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一年级数学的认识教案(优质18篇)
通过生动的活动和实例,帮助学生理解数字、图形及简单的数学概念,培养观察力和逻辑思维能力。以下是阿拉网友为您整理的人教版一年级数学的认识教案优秀范例,供您学习参考,希望对您有帮助。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的认识教案 篇1
1、在具体情境中认识人民币,能识别1元以内的人民币,知道元、角、分时人民币的单位,认识1元=10角,1角=10分。
2、经历人民币的识别过程,体会1元以内各种人民币的币值,通过简单的模拟活动,培养简单的换钱、算钱、付钱的技能,发展多角度的思考问题的能力。
3、学生通过积极参与学习活动,参与小组的交流,体验主动学习的作用,发展主动学习、合作交流的意识;了解人民币在日常生活力的作用,形成爱护人民币的意识。
认识1元以内的人民币的面值及人民币的单位。
认识元、角、分之间的进率,知道1元=10角,1角=10分。
1元以内的纸币、硬币若干;铅笔、橡皮、尺子、羽毛球、邮票等。
谈话:小朋友,你们买过东西吗?买东西需要什么?(钱)。
对了,钱在每个国家都有不同的名称。美国的钱叫做美元,英国的钱叫做英镑,你知道我们国家的钱叫做什么吗?(人民币)。
揭题:小朋友真聪明,我们每人的生活里少不了人民币,每张人民币面值大小不一,有几元的,有几角的,有几分的。为了了解人民币的一些知识,这节课,我们就来认识元、角、分。(板书课题)。
2、根据教师的统一要求拿出相应的人民币。
要求:下面请每个小朋友拿出1元的人民币。
板书:1元。(教师把1元纸币、硬币都贴在黑板上,纸币正面朝上)。
用同样的方法认识5角、2角、1角和5分、2分、1分。
课件展示1元以内的纸币。归纳:纸币上都印有什么?
学生可能回答:一面都印有劳动人民的头像、中国人民银行,另一面都印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徽。
3、练一练。
指导学生完成“想想做做”第1题、第2题。
学生完成后用课件展示答案,共同订正。
1、谈话:有个小朋友叫豆豆。他今天穿上了妈妈买的一件黄颜色的新衣服,放学后豆豆来到了一家玩具店。(课件展示例题情境图)。
提问:豆豆在玩具店看到了什么?学生可能回答。
(1)玩具店里有钢笔、计算器、练习本等。
(2)还有两个小朋友在买东西。
(3)钢笔的价钱是5元,计算器的价钱是20元,练习本的价钱是1元等。
让学生把自己的拿法展示给小朋友看,几个小朋友在讲台前站一排,可以是10个1角的、2个5角的、5个2角的、1个1元的等等。
引导:付1元的方法很多,不管哪种方法都是付几角呢?(10角)。
10角就是1元。我们来看看豆豆怎样付这1元的。
(课件展示,豆豆说:“我付10角可以吗?”)。
提问:小朋友,你们说可以吗?为什么?
(出示图)板书:1元=10角。
2、引导:根据1元=10角,请你再想一想,1角等于几分?
(出示图)板书:1角=10分(学生齐读一遍)。
3、指导学生完成“想想做做”第3题。
学生完成后,教师把不同的取币方法都展示出来,并追问:哪一种方法最简单?
教师用1元分别和不同的学生换5角、2角、1角的零钱。
填空:1张1元可以换()张5角;
()张2角可以换1张1元;
1张1元可以换()张1角。
2、同桌互相换零钱,活动1分钟。(教师辅导)。
3、引导:换完了零钱,我的商店开张了。看一看我卖的有哪些东西?
课件呈现:羽毛球5角,橡皮2角,美工刀9角5分,铅笔4角,自动铅笔7角,尺子3角,邮票8角。
提问:你想买什么?
谁想买邮票?你打算怎样付这8角钱?有谁和他的付钱方法不一样?
几名学生上台买邮票,一手拿邮票,一手拿不同付法的8角钱展示给全班学生看。
4、招聘营业员,学生互相购物。
谈话:我当了经理后,想招聘一名营业员,条件是服务热情周到,而且要能算对账。其余的小朋友准备好1元人民币来买你想买的东西。
学生活动2分钟,对表现好的小朋友进行鼓励表扬。
5、延伸练习。
小组讨论:1元钱可以买哪2样东西?如果买3样东西,可以怎样买?
小朋友,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1、帮助妈妈买一样东西。
2、上超市去看一看,哪些物品的价钱大约是1元?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的认识教案 篇2
教科书32页、33页做一做,练习五第2题。
1.通过操作和观察,使学生初步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知道它们的名称;会辩认识这几种物体和图形。2.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观察能力,初步建立空间观念。3.通过学生活动,激发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合作、探究和创新意识。
初步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实物与图形,初步建立空间观念。
教、学具准备:袋各种形状的物体。2.图形卡片。3.计算机软件、投影片。
二、操作感知1.分一分,揭示概念。
(1)分组活动。让学生把形状相同的物体放在一起,教师巡视。
(2)小组汇报。问:你们是怎样分的?为什么这样分?学生可能回答可分成这样几组:一组是长长方方的;一组是四四方方的;一组是直直的,像柱子;一组是圆圆的球。
2.摸一摸,感知特点。
(1)让学生动手摸一摸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实物,然后把自己的感受和发现在小组内交流。
三、形成表象,初步建立空间观念。
2.记忆想象。
(1)分别出示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图形,先让学生辩认,然后把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图形贴在黑板上,最后再拿出相应的实物。
(2)学生闭眼想四种图形的样子。(教师说图形,学生想。)。
(3)学生闭眼按教师要求拿出四种不同形状的实物。
(4)先让学生闭上眼睛,然后教师给出一种实物,由学生判断它的形状。
3.学生列举日常生活中见过的形状是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实物。
四、分组活动,体验特征。
1.做一做1题。(1)让学生拿出长方体和圆柱,放在桌面上玩一玩,使学生发现圆柱会“轱辘”,然后教师说明,圆柱可以滚动。
2.游戏“看谁摸得准”。
(1)每小组一人说出物体的名称,其他同学按指定要求摸,看谁摸得准。(参照做一做第2题)。
(2)教师说物体形状,学生摸。[通过游戏,不仅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也可进一步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3.数图形。投影出示练习五第2题,问:这只小动物是由什么图形拼成的?各用了几个?让学生完成在课本上。
五、游戏先让学生想一想,用不同形状的实物能搭出什么来?然后按照自己的想法搭一搭。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的认识教案 篇3
一、课前常规检查:学习用品是否摆放到位,学具是否准备好并放好。
二、5分钟精彩口算:我说15,你说8,15-8=7。
三、复习旧知、引入新课:
1、我们已经认识了0~20这些数,你能从0一直数到20吗?齐数。
2、看到大家都认识,又来了更多的数朋友,你们认识吗?
