河、珠江大堤

A.①②③④ B.①②④⑥ C.①②③⑥ D.②③④⑤

2、中国是世界上遭受自然灾害危害最严重的国家之一,因而防灾减灾的任务既十分重要,也十分艰巨。读“我国自然灾害区划图”,回答(1)-(3)题。

(1)下列灾害中属于气象灾害的有( )

①干旱 ②滑坡 ③台风

④风暴潮 ⑤寒潮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③④⑤ D.①③⑤

(2)与其他地区相比,地区d分布最为集中的

自然灾害是( )

A.洪涝 B.台风

C.泥石流 D.干旱

(3)图中a、b、c、d四个地区,水土流失最严重的是( )

第三章 中国的自然资源

第一节 自然资源的基本特征

教学目标

1.举例分析自然资源的定义及其主要类型。

2.通过材料理解我国自然资源的基本特征。

3.正确认识我国自然资源的现状,引导我们从身边小事做起,节约资源。

教学重点

1.可再生资源和非可再生资源的区别。

2.我国自然资源的基本特征。

教学难点

可再生资源和非可再生资源的区别。

教学过程

自主学习

要求:①仔细阅读课本62-66页的内容,独立自学。

②依据学案在课本中找到相应知识并标记,时间10分钟。

一、自然资源

1.自然资源的定义是什么?

练一练:我们使用的纸张和铅笔是自然资源吗?为什么?

2.自然资源可分为哪两大类?

3.结合图、图,可再生资源和非可再生资源各有何特点?

练一练:将下列资源进行分类,在相应的横线上填写字母代号

A温泉 B树木 C草地 D潮汐能 E藏羚羊 F风能

G海鱼 H核能 I天然气 K花岗岩

属于可再生资源的有

属于非可再生资源的有

4.对于可再生资源和非可再生资源,我们应该如何合理利用?

二、我国自然资源现状

5. 阅读课本64页,填下表

种 类

陆地面积

已探明矿产资源

耕地面积

河流年径流量

森林面积

总量居世界位次

  

 

人均量占世界比值

 

不足1/2

 

1/4

 

6.从上表可以得出我国自然资源的现状为:总量 ,人均 。

7.受我国自然资源现状的影响,我国长期而艰巨的任务是什么?结合图,完成这个任务可以采取什么措施?

合作交流

要求:①小组长组织,先核对答案,后解释原因。

②组内成员积极发言,互帮互助,时间6分钟

8.交流自主学习中所有题目

9.结合64页活动2,思考:可再生资源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吗?谈谈你的看法。

10.完成课本66页活动1:为了节约资源、保护资源,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应该怎么做?

展示提升

要求:声音洪亮,表达流利,时间:5分钟。

当堂检测

要求:独立完成,时间7分钟

1.自然资源的特点是( )

A.可再生 B.不可再生

C.对人类活动有价值 D.对人类活动无价值

2.下列选项中,全部属于自然资源的一组是( )

A.森林、大米、煤炭 B.耕地、淡水、铁矿石

C.石油、闪电、工矿产品 D.野生动物、噪声、草地

3. 连线:

土地资源

矿产资源

森林资源 可再生资源

水资源 非可再生资源

风能

4.导致我国自然资源形势严峻的原因是( )

①自然资源少,数量有限 ②人均占有量少,且人口仍在增长③许多资源利用管理不当,破坏、浪费现象严重 ④人均占有量多,但破坏、浪费严重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5..下列行为属于“低碳生活”的是( )

A.经常使用一次性筷子和饭盒 B.节假日大量赠送纸质贺卡 C.学生使用“循环课本” D.超市购物大量使用塑料袋

6.材料一:漫画“所剩无几”

材料二:我国是世界上的资源大国之一,陆地面积居世界第三位,水能、太阳能、煤炭资源分居世界第一位、第二位、第三位。但人均自然资源占有却低于世界平均水平,人均土地面积为世界平均水平的1/3,人均水资源为1/4,人均森林面积为1/5。

