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内除法复习教案【优秀16篇】
通过实例讲解表内除法的基本概念与步骤,强调计算技巧与注意事项,增强学生的理解与应用能力。以下是阿拉网友为您整理的表内除法复习教案优秀范例,供您学习参考,希望对您有帮助。
表内除法复习教案 篇1
知识与能力:通过生活中常见的“每份同样多”的势力和活动情境,建立平均分的概念。
过程与方法:合作探究。
情感与态度:让学生探索平均分的方法,会平均分,提高动手和合作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建立平均分的概念,探索平均分的方法。
【教具准备】实物投影。
【学具准备】。
每个小组12块糖。每个学生实物卡片。三角形。圆形学具若干。
【教学过程】。
一、情境引入,揭示课题:
请小组长来领要分的物品,(每个小组12块糖)。
请学生试着分一分,要求要分得大家都满意。
学生先在小组中分,再请学生到前面展示分的结果。
多请几个小组,说说自己分的结果,预计都是每人分得3块糖。
教师:这样分大家都满意吗?为什么?
教师揭示课题:像这样把物品分成几份,每份分地同样多,就叫做平均分。(板书课题)。
二、合作探索:
(一)分一分。
1、每个小组8张面包的实物卡片,学生用卡片在小组里分一分,(要求平均分)分完后请学生展示分的过程,说说分的结果。
2、每个小组4张桔子的实物卡片,学生用卡片在小组里分一分,(要求平均分)分完后请学生展示分的过程,说说分的结果。
3、每个同学用自己手中的学具分一分,(要求平均分)分完后请学生展示分的过程,说说分的结果。
(二)找一找。
想想生活中什么时候要平均分?是怎样分的?
先在小组里说说,再指名说。
(三)连一连、圈一圈。
把10条鱼平均分在2个渔缸里,请学生连一连或圈一圈,
说说分的结果。
三、做一做。
1、把12瓶矿泉水平均分成3份。说说你怎样分的。
2、练习三1~3。
表内除法复习教案 篇2
课本p13页,例3及练习三中相应的习题。
1、让学生在丰富的实践活动中建立起“平均分”的概念。
2、通过操作、交流,自主探索解决问题的办法,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
3、初步感受“平均分”在生活中的作用,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应用的意识。
1、在实践中建立平均分的概念。
2、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意识。
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意识。
学具、主题图等。
1、小朋友你们喜欢春游吗?喜欢去哪里春游?
2、出示春游租船问题的情景图。(不显示解决问题的办法)。
3、学生观察画面,交流信息。
设计意图:用学生喜欢的春游活动引入,引导学生畅所欲言,交流各自所喜欢去春游的地方,为学生创设良好的学习情境,激发了学生学习的愿望。引导学生学会收集信息,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1、学习例3。出示例3主题图。
2、分组探讨解决“租几条船”。
师:你能应用你信息帮他们解决租船问题吗?你有什么办法?
学生四人小组讨论后交流本组解决问题的办法和结果。
3、全班交流反馈,及时。
4、小节:这个问题实际上是求24里面有几个4,24里面有6个4,就需要6条船。
设计意图:充分体现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过程,在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过程中解决租船问题。具体感知“每4个人一组租一条船,24人分成这样的6组,就要租6条船。让学生在交流中借鉴学习同学解决问题的办法,体验成功,进一步理解平均分的方法,感知平均分在生活中的应用,使学生感受到生活中的数学,感受数学在生活中作用。
1、课本第15页的“做一做”。
问:图中的小熊在做什么?
小熊在思考什么问题?
你能帮小熊分分看。(引导学生帮小熊分筷子,用小棒代替筷子动手分。引导学生思考:有几个小动物就餐?一双筷子是几根?并说说怎么分。)。
2、练习三第4、5题。
(1)第4题。出示分萝卜的情景图。
师:仔细观察画面,你获得了什么信息和问题?
(2)学生独立完成,然后教露分的过程和结果。
(3)第5题。
师:你们知道小猴子爱吃什么?请小朋友帮忙分香蕉,要做到公平。
把18支香蕉平均分给6只小猴,每只小猴分到()个;
把18支香蕉平均分给9只小猴,每只小猴分到()个;
(4)学生借助学具动手分一分,并边说分的过程和方法。
设计意图:设计帮助小动物分食品的故事情境,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自然渗透爱护动物的教育。引导学生学会自己收集解决问题所需要的信息、独立解决问题,加深对平均分的.认识,又培养学生应用知识的能力。
1、学生独立操作。
(1)用15个方木块摆5个一样的长方体,每个长方体用()个木块。
(2)每个长方体用3个木块,可以摆()个长方体。
:这两题有什么相同和不相同的地方?