3、看来大家对这些数都有所认识,今天我们继续来认识100以内的数。
四、呈现百羊图,感受100有多大:
1、绿色的草地上来了一群羊,请你估一估大约有多少只羊?(先思考再回答,不要一下子说出结果)。
2、这时候我们请一位老朋友上场(10),先圈出10只,再估一估草地上有多少只羊。并说说你是怎样想的。
3、请大家10只10只地圈一圈,并数一数。
4、大家都数对了,这是100只羊。100只羊有这么多!和我们以前认识的20比较,怎样?(100比20多得多)。
五、摆小棒、突破数数难点——拐弯数:
1、请同学们快速拿出小棒,3、2、1,坐好!(师停顿检查)。
2、在桌面上,摆出21根小棒,要求摆完后一眼就知道是21根。
(请生上台示范摆小棒,其他同学摆完、看黑板订正。)。
(1)能一下看出是21吗?他请了谁来帮忙?就请这位同学说一说你是怎样摆的。(先摆10根小棒,再摆10根小棒,再摆1根小棒)。
(2)21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多请生回答,小组读,男女读,齐读)。
3、下面我们在21根小棒的基础上,继续一根一根地往下数:
指导学生在21的基础上继续一边摆一边数,数出声来。当数到拐弯数时,停下来并追问:“29添一是多少?(30)”,看到散着的这10根,你想怎么做?(把这10根捆成一捆),现在有几个十了?(3个十),谁来说说30的组成?(多叫学生回答30的组成)。
4、感受100,体会十与百的关系:99再添一就是多少?(多叫生回答)。
我们就这样,10根、10根地数,(10、20、30···90、100),10个十根是多少?(10个十根是100,将10捆结成一大捆)。
这一大捆小棒就是100根,谁能说说100里面有几个十?
10个十是多少啊?(板书:10个十是100)。
六、解决问题、进一步理解数的意义。
做一做:数的组成。
七、课堂总结:
这节课咱们一起数了100以内的数,你有什么收获?又有什么感受呢?
八、生活中的数:刚才我们借助小棒认识了100以内的数,其实100以内的数在我们生活中经常会遇到,请大家回家找找,你身边都有哪些数是100以内的呢?明天分享给同学们听。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的认识教案 篇4
1、能初步认识方形和圆形的基本特征。
2、在认识图形的基础上,体验游戏的快乐。
3、让幼儿在轻松愉快的游戏中认识图形。
4、了解生活中的一些物品的形状。
一张机器人画像(由若干个方形和圆形组成,大小不一);若干个方形和圆形卡片;教师教具2张大型卡片。(一张方形,一张圆形);圆形和方形积木若干。
一、故事导入,幼儿观察并探索图形的特征。
1、教师:今天老师请来了一位神秘的客人来我们实验幼儿园做客,小朋友们想不想认识下?(想)。
2、出示机器人画像,请小朋友自由观察。
二、认识方形和圆形。
1、教师的提问中说出图形的特征。
教师出示图形卡片提问:现在老师要变魔术啦,小朋友们小眼睛看仔细(从机器人身上取下一个方形)小朋友想不想摸一摸?(请一位幼儿上台触摸,并自由说出自己的感受)。
2、教师有目的的指导幼儿摸方形的边和角,(扎扎的,尖尖的)教师引导幼儿知道这个尖尖的'地方叫做角,数数有几个(4个)有几条边?(4条)。所以啊,这个图形就叫“方形”。
3、提问1:咦,小朋友们再来看看,这个图形宝宝有没有角,他的边是怎么样的(光光的,圆圆的)让幼儿触摸图形卡片。(自由回答)教师总结这个图形是圆形。
三、游戏:图形对对碰。
1、老师指到哪里幼儿说出名称,并回答机器人是由什么形状组成的?
2、分卡片幼儿根据教师指令拿出相应卡片,教师检验是否正确。
四、积木分类。
五、幼儿根据观察,说出生活中有哪些物品是圆圆的、方方的。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的认识教案 篇5
1、使学生认识大面值的人民币,能进行简单的等价兑换,初步学会简单的化聚。
3、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和有序性。
教学过程。
一、复习。
上节课我们认识了人民币,你会认这些人民币吗?今天我们还要进一步认识人民币。板书课题。
二、新授。
1、教学例3。
出示2元、5元、10元、50元、100元人民币教学挂图,让学生观察后,教师提问:你知道这几张人民币的面值吗?两人小组互相说悄悄话,认识不同面值的`人民币。同时教育学生从小要爱护人民币。
2、教学例4。
教师提问,学生动手操作,用学具表示出来,然后填在书上。
(1)1张5元可以换几张1元?
(2)1张10元可以换几张1元?
(3)1张20元可以换几张10元?
(4)1张50元可以换几张10元?
(5)1张100元可以换几张10元?
(6)1张100元可以换几张50元?
三、巩固练习。
1、课本第54页“做一做”。
2、课本第55页第5题。
3、第56页第6、7题。
四、课堂小结:今天我们对人民币的知识有了进一步了解,知道了1元=10角。
1角=10分,你还有什么问题?
1元=10角10角=1元。
1角=10分10分=1角。
教学反思:
(略)。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的认识教案 篇6
本节课要求学生对整时的认识,是学生建立时间观念的初次尝试,也为以后“时、分”的教学产奠定了基础。本节课中,学生对时针、分针的整体认识有些不习惯。所以教学难点应放在通过观察时针和分针来判断所表示的时刻。教学目标是使学生能结合自己的私生活实际学会看整时,初步认识钟面上的时针和分针,培养学生初步建立时间观念,从小养成珍惜和遵守时间的良好习惯。
钟表在日常生活中都经常接触,时间的知识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处处都离不开,学生每天起床、吃饭、上课、下课都要按照一定的时间来进行,这样在生活中潜移默化的就感知时间这一抽象概念的存在,而且一年级的学生在学前教育时,就初步认识了钟面,所以本节课的内容对于他们来说也并不陌生。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知识的教学是建立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上,要把数学知识与学生的日常生活实际联系起来,学生的学习过程是一个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过程。本节课的教学设计,充分体现了《课标》的精神,从导入到实践活动整个环节都与学生的日常生活联系在一起。而且根据一年级学生好奇、好玩、好动的天性,在学生学习的过程中让学生观察、动手、比较等一系列的活动,创设和谐的学习氛围,拉近学生与数学的距离,使学生的思维可以得到尽情的跳跃,个性得到尽情的张扬,逐渐感受到数学学科的趣味性、生活性和挑战性,达到教学的目的。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认识钟面,结合生活经验学会看整时。
2.培养学生建立时间观念,从小养成珍惜时间、遵守时间的生活和学习习惯。
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认识钟面,学会看整时。
多媒体课件、实物钟、钟面模型。
一、故事导入
屏幕上出示主题图。
师:“同学们说一说,小东什么时候?在做什么?”(小东早上7时起床)
师:“你是从哪里知道时间的?”
让学生认识到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处处都离不开钟表,并及时教育学生怎样知识的?”早上按时起床,上学才不会迟到。
师:“今天老师就和同学们一起来认识钟表。”(出示课题)
二、自主探究
1.认识钟面。
(1)师:“老师这里也有一个钟,现在同学们仔细观察,看看钟面上有些什么?把观察的结果说给小组的小朋友听。”
(2)学生反馈交流结果。
指几位同学上台演示,引导学生说出钟面上一共的12个数,有三根长短不同的指针。
(3)边出示课件,边小结:通过同学们的观察,我们发现了钟面上一共有12个数,3根针。又短又粗的――时针;较长的――分针;还有又细又长的――秒针。
3.认识整时。
(1)屏幕上再次出示主题图。
师:“刚才同学们都说小东是早上7时起床的,同学们看一看图上的钟面,为什么钟面上表示的是“7时”呢?你还从哪里知道“7时”的?”