(1)材料二反映了我国资源现状是

★(2)我国是世界人口第 大国。漫画“所剩无几”反应了随着人口的增加,我国的自然资源将更加短缺。为了使自然资源可以可持续利用,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应该怎么做?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以上就是差异网为大家带来的5篇《初中地理八年级教案》,能够帮助到您,是差异网最开心的事情。

八年级的地理教案2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了解我国水资源分布特征及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知道我国水资源的现状,了解我国解决水资源问题的对策;继续培养学生使用地图和相关图表、材料及利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过程和方法:通过本节课对地图和图表的综合分析,引导学生用过去所学和教师提供的资料,自主探究和分组讨论等方式学习新知识,并使学生认知知识的连续性。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使学生认识珍惜水资源的重要性,初步树立保护环境的意识,并从自己的实际生活出发,节约用水,有意识的保护我们生存的环境,保护有限的水资源。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我国水资源的现状及解决措施;节约用水、保护水资源。

教学难点:分析我国水资源存在的问题、造成影响及解决方法;帮助学生树立对淡水资

源危机的意识,培养学生在生活中做节水、护水的模范。

教学方法

本节课的内容和我们日常生活较为密切,许多内容是我们身边发生的事。为了保证课堂

教学效果,主要采用“角色扮演”和“讨论法”。通过“角色扮演”和提出问题让学生讨论,理论联系实际,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引导学生从现实生活的经历和体验出发,鼓励学生独立思考,激发学生对地理问题的兴趣,并通过活动设计,有意识地让学生亲自体验解决问题的过程,形成主动学习的态度。

教学准备

1、布置学生分组,收集相关资料和数据,准备课堂讨论。

2、教师收集相关资料数据、图片,准备相关投影片。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背景音乐——高山流水。教师:听着这美妙的音乐,请闭上眼睛想象:青

山削翠,流水潺潺,飞泉瀑布,水天一色,相映成趣,好不惬意,我们好像听到高山对流水说:高山仰止,流水不断;流水对高山讲:万流归宗,生命永恒!(学生听音乐跟随老师一起体会。)

板书课题:第三节水资源

一、时空分布不均

新授:

(1)水资源的概念和作用。(学生看书并结合生活经验讨论,教师总结。)

明确:水资源概念

广义:包括海水在内的地球水量总体。

狭义:是指地球上的淡水资源。

作用:人的生命活动和动植物的生长都离不开水。水不仅维持地球一切生命,而且对一切经济问题都有生死攸关的重要意义。

(2)多媒体展示“中国主要河流径流量分布示意图”,让学生观察我国河流径流量的南北、东西差异,教师总结。

明确:我国水资源在空间上分布不均,东多西少南多北少。另外我国水资源从时间 配上来看:夏秋多冬春少。

(3)思考:我国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对社会经济的发展有何影响?(先给学生展 资料,学生举例并讨论,教师总结。)

明确:我国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给社会经济发展带来了很大的影响。如:南、北方农业土地利用方式差异明显,南方以水田为主,北方以旱地为主。我国将水和径流的季节、年季节变化大,是造成水旱灾害频繁、农业生产不稳定的主要原因。在西北干旱地区,水资源的不足更是制约社会经济发展的瓶颈。

(教师展示我国各地水资源制约社会经济发展的图片或播放相关视频。)

板书二、合理利用与保护水资源

(4)如何缓解我国的缺水状况?(提示学生根据我国水资源问题寻找解决途径和方法)

明确:由于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我国自古以来一直重视水利工程的建设。兴修水库是解决水资源季节变化大的措施之一;(列举生活中的事例,并提示学生我们周围的水库的意义,引导学生通过类比理解水库的作用。)跨流域调水是解决水资源的地区分布不均的有效办法之一。(多媒体出示南水北调示意图,并简单解说引滦入津、引滦入津、引黄入晋工程的作用及意义,从而提示学生分析理解南水北调工程的重要意义和作用。)