2、学生在生活中找出用平均分的例子,在小组里交流分享。
设计意图:具有思考性的问题情景,如“这两题有什么相同和不相同的地方?”引导学生观察比较,以突出平均分的实质是“每份分得同样多”,加深对“平均分”方法的了解。利用开放题给学生广阔、自由的学习空间,鼓励学生大胆思考,深入探究,鼓励学生尽量说出与别人不同的例子,训练学生的求异思维和发散思维。
表内除法复习教案 篇3
:教材第87页复习的第1—5题。
1、使学生进一步熟记乘法口诀,能正确熟练地计算表内乘除法。
2、进一步掌握连乘、连除、乘除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教学准备:图片、口算卡片。
谈话:今天这节课,我们一起复习乘、除法(板书课题)。通过复习,希望每个小朋友都能更加正确、熟练地进行口算。
(1)学生背乘法口诀。
(2)对口令,背口诀。
(3)完成复习第1题:看图写算式,想一想用哪一句乘法口诀计算。
(4)完成复习第2题:同桌互动完成。
1、填一填——完成第3题。
(1)学生们独立完成。
(2)选择两题说一说计算的过程。
小结:口算的时候一般我们想口诀计算,也可以根据乘除法的关系来思考计算。
2、学生完成第4题的填空,然后让学生说说通过计算发现了什么?
3、完成第5题上面4行。
(1)学生独立完成。
(2)针对错误评讲。
(3)提问:你认为笔算加、减、乘、除法时要注意什么?
谈话:今天我们这节课我们一起复习了乘法口诀和乘、除法的计算,我们发现,要想计算得又对又快,我们必须熟记口诀,用对口诀。
表内除法复习教案 篇4
教学目标:
1,正确、熟练用7、8、9的乘法口诀求商;
2、让学生会综合应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或稍复杂的实际问题;
3、在解决问题过程中使学生学会推理、分析、转化的数学方法。
4、注重引导观察生活中现象,感受数学与人类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点:
1、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倍的概念。
2、培养学生认真、细致的计算习惯。
教学难点:利用混合运算并进行逆向推理的练习,并用多种解决方案。教学过程:
(一)、三分钟口算训练。
(二)、师生共同归纳本单元主要内容。
教师引领,明确目标。
【设计意图】:创设情景,激发学习兴趣。
(三)、课件出示:计算闯关。开火车完成。
1、看乘法口诀写算式。
七八五十六。
九九八十一。
2、看谁口算得又对又快。
3、想一想,()里最大能填几。【设计意图】:利用游戏活动让学生从不同的角度运用乘法口诀求商,培养学生正确计算的能力。
(四)、展示提升,穿插巩固。
1、学生做第64页的第3题。
(1)先让学生读懂题意,然后同桌互相说一说题意,议一议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策略。
(2)让学生各自独立进行解答。
(3)组织学生互相进行交流、评价等活动,再次说一说自己的解题思路,让学生掌握此类问题的解法。
(4)展示不同的计算方法。
(5)看着这一幅情景图,你还想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2、学生独立完成第65页第7题。
3、学生独立完成第66页的第9题。
让学生根据题目的要求,同桌的两人进行猜数活动。
4、做第66页中第10题。
(1)先让学生自主探索,自己填上合适的数。
(2)组织学生交流,说一说填数的策略。
(3)师生归纳填数的一般思路:与混合运算的顺序正好相反。
(五)、教学小结:。
通过今天这节课的整理和复习,你们有什么收获?请告诉你的同桌,我们一起来分享!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二年级下册第四单元“表内除法的整理与复习”一课。
本节课教材安排的内容是把前面所学习的除法算式整理成表,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发现规律、应用规律。整理复习这一内容可以帮助学生回顾与反思所学知识,使之系统化,并且这一节课又是后面学习较复杂的多位数除法的基础。因此,根据这一内容在教材中的地位,我拟定了如下教学目标。
1、进一步提高利用乘法口诀求商的能力。
2、培养有序思维能力。
3、培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为了达到以上教学目标,结合二年级学生分析综合、抽象概括能力不是很强的特点,我主要选定引导发现的教学方法,将整个教学过程安排在以下三大活动中。
活动1:激发兴趣,引导探究;活动2:观察分析,拓展应用;活动3:课后实践,延伸兴趣。下面我具体谈一谈这节课的教学过程。活动1:激发兴趣,展示自我。
问题关,这一活动主要是引导学生通过多种形式的练习,多角度进行观察、比较,发现表内除法算式之间的内在联系以及其中蕴涵的规律,给予学生充足的时间,让他们尽情地表达自己所发现的问题。学生的学习兴趣就会愈来愈浓。