指导学生观察7时钟面上的分针分别指向几,建立7时的概念;同时,让学生认识7时在电子表中的表示方法。
(2)师:“小东是7时起床的,那么同学们猜一猜小东上午上第一节课的时间是几时?”
师:“你能在钟面拨出8时吗?拨给同组的同学看,并说说你是怎样拨的?”
并叫两名学生上台演示。
出示电子表,让学生认识8时在电子表中的表示方法,并写法:先写8,再点两个圆点,最后在圆点的后面写上两个0。
(3)用同样的方法教学3时和6时。
学生反馈讨论结果。
学生可能回答:8时的分针指向12,时针指向8;3时的分针指向12,时针指向3;6时的分针指向12,时针指向6。学生也可能回答:分针指向12,时针指向从1到12的任何一个数,指向几就是几时。
(5)教师小结:在钟面上,当分针指向12的时候,时针指向几就是几时。
三、课间活动(看动画,听音乐)
要求:看看动画中的钟所表示的时间是几时?并把它说出来。
三、反馈练习
1、拨钟游戏。
(1)教师拨钟,学生说时间;或教师说时间,学生拨钟。(指名学生上台拨)
(2)小组活动:一个同学说时间,另一个同学拨钟。
2、《快乐的一天》
师:“现在老师要带同学们去看看,小东是怎样过快乐的一天的。”屏幕上出示课本92页插图。
(1)师:“看第一幅图,小东什么时候?在做什么?并写出时间的两种表示方法。”
师:“过1小时后是几时?小东在做什么?你能写出时间的两种表示方法吗?
其余的学生在书上独立完成,后集体订正。
(2)小组间说说:小东是怎样过快乐的一天的?
(3)指几名学生说一说小东是怎样过快乐的一天的,并说出是什么时候?(如7时,是什么时候的7时。)
(3)这样的一天一定会有很多收获的。那么你们的一天又是怎么安排的呢?
同组的学生说说,然后指名说说。并教育学生要合理安排时间,养成良好的作习习惯。
5.课堂小结。
师:“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知识?”(我们一起认识了表示整时的时间,并学会了表示整时的时候,有两种表示方法,你学会了吗?)
四、实践应用
1.找朋友练习(练习十六第1题)。
教师先说明题目的要求,后学生独立完成,最后集体订正。
2.创设情景:(边问边演示)
(1)老师中午12时吃饭,过一个小时要午休,你知道老师是几时候午休吗?
(2)老师晚上7时吃饭,过三个小时要睡觉,你知道老师是什么时候睡觉吗?
3.完成课本第94页练习十六第3题。
明确题目要求,学生独立完成,后集体订正。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的认识教案 篇7
教学内容:
练习十五第5—8题。
教学目标:
1.进一步巩固钟表的读法和时刻的写法,能比较熟练地说出钟表上的时间,并能在钟面上拨出指定的时刻,正确、熟练的记录时刻。
2.珍惜时间,养成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进一步提高抓紧时间、勤奋学习的自觉性和积极性。
3.通过关注升国旗,培养学生爱国旗、爱祖国的思想情感。
重点、难点:
1.能正确读出整时和几时几分的时刻。
2.读准钟面所表示的各个时刻。
教学准备:
视频仪,教学挂图,教具,学具钟表。
教学过程。
一、情境引入,回顾再现。
1.投影出示天安门广场的升旗仪式,及升旗时间和降旗时间。
提问:你知道我们中国国旗的知识吗?
仔细观察图,你看到了什么?
(照片是在天安门广场升国旗时拍摄的,照片有国旗班的叔叔们正在准备升旗。升旗时间:4:48;还有降旗时间:7:37)。
我们都要热爱我们的.国旗。
2.我们已经学会了读时刻和写时刻,谁来说说怎样读时刻和写时刻?
这节课,我们来进行有关认识时间的练习。
二、分层练习,强化提高。
(一)基本练习。
1.读时间。
师:刚才我们是8:10上第一节课,现在已经过了5分钟,现在是几时几分?(8:15)。
你是怎么想的?看谁能想到和别人不同的办法?
独立思考,在小组内交流不同的想法:
(1)5分5分的数。(2)1分1分的数。
(3)通过钟面判断分针的位置,再读出时间。
(4)用加法来解决这样的问题。
2.拨一拨。
老师说出一个时间,让学生在钟面拨出来,再说方法.。
9时5分。
(先把时针拨过刻度9,指向刻度9和刻度10之间,再拨分针指向刻度1,表示5分。
2时35分。
7时43分。
(先把时针拨过刻度7,指向刻度7和刻度8之间,,再拨分针指表示示40分,将分针向前拨3小格,麦示43分)。
师小结:几时,时针就刚走过几时;几分,分针就从12走过几个小格。
(二)综合练习。
1.找朋友。(课本练习十五第6题,)。
把时间和相应的钟表连起来。
(让学生独立完成,展示几生答案,全班交流。)。
2.拨一拨,填一填。(练习十七第7题。)。
投影出示钟表图。学生拨一拨学具。
(1)现在是几叫几分?(3时)。
想一想过5分是几时几分?(过5分,分针再向前转过5小格,指向刻度1,过5分是3时5分)板书:过5分是:3时5分,3:05。
(2)现在是几时几分?(9时33分。)。
想—想过2分址几时几分?(过2分,分针再向前转过2小格,正好指向刻度7,过2分是9时35分。)板书:过2分是:9时35分,9:35。
(3)现在是几时几分?(5时45分。)。
想-想过6分是几时几分?(过6分,分针再向前转过6小格,正好指向刻度lo前面1小格,过6分5时51分。)板书:过6分是:5时51分,5:51。
(4)现在是几时几分?(7时22分。)。
想一想过10分是几时几分?(过10分,分针再向前转过10小格,正好指向刻度6前面2小格,过10分是7时32分)板书:过10分是:7时32分,7:32。
(三)提高练习。
1.出示“快乐的星期天”图。(练习十五第8题。)。
(1)先让学生按图中的四个事件顺序讲一下这个小朋友干了什么事?先干什么,后干什么?讲一个小故事。
(2)看上面的4个时间,哪个最早,对应哪个事件?
(3)把四个时间利四个事件一对应,进行连线,看是不符合实际,
起床—8:07。
出门--9:15。
踢球—10:35。
回家—12:05。
(4)让学生按时间的先后顺序再讲一遍这个小故事。
三、自主检测、评价完善。
(一)自主检测。
1.小小填空知识多,可要认真做一做!