(5)我国水资源总量大,但人均仅为世界水平的1/4,总体上我国缺水情况日益加剧。然而在水资源利用过程中,水污染和是浪费的状况也很严重,同学们在日常生活中是不是也有不合理用水的状况?(学生回答)引出“节约用水,保护水资源”的话题。节约用水,保护水资源角色扮演:从以下角色中任选一个,从角色出发,谈谈如何节约用水,你现在的身份是:农民、水利工程师、政府官员、造纸厂厂长、家长、学生。(通过角色扮演使学生寻找节水的方法,使学生认识到节水是社会各部门各方面需要进行的共同的工作。节水是社会问题。)

明确:

A、我国为节约用水、保护水资源所做的努力:?制定法律、法规;?有偿使用;?制定“中国水周”;?制定“节水标志”。

B、农业节水:帮助学生了解我们周围的农业用水情况,并把几种主要的灌溉方式提供给学生。

C、工业节水:提示学生根据教材了解。

D、城市节水:简单了解。

E、家庭节水:调查学生的家庭用水情况,并评出家庭用水小模范,使学生找到身边的榜样。

F、出示节水标志,并通过让学生介绍这一标志,强化学生日常生活中的节水意识。(观察节水标志图,通过观察你有哪些想法,这些会不会对你今后的生活产生影响?记住节水标志,时时不忘节约水资源。)

(6)动画“没有水我们还有什么”。

结束语:不要让我们的眼泪,成为最后一滴水!祝愿我们美丽的地球,天更蓝、地更绿、水更清!播放音乐:《竹林晨曲》。

教学反思

1、通过本次教学活动,开阔了学生的视野,学生对于水资源的现状问题以及如何保护水资源有更深入的理解。初步形成保护自然、与自然和谐相处的世界观。

2、在一系列的活动中培养了学生合作、交流、发现并解决问题等能力,发展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最后,我想说的是:我们的实践和我们的理想可能还有一段距离,但我们在不断的探索与思考。这节课我和我的学生一起迈出了艰难的第一步,相信我们会走得很远。

初中八年级地理教案3

中国的河流和湖泊

第一节 河流和湖泊的概况

二、江南大河—珠江

三、京杭运河

教学设计方案3

教学重点:内流河的水文特征及其成因

教学手段:课件

教学过程

(复习)

1、什么叫外流区、内流区?它们的分布有何特点?

2、什么叫河流的水文特征?我国外流河的水文特征有哪些相同之处?这些水文特征主要受什么影响?

(导入)上节学习了我国外流河的水文特征,那么我国内流河的水文特征又是怎样的呢?

(学习内流河的水文特征及其成因)

(展示)中国内流流域和外流流域图

(提问)我国内流河主要流经哪个气候区?那里的气候有何特点?

(展示)中国的季风区和非季风区图。学生对照图讨论。

(展示并总结)在中国内流流域和外流流域图上画出季风区和非季风区的界线,并出示乌鲁木齐的气温降水图,得出结论:我国内流河主要流经非季风气候区,气候干燥少雨。

(提问)在这种气候条件下,内流河的河水主要来源于哪里?(高山上冰雪融水。教师可补充:部分来自山地降水。)

(提问)根据内流河河水的来源,分析内流河的水量在一年中有什么变化?(春季随气温逐渐增高,冰雪融化,河水增多;夏季气温高,冰雪融水量多,河水最丰富;秋季冰雪融水减少,水量逐渐减少;冬季最少,甚至断流。

(讲述)正是由于内流河流经非季风区,这里干旱少雨,蒸发量大,所以内流河的流量小,水位变化大。而且河水被大量蒸发。流量迅速减少。因此内流河的流程短,很多河流中途消失。

(展示)中国内流流域和外流流域图。指导学生在地图上识认季节河的符号,并且在内流区中找出弱水和塔里木河两条季节河。

(学习我国的内流河——塔里木河)