从中体会算法多样化,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这两个游戏活动中,可以说学生一直处在思考的状态,每个活动对学生来说既有趣味性又有探索性。
整堂课我的设计体现了数学学习的思维过程,学生经历了积极思考、展示自我、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验到了成功的乐趣,学会了分析,推理、转化的学习方法。
表内除法复习教案 篇5
1、知识与技能:
掌握用7、8、9的乘法口诀求商的方法,能正确运用7、8、9、的乘法口诀求商。
2、过程与方法:
通过创设生活化的情境,使学生在生活中探索用7、8、9的乘法口诀求商的计算方法,体验迁移类推、归纳概括的思想和方法。
3、情感与态度:
通过生活情境和游戏使学生积极参与学习活动,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引导学生观察、分析,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能力,以及创造性思维的品质。
表内除法复习教案 篇6
您现在正在阅读的人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表内除法》教学反思文章内容由收集!本站将为您提供更多的精品教学资源!人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表内除法》教学反思人教版小学数学第四册第29页例3用除法解决问题,本课的主要教学目标是通过学习使学生初步学会解答把一个数平均分成几份,求每份是多少和把一个数按照每几个一份来分,看能分成份的除法应用题,会写单位名称。通过提供丰富的、现实的、具有探索性的学习活动,感知生活与数学的紧密联系,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逐步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创新意识。教学重点是使学生初步学会解答把一个数平均分成几份,求每份是多少和把一个数按照每几个一份来分,看能分成份的除法应用题,会写单位名称。教学难点是使学生逐步养成爱动脑筋分析、解决问题的习惯。使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会两个问题的内在联系,受到辩证唯物主义观点的启蒙教育。
在课堂教学中,我觉得在这几个方面做得比较理想:
1、对教材的充分理解与把握。
新课程对教师提出了更大的挑战,它要求教师对教材有深刻的理解,理解编者的意图,充分挖掘所提供教材的有用性。要求教师恰如其分地把握教材,选择教材,利用教材,从教材出发却又不局限于教材。对教材有游刃有余的运用能力,最大程度地发挥教材的教学作用。
(1)力求进入生活情景。如果知识与实际相结合,知识也就活了,学生也更愿意学了。通过回忆同学们玩游戏的情景,让学生看主题图,在图中收集信息,提出用除法解决的问题。这是同学们生活中经常发生的,是符合现实生活的。每组有几人?可以分成几组?也就变成了他们希望解决的问题。可见联系实际能够激起他们学习的愿望,并且使学生发现生活中有许多数学问题,还能够有效地使数学课堂延伸。
(2)力求体现探究性学习。探究性学习是综合性学习的活动方式。在实际时,我是这样一步步完成的:第一步,由观察同学们玩游戏的情景,使学生发现问题;第二步,让学生从中找出数学信息,提出数学问题;第三步,让学生用除法独立解决每组有几人?可以分成几组?这两个问题;第四步,回顾解决问题的方法,并比较两题之间的关系,发现相同点与不同点,进而使大家能够多留心身边的数学信息和问题,并解决这些问题。
(3)根据学生的能力增加了发展题。发展题是有一定难度的,又来了3人,如何平均分为3组。进而发展学生思维,培养思维能力。
2、学方式方法的优化。
(1)注重学生的说。在课堂中,呈现了不同的说的方式,个别说、小组讨论说、跟着同学一起说,给了学生充足的时间与空间。让学生通过说展现思维过程,表达自己的想法。在说的`过程中理解把一个数平均分成几份,求每份是多少和把一个数按照每几个一份来分,看能分成份的除法应用题的数量关系,掌握解决方法。在实现教学目标的同时发展了学生的表达能力、自主能力以及对不同观点的审视能力。
(2)合作学习与独立思考相结合。如在例题教学两道题之间有什么关系?这个问题,你是怎么想的,我采用了小组合作讨论的形式,而在做一做这题中,我让学生直接回答。小组讨论的形式给了学生更宽裕的时间,有利于学生组织更好的语言,并培养了学生的合作精神。而独立思考的形式发挥了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对于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更具优势。合作学习与独立思考相结合的思想。
表内除法复习教案 篇7
本单元的学习内容是认识表内除法,包括平均分、除法的初步认识,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让学生体会除法运算的意义。这是学习除法计算的开始,是今后学习表内除法(二)以及学习多位数除法的基础。