(1)钟面上一共有()个大格,每两个数字中间有()个小格,钟面上一共有()个小格。钟面上长针是(),短针是()。
(2)时针走一大格是()小时,分针走一大格是()分钟,分针走一小格是()。
分钟,分针走一圈经过的时间是()小时,时针走一圈是()小时。
(3)早上,哥哥和妹妹同时从家去学校,哥哥7:30到校,妹妹7:35到校,()走个快,()走得慢。
(4)我们现在所学的时间单位是()、()。1时=()分。
(5)时针和分针重合在一起是()时整,时针和分针成一条线是()时整。
2.我会认时间,我是守时好孩子。
3.挑战对与错。(选一选)。
(1)吃一顿饭用了()。
a、30分b、5小时c、50秒。
(2)我们的课间休息时间是()。
a、25小时b、15小时c、10分钟。
(3)上一节课是()。
a、45小时b、45分c、45秒。
(4)1小时可以写成()。
a、1:0b、1c、1:00。
(二)评价完善。
一生汇报答案,其余自我核对,矫正错误。
四、归纳小结,拓展延伸。
这节课我们主要练习了什么?最大的收获是什么?感觉自己表现的怎么样?
板书设计:
作业设计:
基础:1.找朋友。
拓展提升:
(生活体验题)家里的报时钟真有趣,几点钟就响几下,每半点钟也要响一下。有一次,丁丁听到钟响了一下,没过多久又响了一下,过了一会又响了一下。你知道这三响各是什么时间吗?请写下来。
第一下:___,第二下:___,第三下:___。
教学反思: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的认识教案 篇8
《认识钟表》是一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的内容。`本节课要求学生对整时的认识,是学生建立时间概念的初次尝试,也为以后时、分的教学奠定了基础。教材在编写上注意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生动具体的学习数学。按照认识钟面结构整时的读写法时间观念建立的顺序编写。
一般来说,一名6岁的儿童每天起床、吃饭、上课都要按照一定的时间进行,这样在生活中潜移默化就感知到了时间这一抽象概念的存在。因此,我把本节课的目标定为:
1.认知目标:
通过观察、操作使学生初步认识钟面的外部构成;结合生活经验总结出认识整时的方法;知道表示时间的两种形式。
2、情感目标:
通过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和合作学习意识。
3、思维拓展目标:
(1)使学生初步建立时间观念,自觉养成遵守和珍惜时间、合理安排时间的良好习惯。
(2)使学生初步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重点:充分认识钟面的外部构成,掌握认读整时的方法;。
难点:正确说出钟面上所指的整时。
这一节课的教学对象是一年级的学生。他们年龄小、好动、爱玩、好奇心强,在四十分钟的教学中容易疲劳,注意力容易分散。根据这一特点,为了抓住他们的兴趣,激发他们的好奇心,我采用了愉快式教学方法为主,创设情境,设计了色彩鲜艳的课件,让学生在课件所创设的情境中学习。同时我还采用了动像发现教学法,让孩子们通过合作交流发现钟面的结构,这样既活跃了学生的思想,激发了认知兴趣,而且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为了更好地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在整个教学过程中,通过让学生想一想、数一数、说一说、比一比、写一写、拨一拨等多种形式,让学生积极动眼、动耳、动脑、动口,引导学生通过自己的学习体验来学习新知,积极开展本节课的教学活动。
第一层:创设情境,诱发兴趣。
在这个环节中,我首先用课件出示闹钟声和录音让大家猜谜,当同学们猜出闹钟,再说说它的作用。这样引出课题。目的在于引发学生强烈的兴奋感和亲切感,营造积极活跃向上的学习氛围,为学习新知创设良好的情景。
第二层:自主参与,探索新知。
在这一环节,我分了两大步骤来完成:
在这一部分内容里,我注重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引导学生观察课件上的钟面和自己的学具钟表看发现了什么?充分的让学生说一说,数一数,主动探索性观察解决问题,把自己发现的与同桌小朋友交流,合作学习,在交流的过程中,学生的思维是凌乱的不是在序的,不容易将知识转为内化,如:有的学生发现有长针也有短针等,在教学设计中我充分地考虑到这一点,采用了电脑辅助教学,让时针和分针作自我介绍,用充满童真的语言来吸引孩子。接着再跟着电脑数,得出钟面的基本结构,也强调了时针走的慢,分针走的快的特点,这样的组织让学生的思维有序了,同时以培养了学生语言表达能力。这比教师直接给予答案,更能使学生记忆深刻,充分体现了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原则。
第二步骤是学习整时的认、读、写。
学生在生活中虽然有的能认识整时,但概念是模糊的,为了更好的抓住重点,突破难点,我将3个钟面板在黑板上,学生通过观察对比、讨论交流,最后达成共识:这三个钟面的分针都指12,引导总结出当分针指12时,时针指几就是几时。为了更好的让学生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加强对时针和分针的区分,做一个时针和分针交朋友的`小游戏。最后让学生动手操作,拨一拨,在这里教师作示范按顺时针拨动钟面,再让全班同学参照老师的方法,一人说时刻,一人拨钟面。这为今后的教学作铺垫。
在教学整时的两种写法时,我先介绍汉字时表示的方法,在教学电子表形式时,充分利用教材,出示主题图,引导学生观察桌子上放着什么?你在哪儿见过这样的钟?自然巧妙地把知识与生活实际联系起来,打开学生的记忆大门,使学生从生活中找出答案,通过对8时的两种书写形式的教学,使学生理解和掌握了整时两种写法,再通过练习,让学生板演黑板另外两个钟面的写法。使学生学以致用,促使知识内化。
第三层:应用新知,解决问题。
在这一环节中寓教于乐,溶练习于游戏中,让学生玩乐中巩固知识,在这里我主要设计了三大板块,1:小朋友一天的作息安排。2:找朋友。3:生活情境体验。
2.在找朋友中,让学生全员参与,给每个小朋友都带上头饰(钟面、整时的两种写法),让时间相同的小朋友握手做个好朋友。这样设计让学生进一步巩固钟面和两种记时方法的联系,同时以调动了全班学生的积极性,又将课堂气氛推向了一个高潮。
3.通过去买东西的生活情景体验,启发学生用所学的知识解决身边的问题,初步建立时间观念,自觉养成遵守和珍惜时间,合理安排时间的良好习惯。
第四层:引导学生总结全课。
我先让学生说说在这40分钟里学会了什么样?你是通过什么方法知道的?让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整理、巩固。并布置作业扩展训练,回家在爸爸妈妈帮助下为自己设计一份作息时间表。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的认识教案 篇9
教学时间:
教学内容:书上98页练习二十的1—3题
教学目标:
知识:使学生知道长方形正方形的形状和名称
能力:能够辨认这些图形
教学重难点:能够辨认这些图形
突破方法:讲解法、练习法
教具:小黑板、投影机、
教学过程
一、新授
1、初步认识长方形正方形
2、初步认识正方形
3、初步认识长方形正方形边的特征
4、辨认正方形、长方形
5、联系实际加深认识书上98页做一做第2题
二、小结
三、练习
1、做练习二十一的第一题
2、动手涂色让学生看练习二十一第3题
四、有余力的学生选做书上98页思考题
板书设计:
教后经验与失误分析:
教学时间:
教学内容:书上99页练习二十一的4、5题
教学目标:
知识:使学生知道三角形、圆的形状和名称
能力:通过实际活动使学生知道三角形有三条边能够辨认出三角形和圆
教学重难点:学生知道三角形有三条边能够辨认出三角形和圆
突破方法:讲解法、练习法
教具:小黑板、投影机、
教学过程
一、前提测评
1、听算20道20以内的加减法计算题
2、长方形正方形的形状名称和边的特点
二、新授
1、初步认识三角形、圆
(1)初步认识三角形
(2)初步认识圆
2、学生动手操作,加深对三角形圆的认识
(1)做书上99页做一做第1题
(2)做书上99页做一做第2题
3、联系实际加深认识
做书上99页做一做第3题
三、达标测评
1、练习二十一的第4题
2、动手涂色,练习二十第5题
四、板书设计
教后经验与失误分析: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的认识教案 篇10
义课标实验教材一册第91~95《认识钟表》。
1.知识点:通过观察及自身的尝试活动认识钟;
初步了解时针、分针之间的关系;(时针走一格时,分针要走一圈。)
掌握整点的含义;
知道整点时钟面指针的规律。
2.训练点:
培养观察力、思维力、动手能力及大胆尝试精神;
比较熟练地认钟面表示的时刻。
3.创新点:
渗透爱惜时间的教育,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结合日常生活理解时钟的用途。
熟练的认时刻;体验生活与数学的联系。
整点和半点时钟面指针的规律。
1、人手一只可以拨动的小时钟;
3、动画课件一个,教具钟面模型一个。
一.创设尝试情境,激发尝试欲望,揭示课题
1.引入:小朋友,喜欢看动画片吗?请看大屏幕。
2.出示雄鸡打鸣的动画。猜猜,雄鸡打鸣了人们会干什么呢?