(展示)中国内流流域和外流流域图,在内流区中找出我国的内流河——塔里木河。

(展示并讲述)展示塔里木河景观图片两幅。塔里木河位于我国的盆地——塔里木盆地,它由阿克苏河、和田河、叶尔羌河汇集而成,全长2179千米,仅次于原苏联的伏尔加河(3530千米)、锡尔——纳伦河(2991千米)、阿姆——喷赤——瓦赫什河(2991千米)和乌拉尔河(2428千米),为世界第5大内陆河。塔里木河河水主要来自天山、昆仑山等高山的冰雪融水。它的汛期短,在7~9月水量;10月以后水量大减;由于上游源于高大山地,干流沿山麓地带分布,下游多季节河。

(展示并讲述)展示塔里木河的灌溉图片两幅。塔里木河是塔里木盆地工农业生产的重要水源。

(展示并讲述)展示塔里木河各水文站不同年代径流量表格。从表格上我们看出了什么呢?(径流量逐年减少)近年来,由于上中游沿岸农业生产的发展,用水量大增,再加上近年来塔里木河中游沿岸大量盲目引水开荒,又大量的浪费了水资源。

(展示并讲述)展示胡杨树的两幅图片。在塔里木河流域,胡杨树被世居于此的维吾尔族人称为“英雄树”,有“长着不死一千年,死了不倒一千年,倒了不烂一千年”的说法。而如今塔里木河流域几十万亩胡杨林枯萎死亡。除此之外,还有大面积的沼泽、芦苇和红柳等消失。沙漠蔓延趋势逐年加剧。生态环境的恶化,严重危及下游5万多人的生存,那里的耕地面积由60年代的5万公顷,减缩到现在的万公顷。由此可见,对河流的开发利用,必须遵循自然规律。

(学习南方大河——珠江)

(过渡)我们已经从整体上了解了我国大江大河的分布、分类及特征。在众多的大河中,长江、黄河跨地区范围广。我们将在以后两节中详细了解。现在我们先来看一看南方的大河珠江。

(展示并讲解)展示珠江景观图。珠江长2214千米,流域面积万平方千米。

(展示并讲解)展示珠江水系示意图。珠江水系由西江、东江、北江汇合而成。

(提问)珠江的位置有何特点?结合地形、气候,想一想,珠江主要水文特征是什么?(珠江位于我国南方,因而雨季长,所以珠江的风期最长,水量丰沛,仅次于长江,是黄河的七倍。珠江流经地势二、三级阶梯,加之水量丰沛,因此水能丰富。)

(提问)目前建立了哪些水电站?(答案略)

(提问)珠江不仅水能丰富,而且航运价值也很高,为什么?(培养学生发散思维)

(学生回答很可能会多种多样,但只要是言之成理即可。如南方水量丰沛,利于航运;经济发达,需求航运沟通海洋,海河联运,终年不冻,四季通航;地处对外的前沿等等都应该鼓励赞扬。)

(学习京杭运河)