1、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体会除法运算的含义。会读、写除法算式.知道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
2、使学生在创设的情境中提出数学问题,并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获得使用数学的成功经验,逐步形成用数学来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意识。
3、能够比较熟练地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使学生初步认识乘、除法之间的关系。使学生初步学会根据除法的意义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4、培养学生认真观察、独立思考等良好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让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的方法及解决问题。
教学难点:除法的含义,用除法运算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15课时。
1.除法的初步认识……………………………………6课时。
2.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5课时。
3.整理和复习…………………………………………1课时。
课本p8页,例1及练习三中相应的习题。
1、在具体情境与实践活动中,建立“平均分”的概念。
2、让学生充分经历“平均分”的过程,明确“平均分”的含义。初步形成“平均分”的表象。
3、引导学生感受“平均分”与实际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理解掌握平均分的含义,方法。
掌握平均分的方法。
课件。
(2)、出示课件(6个桃子,2只猴子)。
(3)、提问:把6个桃子分给2只猴子,可以怎么分?聪明的你能帮帮孙悟空?
1、动手操作,感知平均分。
老师把6个桃子图片贴在黑板上。
师:同学们你们想到了吗?用圆片代替桃子,港口行动,分一分。
学生分好后,全班交流。
2、全班交流,认识平均分。
预设1:6个桃子分给2只猴子,一只猴子分3个,另一只猴子也分3个。
预设2:6个桃子分给2只猴子,一只猴子分2个,另一只猴子也分4个。
预设1:6个桃子分给2只猴子,一只猴子分1个,另一只猴子也分5个。
师:这几种分法中那种方法让两只猴子都是比较满意的?
引出:像这样的分法,每份都分得同样多,我们就叫平均分。
板书:同样多----平均分。
学生之间互相说一说平均分。
小结:同学们通过自己动手分一分,知道了什么叫平均分。2只猴子都很开心。
3、移多补少理解平均分。
师:黑板上的另外两种不是平均分,你能把他们变成平均分?
学生动手移一移。
4、语言描述,内化平均分。
师:假如孙悟空带来8个桃子要平均分给2只猴子改怎么样分?请同学们再用圆片代替桃子分一分。
学生动手将8个圆片平均分,同桌交流分法。
集体交流时让学生说一说自己是怎么样分的,再让学生用格式化的语言“一共有()个桃子,每()个一份,一共分成了()份”来描述分的结果。
5、联系生活,说说平均分。
想一想我们身边的哪些物体是平均分的呢?
1、理解平均分完成练习三第1题。并说说理由。
2、练习三第2题。
(1)、肯定第二种分法是符合题义的分法。
(2)、引导学生观察第3种分法是不是平均分?要使它符合题意应该怎样做?
(3)、学生交流讨论汇报。
3、12块糖果,每()块一份,分成了()份。
学了这节课你有什么想法和收获?
板书平均分。
同样多。
课本p9页,例2及练习三中相应的习题。
1、学生动手操作知道平均分的含义,能按要求对物体进行平均分,初步了解平均分的方法。
2、让学生理解从不同的角度进行平均分,从而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3、引导学生感受“平均分”与实际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理解掌握平均分的含义,方法。
让学生充分形成平均分的`表现,建立平均分的概念,为认识除法打好基础。
课件。
1、我们已经知道了平均分,谁来说一说,什么是平均分?
2、下面平均分的分法对吗?
请学生判断对错,并说明理由。
1、教学例2,课件出示教材第9页的主题图。
把18个桃子平均分长6分,每份几个?分一分。
学生动手操作。
2、动手操作,展示平均分的方法。
学生分,教师参与到学生之中,最后汇报并展示不同的分法。
预设1:一个一个地平均分放到6个盘子里,每盘分3个。
预设2:每个盘子放拿2个,再放一个。
预设3:任意拿几个,不一样多,再把多的拿出来放到少的盘子里。
预设4:每次放3个,在放3个。
预设5:想到乘法口诀3×6=18。
预设6:想到除法18除以6等于3.