3.揭示课题:雄鸡打鸣可以告诉人们时间,还有什么可以告诉我们时间?钟表可以告诉我们时间。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认识钟表。
二.认识钟面的自主活动
1.组织小组玩钟,提出观察任务。
(1)用奖励的形式发给每个小组一个钟来玩。(钟面只有刻度、时针、分针、秒针)
(2)要求:在玩的时候,可以看看钟面上有什么?再拨动钟后的按钮,看看你又发现了什么?开始玩吧。
2.学生自主玩钟,小组内进行交流。
3.小组汇报玩钟时的观察结果。
(1)刚才小朋友玩了钟,你们发现了什么?
(2)你能指给大家看看吗?(学生自己展示)
4.小结:通过小朋友玩钟,我们发现了3根针。又短又粗的时针,跟我说:时针。较长的分针,说一次:分针。还有又细又长的秒针。拨动钟后的按钮,还发现了钟面上的时针跑得慢,分针跑得快。
5.巩固认钟面:真能干!指针说名称。
三.整时的教学
1.区别钟面:换一个有12个数的钟。
这个钟面和刚才的钟面比较,多了什么?对,这个钟面上多了12个数,它们是用来记录刻度的。
2.认识实物钟面上的时刻。
钟由1点转到2点,钟面表示的时刻是多少?
3.出示3个模型钟面,进行整时认识。
钟面表示的时刻是多少?
3点也是3时。(同时板书)8时、11时。
4.整时的书写:这个钟面表示的时刻可以记为3时,还可以这样写:先写一个3,然后写2个小圆点,最后写2个0。
你会用这种方法表示8时、11时吗?(抽生板书,其他的用右手食指在左手手心书写。)
集体订正。
5.整时的特征:
(2)学生自由汇报。小结:对,分针指着12的钟面,肯定表示整时。
(3)整时特点的介绍:看看,当分针指着12,时针指着3,就是3时;时针指着8,就是8时;时针指着11,就是11时。
那么也就是说:分针指着12,时针指着几就是几时。
四.小明的时间安排表
1.过渡:你们会用这种方法认钟表吗?那我们就一起来认认小明的`时间安排表。
2.出示动画。小明出场,提问:
(1)小朋友,你能说出我什么时候干什么吗?
(2)对其中特殊钟面提问:7时(什么时候的7时?)
12时(咦!怎么12时的钟面上只有一根指针呢?)喔!原来12时,时针躲到分针后边去了。
6时(6时钟面的分针和时针有什么特点?)6时钟面的时针和分针在一条直线上。
3.小结时间表的作用:看看小明的一天安排得多么有顺序呀!这样的一天一定会有很多收获的。那么你们的一天又是怎么安排的呢?同组的小朋友说说。
五.拨钟表练习
1.过渡:大家都说得很好,那么你们能把自己早上起床的时间用钟表拨出来吗?
2.学生拨钟表,展示汇报。
-如果出现学生有半点的情况,可以提问:这是整点吗?为什么?对,当分针指着6,时针指着6和7之间,就是6时半。这种半时我们以后要学习。
3.请拨出晚上睡觉的时刻。展示汇报。
六.画钟面
2.请大家画出时针、分针,表示出自己最喜欢的电视节目的播出时刻。
3.展示评比。
七、出示时钟演变过程,了解从古到今计时器的变化
1.今天我们认识了钟表,那你们知道钟表的由来吗?请看.
古时候没有钟表,人们根据太阳影子的长短来判断时间。后来又用沙漏、日晷、滴水的方法来计时。日晷在常州的天宁寺就有,小朋友可以去看看。随着科学的发展,人们设计、制造了各种各样的钟和表(闹钟、石英钟、音乐钟、工艺钟、手表、怀表),给人类生活带来方便,还可以美化人们的生活。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的认识教案 篇11
1、在生活中看关于左右的真实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能初步运用左右的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3、认识左右的位置关系,体会其相对性。
认识左右的位置关系,正确确定左右。
左右的相对性。
师:小朋友们,今天谁有信心上好这节课?请举起你的小手。
1、感知左手和右手。
师:看看你举起的这只手,是你的右手?
再看看你的另一只手,是你的左手?
师:大家说说,我们常常用右手(或左手)做哪些事?
(学生自由发言)。
师:左、右手要多锻炼,特别是左手,多锻炼会使我们的小脑袋越变越聪明。
2、体验自身的左与右。
(学生自由回答)。
3、小游戏听口令做动作(由慢到快)。
伸出你的左手,伸出你的右手。
拍拍你的左肩,拍拍你的右肩。
拍拍你的左腿,拍拍你的右腿。
左手摸左耳,右手摸右耳。
左手抓右耳,右手抓左耳。
4、揭示课题。
(板书课题:左右)。
师:请小朋友们记住,左字下边是个工字,右。
字下边是个口字。
1、摆一摆。
师:同桌合作,像电脑上一样的顺序摆放好事先准备好的学习用品。
(计算机演示:按顺序摆好:铅笔橡皮尺子文具盒小刀五样学具)。
师:大家先来确定一下,摆在最左边的是什么?摆在最右边的是什么?
2、数一数。
师:按左右的顺序来数一数。(点着学具来数,数好后请学生回答,从而完成电脑中的填空题)。
从右数橡皮是第--------个。
从左数橡皮是第--------个。
师:同样的东西,按不同的方向去数,顺序也不同。
3、说一说。
尺子的左边是什么?右边呢?
(1)启发、引导学生观察图说出左边有什么?右边有什么?
(2)说出尺子的左边或右边各有哪二样学具?