(过渡)前面介绍的都是天然河流的水文特征。在我国除了众多的天然河流外,还有许多的人工河流。其中有一条是世界上开凿最早的、也是最长的人工河就是中国的京杭大运河。

(展示)京杭运河景观图片。从图中使学生了解运河河道的宽阔、航运的繁忙、沿岸经济的发达。

(展示)京杭运河图。边演示边讲解京杭运河的起始点、长度、流经的省市、沟通的水系等内容。

(讲解)京杭大运河是世界上开凿最早的运河之一。春秋战国时期,吴王夫差为了北伐齐国,称霸中原,就在公元前485年起开凿邗沟,从邗城(今江苏扬州)东南到末口(今江苏淮安),沟通了长江和淮河两大水系,奠定了大运河的初基。这段运河的开凿至今已经有2400多年历史了。到了隋朝,隋文帝建都长安(今西安),由于供给京师的粮食主要靠黄河运输,而黄河上又有三门峡阻隔,运粮十分不便,京师的粮食供应有很大的困难。一遇荒年,京师军民就没有饭吃。公元594年,由于连续几年的荒年,隋文帝不得不带领京师军民到洛阳就食。大业元年(605年),隋炀帝当时已迁都洛阳,为了从外地调运粮食到京师,并到扬州看“琼花”,就征集几百万民工,开挖通济渠,使之南接邗沟。从长安到扬州沿渠修筑御道、离宫。同时还从洛阳附近开凿永济渠,连接卫河,通达天津,然后沿永定河通达北京。隋朝大业六年(610年)又拓宽浚深江南河,从京口(今江苏镇江)直达余杭(今杭州),两岸宽达十余丈,能通“龙舟”。至此,南北大运河全部开凿完成,成为我国历可与万里长城媲美的伟大工程。

(展示并讲解)展示京杭运河地图(多彩地图)。京杭运河历曾经是中国漕运和商旅往来的重要通道,对沟通南北交通起过重要作用。但因流经地区地势高低悬殊,黄河泛滥等原因,河道易被淤塞。1991年津浦铁路通车后,运河的运输地位下降,多段河道废弃。1949年后,被淤河道分段被疏通,运河南端还延长了7千米,使运河船只可以进入钱塘江。目前,运河季节性通航里程已达1100多千米,它的年运输量,在内河航运中仅次于长江,居第二位。

(学习内流湖和外流湖)

(过渡)以上我们主要学习了我国各类河流的特点,最后学习我国的湖泊。

(展示)中国内流流域和外流流域图,指导学生了解什么是内流湖,什么是外流湖。

(讲述)天然湖泊遍及中国各地,其名称因语言的不同,而有“湖”、“池”、“漾”、“海”、“错”等之称。湖泊也有内流湖区与外流湖区之分,其分界线与内外流河的分界线大致相同。外流湖区以含盐量较小的淡水湖为主;内流湖区以含盐量较大的咸水湖为主,但青藏高原上有一些淡水湖。

八年级地理教案4

教学目标

1、了解山东农 业在全国的地位,知道主要的农产品其分布。

2、分析山东农 产品丰富的原因。

3、知道山东主要的工 业部门和分布地区,理解山东工业分布的差异。

4、了解山东主要的文化旅游资源的分布。

教学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山东的主要农产品和旅游资源。

2、教学难点:山东农业和工业的分布和位置、地形和气候的关系。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方法

自学为主,演示讲解为辅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组织学生讨论发言,介绍自己家乡主要的农产品和工业。今天我们就来认识我们家乡的主要产业和文化资源。

展示山地主要农产品分布图

学生活动:分 成四个小组,分别代表蔬菜、水果、畜牧和水产,通过阅读农产品分布图,找出山东主要的农产品和分布地区,讨论其分布和地理条件的关系。

总结讲述:山东的农产值多年居全国首位,是我国著名的农业大省,蔬菜、水果、水产品、肉类和禽蛋等居全国首位,其中,粮食集中 分布在鲁西北平原和沿海地区,经济作物分布于山地丘陵地区。著名的蔬菜产地有寿光、苍山和章丘等。

板书:一、农业生产与名优产品

1、主要农产品:蔬菜、水果、油料、水产品,肉类和禽蛋。

2、蔬菜之乡:寿光、苍山、章丘

引申:山东农业发达,农产品产量高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地理位置优越,回忆前面内容,讨论山东的气候,地形和海陆位置对于发展农业的有利条件。

学生活动:分组讨论 ,得出答案

展示海尔、浪潮等几个全国著名品牌。指导学生活动完成下列问题。

(1)阅读课本找出山东主要的工业部门。

(2)了解山东工业分布的不均衡性 。

(3)知道山东著名品牌所在地。

(4)结合1 02页活动,完成相关题目。

重点讲解:山东是全国著名的工业大省,多种工业部门居全国第一位,如黄金、水泥、家电等。但是分布很不均匀,主要分布在胶东半岛和胶济、京沪线沿线地区。鲁西北和西南地区工业较少。