刚才的分法中,你认为哪种方法是最好的,同桌之间互相议一议,然后把你的想法分享给大家。
3、再次操作,强化平均分。
师:如果把18个桔子平均分成3份,每份是几个?你还会分吗?
学生动手操作分,展示分法,学生评价。
1、联系实际,练习体验。
教材第9页做一做。
学生独立完成后,小组交流后汇报。
2、开动脑筋,拓展练习。
教材第11页练习二第4题。
知道的同学和同桌说一说,不知道的可以用学具来摆一摆。
学生汇报教师演示。
课件演示又来了一只猴子。
师:又来了一只猴子,咱们要重新分这24根香蕉了。
学生讨论。
课件演示又来了2只猴子。每只猴子分几根香蕉?
课件演示猴子越来越多了,又来了2只猴子。每只猴子分几根香蕉?
师:通过刚才的猴子分桃子你发现了什么?把你的发现和小组里的同学说一说。
3、一题多解,开放练习。
教材练习二第9题。
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巡视指导。
完成后同桌互相交流,然后请有代表性的同学分享成果。
谈谈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1、练习二第3、6题。
2、我们班有多少人?你能平均分一分么?
板书设计:
平均分。
把18个桔子平均分成6份每份(3)个。
表内除法复习教案 篇8
在二级上册教学了倍的概念和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问题的基础上,教学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问题。安排了两个例题:例2,通过实际操作说明“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含义及解答方法;例3,解决实际问题。
例2。
通过操作使学生看到“10根(2个5根)与5根”“15根(3个5根)与5根”的倍数关系,引出“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问题和分析方法。使学生理解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实际上就是求一个数里有几个另一个数。
表内除法复习教案 篇9
买9元一枝的钢笔要花63元钱,换6元一枝的钢笔。共需要多少钱?他们要买几枝钢笔?讨论两个问题的计算顺序。
(2)如果直接算6元一枝的钢笔要多少钱你会算吗?试一试。
2、投影出示第7题。
(1)仔细说说看到了什么?要我们算什么?
(2)学生尝试练习。
(3)交流解答思路。
(鼓励学生大胆发言)。
3、解答第8题。
从图上我们看到了什么?他们在干什么?要我们求什么?你会算吗?学生独立解答后在小组内交流思路,再集体校对。
(在指导练习时,要培养学生整体读图、读题的习惯,独立思考,自主分析数量关系的习惯。同时,鼓励学生用不同的方法进行解答,可列分步式,也可列综合式,对于学有余力的学生,可用两种方式进行解答。
设计意图】利用各种形式的练习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和解题兴趣。
表内除法复习教案 篇10
知识与技能:建立包含分的概念,理解掌握包含分的含义和方法。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抽象概括能力。
过程与方法:在具体情境与实践活动中,让学生初步形成包含分的表象,经历包含分的过程,探索包含分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感受包含分与实际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建立包含分的概念,理解掌握包含分的含义、方法。
课件、每人准备12个圆片。
学习包含分之后,学生容易混淆“等分”与“包含分”,教师应注重加强两种分情况的对比,找到隐藏的相同点与不同点,采用多种手段加强含义的理解。
一、创设情境,初步感知“包含分”
设计意图:结合春天要开运动会的情景,引出本节课探究的新知,有趣的导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的欲望。
二、动手操作,感受“包含分”的含义。
(一)分果冻。
1.提出问题。
学生活动:留有片刻学生独立思考。
2.动手操作。
师:你能帮助猴妈妈用手中的小棒分一分吗?并把你的想法一边摆小棒一边说给同桌听。
学生活动:学生独立操作——同桌交流。
3.全班汇报。
(1)学生活动:小老师板前汇报,其他同学倾听,全班互动。
(2)教师点拨,理解含义。
师:刚才小老师在分小棒时,同学们都看到了他一共要分多少根?(一共要分8根)小老师又是怎么分的?(两根两根地分)结果怎样?(分给了4只小猴)这样两个两个地分,数一数8里面分了()个2?(8里面有4个2)。
教师总结:也就是把8根小棒,每2根一份,分成4分;还可以说8里面有4个2。(多指几名学生说一说)。
(二)分苹果。
师:大象伯伯也准备了12个苹果分给运动员,它想请同学们猜一猜:它是把12个苹果每()个一份,分给了()名运动员。
学生活动:动手操作,汇报交流,得出多种答案。
设计意图:本环节设计以春季动物运动会,小动物分果冻、分苹果的情景为载体,通过学生发现、提出问题——借助动手操作解决问题——总结归纳方法、理解含义,即直观到抽象,使学生的思维从感性认识提升到理性认识,在此过程中为学生提供合作参与的机会,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意识、交流意识。另外,通过分苹果,鼓励学生拓展思维,得出不同的分配结果,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从而进一步加深对“包含分”数量关系的理解:要分的总数相同,每份数不同,所分的`份数也不同。在此环节中,充分展示学生的个性,培养了学生的创造性。
三、加强对比,理解“包含分”的意义。
(二)比较:与刚才的分法有哪些相同与不同呢?