(计算机演示印证)。
5、相怎么摆就怎么摆,然后同桌互说。
1、找一找(计算机演示图意)。
2、师:星期天,小江想到小明家去玩,可他只记得小明家住在三楼的左边,你们能告诉他小明家住几号房吗?(展开讨论,计算机学示结果)。
2、想一想。
师:我跟大家面对面地站着(老师举起右手),请问:老师举起的是右手吗?
老师举着右手转身与学生同向,证实结论。
师:我们面对面地站着,因为方向相对,举的右手就会刚好相反。
练习:老师和学生一同举左手体验。
1、说一说:你相邻的同桌都有谁?
问:相邻是什么意思?
面对黑板说说你相邻的同学有谁?
背对黑板说说你相邻的同学有谁?
侧转身再说说你相邻的同学有谁?
师:每转一次前、后、左、右的人都发生了变化,但相邻的同学总是这几个。
2、用电脑演示同学们上下楼梯的情景。
问:他们都是靠右边走的吗?(学生讨论,也可以让学生试着走一走,体会一下)。
小结:方向不同,左右不同,判断时以走路的人为标准。平时我们上下楼梯时,都要像这些小朋友一样靠右行,有秩序地走,不会相撞,保证安全。
3、摆一摆。
老师说,学生摆。
把本子放在书的下面。
把尺子放在书的左面。
把铅笔放在书的右面。
4、出示北师大教材的第61页的第5题。
讨论:说说你是怎样想的?
还有不同的相法吗?
点击电脑:出现7辆车。
我们学习了什么?(左右)对!是表示方向的左和右。
在生活中,我们一定要分清左和右,特别是行走时,人注意靠右走。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的认识教案 篇12
教学内容:36—37页的内容。
教学目的:
1、在操作活动中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体会“面在体上”;
2、体会长方形、正方形、三解形和圆在生活中的普遍存在;
3、发展空间观念和动手操作能力。
教学重点:在操作活动中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体会“面在体上”;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动手操作能力,培养创新意识。
教具、学具:课件、小圆印章,三棱柱、圆柱、正方体、长方体模型。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备注。
2、从桌面上拿出自己喜欢的物体,并说说它们的的形状。3、摸一摸手中的物体,有什么感受?与同学交流想法。4、引导学生说出有些物体的一面或几面是平平的,揭示课题。二、动手操作,认识图形。1、认识长方形。a:让学生动手找出长方形的面(生可以用摸、描、印),认识长方形并出示图形。(电脑出示:从长方体中取下长方形。)用自己的办法把图形从物体中“印”下来。
2、能不能找到长方形呢?3、汇报交流,小组合作学习:用摸、描、印认识正方形、三角形、圆。(电脑演示)、汇报交流,说一说图形形的样子。
5
三、联系实际、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1、出示教材中的交通标志图让学生辨认,渗透交通安全教育。
2、在生活中,你在哪儿见过这些平面图形呢?请同组的同学相互说说。
四、探索与实践。
2、下面请同学们小组互相合作,利用老师给你们的图形拼出自己喜欢的漂亮的图画,要尽量和淘气的不一样。
五、课内小结与课后延伸。
1、下面请同学们闭上眼睛,在脑子里想想今天认识的图形。
学生回答。
学生回答。
互相说一说。
学生说。
摸一摸,说说感觉,看一看形状,
在纸上印出来。说一说长方形的样子。学生独立找、小组内找、汇报交流。
小组合作学习。
学生讨论,说一说。
学生说一说。
学生说一说。涂一涂。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的认识教案 篇13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能进一步认识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和圆;
2、过程与方法:通过实践操作,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提高学生的辨别能力和学习兴趣的目的。
教学重点:
1、能用自己的话初步概括各图形的本质特点;
学具准备:
1、积木各小组一套;
2、供折叠用的正方形、长方形纸片每人一张;
3、供学生拼图用的色卡纸及各种图形每小组一张。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1、猜谜语(课前):让小朋友把自己带来的谜语给大家猜一猜,然后教师提出“今天我也给大家带来了一个谜语,我们一起来猜一猜:小家伙,木脑袋,要说他的本领可不小,造房、造桥样样行,小朋友们喜欢他。”(积木)。
(设计意图:从学生比较喜欢的积木引入,很容易引起学生的兴趣,使孩子们能较快的进入学习状态。)。
二、实践活动,激发兴趣。
1、初步感知(摸一摸、描一描)。
(1)活动:请你把手中积木的面摸一摸,你能把你摸的面用水彩笔描在这张白纸上吗?我们要听音乐来比一比,看哪个小朋友描得又快又好!
(4)联系实际:请小朋友们想一想在我们生活中有哪些物体的面是这些形状的?学生自由说。
2、认识特点。
(1)观察交流:刚才小朋友们举了许多生活中的例子,现在请你仔细观察屏幕上的这些图形。想一想,他们有什么特点?请每个小朋友挑选你最喜欢的图形,找一找他的特点,先在小组里说给大家听一听,教师巡视,了解情况。
(2)汇报:
a:哪个小朋友能勇敢地站起来,向大家介绍一下,你选择的图形有什么特点?
b:哪个小朋友选择的图形和他不一样?自由说,适当表扬。(正方形方方正正的,长方形扁扁的,三角形尖尖的,圆形圆圆的。)。
(3)比一比。
a:你觉得在这些图形里面,有哪些图形长得比较相似?(长方形和正方形)。
b:它俩有什么地方非常相似呢?(4条边和4个角)又有什么不同呢?(4条边相等与否)。
(4)折纸验证。
a:你真聪明,发现了正方形的4条边相等,长方形上面的边和下面的边相等,左边和右边的边相等。那哪个小朋友有好办法来验证__的想法?(折纸)。
b:那我们就用这个小朋友的方法和老师一起把这张正方形的纸再折一折。(对折)这样折你发现了什么?(变成了长方形)你还发现了什么?(两条边叠在一起,这两条边相等。)这样折你又发现了什么?(变成三角形,这两条边相等。)。
c:小结:所以正方形的、4条边相等。
d:你能用这张长方形的纸来验证长方形上面和下面的边相等,左边和右边的边相等吗?请你折一折,学生活动。
e:抽生上台边折边讲,集体表扬。
(5)摆一摆。
a:你能根据正方形和长方形的特点,用牙签来摆一摆吗?学生活动,教师适当指导。
b:抽生实物投影较对,有不同摆法的举手?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动手操作,让学生亲历知识的形成过程,有利于学生的认知;在学生感知的基础上,进一步让学生想象这些图形的形状,有利于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三、小结回顾。
四、深化练习。
1、课件出示。
提问:
(1)图上画的是什么?