板书:二、工业产 生优势

1、主要工业部门:能源、化学、机电、纺织 、建材、食品。

2、分布:胶东半岛,胶济、京沪沿线。

展示山东著名旅游资源和孔子的图片。

讲解:山东是我国古代文化之乡,有齐文化和鲁文化之分,是圣人的诞生地。其中齐文化 以淄博为主,鲁文化以曲阜为主。其文化特色迥然不同。

学生活动:(1)阅读课本102页,了解齐鲁文化的特点和区别。

(2)观察山东主要旅游资源分布图,找出山东著名的旅游胜地。

补充:一山一水一圣人是山东主打的旅游品牌,其中山是泰山,水是泉水,圣人是曲阜孔子的故乡。

板书:三、地域文化与旅游

1、分类:齐文化(淄博,青州),鲁文化(曲阜)

2、旅游胜地:泰山,趵突泉,曲阜,青岛 海滨。

总结:今天我们学习了山东主 要的工农业和发展和分布,了解了山东的文化特征和丰富的旅游资源,我们一定要为把家乡建设的更美好而努力。

板书设计:

一、农 业生产与名优产品

1、主要农产品:蔬菜、水果、油料、水产品,肉类和禽蛋。

2、蔬菜之乡:寿光、苍山、章丘

二、工业产生优势

1、主要工业部门:能源、化学、机电、纺织、建材、食品。

2、分布:胶东半岛,胶济、京沪沿线。

三、地域文化与旅游

1、分类:齐文化(淄博,青州),鲁文化(曲阜)

2、旅游胜地:泰山,趵突泉,曲阜,青岛海滨。

教学反思:

第4课区域差异与发展教案

教学目标

1、了解山东经济发展的区域差异。

2、讨论提出解决的措施。

3、明确区域发展的方向与重点。

教学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山东经济的差异和发展的重点和方向。

2、教学难点:山东经济存在差异的自然和人文原因。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 学方法

分组讨论,自学为主,讲解为辅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回忆上节内容,虽然山 东总体经济情况居全国前列,但是各地发展很不均匀,今天我们就来了 解山东经济发展的差异和发展重点与方向。

展示山地各地级市人均GDP图(20xx年)

学生活动:(1)展示人均GDP前5位和后5为的地级市,分析其分布特点。

(2)计算人均GDP最高和最低相差多少。

(3)从地理位置、资源和基础等方面讨论山东各地 经济差异的原因。

(4)结合本地实际提出缩小差异,加快发展经济的措施。

分析:因为山东各地的地理位置不同,资源分布也不均衡,基础条件相差也很大,因此在山东的西部地区,如菏泽、聊城、德州等地经济发展缓慢,而东部沿海地区,如青岛,烟台,威海经济发展很快。

板书:一、区域发展差异

1、经济差异:东部发达,西部落后

讲述:山东针对自己的实际情况,提出了今后发展的重点和方向,希望尽快建成一个“大而强,富而美”的新山东。

学 生活动:(1 )阅读课本105页,了解山东经济发展的目标。

(2)知道山东区域发 展的重点是 什么(稳步提高农业,制造业和第三产业。

(3)了解山东交通发展蓝图。

总 结板书:二、区域发展方向与发展重点

1、发展 方向。

2、发展重点:农业,第三产业,旅游业,交通运输

总结:今天我们学习了山东区域经济的差 异,知道了 各地发展经济都要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因地制宜发展,我们要了解 山东经济的发展方向和重点,为把我们家乡建设的更美好而努力学习,以便更好的投入到建设新山东的洪流中。