学生活动:学生观察——小组交流——互动评价。
虽然采取的分的方法不同,但得到的结果每份同样多,也是平均分。
【设计意图】本环节设计通过比较两种不同情况的平均分活动,使学生体会到方法虽然不同,用图表示分的过程也不同,但结果相同,都是平均分,加深理解两种活动的数量关系。
三、联系生活,应用提升。
(一)找一找生活中包含分的例子。
(二)练习二第5、6题。
(三)我是小小设计师。
师:六一艺术节,我们班要选16个同学参加朗诵。请大家利用这节课学到的知识设计一下队形:想一想每()个站一排,可以站()排。把队形用学具摆出来或在纸上画出来。可独立完成,也可同桌合作探讨。
让学生感受到“包含分”就在我们的身边中,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培养学生应用知识的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小小梳理之星:这节课有哪些收获?
学生活动:同桌交流、全班汇报、教师小结。
【设计意图】此环节设计,帮助学生回顾本节课的知识要点,构建知识系统,形成网络。借助梳理之星的评选,激发学生参与意识,激发兴趣。
表内除法复习教案 篇11
课本p19页例5,练习四第4、5、6题。
1、在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温故知新,继续学习除法运算。
2、通过教学活动,使学生进一步理解除法的意义。认识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
3、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理解掌握除法算式表示的意义,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理解掌握除法算式表示的意义和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
情景图或课件等。
一、设置问题,引导参与。
1、谈话,出示例5情景图。
(1)要求仔细观察,看看需要解决什么问题?
(2)熊妈妈是怎样分竹笋的?你能用算式来表示吗?
(3)学生动手操作后教师课件演示熊妈妈分竹笋的过程,再列出算式。
2、这个算式表示什么意思?
3、为什么这个算式也用除法算式来表示?
【设计意图】:在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设置问题吲哚发奥学生自主参与,通过观察、操作、交流、解决问题等活动,强化应用平均分的意识,温故知新,为进一步学习除法运算奠定基础。
二、学习新知。
1、认识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
(1)除法算式中的三个数你能帮它取个名字吗?
(2)先让学生自己取,然后请学生看书学习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
2、请学生对照算式与情景,说说算式中各数所表示什么?
3、思考:看看例4和例5,小熊和熊妈妈的这两个问题为什么都可以用除法来计算?学生思考、比较、讨论。
【设计意图】:在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设置问题吲哚发奥学生自主参与,通过思考、比较,让学生知道把一些物体或一个总数平均分成相等的几份,就用除法来计算。
三、应用,加深理解。
1、课本第19页的“做一做”。
(1)明确要求。
(2)学生动手操作,教师巡视。
(3)交流汇报。
(4)小结。
2、挑战园地:
(1)练习四第4、5题。先让学生画圈一圈进行平均分,分后再填写算式。
(2)练习四第6题:先让学生看图,叙述平均分的要求,再让学生动手圈一圈,圈好后填写算式,最后让学生对照图说一说除法算式表示的意思和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
【设计意图】:设计形式多样,富有挑战性的练习形式,让学生动手分一分,圈一圈等活动,营造出充满生气和激情的学习氛围,满足孩子们成功的喜悦心理需求,维持学习新知的兴趣。
四、课堂总结。
表内除法复习教案 篇12
课本p63页第2题,练习十四第7~10题。
1、让学生会综合应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或稍复杂的实际问题,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使学生学会转化的数学方法。
2、注重引导学生利用数学思想和方法观察生活中现象,感受数学与人类生活的密切联系。
1、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倍的概念。
2、培养学生认真、细致的计算习惯。
利用混合运算并进行逆向推理的练习,并用多种解决方案。
教学准备:实物投影、主题图。
【设计意图】:创设情景,激发学习兴趣。
1、教学第63页主题图。
师:你看懂了什么?