2、拼图。
(1)出示范品:你们看,这幅图像什么?找一找在这幅图里有哪些图形?你也能用信封中的这些图形拼一幅漂亮的图画吗?听音乐,比一比,看一看哪个小组拼的图画最漂亮。
(2)小组合作活动。
(3)全班交流汇报,教师小结。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的认识教案 篇14
1、培养幼儿对图形进行比较的兴趣。
2、在周围环境中找出正方形、长方形的物体。
3、认识正方形、长方形、知道它们的名称和基本特征,能区分正方形、长方形,了解它们的异同点。
1、正方形娃娃长方形娃娃(颜色各异)。
2、正方形卡纸两张(一张四条边画有四种不同的颜色,另一张对边画同一颜色);正方形和长方形的彩色小卡纸幼儿每人一套(长方形的宽与正方形边一样长)。
3、“小客人”两个:一个嘴巴是正方形、一个嘴巴是长方形的宝宝。
4、用卡纸做成的正方形和长方形饼干若干。
(一)开始部分。
活动引入:猜一猜。
a、老师:今天,我们班上来了一个可爱的宝宝,这个宝宝它有四条边、有四个角,而且四条边都是一样长的,四个角也是一样大的。小朋友想一想它是谁?(幼儿回答)。
(二)基本部分。
1、出示图形,加深幼儿对它们的认识。
老师:请小朋友把你们的小眼睛闭上,宝宝请出来了!(出示正方形)原来是正方形呀,小朋友欢迎它(拍手欢迎)。
正方形娃娃:“嗨!小朋友,我是正方形宝宝,我有四条边,四条边都是一样长,我还有四个角,四个角一样大。”
老师:小朋友,正方形说它有四条边,四条边一样长,还有四个角,四个角一样大,我们一块来看一看是不是这样。
2、通过量一量,感知图形的特征。
出示和正方形一样大的正方形,让幼儿通过用和它边一样长的纸条进行量一量,从而感知正方形有四条边,四条边一样长,有四个角,四个角一样大。(引导幼儿说出正方形的特征)。
3、出示长方形宝宝,引导幼儿认识长方形。
老师:正方形宝宝请来了它的`一位好朋友,大家看看它是谁?(长方形)大家看看它和正方形有什么地方不一样?(幼儿讲述)长方形也有四个角,四个角一样大。通过量一量,知道长方形有四条边,但只有对边一样长,(引导幼儿讲述长方形的特征)。
老师小结:长方形有四个角,四个角一样大,有四条边,只有对边一样长。
4、幼儿操作,加深认识。
5、总结正方形和长方形的异同点。(引导幼儿先说,老师后说)。
相同点:都有四个角,四个角都是一样大,都有四条边。
不同点:正方形四条边一样长,长方形四条边不一样长。
6、巩固。
给小客人送食物。(正方形嘴巴的小客人吃正方形饼干,长方形客人吃长方形饼干)。
启发幼儿找出教室里那些物品像正方形和长方形。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的认识教案 篇15
1、让学生经历观察、分类、建模的过程,直观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等立体图形。
2、能够辨认和区别立体图形,初步感知各种立体图形的特征。
3、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可以用数学语言描述生活中一些物体的形状。
这部分内容是学生学习“图形与几何”知识的开始,主要是从形状这一角度来使学生初步认识物体和图形,本节主要内容是在物体分类的活动中,初步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四种立体图形,感知它们的特征。
针对刚上一年级的学生对周围的一切事物有很大的好奇心,已有的生活经验使得他们对立体图形有一定的了解但不能够用语言准确的表述出来,对"特点"一词比较陌生。
教师引导,学生探究,师生共同总结提升。
(这时学生的答案很多,大部分学生认同“一个胖的,一个扁的",此时对于学生的回答给予肯定)。
师再次出示学具中的一些图形,让学生区别哪些是“胖的、扁的”
小结: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是这些“胖”的物体,他们都属于立体图形,那么那些“扁的图形我们把他们统称为平面图形,在以后会学习到。
活动:打开自己的学具盒,把我们今天要学习的立体图形都拿出来。
同桌相互检查,教师巡视指导。
活动1、投影出示生活中的一些实物,把你认为形状相同的一类放在一起。
学生观察后独立完成分类,教师巡视。
(有的学生会漏掉其中的某些物体,有的学生会一个物体重复分类,为了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可以让其它学生说说如何避免这种情况发生,经过讨论总结出可以分一个做一个标记。)。
活动2、针对分类的结果进行讨论。
问题1:这些图形一共分成了几类?
生:四类。
问题2:针对第一类(正方体)为什么把它们放在一起?
(这时有的学生会说它们都是方方的,有的学生会说到正方体的一些特征如六个面大小一样,而且都是平平的,有的会说到名称)。
小结:经过我们刚才的讨论可以得出虽然这些物体的颜色、材质、用途不同,但从形状方面来观察都是相同的,就是刚才同学们说到的那些特点。
问题3:你能在学具中找出和第一类形状相同的物体吗?
学生动手操作,教师巡视指导,待学生找出后投影出示正方体模型。
(大部分学生可以说出正方体,但也有的学生会说正方形,这时可以强调回顾一下课前讲到的体和形的区别,避免以后犯类似的错误。)。
活动3:说出生活中哪些物体的形状是正方体?
学生举例,教师点评。
(有的学生可能会提到生活中有些正方体棱角不分明,这时可以简单的说它们是生活中美化了的正方体。)。
这个环节中教师出示有两个面是正方形的长方体,有的学生就误认为是正方体,此时可以先请其他学生说一说,之后再进行下面的讨论。
师:你为什么说它不是正方体?
生:因为它的六个面不是都一样大的。
师:那有没有什么办法可以验证你的想法呢?
这时学生的方法很多,有的说可以用绳子比一比他们的边(正方体的棱长),有的说直接用尺子量一量,有的说可以把正方体放在纸上,把它的每个面画下来比一比大小等等。
教师肯定这些同学的想法,并鼓励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去验证。
小结:如果用眼睛一下不能辨认出来的时候,这时我们就要根据图形的特征来选择合适的。
工具和方法动手去验证它。
同认识正方体活动一样,针对第二类(长方体)的分类情况进行讨论。
问题1:为什么把它们放在一起?或者说它们有一些什么样的共同特征呢?
(每个面都是平平的,都有6个面,对着的两个面一样大等。)。
问题2:你能在学具中找出和这一类形状相同的物体吗?(明确长方体模型后投影出示)。
问题3:那么这一类物体又该叫什么名字呢?(长方体)。
问题4:和我们刚才学习的正方体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呢?
(学生小组讨论后教师点评,小结:正方体的六个面都一样大,而长方体不是,或者说正方体的棱长都相等,而长方体不是。)。
问题5:说出生活中哪些物体的形状是长方体?
针对第三类(圆柱)的分类情况进行讨论。
问题1:它们又有一些什么样的共同特征呢?
学生讨论后小结:有的面是平的(平面),有的面是弯的(曲面),上下两个面都是圆而且一样大,出示圆柱模型图及名称。
活动:从学具中找出圆柱、正方体、长方体,用手摸一摸,感受平面和曲面的不同。
问题2:说出生活中哪些物体的形状是圆柱?