板书设计

一、区域发展差异

1、经济差异:东部发达,西部落后

2、发展措施

二、区域发展方向与发展重点

1、发展方向。

2、发展重点:农业,第三产业,旅游业,交通运输

八年级地理教案5

教学目标

通过本节学习,使学生知道我国是多地震的国家,并能结合世界地震带的分布,分析我国多地震的原因;能够指图说出我国主要地震和火山的分布。

通过阅读有关地震的检测和预报的知识,培养学生树立防灾减灾意识。

教学建议

我国是世界上自然灾害最为严重的少数几个国家之一。我国的自然灾害中,地质灾害是一个重要的方面,而地质灾害中影响特别大、危害特别严重的,又当属地震。火山在我国危险不大。所以教材详讲地震、略讲火山。关于地震,教材分了三个标题:“多地震的国家,”“主要地震带,”“地震的监测和预报”(选学课文)。这三个标题的思路是:告诉事实——分析原因、图示分布——教会预防。

教法建议

根据本节教材特点,建议采用讲授法和学习指导法。

关于“多地震的国家”的教学,可由教师提出要求,学生自己看书。“主要地震带”的教学。要结合世界火山地震带的分布,从原理讲清我国为什么多地震;四个主要地震区结合图进行教学即可;地震的危害是通过一段影像资料展示给学生,形成丰富的感性知识,认识到地震确实给我国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从而自然过渡到下一个标题。“地震监测和预报”,虽然是选学课文,但却是重要的防灾常识,且本节教材内容不多,课时也允许,所以“选学课文”和“读一读”要组织学生学习。关于“火山的分布”的教学,注意两点就可以了:一是明确我国活火山不多,危害不大;二是把教材中出现的火山名称在图中找出,读出所在省区。

教学设计方案

〈教学重点〉主要地震带的分布。

〈教学手段〉计算机课件:我国主要地震带和火山的分布。

〈教学过程〉

(引课)在第二节的探究活动中,我们曾讨论过我国的三列横向和三列纵向山脉的成因,它们是因受到的挤压力隆起而形成,这个过程是缓慢和漫长的,当这个变化缓慢进行时,人们不易察觉,而当地壳发生突然断裂和错动时,人们就感觉到大地在强烈的震动,这就是地震。

一、 多地震的国家

(学生活动)考虑从哪些方面得知我国是多地震的国家?从课文中找答案。

(总结)从两方面说明:一是文字记载地震最早;二是发生地震次数很多。

(讲述)任何事物的发生、发展和分布都是有规律的,地震也是如此。它们多发生在板块和板块的交界地带,世界的两大地震带就是这样的地区。

(学生活动)回答世界两大地震带。

(演示课件)世界两大地震带

(学生活动)看计算机课件的演示,考虑我国的位置同两大地震带的关系。

(总结)我国位于世界两大地震带的衔接处,地壳不稳定,所以多地震。

(演示课件)中国的地震带

(讲述)我国的地震集中分布在如图的四个地带。

(演示课件、讲述)中国的地震带(四个地震带,略)

(讲述)我国有资料的大地震都发生在这些地震带中。唐山大地震给我们造成巨大损失。

(演示课件)唐山地震。

(讲述)地震的破坏力这样大,有无办法预防,从而减少损失呢?

(学生活动)自学教材中的“选学课文”和“读一读”。

(讲述)火山同地震一样,也是一种地质灾害,给人们带来危害。但火山在我国危害不大,活火山很少。

(学生活动)读图找出课文中提到的几座著名的火山。

(总结、反馈练习)

〈设计思想〉

本节虽然将我国的地震,但一定要结合世界的两大地震带的分布,才能从原理上讲清我国多地震的原因和地震带的分布。通过计算机课件把二者之间的联系,动态的表示出来。有关唐山地震的影像资料,意在告诉学生,地震给我国经济造成巨大的损失,防震减灾工作有重要意义,激励学生努力学习,今后投身科学研究工作。

〈板书设计〉

第四节 地震和火山

一、 多地震的国家

二、主要地震带:

三、地震的监测和预报

四、火山的分布

探究活动

课堂上将学生分组,每组发一块薄泡沫板,出思考题:

将泡沫板从两侧向中间用力挤压,会发生什么现象?想一想,这种现象与地震有联系吗?

小组讨论3分钟,之后由每组的代表回答问题,最后教师总结。

20 35784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