(1)让学生自主探索解决问题的.步骤,然后同桌互相说一说解决步骤。
(2)小组合作交流不同的解题策略。
生:1、分步解答:6ⅹ6=36(人)36÷9=4(组)。
生:2、用综合算式解答:6ⅹ6÷9=4(组)。
师:用乘除法解决生活中数学问题,要想好先算什么,后算什么。
2、学生自我搜集信息,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出示第66页第8题的主题图)。
(1)师:夏天到了,同学们可喜欢游泳了,瞧!游泳池里真热闹!你看到了什么?
要求在小组里说一说,然后指名回答,让学生从不同的角度提出数学问题,解决数学问题,培养学生提取信息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2)学生小组合作提问题。
(3)小组汇报提问题的情况。
(4)教师把学生提的问题板书出来,并组织学生解决以上问题。解决问题时,让学生说一说其中的数量关系。
1、学生做第64页的第3题。
(1)先让学生读懂题意,然后同桌互相说一说题意,议一仪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策略。
(2)让学生各自独立进行解答。
(3)组织学生互相进行交流、评价等活动,再次说一说自己的解题思路,让学生掌握此类问题的解法。
(4)展示不同的计算方法。
(5)看着这一幅情景图,你还想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2、学生独立完成第65页第7题。
3、第66页的第9题。
让学生根据题目的要求,同桌的两人进行猜数活动。
4、做第66页中第10题。
(1)先让学生自主探索,自己填上合适的数。
(2)组织学生交流,说一说填数的策略。
(3)师生共同归纳填数的一般思路:与混合运算的顺序正好相反。(如下图)。
通过今天这节课的整理和复习,你们有什么收获?请告诉你的同桌,我们一起来分享!
教学反思:
表内除法复习教案 篇13
这一单元是学生在一、二年级的学习中,已经比较熟练地掌握了表内乘法,有了计算乘法的经验的基础上初步认识除法。它的重点是体会除法运算的意义,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用乘法口诀求商的方法及用除法解决问题。因此,我在教学的过程中,紧紧依靠课程标准,紧扣教学目标,圆满地完成了教育教学此文转自斐斐课件园任务。
教师通过为学生创造良好的教学情景,使情景教学融于课堂教学之中,借助学生在商店购物的生活经历来探讨和解决问题。使学生在主动探索的过程中增加生活阅历,增长知识,开阔视野。教师能根据学生的学习活动情况,灵活的运用投影仪等现代信息技术手段,使课堂的学习气氛轻松、有序、和谐。进而促进学生乐学、善学。
需要改进的问题:(1)由于受学生年龄和实际生活体验的限制,教师在课堂教学设计上为学生提供的素材较少,往往致使数学知识学以致用的教学原则在课堂教学中体现得不够好。因此教师要不断地提高自身的教学基本素质。(2)要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观察、动手操作能力及语言表达能力。
表内除法复习教案 篇14
《表内除法一》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二年级下册第二单元教学内容。这一单元是学生在一、二年级上学期的学习中,已经比较熟练地掌握了表内乘法,有了计算乘法的经验的基础上初步认识的除法。它的重点是体会除法运算的意义,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用乘法口诀求商的方法以及用除法去解决一些简单的生活问题。因此,我在教学的过程中,紧紧依靠课程标准,紧扣教学目标,圆满地完成了教育教学任务。通过自己的课堂教学和学生的学习情况,我的反思如下:
1、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知识的形成过程,自主学习,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得到了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创新能力和学习能力得到了普遍的提高。对于学困生在学习中遇到的困难,做到了及时给予指导、启发,对每个知识点的处理,能做到根据学生学习的实际,因地制宜的去创造一定的教学情景,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2、通过为学生创造良好的教学情景,使情景教学融于课堂教学之中,借助学生在本村小卖铺购物的生活经历来探讨和解决问题。使学生在主动探索的过程中既增加了生活阅历,增长知识,又开阔了视野。从而促使课堂的学习气氛轻松、有序、和谐。进而促进学生乐学、善学。