最后一类球学生能够很快说出它的名称、特点(曲面、易滚动等)及生活中是球体的物体。(有部分学生会认为是圆,这里只需结合实物如篮球或学具盒里的球体与黑板上的圆形做对比,再次强调平面图形与立体图形的区别即可。)。
1、课后做一做第1题。
(让学生通过滚动圆柱、推长方体、转球、摸球等活动进一步感受平面与曲面的区别,初步了解立体图形的特征。)。
2、投影出示生活中的一些物体,完成下题,
正方体()个,长方体()个,圆柱()个,球()个。
(巩固对各种立体图形的认识,学会分类的方法)。
(通过想象月饼盒的形状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感受面在体上的关系,进一步巩固学生对各种立体图形的认识。)。
认识图形(立体图形)。
正方体长方体。
圆柱。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的认识教案 篇16
1、能准确、熟练的认出半时,包括认电子表。
2、进一步巩固时刻的两种记录方法。
3、体验生活与数学的联系。
能准确、熟练的认出半时。
时间的读法。
一个实物钟,一个钟面模型。
每人一个实物钟。
:1课时。
一、导入新课:
1、我们已经认识了钟面,也学会了认时间,你能介绍一下,你早上起床的时间吗?
3、这是我们以前学过的整时吗?今天,我们要继续来认识时间。
二、教学新课:
1、学会认半时及书写方法。
(1)你是怎么知道这是7点半的呢?(时针在7和8之间,分针在6这里)谁听明白了?
(2)说给你的同桌听一听。谁来说?
(3)这个7点半,比较规范的读法应该是怎样的呢?(同时板书书写方法。7时半)。
(4)除了这种书写方法,还可以怎么写呢?(7:30)。
2、出示2时半的.钟面模型。
(1)知道时什么时候吗?你是怎么看出来的?为什么不是3时半呢?
(2)请你用两种方法记录下来。
(3)反馈书写方法。
3、看来大家都已经会认半时了,那么这个时间你能认吗?(出示一个刻度不全的表,认9时半。)。
4、练习认时间及书写。p93做一做。
(1)你能看懂这位小朋友上学的时间吗,请你用两种方法记录下来。
反馈,表扬书写。
(2)这四个时间有什么共同的地方?为什么你认半时能认得那么快呢?
(3):对分针指着6,就表示半时。这时时针在两个数的中间。
5、机动:p95第4题。
三、:
1、师所学内容。
2、游戏:拨钟。
师说一个时间,学生拨时间。
同桌合作拨钟。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的认识教案 篇17
教学要求:
1、通过观察、操作,使学生初步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知道它们和名称,初步感知其特征,会辨认这几种弄清形状的物体和图形。
2、培养学生动手操作和观察事物的能力,初步建立空间观念。
3、通过数学活动,培养学生用数学进行交流,合作探究和创新的意识。
4、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难点:使学生直观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这几种形状的物体和图形,初步建立空间观念。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把形状相同的物体放在一起。
二、操作感知。
1、分一分,揭示概念。
1)分组活动。让学生把形状相同的物体放在一起,教师巡视。
2)小组汇报。问:你们是怎么分的?为什么这样分?
3)揭示概念。教师拿出位置、大小、颜色不同的实物直观揭示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的概念,并板书名称。
2、摸一摸,感知特点。
1)让学生动手摸一摸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的实物,然后把自己的感受和发现在小组内交流。
2)汇报交流。
三、形成表象,初步建立空间观念。
1、由实物抽象实物图形。投影出示“鞋盒”,引导学生说出它的形状是长方体,然后抽象出长方体图形。用同样方法出示“魔方”、“茶叶桶”、“足球”等实物图,抽象出正方体、圆柱、球的图形。
1)分别出示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的图形,先让学生辨认,然后把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的图形贴在黑板上,最后再使出相应的实物。
2、记忆想象。
1)分别出示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的图形,先让学生辨认,然后把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的图形贴在黑板上,最后再使出相应的实物。
2)让学生闭上眼睛想一想四种图形的样子(教师说图形,学生想)。
3)让学生闭上眼睛按教师的要求摸出四种不同形状的实物。
4)先让学生闭上眼睛,然后摸教师给出的一种实物,由学生判断它的形状。
5)出示位置、大小、颜色不同的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的图形,让学生辨认。
3、让学生列举日常生活中见过的形状是长方体圆柱、球的实物。
四、分组活动,体验特征。
1、做“做一做”l。
1)让学生拿出长方体和圆柱,放在桌面上玩一玩,使学生发现圆柱会滚动。
2)让学生用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搭一搭。通过搭,使学生明确:球没有平平的面,能任意滚动;长方体、正方体和圆柱都有平平的面,搭在一起比较稳固。
2.游戏:“看谁摸得准”。
1)每小组一人说出物体的名称,看谁摸得准(做一做2)。
2)教师说物体形状,学生摸。其他同学按指定要求摸,
3)数图形。(练习五2)问:这只小动物是由什么图形拼成的?各用了几个?
五、小结。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的认识教案 篇18
1.通过操作实践活动,初步理解非整十两位数的意义,会按顺序数出100以内的数,会读、写非整十的两位数,会用学具表示这些数,知道这些数的组成。
2.继续培养动手操作能力、抽象概括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3.培养用数学的观念,看周围事物和看日常生活的意识,培养与同学相互合作交流的态度。
一、揭示课题?
多媒体出示有非整十数的场景,告诉学生几十几的数在生活中的作用可大了。
讲述:今天我们就来认识一些几十几的两位数。(板书课题:认识几十几)。
二、直观认识几十几?
谈话:请小朋友们数出23根小棒摆在课桌上,看谁摆得又快又好。
学生在小组内相互交流摆法,比一比哪种摆法好,好在哪里。让学生感到摆成2捆(每捆10根)和3根比较好,因为这种摆法能一眼看出是23根。
谈话:刚才老师说出23这个数让你们摆小棒,你们摆得都很好,下面让你们先摆小棒再说数,看谁能摆得对,说得对。
讨论:三十九根添上一根是多少根?你能用小棒摆一摆,说一说吗?小组讨论后在班内交流。
提问:三十九添上一是四十,那么四十九添上一,五十九添上一九十九添上一各是多少呢?
让学生从四十数到一百,每个人都要在小组内数给同学听。
三、教学写数、读数和数的组成?
教师先在计数器上拨珠,十位上拨2颗珠,个位上拨4颗珠。
提问:你知道现在计数器上的算珠表示的数是多少吗?谁能对照着计数器把这个数写出来?
让学生一起把这个数读出来。
提问:24中的2表示什么?4呢?24是由哪两部分组成的?
让学生用计数器在小组内拨34和43,完成第21页例题的填空,然后进行几十几数的听写练习。
四、组织练习?
1.想想做做第1题。
谈话:数一数我们教室里有多少个同学,看谁数得又对又快,并告诉同学们你是怎样数的。
2.想想做做第2题。
3.想想做做第3题。
谈话:这么多星星,怎样数呢?学生数过后,指名说结果,并说一说是怎样数的。
4.想想做做第4题。
指名读出图上的数,并说一说这些数所表示的意思,然后在我们的生活中找一找哪里有几十几的数,先给小组的同学说一说,再告诉全班同学。
5.想想做做第5~7题。
学生独立完成,小组检查。
五、总结评价?
谈话:小朋友,这节课我们认识了什么样的数呢?下课后再找一找在哪里能发现几十几的数,把它告诉老师或同学。
认识几十几这节课的教学过程,充分体现了新课程的理念,使学生在自主、合作、探究的氛围中掌握了知识,而教师则成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参与者,实现了教师角色的转变。
上一篇:五年级语文教案专业优推15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