需要改进的地方:
(1)由于受学生年龄和实际生活体验的限制,我在课堂教学设计上为学生提供的素材较少,往往致使数学知识学以致用的教学原则在课堂教学中体现得还不够好。因此,我要不断地提高自身的教学基本素质。
表内除法可以用乘法口诀直接求出商。对口诀逆过来思考,低年级学生在初学这一方法时有一定的难度。1.要注意沟通乘除法之间的内在联系。
用乘法口诀求商的依据是乘除法之间的关系。因此,在初步认识除法后,可以经常进行看图列一道乘法算式和两道除法算式的练习。
2.教学用口诀求商的方法时要逐步提高要求。
出示35÷7=学生根据以往经验,很可能会想到用圆片分一分或在图上圈一圈得出结果。教师作出肯定后,要进一步提问:如果不操作,可以怎样想引导学生根据乘除法的关系来做题这样,学生可以在感知乘除法关系的基础上,知道可以用口诀求商的算理,初步掌握用口诀求商的方法。
3.要引导学生掌握用口诀灵活试商的方法。
在计算除数大于商的题目时,要想口诀的第一个数,如12÷4,想“几四十二”,因为(三)四十二,所以商3,这类题首先要想未知的那个数,有一定的难度,常常学生不知道用哪一句口诀。所以,这时要及时向学生说明,在用口诀求商时,如果想“四几十二”得不出商时,就要想“几四十二”,从而得出商是多少。
表内除法复习教案 篇15
这一单元是学生在一、二年级的学习中,已经比较熟练地掌握了表内乘法,有了计算乘法的经验的基础上初步认识除法。它的重点是体会除法运算的意义,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用乘法口诀求商的方法及用除法解决问题。因此,我在教学的过程中,紧紧依靠课程标准,紧扣教学目标,圆满地完成了教育教学此文转自斐斐课件园任务。
教师通过为学生创造良好的教学情景,使情景教学融于课堂教学之中,借助学生在商店购物的生活经历来探讨和解决问题。使学生在主动探索的过程中增加生活阅历,增长知识,开阔视野。教师能根据学生的学习活动情况,灵活的运用投影仪等现代信息技术手段,使课堂的学习气氛轻松、有序、和谐。进而促进学生乐学、善学。
需要改进的问题:(1)由于受学生年龄和实际生活体验的限制,教师在课堂教学设计上为学生提供的素材较少,往往致使数学知识学以致用的教学原则在课堂教学中体现得不够好。因此教师要不断地提高自身的教学基本素质。(2)要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观察、动手操作能力及语言表达能力。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表内除法复习教案 篇16
1、学生进一步理解“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含义,体会数量之间的相依关系。
2、能用转化的方法来解决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实际问题的一般解方法。
使学生经历从实际问题中抽象出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数量关系过程并会解决实际问题。
理解“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含义,学会用转化的方法解决该类问题。
图片、表格、实物投影。
1、口算:
24÷656÷832÷46×7。
2、口答:
56是7的几倍?18是6的几倍?
设计意图:提高学生运用口诀的能力和理解“几倍”的求法。
(1)解答兰圆是红圆数目的几倍?你是怎么想的?
(2)请你给每一行的圆涂上两种不同的颜色。根据你涂的情况你能提出哪些问题。放手让学生自己涂,自己找出他们之间的数量关系,提出不同的数学问题,完成表格。
一种颜色圆片的个数另一种颜色圆片的个数你能提哪些问题。
独立计算,集体校对,通过加、减、乘、除的口算练习提高学生的口算能力。
3、完成练习第6题。
(2)学生独立解答。
(3)深化练习如果没有第一个问题你会算第二个问题吗?尝试解答。
设计意图:利用各种形式的练习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1、完成练习十二第7题。
(1)自己观察统计图并完成右边的表格。
(2)解决下面的3个问题。
(3)发挥学生的想象提出多种问题,可以是加、减、乘、除多方面的。
2、完成练习十二第8题。
学生独立完成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用“去年小红几岁?妈妈几岁?”进行降难指导。
尽可能让每位学生都有思考的机会,同时积极开发学生的思路。有助于促成学生有条理地思考问题,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下一篇:垃圾归类小班教案(优质13篇)